近代国际关系史期末复习要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填空选择
1、国际关系意指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在国际舞台上的相互作用的总和。
2、鉴于1919年5月3日对于国际关系步入正规化、学术化、专门化研究轨道具有里程碑意义,德国学者厄恩斯特·奥托·泽姆比将这一天视为国际关系史这门学科的正式诞生日。
3、近代国际关系史中呈现出的三大规律是列强称霸永不能得逞、国际关系运行的重心始终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相伴随和国家间相互博弈以国家利益为最高目标
4、16世纪至17世纪相继称霸欧洲舞台的国家主要有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俄国
5、掷出窗外事件是三十年战争的导火线,《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标志三十年战争的结束。
6、1700年8月开始的北方大战是俄国与瑞典争夺波罗的海出海口的战争。
7、结束1701至1714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的两个和约分别是《乌特勒支和约》和《拉什塔特和约》
8、1832年美国《门罗宣言》是在神圣同盟拟对拉丁美洲革命进行干涉的背景下出笼的。
9、1848年革命在欧洲国际关系中造成的两个最重要的后果是神圣同盟的瓦解和维也纳体系的崩溃。
10克里米亚战争是欧洲列强争夺奥斯曼帝国特别是争夺君士坦丁堡和黑海海峡矛盾激化的产物。
11、19世纪后30年至20世纪初,国际关系表现出两个特点,在欧洲呈现出两极均势的局面,在广大亚、非、拉地区呈现出混战的局面。
12、18世纪初西欧国际关系的力量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使欧洲大陆确立起新的均势结构的战争是: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
13、实行开明专制,使普鲁士成为欧洲强国的国王是:腓特烈二世
14、标志着第二次反法同盟进攻被粉碎的条约是:《吕内维尔条约》
15、标明拿破伦帝国在欧洲的势力达到顶峰的条约是:《提尔西特和约》
16、1870年普法战争起源于:西班牙王位争夺
17、反映英俄在东方问题上矛盾的尖锐化,1887年由奥匈帝国和英国以互相照会的形式签订的协定是:第一次地中海协定
18、近代国际关系史从时间概念上说在19世纪60年代以前仍以欧洲为中心,具有一定的地域性;其后随着美国、日本和德国大量参与国际事务,才具有世界性。
19、1793年俄普奥瓜分波兰则标志着波兰在地图上的消失。
20、第四次反法同盟彻底崩溃后,使拿破仑帝国在欧洲的地位达到最高峰;
21、20世纪初两大军事集团的对峙中,英德海军军备竞赛尤为激烈,面对着德国的咄咄逼人攻势,英国采取坚决措施,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决心保持“双强标准”;1917年,德国面对英国的海上封锁,决定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22、近代德国的崛起可以追溯到勃兰登堡选侯国;而近代俄国则是以莫斯科公国为中心不断兼并邻近公国而逐步形成的。
23、波尔塔瓦战争的胜利是俄国在北方大战中扭转战局的关键;而1917年美国参战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24、1659年法国、西班牙缔结的《比利牛斯条约》标志着西班牙在欧往昔的主导地位一去不复返,而1856年签定的《巴黎和约》则标志着俄国在巴尔干和黑海两海峡的扩张势力由颠峰走向衰落。
25、1854年3月12日日美签定〈日美亲善条约〉,即“神奈川条约”这是近代日本“失之于欧美,取之于邻国的”战略步骤的重要体现。
26、英国登上“海上霸王”宝座是在七年战争之后
27、大陆封锁;半岛战争;侵俄战争;民族反抗属于拿破仑帝国溃灭的重要因素
28、拿破仑军事生涯中最杰出的一次胜仗是奥斯特里茨战役
29、标志着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的开始,打响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第一枪的历史事件是米鲁特事件30、俄国通过中俄瑷珲条约,强占了中国乌苏里江以东包括库页岛在内的40万方公里的中国领土。
31、在瓜分非洲的狂潮中,瓜分非洲领土最多的西方列强是法国
二、名词解释
1.维罗纳会议:神圣同盟各国为了镇压西班牙革命而召开的会议。……这是欧洲大国协调的最后一次尝试,英国已经放弃了欧洲协调,从此由大国会议统治的欧洲协调的局面宣告结束。
维罗纳会议:1822年10月以后,俄、奥、普、法、英五国在意大利北部维罗纳召开的会议。会议中心议题是讨论法国武装干涉西班牙革命的问题。英国出于发展海外贸易,拓展海外殖民地的需要,支持西班牙独立,而其他国家则主张由法国干涉西班牙革命,西班牙革命最终被镇压,重新恢复封建制度。这是欧洲大国协调的最后一次尝试,英国已经放弃了欧洲协调,从此由大国会议统治的欧洲协调的局面宣告结束
2.《威斯特伐利亚合约》:三十年战争结束后交战国缔结的和约,由获胜的法国、瑞典和德国新教同盟及德皇于1648年10月24日在威斯特法利亚签订。根据和约,法国、瑞典和德国境内的大诸侯国都扩充了领土;承认荷兰和瑞士为独立国;加尔文教在德国取得与天主教和路德教平等的地位。和约的缔结沉重打击了哈布斯堡王朝,进一步加深了德意志的政治分裂,神圣罗马帝国名存实亡,法国在国际事务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开创了以国际会议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将国家主权、国家领土与国家独立确立为国际关系中应共同遵守的准则;破除了以罗马教皇为中心的神权政治体制,把国际法从神权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常驻外交代表机关的制度
走向确立。
3. 教皇子午线:由教皇确立的西葡两国殖民地范围的分割线。1493年,教皇确定以亚速尔群岛和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格的子午线为分界线,即教皇子午线,将该线以西的一切土地划归西班牙,以东的一切土地划归葡萄牙。1494年,两国又缔结《托得西拉斯条约》,将该线向西移动了270里格,西班牙几乎独占美洲,葡萄牙则控制了亚洲和非洲大部分地区。
8. 正统主义:法国外长塔列朗在维也纳会议上位争取法国利益提出的外交原则,即肯定法国革命前欧洲的封建君主的正统地位,恢复他们的统治权力、政治体制及所属领土,符合欧洲封建君主的利益,违背了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为保全法国,恢复法国的大国地位、瓦解反法同盟对法国的外交遏制具有重要意义。
9. 《最后议定书》:维也纳会议通过的决议,主要内容为:欧洲旧王朝普遍复辟;奥属尼德兰并入荷兰,奥地利得到意大利北部为补偿;意大利和德意志在政治上仍维持分裂状态;瑞士成为永久中立国。是在正统主义原则、遏制原则和补偿原则的基础上通过的,带有反动性质。
10.门罗宣言:1832年12月,美国门罗总统向国会发表的国情咨文中有关外交方面的主要内容。阐述了美国对拉美政策的三个基本原则“美洲体系原则”、“互不干涉原则”、“非殖民原则”,提出“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成为美国用以反对美洲以外国家干涉美洲事务的工具,阻止和排斥了欧洲列强势力在西半球的政治影响,为美国在西半球的扩张铺平了道路
11. 东方问题:东方问题的基本内容是俄国争夺土耳其黑海地区。1768年和1787年,叶卡德琳娜统治时期,俄国发动了两次俄土战争,分别签订了《库楚克-凯纳吉条约》和《雅西和约》,俄国取得黑海出海口,并建立了黑海霸权。俄国的扩张引起英、法等西方列强的反对,纷纷插手该地区事务,使该地区成为矛盾的焦点,东方问题遂成为19世纪国际斗争的焦点和欧洲外交的中心问题
12. 三皇同盟:德意志统一后,俾斯麦为了孤立和打击法国,策划德皇与俄、奥两皇结成的同盟。1873年10月,德、奥、俄三国皇帝在维也纳正式订约。规定通过磋商协调三国利益;当缔约一方利益受他国侵犯时,三国协调行动;首开欧洲政治集团的先河,是欧洲新格局的开端。1881年6月18日,三国再次缔结《三皇同盟条条约》,是一个中立协定,规定缔约一方与他国交战时,另两方保持中立;遵守禁止各国军舰通过海峡原则;俄国直接获利,在外交上位抵御英国设置了保证。德国则可以开展反法外交。
13. 三国同盟:德奥意组成的军事集团。1882年5月20日成立,规定如意大利遭到法国攻击,德奥将予以全力支持;如德国遭到法国攻击,意大利将给予支持,奥保持中立,并全力阻止俄国参加法国一方;任何缔约国若遭到同盟以外两国或以上国家攻击,其他两国将参战。其建立标志着以德国为盟主的一个帝国主义军事集团的最终形成14. 英日同盟:俄国独占中国东北的局面使日本和英国感到不安。在英国倡议下,英、日双方于1902年1月在伦敦签订了《英日同盟条约》,其主要内容为:(1)双方强调承认中国和朝鲜的“独立”,并使其中任何一国“完全不受到侵略”,当英、日的“特殊利益”受到威胁时,两国均可采取必要的措施;(2)缔约一方与第三国作战,他方应严守中立;—方如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作战,他方则应给予军事援助,共同作战,并由两国协商后媾和。英日同盟是针对俄国的军事攻守同盟的,它的建立对远东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标志着英国“光荣孤立”政策的破产。
亚琛会议:俄普奥英法1818年9月在亚琛召开的一次关于欧洲协调的会议,主要解决法国赔款和从法国撤军的问题。10月19日,签订《亚琛条约》,盟国同意提前撤军。11月4日,法国加入四国同盟,新的五国同盟具有持久联盟的性质,目的在保持欧洲的协调
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1700年,西班牙国王查理二世死后无嗣,法国波旁王朝和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都有继承权,展开了激烈的争夺。1701年,法王路易十四之孙菲利普宣布继位,法奥开战。英荷担心法国吞并西班牙殖民地因而加入对法作战。1713年和1714年分别签订《乌特勒支和约》和《拉斯塔特和约》。
《航海条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后,为争夺海外贸易优势颁布的贸易条例。1651年通过,主要针对荷兰。规定:凡从欧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船只或商品生产地船只运送;凡从亚洲、美洲、非洲运到英国的货物,必须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送;英国各港口的渔业进出口及英国国境沿海的商业,应完全由英国船只运送。直接导致了英荷战争的爆发。
奥格斯堡同盟战争:1688—1697年,法国与英、荷、奥、西等国的联盟进行的争霸战争。当时法国的扩张对欧洲其他国家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众矢之的。1686年,荷兰联合奥地利和布兰登堡组成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法国最终被迫签订了《莱斯威克条约》,退回了西班牙许多土地,殖民势力受到削弱;英国则巩固了在地中海的地位,并同法国签订了有利的商约
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1740年奥皇查理六世死后,皇女特雷西亚继位,普、法、西、巴伐利亚、萨克森、撒丁等拒绝承认,发动了针对奥地利的战争。英、荷、俄支持奥地利。战争从欧洲扩展到美洲和南亚。双方签订《阿亨和约》,特雷西亚的王位得到承认,西里西亚归普鲁士,意大利部分领土割让给西班牙和撒丁。法国海上力量一蹶不振。实际是英法争夺海上霸权和殖民地的战争
三、简答论述
19世纪中期德意志统一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一)德意志统一前欧洲的时代特征与主题
时代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