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研究
婴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策略
![婴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de816243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bd.png)
婴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策略1. 引言营养不良是指因摄入营养不足或吸收不良导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婴儿营养不良不仅影响其生长发育,还可能对智力、免疫力等产生长期不良影响。
因此,针对婴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策略至关重要。
2. 评估和诊断2.1 详细收集病史,了解喂养方式、食物种类、婴儿食欲、生长发育等情况。
2.2 进行体格检查,测量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评估营养状况。
2.3 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脂等,以了解营养不良的程度和可能的并发症。
3. 营养支持3.1 针对不同程度营养不良的婴儿,制定合适的饮食计划。
对于轻度营养不良婴儿,应增加喂养频率,提供高热量、高蛋白质的食物;中重度营养不良婴儿,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营养支持,必要时采用静脉营养。
3.2 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若母乳不足或无法母乳喂养,应选择适合婴儿年龄、营养需求的配方奶粉。
3.3 定期监测婴儿体重、身高等生长发育指标,调整饮食计划。
4. 护理措施4.1 保持婴儿生活环境的清洁、舒适,定期进行婴儿床铺、衣物等的清洁消毒。
4.2 保持婴儿皮肤清洁,预防皮肤感染。
定期洗澡,换洗衣物,避免衣物过紧、过硬。
4.3 保持婴儿口腔卫生,预防口腔感染。
适时进行口腔按摩,刺激口腔分泌,保持口腔湿润。
4.4 加强婴儿锻炼,促进其生长发育。
根据婴儿年龄和身体状况,进行适当的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
4.5 心理护理:与婴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给予关爱、抚摸、拥抱等心理支持,增强其安全感。
5. 健康教育5.1 向家长传授正确的喂养知识和技巧,指导其选择合适的食品,合理安排婴儿的饮食。
5.2 告知家长营养不良的危害,提高其对营养不良的认识。
5.3 教会家长观察婴儿的生长发育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处理。
6. 随访与评估6.1 建立随访制度,定期对营养不良婴儿进行随访,了解其生长发育、饮食等情况。
6.2 及时调整护理措施和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通过以上护理策略,可有效改善婴儿营养不良的状况,促进其健康成长。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效果观察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aef10aa11ed9ad51f11df28a.png)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效果观察【摘要】目的:针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患者采用保健的护理方法,根据其实际效果加以分析。
方法: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小儿营养不良的患者中任选100例,观察组小儿营养不良的患者50例,以常规方式治疗(即依靠药物治疗)。
另50例则辅以保健的护理方法,为观察组。
针对治疗效果间差异加以对比。
结果:对照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中的并发症的发生率(P<0.05)。
对照组的不良饮食纠正率明显低于观察组的不良饮食纠正率(P<0.05)。
结论:小儿营养不良的患者可以通过保健的护理方法,使并发症的发生率得到有效的降低,提高不良饮食的纠正率,拥有较大的推行和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方法;效果观察由于患儿不均匀的摄入蛋白质、微量元素以及能量等物质而导致的营养不良统称为小儿营养不良。
小儿营养不良常常表现为肌肉萎缩、生长发育停止以及各个系统功能紊乱。
小儿营养不良不仅给患者的身体发育带来了严重的影响,而且使患者的机体抵抗力下降。
针对小儿营养不良的患者采用保健的护理方法,根据其实际效果加以分析。
具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在本院于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所接收小儿营养不良的患者中任选100例,观察组小儿营养不良的患者50例,以常规方式治疗(即加强身体锻炼、补充营养)。
另50例则辅以保健的护理方法,为观察组。
观察组中男性患儿24名、女性患儿26名;年龄2-11岁,平均年龄为(6.57±1.57)岁;体重6-30千克,平均体重(12.7±3.5)千克;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6.7±1.8)月。
对照组中男性患儿25名、女性患儿25名;年龄2-12岁,平均年龄为(6.2±1.3)岁;体重7-32千克,平均体重(13.1±3.7)千克;病程1-14个月,平均病程(6.3±1.7)月。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62d4d7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3e.png)
儿科营养不良总结引言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健康发展对社会和家庭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近年来儿科营养不良问题在全球范围内日益突出,给儿童的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对儿科营养不良的原因、表现以及防治措施进行总结,以期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问题。
儿科营养不良的原因儿童的营养不良主要跟以下几个方面有关:1.饮食习惯不良:不规律的饮食习惯,如偏食、挑食等,会导致儿童无法摄取到多种营养物质,从而引发营养不良。
2.经济条件限制: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无法提供儿童所需的营养食物,导致他们无法得到全面的营养供应。
3.患病或消化吸收问题:某些疾病会导致儿童的食欲不振或消化吸收障碍,从而导致营养不良。
儿科营养不良的表现儿童出现营养不良时,会出现以下一些常见的表现:1.生长缓慢:儿童身高体重增长缓慢,远远低于同龄健康儿童的生长速度。
2.贫血:由于缺乏铁、维生素B12等营养物质,导致贫血的表现,如皮肤苍白、乏力等。
3.免疫力低下:由于缺乏各种营养物质,使得儿童的免疫功能下降,容易感染病毒和细菌。
4.智力发育迟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会导致儿童的大脑发育受到影响,智力得不到充分发育。
预防和治疗儿科营养不良的措施为了预防和治疗儿科营养不良,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提供均衡的饮食:给儿童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摄入,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合理安排饮食结构,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2.加强营养教育:向家长和儿童宣传营养知识,提高他们对健康饮食的重视程度,让他们了解不同食物的营养价值和搭配原则。
3.改善经济条件:对经济困难的家庭提供经济援助,确保他们有能力购买到儿童所需的营养食物。
4.医疗干预:针对已经出现营养不良的儿童,需要进行医疗干预。
包括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营养物质的药物治疗、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身体活动等。
结论儿童营养不良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关系到儿童的身体健康和发展。
通过采取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儿童营养不良的发生和影响。
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护理论文
![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护理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ea1de7b01f69e31433294b5.png)
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3)03-0033-01【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原因,护理。
方法分析180例小儿营养不良的年龄、地区分布、病因、并发症、预防、治疗。
结果小儿营养不良儿6个月~2岁发病率高,与母乳量不足,未及时添加辅食或添加不当,特别是蛋白质不足有关。
反复感染亦是本病常见原因。
结论:本病农村发病率明显高于城市,与农村文化生活水平较低卫生习惯较差,喂养不科学,护理不当等有关。
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减少新生儿营养不良症状的发生。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病因护理营养不良是因能量和/或蛋白质不足引起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在我国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其发病率在小儿总患病率中仍占有一定比例。
现对门诊收治自2008~2010年营养不良患儿180例进行综合分析,为防治小儿营养不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80例营养不良患儿中,男85例(47.2%),女95例(52.8%),年龄最小者42天,最大者7岁。
6个月以下51例(28.3%),6个月~2岁116例(64.4%),2岁以上13例(7.2%);胎次1胎162例(90%),2胎18例(10%);农村患儿160例(88.8%),城镇患儿20例(11.1%)。
寄生虫感染18例、口腔炎11例、早产儿喂养困难5例。
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消瘦、皮肤干燥、苍白和肌肉松弛,皮下脂肪均有不同程度减少,有些伴有水肿。
体格发育落后,智力减退,精神呆滞或烦躁不安。
其中营养不良i度68例、ⅱ度92例、ⅲ度营养不良20例(分度标准按小儿营养不良分度)[1]。
1.2 病因 180例营养不良病例中完全用母乳喂养者38例21.1%,人工喂养98例(54.4%),混合喂养者44例(24.4%)。
母乳喂养率为21.1%,人工喂养率与混合喂养率占比例较高为(78.8%)。
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措施研究
![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措施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1d07858daeaad1f347933f3d.png)
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及保健措施研究摘要:目的:探讨对营养不良患儿实施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意义。
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26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两组患儿均实施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增加健康教育及保健指导措施,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患儿家属的营养知识掌握水平及治疗满意度等。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患儿均予以常规治疗,包括应用消化酶、应用营养激素、调整营养饮食、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积极治疗相关并发症等。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措施。
具体措施如下:(1)健康教育。
护理人员要向患儿家属宣讲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机制、原因及危害,让家长对孩子的营养状况引起高度重视,同时也让家长对小儿营养不良疾病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
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多与长期摄食不足有关,同时合并妨碍食物消化吸收疾病,不良饮食习惯也可导致营养不良,护理人员要通过向患儿家属进行健康知识宣教,来纠正家长对儿童营养知识的不正确认知,从而自觉地帮助患儿改正不良饮食习惯,逐步建立健康的饮食习惯。
(2)保健指导。
护理人员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营养饮食计划,并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家属进行饮食指导,让家属了解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恢复患儿机体营养状态的重要作用。
对于12个月以下的患儿,嘱咐家长要尽可能地实行母乳喂养,患儿要以摄入高能量、高蛋白质饮食为主。
小儿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增加鱼类、蛋类、豆类等食物,以免出现食欲不振、营养不良。
为患儿制定健康、丰富的食谱,嘱咐患儿家属多为患儿供给新鲜的蔬菜、水果,确保每日能量摄入充足,并要注意盐分、水分的摄入。
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发育尚未成熟,用药过程中容易发生各种消化道不良反应,所以护理人员要对患儿家属加强用药指导。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相关分析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相关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25db6cd31126edb6e1a1051.png)
健康管理114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相关分析周睿 (南昌大学江西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江西南昌 330000)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策略。
方法:选择我院80例营养不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分别接受常规保健指导、系统性保健与保健指导。
对比两组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率、并发症发生率、智力与体格发育情况。
结果:观察组患儿不良饮食习惯纠正率92.50%,高于对照组72.50%,并发症发生率10.00%低于对照组27.50%,体格发育、智力发育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针对营养不良患儿情况制定系统性保健方法,提供系统性临床保健指导,有助于改善患儿身体情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实现体格与智力的正常发育。
关键词:营养不良;小儿;临床保健指导;保健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家庭对儿童健康和生长发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但当前我国小儿营养不良问题普遍,营养不良导致身体消耗量大于机体营养吸收量,营养水平达不到机体发育需求,难以维持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对儿童智力发育、体格发育均存在影响[1]。
本研究旨在探讨系统性保健与保健指导的应用效果。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20年5月接受的80例营养不良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
对照组男27例,女13例;年龄0.5~8岁,平均(4.16±1.25)岁。
观察组男29例,女11例;年龄1.2~7.5岁,平均(4.23±1.29)岁。
两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
1.2 研究方法对照组接受常规保健指导,基于常规体检结果客观评估患儿营养情况,指导家长合理用药与调整饮食。
观察组接受系统性保健与保健指导。
(1)基础保健。
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饮食方案,调整以往饮食结构,增加优质蛋白、维生素、低脂高热量食物的比重,同时考虑到长期营养不良导致患儿胃肠吸收功能下降,食谱调整需循序渐进地进行,根据儿童饮食偏好选择易消化、味道佳的食物,增强患儿食欲。
儿童营养不良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儿童营养不良的护理及健康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eb1379bd7e21af45b207a82c.png)
儿童营养不良的护理及健康指导营养不良主要是指患儿因汲取不良、摄入不足或者过度损耗营养素导致营养不足。
营养作为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物质,但因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较高的蛋白质和能量,加之儿童抵抗力差,经常会有营养不良的情况发生,若儿童长时间的营养不良,会影响其智力与肌肉的发育,严峻的可能会诱发其他疾病[1]。
因此,对营养不良儿童进行有效的护理及健康指导非常有必要。
本文就我院20XX年4月-20XX年4月收治的30例营养不良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相应的护理及健康指导,现作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拔取我院20XX年4月-20XX年4月收治的30例营养不良儿童,其中男性15例,女性15例,患儿年龄在3个月-8岁间,平均年龄为(4±2.14)岁,均给予相应的护理及健康指导。
1.2方法1.2.1护理方法第一,营养不良的护理:护理人员应按照儿童的消化汲取能力、营养不良程度、病情等,制定相应的护理办法,对于轻度营养不良儿童,开始时,给予患儿200-300KJ/kg能量,并按照患儿营养汲取程度逐渐增加,待天天能量供给达到590KJ/kg时,体重可恢复到正常增长状态;对中重度营养不良的儿童,天天能量供给从160-240KJ/kg开始,天天少量增加,在增强营养的过程中,应严密监测患儿的汲取程度,对于消化汲取能力较强者,可将能量增加到天天500-700KJ/kg,并按照其实际体重来计算天天所需的能量。
第二,合理调整儿童的饮食:调整的饮食应从少到多、从稀到稠,直到儿童恢复到正常饮食,幸免患儿对食物不适引起腹泻,进而加重患儿的胃肠功能紊乱。
第三,对于食欲极差的患儿,医护人员需按照医生嘱咐使用胰岛素2-3U,进行皮下注射,l次/d。
第四,预防患儿的呼吸道与皮肤感染:护理人员应告知患儿家属,需和呼吸道发生感染的患儿分开居住,尽量保持室内温度、湿度适宜,尽量少去人比较密集的地方。
同时,护理人员还应做好患儿皮肤清洁的护理,对于骨突出的部位应垫海绵并时常按摩,幸免皮肤破损。
儿童营养不良护理查房
![儿童营养不良护理查房](https://img.taocdn.com/s3/m/e7bcd5fc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c3.png)
儿童营养不良护理查房一、目的本次查房主要了解儿童营养不良的病情状况,评估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
二、时间2023年2月24日上午9:00-10:00三、地点儿科病房四、参与人员1. 主管医生2. 责任护士3. 营养师4. 病房护士长5. 实习护士五、查房内容1. 病情了解- 详细询问病史,了解儿童营养不良的病因、病程、症状、体征等。
- 观察患儿的生长发育、体型、面色、精神状态等。
2. 护理评估- 评估患儿的生命体征、营养状况、皮肤状况、心理状况等。
- 分析护理问题,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
3. 营养支持- 营养师介绍患儿的饮食情况,评估营养不良的程度。
- 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指导家长进行饮食调理。
4. 药物治疗- 主管医生介绍患儿的药物治疗方案,包括药物名称、剂量、用法、疗效等。
- 评估药物治疗的副作用及护理措施的实施效果。
5. 健康教育- 向家长及患儿讲解儿童营养不良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措施。
- 指导家长进行科学的喂养,提高患儿的营养摄入。
6. 护理措施- 责任护士介绍护理措施的实施情况,包括生活护理、饮食护理、病情观察等。
- 评估护理效果,调整护理方案。
7. 讨论与总结- 全体参与人员对患儿的病情、护理措施及治疗效果进行讨论。
- 总结本次查房的成果,提出改进措施,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指导。
六、查房记录1. 病情了解- 患儿,男,5岁,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就诊。
- 体检:身高110cm,体重15kg,体型消瘦,面色苍白,精神不振。
2. 护理评估- 生命体征平稳,营养状况较差,皮肤干燥,睡眠不佳。
- 护理问题:营养不良、皮肤护理、睡眠障碍。
3. 营养支持- 营养师评估患儿营养不良程度为轻度。
- 制定营养食谱:增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注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补充。
4. 药物治疗- 主管医生介绍药物治疗方案:补充维生素B、维生素D,给予锌剂治疗。
- 药物治疗效果良好,患儿食欲有所改善。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cc39a229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42.png)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消化功能异常导致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良。
营养不良患儿是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因长期缺乏充足的营养而导致身体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症状的儿童。
以下是对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方法。
1.营养评估:护士应首先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测量身高、体重、BMI指数等,结合患儿的日常饮食摄入情况,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2.提供充足的营养:护士应指导患儿合理膳食,提供充足的营养摄入。
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增加食物摄入量,增加能量密度和营养密度,推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3.管理消化问题:营养不良患儿可能存在消化问题,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护士应观察患儿的消化情况,配合医生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同时,护士还可以提供小而频繁的饮食,帮助患儿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
4.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护士可以向患儿及其家属提供饮食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包括培养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减少零食和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等。
5.心理支持:护士应给予患儿和其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
营养不良患儿常常因体型矮小、生长缓慢等受到身体形象上的压力,护士可以通过耐心倾听、鼓励和关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7.家庭教育和跟踪:护士应给予患儿和其家属关于营养不良的知识普及并进行家庭教育。
教育家长合理安排患儿饮食和活动,跟踪患儿的营养状况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对于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应该是多学科的综合性护理,护士在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全面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和发展。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https://img.taocdn.com/s3/m/2eca12d3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4336457.png)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1、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护理。
2、休息与活动:实行保护性隔离,保证充足的睡眠。
3、饮食护理
(1)饮食调整原则:根据病情轻重、消化能力大小、大便性状、食欲有无,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饮食,避免发生胃肠道紊乱。
(2)食物从流质、半流质到软食,同时补充各种维生素及矿物质。
4、病情观察
(1)密切观察体温及生命体征的变化。
(2)注意皮肤清洁、干燥,床铺要松软。
5、用药护理:给予多种消化酶、多种维生素、铁剂及氨基酸并注意用药反应。
6、对症护理
(1)做好口腔护理,预防口腔炎。
(2)营养不良或伴有水肿的患儿,每周测体重两次,并注意有无水电解质失衡。
(3)合并有角膜干燥时,避免强光照射眼睛,可用消毒鱼肝油滴眼及涂抗生素眼膏,预防感染。
(4)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勤换尿布,伴水肿者应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7、健康教育:积极治疗病因,做好饮食指导。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儿童的内科护理
![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儿童的内科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593822e6172ded630a1cb608.png)
4 . 1 饮食管理
需 充分 供给热 能和蛋 白质 ,但 由于 患儿消化 功能 差 ,应 根 据病 情 和对食 物 的耐受 程度 调整 饮食 ,原 则是 由少 到多 、 由稀 到 稠 、循 序渐 进 逐渐 增 加 直 至恢 复 正 常饮 食 。轻度 营 养不 良患 儿消 化功 能 尚好 ,但 仍不 应过 快地 改换 原有 食物 , 可在 原 有基 础 上逐 渐 增 加含 蛋 白质和 热 能较 高 的食 物 。热 卡可 以从 每 日 2 5 0 —3 3 0 k J / k ( 6 0 ~8 0 k c a l / k g ) ,以后逐 渐增 加至 每 E t 5 8 5 k J , k g ( 1 4 O k c a l / k ) ,体重 可 获得满 意增 长 ,待患 儿 体重 接 近正 常 后 ,恢 复供 应 4 , J L 正 常 需要 量 。 中重 度 营 养 不 良患 儿其 消 化 功能 及 对食 物 耐受 差 ,能 量 应从 少 量 开 始供 给 ,热卡供 , 应 从每 日 1 6 5 —2 3 0 k J / k g ( 4 5—5 5 k c a l / k g ) 开 始 ,待 消化 功 能恢 复 ,逐 渐 增 加热 卡 的供 给 量 ,可 增 至 每 日5 0 0 7 2 7 k J / k g ( 1 2 0— 1 7 0 k e a l / k g ) ,待 身 高 、体 重 恢 复 正常后 ,逐渐恢 复供应 正常需要 量 。
1 临床表现
1 . 1 体重低下 其体 重低 于 同年 龄 、同性 别参 照人群值 的均数 减 2 个标 准差 ,但 高 于 或等 于 均 数 3 个 标 准 差 者为 中度 ; 低 于均 数
减 3个 标 准差 为 重 度 。此项 指 标 主要 反 映 患儿 有 慢性 或 急 性 营养不 良。
小儿营养不良的观察与护理
![小儿营养不良的观察与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4c0bbd96c85ec3a86c2c5c0.png)
小儿营养不良的观察与护理发表时间:2016-06-24T15:08:21.55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6年6月第5期作者:韩学玲[导读] 在明确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护理指导能够丰富患儿及其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
讷河市人民医院黑龙江讷河市 161300【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同时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以及护理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60例小儿营养不良患儿为被纳入本次研究中,对全部患儿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同时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措施,对应用效果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患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接受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指导后患儿及其家属的健康知识获得丰富,健康行为得到规范,同时护理满意度得到有效提高,健康教育和保健指导前后具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在明确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的前提下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护理指导能够丰富患儿及其家属对相关知识的了解,规范其行为,同时使其护理满意度获得提高。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护理由于蛋白质以及能量等摄入不足而引发的慢性营养性疾病即为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因为食物中蛋白质和(或)能量供给不足或由于某些疾病等因素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不良,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
主要表现为渐进性消瘦、皮下脂肪减少、水肿及各器官功能紊乱。
3岁以下婴幼儿出现营养不良的概率较高,会对婴幼儿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PEM可直接造成死亡,轻型慢性的PEM常被人们忽视,但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疾病康复有很大影响,所以PEM是临床营养学上的重要问题。
本次就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原因进行总结,同时对小儿营养不良的健康教育以及保健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1.1 基本资料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我院共随机选取了60例营养不良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根据相关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患儿临床上根据体重、皮下脂肪减少的程度和全身症状的轻重,将婴幼儿营养不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营养护理对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
![营养护理对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61d6c26fa9956bec0975f46527d3240c8447a10c.png)
2020年12月第27卷第24期营养护理对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效果观察边军飞 戚润品早产低体重儿指出生体重在2.5kg以下的新生儿,多由于母体营养不良、早产等因素所致,胃肠蠕动能力、吮吸、吞咽功能较差,易发生喂养不耐受,引起胎儿发育迟缓。
对早产低体重儿加强营养干预,可改善营养状况,降低胃残留、腹胀等发生率,促进机体生长发育。
笔者对我院收治的早产低体重儿予营养护理干预,观察其改善早产低体重儿营养状况及喂养不耐受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8年4月至2020年4月收治的108例早产低体重儿,排除合并先天性、遗传性疾病,肺透明膜病及感染。
本方案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男64例,女44例;胎龄27~33周,平均(30.6±1.1)周;体重1236~2344g,平均(1791±28)g。
1.2 营养护理方法 ① 肠内营养:经口鼻胃管微量泵进行持续泵奶喂养,胃管外端连接微量泵,按每日耐量将配方奶在24小时内匀速泵入,每次喂养前3~5min进行非营养性吮吸,注奶或插管的过程中特别注意插入深度或插管方式,判断患儿有无呼吸暂停、发绀等症状,避免发生窒息或误吸等。
若胃内上次喂奶量残余1/3以上,适当延长喂奶时间或减少喂奶量,喂奶速度不能过快、温度不能过高,否则会影响早产儿对营养物质的吸收。
② 肠外营养:主要通过静脉途径完成,将每日所需微量元素、维生素、脂肪乳、氨基酸、葡萄糖等制成的营养液通过静脉微量泵在24小时内泵入。
根据患儿每日所需能量的标准补充,其中热量控制在40~60kcal/(kg·d),蛋白质控制在0.5~1.0g/(kg·d),补液量控制在60~80mL/(kg·d),葡萄糖初始计量控制在6~8g/(kg·d),逐渐增加剂量,浓度作者单位:311225 杭州市大江东医院儿科(边军飞);温州肯恩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戚润品)通信作者:边军飞,控制在12.5%内,患儿血糖应大于2.8mmol/L。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效果观察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效果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e52085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24.png)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效果观察【摘要】目的:对小儿营养不良现象的保健措施进行实验观察,以此来对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措施进行评价并且针对营养不良的不同程度进行临床保健指导。
方法:我院本次试验选取一年以内来院治疗的60例儿童营养不良患者,使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他们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0人,命名组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其中,对照组仅使用一般性儿童营养不良的诊疗措施,实验组采取最新的临床保健指导方法进行诊治,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诊治效果。
结果:实验组患儿的康复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患儿,组间相关性P<0.05。
实验结果与结论正相关,说明实验设计正确,实验结论可信。
结论:临床保健指导干预下的诊疗措施可以有效改进对小儿营养不良患者的诊疗效果,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关键词】营养不良;小儿;保健方法;保健指导营养不良是儿童常见病之一,发病原因多样,家长往往不能很好的察觉,等送医治疗时,儿童往往已经患有营养不良的并发症了。
儿童患有营养不良时,常常会引起抵抗力下降、免疫力低下、身体智力发育变缓等一系列不良后果。
然而,现如今的医院在收治营养不良患儿时常常仅采用单一的治疗方法,如输入营养液、输入生长激素等。
这些治疗手段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营养不良的状况,但是不能从更长远的根本处解决问题,儿童日后还会频繁发生营养不良的现象[1]。
基于此,我院采取了一系列新一代诊治儿童营养不良的新措施,在常规医学治疗手段的基础上辅以儿童保健指导,帮助儿童家长或者儿童本身树立起小儿保健意识,改善儿童营养膳食结构,从而从根本解决儿童营养不良患者的症状。
1.资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本院在实验时选取一年以内来院治疗的营养不良患儿60例,分为30人的两组,分别命名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性别年龄方面,两组患儿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别不大,实验组患儿评论年龄为4.3岁,对照组患儿平均年龄为3.6岁。
实验组患儿中女性人数为10人,男性患儿20人,对照组患儿中女性人数为12人,男性患儿为18人。
05届小儿内科学结业补考卷
![05届小儿内科学结业补考卷](https://img.taocdn.com/s3/m/2ab68db4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1.png)
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小儿内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A. 新生儿至青春期儿童B. 婴儿至青春期儿童C. 新生儿至12岁儿童D. 婴儿至12岁儿童2. 小儿肺炎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病毒B. 肺炎链球菌C. 流感嗜血杆菌D. 肺炎支原体3. 小儿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是()A. 轮状病毒B. 大肠杆菌C. 沙门氏菌D. 念珠菌4. 小儿贫血最常见的类型是()A. 缺铁性贫血B. 巨幼细胞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 再生障碍性贫血5. 小儿惊厥最常见的原因是()A. 高热B. 脑炎C. 脑膜炎D. 脑肿瘤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小儿内科学是一门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
()2. 小儿发热时,首选退热药是阿司匹林。
()3. 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包括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
()4. 小儿腹泻的治疗原则是纠正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
()5. 小儿贫血的治疗主要是补充铁剂和维生素B12。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小儿内科学的研究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2. 小儿发热时,体温调节中枢功能不稳定,易出现______现象。
3. 小儿肺炎的预防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4. 小儿腹泻的护理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等。
5. 小儿贫血的病因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三类。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小儿发热的处理原则。
2. 简述小儿肺炎的临床表现。
3. 简述小儿腹泻的预防措施。
4. 简述小儿贫血的诊断方法。
5. 简述小儿惊厥的治疗原则。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小儿发热的病因及鉴别诊断。
2. 分析小儿肺炎的并发症及预防措施。
七、实践操作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演示小儿惊厥的急救处理方法。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效果分析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效果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cee537b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a4.png)
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效果分析[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后的价值。
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诊的罹患营养不良的患儿,共82例,将其予以随机分组。
对照组41例患儿采用常规方案进行干预,观察组41例患儿采用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进行干预。
对两组患儿护理后所得治疗效率进行比较。
结果:观察组干预后总有效率97.56%较对照组所测数值75.61%有更高的水平,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对小儿营养不良进行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的干预后,可有效改善患儿的饮食情况,使生长发育停滞得到显著性的缓解,患儿的体质量及营养不良症状得到积极的改善,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并应用。
关键词:小儿营养不良;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效果儿科中常见的病症之一为小儿营养不良,对患儿的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影响。
患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快,身体消耗多及营养摄入不足,使体内营养不能满足机体的正常消耗,继而出现营养不良的症状。
临床中常规的干预并不能有效改善患儿机体的营养状况,与保健指导相结合,可有效提升干预效果,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促进患儿的正常发育[1]。
本次研究将针对小儿营养不良运用保健方法与临床保健指导干预后的效果进行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收诊的罹患营养不良的患儿,共82例,将其予以随机分组。
41例对照组患儿中男女比例分布为24:17,其年龄段及所测均值分别为:1-7岁,(4.23±1.19)岁,体重及所测均值分别为:13-22kg,(16.88±2.61)kg;41例观察组患儿中男女比例分布为25:16,其年龄段及所测均值分别为:1-7岁,(4.28±1.17)岁,体重及所测均值分别为:13-21kg,(16.63±2.56)kg。
对两组患儿之间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其结果显示具有均衡可比性(P>0.05)。
分析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
![分析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ffa16f8f6294dd88d0d26bd2.png)
·临床研究·分析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潘虹(六盘水市妇幼保健院 儿保科,贵州 六盘水 553000)0 引言营养不良是儿童高发病症,主要是指儿童体内蛋白质或者热量缺乏。
分析其原因[1],主要与长期挑食、摄食不足等有关。
患儿主要表现为持续消瘦、水肿等症状,长期营养不良还可能影响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研究认为[2],对患儿家长进行保健方法及临床保健指导对改善患儿身体状况及健康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进一步分析小儿营养不良的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82例营养不良患儿,所有患儿均已经过临床检查并确诊,为轻度营养不良。
排除标准:(1)合并心肝肾系统疾病患儿;(2)有其他严重疾病史患儿;(3)精神性疾病患儿等。
采取数字抽签法,将患儿分为两组。
观察组41例,男20例,女21例,年龄6个月至3岁,平均(1.52±0.14)岁;对照组41例,男21例,女20例,年龄5个月至3岁,平均(1.49±0.16)岁。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采取常规治疗,包括改进母乳喂养方法、补充维生素B、使用胃动力药物、调整饮食结构及摄入量等。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保健方法、临床保健指导,具体包括:(1)保健方法:加强口腔保健,预防口角炎、齿龈出血、口腔溃疡,适当使用口腔药物,涂抹局部,保护并修复口腔创面;进行皮肤保健,采取擦身、翻身治疗,保持皮肤清洁;加强眼部保健,进行消炎软膏擦拭、涂抹治疗,缓解眼角膜干燥情况;(2)临床保健指导:与患儿家长沟通,使家长了解营养不良的原因及危害,重视并积极配合营养不良治疗;讲解饮食治疗方法,使其了解饮食治疗的重要性,帮助其制定饮食计划;对年龄不足1岁患儿,鼓励家长母乳喂养;嘱咐家长在患儿饮食中增加蛋白质、豆类等;对家长进行用药指导,包括用药剂量、用药时间、给药方式等,降低对患儿的肠胃刺激;嘱咐家长发现患儿体征异常变化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https://img.taocdn.com/s3/m/739fda25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4.png)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原则
饮食管理:合理分配主食、蛋白质、脂 肪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确保均衡摄入 。 心理支持: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积极 塑造营养意识和改善庭教育:向家长提供营养知识, 帮助他们提高营养意识和改变饮食 习惯。
小儿营养不良 病人的护理计
划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计划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计划
定期随访:持续监测孩子的营养状况, 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小儿营养不良 病人的护理预
后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预后
个体差异:根据孩子的特点和病情 ,预后可能存在差异性。 综合治疗:通过全面有效的护理措 施,改善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营养 状况。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预后
家庭支持:积极配合家长的护理和营养 指导,提高护理效果。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诊断
体重和身高:测量孩子的体重和身高, 评估生长发育情况。 临床表现:查看孩子是否出现消瘦、面 部浮肿、脱发等营养不良的症状。
小儿营养不良 病人的护理原
则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原则
营养评估:全面评估孩子的营 养状况,包括饮食摄入量、营 养缺乏及代谢状态等。 营养干预:制定个性化的营养 补充计划,提供足够的能量和 营养素。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
目录 引言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诊断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原则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计划 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预后
引言
引言
概述:本PPT旨在介绍小儿营养不 良病人的护理要点和方法。 目标:了解小儿营养不良病人的特 点,掌握护理技巧,提供全面充足 的营养支持。
小儿营养不良 病人的诊断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营养补充:采用口服补充、静脉输液或 鼻胃管等方式增加孩子的能量和营养摄 入。 饮食改善:提供丰富多样的食物选择, 加强蛋白质和维生素的摄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研究
发表时间:2016-04-27T10:14:37.150Z 来源:《心理医生》2015年9期供稿作者:周晓莎
[导读] 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金华 322100)研究表明,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喂养不当、未及时添加辅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
周晓莎
(东阳市人民医院浙江金华 322100)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方法,改善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整体情况。
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1月~4月来我院小儿内科就诊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2组,护理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
对照组进行一般的常规的护理方式,护理组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的人性化护理。
结果:在对小儿内科的新生儿实行一定阶段的护理后,其中,护理组小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护理组治愈4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到97.8%,对照组治愈34例,无效12例,治愈率达到75.6%。
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进行人性化护理,可以得到明显的护理效果,结果显著,表明了合适的护理方法可以降低新生儿营养不良的发生率。
【关键词】小儿内科;新生儿;营养不良
【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09-0162-02
新生儿营养不良是指刚出生的患儿因为长时间的摄入不够量的蛋白质或者能量,或者喂养方式或生活方式不恰当、胃肠功能缺失,生长发育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的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常见的有缺乏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因为这些营养元素的缺失阻碍了患儿的生长发育、脑部和智力的发育,对疾病的抵抗力相对减弱,甚至会影响到患儿的生活能力。
因此,要全面改善新生婴儿的营养不良状况,形成综合的护理,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本研究随机选取2015年1月~4月来我院小儿内科就诊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进行不同的护理方式,获得了显著的护理效果,现将护理结果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我院的90例营养不良的新生儿,其中,男48例(53.3%),女42例(46.7%),年龄在35d~5岁之间,3个月以下10例,3个月~3岁62例,3岁以上18例;新生儿胎次:1胎出生81例(90%),2胎出生的是9例(10%)。
1.2 护理方法
1.2.1一般护理对新生儿出现的营养不良或者免疫功能微弱,要加强监护,因为这些患儿很容易让呼吸道和肠道出现感染症状,此时应让患儿与感染者进行严格的隔离消毒。
保证病房空气流通,以及病房的采光性能要好。
护士要密切监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包括血压、脉搏、呼吸、心率及胃肠功能等变化。
1.2.2饮食护理
新生儿出现营养不良,主要是能量或者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够,因此,护理人员要向母亲讲解母乳的重要性,在婴儿时期,母亲尽量以母乳作为孩子的主食。
新生儿的饮食要多注意营养要平衡,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的程度,采取合理喂养的方式,对食物的耐受情况进行结构调整,以少吃多餐的原则,给予新生儿高热量、矿物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饮食,给予细、烂、软、无刺激性食物,使食物易于消化吸收,患儿的使用量应该是由少到多,食物的品种从简单到复杂,并且和多种饮食合理搭配。
1.2.3保温护理新生儿刚出生时,体温自我调节能力差,所以要注意保暖,需要将患儿放在温箱里,保持体温恒定,保证生活在温暖的环境中,产房的温度保持在22-25摄氏度之间,保证室内的湿度,不可以太干燥。
另外,护士要及时、密切监测患儿的体温,视情况随时调整暖箱温度,确保患儿体温维持正常,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1.2.4日常生活护理护士在对患儿进行皮肤清洁时,严禁使用刺激性清洁用品,避免所用水温较高,同时要保持患儿的床铺的整洁与干燥。
只有这样,才可以增加患儿自身的抗病能力,提高患儿的免疫能力,增加对疾病的抵抗能力,进而改善患儿自身的体质。
2.结果
根据患儿营养不良的不同程度及病因,在对小儿内科的新生儿实行一定阶段的护理后,患儿病情都明显好转,平均住院15 d左右。
其中,护理组治愈44例,无效1例,治愈率达到97.8%,对照组治愈34例,无效12例,治愈率达到75.6%。
护理组患儿的营养不良得到明显的改善,结果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具体情况如表。
表护理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比较
3.讨论
3.1 营养不良与饮食的关系
研究表明,导致小儿营养不良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包括喂养不当、未及时添加辅食、结构不合理、偏食、挑食。
其中,偏食、挑食是小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因素。
膳食搭配不合理,将影响患儿机体的生长发育,严重影响小儿的体格发育,阻碍大脑的发育,无法获得免疫功能。
因此,平衡饮食,营养均衡,可以有效预防患儿的营养不良。
3.2 营养不良与疾病的关系
多因素分析表明:小儿营养不良的危险必素是体质虚弱、瘦弱、经常患病、胃肠功能低下等等。
小儿患病后影响食物的摄入、消化和吸收,可使其食欲下降,加剧营养物质丢失与消耗。
不良饮食习惯均可影响患儿,导致营养不良。
预防疾病是减少小儿营养不良发生的关键因素之一,应加强疾病的综台管理,及时发现并纠正小儿的各种疾病。
在本研究中,5例呼吸道感染,3例并发营养性贫血,1例皮炎,4
例肺部感染,2例消化道感染。
3.3 家庭环境对发病的影响
本研究表明,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病率与家长的文化程度有关。
家庭人均收入低是危险因素。
小儿营养不良的高危因素是家庭不和睦。
由于家长的文化程度低,可导致合理膳食的缺失,不能获得科学的喂养知识,造成患儿出现营养不良的情况。
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发病率较低。
所以,护士要加强对母亲育儿知识的健康教育。
另外,处理好家庭关系,广泛开展健康教育,也可以减少小儿营养不良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杨桂侠,杨静波,王怀东.小儿营养不良68例分析[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06):38-39.
[2]那雪连,小儿内科对新生儿营养不良的护理[J].健康必读(下旬刊)2013(3)33.
[3]赵瑄,何冯,尚东阳.28例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2,44(2)248-249.
[4]吴瑞萍,胡亚美,江载芳小儿营养不良180例.实用儿科学.第六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517-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