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合集下载

护理学基础知识: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措施

护理学基础知识: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措施

护理学基础知识: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措施
今天总结营养不良病人的护理措施,具体如下:
(一)饮食管理:原则为循序渐进,逐渐补充
1.轻度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量较高的食物。

每日供给热量250~330kJ/kg(60~80kcl/kg)开始
2.中、重度患儿:供给热量从每日165~230 kJ/kg(45~55 kcl/kg)开始,逐步少量增加
3.选择食物的原则
适合患儿的消化能力
轻度从牛奶开始,逐渐过渡到带有肉末的辅食
中、重度先给稀释奶或脱脂奶,再给全奶,然后才能给带有肉末的辅食
符合营养需要:高蛋白、高能量、高维生素饮食,适当补充铁剂
(二)促进消化、改善食欲
1. 遵医嘱给予各种消化酶(胃蛋白酶、胰酶等)和B族维生素口服
2. 给予蛋白同化类固醇制剂如苯丙酸诺龙肌注,以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增进食欲
3. 必要时少量多次输血或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营养物质
(三)预防感染
1. 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皮肤破损
2. 口腔护理
3. 生活环境舒适卫生,做好保护性隔离
(四)观察病情
1. 观察有无低血糖:密切观察患儿尤其是重度营养不良患儿的病情变化
2. 进食情况及对食物的耐受情况
3. 定期测量体重、身高及皮下脂肪的厚度
(五)提供舒适的环境,促进生长发育
1. 合理安排生活,减少不良刺激
2. 鼓励父母陪伴
3. 适当的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常规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体重、身高、皮下脂肪的厚度及皮下水肿等情况。

2、观察患儿有无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呼吸暂停。

3、评估患儿有无腹泻、呕吐、酸中毒、低血压及心力衰竭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1、活动与休息:重症患儿须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以增进食欲。

2、饮食护理:鼓励母乳喂养,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渐增加摄入量。

调整饮食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1)轻度营养不良:在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能较高的食物。

(2)中、重度营养不良: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

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3)蛋白质摄入:从每天1.5-2.0克/千克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3.0-4.5克/千克,如过早给予高蛋白质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大。

(4)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给予蔬菜及水果,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泻。

(5)鼻胃管喂养:对于食欲差、吞咽困难、吸吮力弱者可用鼻胃管喂养。

病情严重或完全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3、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患儿在夜间或晨起易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呼吸暂停,需立即静脉注射25%-5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抢救;并发症的观察:①干眼症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可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涂抗生素眼膏,口服或注射维生素A。

②腹泻、呕吐患儿易发生酸中毒,重者可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工作;测量体重、身高、皮下脂肪的厚度,每周2次,以了解治疗效果。

4、药物护理:遵医嘱给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喂养知识及合理膳食搭配方法。

2、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对本病的防治能力。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一、儿童营养需求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有所不同,主要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和水分等。

营养需求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儿童的生长和发育,以及免疫系统的发育上。

因此,在疾病状态下,儿童的营养需求可能会有所改变。

营养不良是常见的儿童健康问题之一、营养不良可以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认知能力减退等问题。

因此,为了预防和纠正营养不良,承担护理工作的人员需要了解儿童的营养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干预。

二、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1.缺铁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营养障碍性疾病之一、在儿童中,贫血可以导致生长迟缓、免疫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这时,护理人员应关注儿童的饮食摄入情况,提供富含铁质的食物,并监测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

2.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在儿童中较为常见,特别是在冬季和日照不足的地区。

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佝偻病等骨骼发育异常。

护理人员应鼓励儿童户外活动,曝露于阳光下,并保证适当的维生素D摄入。

3.贫血:贫血在儿童中常常与营养不良、慢性疾病等因素相关。

护理人员应关注儿童的饮食摄入情况,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并适当补充铁剂和红细胞生成素。

对于患有营养障碍性疾病的儿童,正确的护理和营养干预非常重要。

以下是针对不同营养障碍性疾病的护理建议:1.缺铁性贫血患儿的护理:(1)提供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内脏、瘦肉、豆类等。

(2)鼓励儿童多吃含铁丰富的食物,并适当补充铁剂。

(3)监测儿童的血红蛋白水平,并及时调整饮食和营养干预方案。

2.维生素D缺乏症患儿的护理:(1)鼓励儿童户外活动,曝露于阳光下,以增加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

(2)提供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肝油、牛奶、鸡蛋等。

(3)根据儿童的情况,适当补充维生素D。

3.贫血患儿的护理:(1)提供富含蛋白质、维生素B12和叶酸的食物,如瘦肉、鸡蛋、蔬菜等。

(2)适当补充铁剂和红细胞生成素,以促进红细胞的生成和血红蛋白的合成。

儿科护理学-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儿科护理学-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七章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第一节营养不良营养不良是指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多见于3岁以下的婴幼儿。

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皮下水肿。

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一)病因1.长期摄入不足母乳不足而未及时添加其他乳品;骤然断奶而未及时添加辅食;长期以淀粉类食品喂养为主;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偏食、挑食等引起。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先天畸形如唇裂、腭裂、幽门梗阻等,消化系统疾病如迁延性腹泻、过敏性肠炎、肠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增多急、慢性传染病(如麻疹、伤寒、肝炎、结核等)后的恢复期,双胎、早产、生长发育快速时期等均可因需要量增多而造成相对不足。

4.消耗量过大大量蛋白尿、长期发热、烧伤、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均可使蛋白质消耗或丢失增多。

(二)发病机制由于长期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自身组织消耗。

消瘦糖原不足或消耗过多致低血糖;并发症脂肪消耗致血清胆固醇下降、脂肪肝;蛋白质供给不足或消耗致低蛋白水肿;表现由于全身总液量增多致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同时还发生各组织器官的功能低下。

(三)临床类型消瘦型能量供应不足为主浮肿型蛋白质供应不足为主消瘦-浮肿型介于两者之间营养不良的早期表现为体重不增。

最早以后体内脂肪逐渐消失,最具特征体重减轻结果久之身长也会低于正常,出现身材矮小。

皮下脂肪消耗的顺序依次是腹部、躯干、臀部、四肢,最后是面部。

表现额部出现皱褶,两颊下陷,颧骨突出,形如老人。

皮肤干燥、苍白、松弛。

肌肉萎缩、肌张力低下。

体温低于正常、脉搏减慢、心音低钝、血压偏低。

初期烦躁,以后变得冷漠。

有血白蛋白降低时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有时可发生自发性低血糖症状,婴儿常有饥饿性便秘或腹泻。

营养不良程度Ⅰ度(轻)Ⅱ度(中)Ⅲ度(重)体重低于正常均值15%~25% 25%~40% 40%以上腹部皮褶厚度0.4~0.8cm<0.4cm 消失身高(长)正常低于正常明显低于正常,常低于P3(均数减3个标准差)消瘦不明显明显皮包骨样皮肤干燥干燥、苍白苍白、干皱,无弹性可出现瘀点肌张力正常明显降低、肌肉松弛肌张力低下、肌肉萎缩精神状态正常烦躁不安委靡,反应低下抑制与烦躁交替(四)并发症营养不良患儿常因缺乏蛋白质及造血物质并发营养性贫血(最常见),因多种维生素缺乏而并发干眼症、口腔炎、末梢神经炎。

儿科营养不良护理PDCA循环案例

儿科营养不良护理PDCA循环案例

智力发育受阻
营养不良对大脑发育产生 负面影响,影响宝宝的认 知和学习能力。
儿科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
喂养不当
家长缺乏正确的喂养知识 和技巧,导致宝宝摄入营 养不均衡。
慢性疾病
长期患有消化系统、呼吸 系统等疾病,影响营养吸 收和利用。
心理因素
宝宝因心理压力、焦虑等 原因产生厌食、偏食等现 象。
儿科营养不良的护理重要性
儿科营养不良护理科营养不良护理概述 • PDCA循环介绍 • 案例分析:儿科营养不良护理PDCE循环实践 • 案例总结与启示
01
儿科营养不良护理概 述
营养不良的危害
01
02
03
生长发育迟缓
营养不良导致身体发育迟 缓,身高和体重不达标。
免疫力下降
营养不良影响免疫系统的 正常功能,使宝宝容易感 染疾病。
方法。
03
案例分析:儿科营养 不良护理PDCE循环实 践
计划阶段(P)
总结词
明确目标、制定计划
详细描述
在计划阶段,首先需要明确儿科营养不良护理的目标,如提高患儿的食欲、改 善营养状况等。然后根据目标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包括饮食调整、药物治疗 、运动建议等方面的内容。
执行阶段(D)
总结词
实施计划、监控进展
行动阶段(A)
总结词
总结经验、优化方案
详细描述
在行动阶段,对整个护理过程进行总结,分析成功和失败的 原因,总结经验教训。同时,根据评估结果和实际情况,优 化护理方案,为下一轮的PDCE循环提供参考。通过不断优化 和改进,提高儿科营养不良护理的效果。
04
案例总结与启示
案例总结
患者基本信息
患者为一名6个月大的男婴,因 长期腹泻和体重增长缓慢就诊 。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一、环境护理1.创建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持空气清新,温度适宜,湿度适中,保持室内通风良好。

2.提供良好的卫生环境:保持室内和周围环境的清洁卫生,定期清洗床铺、衣物、玩具等物品,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3.创建亲子互动环境:营养不良的儿童常常情绪低落,与家长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增加亲子关爱的时间和方式,给予其足够的关爱和温暖。

二、饮食护理1.提供均衡的膳食:为患儿提供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丰富饭菜种类,增加食欲。

2.餐前饮水:在进餐前适量喝一杯清水,以增加饥饿感和食欲。

3.小餐多餐:分布在一天的多个时间段,避免饥饿感影响食欲,保证每日足够的热量摄入。

4.营养餐品提升:可以根据患儿情况适量添加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

5.餐饮环境营造:提供干净整洁的饭菜环境,避免刺激性味道的食物和气味的干扰。

三、护理观察与评估1.体重和身高的监测:定期测量儿童的体重和身高,及时评估生长发育状况,并及时纠正不良营养问题。

2.肌肉、皮肤状态观察:观察患儿的皮肤是否有水肿、皮肤干燥、色泽不佳等情况,是否有肌肉松弛或萎缩等情况。

3.食欲和排便情况观察:观察患儿的饮食情况和食欲,是否有厌食、挑食、厌奶等表现,排便次数和质地是否正常。

4.精神状态观察:观察患儿的精神状态、活动能力、情绪表达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予以干预。

四、心理护理1.营造积极向上的心理氛围:通过积极的语言和行为,给予患儿鼓励和赞美,传递正能量,增强其自信心。

2.提供情绪支持:了解患儿的内心感受,尊重和理解其情绪变化,与其建立良好的沟通,给予情感支持和关怀。

3.提供娱乐活动:为患儿提供适合年龄的娱乐活动,增加其活跃度和兴趣,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五、医学护理干预1.给予适当的药物治疗:根据营养不良的原因,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等。

2.补充微量元素: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补充适当的微量元素,如铁、锌、钙等,以促进患儿的生长发育。

护理技术培训—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

护理技术培训—小儿营养不良的护理
第 4页
(二)辅助检查
第 5页
1.血清蛋白浓度测定:血清白蛋白浓度的降低是特征性改变。 2.血清酶活性测定:如淀粉酶、脂肪酶、胆碱酯酶等活力下降(经治疗后 可迅速恢复正常)。 3.其他:血糖、胆固醇降低,各种电解质、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
第 6页
(三)治疗原则
第 7页
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补充营养、调整饮食; 消除病因,及时改进喂养方法;彻底治疗原发疾病,控制继发感染;促进 消化及改善代谢功能;纠正并发症。
第 8页
【专科护理】
第 9页
1.调整饮食
(1)饮食的量和内容:应根据患儿的消化能力和病情调整,原则为循序渐进,逐 步补充。 (2)能量的供给:①轻度营养不良患儿,可从每日250~330 kJ/kg(60~80 kcal/kg)开始,逐渐增加至每日500~628 kJ/kg(120~150 kcal/kg),待体重 接近正常后,再逐渐恢复供给正常需要量。②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能力弱,对 食物的耐受性较差,食欲低下,需用较长的时间调整饮食。能量供应先从每日 165~230 kJ/kg(40~55 kcal/kg)开始,若消化吸收能力较好,可逐步小量增 加至每日500~727 kJ/kg(120~170 kcal/kg),并按实际体重计算所需能量, 待生长发育接近正常后,恢复供给正常生理需要量。
第 3页
皮下脂肪减少的随后出现皮肤干燥、苍白,体温降低,头发干枯,心音低钝,心率减 慢,血压下降,食欲减退,腹泻,低血糖等。严重者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 水、电解质紊乱。营养不良常有多种并发症,如贫血、多种维生素缺乏以 及微量元素缺乏,严重者可发生低血糖、心肌损害甚至死亡。
观察治疗效果,定期测体重、身长及皮下脂肪厚度。预防并发症及不良反 应,重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夜间和清晨易发生自发性低血糖,表现为面色苍 白、冷汗、神志不清、呼吸暂停,甚至死亡,一旦发现上述表现,立即配 合抢救,静脉输入25%~50%葡萄糖溶液。

营养不良患儿护理常规

营养不良患儿护理常规

营养不良患儿护理常规一、概述营养不良是一种慢性营养缺乏症,是因喂养不当及慢性疾病引起热量和(或)蛋白质减少所致的全身性疾病。

多见于婴幼儿。

【临床表现】体重减轻、消瘦为主要表现,严重者出现全身各器官功能低下及生长发育停顿。

【治疗要点】及时处理腹泻、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各种紧急情况,控制继发感染,调整饮食及补充营养物质,去除病因,促进消化功能的改善。

二、护理诊断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营养物质长期供应不足,喂养方法不当及疾病的影响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低下有关。

3、潜在并发症:低血糖、干眼病、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三、护理措施1、病情观察重症患儿全身衰竭,反应低下,因此应注意观察生命征、意识等情况,给予持续心电监护。

治疗开始后应每天了解并记录进食情况,对食物的耐受程度,定期测量体重、身长及皮下脂肪的厚度。

详细记录24h出入量,每天测量体重。

2、营养支持根据病情轻重和消化功能调整饮食的量及种类,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

必要时给予鼻饲喂养,病情严重者可给予静脉高营养,如脂肪乳、氨基酸、血浆等。

同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

3、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勤换衣服,勤换尿布,勤晒被褥,重症患儿特别是伴水肿者,应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

长期卧床患儿局部皮肤受压,血液循环差,弹性降低及长期受潮湿、摩擦等刺激易发生压疮,且发生压疮后愈合缓慢,故应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床铺要平整、无碎屑,衣被要柔软,常协助患儿翻身,必要时垫以气圈或海绵,间歇性解除局部压迫,防止皮肤压伤发生。

4、口腔护理患儿抵抗力低,易发生口腔炎,应每天清洁口腔2~3次,必要时局部涂药。

5、用药护理保持有效静脉通道: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一般需要静脉高营养,长期输液要注意保护血管。

留置套管针时应注意观察局部血管情况,防止针头脱出、液体外渗、肿胀、感染等发生。

6、健康教育教给患儿家长营养不良发生的原因及喂养知识,掌握饮食卫生知识和科学喂养方法(牛奶的喂养及配制、哺喂法、添加辅食的方法),并给予示教。

营养不良患儿标准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标准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标准护理营养不良是因缺乏热量和(或)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见于三岁以下婴幼儿,是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很高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特征为体重下降、渐进性消瘦或水肿、皮下脂肪减少,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营养品不足;②有感染的危险;③潜在并发症——自发性低血糖;④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⑤排便异常,饥饿性腹泻或便秘。

一、营养不足相关因素:1、喂养不当。

2、各种疾病因素,如腹泻。

主要表现:1、体重不增或下降。

2、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

护理目标:1、患儿体重增加。

2、面色红润。

护理措施:1、轻、中度营养不良患儿每周测体重2次,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每天测体重1次,评估患儿病情轻重、消化能力、有无腹胀、腹泻等,以便循序渐进、逐步增加饮食,避免发生胃肠功能紊乱。

2、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饮食计划。

严重营养不良的患儿开始供给热量每天167~250KJ/kg(40~60kcal/kg),以维持基础代谢为宜,以后可遵医嘱逐步增加热量。

3、轻度营养不良的患儿,在基本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高热量的食物,如蒸蛋、鱼汤、肉泥、牛奶、豆浆等。

4、指导家长进行合理喂养,纠正患儿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

5、协助并鼓励患儿进行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肪的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6、为患儿创造一个良好的饮食环境,使患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食。

7、鼓励患儿和其他小患儿在一起进餐。

8、鼓励家长从家里带患儿喜欢吃的食物。

9、注意饮食的色、香、味,食欲不振的患儿应少量多餐。

10、在两餐之间应给予患儿喜爱的水果。

11、对于不能进食者,可采用鼻饲,以保证热量的供给。

12、遵医嘱服用各种消化酶、维生素、矿物质。

13、适当活动,以增加肠蠕动,促进食欲。

重点评价:1、患儿体重是否增加。

2、患儿消化吸收好转的情况。

3、患儿皮下脂肪增加的程度。

二、有感染的危险相关因素:机体抵抗力下降。

主要表现:发热、咳嗽、腹泻等。

护理目标:患儿住院期间不发生感染。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六篇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六篇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六篇1.营养不足的护理(1)找出致病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经济困难等,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2)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以免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选择易消化吸收、高热能、高蛋白质的食物。

饮食调整的方法:①轻度营养不良患儿不应过快地改变原有食物,应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热卡,待体重接近正常时再恢复到供给正常需要量;②中重度营养不良患儿消化吸收功能紊乱,对食物的耐受差,能量供给应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待食欲和消化功能恢复,供给高于正常生理需要量的热卡,直至体重接近正常再恢复至正常生理需要量;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

(3)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

必要时给予苯丙酸诺龙肌肉注射,促进蛋白质合成。

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白蛋白、静脉高营养液。

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预防呼吸道感染,室内保持适宜的温理、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加强口腔、皮肤护理;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自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人葡萄糖溶液;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给予葡萄糖溶液。

1.意识障碍与脑水肿所致大脑功能受损有关目标:患者意识障碍程度逐渐减轻,或意识清楚。

(1)严密观察并记录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变化,观察有无恶心、呕吐及呕吐物的性状与量,预防消化道出血和脑疝发生。

(2)使用气垫床,保持床单整洁、干燥,取平卧位或侧卧位,取下活动性义齿,定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和吸痰。

(3)给予高维生素、高热量饮食、补充足够水分,鼻饲流质者应进行正确的鼻饲流程和管道护理。

(4)谵妄躁动者加床栏,必要时适当约束,防止坠床和自伤或伤害他人。

2.自理缺陷与医源性限制、偏瘫或共济失调有关。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身体状况
指标分度
体重低于正常 均值
轻度
15%~25%
中度
25%~40%
腹壁皮脂厚度 0.8~0.4cm
< 0.4cm
重度
> 40% 消失
消瘦
不明显
明显
皮包骨样
身长/高
正常
低于正常
明显低于正常
肤色、弹性 基本正常
苍白、弹性差 多皱纹、弹性消失
肌张力 精神
正常 正常
明显降低、肌肉松弛 低下、肌肉萎缩
烦躁不安
护理措施 1.调整饮食,增加营养
根据病情、消化能力调整食物量和种类。 遵循原则:由少到多、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步增加。
(1)能量和蛋白质供给 •轻 度: 60-80 → 140 (kcal/kg.d)→正常量 •中、重度: 45-55 → 120-170(kcal/kg.d)→正常量 蛋白质:1.5-2.0 → 3.0-4.5(g/kg.d)
3、预防感染
– 预防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感染 – 重度营养不良患儿:输新鲜血浆或球蛋白
护理措施
4、观察病情
– 预防并发症:低血糖、维生素A缺乏等 (特别是夜间或清晨加强观察低血糖,报告医生并 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溶液抢救)
5、健康指导
– 介绍营养不良的原因,强调饮食调整原则 – 讲述、示范婴儿喂养方法 – 加强小儿体格锻炼,按时免疫接种
营养障碍性疾病 患儿的护理
学习目标
掌握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身体状况、护理诊断及 护理措施。
熟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病因、治疗原则。 了解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辅助检查。 学会按照护理程序为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患儿提
供整体护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护理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儿体重、身高、皮下脂肪的厚度及皮下水肿等情况。

2、观察患儿有无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呼吸暂停。

3、评估患儿有无腹泻、呕吐、酸中毒、低血压及心力衰竭等症状。

二、护理措施1、活动与休息:重症患儿须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恢复期患儿可适当户外活动以增进食欲。

2、饮食护理:鼓励母乳喂养,根据营养不良的程度、消化吸收能力和病情,逐渐增加摄入量。

调整饮食的原则是: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直至恢复正常饮食。

(1)轻度营养不良:在维持原膳食的基础上,较早添加含蛋白质和热能较高的食物。

(2)中、重度营养不良:热能和营养物质的供给,应由低到高,逐渐增加。

低蛋白血症者,可静脉输注人血白蛋白。

(3)蛋白质摄入:从每天 1.5-2.0 克/千克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 3.0-4.5 克/千克,如过早给予高蛋白质食物,可引起腹胀和肝大。

(4)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每天给予蔬菜及水果,从少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引起腹泻。

(5)鼻胃管喂养:对于食欲差、吞咽困难、吸吮力弱者可用鼻胃管喂养。

病情严重或完全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静脉补充营养。

3、病情观察: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患儿在夜间或晨起易出现低血糖,表现为出汗、肢冷、脉弱、血压下降等休克症状及呼吸暂停,需立即静脉注射25%-50%的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抢救;并发症的观察:①干眼症维生素 A 缺乏可引起干眼症,可用生理盐水湿润角膜,涂抗生素眼膏,口服或注射维生素 A。

②腹泻、呕吐患儿易发生酸中毒,重者可发生低血压、心力衰竭,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并做好抢救工作;测量体重、身高、皮下脂肪的厚度,每周2 次,以了解治疗效果。

药物护理:遵医嘱给药,在使用药物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三、健康指导要点1、向患儿家长解释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介绍科学喂养知识及合理膳食搭配方法。

2、加强锻炼,增强患儿体质,提高对本病的防治能力。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护理措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护理措施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护理措施哎呀,小朋友们,你们可知道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是什么吗?简单来说,就是咱们的身体缺乏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导致身体发育受阻,免疫力下降,容易生病哦!那么,我们应该怎么护理这些可爱的小天使呢?接下来,就让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下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护理的知识吧!我们要保证小朋友们每天吃足够的蛋白质和能量。

蛋白质是身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帮助小朋友们长高、增强免疫力。

而能量则是让小朋友们有活力,可以正常参与各种活动。

所以,我们要尽量让小朋友们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豆腐等;也要保证他们摄入足够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如米饭、面条、肉类等。

我们还要根据小朋友们的具体年龄和生长发育情况,合理安排他们的饮食。

我们要注意小朋友们的运动锻炼。

运动不仅可以帮助小朋友们增强体质,还可以促进他们的食欲。

所以,我们要尽量让小朋友们多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跑步、跳绳、打篮球等。

运动量要适中,不能让他们感到疲劳。

我们还要关注小朋友们的运动技能培养,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受到快乐。

我们要关注小朋友们的心理护理。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儿童往往容易产生自卑、焦虑等心理问题。

所以,我们要多关心他们,给他们鼓励和支持。

当他们遇到困难时,要耐心教导他们如何克服;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要及时表扬他们。

我们还要教育小朋友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身体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我们要加强对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的家庭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所以,家长们要学会科学育儿,了解孩子的身体需求,合理安排他们的饮食和运动。

家长们还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榜样。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儿童的护理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入手,共同努力。

让我们携手为这些可爱的小天使创造一个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吧!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他们一定能够茁壮成长,成为祖国的未来之星!。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营养不良是指由于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或吸收消化功能异常导致的身体健康状况不良。

营养不良患儿是指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因长期缺乏充足的营养而导致身体发育不良、免疫力低下等症状的儿童。

以下是对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方法。

1.营养评估:护士应首先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测量身高、体重、BMI指数等,结合患儿的日常饮食摄入情况,评估患儿的营养状况,并制定个体化的护理计划。

2.提供充足的营养:护士应指导患儿合理膳食,提供充足的营养摄入。

可以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增加食物摄入量,增加能量密度和营养密度,推荐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

3.管理消化问题:营养不良患儿可能存在消化问题,如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

护士应观察患儿的消化情况,配合医生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同时,护士还可以提供小而频繁的饮食,帮助患儿更好地消化和吸收食物。

4.建立良好饮食习惯:护士可以向患儿及其家属提供饮食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包括培养定时定量的进食习惯,减少零食和高糖高脂食物的摄入,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等。

5.心理支持:护士应给予患儿和其家属充分的心理支持。

营养不良患儿常常因体型矮小、生长缓慢等受到身体形象上的压力,护士可以通过耐心倾听、鼓励和关心,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培养积极的心态。

7.家庭教育和跟踪:护士应给予患儿和其家属关于营养不良的知识普及并进行家庭教育。

教育家长合理安排患儿饮食和活动,跟踪患儿的营养状况变化,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

总之,对于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应该是多学科的综合性护理,护士在制定护理计划和实施护理措施时,应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全面提供个体化的护理服务,帮助患儿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身体健康的恢复和发展。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蛋白质缺乏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

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蛋白质缺乏患儿的护理(儿科护理课件)

营养不良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1.营养失调 与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 措施1:维持营养平衡 (1)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 (2)供给能量:
轻度营养不良 :开始250~330KJ/kg/d,渐增,达 585KJ/kg/d
中、重度营养不良:开始165~230KJ/kg/d, 渐增,达500~727KJ/kg/d
第六章 营养和营养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四节 蛋白质——能量营养障碍
目录
概念
护理
类型
并发症 分类
病因 表现
营养不良
概念
缺乏能量和(或)蛋白质引起 的一种营养缺乏症
营养不良
发病现状
全世界半数以上儿童患病及死亡与营养不良有关。 在发展中国家,两亿多5岁以下小儿患营养不良, 每年造成60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幸存者易患病, 智力及学习受到明显影响,在我国目前重度营养不 良已属罕见,但轻、中度营养不良仍常可见。
3.生长发育改变 与营养物质缺乏有关 措施:促进生长发育 (1)提供舒适的环境 (2)进行户外活动和体格锻炼
营养不良
监测生长发育
测体重1-2次/周 , 测身长1次/月,定期 测量皮下脂肪厚度。观察:进食情况及对 事物的耐受情况
Weight
Height
营养不良
护理诊断和护理措施
4.潜在并发症 贫血、自发性低血糖、感染 措施:密切观察病情,防治并发症 (1)纠正贫血:给予患儿口服铁剂、叶酸或
维生素B12 (2)防治自发性低血糖:在夜间或清晨加强观察 (3)预防感染:实施保护性隔离
课堂小结:营养不良口诀
营养不良,喂养不当;早期表现,体重不增 脂肪消瘦,先腹后面;营养分度,一定记清 轻度十五,中度二五,中度四十 生长因子,最为敏感;早期诊断,可靠指标 补充营养,最为关键;轻度患儿,直供所需 重度患儿,循序渐进;清晨观察,血糖反应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小儿营养不良护理常规
按儿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儿病史,了解发病诱因。

2、评估患儿面色、神志、皮下脂肪厚度,观察有无皮肤感染及全身感染征象,有无腹泻。

3、了解实验室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检查等结果。

4、评估患儿及家属的心理状况。

【护理措施】
1、重症患儿应卧床休息,恢复期适当活动。

2、给高热量、高蛋白、丰富维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饮食(水肿者暂给低盐或无盐饮食)。

3、加强巡视,特别是营养不良的患儿,应随时注意面色、呼吸、脉搏、神志的变化,定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以免因营养不良而猝死。

4、做好皮肤护理及口、眼护理,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定时翻身,防止压疮及坠积性肺炎;双眼缺乏维生素A者,滴鱼肝油,以免角膜溃烂;每周测体重2次。

5、补液时注意速度,不宜过快,按4~8滴/分钟,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准确记录饮食量,有水肿记录出入量。

6、按医嘱正确使用药物,观察各种药物作用和副作用。

7、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心理疏导,减轻紧张、焦虑情绪。

【健康指导】
1、饮食管理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循序渐进、逐渐增加饮食、直至恢复正常。

指导合理的喂养方法,添加各种辅食,培养小儿良好的饮食习惯。

2、注意饱暖,避免受凉,做好保护性隔离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护理

营养与营养紊乱患儿护理

01
饮食调整:根 据患儿的营养 需求,制定合 理的饮食计划
03
心理护理:关 注患儿的心理 健康,给予关
爱和支持
02
定期监测:定期 监测患儿的营养 状况,及时调整
护理方案
04
预防感染:保 持患儿生活环 境的清洁卫生, 避免感染风险
饮食原则
营养均衡:保证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 矿物质等营养素的均衡摄入
04
监测与评估:定期监 测患儿的营养状况, 评估护理效果,调整 护理方案。
护理方法
01
饮食护理:合理 搭配饮食,保证
营养均衡
02
心理护理:关注 患儿心理需求, 给予关爱和支持
03
药物护理:遵医 嘱使用药物,注 意药物不良反应
04
康复护理:根据 患儿病情,制定 康复计划,帮助
患儿恢复健康
护理注意事项
食物多样化:选择多种食物, 避免单一食物摄入过多
适量摄入:根据患儿的年龄、 体重、身高等个体差异,制
定合适的饮食量
饮食规律:定时定量,避免 暴饮暴食或过度饥饿
饮食卫生:注意食物卫生, 避免食物中毒或感染
饮食环境:营造良好的饮食 环境,避免干扰或分散患儿
注意力
饮食搭配
食物种类:多样化,包括谷物、蔬菜、水果、 肉类、蛋类、奶类等
食物比例:均衡,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 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比例适当
食物烹饪方式:蒸、煮、炖、炒等,避免油 炸、烧烤等高热量烹饪方式
食物摄入量:根据患儿的年龄、体重、身高、 活动量等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饮食禁忌
பைடு நூலகம்
01
避免高糖、高脂、高
盐食物
0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营养不良患儿的护理
一、病因
1.长期摄入不足常见未及时添加辅食;不良的饮食习惯等。

2.消化吸收障碍消化系统解剖或功能上的异常均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3.需要量过大早产、双胎、急慢性传染病的恢复期及生长发育快速阶段等需要量过大造成相对缺乏。

4.消耗量过大急性发热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可使营养素消耗量过多。

二、临床表现
营养不良的最初表现为体重不增。

随后出现皮下脂肪减少,逐渐瘦,体重减轻,毛发枯黄,精神不振,体格生长速度减慢,直至停顿。

长期营养不良者除体重低于正常外,身高也低于正常同龄儿童。

全身各部位的皮下脂肪消减按一定顺序,最先是腹部,以后躯干、臀部、四肢相继消减,最后是面部。

在重度营养不良时呈老人面容,皮包骨样,肌张力低下,智力及体格发育均落后,食欲下降或拒食,消化、吸收低下,常发生呕吐、腹泻,精神抑制与烦躁交替出现,循环不良,体温低,血压低,脉搏慢,心电图呈低电压、T波可低平。

有血浆蛋白降低者可出现营养不良性水肿,甚至胸腔、腹腔积液。

营养不良小儿易并发营养性贫血、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低血糖及各种感染性疾病。

三、护理
1.护理诊断/问题
(1)营养不足:与能量、蛋白质摄人不足或消耗过多有关。

(2)有感染的危险:与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3)潜在并发症:低血糖。

2.护理措施
(1)营养不足的护理:
①消除营养不足的相关因素:如喂养不当、疾病、贫困等,找出致病因素,通过护理并与医疗或社区工作者的合作予以消除;
②调整饮食:调整饮食要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直到恢复正常饮食,以免患儿对食物不适应而出现腹泻,加重胃肠功能紊乱。

③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如给菜泥、果泥、肉泥等富含营养的食物,必要时按医嘱给有关药物,如复合维生素、铁剂等;
④按医嘱给予助消化药物,如胃蛋白酶、胰酶等;
⑤食欲极差者,按医嘱用正规胰岛素2~3U,皮下注射,每日l次。

注射前先口服20~30g葡萄糖,防止发生低血糖;
⑥病情重者少量输血浆、氨基酸、脂肪乳等静脉高营养液。

在输液时速度宜慢,补液量不宜多;
(2)预防感染的护理:
①预防呼吸道感染:与呼吸道感染患儿分室居住。

室内保持适宜的温、湿度;注意防寒保暖,少去公共场所;
②预防消化道感染:注意饮食卫生,加强口腔护理;
③预防皮肤感染:做好皮肤的清洁护理。

骨突出部位垫海绵并经常按摩,防止皮肤破损;
④对重度营养不良患儿可按医嘱输新鲜血浆或球蛋白,以增强机体抵抗力。

(3)预防低血糖的护理:
①保证营养物质的摄人,不能进食者可按医嘱静脉输入葡萄糖;
②密切观察病情,特别在夜间或清晨时,患儿易发生低血糖而出现头晕、出冷汗、面色苍白、神志不清等,应立即按医嘱静脉输入10%葡萄糖注射液。

3.健康指导
①向家长介绍营养不良的常见原因及预防方法。

特别强调对营养不良患儿饮食调整要细致,即要从小量开始,循序渐进,同时指导全面补充营养,促进机体代谢;
②向家长讲述婴儿营养需要的知识,示范配乳方法。

避免偏食,更要注意避免强迫小儿进食,以防产生畏食心理;
③加强小儿体格锻炼,预防感染性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