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人类社会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把阶级斗争学说完全置于科学的唯物史观的基础 之上; 揭示了阶级斗争发展的规律——阶级斗争必然导 致无产阶级专政; 指出了由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过渡的途径; 阶级斗争是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1.
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为 社会的基础。
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 。 地理环境对社会发生作用的方向和大 小,归根到底受生产方式的发展所决 定。 人口规律依赖于生产方式。
2.
3.
4.
(二)生 产力、生 产关系和 生产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生产力:由人的体力和智力构成的人 们从事物质生产的能力。
生产方式: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的 特定的生产过程。 生产关系:同一定的生产方式相适应 的生产条件的所有者同直接生产者的 关系。
4.
5.
社会阶级只有当它具有自我意识时才真正存在;
一个阶级只有当它发现它要对其他阶级进行斗争的时候 ,它才具有阶级意识。
(三)马 克思对阶 级斗争学 说的新贡 献

“我的新贡献就是证明了下列几点:(1 )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 阶段相联系;(2)阶级斗争必然要导致 无产阶级专政;(3)这个专政不过是达 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 ——马克思

(三)上 层建筑必 须适合经 济发展的 规律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 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 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 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 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 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 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 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 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志。 ” ——《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
2.大卫李嘉图:进一步揭示了三大阶级在经济利益 上的对立
2.大卫李嘉图:进一步揭示了三大阶级在经济利益 上的对立
“李嘉图揭示并说明了阶级之间的经济对立——正
如内在链子所表明的那样——这样以来,在政治经 济学中,历史斗争和历史发展的根源被抓住了,并 且被揭示出来了”。 ——马克思
3.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
“小农人数众多,他们的生活条件相同,但是彼此
间并没有发生多种多样的关系。他们的生活方式不 是使他们互相交往,而是使他们互相隔离。既然数
百万家庭的经济条件使他们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 育程度与其他阶级的生活方式、利益和教育程度不
相同并互相敌对,所以他们就形成一个阶级。由于
各个小农彼此间只存在有地域的联系,由于他们利
“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并不因为工人是为资本家劳
动而不是为自己劳动就发生变化。制靴或纺纱的特 定方式和方法起初也不会因资本家的插手就发生变 化。起初,资本家在市场上找到什么样的劳动力就 得使用什么样的劳动力,因而劳动在还没有资本家 的时期是怎样的,资本家就的采用怎样的劳动。由 劳动从属人服务的条件而获得新的规定。在简单协 作和以分工为基础的工场手工业中,上述变化只涉 及可以共同使用的共同的劳动条件,如厂房等等。 在以使用机器为基础的机械工厂里,这种变化发展 到劳动工具本身。” ——《资本论》第1卷
2)
3)
(二)马 克思的阶 级概念
“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 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 的历史”。 ——《共产党宣言》
1.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指特定经济结构 中人群的共同体; 现代工业社会中的阶级诞生于生产资料 和生产者之间的分离;
2.
3.
阶级的本质是基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 的不同而形成的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 团或人群共同体。
“如果说马克思发现了唯物史观,那么梯叶里、基
佐、米涅以及1850年以前英国所有的历史学家就 已表明,已经有人力求做到这一点。”
──恩格斯
3.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梯叶里、基佐、米涅
1)
在描述历史事件时,第一次引进了阶级斗争的概 念; 财产关系、物质利益时阶级斗争和革命的根本原 因; 重视阶级斗争对社会历史发展的作用。
2.
3.

“不论生产的社会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 资料始终是生产的因素。但是,二者在彼此 分离的情况下只在可能性上是生产因素。凡 要进行生产,就必须使它们结合起来。实行 这种结合的特殊方式和方法,使社会结构区 分为各个不同的经济时期”。 ——【资本论二卷,44页】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是在劳动对资本的 形式上的从属阶段,而以分工为特征的手工 工厂和机器大工业则是在劳动对资本的实际 上的从属阶段才出现的。
益的同一性并不使他们彼此间形成任何的共同关系 ,形成任何的全国性的联系,形成任何一种政治组 织,所以他们就没有形成一个阶级”。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1.
阶级是一个经济范畴,指特定经济结构中人群的共同体 ; 现代工业社会中的阶级诞生于生产资料和生产者之间的
2.
分离;
3.
阶级的本质是基于对生产资料占有关系的不同而形成的 利益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或人群共同体。
——马克思
1.
亚当斯密:以收入划分阶级 “一国土地和劳动的全部年产物,或者说,年产 物的全部价格,自然分解为土地地租、劳动工资 和资本利润三部分。这三部分,构成三个阶级人 民的收入,即以地租为生、以资本为生和以利润 为生这三种人的收入。此三阶级,构成文明社会 的三大主要和基本阶级”。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四)劳 动群众是 推动历史 发展的决 定力量
1. 2.
人是历史的主体。
社会历史是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 。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3.
二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马克 思之前的 阶级概念 :
“无论是发现现代社会种有阶级存在
或发现各阶级间的斗争,都不是我的 功劳。在我以前很久,资产阶级的历 史学家就已叙述过阶级斗争的历史发 展,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也已对各个 阶级作过经济上的分析”。
一 社会历史规律的主要内容
1.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物质生 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
3.
4. 5.
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发展的规律。
劳动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历史发展的直接动力。
(一)社 会存在的 核心是物 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