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
民营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一、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增强活力和发展壮大的源泉在历史上,无论是我国还是各地区实行的包括技术研究与开发在内的经济发展鼓励政策,基本上都是针对国有企业而言的,民营企业向来被视为“体制外”企业,被注入“另册”,难以享受到国家的种种扶持和优惠待遇,近年来虽有很大改观,但由于扶持力度不足,致使多数民营企业仍然很难克服资金融通、人才开发、市场开拓、技术装备等方面的先天不足和实际困难,难以走上技术创新轨道。
从民营企业内部来看,除少数民营高科技企业外,大多数企业都习惯于外延式扩大再生产方式,缺乏强烈的技术创新热情和欲望,忽视必要的科技资金投入,不重视引进科技人才和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不注意改善科研条件,从而使企业难以改变起步阶段的产业层次低、企业规模小、名优产品少等突出问题。
而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相对过剩经济时代的到来,民营企业技术力量的薄弱和创新能力的欠缺,更加易于导致其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下滑,后劲不足,竞争乏力,发展趋势日渐艰难,时刻面临被淘汰的危险。
因此,民营企业要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国内外市场需求变化的大趋势下得以发展,就必须把技术创新当作更高层次、更有远见的竞争行为,扎扎实实地开展技术创新活动,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采用先进的经营管理方式和组织形式,科学地组织生产、销售和服务,优化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二、民营企业要努力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大幅度提升创新能力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固然需要政府和社会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但企业自身的努力更具有决定意义。
民营企业应充分认识自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日益显著的重要地位,主动增强技术创新的自觉性和紧迫感,努力把自己塑造成新的创新主体,使企业发展再上新水平、新台阶,为促进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和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做出新贡献。
1.民营企业应自觉真正强化技术创新理念。
观念的创新是一切创新的基础和灵魂。
自主创新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逐步进入了一个从传统生产要素驱动向创新要素驱动的新阶段,建设创新型国家是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的重大战略。
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和社会中介组织等创新体系相关机构的作用,实施六大战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
第一,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自主创新的国家发展战略应体现在企业行为上。
特别是从不同类型企业自主创新效率的比较来看,我国国企、民企和外企三类企业在创新方面的障碍是不一样的。
国企自主创新的体制不健全,创新的激励机制不强;民企员工素质不高、融资渠道狭窄、自身研发力量弱,以机会和低廉劳动力成本为发展战略,热衷于寻找“一招制胜”的灵丹妙药,忽视自主创新的基础工作。
外企的知识外溢很低,“市场换技术”没有换来核心技术。
针对我国企业发展实际情况,我们必须通过发展战略转型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特别是要积极发挥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重要作用,努力壮大自主创新的主体。
比如,努力推进民营企业逐步走出家长式管理和封闭式运行,建立良好的契约治理机制,形成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制度基础;优秀的民营企业要从产品经营、资本运营走向品牌运营,在自主品牌的塑造过程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价值链的高端寻求高利润;民营企业要走出盲目多元化误区,过度多元化的民营企业要“回归主业”和主业重构。
第二,发挥政府制度保障作用,营造创新环境。
创新型国家的建设需要形成有利于创新的社会环境,政府作为创新活动的重要参与者,除了在公共技术研发投入中发挥引导作用外,其最大的职能在于提供制度保障,营造创新环境。
政府应该在法制规范、政策制定、舆论营造中发挥服务型作用,如通过完善知识产权制度,对创新行为进行鼓励和保护;建立以鼓励冒险、分散风险的风险投资制度,为自主创新提供金融支持体系;在创新环境上,政府要为创新人才和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完善创新活动硬件和软件环境。
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0962018年第10期企业家精神QIYEJIA JINGSHEN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文/吴跃农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讲话中指出:“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
”他引用恩格斯的话:“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就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 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家是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主力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和文明发展的重要力量。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支持民营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使民营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充分认识“优秀企业家精神”中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特质。
创新应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有位民营企业家说过,“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是没有灵魂的企业”,“创新会给企业带来根本性的变化,创造永无止境的竞争力。
只有创造性的技术才具有竞争力,只有创造性的技术才能改变世界”。
创新既是对既存产品持续不断加以改良的连续型创新,更重要的是以颠覆既存产品价值为前提的创造全新价值的创新。
创新,主要是要突破核心技术,抢占技术创新的制高点,并且获得技术的话语权。
特别是对于涉及当代生产的产品,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最重要手段。
创新是企业家的“内在因素”,是民营企业家的灵魂,是创造更多财富贡献社会的强烈冲动和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家创新是独特的“这一个”,是无可替代的。
优秀企业家看到的产业前景是大部分人不能看到的,企业家的创新不是可以靠统计数据或者过去经验推算、估摸出来的,更不是能推理运算的,如果是这样,社会就不需要一个个独具个性和创造力的民营企业家了,只需要政府把企业当工厂来统一规划、统筹安排、指挥各个行业生产就行了。
民营企业家与企业创新生命同在,创新主体是企业家,如深圳的经验是,90%的研发机构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人员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投入来自企业、90%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促进民营企业创新能力提升,要充分尊重珍惜民营企业家创新精神并给予全方位政策支持。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当然也就要求企业同时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江泽民同志不仅多次强调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还明确指出:“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客观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在国家宏观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将会占主导地位。
因此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以下特点: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和投入主体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付诸实施。
决策之后,就要围绕目标,进行全面规划、制定组织实施措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筹资。
企业自主决策,当然就要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
企业真正成为投入主体,从而保证其决策主体地位的落实。
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就在其本国和中国建立微软研究院,并从公司的收入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新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之上,使其软件产品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像中国的海尔集团和中国的联想集团等也都学习国外的经验,开始重视自主研究与开发活动。
建立类似国际的研究与开发机构,进行研发,并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取得成效。
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围绕市场搞开发是其优势,通过研究市场获得的信息是保证研究工作有成效的前提。
研究开发工作只有落实在企业进行,才能更好地和市场需求结合到一起,并通过承担创新活动的风险强化其责任,这一点,是其它研究机构无法做到的。
让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途径
Hale Waihona Puke 基础 理 论 研 讨 让 企 业 成 为 创 薪 主 傩
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的重 要 途 径
莱 芜职 业 学 院 孙 翠 菊 山 东师 范 大学心 理 学 院 张倩 妹
当 今 世 界 , 新 已 成 为 一 个 民族 进 步 的 灵 魂 , 个 国 家 兴 旺 发 达 的 创 一 不竭动力。以胡锦涛为核心 的党 的领 导集体 ,立足 于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 、 创 中 国 特 色社 会 主 义 事 业 新 局 面 的 战 略 高 度 , 面 分 析 国际 社 会 开 全 发 展 趋 势及 我 国社 会 所 处 历 史 阶 段 , 出 了 提 高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设 创 做 建 新 性 国 家 的 重 大 决 策 。 0 6年 1 9日 , 锦 涛 总 书 记 在 全 国科 学 技 术 20 月 胡 大会上以“ 坚持走 中国特色 自主创新道路 , 为建设创新 型国家而努力奋 斗” 为题 作 了讲 话 。所 谓 创 新 型 国 家 , 指 国 家 把 科 技 创 新 作 为 国 家 发 是 展基本战略 , 大幅度 提高科 技创新能力 , 成 日益强大 的竞 争优势 。目 形 前世界公认 的创新 型国家有 2 0个左右 , 包括美 国 、 日本 、 兰 、 芬 韩国等 。 这些 国家 的共 同特征是 : 创新 综合指数 明显高 于其他 国家 , 科技 进步贡 献 率 在 7 %以 上 , 发 投 入 占 G 0 研 DP的 比 例 一 般 在 2 %以 上 , 外 技 术 依 对 存度指标一般在 3 %以下 ,这些创新型 国家 所拥 有 的发 明专利 数量 占 0 全 世 界总 数 的 9 %。目前 , 国科 技 创 新 能 力 较弱 , 关 研究 报 告 ,0 4 9 我 有 2 0 年 我 国科 技 创 新 能 力 在 4 主 要 国家 ( 9个 占世 界 GD P的 9 % ) 2 中位 居 第 2 4位 , 于 中 等 水 平 I 处 l 1 为 一个 科 学 技 术 相 对 落 后 的 国 家 , 革 开放 。作 改 2 0多年来我 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主要依靠人力 、 物力 、 财力 的大量投入实 现 , 本 上 是 一 种 高 投 入 、 产 出 、 消 耗 、 效 益 的 粗 放 型 经 济 增 长模 基 低 高 低 式。这无论与我国的现实 国情还是 与全世界都在倡 导的可持续发展模 式都是极不协调的 , 同时也证 明我 国距离创新 型国家的标 准还很远。 然 而, 我国人 口多 、 自然资源人均 占有量 少的 国情决定 了我们必须选择创 新型发展道路 , 将科 技创新作为经济社会 发展的 内在 动力 , 以真正实现 我国经济增长方 式从粗放型 向集 约型的根本转变 ,实现经济社会 的协 调发展。对此 , 胡锦涛指出 : 当今 时代 , “ 谁在知识和科技创 新方面 占据 优势 , 就能够在发 展上掌握主动 。” 谁 同时 , 他还宣布 了中国未来 1 5年 科 技 发展 的 目标 :0 0年 建 成 创 新 型 国 家 , 科 技 发 展 成 为 经 济 社 会 发 22 使 展的有力支撑。 经济增长 的科技进 步贡献 率要从 3 %提 高到 6 %以上 , 9 0 全社 会 的研 发 投 人 占 C P 比重 要 从 1 5 D . %提 高 到 25 。党 中 央 提 出 3 .% 的建 设 创 新 型 国家 这 一 重 大 战 略 决 策 ,事 关 新 世 纪 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 设 的全局 , 事关 中华 民族 的前 途和命运 , 也是 社会主 义现代 化建 设理论 的重 大创 新 。 总结发达 国家科技创新 的经验 , 中至关重 要的一条就是 : 极鼓 其 积 励企业参与科研创新 , 实现科研与企业 的“ 双赢 ” 科技革命 的蓬 勃发展 。 使得科学技术 的强大经济功能 日益 凸显 。为在激 烈的市场竞 争中取胜 , 原本对科研事业缺乏兴趣 的私 营企业 纷纷加大 对科 研的投资力度 。如 在美 国政府因势利导下 ,美 国的私营企业不仅 参与经营通信 、交通运 输、 钢铁 、 石油等大型工业 以及航 空航 天 、 半导体 与集成电路 、 计算 机与 软件 、 密仪表 、 物技术等新 兴工业 , 精 生 而且还 积极 承担这 些行业 的科 研开发活动。19 美国研发投入最多的 2 9 1年 O家 企 业 中 , 第 一 位 的通 居 用汽车公 司研发投 入达 5 . 88 美元 ,居第 二位的 I 7亿 BM公 司研发投人 为 5 .l亿美 元 , 00 位居第三 的福 特汽车公司研发投 人为 3 .8亿美元日 72 。 这种做法一方面使企业获得了竞争优势 , 继而获得 巨大 的经济效益 , 另 方 面 也 为美 国科 技 事业 的 发 展 注 入 了 无 限 的 生 机 与 活力 。 在 日本 的 科技发展中 , 民间企业 也 占据 了主体地位 。 日本全 国的科 研经费 中, 民 间企业 支出的部分 一直保 持着较高的 比例。 19 9 3年 民间企业科研经费 支 出 部分 占 7 .% , 府 支 出 部 分 占 2 .%。 日本 民 间企 业 支 出 的 科 研 84 政 1 6 经 费在 全 国科 研 经 费 中所 占 的 比例 约 为 欧 美 国 家 的 12~1 . . 。 市 4倍 在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业 作 为 经 济 社 会 的 细 胞 , 为 市 场 的 投 资 主 体 、 益 企 作 利 主体 和风险承担 主体 , 在技术创 新中应发挥不 可替代的作用 , 而技术创 新理所 当然应该成为企业经 济活动中必不可 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今 时代 , 业的创新能力就是 国家的创新力 。在发达国家 ,0 企 8 %的科 研工 作在大企业 中完成 , 国家科技实 力和竞争力 的提 高 , 很大程度上得 益于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 。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技术 开发与创新能力 不 足, 远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 , 缺乏参 与国际竞争 的能 力 。全 国规模 以上 工业企业研 究开发投入 占销售 额的比重仅为 07 %,拥有技 术开发 机 .8 构的企业仅 占 2 %, 5 大部分企业 没有 技术研 发活动Ⅲ 知识经济 时代 , 。 企 业竞争 已上升 到技术 、 管理 、 经营层 面的竞 争 , 过去那 种拼 资源 、 拼人 力 、 劳动力成本 、 拼 拼市场 的低 端做法 , 已经走 到尽头 。对 中国企业来 说, 这是很大的挑战 , 也是一个机遇 。 只有通过集 中优势力量 、 加大科技 研 发 投 入 、 高 技 术创 新 水 平 , 国 的企 业 才 能 在 知 识 经济 竞 争 中形 成 提 中 核心竞争力 , 否则就只能在现代产业链 的末端徘徊不前 , 而我国创新性 国家 的 目标 也 就 很 难 实 现 。 因此 , 建 以 企 业 为 主 体 、 学 研 有 机 结 合 构 产 的 国 家 技术 创 新体 系 ,是 转 变 经 济 增 长 方 式 、调 整 产 业 结 构 的 必 要 途 径 , 是 建设 创 新 型 国 家 的 当 务 之 急 。 也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第一篇: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企业是创新的主体作为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2009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版权协会。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等单位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新传媒产业联盟联办的以“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2009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冯并、中华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中国版权协会会长沈仁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王守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秘书长王斌主持。
此次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商标国际论坛”、“版权保护论坛”和“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组成。
田力普局长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并重点谈到了我国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使用,转化、管理和保护等情况。
他指出,从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来看,发明专利申请接近30万件,全部的专利申请加在一起80万件左右。
很多企业都注重创新,注重研发,也注重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它们的申请数量的增长是最快的。
田力普局长称,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很关注专利的质量问题。
尽管中国企业在专利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果说国内的企业在申请数量方面比国外要多,比如**开的话,那么,授权时候就会反过来,变成四六开。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所申请专利的质量,发明创造的水平、含金量技术含量可能和国外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田力普局长指出,专利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专利的维持有效数量。
因为要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必须被授权,第二,必须维持有效。
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不仅要把它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还要把它形成权利,同时,还要把这个权利运用,使它形成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
我国企业创新政策走向确立企业自主创新的主体地位
我国企业创新政策走向:注自2006年1月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中央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以来,我国政府对中国科技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文件(3个纲领性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强自主创新的决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纲要》);《实施(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的若干配套政策》(以下简称《配套政策》)。
),确定了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任务、科技体制改革措施以及政策保障等。
2007年10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同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
党的十七大对科技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2008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申了要更加重视和推进自主■本刊专访中国科学技术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胡志坚创新,完善和落实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充分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作用,鼓励、引导t企业增加研发投入。
中国科学技术部作为我国科技政策的研究和制定部门,目前,我国企业创新政策的进展情况如何?未来走向将是怎样?本刊专访了科技部政策法规与体制改革司副司长胡志坚。
胡司长首先强调了创新的概念,即创新是指企业家对诸生产要素一土地、劳动和资本等进行新的组合。
创新是企业家的天职,创新的目的就是谋利。
创新是企业家组织的,他们需要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参与。
“公共研究机构(包括大学)主要从事发现和发明活动,他们在创新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和影响,是重要的参与者。
而知识能够变为财富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这项活动只有企业来从事,所以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是创新的执行者和组织者。
关于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若干问题
文 章 编 号 : 0 7 9 12 0 ) 5 0 0 —0 1 0 — 2】 ( 0 0 - 0 6 4 6
等等 。 样的情 况 , 国的海 尔、 信 、 想 、 为 、 同 中 海 联 华 北
大 方 正 、 芯 国 际 等 企 业 , 于 中 国 的 改 革 开 放 和 现 中 对 代化事业 , 具 有里程碑的意义 。 也 历史 已 经证 明 , 是 正 这 些 大 企 业 在技 术领 域 的 创 新 和 领 军 作 用 , 创 了 工 开 业 化 的 新 时 代 , 他 们 的 国家 创 造 了 巨大 财 富 , 造 为 创
6 彳华敬- g7 26 j 2 3 o}月  ̄ o gg
维普资讯
煎
dt l s ' “ e 乙I - 1
造纸企业如何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 如何构建 自主创新体系. 如何成为自主创新主体 . 是我们贯彻 中央决
定 . 高企 业竞 争 优势 的重 大问题 。 提 围绕 这 些 问题 . 刊将 陆续 刊发 有 关论述 . 在业 内开 展论 坛讨 论 . 大 本 并 请 家 关注 和参 与 。 期首 先 转发 中国企 业联 合会 、 国企业 家协 会 陈锦 华会 长 的重 要文 章 — — 本 中
的 阐 述 , 确 指 出 “ 使 企 业 真 正 成 为 研 究 开 发 投 入 明 要
的 主 体 、 术 创 新 活 动 的 主 体 和 创 新 成 果 应 用 的 主 技 体 , 面 提 高 企 业 的 自主 创 新 能 力 ” 全 。 重 视 和 发 挥 企 业 在 自主 创 新 中 的 主 体 作 用 , 于 对 把握2世纪头2 年的战略机遇期 , 1 0 坚持 走新 型 工 业 化 道 路 , 1 年 时 间 把 我 国建 设 成 创 新 型 国家 , 有 极 用 5 都
企业将怎样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CHUANGXINKEJI 2012.08CHUANGXINKEJI 刚刚闭幕的全国科技创新大会通过了《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
科技部部长万钢就此接受采访时表示,企业是经济活动的基本单元,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在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中处于关键环节和核心地位。
万钢说,只有以企业为主体,才能敏锐把握市场需求,有效整合产学研力量,加快创新成果的转化应用。
这也是国际经验。
据介绍,下一步,科技部将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
进一步完善和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着力发挥好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等政策的作用,引导创新要素加快向企业聚集,使企业全面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
形势所趋,科技企业呼唤新政经合组织曾对16个国家的一项研究表明,企业研发投资每增加1%,多要素生产率就会提高0.13%;而公共部门研发每增加1%,多要素生产率则会提高0.17%。
美国对其“制造业推广伙伴关系计划”(MEP )的研究表明,每1美元的联邦投资,将对经济增长产生32美元的回报。
尽管如此,科技不会自发地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学家罗默认为,技术创新行为取决于该经济中的规则和制度。
库兹涅茨指出,先进经济体的特点之一就是其通过技术把科学知识转变为经济增长的能力。
多年来,中国主要的科技创新资源一直在向高校、科研院所等非市场化的主体倾斜集中,虽然自1985年以来,中国已出台三次科技体制改革的大举措,不断推动科技与产业接轨,但直到现在,科技创新资源分配失衡、创新保护不足、研发与市场脱节等创新体制与创新环境问题,还是中国企业以科技创新提升国际竞争实力的重要障碍。
正如一位科技企业负责人所描述的那样:“以前,科技体制改革修了一条路,让科技企业可以在上面开车跑。
而现在,不少企业已经做大了,变成了法拉利,我们的路却还是以前的乡村公路……我们需要一条更宽、更平、跑得更快的高速公路。
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发展创新型国家
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发展创新型国家。
当今的世界是个以创新为主导潮流的多元化的世界。
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
我们怎么才能立足于各国强林之中?我们怎样才能让我们优秀的问换源远流长?发展才是硬道理,当今中国与发达国家的主要差距集中表现在科技自主创新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滞后。
如何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距离,加快从欠发达国家步入发达国家?我认为中国必须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以企业创新为主体,将我国发展成创新型国家。
中国在生物、航天和信息等一些科技领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但是,从总体上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
科技专家参照国际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选用12项核心指标进行计算,结果表明:2001年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在49个主要国家(占世界GDP的92%)中,居于第28位。
中国要大力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必要理好以下三大关系。
(一)政府和企业都要增加研究与开发投资,但要以企业为主。
2000年美国研发投资2653亿美元,其中企业占66%,政府占29%;同年日本研发投资98252美元,其中企业占72%,政府仅占19%,形成了“企业为主,政府为辅”的科技发展格局。
我国亦应采取这种方式,大力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扶持企业自主创新。
并及时把科技创新运用到生产中去,加快技术向产业链的的转化,加快企业发展,加快国民经济总收入。
据美国《财富》杂志统计,2001年中国政府的研发投资为12552美元,占中国GDP的1.1%;美国的研发投资达到2819亿美元,占美国GDP的2.8%。
2004年中国研发投资仅占GDP的1.36%,而许多发达国家已超过3%。
中国研发投资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企业没有大幅度增加研发投资。
我国应鼓励并发动企业加大科研投资,并给与技术及资金上的支持.形成企业自主创新为主,国家创新为辅的科研环境。
(二)引进技术和自主创新要相辅相成,但要立足于自主创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的立足之点。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当然也就要求企业同时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江泽民同志不仅多次强调要确立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还明确指出:“特别要把建立、健全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和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关键环节。
”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不仅是客观要求,更是企业自身建设的需要。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源。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经济体制转型和全面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期,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已成为影响经济结构变动、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即在国家宏观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将会占主导地位。
因此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即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的主体、投入的主体、技术开发的主体、承担技术创新风险的主体和获取相应利益的主体。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具有以下特点:企业必须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和投入主体企业根据自身实力,分析把握市场需求,寻求技术机会,自主决策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项目,付诸实施。
决策之后,就要围绕目标,进行全面规划、制定组织实施措施。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筹资。
企业自主决策,当然就要自行投资,自主决定筹资、融资的渠道和方式,统筹考虑投入的分配和步骤。
企业真正成为投入主体,从而保证其决策主体地位的落实。
例如,美国微软公司就在其本国和中国建立微软研究院,并从公司的收入部分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投入到新软件的研究与开发之上,使其软件产品始终处于国际领先地位。
像中国的海尔集团和中国的联想集团等也都学习国外的经验,开始重视自主研究与开发活动。
建立类似国际的研究与开发机构,进行研发,并在企业的发展方面取得成效。
企业是研究开发的主体企业直接面向市场,围绕市场搞开发是其优势,通过研究市场获得的信息是保证研究工作有成效的前提。
研究开发工作只有落实在企业进行,才能更好地和市场需求结合到一起,并通过承担创新活动的风险强化其责任,这一点,是其它研究机构无法做到的。
论企业成为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体的主要障碍及对策
54《商场现代化》2006年4月(中旬刊)总第464期 胡锦涛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在把我国建设成创新型国家的过程中,必须构建以企业为主体的国家创新体系。
然而企业要真正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还面临许多矛盾和问题,还要克服许多障碍和困难。
一、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的必要性1.是现代企业制度的根本体现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投入的主体、利益的主体和风险承担的主体,当然也是技术创新的主体。
企业成为市场的主体,必然要求企业同时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
企业最贴近市场,既了解市场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又有能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而收回研发成本,科技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只有企业通过市场才能体现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
企业技术创新的目的就是获取更大利润。
这点也恰恰体现了企业的技术创新的动力所在。
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是现代企业制度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是现代企业制度内涵的根本体现。
这就是说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具有一定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企业自身建设发展的必然需要。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立足之本,是企业兴旺发达之源。
2.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必然要求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据统计,目前世界科技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500强企业所创造和拥有,62%的技术转让在500强企业间进行。
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
如通讯领域中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航空领域中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中的IBM、英特尔、微软等,都是自主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
只有企业的创新能力普遍提高了,整个国家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这个国家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创新国家。
3.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地位的特征企业成为创新主体地位和具有自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一是能充分体现自主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作用,并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二是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将社会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自己企业的定型商品推向市场;三是能主动快速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成为创新主体的四个关键
Re e  ̄h s ar
朗 博 . 华 仁 企 业研 究 全
重 视 和 发 挥 企 业 在 自主 创 新 中 的 主 体 作
用 . 对 于 把 握 21世 纪 头 21年 的 战 略 机 遇 期 , (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用 1 5年 时 阃把 我 国
旧 舒 坚化 .1 值 挫 辑 进 行 技 术 剖 新 删迫 创新艟终啦功 ・ 终 r f 】 .都 要 经 受 市 场 莓骑 , 最 伴 m 创新 的 沂 脯和 投 益 _ 薯 名 廿
利 川 r开放 机 增 和有 利 条 件 . 于使 用 全球 优 敢
管 郫 々宗 磐 埘 斯 . : 晓得 好 . 1持 续 兜争 奠 斯 . _ 叮
新泽 珂 、 扯 斯 、 地 亚 哥 周 和 瑞 典 没 立 了 选 圣 韩
一 坜 奄 化 “ {场 需 求 『 创 新 驱 动 创 』 f f 领 ・ 新链 向 J I社 会需 求 延 伸 . 剑 『 霸 l 1 ]
向创 新 f 场 竖 效 益 曩 艇 艟 】
n创新活动 i. : I -
m 咐 一 蜉 ' 米 于 越 越 蓬 争 对 } 的 创 帮 能 力 咀 I场 的 导 作 川 . 求 幢努 山 侧 l I 要 Ⅻ 杖 l 。1 蝻 , 系 . 观戗新啦 粜和产 帛1 f 关 hli : j 业诳 n打 结 合 ! I J 尉. : 性一 宅 重 市 场 息
址. 施{ 蚪惴” 外笈 台怍 ,发 . 整 合 礼 全 1 是
刊 托 豁帆 . 幔 到 撞 刨 新 】 提 高 创 新 教 率 圭度 帕 技 建 杼 足 诈 扑 、 研 究 开 发 能 址 的 L - i J 种 媸 堪推 我 同 -必 颊。 会和 l 种 _ 譬 ¨J 各 争 L 汁帅 千T 程 ¨ 前 . 聘 Ⅲ 讣 l 家 尢 t 目
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
决策咨询文 / 陕西省政府参事室课题组如何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创新要“坚持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 坚持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推进科技创新, 必须进一步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 努力实现企业自主创新。
近年来陕西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企业创新的主体地位已经开始呈现。
但总体来看投入和产出之间还存在较大落差,创新实力还有待提高。
陕西省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日益增强截至2017年底,我省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266家。
其中开展研发的企业1180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为18.8%。
开展研发的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分别为137家和1043家,占研发企业的比重分别为11.6%和88.4%。
2017年,我省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460.94亿元,比上年增加41.38亿元,增长9.9%,增速比上年提高了3.2个百分点。
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研发经费占全社会研发经费的比重分别为51.3%、39.8%和8.2%,企业占比连续两年超过全社会研发经费的五成。
2017年我省各类企业研发经费23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0.6%。
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总额119.28亿元,增长23.38%,以上数据反映出我省企业正在向技术创新的主体发展。
全省2017年获得授权专利34554件,其中企业获专利13400件,占38.8%;PCT国际专利申请178件全部来自企业,同比增长20.3%。
省内专利许可与转让423件,交易额4277.31万元。
居全国第16位;高新技术企业1609户,增长16.62%,居全国第18位。
2017年全省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企业868家,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有科技研发的企业564家,比上年增长21.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97.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
高新技术企业研发经费对规模以上企业研发经费的增长贡献率为56.7%。
创新与企业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的关系
创新与企业之间存在着紧密而深远的关系。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活动,包括产品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等,企业能够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开发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和新服务,开拓新的市场空间。
同时,创新也是驱动企业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动力。
只有不断进行创新,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企业的长远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增长。
因此,创新对于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
作为2009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的一项重要活动,2009年4月25日至26日,由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中华商标协会、中国版权协会。
国际保护知识产权协会中国分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等单位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新传媒产业联盟联办的以“知识产权创新发展与核心竞争力”为主题的2009中外企业知识产权高层论坛在京召开。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出席开幕式并作了重要讲话,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会长冯并、中华商标协会会长李建中中国版权协会会长沈仁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副局长王守义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论坛开幕式由中国经济报刊协会副秘书长王斌主持。
此次论坛由一个主论坛“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论坛”和三个分论坛“商标国际论坛”、“版权保护论坛”和“知识产权国际论坛”组成。
田力普局长在会上作了主题发言,并重点谈到了我国的专利申请和专利使用,转化、管理和保护等情况。
他指出,从去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来看,发明专利申请接近30万件,全部的专利申请加在一起80万件左右。
很多
企业都注重创新,注重研发,也注重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其中表现比较突出的是一些民营企业,它们的申请数量的增长是最快的。
田力普局长称,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很关注专利的质量问题。
尽管中国企业在专利方面已有长足进步,但是与国外企业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
如果说国内的企业在申请数量方面比国外要多,比如六四开的话,那么,授权时候就会反过来,变成四六开。
这主要是由于国内企业所申请专利的质量,发明创造的水平、含金量技术含量可能和国外企业相比有一定差距。
田力普局长指出,专利很重要的指标就是专利的维持有效数量。
因为要形成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第一,必须被授权,第二,必须维持有效。
在这方面中国企业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企业不仅要把它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还要把它形成权利,同时,还要把这个权利运用,使它形成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
但是,总体上看中国企业有效专利数量还偏少,和申请的数量相比,只有几分之一。
田力普强调了三个问题。
第一,从申请不申请专利以及专利申请的数量可以看出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
第二,专利的授权可以反映出企业创新的质量,创新的水平,申请如果没有被授权,那显然这个创新不能算成功。
第三,更重要的就是专利的有效数量,这体现出企业创新成果,企业知识产
权的市场化水平、市场价值和产业化程度。
他认为,自主知识产权能有效帮助企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能够为企业长远发展服务,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在开幕式上作了“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加快推进商标战略实施”的主题发言。
他表示,工商总局关于落实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推进商标战略的实施意见已制定,不久将公布,工商总局已经启动商标法第三次修改,国家已经将商标法的修改列入了立法计划。
他还着重从六个方面谈到了工商总局在推动商标战略全面实施方面所做的工作。
付双建副局长指出,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商标已经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商标强则企业强。
如何运用商标战略促进企业发展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企业家
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
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马秀山副秘书长主持召开了“知识产权国际论坛”,国家知识产权局保护协调司副司长武晓明应邀在“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作了题为“国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背景及鼓励创新发展的政策”的主题演讲。
本次论坛召开在全球金融危机大背景下,对企业如何运用知识产权战略,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加强中外企业间知识产权合作等提供了现实指导,来自政界、企业界,中介服务机构、媒体等方面的近四百人参加了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