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中央国家机关人防培训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

21世纪以来,我国生产安全事故此起彼伏,公共卫生事件时有发生,恶性治安案件屡禁不止,疆独、藏独、台独、港独势力有向首都蔓延的趋势。这些公共突发事件严重损害了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据统计,因各类突发事件,每年造成非正常死亡人数超过20万,伤残人数超过200万,经济损失超过6000亿元。中央国家机关在首都地区有地下空间6000多处,600多万平方米,遍布首都16个行政区,使用情况复杂,老旧工程多,安全防范设备设施不足,管理人员大多兼职,安全隐患突出,这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对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做到未雨绸缪,预防在先,如何科学应对和及时有效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已成为我们各级管理部门必须面对的一个重大课题。本课着重讲解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

一、应急管理与应急预案基本知识

(一)相关概念。

1.突发公共事件

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重大事件。按照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规定,公共突发事件一般包括四个方面,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

2.应急管理

是指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在突发事件的事前预防,事发应对,事中处置,和善后恢复过程中,通过建立必要的应对机制,采取一系列必要措施,应用科学、技术、规划与管理等手段,保障公众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健康发展的有关活动。

3.应急预案

是指针对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迅速有序地开展应急行动而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

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地下空间管理机构通过对本单位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构成的各种危险因素、各种矛盾、社会情况的综合分析和研究,结合已有的工作经验和教训,根据任务和职责,事先制定出一套工作规程和标准。其特点有系统性、预测性、全面性、可操作性和超前性。

(二)编制目的

是适应中央国家机关地下空间平时使用管理的需要,提高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在京中央企业及其直属单位(以下简称各部门各单位)平时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保障机关正常运转和干部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三)编制依据

以国家和地方政府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政策为依据,结合中央国家机关地下空间的实际情况,制定预案。

(四)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

统一协调、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依靠科技、整合资源。

(五)预案体系

1.中央国家机关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是为应对地下空间使用时发生的某种类型或某几种类型突发公共事件而制定的计划、方案和措施。

2.各部门、各单位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应根据中央国家机关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各部门、各单位人防办职责制定的计划方案和措施,以各部门、各单位人防办处置为主,需中央国家机关人防办协调,相关部门相关单位人防办和其他救援处置力量配合处置的突发公共事件。各部门各单位地下空间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由各部门各单位负责编制,报中央国家机关人防办备案。

应急预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由制定单位及时修订,并报上级备案。按照“两级负责、三级管理、四级网络”的要求,逐步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网格化、全覆盖的应急预案体系框架,预案数据库和管理平台。

(六)应急预案的作用

常言说,预则立,不预则废,编制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完善应急机制,对于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预案是处置突发事件的具体设想,计划,是部署人员、采取相应措施的依据,具体的作用有规范功能、基础功能和辅助决策功能。预案不是万能的,没有预案是万万不行的。

1.应急预案确定了应急范围、指挥协调体系等大的原则性问题,

2.制定应急预案,有利于做出应急防范和应急响应,降低事故后果。可以以预案进行准备,以预案进行检查,以预案进行演练,以预案进行抢险。

3.便于在发生超过本单位或部门应急能力的重大事故时,与上级应急部门的协调,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取外部的应急支持。

4.有利于明确各部门及个人的职责,提高防范意识。

5.处置程序更加明确、规范。

6.事后追责的依据.

二、编制制定预案的基本程序和内容

(一)制定预案的基本程序。

1.领会上级意图,把握法律政策。

各级领导对处置突发事件的意图决心,作为指导思想和要求,同时全面领会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规定,必须做到依法行政,

2.准备有关资料,分析研究情况

准备有关资料,分析研究情况,详细了解与工作预案相关的各方面人员、物质、天气、地势、社情等因素。因此在制定预案前一是要尽可能的多搜集一些与预案有关的资料。二是要善于运用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科学方法,分析判断各方面的情况。

3.划分处置阶段,设计行动计划

在充分准备资料分析判断情况的基础上,预案的制定者要对行动阶段进行科学划分,设想可能行动,有针对性的提出应急行动程序和方法。

4.合理分配资源,作出统筹安排。

制定工作预案,对人力、物力、时间、空间、财力进行计划和分配。在进行各种资源的分配时,要注意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根据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空间、任务和各部门的实际情况,分配资源做出总量安排。

5.灵活运用载体,完善各类预案

预案经过论证和修改,以使预案更加符合客观实际。预案经修改、补充、完善后,应及时呈送上级审核批准,并根据上级指示再行完善。预案制定后,通常两年就要进行一次补充或修改,以反映突发事件的新情况新特点,更好为处置工作服务。

(二)应急预案的结构内容,

应急预案由三个部分组成,具体可划分为先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先期处置阶段是在紧急情况下,按工作预案下达先期各项处置指令。同时报告主管领导,中期处置阶段是指对突发事件发生的现场可能发生的情况进行的各种控制和处置行动。后期处置阶段是指事件平息后的处理工作和各种事项的移送。

1.先期处置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