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数学3年级上册第4单元·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1.(2分)最小四位数与最大三位数的差是( )A.99B.1C.10D.1002.(2分)计算下列各题,十位相加不需要进位的算式是( )A.671+322B.416+587C.160+4593.(2分)王叔叔的家距离公司425米,一天王叔叔从家去上班,走了132米的时候,发现有一份文件忘记带了,又返回家去取。
这一天王叔叔上班共走了( )米。
A.557B.689C.7184.(2分)估一估,得数最接近1000的算式是( )A.583+419B.1200﹣389C.900+2755.(2分)最小的九位数比最大的八位数( )A.多1B.多10C.少16.(2分)一道减法算式中,如果被减数减少25,要使差不变,减数应该( )A.增加25B.减少25C.减少50D.不变7.(2分)下列各数中,最接近2000的数是( )A.1890B.2003C.21008.(2分)最大三位数加上( )就等于最小四位数。
A.10B.100C.1二、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16分,每小题2分)9.(2分)最大的九位数和最小的十位数的差是 。
10.(2分)甲数是306,比乙数少45,乙数是 ,甲乙两数的和是 。
11.(2分)在横线里填上合适的数。
600+ =1000 ÷8=812.(2分)比458少29的数是 。
13.(2分)小马虎在计算一道加法题时,误把230看成320,算出的得数是620,正确的结果是 。
14.(2分)奇思在公园里沿着如图这条路线走了一周,他一共走了 米。
15.(2分)如图,小猴从邮局出发,先到小猫家送信,然后又到小兔家送信,最后回到邮局,小猴一共走了 米。
16.(2分)一个加数是460,另一个加数是540,和是 .三、判断题(共4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2分)17.(2分)245﹣68+55=245﹣55+68。
三年级下学期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第四单元两位数乘以两位数〔学问要点〕1、口算乘法:整十、整百的数相乘,只需把0前面的数字相乘,再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个0,就在结果后面添上几个0。
2、笔算乘法:先把第一个因数同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尾就要及个位对齐,再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相乘,积的末尾就要及十位对齐。
最终把两个积加起来3.估算〔可以把一个因数看成近似数,也可以把两个因数都同时看成近似数。
〕有大约字样的一般要估算。
4、两位数乘两位数积可能是三位数,也可能是四位数。
5、解决问题:1、理解解决连乘和连除问题的不同方法练习稳固:1、口算23×30= 20×50= 7×13= 10×8×30= 270-70×2=2、列竖式计算51×39= 38×17= 47×58=3、估算: 78×40≈ 60×82≈ 29×43≈4、递等式计算84 + 350÷578×5 + 520〔364-348〕×24560÷〔36-28〕5.学校体育室新购进25个足球,每个足球68元,请依据下面的算式填空:4、一个书架有三层,平均每层有11本书。
图书馆里有12个这样的书架,可以放多少本书?5、有4箱苹果,每箱重8千克,这些苹果共卖了432元,平均每千克苹果卖多少元?6、小勇学习游泳,泳道长25米,他已经游了3个来回。
他已经游了多少米?7、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
我家三口人,一年要产生多少垃圾8、儿童剧场每天3场演出,前天、昨天和今日共售出954张票。
平均每场售出多少张票?9、杨叔叔卖冰棍。
①每箱冰棍有30根。
②冰棍3元一根。
③8箱冰棍4天全卖完了。
〔1〕杨叔叔4天卖了多少钱?〔2〕杨叔叔平均每天卖多少根冰棍?。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1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3、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4、加法公式:加数 + 加数 = 和和 - 另一个加数 = 加数5、减法公式:被减数 - 减数 = 差差 + 减数 = 被减数或被减数 = 差 + 减数被减数 - 差 = 减数6、口算时:例:(1)35+48,先算35+40=75,再算75+8=83。
(2)72-28,先算72-20=52,再算52-8=44或先算72-30=42,再算42+2=447、问题中出现“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 “应准备”等词语时,都是用估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归纳2(一)口算除法1、整千、整百、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
(1)用表内除法计算:先用被除数0前面的数除以一位数,算出结果后,再看被除数的末尾有几个0,就在算出的结果后添几个0。
(2)用乘法来算除法:看一位数乘多少等于被除数,乘的数就是所求的商。
2、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估算方法。
(1)除数不变,将三位数视为百、十甚至百,然后用口算的基本方法计算。
(2)想口诀估算:想一位数乘几最接近或等于被除数的位或前两位,那么几百或几十就是所要估算的商。
(二)笔算除法1.牢牢掌握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书写方法、步骤和格式,尤其是商的中间和末尾为0的书写公式的书写方法。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
1.理解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能够用个位数和十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
3.掌握用个位数和十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重点:
1.理解个位数和十位数的概念。
2.能够用个位数和十位数组成一个两位数。
3.掌握用个位数和十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教学准备: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教材和练习册。
教具: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小黑板、彩色粉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5分钟)
1.师生问答:请学生回顾一下上节课学到的内容。
2.师生互动:教师展示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请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讲授新知(15分钟)
1.教师出示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卡片,师生一起探讨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含义。
2.教师出示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卡片,请学生自由组合出两位数并说出其名称。
并进行复数个练习。
3.教师板书:“两位数由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可以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的和来表示。
”并进行示范。
4.教师出示小黑板,演示个位数和十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师生共同解答问题。
三、练习巩固(20分钟)
1.学生个别回答:出示小黑板,徐陆老师先念出一个两位数,然后学生上台将其分解
为十位数和个位数。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分发练习册,学生完成练习册的相应练习。
3.学生展示:学生依次上台将两位数进行分解,并解答问题。
四、课堂总结(5分钟)
学生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点:十位数和个位数的概念、用十位数和个位数组成两位数、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一、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 加法。
- 三位数加三位数不进位加法。
-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百位加百位。
例如:321 + 131,个位上1+1 = 2,十位上2 + 3=5,百位上3+1 = 4,结果是452。
- 三位数加三位数进位加法。
-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例如:345+287,个位上5 + 7 = 12,满十向十位进1,个位写2;十位上4+8+1(进位的1)=13,满十向百位进1,十位写3;百位上3+2 + 1(进位的1)=6,结果是632。
- 加法的验算。
- 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看和是否相同。
例如计算234+123 = 357,验算时计算123+234,如果结果也是357,则计算正确。
- 用和减去其中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如上面的例子,357 - 234=123或者357 - 123 = 234,也能说明计算正确。
2. 减法。
- 三位数减三位数不退位减法。
-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减个位,十位减十位,百位减百位。
例如:567-234,个位上7 - 4 = 3,十位上6-3 = 3,百位上5 - 2=3,结果是333。
- 三位数减三位数退位减法。
- 计算方法: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10,与本位上的数相加后再减。
例如:432 - 158,个位上2减8不够减,从十位退1当10,12 - 8 = 4;十位上3被借走1剩2,2减5不够减,再从百位退1当10,12 - 5 = 7;百位上4被借走1剩3,3-1 = 2,结果是274。
- 减法的验算。
- 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
例如567-234 = 333,验算567 - 333 = 234。
- 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点一、两位数乘两位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1. 口算乘法。
- 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先把因数中0前面的数相乘,再看两个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
- 例如:30×50,先算3×5 = 15,再看两个因数末尾共有2个0,所以30×50 = 1500。
2. 笔算乘法。
-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笔算方法:- 相同数位对齐,先用第二个因数个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个位对齐;再用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数去乘第一个因数各数位上的数,得数的末位和第二个因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 例如:23×12,先用23乘2得46,再用23乘10得230,最后46+230 = 276。
-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 与不进位的笔算方法相同,只是在计算过程中会出现进位。
哪一位相乘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
- 例如:34×25,先用34乘5得170,其中4×5 = 20,满十向十位进2;再用34乘20得680,最后170+680 = 850。
3. 解决问题。
- 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已知条件找中间量,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 例如:一个商店运进5箱饮料,每箱有12瓶,每瓶卖4元,一共可以卖多少钱?可以先算一箱卖多少钱(12×4 = 48元),再算5箱一共卖多少钱(48×5 = 240元);也可以先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5×12 = 60瓶),再算一共卖多少钱(60×4 = 240元)。
- 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 同样要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 例如:有960个杯子,每6个装一盒,每8盒装一箱,一共能装多少箱?可以先算一共能装多少盒(960÷6 = 160盒),再算能装多少箱(160÷8 = 20箱);也可以先算一箱有多少个杯子(6×8 = 48个),再算能装多少箱(960÷48 = 20箱)。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
知识点总结
一、基本概念
1. 数的概念:数是用来计数和表示数量的。
2. 数的读法:掌握从零到一百的数字读法。
3. 数的表达方式:可以用阿拉伯数字、汉字数字和手指表示数字。
4. 数的顺序关系:了解数字的大小顺序,如比较大小、前后关
系等。
二、数的运算
1. 加法:了解加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减法:了解减法的概念和符号,能够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3. 数的组合:掌握数字的组合方式,如十位数、个位数的组合。
4. 数量的增减:理解数量的增减变化,如加一、减一等。
三、数的应用
1. 计数:能够用适当的方法计数物体的个数。
2. 数的使用:应用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购物、交换物品等。
3. 数的表示:学会用数表示物体的数量,如几个、多少等。
四、数的认知和计算策略
1. 工作记忆:训练记忆和思维,提高数学计算能力。
2. 综合分析:通过观察、分析和比较,解决数学问题。
3. 归纳总结:总结规律,应用到类似的数学问题中。
4. 灵活思维:培养灵活的解题思路,运用不同的计算方法。
以上是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四单元的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数学计算能力,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小学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梳理一、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1.熟练在掌握整十数、整百数的除法计算。
2.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3.一道除法算式能用不同的方式表示:例:18÷3(1)18除以3除以的前面是被除数、除以的后面是除数(2)3除18除的前面是除数,除的后面是被除数(3)18被3除辨别:30除一个数,商和余数都是2,求这个数?(求被除数)30除以一个数,商和余数都是2,求这个数?(求除数)4.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因此一道乘法算式能写两道除法算式例:90×7=630630÷7=90630÷9=70反之,乘法并不是除法的逆运算。
二、两位数或三位数被一位数除p34-421.横式p34、39:两位数分拆方法:1、我们把被除数分拆成能够被除数除尽的最大整十数。
2、把剩下的整十数与个位上的数合起来再被除数去除。
因此,分拆时一般先看除数,除数是2被除数一般可分出20、40、60、80除数是3被除数一般可分出30、60、90除数是4被除数一般可分出40、80当无法分出整十数时,可按乘法口决表进行分拆,便于口算。
三位数分拆方法:先分整百的,再分整十的,最后分单个的;整百的不够分,和整十的合起来再分,整十的不够分,和单个的合起来继续分。
分的时候还要考虑是否方便口算。
(注意:与两位数乘一位数横式不同的地方在于没有列出加法算式)2.竖式:方法:(1)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2)被除数最高位上的数比除数小时,就看前两位,除到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上。
(3)当十位或个位不够商1时,要用0来占位。
(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4)余数要比除数小(注意部分步骤可以省略)例:p37p41例3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五落验算方法:通过被除数=除数×商+余数来验证被除数与原题中的是否一致。
验算时用竖式。
分析:第一题:商中间为0第二题:被除数末尾是0,前面能被除尽,0应写在8的下方。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知识点加练习
数学三年级第四单元1、最大的几位数和最小的几位数最大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0.最大的二位数是99,最小的二位数是10最大的三位数是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最大的五位数是99999,最小的五位数是10000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2、读数和写数(读数时写汉字写数时写阿拉伯数字)①一个数的末尾不管有一个0或几个0,这个0都不读。
①一个数的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的两个0,都只读一个0。
3、数的大小比较:①位数不同的数比较大小,位数多的数大。
①位数相同的数比较大小,先比较这两个数的最高位上的数,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以此类推。
4、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记忆:看最位的后面一位,如果是0-4则用四舍法,如果是5-9就用五入法。
最大的三位数是位99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最大的四位数是9999,最小的四位数是1000。
最大的三位数比最小的四位数小1。
5、被减数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运算步骤:①列竖式时相同数位一定要对齐;①减法时,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从前一位退1;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6、在做题时,我们要注意中间的0,因为是连续退位的,所以从百位退1到十位当10后,还要从十位退1当10,借给个位,那么十位只剩下9,而不是10。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7、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两个三位数相加的和:可能是三位数,也有可能是四位数。
)特别注意:中间是0的退位减法,例如:309-189;1000-428等8、①加法公式:加数+另一个加数=和加法的验算:①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另一个加数+加数=和①和-另一个加数=加数①减法公式:被减数-减数=差减法的验算:①差+减数=被减数①减数+差=被减数①被减数-差=减数特别注意:验算时“验算”别忘了写!!!练一练1.下列算式中,得数最接近700的是()A.689+217B.618+89C.420﹣308D.824﹣2142.验算498﹣36=462时,下面()的方法是错误的。
第四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
第四单元知识点三年级数学三年级数学的第四单元通常涵盖了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能,这些概念和技能对于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至关重要。
以下是一些可能包含在这个单元的知识点:1. 整数的认识与应用:- 认识整数,包括正数、负数和零。
- 理解整数的大小比较,掌握比较大小的方法。
2. 数位和数位顺序:- 学习数位的概念,如个位、十位、百位等。
- 理解数位顺序,以及如何根据数位顺序读写数字。
3. 四则运算的进一步学习:- 加法和减法的进一步练习,包括多位数的加减法。
- 乘法表的熟练掌握,以及简单的乘法运算。
- 除法的基本概念,理解除法的意义和基本运算。
4. 分数的初步认识:- 介绍分数的概念,包括分子、分母和分数线。
- 学习如何表示和理解简单的分数,如1/2、1/4等。
5. 度量单位的认识:- 学习长度单位,如米、厘米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
- 重量单位,如千克、克等。
6. 几何图形的初步认识:- 认识基本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
- 理解这些图形的基本属性,如边长、周长、面积等。
7. 数据的收集与简单统计:- 学习如何收集数据,并使用图表(如条形图)来表示数据。
8. 问题解决技巧:- 学习如何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们应该能够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能,为后续更复杂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培养孩子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要目标。
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够在数学的海洋中遨游,发现数学的乐趣和美妙。
小学数学人教版(2024)三年级上第四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无答案)
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加法笔算三位数的不进位和一次进位加法过基础关1. 列竖式计算。
453+246= 546+62 = 414+105 = 264+373 =2. 下面的计算错在哪里? 先把错因对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再改正。
①忘记加进位1 ②相同数位没对齐3 .小亮在“国旗下演讲”活动中,介绍了河南博物院的几种文物,掀起全校同学们对文物的热议。
其中对“贾湖骨笛”感兴趣的有341 人,对“云纹铜禁”感兴趣的比对“贾湖骨笛”感兴趣的多47 人。
(1)对“云纹铜禁”感兴趣的有多少人?(2)对“贾湖骨笛”和“云纹铜禁”感兴趣的一共有多少人?过能力关4 把0、2、4、6、8这五个数字填入下面左边的竖式,使竖式的和最大;填入下面右边的竖式,使竖式的和最小。
笔算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过基础关1 列竖式计算,带※的要验算。
285+79= 502+399 = ※534+467=2 选一选。
(1)下面( )相加的和是1000。
A.649 与342B.593 与307C.536 与464(2)如果★+185=▲+308,那么★和▲的大小关系是( )。
A.★>▲B.★<▲C.无法判断3 周末,佳佳和亮亮去逛故宫,他们都购买了一些故宫纪念品,下面是一些纪念品的价格。
名称小夜灯钥匙扣书签保温杯摆件签字笔价格118元49 元39 元159元76 元29 元(1)佳佳买了1 个保温杯和1个钥匙扣,一共花了多少钱?(2)亮亮买了3 件不同的纪念品,花了300多元,你觉得他可能买了什么?过能力关4 仿照例子,用“凑整法”巧算。
375+296 546+98 278+999=375+300-4=675−4=6712.减法三位数减两、三位数过基础关1 列竖式计算。
342-121 = 570-76= 548-366 = 756-567 =2 下面的计算对吗? 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
3 吴山酥油饼是浙江杭州传统的风味小吃之一,一家传统手工酥油饼店铺接到了520份订单,上午做出了264份,下午又做了一些,还剩下87 份没做完。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知识梳理一、概览在三年级数学下册的第四单元,我们将接触到一系列重要的数学概念和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涵盖了图形的认识与分类、数的运算、空间与几何等核心领域,旨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这一单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延伸,也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因此显得尤为关键。
首先学生将巩固和扩展对平面图形的认知,包括三角形、四边形等的基本特征及分类。
这将涉及到图形的边和角的特点,以及各类图形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此外还将引入简单的图形转换和拼接,为之后的平面图形组合及空间观念的培养打下基础。
其次数的运算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之一,学生将学习更深层次的加减法运算,包括连续加减法、括号的使用等。
此外还将接触到人民币单位换算的内容,这既是生活实际的数学应用,也是对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一种培养。
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将更好地理解数的运算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
在空间与几何方面,学生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来深化对空间方位的感知。
这包括认识方向、测量长度等基本技能的培养。
这些技能对于日常生活至关重要,也是建立三维空间观念的基础。
本单元还将强调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将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推理和计算,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这将涉及多个知识点的综合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1. 简述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性及学习意义三年级数学下册的重要性及学习意义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三年级是小学阶段的关键时期,学生开始接触更为复杂的数学知识体系,而第四单元的学习更是对基础知识的巩固与拓展。
这一阶段的数学学习不仅关系到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对其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学习三年级数学下册的内容,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方法,更能够逐渐培养起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更高年级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此外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其学习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卷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 2 分,共30 分)1.最大的三位数与最小的三位数的差是(899)。
2.一个加数是365,另一个加数是428,和是(793)。
3.被减数是800,减数是267,差是(533)。
4.比458 多127 的数是(585)。
5.526 比318 多(208)。
6.估算499+201 的结果大约是(700)。
7.估算703-298 的结果大约是(400)。
8.用6、4、9 组成的最大三位数是(964),最小三位数是(469),它们的差是(495)。
9.验算加法可以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也可以用和减去(一个加数)看是否等于另一个加数。
10.验算减法可以用被减数减去(差)看是否等于减数,也可以用(差)加上减数看是否等于被减数。
二、选择题(每题 3 分,共15 分)1.下面算式中,结果大于600 的是()。
A. 248+352B. 823-198C. 345+255答案:B。
823-198=625>600。
2.不能用来验算425-239=186 的算式是()。
A. 425-186B. 239+186C. 425+186答案:C。
425+186无法验算425-239=186。
3.两个数的和是500,其中一个加数是289,另一个加数是()。
A. 211B. 221C. 231答案:A。
500-289=211。
4.比356 多47 的数是()。
A. 403B. 319C. 413答案:A。
356+47=403。
5.396+204 的结果最接近()。
A. 500B. 600C. 700答案:B。
396+204=600。
三、计算题(每题 5 分,共30 分)1.456+289 = 7452.537-248 = 2893.368+275 = 6434.600-347 = 2535.285+367-198 = 4546.700-256+189 = 633四、应用题(每题 5 分,共25 分)1.水果店运来428 千克苹果,卖出了267 千克,还剩下多少千克苹果?答:428 - 267 = 161(千克)。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学
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学随着学期的推进,三年级的数学学习进入到了第四个单元。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和技巧,为进一步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加减法口诀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应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逐渐熟悉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规则,培养他们的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首先,我们先来学习加法。
在这个单元中,学生将会学习到如何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掌握数字之间的相加关系。
可以通过实物、图形等多种形式进行加法运算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的概念。
其次,我们将继续学习减法。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同样也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减法运算也可以通过实物、图形等形式进行实践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除了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外,学生还需要掌握加减法口诀。
通过记忆和运用加减法口诀,学生可以更加快速准确地进行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效率。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利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在学习加减法运算的基础上,我们还需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加法和减法的应用非常广泛。
比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都需要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通过这些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以帮助学生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应用能力。
总的来说,三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的学习内容主要包括加法和减法的运算、加减法口诀的掌握以及相关的应用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通过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将会逐渐掌握基本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提高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希望同学们在学习这个单元的过程中能够认真对待,积极参与,取得好成绩。
祝愿大家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单元pdf
三年级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单元以下是与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相关的笔记内容,涵盖了本单元的重点知识点和公式:
重点知识点:
1. 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知道1米=100厘米。
2. 质量单位:千克和克的认识,了解常见物品的质量。
3. 角的认识:了解角的概念,掌握角的各部分名称和大小关系。
4. 直线的认识:了解直线的性质,知道直线的延伸。
5. 测量线段的长度:掌握使用刻度尺测量线段的方法。
公式:
1. 长度单位换算公式: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 质量单位换算公式:1千克=1000克,1吨=1000千克。
3. 角的度量公式:一个角的大小是固定的,用度数表示,公式为∠AOB=n°。
4. 直线性质公式: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5. 测量线段长度公式:AB=a。
练习题:
1. 一根木头的长度是5米,用去了3米,还剩多少米?
2. 一袋糖果重500克,多少袋这样的糖果重1千克?
3. 下列哪个角是钝角?∠AOB=120°。
4. 从一个点出发可以画几条直线?
5. 用刻度尺测量一条线段的长度,该线段长多少厘米?。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第四单元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分析整体教学)教学设计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解决万以内加减法运算问题,鼓励他们互相交流、分享心得。
2.案例分析:提供一些典型题目,让学生分析题目中的关键信息,探讨解题方法。
3.小组竞赛:组织小组间的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团队合作能力。
4.成果展示:每组选代表展示讨论成果,其他组给予评价和反馈。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认真听讲、积极思考、独立完成作业等。
3.培养学生遇到困难时不放弃,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品质。
4.培养学生具备团结互助的品质,懂得分享与合作,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的概念和基本运算有了一定的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万以内数的认识及加减法运算仍需进一步巩固。学生在此阶段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有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以下学情:
1.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2.针对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的特点,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如实物展示、互动游戏等,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结合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逐步引导他们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帮助他们理解并掌握万以内加减法运算。
b.提高练习:针对优秀生,设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题目,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合作学习: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共同解决难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变式训练:通过变换题目形式,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万以内加减法运算,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加减法运算1. 笔算加减法:数位对齐:在进行笔算加减法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进位与退位: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10,就向前一位进1;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前一位退1当作10,加本位再减;如果前一位是0,则再从前一位退1。
加法和减法公式:加法:加数+ 加数= 和;和- 另一个加数= 加数。
减法:被减数- 减数= 差;差+ 减数= 被减数或被减数= 差+ 减数。
2. 估算:当问题中出现 “大约”、“约”、“估一估”、“估算”、“估计一下”等词语时,使用估算方法。
估算时,可以把数看作与它最接近的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进行计算。
二、除法运算1. 口算与笔算: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可以通过表内除法或乘法进行口算。
笔算时,从被除数的最高位除起,除到哪一位,就在那一位的上面写上商。
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如果首位能被整除,直接除;如果首位不能整除,将前两位或前三位组成一个新数进行除,并将余数与下一位继续除。
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 被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商×除数+ 余数= 被除数。
2. 商的位数: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一位数,也可能是两位数。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可能是两位数,也可能是三位数。
这取决于被除数的首位或前两位与除数的大小关系。
3. 特殊除法: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在除法笔算过程中,如果遇到被除数中间或末尾的某一位上的数是0且前一位没有余数时,该位上的商就是0,需要商0占位。
三、数学概念与应用1. 倍数与除数:一个数(0除外)除以另一个不为0的数,所得的商叫做这个数的倍数。
除数不能为0。
余数一定小于除数。
2. 单位换算:掌握长度单位 (如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如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3. 实际问题解决:学会将加、减、除运算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购物、计算路程时间等。
四、特殊注意事项在计算过程中,要特别注意进位、退位和商的占位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四单元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理解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学生运用乘除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 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4.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的模型、计算器、投影仪等。
2. 学具:直尺、圆规、剪刀、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图片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讲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活动,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操练:布置课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5.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六、板书设计1.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和性质2.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3. 乘除法的意义及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面积,运用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提高题:探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和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研究乘除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拓展题:研究其他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探讨乘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1. 教学内容是否充实,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 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否存在普遍性问题。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重点资料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重点
资料
本文档旨在总结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一、数的大小比较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如何比较数的大小。
通过比较数
的位数、数的大小等方法,帮助同学们理解和运用比较数的知识。
二、数的读法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数的读法。
通过研究百位、十位、个位数的读法,帮助同学们正确读出多位数。
三、数的顺序排列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数的顺序排列。
通过将一组数按照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排列,帮助同学们练数的排序技巧。
四、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数字的加减法运算。
通过研究竖式的加减法运算法则,帮助同学们掌握正确的运算方法。
五、解决实际问题
在这一单元中,同学们研究了如何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答,帮助同学们将所学的知识灵活运用于生活中。
以上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的重点内容总结,希望同学们能够仔细研究,加强巩固,提高数学水平。
祝同学们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电子教案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xxx小学教学设计题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用乘法计算的问题。
1.教学教材第41页例1。
(1)出示情境图1。
每筐装15盒草莓,3筐草莓有多少盒?师:有谁想解决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自由汇报。
生1:10个3的和是30,再加上5个3是45。
生2:20个3相加是60,再减去15就是45。
生3:5×3=15,10×3=30……③教师肯定,鼓励说得好的学生,然后板书。
10×3=30(盒)5×3=15(盒)30+15=45(盒)答:3筐草莓有45盒。
列竖式计算:5×3=15,10×3=30学生在汇报时,教师追问:你为什么这样想呢?要求学生进一步说清算理。
xxx小学教学设计xxx小学教学设计xxx小学教学设计共买了多少本?该怎样列式?1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师:14乘2,我们已经会算,14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1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方法可以把12套书分成10套和2套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套书多少本,再求出2套书多少本,然后把这两部分的书加起来就是王老师一共买的本数。
板书:师:刚才我们求一共买多少本书,计算时一共用了3个竖式,大家想一想,我们能不能把这3个竖式给并起来写成一个竖式呢?(4)讲解14乘12竖式。
刚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
那计算2乘1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1表示2个十,合起来是28,在28的旁边注明1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套书一共多少本,用10乘14,得140,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14就是用10乘1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1,得10,但这个1不是表示1个十,10乘1得到的10应该表示10个十,10个十就是100,所以这个1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140的旁边注明14×10的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并体会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 米、平方千米、公顷)的实际大小,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探索并掌 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估算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二 单元教学目标: 1、总目标: (1)结合实例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的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
摆》
《铺
面积单位,并 感知他们的实 际大小。 相关联系: 以长度单位作 铺垫,认识面 积单位,为立 体图形的立体 单位作基础。 要素分析:边 长1cm、边长 1dm、边长1m 的正方形。
比、做等活 动,建立 1cm2、 1dm2、1m2 的正确表 象。用身边 的事物,让 学生感受 1cm2、 1dm2、1m2 的大小,进 一步体会他 们的实际大 小。
方法解决实
际问题。
算单位必要 性,引导学生 用估一估、分 一分、数一数 等方式去探究 面积单位之间 的计算关系。 计算地面需要 几块地砖时, 一定要大面积 除以小面积来 算出块数。
五、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面 积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 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 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 的多样性。
第2课 练习 时
1. 进一步认识图形面积的含 义。
2. 会选择合适的策略比较两 个图形面积的大小。
第3课 量一量
时
-认识面积
单位
1. 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统一 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认识厘米2、分米2、米2等 面积单位。
第4课 练习
1. 进一步认识面积单位。
1. 灵活应用面积计算的知 识,合理地解决铺地砖的 实际问题。
2. 在合作、探索和实践中体会数 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的 作用与价值,逐步培养数学意 识。
第11课 单元小测 检测本单元的知识目标。 时
学生独立 完成
第12课 测试情况反 对薄弱的地方加强理解、练习
时
馈。
建议课时:9节
计划课时:12节
小的能力。通 过看、摸、 说、想等方式 感知1cm2、 1dm2、1m2的 大小,把三个 大小不同的面 积单位重叠在 一起,清楚地 看到每个面积 单位大小及它 们之间的关 系。
引导学生通过 操作、观察、 比较、推理等 活动,理解长 方形面积与长 和宽的关系, 并通过估一 估、摆一摆、 填一填、试一 试的操作活 动,推出长方 形、正方形的 面积计算公 式。
第7课 时
第8课 时
铺地面 -单位面积 的换算
1. 结合解决问题的具体情 境,体会面积单位换算的 必要性,以及面积单位之 间的换算关系。
2. 认识公顷、千米2等面积单 位。
3. 初步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 换算,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
练习
1. 通过练习,进一步体会学过的面 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 千米2、公顷),较熟练进行 简单的面积换算。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 样性。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例和画面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1、面积概念的形成。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 样性。 教学用具:挂图、、小黑板、实物,。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所用的数学书、硬币,或者我们的手掌,
体会厘米2、 分米2、米2等
突破重点的 策略
通过“摸一 摸”、“摆一 摆”、“剪一 剪”、“画一 画”、“拼一 拼”、“说一 说”等操作, 让学生体会 到物体或封 闭图形的面 积大小不 一。
通过估、 摸、量、
教学难点(分 析)
面积概念的形 成,比较两个 图形的面积大 小策略多样 化。 分析: 学生对面积概 念理解有难 度,会同周长 的概念互相混 淆。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的认识 五年级上册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 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
四 教学重、难点
课时 课题
课时
《什 么是 面 积》
《量 课时 一
教学重点(与 相关知识的联 系、要素分 析)
认识面积的含 义 相关联系: 先复习平面 (封闭)图形 的特征,通过 学习面积概 念,为将来学 习平面图形面 积计算作铺 垫。 要素分析:物 体的表面、封 闭图形的大 小。(注:以 前概念里面的 平面图形,现 在改为封闭图 形,老师要对 这个“封闭图 形”稍做解 释)
理解面积单位 让学生体会换
课时 地 面》
间的换算关 系。 相关联系: 为解决相关问 题时的实际需 要作基础。 分析要素:1 分米=10厘 米,1米=10 分米,正方形 面积=边长× 边长。
算的实际需 之间的换算。
要。用正方 分析:学生会
形面积公式 对面积单位之 去推导1dm2 间换算的进率 =100 cm2、 模糊不清,互 1m2=100 化的时候会出 dm2。并灵活 现错误。 选用不同的
积,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 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厘米2、分米2、米2、千米2、公
顷)。 (3) 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
的实际问题。 2、课时子目标与教学计划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表
课时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备注
第1课 什么是面积
时
-认识图形
的面积
1. 结合具体实例和画图活 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 义。
三、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一年级下册 认识厘米、米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二年级下册 认识分米、毫米与千米 三年级上册 认识周长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认识面积与面积单位 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后继学习的相关内容
四年级下册
建立1厘米2、1 分米2、1米2的
突破难点的策 略
结合教材提供 的实例,通过 教具的演示和 学具的操作让 学生在观察比 较及操作过程 中获得丰富的 感性认识。复 习时先复习什 么是周长,再 来学习面积。 要让学生区分 周长是指边的 总长,面积是 指表面的大 小。
初步培养估计 实际面积的大
量》
《摆 课时 一
第9课 时
综合练习课 1. 通过练习,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 义,进一步体会学过的面积单 位(厘米2、分米2、米2、千 米2、公顷),熟练进行简单 的面积换算。
2. 能正确地应用长方形、正方形的
面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3. 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发展空间观念。
第10课 实践活动 时
树叶有多大吗?今天我们要借具体实例来学习一个新知识。
二、引导探索 (一)看图,比较一下每组物体表面的大小。 1、物体表面的大小
(1) 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数学课本和数学练习本的封面,并 比一比它们的表面的大小。
(2) 师:请同学们拿出一个1元硬币和一个5角硬币,比一比它们 表面的大小。
(3) 师:请同位的同学每人伸出一个手掌,比一比两个手掌的大 小。(老师先做一个示范,学生再实践)
掌握面积单位 体会单位换
表象,选择正 确合适的面积 单位测量一些 物体的表面或 封闭图形的大 小。 分析:学生会 对面积单位、 实际面积的大 小的认识不够 清晰,在应用 时会错用了长 度单位或误用 错误的面积单 位。
长方形面积计 算公式的推 导。 分析:学生会 对面积公式的 推导的理解不 够透彻,在应 用时正方形面 积与长方形面 积的计算会互 相混淆,也会 与周长的计算 互相混淆。
四 板书设计 面积
1分米=10厘米 1米=10分米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4) 师:请拿出准备好的树叶,这些树叶都是平面图形,请比一 比它们的表面的大小。
2、学生汇报结果 3、小结
(1)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哪个同学来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得出这 些结果的?
生:观察或重叠的方法得出结果。 (2) 师: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平面图
形的大小是怎样? 生:有大有小。 (二)介绍面积定义(小结): 1、师:请同学想一想,通过我们刚才观察、操作、比较,物体表面 或平面图形是有大小的,怎么区分它们的大小呢? 生:面积 2、师:哪个同学能用自己的语言来说说什么是面积? 生:物体的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师:所以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新知识是面积。 三、比一比 1、 比较长方形、正方形的大小
理解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计 算公式的推导 过程,掌握长 方形、正方形 面积的计算方 法。 相关联系: 通过学习面积 公式,为将来 学习其他组合 图形面积计 算、立体图形 表面积计算作 基础。 分析要素: 长、宽、面 积。
通过估算、 测量、动手 操作、观 察,发现长 方形面积与 长和宽的关 系,得出长 方形面积的 计算公式。 并通过类比 的方式,让 学生独立得 出正方形的 面积计算公 式。在解决 实际问题 中,正确选 用公式计 算,加以区 分。
时
第5课 时
第6课 时
2. 学会用面积单位测量物体 的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 小。
摆一摆 -长方形和 正方形面积 的计算
1. 经历探索长方形、正方形面积
公式的发现过程。 2. 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
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 题。
练习
1. 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
积公式,能正确的应用公
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