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与补气药详解
中医“气药”功效汇总表
中医“气药”功效汇总表“俗话常说:人活一口气,古代中医将气分为阴阳两方面,阳气又称元气,是人体活动的总动力。
阴气亦称阴精,耗损也会危及生命,阴阳之气的协调平衡是维持生命的基本保证。
《黄帝内经》中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
'气'旺,则生命力强盛;'气'衰,则生命力衰弱。
中药生长过程中,采天地之精华,蕴集了各种不同的气,这就是药性。
一、纳气药:1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2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止泻涩精;3沉香,微温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能扶脾达肾,摄火归源。
二、补气药:1党参补元气;2人参补气,益气生津;3炙甘草补气;4黄芪补气益阳,脾得补则血充,肺得补则卫固,故生血固表,能补阳气,促再生;5黄精补中益气;6白术益气燥湿;三、升气药:1柴胡升阳,又是少阳经专药;柴胡升举阳气;2升麻,升举阳气;3莱菔子生用升气,炒用降气;升阳:4桔梗升气;5羌活、独活、防风、升麻、柴胡。
四、理气药:1川芎,入血分而理气,为血中气药,行气活血;2陈皮健脾理气,祛痰;3川楝子行气止痛清利湿热;4木香理气醒脾;5牵牛子,理治三焦气滞;6香附,虽云快气,多用则损正气,理三焦之气;7槟榔行气;8九香虫理气止痛,壮元阳;9木香理气行气止痛,温中和胃;10紫苏发表散寒行气;理气药中比较峻烈的如青皮、枳实、用于破气散结导滞等;枳实破结除满,破气消积,化痰下气;五、破气药:1莪术行气止痛,破气中之血,为气中血药;2三棱能破血中之气,为破血行气药,长于破血通经;六、降气药:1枳壳降气;2枳实降气、3苏子下气消痰止咳平喘;4沉香,微温行气不伤气,降气又纳气;5代赭石平肝降火,降逆止血;6麦芽开胃消食下气;7半夏辛温有毒。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8薤白温中通阳,下气散结;9香掾,理气止痛,治肝气不舒;10柿蒂降气止呃;11丁香,温脾胃,壮肾阳,降逆气,暖胃暖肾之上品。
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
中药学丨补虚药(补气药)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补虚药一、概念:凡以补益正气、增强体质、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补虚药,又称补益药或补养药。
二、功用与适应症:补气,用于气虚证;补阳,用于阳虚证;补血,用于血虚证;补阴,用于阴虚证。
三、注意:1.宜久煎(另煎),或做丸散剂;2.注意配伍健脾消食药。
补气药治疗气虚证,见气短、乏力、头晕、脉虚无力、舌淡等。
主治肺脾气虚证。
肺气虚见自汗、恶风、易感冒、语音低怯等;脾气虚见食少、便溏、消瘦、脏器下垂等。
人参甘、微苦,微温。
归肺、脾经。
大补元气——气虚欲脱证。
补脾益肺——脾气虚弱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
肺气虚弱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止渴——热病津伤的口渴,消渴证。
安神益智——心神不安,失眠多梦,惊悸健忘。
【配伍】人参配附子:人参甘温补气,力宏固脱;附子辛热回阳,补火救逆。
两药相合,大补大温,益气回阳,治亡阳气脱效佳。
人参配蛤蚧:人参甘温善补肺气,蛤蚧性平补肺益肾。
两药相合,补肺益肾而定喘嗽,治肺肾两虚,动辄气喘甚效。
人参配麦冬、五味子:人参性温补气,麦冬寒凉滋阴,五味子酸收敛阴。
三药相合,益气养阴、生津止渴,为治气阴两虚之口渴、多汗,以及消渴所常用。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g,大补元气可用15~30g,文火另煎,与煎好的药液合对,或频频灌之;研粉,一次1g,一日2次;或入丸散。
野生人参功效最佳,多用于挽救虚脱;生晒人参性较平和,适用于气阴不足者;红参药性偏温,多用于气阳两虚者。
【使用注意】为保证人参的补气药效,服用人参时不宜饮茶水和吃白萝卜。
因属补虚之品,邪实而正不虚者忌服。
反藜芦,畏五灵脂,恶莱菔子、皂荚,均忌同用。
党参甘,温。
归脾、肺经。
补中益气——脾气亏虚的食欲不振、呕吐泄泻,肺气亏虚的气短喘促、脉虚自汗。
生津养血——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
血虚萎黄,头晕心慌。
人参与党参的比较人参、党参,均能补气生津,治脾胃气虚倦怠乏力、肺气不足气短喘促,以及气津两伤之口渴等证。
补脾胃气血虚的药方大全及功效
补脾胃气血虚的药方大全及功效补脾胃气血虚是常见的身体状况,在现代快节奏的生活中,很多人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不良,导致身体机能失调,进而出现脾胃气血虚的情况。
为了帮助这类人群,我们就需要了解一些有关补脾胃气血虚的药方,以及它们的功效。
一、养心气、和脾胃药方1、七红汤主要功效:养心气、和脾胃、益气养血。
制作方法:取人参、黄芪各l0g,白术20g,炙甘草10g,大枣5枚,红枣5枚,枸杞子5g,当归5g,加水煮,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煮药时要先将生姜提取汁液后再用水煮汤,这样可减少汤的苦味。
服用时建议早上和晚上分别服用,最好在饭前30分钟服用。
2、人参汤主要功效:健胃、益气、养心气。
制作方法:取人参(鲜)30g、白术15g、桂枝10g,加水煎汤,待温热时分几次服用。
注意事项:需注意人参的品质,以新鲜为佳。
服用时最好在饭前30分钟服用,可增加吸收效果。
二、益气升阳1、四君子汤主要功效:益气升阳、调和脾胃。
制作方法:取人参、白术、茯苓、炙草各10克,加水煎去渣,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为了避免药物的相互作用,应在空腹或饭后2小时服用。
不宜过量。
2、补中益气汤主要功效:益气补中,养血生发。
制作方法:取人参、黄芪、白术各10g,川芎、当归、炙甘草各5g,枸杞子5g,红枣5枚,大枣5枚,水煎后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煮药时需加开水,以免药物产生毒性。
服用时应遵医嘱,并严格按照剂量服用。
三、益气补血药1、黄芪益母汤主要功效:益气补血、补肺养阴。
制作方法:取黄芪30g,当归30g,熟地黄15g,川芎10g,白芍10g,伸筋草5g,枸杞子5~10g,加水煎汤后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女性月经期间不宜服用,尤其是经血过多者。
服用时尽量在饭后2小时内服用,避免影响饮食。
2、八珍汤主要功效:益气补血、调和脾胃。
制作方法:取人参、黄芪、熟地、川芎、当归、白术、茯苓、枸杞子各10g,红枣10枚,水煎后分2次服用。
注意事项:用量不要过大。
中药分类——补气药
中药分类——补气药【【【补气药综述】】】补气药能治疗气虚病症,具有补肺气、益脾气的功效的药物,适用于肺气虚及脾气虚等病症。
祖国医学认为,气是构成物质世界的最基本元素,宇宙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由于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
人也不能例外,《黄帝内经》认为气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并以气的运动变化来说明机体的各种生命现象。
气又是脏腑、经络等组织器官进行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
万物赖气而生化和存在。
一、气的分类1、元气。
即先天之气,它是人体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种气,是生命活动的原动力,故又称为元气。
元气主要由先天之精化生而来,有激发和推动脏腑功能活动的作用。
若元气充足,则脏腑功能强盛,抗病力强,身体康强而少病;反之先天禀赋不足,或因久病劳损,则会出现元气衰惫而诸种病变丛生。
平时人们所常说的“元气伤了”,即说明病变的严重性,因为是人的根本之气伤了。
2、宗气。
它是由肺吸入的自然界的清气和由脾胃运化得来的水谷精气,在胸中结合而成。
人身的呼吸、声音、语言的强弱与宗气的盛衰相关。
又由于宗气贯心脉,以行气血,所以气血的运行、肢体的寒温和活动能力等也与宗气有关。
3、卫气。
是本于肾中的阳气,但必须依赖于中焦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的不断充养,才能发挥其作用,而卫气的敷布,又必须依靠肺气的宣发。
卫气的主要功能是温煦脏腑。
润泽皮毛;保卫肌表,抵御外邪,可汗孔开合、调节体温。
若卫气虚,可见皮肤干枯、毛发失泽,或易感风寒,或表虚自汗、津液自泄。
4、营气。
营有营运和营养两个含义。
营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精莹而富有营养的物质。
营在经脉之中,是血液的重要组成部分,营运于全身而发挥其营养作用。
5、五脏之气,主要是概括了五脏的各自功能,如心气有推动血液循环的作用,脾气主管人体的吸收消化,肝能贮藏血液、主疏泄等。
此外,还有经络之气、六腑之气等,它们又各具有自己的功能。
二、气的主要功能:1、固摄体液,不使溢泄:脾气可以统摄血液的流行,不使溢出脉管之外;卫气主司汗孔的开合,根据人体的需要调节汗液;肾气能节制尿液或精液,使之有规则地排泄。
中药“补气药”的药性功效及注意事项
中药“补气药”的药性功效及注意事项一、补气药本类药物性味多属甘温或甘平,主归脾、肺经,部分药物又归心、肾经,以补气为主要功效,能补益脏气以纠正脏气的虚衰。
二、补气药的药性功效补气又包括补脾气、补肺气、补心气、补肾气、补元气等具体功效。
某些药物分别兼有养阴、生津、养血等不同功效,还可用治阴虚津亏证或血虚证,尤宜于气阴(津)两伤或气血俱虚之证。
1.脾气虚证症见食欲不振,脘腹胀满,食后胀甚,大便溏薄,肢体倦息,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形体消瘦或一身虚浮,甚或脏器下垂,血失统摄,舌淡,脉缓或弱等。
2.肺气虚证,症见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声低懒言,咳痰清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神疲体倦,舌淡,脉弱等。
3.心气虚证症见心悸忡,胸闷气短,活动后加剧,脉虚等。
4.肾气虚证症见腰膝酸软,尿频或尿后余沥不尽,或遗尿,或夜尿频多,或小便失禁,或男子遗精早泄,或女子月经淋沥不尽、带下清稀量多,甚或短气虚喘,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汗出等。
元气藏于肾,赖三焦而通达全身,周身脏腑器官组织得到元气的激发和推动,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脏腑之气的产生有赖元气的资助,故元气虚之轻者,常表现为某些脏气虚,若元气虚极欲脱者,可见气息微弱,汗出不止,目开口合,全身瘫软,神识朦胧,二便失禁,脉微欲绝等。
三、补气药的配伍使用本类药物治疗各种气虚证时,除应结合其兼有功效综合考虑外,补益脾气之品用于脾虚食滞证,还常与消食药同用,以消除消化功能减弱而停滞的宿食;用于脾虚湿滞证,多配伍化湿、燥湿或利水渗湿的药物,以消除脾虚不运而停滞的水湿;用于脾虚中气下陷证,多配伍能升阳的药物,以升举下陷的清阳之气;用于脾虚久泻证,还常与涩肠止泻药同用;用于脾不统血证,则常与止血药同用;补肺气之品用于肺虚喘咳有痰之证,多配伍化痰、止咳平喘药;用于脾肺气虚自汗证,多配伍能固表止汗的药物;用于心气不足,心神不安证,多配伍宁心安神的药物;若气虚兼见阳虚里寒、血虚或阴虚证者,又需分别与补阳药、温里药、补血药或补阴药同用。
补气药
补虚药
【概述】
1. 定义 凡能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 病理趋向,以治疗虚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称为补虚药,又称补益药。
2.分类、特点及适应范围
1)补气药 :多甘温或甘平,主入脾、肺 经,用于气虚诸证。 2)补阳药 :多甘、辛、咸,性多温热,主 入肾经。用于肾阳虚证。
2.分类、特点及适应范围
3)补血药 :多甘温,质润,主入心、肝、 脾、肾经,用于各种血虚病证。 4)补阴药 :多甘寒质润,主入肺、胃、肝、 肾经,用于阴虚诸证。
3.配伍应用
1)根据人体气、血、阴、阳相互依存的关系配合 应用补虚药。 2)适当配伍健脾消食药顾护脾胃。
4.使用注意
1) 注意邪正关系,防止“闭门留寇”。 2) 不可滥用补益药。(药皆有偏性、误补益疾) 3) 注意“虚不受补”的情况。 4) 补虚药一般气味俱厚,如作汤剂,一般宜适当 久煎,使药味尽出。 5) 虚弱证一般病程较长,补虚药宜采用蜜丸、煎 膏(膏滋)、口服液等便于保存、服用,并可增 效的剂型。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人参
【用量用法】
5-10克,用文火另煎; 10克 用文火另煎; 另煎 如用于急救虚脱, 15- 如用于急救虚脱,用15- 30克 煎汁分数次灌服。 30克,煎汁分数次灌服。
西洋参
【性能特点】
甘、微苦,凉。入肺、心、肾经。 微苦, 入肺、 肾经。
补气养阴 功效 清热生津
退出
西洋参
【临床应用】
1.用于气阴两虚病证 。
~麦冬、五味子。
补气养阴 清热生津
5种补气中成药及联合应用方案,看完再也不怕气虚了
5种补气中成药及联合应用方案,看完再也不怕气虚了说到气虚,大家都有所耳闻,打开电视经常能看到广告在极力渲染气虚、血虚、气血双虚。
其实气虚是中医领域的一个病症,指元气不足,气的推动、固摄、防御、气化等功能减退,或脏器组织的机能减退,以气短、乏力、神疲、脉虚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
中医对气虚的治法秉承益气补虚,大补元气的原则。
具有补气作用的中成药也有很多,它们具有安全有效、知晓率高、服用方便等特点。
今天我们重点看一下补气药中的五种具有代表性的中成药------补中益气丸、四君子丸、生脉饮、人参健脾丸、黄芪颗粒。
我们先看看它们各自的组成和功效,然后介绍和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能产生的效果。
一、补中益气丸组成:黄芪(蜜炙),甘草(蜜炙),党参、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
功效主治:调补脾胃,益气升阳,甘温除热。
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的食少腹胀、体倦乏力、动辄气喘、身热有汗、头痛恶寒、久泻、脱肛、子宫脱垂等症。
简要方解:方中重用黄芪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以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当归养血和营,陈皮理气和胃,佐以升麻、柴胡升阳举陷。
诸药合用共奏补脾益气、升阳止泻之功。
药理作用:具有调节胃肠运动、防止胃黏膜损伤、调节免疫作用、促进糖代谢、抗缺氧化作用、抗菌、退热作用、抗应激作用及对黑素代谢的影响和双向调节等作用。
联合用药举例:1.补中益气丸+知柏地黄丸补中益气丸作用于机体免疫系统、消化系统等,从而增强体质,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诸症;知柏地黄丸滋阴降火、养肝补肾。
两者联合用药既温补先天之肾气,又补后天之脾胃。
可用于脾肾气虚,膀胱失约之压力性尿失禁。
2.补中益气丸+西沙比利补中益气丸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治疗便秘与泄泻,并可补益正气,强壮肌肉,促进疲劳的消除,加快机体恢复。
西沙比利通过刺激肠神经系统释放乙酰胆碱对全消化道起促动力作用,改善结肠转动时间,改善直肠对容积刺激的感觉,增加排便次数。
联合应用非常适用于老年功能性便秘患者。
补气药的名词解释
补气药的名词解释补气药是中医药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一类药物,能够通过调理人体的气机,增强气血运行,从而达到调整人体健康的目的。
在中医药学中,补气药物一直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气虚相关的疾病,如疲劳乏力、体倦无力等。
下面将从不同角度解释补气药的作用、分类和应用。
一、作用机理补气药物的基本作用是通过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消化吸收,增强能量供给。
中医药学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的重要脏腑,其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气血的生成和运行。
补气药物通过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功能,提高人体能量的合成和储存,达到补充气血、增强体力的效果。
另外,补气药还可以改善气机运行的调控敏感性。
在中医理论中,气机畅通是人体健康的关键,而气机失调则是许多疾病的根源。
补气药物可以调节气机的平衡,使气机保持正常的运行和协调。
这对于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分类根据中医药学的分类体系,补气药物可以分为多种类型,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 补气药:如黄芪、人参、党参等,具有补益气血、提神益力的功效。
2. 和血药:如当归、川芎、红花等,能够活血化瘀,调和气血,改善经络循环。
3. 补脾药:如白术、茯苓、党参等,能够强健脾胃,促进消化吸收,提升人体气血合成能力。
4. 补肺药:如麦冬、沙参、五味子等,具有滋养肺气、清热化痰的作用。
5. 补肾药:如淮山、山药、枸杞等,能够补肾益气,强壮腰膝,改善肾虚引起的多种症状。
不同的补气药物根据具体的功效和适应症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补气药物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三、应用范围补气药物在中医药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在临床上,补气药物常用于治疗气虚导致的一系列疾病,如疲劳乏力、体倦无力、食欲不振等。
此外,补气药物还可以用于调理气机失调所引起的其他疾病,如消化不良、失眠多梦等。
在运动领域,补气药物也被广泛应用。
补气药物能够改善运动员的体能状态,提高运动表现。
在长期、高强度的训练中,运动员容易出现气虚状态,导致体力下降、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中药学》辅导:补气药
补气药要点: 1.人参、党参、黄芪、白术、甘草的性能、功效、应用:人参:味甘、微苦,性微温。
主归心、脾、肺经。
人参主要是大补元气与脾、肺之气。
为治气虚欲脱、脉微欲绝危重证候的要药。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现代用于心力衰竭,心原性休克亦甚有效。
亦是治疗脾气不足、倦怠乏力、食少便溏,及肺气虚弱、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证的常用药。
因其尚有益气生津,益气安神,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之效,故又可用于气津两伤的口渴及消渴证,气血亏虚、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证,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和阳痿等多种病证。
对正气虚而邪气留恋不去者,可用人参补益正气,使邪气自不能容,故又常作为扶正祛邪药使用。
党参:味甘,性平,主归脾、肺经。
党参补气、生津、养血及扶正祛邪等功效与人参基本类似而力较弱。
党参不腻不燥,其补气之功,以用于脾气不足的体虚倦怠,食少便溏;肺气亏虚的咳嗽气促,语声低弱为主。
主要功效为益气,生津,养血。
可用于气津两伤的气短、口渴,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以及气虚外感、正虚邪实之证。
古今方中凡用人参治疗的一般脾肺气虚及津伤血亏证而证候较轻者,现多以党参代之。
但党参并无大补元气、复脉固脱之功,虽用大剂量,亦不能代替人参益气固脱。
黄芪:味甘,性微温,主归脾、肺经。
本品擅长补气升阳,对脾胃气虚的食少便溏、倦怠乏力及中气下陷的久泻脱肛、内脏下垂诸证,均为要药。
本品又能补肺气,益卫固表,对肺气虚弱的咳嗽气短,及表虚卫阳不固的自汗,且易外感等证,疗效均甚为显著。
黄芪既补气,又能利水消肿,对气虚水湿失运,而见肢体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者,亦很有效。
因其补气而又能托毒外泄,排脓生肌,对气血虚弱,无力托毒外出,疮疡内陷不起,脓成不溃,或虽溃而脓出清稀,久不收口者,亦常应用。
主要功效为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疮生肌。
另外,黄芪还能补气以生血、生津、摄血、行滞,故又可用于气虚血亏,消渴,便血、崩漏,肢体麻木、半身不遂、痹痛等病证。
一图读懂常用补气药的个性特点、功效、应用总结
3.可用于肿瘤而有热毒之证。
红景天
甘,寒,归脾、肺经
1.健脾益气
2.清肺止咳
3.活血化瘀
1.脾气虚证
2.肺阴虚、肺热咳嗽
煎服,6-12g
1.擅治脾气虚衰,倦怠乏力等,单用即有一定疗效。
2.兼有止带作用,常用于脾虚带下。
3.用于血虚证,能益气生血,可单用。
西洋参
甘、微苦,凉,归肺、心、肾、脾经
1.补气养阴
2.清热生津
1.气阴两伤证
2.肺气虚及肺阴虚证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
另煎兑服,3-6g
1.在补气方面与人参相似,可补元气,用于元气虚脱、脉细欲绝、气息微弱这样的危重患者,也作为急救药物,但作用略差于人参,一般大补元气方面人参用的更多。
2.西洋参具有苦寒性质,脾气虚用的比较少;补肺、心、肾气与人参应用相似但作用较其相对弱。
3.缓和内脏、肌肉、筋脉的拘挛疼痛。
4.甘草味甜,能壅中助湿,中焦湿浊内盛的一般不用甘草。
大枣
甘,温,归脾、胃、心经
1.补中益气
2.养血安神
1.脾虚证
2.脏躁、失眠
劈破煎服,6-15g
1.作用在脾胃,常为辅药,有一定的滋腻之性,脾虚湿盛者不宜。
2.养血安神,如甘麦大枣汤。
3.具有甘缓之性,可解毒,如十枣汤。
药物
性味
功效
应用
用量
特点
人参
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经
1.大补元气
2.补脾益肺
3.生津止渴
4.安神益智
1.元气虚脱证
2.肺脾心肾气虚证
3.热病气虚津伤口渴及消渴证
补虚药—补气药—2
谢谢!
的推动和调节。
4、辩证施补
1.肺气不足 症状:气短,声微,神疲,面色焕白。 补益:人参、黄芪、生姜、五味子、炙甘草。 2、肺气虚兼肾阴不足 症状:五心烦热、失眠盗汗、大便干结 补益:生地、麦冬、天冬、北沙参、地骨皮 3、肺气虚兼肾阳不足 症状:畏寒、尿频。 补益:人参、黄芪、肉桂、生姜、炙甘草
5、碎米荠
隐士之花。 花语:热情。 他是非常有趣的花,一旦果实成熟便一 下子蹦开向外散播种子。由于它传播种子 的情形十分积极,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它的花语就是-热 情。 【成分】 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A,糖类。 可榨油。
中草药简单辨认与应用
• 大地生草木,性用各不同。前人相传授,意在概括中。 • 生毛能消风,黏泥拔毒功;中空能利水,有刺能排脓; • 茎方善发散,骨圆退火红;叶缺能止痛,蔓藤关节通; • 色红主攻瘀,色白清肺宫;味苦能泻火,味甘可补中; • 酸敛涩止血,辛散咸润融。病魔相烦扰,药到遁无踪。
补气药
1、补虚药
【含义】 以补虚扶弱,纠正人体气血阴阳虚衰的 病理偏向为主要功效的药物,称为补虚 药。 【分类】 补气药——气虚 补血药——血虚 补阳药——阳虚 补阴药——阴虚
2、补气药
补气又包括: 补脾气 补肺气 补心气 补肾气 补元气
3、肺
1、肺在五行中属金,与大肠相表里 2、司呼吸,主一身之气 3、通调水道 4、朝百脉,主治节 心脏统属全身血脉,有赖于肺气
气与补气药详解课件
脏腑气机 失调
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 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
人的生长发育生殖 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血的循行 津液的输布
均需气的 激发和推动
➢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可见生长发育迟缓 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的减退,血行瘀滞, 水液停聚等病变。
肢体失养——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益气健脾燥湿(苦甘温) 佐:茯苓——渗湿健脾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补气·四君子汤加减
附方
1. 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补气·四君子汤加减
附方
2.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 加陈皮、半夏
腑之间相互气
机调畅”
“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矣; 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
气机失调
气机失调
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 气闭:气闭结于内,不能外出。
2. 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 常+鲜生地、鲜石斛等养阴清热生津同用
党参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 效: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 效:补气生津
人参:大补元气;党参:脾肺之气; 太子参:补益脾肺之气不及党参;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 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拖疮生肌
气
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 质
气与补气药详解共37页
41、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42、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 4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44、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4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 当勉励 ,岁月 不待人 。
41、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 收都不可耻。——阿卜·日·法拉兹
42、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 己。——德国
43、重复别人所说的话,只需要教育; 而要挑战别人所说的话,则需要头脑。—— 玛丽·佩蒂博恩·普尔
44、卓越的人一大优点是:在不利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艰 难的遭遇里百折不饶。——贝多芬
45、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详解气药和血药
详解气药和血药气药类:1(1)人参补气,;(2)补元气;(3)补气益阳,脾得补则血充,肺得补则卫固,故生血固表,能补阳气,促再生;(4)炙甘草补气;(5)白术益气燥湿;(6)黄精。
2纳气药(1)五味子;敛肺滋肾生津收汗止泻涩精;(2)山茱萸补肝肾涩精气;(3)沉香,微温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能扶脾达肾,摄火归源,用量1.5-6克,入脾胃肾经,降气,既降气逆,又纳肾气,为治肾气虚寒,气逆喘息。
3理气药(1)陈皮健脾理气,祛痰;(2),入血分而理气,为血中气药,行气;(3)木香理气醒脾;(4)川楝子行气止痛清利湿热;(5)香附,虽云快气,多用则损正气,理三焦之气;(6)牵牛子,叫二丑,理治三焦气滞;(7)九香虫理气止痛,壮元阳;(8)槟榔行气;(9)紫苏发表散寒行气;(10)木香理气行气止痛,温中和胃。
4升气药(1)升麻,升举阳气;(2)升阳,又是少阳经专药;柴胡升举阳气;(3)桔梗升气;(4)莱菔子生用升气,炒用降气;升阳:(5)羌活、独活、防风、升麻、柴胡。
5降气药(1)降气;(2)枳壳降气;(3)沉香,微温行气不伤气,降气又纳气;(4)苏子下气消痰止咳平喘;(5)麦芽开胃消食下气;(6)代赭石平肝降火,降逆;(7)薤白温中通阳,下气散结;(8)半夏辛温有毒。
燥湿化痰,降逆止呕;(9)柿蒂降气止呃;(10)香掾,理气止痛,治肝气不舒;(11)旋复花咸温有小毒。
下气行水,消痰软坚;、用于咳喘、呃逆等症;(12)丁香,温脾胃,壮肾阳,降逆气,暖胃暖肾之上品,常用量1.5-4.5克;辛温畏郁金。
6破气药(1)三棱能破血中之气,为破血行气药,长于破血通经;(2)莪术行气止痛,破气中之血,为气中血药。
7比较峻烈的如青皮、枳实、用于破气散结导滞等;枳实破结除满,破气消积,化痰下气。
血药类:1补血药(1)熟地补血滋肾滋阴;(2)当归补血活血,护肝降压;(3)白芍补血;白芍养血敛阴,不宜久服(含本甲酸,量大增大肝脏解毒负担,不宜长服);(4)龙眼肉益脾长智,养心补血等,(5)鸡血藤补血;(6)紫河车补血;(7)阿胶:味甘性平。
补气药理气药如何运用
补气药理气药如何运用1.补气药人参:近代使用的有人参、党参、上党参。
人参为吉林野山参、还有种植人参、高丽参等,均可大补元气。
党参临床应用最多,还有孩儿参(太子参)比党参温补性差,可用到15~30g。
经验:一般状态下,补中益气党参最佳,用量10~15g。
虚证、脱证、急症、不足等情况下用人参,如抢救中独参汤的使用,生脉饮中人参的使用。
蒸晒者为红人参,温补作用强,未晒制的为白人参、高丽参,补气作用更强。
人参使用一定要去芦。
无论人参、党参、太子参、高丽参、红人参均具有补中培中的作用,而西洋参温补不如人参,但西洋参具有补气生津作用。
人参在方剂中的应用:如炙甘草汤,《伤寒论》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始于表虚终于里虚。
炙甘草汤方剂中有人参,用在里虚,补气治里。
又如生脉散出自《备急千金要方》,治暑热伤气之虚证。
后世将生脉散制成口服液、注射剂,用于补气养阴,治疗气阴两虚证,方中有人参补气治虚。
另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保元汤,方中人参、黄芪、炙甘草。
人参与黄芪相伍补气培中,固脱止汗,固护后天的元气。
而由参术苓草组成的四君子汤不温不燥,气味平和,为补气的基础方。
《脾胃论》中的补中益气汤作为补气的代表方剂,侧重调理脾胃之气,方中的当归和血,陈皮理后天的脾胃之气,柴胡、升麻升举清阳,使脾胃之气达于外,使参术芪草之补益之性达于体外,使该方补而不滞。
人参具有补元气的作用,产后体虚可以用红参一两,使产后恢复期缩短,这就是独参汤的使用。
黄芪:有生炙两种,具有补气固托,健脾止汗功效。
生则固表,炙则健脾、益气培中。
黄芪固表止汗有实腠理之功,为止汗峻补之剂。
参芪合用,谓之保元汤培补元气。
治中风有参附汤、芪附汤、术附汤,用之益气回阳救逆。
黄芪每每与防风同用,是因黄芪得防风配伍效果更好。
如玉屏风散,防风走表,黄芪实腠理,防风得黄芪走表作用加倍。
外科痈疽出现阴证时,坏死组织不能脱落,不能返阳,此时重用黄芪可以扶正。
补气药有很多种,功效各有不同,如果你是气虚体质,别收藏直接用
补气药有很多种,功效各有不同,如果你是气虚体质,别收藏直接用《黄帝内经》有云:“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就是说体内正气强大,外邪很难入侵,而外邪能够入侵,说明体内正气肯定不足。
根据《2017年度国民体质辨识报告》,气虚体质的人占比13.2%。
什么是气虚体质气虚体质的人常常表现为:气息清浅、气短懒言、声音低小、面色苍白、血压偏低、精神不振、肌肉松弛、脏器下垂、排便无力、四肢乏力、动则自汗、反正养生虎感觉形容人虚弱的形容词,气虚体质基本上都能用上。
气虚主要是因为肺、脾、肾三脏功能不协调,特别是肺和脾功能不和造成的。
根据侧重点不同,又可分为心气虚、肺气虚、脾胃气虚、肾气虚。
这里只详细说说补气药的各自侧重功效。
补气药功效分类补气药一般都味甘,性温或平,主归肺脾经,以补益肺脾之气为主,主治肺气虚,脾气虚证。
人参1,补益脾肺之气,生津止渴人参:补益力强,善于大补元气,为补虚扶正要药。
凡气血津液不足之症均可使用,又能益心肾之气,安神增智。
党参:补益脾肺之气,生津之功与人参相似而药力较缓,为补中益气良药,并能养血,一般的补益脾肺之气方用党参比人参多。
太子参:补益脾肺之气不如党参,但是养阴润肺比较好,为补气药中一味清补之药。
白术2,补气健脾以止泻止带白术:善于益气健脾,燥湿利尿,对脾虚湿气重的人最好,并能固表止汗、安胎。
山药:既能补益脾肺之气,又能滋养脾肺之阴,是平补肺脾肾三经的良药,且有涩性,能涩精止遗。
扁豆:补脾之力较弱,但能和中化湿,且补脾不腻,除湿不燥。
甘草3,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甘草:缓急止痛作用较好,又能调和百药,在中药里边使用非常广泛,并能补益心气,祛痰止咳。
蜂蜜:除了补脾益气,润肺止咳,清热解毒外,还能润肠通便。
大枣4,补中益气大枣: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饴糖:缓急止痛,润肺止咳。
刺五加5,益气健脾刺五加:还能补肾安神。
绞股蓝:还能化痰止咳,活血化瘀。
红景天:还能清肺止咳,活血化瘀。
4味药,脾气、肺气、肾气,统统补足
4味药,脾气、肺气、肾气,统统补足一个4味药的神奇配方,脾气、肺气、肾气,统统补足中医里经常会提到气这个概念,比如你去看中医,医生会告诉你,气虚或者气不足。
什么是气呢?气是一种能量,它在我们身体里看不见摸不着,我们的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气。
因为有了气的支撑,我们才能精神抖擞,气一旦虚了,就像车胎没气了一样,整个人立马瘪下去了,发蔫了。
气虚,这在现代人中非常多见。
那么,气虚的人都有哪些表现呢?气虚的人特别容易疲累,同是在外面走一圈,别人不累他先累了,一上楼就气喘吁吁,刚爬了两层楼就走不动了,站或坐的时候总想找个东西靠着。
气虚的人总是怕风怕冷,稍微有些风吹草动就打喷嚏,流鼻涕,到了冬天,更是感冒不断。
因为人的肌表有一层气在那里,中医叫卫气,卫气就像一个国家的城墙,是抵御外敌的第一道防线,卫气越厚抵抗力越强,卫气越薄,抵抗力越弱。
气虚的人吃完东西后容易腹胀,因为他的脾不容易运化食物,不容易运化的食物滞留在体内就感觉肚子胀胀的,很难受。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虚了,气血生化的源泉也就干涸了,面部就得不到足够的气血滋养,所以气虚的人大多面色苍白,没有光泽。
气虚的人爱出汗,这种汗出跟正常的不同,有时候只是喝碗粥或者上个楼,汗水就滴答滴答满脸满后背流淌,即使是天气转凉后,稍微活动一下身上也还是会有汗。
这里面除了有脾气虚的原因,肺气往往也有所不足。
因为肺主皮毛,肺气不固,皮毛的固摄能力不足,皮肤毛孔都打开了,开着开着汗就出来了。
气在人体是将帅,水液的运行靠的是气的推动,所以气虚严重了,还会出现水肿。
这个时候,往往是脾和肾双虚,中医认为,脾主水,肾也主水,脾肾亏虚,无力推动水液周转,水湿停留在体内,轻则产生痰饮,重则水肿。
气虚的人说话声音小,不洪亮,甚至出现有口气在胸口提不上来的情况。
气虚的人大便不容易成型,因为气无力固摄住大便,所以大便很容易滑脱。
气虚的人舌头胖嫩,有齿痕,因为脾主运化的功能下降了,没有运化出去的水湿把你的舌头泡大了,再经过牙齿挤压就形成了齿痕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中益气汤
(《脾胃论》)
补气· 四君子汤
组成:人参 9g、白术 9g、茯苓9g、炙甘草 6g 功效:益气健脾(恢复中焦脾胃运化受纳之功) 主治:脾胃气虚证 主治证侯分析: 失运、失纳——饮食减少,大便溏薄 气血生化不足——面色萎白,语声低微 脾胃气虚 肢体失养——四肢乏力,舌淡苔白,脉虚弱 方解: 君:人参——甘温益气,健脾养胃 臣:白术——益气健脾燥湿(苦甘温) 佐:茯苓——渗湿健脾 使: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
白扁豆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胃经 功 效:健脾,化湿,消暑
性味归经: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甘草
功
效: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大枣
性味归经: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补益剂
凡以补益药为主组成,具有补养人体气、血、阴、 阳之不足,治疗各种虚证的方剂,统称为补益剂。
补中益气汤
组成:黄芪18g,炙甘草9g,人参6g,酒当归3g, 橘皮6g,升麻6g,柴胡6g,白术9g。 功效: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1)脾胃气虚 (2)气虚下陷(脾主升清,胃主降浊;水谷化生轻清阳气) (3)气虚发热 主证分析: 脾虚:食少便溏,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萎白 气陷: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 气虚发热:清阳下陷,郁遏阳气,化火上攻
气 与 补 气 药
余惠旻
气
气的基本概念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
质
气具有活力很强、不断运动的特性
通过人体脏腑经络生理活动或病理变化来体现
气的生成来源
先天之精气
先 天 之 气 肾 藏 之 精
自然界之清气
肺 主 呼 吸
水谷之精气
后 天 之 气 脾 胃 化 生
人体之气
气的运动形式
宗气 营气
卫气
补气药
人 参 山 药 西洋参 党 参 白扁豆 甘 大 饴 蜂 草 枣 糖 蜜
太子参 黄 白 芪 术
人参
人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微温。归心、肺、脾经 功 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神
主治:1.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重症--独参汤; 2.肺气虚弱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症。
精液、月经、白带等) 2. 对腹腔的脏器有固护作用(胃、肾、子宫、 大肠等)
气的气化作用
气的运动所产生的变化。即精气血津液各
自的化生及其相互转化。实质上是新陈代谢,
物质与能量转化的过程。
具体表现:
食物→水谷精微→精、气、血、津液
津液→汗液、尿液
气的分类
先天之精气 水谷之精气 自然界之清气
气脱:气的外出太过,不能内守。
气闭:气闭结于内,不能外出。
脏腑气机 失调
肺失宣降,脾气下陷,胃气上逆, 肾不纳气,肝气郁结等
气的功能
推动作用
温煦作用
防御作用 固摄作用 气化作用
气的推动作用
人的生长发育生殖
脏腑经络的生理功能 血的循行 津液的输布
均需气的 激发和推动
若气的推动作用减弱,可见生长发育迟缓 或早衰,脏腑、经络功能的减退,血行瘀滞, 水液停聚等病变。
人参:大补元气;党参:脾肺之气;
太子参:补益脾肺之气不及党参;补气益阴生津之力,均弱于西洋参。
黄芪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 效: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拖疮生肌
白术
性味归经:苦、甘、温。归脾、胃经 功 效: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
山药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肾经 功 效:益气养阴,补脾肺肾,固精止带
6.对血虚证、气不摄血的出血证及阳痿证,能益气生血,益气摄血和益气壮阳;
对体虚外感或邪实正虚之证,可随证配伍解表、攻里药,以扶正祛邪。 用法用量:入汤剂,5-10g,大剂量15-30g,宜文火另煎兑入;研末吞服,1.5-2g。 使用注意:反藜芦。畏五灵脂。不宜同时吃萝卜或喝茶,以免影响补力。
西洋参
升、降、出、入--气机 气的升降出入是通过各个脏腑的功能活动和脏
腑之间相互协调的关系来体现的
气的升与降、出与入运动的协调平衡称作“气
机调畅”
“非出入,无以生长壮老矣; 非升降,无以生长化收藏”
气机失调
气滞:气在局部发生阻滞不通。
气机失调
气逆:气的上升太过,下降不及。 气陷:气的下降太过,上升不及。
营气 元气
卫气 宗气
分布与功能
元气
通过三焦循行全身。推动人体的生长和发 育;温煦和激发脏腑经络等的生理功能。 积聚于胸中。走息道以行呼吸;贯心脉以 行气血。 循行于脉中,为血液的组成部分。为脏腑 经络等的生理功能提供营养。 运行于脉外。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入侵; 温养脏腑、肌肉、皮毛等;调节控制腠理 的开合、汗液的排泄,维持体温的相对恒 定。
性味归经:甘、微苦,寒。归心、肺、肾经 功 效:补气养阴,清火生津
1. 阴虚火旺--喘咳痰血证
常+知母、川贝母、阿胶--养阴清肺止咳化痰兼可止血
2. 热病气阴两伤,烦倦口渴 常+鲜生地、鲜石斛等养阴清热生津同用
党参
性味归经:甘、平。归脾、肺经 功 效:益气、生津、养血
太子参
性味归经:甘、微苦,平。归脾、肺经 功 效:补气生津
气的温煦பைடு நூலகம்用
1. 维持人体正常体温
2. 温煦脏腑、经络,维持脏腑、经络的正常
功能
3. 血和津液的运行有赖于气的温煦作用
气的防御作用
护卫肌表,防御外邪的侵犯
与侵入人体的外邪作斗争,驱邪外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气的固摄作用
1. 气对体内的液态物质有统摄、控制作用
(血液、汗液、尿液、唾液、胃液、肠液、
补益肺气+黄芪、五味子
喘促日久,肺肾两虚+胡桃肉、蛤蚧 3.脾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四君子汤+白术、茯苓、甘草; 4.热病气津两伤,身热口渴及消渴等症,有益气生津之效
治身热汗多,口渴脉虚+石膏、知母
治消渴证+天花粉、生地黄、黄芪 5.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证,有补气安神益智之效, 单用或+生地、丹参、酸枣仁等养血安神药同用
气血阴阳为纲 五脏虚候为目
气 虚 四 类 血 虚 阴 虚 阳 虚
补气剂
适应证: 气虚(脾、肺)证 临床表现: 肢体倦怠,短气乏力, 动则气促,声低懒言, 面色萎白,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脉弱或虚弱 配伍用药: 以补气药为主, 配伍行气药;祛湿药; 升阳举陷药;补血药及 敛阴生津药等
四君子汤
(《局方》)
补气· 四君子汤加减
附方
1. 异功散:四君子汤加陈皮
功效:益气健脾,行气化滞 主治:脾胃气虚兼气滞证
补气· 四君子汤加减
附方
2. 六君子汤:四君子汤 加陈皮、半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脾胃气虚兼痰湿证
补气· 四君子汤加减
附方
3. 香砂六君子汤: 六君子汤加木香、砂仁
功效:益气化痰,行气温中 主治:脾胃气虚,湿阻气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