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产品的分类方法

合集下载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商品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
内容摘要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这是一种专为国际贸易商品统计和对比而设计的标准分类方法。它 像一位巧妙的组织者,将纷繁复杂的商品世界归为清晰的类别,让我们可以深入探究每一类商品 的特点和动态。 SITC的分类原则充满了诗意,仿佛是一位细心的园丁在整理花园。它将商品分为十大类,如同十 个独特的展馆,每个展馆都展示着国际贸易的丰富多样。从SITC的分类,我们可以看出国际贸易 的潮流和趋势,如同在繁忙的市集上,观察到人们的生活和需求。 其中,SITC的第一类是食品和饮料,从人们的日常生活出发,揭示了国际贸易中最基本的需求。 第二类是烟草制品,这让我们看到了国际贸易中的独特文化和习惯。 SITC的分类从具体到抽象,从必需品到奢侈品。第三类是饮料和烟草制品,第四类是化学品,它 们既代表了工业化的产物,也显示了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性。
内容摘要
第五类是矿物燃料、润滑油及相关的材料,它们是现代社会的能源之源,揭示了全球对于能源的 依赖和追求。 第六类是动植物油脂及其分解产品,它们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却也常常被我们忽视。第七类 是粗原料,包括矿产和木材,它们是大自然的赠予,也是人类工业的基石。 第八类是制造业产品,它们是工业社会的象征,包括了各种制成品和半制成品。第九类是杂项制 品,它们代表了人类的创意和创新,从艺术品到小玩具,无不体现了人类的智慧和情感。 最后,第十类是无法归类的商品,它们是国际贸易中的谜题,挑战着我们的认知和理解。 SITC的分类不仅展示了国际贸易的广度和深度,也揭示了人类对于未知的探索和对于已知的归纳。 它让我们看到,国际贸易并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文化的交流、理解和融合。
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自1951年颁布实施以后,进行了数次修订,除门类框架不动以外,其他类 目,随着层次的增加变动也相应扩大。 SITC采用经济分类标准,即按原料、半制品、制成品分类并反映商品的产业部门来源和加工程度。 该标准目录使用5位数字表示,第1位数字表示类,前两位数字表示章,前3位数字表示组,前4位 数字表示分组。联合国已经公布了SITC(Rev.4)。然而,SITC在我国却较少使用。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

按照国际标准SITC三位数分类,对外贸易可分为0-9类,其中0-4类为初级商品,包括食品和供主要食用的活动物,饮料及烟类,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和动植物油脂及蜡;5-9类为工业制成品,包括化学品及有关产品,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两者比例一直未衡量一国贸易商品结构合理性的基本指标,其中,如果工业制成品占比高,该贸易国的工业化程度就较高,反之亦然。

在SITC分类的基础上,杨汝岱、朱诗娥(2008)将贸易商品进一步分类为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4大类:资源密集型包括所有的初级产品,劳动密集型包括工业制成品当中的轻纺、橡胶和矿冶产品及相关制成品,杂项制品和其他未分类产品,资本密集型包括化工产品和机械及运输设备(傅朝阳、陈煜, 2006)。

此外,考虑到包括机电产品(金属制品、机械及设备、电器及电子产品、运输工具和仪器仪表等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运用生物技术、生命科学技术、光电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材料技术、航空航天等技术生产的产品)的技术密集型产品在我国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有必要对其进行分。

10203040506070809010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工业制成品内部分课划分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品包括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品。

入世后,中国履行了加快投资自由化的进程,对进入中国的FDI产生很大影响,按出口货物经营单位所在地,中国主要省市有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福建北京辽宁天津河北/sinosure/xwzx/rdzt/ckyj/ckfx/87581.html。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国际贸易中的商品分类是按照商品的自然属性、用途、生产或制造方法、原材料含量及其构成等标准进行分类的。

这些分类在国际贸易统计和货物流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国际贸易商品标准分类:
1. 食品和饮料:
* 食品:包括肉类、禽类、水产品、水果、蔬菜、谷物、乳制品、糖果、饮料等。

* 饮料:包括酒类、软饮料、果汁等。

2. 农产品和纺织品:
* 农产品:包括粮食作物、油料作物、棉花等。

* 纺织品:包括棉织品、毛织品、丝织品、麻织品等。

3. 化工产品和塑料制品:
* 化工产品:包括石油产品、化工原料、化学肥料等。

* 塑料制品:包括各种塑料原料及制品。

4. 机械和电子设备:
* 机械:包括各种机械设备,如机床、汽车等。

* 电子设备:包括各种电子产品,如计算机、手机等。

5. 汽车和零部件:
* 汽车:包括轿车、商用车等。

* 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底盘、车身及其附件等。

6. 矿产和能源产品:
* 矿产:包括煤炭、铁矿、铜矿等。

* 能源产品:包括石油、天然气、电力等。

7. 木材和纸制品:
* 木材:包括各种原木及制品。

* 纸制品:包括各种纸张及制品。

8. 陶瓷和玻璃制品:
陶瓷制品:包括各种陶瓷器皿及装饰品;玻璃制品包括各种玻璃器皿及工艺品。

琉璃制品也归入此分类。

由于所用的原料主要是天然矿物,因此有时也把此类商品称作“矿物性产品”。

贸易产品知识点总结

贸易产品知识点总结

贸易产品知识点总结一、贸易产品的分类1. 按经济用途可以分为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两大类。

生产资料包括机械设备、原材料、零部件、工业品,生活资料包括日用品、食品、服装、家具等。

2. 按国际贸易方式可以分为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两大类。

一般贸易指的是商品在进出口国家的市场上直接交易,而加工贸易是指将进口原材料加工后再出口的贸易方式。

3. 按贸易产品的特点可以分为易耗品和耐用品。

易耗品是指使用寿命短,经常需要更换的商品,耐用品是指使用寿命长,较少需要更换的商品。

二、贸易产品的组成1. 商品的外观特征:商品的外观特征是指商品的形状、颜色、大小、重量等方面的表现形式。

2. 商品的质量特征:商品的质量特征是指商品的质量状况,包括商品的耐用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方面。

3. 商品的功能特征:商品的功能特征是指商品的使用功能,即商品能够为用户提供的使用价值。

4. 商品的包装特征:商品的包装特征是指商品的包装形式、包装材料、包装设计等方面。

三、贸易产品的市场分析1. 市场需求:市场需求是指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状况,包括需求量、需求结构、需求趋势等方面。

2. 市场供应:市场供应是指生产厂家或供应商对商品的供给状况,包括供给量、供给结构、供给趋势等方面。

3. 市场竞争:市场竞争是指同类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状况,包括竞争对手、竞争策略等方面。

四、贸易产品的国际贸易1. 国际贸易的概念: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买卖活动。

2. 国际贸易的优势:比较优势和绝对优势是国际贸易理论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比较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相对于另一个国家有成本优势,在生产其他商品时则没有成本优势。

绝对优势是指一个国家在生产某种商品时拥有绝对的生产成本优势。

3. 国际贸易的贸易壁垒:贸易壁垒是指制约国际贸易自由流通的各种限制性措施,包括关税壁垒、非关税壁垒等。

五、贸易产品的运输与物流1. 运输方式:陆运、海运、空运、铁路运输是主要的运输方式。

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的分类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换。

根据交易的性质和范围,国际贸易可以被分为几种不同的分类。

本文将讨论四种主要的国际贸易分类,分别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资本贸易和技术贸易。

一、货物贸易货物贸易是最常见的国际贸易形式,它涉及到实物商品的买卖。

货物贸易可以细分为两种方式:出口和进口。

出口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将本国制造的商品卖给其他国家或地区,以获取经济利益。

进口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从其他国家或地区购买商品,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

货物贸易的分类还可以根据商品的性质进行划分。

例如,按照商品材料和用途,可以分为原材料贸易、工业品贸易、农产品贸易等。

货物贸易在全球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促进了不同国家间的合作和互利发展。

二、服务贸易服务贸易是指涉及到服务的边境交易。

这种贸易形式涉及到服务的提供者和服务的需求者之间的交流。

服务贸易可以包括旅游、运输、咨询、金融服务等。

服务贸易的分类可以根据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划分。

例如,旅游服务可以包括观光旅游、会议旅游、医疗旅游等。

服务贸易的发展对全球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起着重要作用。

三、资本贸易资本贸易是指涉及到资本的跨国流动。

资本可以是金融资本或实物资本。

资本贸易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和债券投资等。

直接投资是指跨国公司在其他国家或地区建立新的生产设施或购买既有企业的股份。

证券投资则涉及到购买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股票和债券。

资本贸易的分类可以根据投资的目的进行划分。

例如,投资可以是为了获取更高的回报率或获得技术转让等。

资本贸易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合作和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技术贸易技术贸易是指涉及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跨国交易。

技术贸易可以包括技术转让、技术许可和专利交易等。

技术贸易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创新和技术发展,并加强国家之间的合作。

技术贸易的分类可以根据技术的类型进行划分。

例如,可以包括软件和硬件技术交易、生物技术交易等。

技术贸易对于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经济竞争力非常重要。

进出口贸易货物的分类

进出口贸易货物的分类

进出口贸易货物的分类
进出口贸易是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到各种不同类型的货物。

根据货物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进出口贸易货物分为以下几类: 1. 消费品
消费品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物品,如食品、饮料、化妆品、服装、家具等。

这些货物通常是大众消费品,需求量大,价格相对较低。

消费品的进出口贸易量很大,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工业品
工业品是指用于生产和制造的物品,如机械设备、电子产品、化工产品、钢铁、石油等。

这些货物通常是高科技产品,价格较高,需求量相对较小。

工业品的进出口贸易量也很大,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农产品
农产品是指农业生产的物品,如粮食、棉花、烟草、水果、蔬菜等。

这些货物通常是生活必需品,需求量大,价格相对较低。

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也很大,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4. 资源类产品
资源类产品是指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加工产品,如矿产、木材、水泥、
玻璃等。

这些货物通常是原材料,需求量大,价格相对较低。

资源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也很大,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5. 服务类产品
服务类产品是指提供服务的产品,如旅游、教育、金融、保险等。

这些货物通常是无形的,需求量大,价格相对较高。

服务类产品的进出口贸易量也很大,是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出口贸易货物的分类是多种多样的,每种货物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市场需求。

在国际贸易中,各种货物的进出口贸易量都很大,对于促进全球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简述国际贸易的分类
国际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它是全球经
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际贸易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交易方式分类
进出口贸易和中转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两种基本形式。

进出口贸易是
指商品和服务从一个国家进入另一个国家和从一个国家出口到另一个
国家的贸易。

中转贸易则是指通过中转国,将商品和服务从一个国家
转运到另一个国家的贸易。

2.按产品分类
国际商品贸易是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国际贸易形式。

根据商品的
性质和用途不同,可以分为原材料贸易、工业品贸易、农副产品贸易、能源产品贸易、文化娱乐产品贸易等多个细分领域。

3.按主体分类
根据贸易主体的不同,国际贸易可以分为政府间贸易和商业贸易。

政府间贸易是指政府之间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商业贸易则是指商业
机构之间进行的商品和服务的交易。

当今,商业贸易的比重更大。

4.按贸易方式分类
自由贸易、保护主义和多边贸易是国际贸易的主要方式。

自由贸易
是指国家之间在不加限制地互相开放市场,自由买卖商品和服务的贸
易方式。

保护主义则是指国家采取一些经济手段限制贸易以保护本国
商品和本国市场。

多边贸易则是指多国之间通过谈判达成的贸易协定和规则。

总之,国际贸易的形式多种多样,各种分类方式之间也会有相互重合之处。

了解不同的分类方式有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的本质和发展趋势,提高我们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力和合作能力。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

国际贸易的主要分类国际贸易范围广泛,性质复杂,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主要的分类有七种:1、按商品流向划分:出口贸易、进口贸易、过境贸易、转口贸易、复出口、复进口出口贸易(Export Trade)出口贸易是指一国把自己生产的商品输往国外市场销售,又称输出贸易。

如果商品不是因外销而输往国外,则不计入出口贸易的统计之中,如运往境外使馆、驻外机构的物品,或者携带个人使用物品到境外等。

进口贸易(Import Trade) 进口贸易是指一国从国外市场购进用以生产或消费的商品,又称输入贸易。

如果商品不是因购入而输入国内,则不计入进口贸易。

同样,若不是因购买而输入国内的商品,则不称进口贸易,也不列入统计,如外国使、领馆运进自用的货物,以及旅客携带个人使用物品进入国内等。

过境贸易(Transit Trade) 某种商品从甲国经由乙国输往丙国销售,对乙国来说,这项买卖就是过境贸易。

在过境贸易中,又可分为直接过境贸易和间接过境贸易。

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本国境内后不存放海关仓库而直接运往B国;间接过境贸易是指A国的商品进入C国境内后存放仓库,然后再运往B国。

在过境贸易中,由于本国未通过买卖取得货物的所有权,因此,过境商品一般不列入本国的进出口统计中。

转口贸易(Entreport Trade)是指本国从A国进口商品后,再出口至B国的贸易,本国的贸易就称为转口贸易。

转口贸易中的货物运输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方式是转口运输,即货物从A国运入本国后,再运往B国;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运输,即货物从A国直接运往B国,而不经过本国。

复出口(Re-export) 从国外输入的商品,没有在本国消费,又未经加工就再出口,称作复出口或复输出。

如进口货物的退货、转口贸易等。

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介绍电子商务的定义与分类电子商务是什么?电子商务是运用现代通信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进行的一种社会经济形态,其目的是通过降低社会经营成本、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从而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ITC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简称:SITC)为用于国际贸易商民的统计和对比的标准分类方法。

1950年出版了《国际贸易标准分类》,英文简称SITC,该分类表1950年7月12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正式通过,作为国际贸易统计、对比的标准分类。

经社理事会建议各国政府采纳这种分类体系。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第二修订本把所有国际贸易商品分为10类、63章、233组、786个分组,其中在435个分组里又细分了1 573个子目,其余351个分组不分子目,合计共有1 924个统计基本项目,各国可以根据需要增设子目。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的前二位数字表示类、章次,前三位数字表示组别,前四位数字表示分组别,如果该分组下设子目,则为五位数,分组前有一圆点。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商品分类有其独特的优点,它主要是按照商品的加工程度由低级到高级编排的,同时也适当考虑商品的自然属性。

1976联合国开始按照《国际贸易标准分类》编制国际贸易的统计资料。

我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主要分成两大类: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初级产品又细分为五小类、工业制成品细分为八小类。

HS分类方法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的国际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简称协调制度(Harmonized System,缩写为HS),是1983年6月海关合作理事会(现名世界海关组织)主持制定的一部供海关、统计、进出口管理及与国际贸易有关各方共同使用的商品分类编码体系。

HS编码“协调”涵盖了《海关合作理事会税则商品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的《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两大分类编码体系,是系统的、多用途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

它除了用于海关税则和贸易统计外,对运输商品的计费、统计、计算机数据传递、国际贸易单证简化以及普遍优惠制税号的利用等方面,都提供了一套可使用的国际贸易商品分类体系。

HS于1988年1月1日正式实施,每4年修订1次.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使用HS,全球贸易总量90%以上的货物都是以HS分类的。

HS的总体结构包括三大部分:归类规则;类、章及子目注释;按顺序编排的目与子目编码及条文。

这三部分是HS的法律性条文,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和严密的逻辑性。

HS首先列明6条归类总规则,规定了使用HS对商品进行分类时必须遵守的分类原则和方法。

HS的许多类和章在开头均列有注释(类注、章注或子目注释),严格界定了归入该类或该章中的商品范围,阐述HS中专用术语的定义或区分某些商品的技术标准及界限。

HS采用六位数编码,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21类,97章。

章以下再分为目和子目。

商品编码第一、二位数码代表“章”,第三、四位数码代表“目”(Heading),第五、六位数码代表“子目”(Subheading)。

前6位数是HS
国际标准编码,HS有1241个四位数的税目,5113个六位数子目。

有的国家根据本国的实际,已分出第七、八、九位数码。

在HS中,“类”基本上是按经济部门划分的,如食品、饮料和烟酒在第四类,化学工业及其相关工业产品在第六,纺织原料及制品在第十一类,机电设备在第十六类。

运输设备在第十七类,武器、弹药在第十九类等。

HS“章”分类基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按商品原材料的属性分类,相同原料的产品一般归入同一章。

章内按产品的加工程度从原料到成品顺序排列。

如52章棉花,按原棉——
已梳棉——棉纱——棉布顺序排列。

二是按商品的用途或性能分类。

制造业的许多产品很难按其原料分类,尤其是可用多种材料制作的产品或由混合材料制成的产品(如第64章鞋、第65章帽、第95章玩具等)及机电仪产品等,HS按其功能或用途分为不同的章,而不考虑其使用何种原料,章内再按原料或加工程序排列出目或子目。

HS的各章均列有一个起“兜底”作用,名为“其他”的子目,使任何进出口商品都能在这个分类体系中找到自己适当的位置。

BEC分类
大类经济类别分类(Classification by 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BEC),是国际贸易商品统计的一种商品分类体系,是为按照商品大的经济类被综合汇总国际贸易数据制订的,按照国际贸易商品的最终用途,把《国际贸易分类标准》SITC)的基本编号重新组合排列编制而成。

BEC分类采用3位数编码结构。

第三次修订本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7大类。

本文为方便分析比较,将BEC标准按5阶段分类:初级产品、半成品、零件及部件、资本货物、消费货物。

资本品
一般资本品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的机器设备,即固定资本。

例如,车床是一种资本品。

资本品是对银行正常经营和业务发展具有特殊用途的经济资源,这种资源在金融外部性问题作用下被赋予特别重要的意义。

由于我国国有银行特有的公有金融产权形式,这种经济资源的重要性异化为对资本品的过度需求,并呈现以资本品重复、分散与低效为特征的超常增长,给银行可持续发展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资本品主要涉及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行业,该类行业受消费、投资需求以及宏观经济调控影响较大,并往往呈现出较强的周期性。

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Intermediate goods)是继续投入生产过程的初级产品和工业再制品,是经过一些制造或加工过程,但还没有达到最终产品阶段的产品。

例如,钢铁和棉纱就是中间产品。

一种产品从初级产品加工到提供最终消费要经过一系列生产过程,在没有成为最终产品之前处于加工过程中的产品统称中间产品。

如棉花是初级产品,投入生产过程后得到的棉纱、坯布、色布及裁剪的服装面料等都是中间产品。

中间产品的多少,主要取决于工业生产规模和产品生产周期。

工业生产规模越大,产品生产周期越长,中间产品越多。

在国民经济投入——产出表中,中间产品由各部门属于生产性消费的劳动对象构成,某一部门的中间产品等于该部门的总产品扣除其最终产品的余额。

它是安排国民经济计划和各种产品生产,使各部门间保持合理比例关系的重要依据。

因中间产品占用大量物资和资金,又不能直接满足最终消费需要,一般要求尽可能降低其在整个社会产品中的比重。

消费品
消费资料,亦称“生活资料”或“消费品”。

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社会产品。

按满足人们需要层次分,有生存资料(如衣、食、住、用方面的基本消费品)、发展资料(如用于发展体力、智力的体育、文化用品等)、享受资料(如高级营养品、华丽服饰、艺术珍藏品等)。

按使用时间长短分,有一次或短期使用的普通消费品和可供长期使用的需用消费品。

SNA分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