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塑限试验报告
液塑限试验报告范文
![液塑限试验报告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7504f293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0f.png)
液塑限试验报告范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塑限试验来确定土壤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进一步了解土壤的工程性质。
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步骤1.取一定量的干土样,经过筛选后,放入塑限仪的均匀仓内。
2.将蒸馏水加入到塑限仪中,通过旋钮调节加水速度,直至土壤变得足够塑性。
3.在塑限仪上设置标准贯入锥逐渐向土样中插入,直到出现裂纹。
4.记录此时加入的水量,为土样的塑性限。
5.将土样取出,放入液限仪的杯中。
6.在液限仪上加热土样,并进行摇摆使其均匀受热。
7.观察土样中水分含量减少的速度,当土样的弯曲裂缝固定,不再变化时,记录此时加热的温度。
8.再根据已知公式计算土样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
四、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塑性限水量:100g液态极限:35%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土壤的塑性指数。
塑性指数=液态极限-塑性限水量=35%-100g=35%五、实验分析与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本实验所得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是该土壤样品的工程性质的重要参数,可以用于土壤的分类和评价。
2.液态极限表示土壤的最大水持有量,对于土壤的工程应用中,需要控制土壤的含水量在液态极限以下,以保证土壤的稳定性。
3.塑性指数表示土壤的塑性程度,对于土壤的可塑性和不可塑性的判断有重要作用。
塑性指数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六、实验总结通过液塑限试验,我们成功地确定了土壤的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
这些参数对土壤的工程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次试验,我们对土壤的工程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掌握了一种确定液态极限和塑性指数的方法。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
![液限和塑限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03e7de39e31433239689360.png)
31245图4-1锥式液限仪(单位:mm ) 1-锥身;2-手柄;3-平衡装置;4-试杯;5-底座实验三 液限和塑限试验实验人: 学号:一、概述粘性土的状态随着含水率的变化而变化,当含水率不同时,粘性土可分别处于固态、半固态、可塑状态及流动状态,粘性土从一种状态转到另一种状态的分界含水率称为界限含水率。
土从流动状态转到可塑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液限L w ;土从可塑状态转到半固体状态的界限含水率称为塑限p w ;土由半固体状态不断蒸发水分,则体积逐渐缩小,直到体积不再缩小时的界限含水率称为缩限s w 。
土的塑性指数p I 是指液限与塑限的差值,由于塑性指数在一定程度上综合反映了影响粘性土特征的各种重要因素,因此,粘性土常按塑性指数进行分类。
界限含水率试验要求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5mm ,且有机质含量不超过5%,且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但也可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含有粒径大于0.5mm 的土粒或杂质时,应过0.5mm 的筛。
二、液限试验液限是区分粘性土可塑状态和流动状态的界限含水率,测定土的液限主要有圆锥仪法、碟式仪法等试验方法,也可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土的液限。
这里介绍圆锥仪液限试验。
圆锥仪液限试验圆锥仪液限试验就是将质量为76g 圆锥仪轻放在试样的表面,使其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若圆锥体经过5s 恰好沉入土中10mm 深度,此时试样的含水率就是液限。
1、仪器设备(1)圆锥液限仪(图4-1),主要有三个部分:①质量为76g 且带有平衡装置的圆锥,锤角30°,高25mm ,距锥尖10mm 处有环状刻度;②用金属材料或有机玻璃制成的试样杯,直径不小于40mm ,高度不小于20mm ;③硬木或金属制成的平稳底座;(2)称量200g 、最小分度值0.01g 的天平; (3)烘箱、干燥器;(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小刀、毛玻璃板、滴管、吹风机、孔径为0.5mm 标准筛、研体等设备。
2、操作步骤(1)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土样或风干土样,若土中含有较多大于0.5mm 的颗粒或夹有多量的杂物时,应将土样风干后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然后再过0.5mm 的筛。
液塑限试验报告
![液塑限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f1b6b3f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72.png)
土的液塑限结合测定试验一、实验预备(1)土膏的制备土膏应充足调匀, 不调匀会影响测试数据的正确性。
为使土样更具代表性, 应尽量只使用一个盛土容器。
(2)试验点的选用国标对三点的选用有以下建议: 锥尖入土深度宜采纳3-4 mm,7-9 mm,15-17 mm 。
二、实验设施(1)液塑限结合测定仪如图一所示 , 包含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与试样杯。
圆锥质量为 76g, 锥角为 30度 ; 读数显示宜采纳光电式 ; 游标式与百分表式试样杯内径为40-50mm,高度为 30-40mm。
(2)最小分度值为 0、 01g的天平。
(3)烘箱。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 0、 5mm筛、凡士林等。
三、试样的制备本实验采纳天然含水率土样, 代替表性土样250g, 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 , 放入调土皿 , 浸润留宿。
四、操作步骤(l)本试验宜采纳天然含水率试样 , 当土样不均匀时 , 采纳风干试样 , 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 0、5mm的土粒与杂物时 , 应过 0、5mm筛。
(2) 当采纳天然含水率土样时, 代替表性土样250g; 采纳风干试样时,0 、 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 200g, 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 放入调土皿 , 浸润留宿。
(3)将制备的试样充足调拌均匀 , 填入试样杯中 , 填样时不该留有缝隙 , 较干的试样应充足搓揉 , 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 , 填满后刮平表面。
(4)将试样杯放在结合测定仪的起落座上 , 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 , 接通电源 , 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5)调理零点, 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 调整起落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 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 , 经 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 ( 显示在屏幕上 ), 拿出试样杯 , 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 取锥体邻近的试样许多于10g, 放入称量盒内, 测定含水率。
(6)将所有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 , 重复本条 (3) 至 (5) 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e6e56625627a5e9856a561252d380eb6294232e.png)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限和塑限的概念及意义;2. 掌握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3. 学会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4. 提高对土的物理性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实验是土力学实验中的一项基本实验,用于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进而确定土的液塑限指标。
液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流动状态转变为塑性状态的含水率;塑限是指土样在自由状态下,从塑性状态转变为半固态状态的含水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称量瓶、干燥箱、电子天平、蒸馏水、滤纸等;2. 材料:土样。
四、实验步骤1. 土样的准备:称取土样50g,放入称量瓶中,置于干燥箱中烘干至恒重,取出后放入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称量后计算含水率;2. 制备土样:根据土样的含水率,按液限、塑限以及二者中间状态分别制备三种不同含水率的土样;3. 液限测定:将制备好的土样放入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样品筒中,加入适量的蒸馏水,搅拌均匀后,使土样达到液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4. 塑限测定:将液限测定后的土样取出,置于滤纸上,轻轻拍打,使土样达到塑限状态,记录此时土样的含水率;5. 结果计算: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液限和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液限:25.5%塑限:16.0%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土样的液限为25.5%,塑限为16.0%。
根据液塑限指标,可以判断该土为粘土类土,具有较好的塑性。
六、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2. 能够根据实验结果确定土的液限和塑限;3. 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为今后从事土工工程实践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土样的均匀性,避免因土样不均匀导致实验结果误差;2. 液限和塑限实验过程中,应确保土样的含水率达到要求,避免因含水率过高或过低导致实验结果误差;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校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液限塑限实验,通过对土样的液限和塑限进行测定,掌握了液限和塑限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土力学实验技能。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8ed855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a5.png)
液限塑限联合测定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限、塑限实验,了解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并学习如何进行液限、塑限的测定及其相关数据的处理。
二、实验仪器与材料仪器:液限仪、塑限仪、烘箱、天平。
材料:本实验所用土样为粉土。
三、实验步骤1. 液限实验(1)取适量干土样,使其含水率达到可塑状态。
(2)将土样放入液限仪的滑块上,滚动调整液压顶杆使土样受到35次敲击后出现指压沟。
(3)确定初始高稠土样的含水量。
(4)调节液压顶杆使土样被打成团。
(5)每隔10次敲击,用爪子取一个小球,放在平板上推拉,直到两端接近170mm时,球断裂,记录液压顶杆移动的距离。
(6)在液限实验中,人手操作的影响很大,应多次取样,并取平均值。
(1)按照液限实验的方法,制备合适的土样。
(2)将土样放入塑限器的模具中,打平压实,露出边沿。
(3)从侧面将模具慢慢打开,去掉边沿,转动模具使土样分离,取出土样。
(4)将土样放入烘箱中,烘干,称重,记录重量。
(5)计算塑限值。
四、实验结果样品编号 | 液限值 | 含水率-|-|-1 | 37 | 25.8%2 | 35 | 27.4%3 | 36 | 26.6%4 | 36 | 26.4%平均值 | 36 | 26.5%2. 塑限实验结果如下:五、实验分析及讨论1. 液限是指土壤在特定情况下失去流动性的含水率,液限值越小,土壤的流动性越好。
2. 塑限是指土壤在可塑性状态下受约束形变的最大程度,塑限值越大,土壤的可塑性越高。
3.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4. 液限、塑限测试需要严格控制实验条件,如操作者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土样制备的条件等。
六、结论本次实验通过液限、塑限实验对粉土样品的物理力学性质进行了测试,得出了液限值和塑限值。
结果表明,粉土的液限值比较一致,塑限值较为均匀。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587c1943086bceb19e8b8f67c1cfad6195fe9d4.png)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液限塑限实验报告引言液限塑限实验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确定土壤的液限和塑限。
液限和塑限是土壤工程中重要的指标参数,对于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手段来测定土壤的液限和塑限,并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
实验原理液限是指土壤在一定条件下,由塑性变为液性的含水量。
塑限是指土壤在一定条件下,由液性变为塑性的含水量。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通常采用塑限仪进行。
塑限仪由一个圆形的塑料容器和一个固定在容器上的刮板组成。
实验中,将土样与适量的水混合,然后在塑限仪上进行刮削,当土样从塑性变为液性时,记录下刮削的次数和相应的含水量,即可得到液限和塑限。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清洁塑限仪和刮板,准备土样和所需的量筒、天平等实验器材。
2. 取一定质量的土样,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使土样达到塑性状态。
3. 将土样放入塑限仪中,用刮板进行刮削,每次刮削后将土样收集起来。
4. 持续进行刮削,直到土样从塑性变为液性为止,记录下刮削次数和相应的含水量。
5. 重复以上步骤,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结果。
实验结果与分析通过多次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计算出土壤的液限和塑限。
液限是土壤含水量的一个重要指标,代表了土壤的流动性和可塑性。
塑限则代表了土壤的可塑性和可变性。
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土壤工程设计和施工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土样在刮削过程中的变化。
初始状态下,土样呈现出塑性的特征,随着刮削的进行,土样逐渐变得流动起来,直到达到液性状态。
通过记录下刮削次数和相应的含水量,可以得到液限和塑限的数值。
实验中还可以对不同土样进行比较,分析其液限和塑限的差异。
不同土壤的液限和塑限数值不同,这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成分有关。
通过对比不同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可以了解土壤的工程性质和适用范围。
结论通过本次液限塑限实验,我们成功地测定了土壤的液限和塑限。
液限和塑限是土壤工程中重要的指标参数,对于土壤的工程性质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影响。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572264a8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3f.png)
液限塑限实验报告引言液限塑限实验是一种常用的测试材料流变学性质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定液体样品在应力作用下的流变学行为,研究不同材料的流变特性和流变模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液限塑限实验的步骤和结果分析。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准备所需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包括流变仪、液体样品和试验容器等。
–检查实验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并确保实验室环境适合进行实验。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液体样品。
2.样品制备:–根据实验要求,准备所需的液体样品。
–根据液体样品的特性和测定要求,选择适当的配方进行配制。
–将液体样品倒入试验容器中,确保容器内无气泡和杂质。
3.流变仪设置:–打开流变仪的电源,启动仪器。
–根据实验要求,选择合适的试验模式和参数。
–调整流变仪的温度和转速等参数,使其适应实验要求。
4.实验操作:–将试验容器放置于流变仪的测试台上,使其与转子接触。
–打开流变仪的开始按钮,开始实验。
–根据实验要求,调整应力和剪切速率等参数,记录实验数据。
5.数据处理:–实验过程中,记录液体样品的应力和剪切速率等数据。
–将实验数据导出到计算机软件中,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流变学曲线和流变学模型图。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和数据处理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流变学特性:通过测定液体样品在应力作用下的流变学行为,可以分析其黏度、流变指数等特性。
2.流变模型: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拟合出不同液体样品的流变模型,如牛顿流体模型、剪切变稀流体模型等。
3.材料性能: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不同液体样品的流变学性能,如粘度、流变特性等。
实验结果的正确性和可靠性对于进一步研究和应用液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结论通过本次液限塑限实验,我们掌握了液体样品的流变学测试方法和流变学模型的拟合方法。
实验结果对于研究和应用液体材料具有重要意义,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液塑限联合试验实训报告
![液塑限联合试验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402f84d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3a.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液塑限联合试验,掌握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学会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今后对土的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的评价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原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测定细粒土液限和塑限含水量的方法。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量,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量。
通过测定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上的圆锥入土深度,绘制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即可确定液限和塑限。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2. 电子秤3. 烘箱4. 称量碗5. 调土碗6. 调土刀7. 蒸馏水8. 土样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1)将土样在烘箱中烘干至恒量,称取不少于200g土样,放入称量碗中。
(2)用调土刀将土样调匀,并分别放入三个调土碗中。
(3)向调土碗中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液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
2.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操作(1)将仪器放置在水平工作台上,调整水平螺旋脚,使水准泡居中。
(2)打开仪器电源,预热3分钟。
(3)将调好土样的调土碗放入仪器中的试样杯中,刮平表面。
(4)缓缓调节升降旋钮,使锥尖刚好接触到土样表面。
(5)按下测量键,锥体落下,待测量时间到,记录入土深度。
(6)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
3. 数据处理(1)将不同含水率的土样圆锥入土深度记录在表格中。
(2)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3)根据曲线确定液限和塑限。
(4)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本次实验测得的液限为25.6%,塑限为16.8%,塑性指数为8.8,液性指数为0.9。
2. 结果分析根据实验结果,该土样属于可塑土。
液限和塑限的测定结果符合土工规范的要求,为该土样的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液塑限联合试验实训,我掌握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仪器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及实验操作步骤。
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报告
![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1cf7a4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de.png)
一、实验目的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是为了研究土体的液限和塑限,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等提供依据。
通过本实验,了解土体在不同含水率条件下的变形极限,评估和比较不同材料的力学性能。
二、实验原理液限和塑限是黏性土的重要物理特性指标,反映了土中水对土性质的影响。
液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上限含水率,塑限是细粒土呈可塑状态的下限含水率。
本实验采用液塑限联合测定法,通过测定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圆锥体下沉深度,绘制出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关系曲线,从而确定液限和塑限值。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细粒土、蒸馏水。
2. 实验仪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电子秤、烘箱、称量碗、调土碗、调土刀、锥式仪、干燥器、吸管、凡士林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土样:取有代表性的天然含水率或风干土样,用带橡皮头的研杵研碎或用木棒在橡皮板上压碎,过0.5mm的筛,取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分开放入三个盛土皿中。
2. 调制土样:向三个盛土皿中分别加入不同数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率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塑限和二者中间状态。
3. 调匀土样:用调土刀调匀每个盛土皿中的土样。
4. 测定圆锥下沉深度:将调制好的土样分别放入锥式仪中,进行圆锥下沉深度测定。
5. 记录数据:记录每个土样在不同含水率状态下的圆锥下沉深度。
6. 绘制关系曲线: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下沉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
7. 查找液限和塑限值:在关系曲线上,圆锥下沉深度为10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液限,下沉深度为2mm的点所对应的含水量为塑限。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圆锥下沉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曲线,查得液限和塑限值。
2. 实验分析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到了不同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值,可以进一步计算土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等提供依据。
六、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成功测定了土样的液限和塑限值,为划分土类、计算天然稠度、塑性指数等提供了依据。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
![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a7f0ffbf61fb7360b4c65c3.png)
委托单位:报告编号:工程名称:委托编号:取样深度:试验日期:使用部位:报告日期:h 1h 2h=1/2×(h 1+h 2)盒号123456盒质量(g)16.0715.7015.7115.7415.9915.77盒+湿土质量(g)49.4453.6449.1955.5662.3754.93盒+干土质量(g)44.4747.9443.2248.5654.0247.43水分质量(g) 4.97 5.70 5.977.008.357.50干土质量(g)28.4032.2427.5132.8238.0331.66含水率ω(%)17.5017.6821.7021.3321.9623.69平均含水率(%)10.217.3JH3-ZSD11-YSX-20080808-1JH3-ZSD11-YSX-20080806-12008.08.062008.08.08含水率 (%)土工程分类:粉质黏土检测评定依据:试验意见:含 水 率17.621.522.8京 沪 高 速 铁 路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报告试 验 结 果京沪高速铁路三标段第八工区二分部路基工程液限WL=37.6 (%)(h=10mm)塑限WP=22.4(%)(h=2mm)塑性指数IP=WL-WP =15.24.6试验次数123DK594+960~DK595+262原地面4.6100cmTB10102-2004《铁路工程土工试验规程》依据《铁路路基设计规范》(TB10001-2005),该土属于粉质黏土;10.117.44.510.217.2入土深度(mm)20304050602052试验: 复核: 技术负责人: 单位(章)。
液塑限实训报告
![液塑限实训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0946a4b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6f.png)
一、实验目的本次液塑限实训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操作,学习并掌握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测定细粒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量。
通过实验,了解液限和塑限的概念及其在土工工程中的应用,为后续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是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含水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液限是指土从流动状态过渡到粘塑状态时的含水率,塑限是指土从粘塑状态过渡到半固体状态时的含水率。
液限和塑限的比值称为塑性指数,是土体塑性的重要指标。
实验原理如下:1. 将一定量的土样放入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试样杯中,加入蒸馏水,使土样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液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
2. 通过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锥式仪,测定土样在不同含水量下的锥入深度。
3. 根据锥入深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确定液限和塑限的含水率。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液塑限联合测定仪2. 电子秤3. 烘箱4. 称量碗5. 调土碗6. 调土刀7. 细粒土样品四、实验步骤1. 称取不少于200g的细粒土样品,放入调土碗中。
2. 分别向三个调土碗中加入不同量的蒸馏水,使土样的含水量分别控制在液限、略大于液限和二者的中间状态。
3. 用调土刀将土样和蒸馏水充分混合,使土样达到均匀状态。
4. 将制备好的土样分别放入液塑限联合测定仪的试样杯中。
5. 将锥式仪插入试样杯,记录锥入深度。
6. 重复步骤4和5,直至找到液限和塑限的含水率。
7. 计算塑性指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本次实验中,液限含水率为21.2%,塑限含水率为12.5%,塑性指数为8.7。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液限和塑限是土体塑性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土体的工程性质。
2. 本实验采用的液塑限联合测定法操作简便,准确度高。
3.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土样的含水量,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液塑限实训,我们掌握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了解了液限和塑限在土工工程中的应用。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控制土样的含水量,提高了实验技能。
液塑限试验报告(特制资料)
![液塑限试验报告(特制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25f7e0dab90d6c85ed3ac6d7.png)
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一、实验预备(1)土膏的制备土膏应充分调匀,不调匀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为使土样更具代表性,应尽量只使用一个盛土容器。
(2)试验点的选取国标对三点的选取有如下建议:锥尖入土深度宜采用3-4 mm,7-9 mm,15-17 mm。
二、实验设备(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一所示,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
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度;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试样杯内径为40-50mm,高度为30-40mm。
(2)最小分度值为0.01g的天平。
(3)烘箱。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0.5mm筛、凡士林等。
三、试样的制备本实验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四、操作步骤(l)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 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 ,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6)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本条(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
(注:圆锥入土深度宜为3-4mm ,7-9mm ,15-17mm 。
土的液塑限试验报告
![土的液塑限试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d3f433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8ee9b60.png)
土的液塑限试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测定土样的流动极限和塑性极限,以确定土样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2. 实验原理土样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是表征土壤塑性与液性状态的指标。
塑性指数(PI)是指土样干弱状态下塑性和塑性控制状态下塑性的差值。
液性指数(LI)是指土样液态状态下水分含量的变化范围。
本实验通过进行土的液塑限试验,测定土样的流动极限和塑性极限,并计算出土样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3. 实验步骤(1)准备土样。
选取一定数量土样,经过处理后制成规定大小的标准圆柱体样品。
(2)进行塑限试验。
将土样插入极限状态下的液态常数、称量出0.5倍流动限水分,进行塑限试验,测定土样塑性极限。
(3)进行液限试验。
将土样插入极限状态下的塑态常数、称量出1.5倍流动限水分,进行液限试验,测定土样液性极限。
(4)计算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土样的塑性指数PI和液性指数LI。
4. 实验结果表格1 土的液塑限试验数据样品编号流动限(%)塑性极限(%)液性极限(%)1 20.6 10.4 18.32 18.9 9.0 16.53 21.3 11.2 19.84 19.8 10.0 18.0表格2 土样的塑性指数PI和液性指数LI样品编号塑性指数(%)液性指数(%)1 0.77 1.502 0.86 1.443 0.82 1.514 0.88 1.435. 结论及分析通过本次试验,我们得出了土样的流动极限、塑性极限和液性极限的具体数值,并计算出了土样的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发现土样的塑性指数与液性指数存在反比关系。
这是因为土样的塑性和液性两种状态本身就是互相对立的。
在土样的应用中,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是十分重要的指标。
塑性指数表征土样的泥质状况,液性指数表征土样的粘土状况。
因此,了解土样塑性指数和液性指数对于土壤工程分析和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6. 参考文献王亚平. 土力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杨天桥. 土工试验技术手册[M]. 北京: 中国铁道出版社, 2004.。
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报告
![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80078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9.png)
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报告液塑限联合测定实验报告一、引言液塑限联合测定是一种常用的实验方法,用于测定材料的液态和塑性变形极限。
本实验旨在通过液塑限联合测定,研究不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极限,以便对材料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估和比较。
二、实验方法1. 实验材料准备我们选择了三种常见的材料:铝合金、钢材和塑料。
这些材料分别代表了金属材料和非金属材料的两个主要类别。
2. 实验仪器本实验使用了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器,该仪器由压力机、液压系统和变形测量系统组成。
压力机用于施加力,液压系统用于提供施力的液压力,变形测量系统用于测量材料的变形。
3. 实验步骤(1)将实验材料切割成标准尺寸的试样。
(2)将试样放置在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器的夹具中。
(3)通过液压系统施加力,使试样发生塑性变形。
(4)使用变形测量系统测量试样的变形程度。
(5)记录实验数据。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我们进行了多组实验,得到了不同材料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形极限数据。
以下是其中一组实验结果的总结:1. 铝合金试样在施加力为1000N的情况下,铝合金试样的变形极限为0.2mm。
随着施加力的增加,变形极限也相应增加。
2. 钢材试样在施加力为2000N的情况下,钢材试样的变形极限为0.5mm。
与铝合金相比,钢材的变形极限较高,表明钢材具有更好的塑性。
3. 塑料试样在施加力为500N的情况下,塑料试样的变形极限为1.5mm。
相比于金属材料,塑料具有更高的变形极限,表明塑料具有更好的可塑性。
通过对以上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变形极限,这与材料的性质有关。
(2)金属材料通常具有较低的变形极限,而塑料材料则具有较高的变形极限。
(3)变形极限可以用来评估和比较材料的力学性能。
四、实验误差与改进在进行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到了一些可能导致误差的因素,例如仪器的精度、试样的制备等。
为了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使用更精确的测量仪器,以减小仪器误差。
土力学液塑限实验报告
![土力学液塑限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644f2814f121dd36a22d8212.png)
土力学液塑限实验报告土力学实验报告一、密度试验(环刀法)(一)试验目的测定土的湿密度,以了解土的疏密和干湿状态,供换算土的其它物理性质指标和工程设计以及控制施工质量之用。
(二)试验原理土的湿密度?是指土的单位体积质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之一,其单位为g/cm3。
环刀法是采用一定体积环刀切取土样并称土质量的方法,环刀内土的质量与体积之比即为土的密度。
密度试验方法有环刀法、蜡封法、灌水法和灌砂法等。
对于细粒土,宜采用环刀法;对于易碎裂、难以切削的土,可用蜡封法;对于现场粗粒土,可用灌水法或灌砂法。
(三)仪器设备1(环刀:内径6,8cm,高2,3cm。
2(天平:称量500g,分度值0.01g。
3(其它:切土刀、钢丝锯、凡士林等。
(四)操作步骤1(量测环刀:取出环刀,称出环刀的质量,并涂一薄层凡士林。
2(切取土样:将环刀的刀口向下放在土样上,然后用切土刀将土样削成略大于环刀直径的土柱,将环刀垂直下压,边压边削使土样上端伸出环刀为止,然后将环刀两端的余土削平。
3(土样称量:擦净环刀外壁,称出环刀和土的质量。
(五)试验注意事项1(称取环刀前,把土样削平并擦净环刀外壁;2(如果使用电子天平称重则必须预热,称重时精确至小数点后二位。
(六)计算公式按下列计算土的湿密度:??,mm?m2?1VV3式中:ρ—密度,计算至0.01g/cm;m—湿土质量,g; m1—环刀加湿土质量,g; m2—环刀质量,g;V—环刀体积,cm。
密度试验需进行二次平行测定,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0.03g/cm,取其算术平均值。
33密度试验(灌砂法)(一)试验目的现场测定粗粒土的密度。
(二)试验仪器1( 密度测定器:由容砂瓶、灌砂漏斗和底盘组成(1-1)。
灌砂漏斗高135mm、直径165mm,尾部有孔径为13mm的圆柱形阀门;容砂瓶容积为4L,容砂瓶和灌砂漏斗之间用螺纹接头联接。
底盘承托灌砂漏斗和容砂瓶。
1-1密度测定器2( 天平:称量10kg,最小分度值5g,称量500g,最小分度值0.1g。
土工实验报告(液塑限)
![土工实验报告(液塑限)](https://img.taocdn.com/s3/m/9649460176c66137ee0619cd.png)
土工实验指导书及报告测定土的液限和塑限(锥式仪法和搓条法)一、基本原理在界限含水率中,意义最大的是从粘流状态过渡到粘塑状态的液限(w L)和从塑态过渡到半固态的塑限(w p)。
土的塑性指数是液限与塑限之差(Ip=w L-w p),是表示土的塑性强弱的指标。
对于液限的测定,我国广泛使用的是锥式液限仪,圆锥质量76g,锥角30°,距锥尖10mm 处刻有一环形线。
当锥在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的深度恰为10mm时,则认为此时的含水率就为液限。
土的塑态与固态间的界限含水率称土的塑限。
塑限的测定依据主要是根据土处于塑态时可塑成任意形状且不产生裂纹;处于固态时则很难搓成任意形状,若勉强为之,则土面要发生裂纹或断折等现象。
以这两种物理状态为待征,确定塑态和固态的界限。
也就是说,当土被搓成一定粗细的土条且表面开始出现裂纹时的含水率,即为塑限。
此外,我国还采用圆锥式液塑限联合测定仪测定液限和塑限。
它是用瓦氏圆锥仪在专门的仪器上测定土在不同含水率时的圆锥入土深度,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成圆锥入土深度与含水率的关系直线。
在直线上分别查得圆锥入土深度为17mm、l0mm和2mm时的相应含水率,即为碟式仪液限(等效)、锥式仪液限和塑限。
二、锥式液限仪测定液限(一)仪器设备1、铝盒、调土杯及调土刀2、锥式液限仪(如图);3、天平:感量为0.01g;4、筛:孔径为0.5mm;5、磁钵和橡皮头研棒;6、烘箱;7、干燥器。
(二)操作步骤1、制备土样取天然含水率的土样50g捏碎过筛;若天然土样已风干,则取样80g研碎,并过0.5mm 筛;加蒸馏水调成糊状,盖上湿布或置保湿器内12h以上,使水分均匀分布。
2、装土样于调土杯中将备好的土样再仔细拌匀一次,然后分层装入试杯中;用手掌轻拍试杯,使杯中空气逸出;待土样填满后,用调土刀抹平上面,使之与杯缘齐平。
3、放锥(1)在平衡锥尖部分涂上一薄层凡士林,以拇指和食指执锥柄,并保持锥体垂直,使锥尖与试样面接触,轻轻松开手指,使锥体在其自重作用下沉入土中;注意,放锥要平稳避免产生冲击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
一、实验预备
(1)土膏的制备
土膏应充分调匀,不调匀会影响测试数据的准确性。
为使土样更具代表性,应尽量只使用一个盛土容器。
(2)试验点的选取
国标对三点的选取有如下建议:锥尖入土深度宜采用3-4 mm,7-9 mm,15-17 mm。
二、实验设备
(1)液塑限联合测定仪如图一所示,包括带标尺的圆锥仪、电磁铁、显示屏、控制开关和试样杯。
圆锥质量为76g,锥角为30度;读数显示宜采用光电式;游标式和百分表式试样杯内径为40-50mm,高度为30-40mm。
(2)最小分度值为0.01g的天平。
(3)烘箱。
(4)铝制称量盒、调土刀、0.5mm筛、凡士林等。
三、试样的制备
本实验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取代表性土样25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四、操作步骤
(l)本试验宜采用天然含水率试样,当土样不均匀时,采用风干试样,当试样中含有粒径大于0.5mm的土粒和杂物时,应过0.5mm筛。
(2)当采用天然含水率土样时,取代表性土样250g;采用风干试样时,0.5mm筛下的代表性土样200g,将试样放在橡皮板上用纯水将土样调成均匀膏状,放入调土皿,浸润过夜。
(3)将制备的试样充分调拌均匀,填入试样杯中,填样时不应留有空隙,较干的试样应充分搓揉,密实地填入试样杯中,填满后刮平表面。
(4)将试样杯放在联合测定仪的升降座上,在圆锥上抹一薄层凡士林,接通电源,使电磁铁吸住圆锥。
(5)调节零点,将屏幕上的标尺调在零位,调整升降座、使圆锥尖接触试样表面,指示灯亮时圆锥在自重下沉入试样,经5s后测读圆锥下沉深度(显示在屏幕上),取出试样杯,
挖去锥尖入土处的凡士林,取锥体附近的试样不少于10g ,放入称量盒内,测定含水率。
(6)将全部试样再加水或吹干并调匀,重复本条(3)至(5)款的步骤分别测定第二点、第三点试样的圆锥下沉深度及相应的含水率。
液塑限联合测定应不少于三点。
(注:圆锥入土深度宜为3-4mm ,7-9mm ,15-17mm 。
)
(7)以含水率为横坐标,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关系曲线,如图1.2所示。
三点应在一直线上如图中A 线。
当三点不在一直线上时,通过高含水率的点和其余两点连成二条直线,在下沉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2个含水率,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时,应以两点含水率的平均值与高含水率的点连一直线如图中B 线,当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大于、等于2%时,应重做试验。
五、成果整理
(1)含水率计算
%1000
12
1⨯--=
m m m m ω
式中: ω——圆锥入土任意深度下试样的含水率(%),精确至0.1%;
m1——湿土样及称量盒质量,g ; m2——烘干后土样及称量盒质量,g ; m0——称量盒质量,g ;
(2)液限和塑限确定
以含水率为横坐标,以圆锥入土深度为纵坐标在双对数坐标纸上绘制含水率与相应的圆锥入土深度关系曲线,如图二所示。
三点应在一根直线上,如图中A 线。
如果三点不在同一直线上,通过高含水率的一点与其余两点连两根直线,在圆锥入土深工为2mm 处查得相应的两个含水率,如果两个含水率的差值小于2%,用该两含水率的平均值的点与高含水率的测点作直线,如图二中的B 线,若两个含水率差值等于、大于2%,则应补点或重做试验。
在含水率与圆锥下沉深度的关系图上查得下沉深度为17mm 对应的含水率为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10mm 对应的含水率为10mm 液限,查得下沉深度为2mm 对应的含水率为塑限。
(3)塑性指数计算
P L P I ωω-=
式中: P I ——塑性指数,精确至0.1;
L ω——液限(%);
P ω——塑限(%)。
(4)液性指数计算
P
P
L I I ωω-=
式中: L I ——液性指数,精确至0.01;
0ω——天然含水率(%)。
六、实验记录及成果分析
(1)土的液塑限联合测定试验记录
(2) 双对数坐标数据处理(包括对数坐标图示及相关计算过程) (3) 液限和塑限确定 (4) 塑性指数计算 (5)液性指数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