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测度及国际比较
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测度及国际比较目录一、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文献综述 (3)1.3 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5)1.4 论文结构安排 (6)二、全球价值链重构的理论基础 (7)2.1 全球价值链理论框架 (9)2.2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概念界定 (10)2.3 全球价值链重构的驱动因素 (11)三、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测度 (13)3.1 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现状分析 (14)3.2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测度方法 (16)3.3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 (17)3.4 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国内区域差异 (19)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比较中的地位分析 (20)4.1 中国制造业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21)4.2 中国制造业与发展中国家的比较 (23)4.3 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与劣势 (24)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26)5.1 研究结论 (27)5.2 政策建议 (28)5.3 研究展望 (29)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变化及其国际比较。
文章首先介绍了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背景,包括经济全球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对全球制造业分工的影响。
重点分析了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国际合作的深化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通过定量分析和定性比较,对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进行测度,并与其他主要经济体进行比较分析。
文章最后总结了全球价值链重构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的特点,提出了提升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地位的策略建议。
本文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客观的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重构背景下的分工地位分析视角。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经济深刻变革的背景下,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 GVC)作为连接各国经济的重要纽带,其重构不仅影响着全球贸易和投资格局,也对各国制造业的分工地位产生深远影响。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9.05•【字号】京政办发〔2023〕20号•【施行日期】2023.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23〕2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9月5日北京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为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抢抓新一轮科技和产业变革机遇,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推动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更好服务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更好落实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高位统筹、系统谋划、前瞻布局,以前沿技术能力供给引领新场景、创造新需求,工程化推进“技术-产品-标准-场景”联动迭代,系统构建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产业规模化的全链条未来产业生态,锚定六大领域,实施八大行动,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先机,将北京打造成为世界领先的未来产业策源高地。
(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前瞻布局。
着眼全球科技前沿,依托国家战略科技力量、顶级科学家团队、领军企业“X实验室”等创新力量,加快颠覆性技术突破,提升“从0到1”原始创新能力,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
坚持市场主导、政策引导。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引领作用,尊重产业和市场规律,加强产业规划、完善产业政策、提升产业服务,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深入推进先行先试,实现产学研用多主体联动。
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动力机制研究
国际贸易Һ㊀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动力机制研究赵丽君(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ꎬ江苏徐州221000)摘㊀要:嵌入全球价值链是发展中国家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关键环节ꎬ从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视角分析价值链分工的发生基础和驱动因素ꎬ揭示国际分工从产品层面深入工序层面的主要原因ꎬ为提出通过推动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㊁制度质量的提升以及本国跨国公司的培育等重要途径促进发展中国家进行全球价值链升级以及贸易收益获取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ꎮ关键词:全球价值链ꎻ比较优势ꎻ规模经济中图分类号:F424.4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008-4428(2020)81-0147-03ResearchonthedynamicmechanismofglobalvaluechaindivisionZhaoLijun(BusinessSchoolꎬJiangsuNormalUniversityꎬXuzhouꎬJiangsuꎬ221000)Abstract:Embeddednessinglobalvaluechainisakeylinkfordevelopingcountriestointegrateintotheprocessofworldeconomicglobalization.Thispaperanalyzesthebasisanddrivingfactorsofvaluechaindivisionfromtheperspectiveofcomparativeadvantageandscaleeconomyꎬrevealsthemainreasonsforthedeepeningofinternationaldivisionfromtheproductleveltotheprocesslevel.Inordertoprovideasolidtheoreticalsupportfordevelopingcountriestoupgradeglobalvaluechainandobtaintradebenefitsꎬweproposetopromotethedevelopmentofworldtradeliberalizationandtheimprovementofinstitutionalqualityandthecultivationofdomestictransnationalcor ̄porations.Keywords:globalvaluechainꎻcomparativeadvantageꎻscaleeconomy㊀㊀全球价值链分工是在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生产力飞跃的基础上ꎬ国际分工超越产业间和产业内分工进而深入至产品内分工的主要表现ꎬ是同一产品不同生产阶段的国际分工形式ꎮ20世纪80年代后ꎬ全球产品内分工的国际分工格局逐渐形成ꎬ渐渐发展成为以全球价值链分工为基础的全球性生产网络ꎬ由技术带来的运输和通信成本的降低极大地推动了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的发展以及国际分工不断深入ꎬ产品生产链条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分解ꎬ分工边界缩小至工序㊁生产环节层面ꎬ各国充分发挥本国生产要素的比较优势嵌入国际分工ꎬ形成多个国家参与产品价值链不同阶段的国际分工体系ꎮ比较优势是国际贸易活动的重要基础(EatonandKor ̄tumꎬ2012)ꎬ新兴经济体在要素禀赋和技术之间的差异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他们出口日益增多的现象ꎬ也解释了他们可以参与到全球价值链当中来(Deanetal.ꎬ2011)的重要原因ꎮ针对世界上出现的新的分工模式ꎬ论文将沿着国际分工理论发展的传统路径ꎬ从比较优势和规模经济的角度结合各国贸易和投资政策的演变以及经济技术发展的事实ꎬ分析全球价值链分工存在的主要原因以及驱动因素ꎬ并深入探析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内在运行机制ꎮ一㊁全球价值链分工的基础(一)比较优势与全球价值链分工国际贸易理论利用比较优势即国家之间存在相对机会成本的差异ꎬ从技术㊁要素禀赋等方面对两国之间商品出口贸易模式进行了解释ꎮ在一个两国家(资本要素相对丰裕的A国和劳动要素相对丰裕的B国)㊁两产品(资本密集型产品X和劳动密集型产品Y)以及两要素(资本K和劳动L)的产品间分工模型中ꎬ如图1所示ꎬAC和BD分别表示了两国假设价值相同的等成本线ꎬ并且A国和B国之间的要素结构和要素价格特点的不同决定了等成本线AC和BD的斜率存在差异ꎮX和Y代表两国产品的生产扩张线ꎬX0和Y0分别与AC和BD相切ꎬ说明各国应根据其比较优势充分使用本国充裕的生产要素进行生产ꎮ射线OS为通过原点和两条等成本线交点的国际分工临界线ꎬ意味着在N点两国生产相同劳动和资本比例的等成本产品ꎬ位于OS上方区域所生产的产品为A国专业化的资本密集型产品ꎬ位于OS下方区域生产的产品为B国专业化的劳动密集型产品ꎮ741作者简介:赵丽君ꎬ女ꎬ山西临汾人ꎬ江苏师范大学商学院讲师ꎬ研究方向:全球价值链ꎮ图1㊀两国模型分工图传统标准贸易理论解释了产品间分工的基础ꎬ并假设产品的生产需要在某个特定的国家内部完成ꎬ这个假设的前提条件是产品生产的过程只有一道工序ꎬ或者产品的生产包含多道要素投入比例相同的工序使得该产品的全部工序在某国的专业化生产更为有效率ꎬ或者由于工序分离成本以及技术等原因的限制ꎬ使得即使产品的不同工序所需要的要素投入比例不同也不能将工序在不同要素密集度的国家进行分工ꎮ因此ꎬ在上述三个条件的任一约束下ꎬ基于比较优势发生的国际工序分工形式并不可能发生ꎮ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方式下要求产品的生产工序可空间分离ꎬ运输成本以及信息和通信成本的下降成为推动产品内工序分工发展的主要驱动力ꎮ在产品拥有多道生产工序且要素投入比例存在差异的条件下ꎬ各国可根据比较优势的不同承接全球价值链的不同生产阶段ꎮ根据图2ꎬ假设X产品的生产需要分割成X1和X2两个环节ꎬOX2和OX1分别位于国际分工临界线OS的上下区域ꎬ意味着两道工序的生产分别为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ꎬ通过对两道工序的投入要素比例进行加权平均ꎬ即通过将图中Oz矢量的表示资本密集型的生产工序和Ov矢量的表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工序进行加总ꎬ可以得到位于国际分工临界线OS上方的X产品的生产扩张线OXꎬ这说明如果只存在产品间分工ꎬ该产品应该在资本密集度丰裕的A国进行生产ꎬ等成本线AC代表单独在A国生产该产品所需要的成本大小ꎮ图2㊀生产环节的不同要素密集度根据图3ꎬ在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情形下ꎬ如果将劳动密集型工序Ov转移至劳动要素丰裕的B国进行生产ꎬ此时ꎬ图中与v相交的B1D1代表着B国生产该工序所需要的生产成本ꎬ同理ꎬA1C1代表着A国生产该工序所付出的生产成本ꎬ图中BD和AC都为等值等成本线ꎬ其他与它们相平行的平行线也代表了等值的成本ꎮ通过在vᶄ点作A国等成本线A2C2可以看到ꎬ由于A2C2表示的工序Ov的成本量小于A1C1的成本量ꎬ这个成本差异就代表了通过工序分工所带来的利益ꎮ或者通过从vᶄ点作一条与vz平行且长度相等的线段vᶄzᶄꎬ并再过zᶄ点作一条平行于AC的等成本线A3C3ꎬ用以表明经过工序分工后生产产品X所需的资本和劳动要素投入的生产成本总和ꎬ同理ꎬA3C3小于AC代表的成本量ꎬ两条等成本线的差异代表了工序分工所创造的额外利益ꎮ图3㊀比较优势与全球价值链分工(二)规模经济与全球价值链分工规模经济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一种经济现象ꎬ企业生产能力扩张到一定规模以后ꎬ继续扩大生产将会带来平均成本的下降ꎮ当企业的单位成本随着产品产量或产品种类的增加不断下降时ꎬ企业的长期平均成本下降ꎬ生产产生了内部规模经济ꎮ如果企业的生产活动是由于企业数量增加ꎬ使得企业可以共享辅助性生产㊁基础设施与服务㊁劳动力供给和培训等进而引起成本的节约ꎬ分工的存在就产生了外部规模经济ꎮ然而ꎬ随着产量的不断增大ꎬ平均成本的下降并不能永远持续下去ꎬ当产量超过一定规模后ꎬ平均成本最终将会上升并出现规模不经济ꎬ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现出 U 型特征ꎬ U 型曲线最低点对应的企业产量称为有效规模ꎮ当企业生产的产品不可以进行工序分工时ꎬ通过规模经济提升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和节约生产要素投入的目的就很难实现ꎮ因为ꎬ即使存在不断扩大的产品需求市场ꎬ完整产品生产的有效规模只能取决于关键生产工序所能够为整个生产系统所提供的生产设计规模ꎬ其他生产工序环节受制于关键环节限制而不能获得规模经济利益ꎮ然而ꎬ全球价值链的工序分工则通过将越来越多的生产活动基于比较优势的不同在世界各国之间进行拆分ꎬ免除关键工序环节的生产约束使得给定产品的不同生产工序可以在不同的国家进行规模化生产ꎬ最后通过贸易网络将工序产品转入加工装配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完成最终环节ꎬ从而使得规模经济在不同生产区段发挥其最大的效能ꎮ图4中显示了不同生产工序的规模差异对生产成本最优化的限制ꎬ图4左假设该产品的生产中存在四道工序且每道工序的最低成本曲线对应着不同规模的经济产量ꎬ图右则利用间隔宽度表示全部生产过程中每个工序环节所占数量的相对比重ꎮ如果图中第一道工序决定了整个产品的最佳生产规模ꎬ其他生产环节则受限于该环节的有效规模进行非规模经济的生产ꎬ而由于非规模经济生产所产生的额外机会成本由图右中的A㊁B㊁C的面积之和进行表示ꎬ通过全球范围内的价值链工序拆分可以消除由非规模经济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损失并提升世界的资源使用效率ꎮ841国际贸易Һ㊀图4 生产规模与工序最优投入二㊁全球价值链分工的驱动因素(一)运输成本的下降和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运输成本的下降㊁关键运输和基础设施行业的监管改革ꎬ促进了生产活动的跨越国界ꎮHummels提供了经验性实例ꎬ证明了技术进步降低了空运运输成本并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全世界拆分ꎮ全球化的第一次松绑是铁路和轮船的运输成本降低使生产和消费在空间上实现分离ꎬ而分离一旦具有实现的可能性ꎬ规模经济和比较优势就会使之必然发生ꎮ信息和通信技术所取得的快速进步更进一步推动了全球价值链的发展ꎬBaldwin将信息和通信技术革命比作全球价值链扩张和第二次分拆背后的技术突破ꎬ国际分拆需要协调其地理分布ꎬ因此只有当协调或交易成本(通信信息和治理成本)低于预期的成本优势时ꎬ全球价值链才能得以发展ꎮ更加廉价和可靠的电信㊁信息管理软件和日益强大的个人电脑显著降低了公司内部与公司之间长距离复杂活动的组织与协调成本ꎬ增加了可交易的服务种类ꎮ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使得原本地理上相互邻近的不同生产阶段能够为了降低成本而分散进行ꎬ分散的空间范围并不固定ꎬ可能是地区性的ꎬ也可能是全球性的ꎬ所以全球价值链的地域形态能够随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ꎮ(二)贸易自由化的推动全球价值链既是市场开放的结果也取决于开放的市场ꎬ连续几轮的开放促进了贸易和投资壁垒迅速降低ꎬ商品尤其是制成品的关税已经下降ꎬ非关税贸易壁垒的逐步降低促进了商品和服务的国际贸易ꎬ具体的贸易协定ꎬ如削减信息技术产品关税的信息技术协定ꎬ也促进了信息和通信技术行业的全球价值链发展ꎮ多边和双边协定实现的投资自由化ꎬ使企业能够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扩展他们的生产活动ꎬ与此同时ꎬ新兴经济体的投资改革也有助于融入全球价值链ꎮ随着世界各国将其产业战略从进口替代转为出口导向型发展过程中ꎬ它们经历了多轮的贸易自由化ꎮ通过单边贸易改革以及与其他国家签订双边㊁区域和多边贸易协议ꎬ导致了贸易壁垒显著降低ꎮ欧洲和北美国家的平均关税在1952~2005年间从15%下降到4%ꎬ其中大部分下降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ꎬ在较为发达的经济体中ꎬ平均关税壁垒已经较低ꎬ进一步的降幅可能不会很大ꎮ然而ꎬ直到20世纪80年代ꎬ许多主要发展中国家的关税都有所提高或保持很高的水平ꎬ但自此之后也大幅下降ꎬ从1994到2008年间ꎬ15个中等收入国家①的所有商品的平均关税壁垒(进口加权)已经从12%降至4%ꎬ中国贸易壁垒则由29%降至4%ꎬ因此ꎬ贸易自由化的发展驱动了新兴经济体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ꎮ国际投资政策的逐渐放宽也使得跨国企业能够更容易地在新兴经济体建立分支机构ꎮ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017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ꎬ世界各国双边协定总数在2016年底达3324个ꎬ并且全球跨国企业海外分公司的国际生产活动仍在扩张ꎮGereffi等将跨国公司通过外包和离岸生产ꎬ实现了国际生产架构的合理化的现象视为国际投资和全球价值链之间最为重要的关系之一ꎬ这导致了跨国公司的垂直分工ꎬ这种分工正在重新定义他们的核心竞争力ꎬ使他们能够更加专注于创新ꎬ产品战略㊁市场营销以及制造业和服务业中增加值最高的部分ꎬ同时减少了他们对 非核心 功能部分的直接控制ꎬ进而通过全球价值链的分工转移至发展中国家ꎮ(三)跨国公司的发展战略几十年来ꎬ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加速全球价值链的发展ꎬ跨国公司不断开展外包业务ꎬ以寻找最佳的地理位置ꎮ传统理论有水平和垂直跨国公司之分ꎬ水平或需求市场的跨国公司寻求使生产更贴近客户以消除贸易成本ꎬ同时实现规模经济ꎮ他们的海外工厂与本国工厂一样ꎬ生产类似的产品ꎬ从而节约了出口成本ꎮ垂直或寻求效率的跨国公司通常将不同的生产阶段在不同的国家内完成ꎬ根据所需生产要素的密集度及其成本确定不同生产阶段的地理分布ꎮ一个国家的生产产出可以作为其他国家的生产投入ꎬ因此这种类型的跨国公司被认为是促进了国际分段式生产ꎮ跨国公司的子公司不仅有利于本国当地市场的发展ꎬ也是全球价值链中的关键环节ꎮ因为它们也为其他邻近市场服务ꎬ而其产品也可作为跨国公司网络中的其他子公司的投入品ꎮ通过联属公司以及与其他公司/供应商的公平交易ꎬ跨国公司也可组织㊁协调不同地理位置的生产活动ꎮ全球价值链分工要求生产工序和区段在全球范围内展开ꎬ因此ꎬ各国需要降低自身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ꎬ降低国际生产网络的投资门槛ꎬ大力提高基础设施的质量以及政府体制框架的质量ꎬ以此促进国家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并积极向着价值链高端环节升级以及获取更多的贸易收益ꎮ参考文献:[1]EATONJꎬKORTUMS.PuttingRicardotowork[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tivesꎬ2012ꎬ26(2):65-90. [2]DEANJMꎬFUNGKCꎬWANGZ.Measuringverticalspecial ̄ization:thecaseofChina[J].ReviewofInternationalEconomicsꎬ2011ꎬ19(4):609-625.[3]HUMMELSD.Transportationcostsandinternationaltradeintheseconderaofglobalization[J].JournalofEconomicperspec ̄tivesꎬ2007ꎬ21(3):131-154.[4]BALDWINR.IntegrationoftheNorthAmericaneconomyandnew-paradigmglobalisation[J].SSRNElectronicJournalꎬ2009. [5]GEREFFIGꎬHUMPHREYJꎬSTURGEONT.Thegovernanceofglobalvaluechains[J].Reviewofinternationalpoliticalecono ̄myꎬ2005ꎬ12(1):78-104.941①中等收入国家:巴西㊁韩国㊁墨西哥㊁俄罗斯㊁阿根廷㊁土耳其㊁印度尼西亚㊁波兰㊁南非㊁泰国㊁埃及㊁哥伦比亚㊁马来西亚㊁菲律宾和智利(Hansonꎬ2012)ꎮ。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对津冀经济辐射的实证研究
良好及 拥有外 向型港 口的优势 , 因此部分北 京高 科技 企业
将 生产 制造 部 门设 在了津 冀 地区 。 : 如 摩托 罗拉将 三大研 发 中心建于 望京科技 园区 , 而将 生产基 地建 于天津 技术开 发 区内 ; 坊依 据其 地 域优 势, 为京津高 技 术成 果 河j 廊 成 转化 基 地 、 目投 入基 地 , 东 方平板 显 示器 产业 园、 项 京 汉 王制 造 等5 0 元以 上电子 信息项 目均落户廊 坊 。 0亿 而北 京、 圳 、 深 东莞
加 工部 门转 移至国 内其他 地 区甚 至海 外。由于河北 省拥 有 丰 富而廉价 的劳动 力资 源和 自然资源 , 津具 有产业基础 天
占园 区输 出技 术合 同成 交额 的4 .%。 而数 据显 示 , 33 然 从 技术 成果流 向看, 术扩散 在京 津冀 区域 内不具 有优 势。 技 2 0 年 河北省 吸纳 北京 市技 术 10 项 , 交额 为1 .9 05 56 成 6 5 亿 元 , 占北 京市流 向外地 技术合同成交额 的56 %。 仅 .9 调查 显 示, 只有2 %的企 业 向津冀 企业 进行 了技 术 转让 , 转让 O 且 数 量 占公司技 术转 让总数的比例 大多在3 %以下。 0
其 中, r l&dx 为地 区x的研 究与开发 ( R&D) 出的 自 支
然对数值 ;r0 为 与地 区x 邻的省 ( ) & 支出的自然 l x d 毗 市 R D 对数值 ;r l为与地区x ldx 之间相隔1 个省( 的地区R D 市) & 支
出的自然对数值; 2 为与地区x ldx r 之间相隔2 个省( 的地 市)
20. 匝 08 2 1
区域 经 济
基于区位熵的区际产业分工模式研究——以东北三省为例
禀赋和规模经济 ,实现合作双方优势互补 和互利共赢 ,提升生产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因此 ,推进东北 三省产业分工合作 ,可 以避免产业重复建设和非理性竞争 ,提升东北三省制造业 的整体竞争能力 ,对
促进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 的战略意义。 通过对现有文献梳理归纳后发现 ,目前 国内关 于产业分工 的研究 主要集 中于产业分工的形成原 因、内在机理和经济效应等方面 ,而对产业分工模式研究相对不足。实际上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
二
产业分工的一般模 式
产业 分 工有 三种 典型模 式 ,即部 门问分 工 、部 门内分工 和产 业链分 工 。部 门 问分 工是 指 不 同发展不同产业部门,这是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产业分工形式 ,表现
为垂直分工和部 门专业化。比如 ,区域 A经济发展水平和工业化程度较高 ,区域 B工业化程度较低 , 但农业资源丰富,则 A重点发展工业产品,B重点发展农产品,然后通过市场交换获得分工带来的专 业化好处。这种基 于比较优势和资源禀赋理论 的垂直分工模式在一些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 区之间仍然
运输、销售 、服务等一系列增值环节构成 ,形成一个完整的价值链 。随着科技进步和运输成本下降, 些企业开始将产品的价值链进行分解 ,只从事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工序或环节 ,而其余环节可 以外
《 产经评论》2 0 1 3 年 7月第 4 期
基于 区位熵 的区际产业 分工模 式研究
— —
以 东北 三省 为例
柳 天恩
[ 摘要 ]产业分工包括部 门间分 工、部 门 内分 工和产 业链 分工 。通 过三 次产业 结构 比较 发现 ,东 北 三 省存在产 业结构趋同现象 ,但这 并不必然意 味着 区际分 工和专 业化程度 的弱化。本文通 过 区位 熵和 自定义
产业价值链重构下高新技术产业增值能力——以中国和东亚地区为例
Industrial Economy产业经济2142012年8月 产业价值链重构下高新技术产业增值能力分析——以中国和东亚地区为例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汪洋摘 要:工序分工背景下,各个产业的价值链跨越地区和时间的障碍进行分解重构,供应链重新整合,各个国家承担了不同的增值环节,然而从不同的价值链环节获得的收益具体多少却鲜有估计。
本文以产业分解度最高的机电和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利用价值链分解测算方法分析我国和东亚地区的高技术产业的增值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经济联系,进而确定我国和东亚地区其他国家的未来经济关系走向。
关键词:价值链重构 高新技术产业 增值能力 东亚地区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08(b)-214-02经济大融合背景下,特别是金融危机以后,新型国际分工,即产品内分工或工序分工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生产网络和地区性的生产网络布局更加优化,使得全球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呈现新的区域布局态势,各国利用自身的优势占据了各个产业的价值链中的独特的一环。
从区域角度看,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日趋成熟,产业价值链的重构与环节合作非常紧密,各个国家之间的经济利益错综复杂,进而影响到了各国的区域战略。
在这样的背景下,各国的经济发展必须以融入东亚地区的生产网络进行价值链增值为基础,因此开放、安全和稳定的区域市场是各国的利益所在。
以中国自身为例,作为新兴经济体,通过进口中间零部件进行加工组装,然后以成品销往欧美等发达经济体,充分利用自身的劳动力等成本优势嵌入到全球产业价值链当中,实现了大量的出口,但是大部分的价值来源于产业链低端的加工组装增值。
虽然近年来随着自身技术进步的不断提高,但还不是价值增值的主要途径渠道,增值模式亟待改变。
因此,必须要确定产业链中各个环节的价值增值,从而实现贸易转型升级,提高中国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1 中国机电与高新技术产业的价值增值分析自加入WTO 以来,中国在全球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价值增值所占比重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从2003年的9%,发展到2007年的13%,虽然经历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中国机电和高新技术产业价值增值占世界的比重达到19%,仅低于北美自贸区(占22%)和欧元区(占21%)。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一直致力于发展现代化产业和推动科技创新。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高精尖”产业已经成为北京经济发展的主导方向,为了加快该产业的发展,政府和企业需要研究当前的现状并提出有效的对策。
一、北京“高精尖”产业的现状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北京“高精尖”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近年来,随着政府支持政策的出台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这些产业的发展迅速。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逐渐增加,已成为北京的经济增长点。
2. 研发投入不断提升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发展得益于大量的研发投入。
国家级、市级和企业自身的研发机构不断增加,创新力和研发实力得到提升。
政府还通过税收优惠、资金扶持等政策推动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为产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3. 产业协同效应显现“高精尖”产业在北京以及京津冀地区呈现出良好的协同效应。
各种高新技术企业之间的产业链和价值链愈发紧密,产业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为整个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发展带来了新动力。
4. 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虽然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势头良好,但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高科技人才的匮乏和流失问题依然存在,制约了产业的发展。
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加剧了企业的风险和压力,需要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一些关键技术仍然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尚需提高。
1. 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对高科技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建立起完善的人才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加入“高精尖”产业,推动产业的创新和发展。
2.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政府应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工作。
加强产学研合作,搭建更多的创新平台,培育更多的自主创新企业,提高整个市场创新能力。
3. 优化政策环境政府需要出台更多更具体的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对研发的投入,创新创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应得到加强。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_价值链区域分工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805
科研热词 全球价值链 长三角 跨国公司 国内价值链 国内一体化 区域一体化 产品内贸易 产品内国际分工 产业升级
推荐指数 2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011年 科研热词 雁阵模式 日本工业化模式 价值链分工 东亚经济 经济史 扩大内需战略 大国战略 价值链重组 产品内分工 产业转移 产业价值链 东亚区域生产网络 推荐指数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科研热词 能源消费 能源利用效率 石油消费 全球价值链 产业结构 产业升级 转型升级 路径 跨国公司 贸易附加值 要素禀赋 综合效应 经济增长 经济发展 服务外包 影响因素 工业制成品 外向型企业 地方化 国际金融危机 国际分工 国际价值 国内市场 国内价值链 全球化 价值链 京津冀 产业转移 中国 东盟 "引入移出"策略
1 1 1 1 1 1 1
2013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科研热词 锁定效应 试点项目 要素成本 空间逻辑 空间分布 碳足迹标签制度 碳足迹 电子信息产业 指导性文件 商务成本 北京 制造业 分工 共同经验 全球价值链 低碳贸易壁垒 价值链区域分工 价值链 代工 产业转移 产业升级 交易效率 交易成本
推荐指数 2 2 2 2 2 2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国家科技创新中心,一直以来都是我国高精尖产业的重要集聚地。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在过去几年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和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
为了更好地助力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本文将对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一、北京“高精尖”产业的现状1.产业结构愈加优化近年来,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呈现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的趋势。
大数据、人工智能、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逐渐壮大,成为北京高精尖产业的新增长点。
传统产业也在转型升级,加速融入到高精尖产业的发展之中。
这种优化的产业结构为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机遇。
2.科技创新持续推动北京一直都是我国的科技创新中心,拥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机构,以及众多高端人才。
在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下,科技创新在北京得到了持续的推动。
企业、高校、科研机构间的产学研合作日益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逐渐提升。
一大批科技创新型企业在北京涌现,成为“高精尖”产业链的重要参与者。
3.面临的挑战和困难尽管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困难。
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过于依赖政府补贴和扶持,缺乏市场的有效引导和竞争机制,导致产业发展过于依赖政策。
人才流动性大,尤其是高端人才,企业普遍面临着人才短缺和留存不易的问题。
市场环境复杂,竞争激烈,高精尖产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仍需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对策与建议1.深化市场化改革,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了解决高精尖产业过于依赖政策的问题,可以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通过简政放权、减税降费等政策举措,激发企业的内生动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2.完善人才引进政策,留住高端人才针对高精尖产业面临的人才短缺和留存不易的问题,可以完善人才引进政策,提高高端人才的吸引力和待遇,同时加大对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的支持力度,留住更多的高端人才。
全球价值链分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
全球价值链分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研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各国经济体系的不断开放,全球价值链的相互依存日益增强。
尤其是在制造业和服务业的领域,全球价值链的构造已经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体系。
本文将探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和对中国的影响。
一、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全球价值链是指全球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生产环节的分工安排和贸易关系的形成。
在全球价值链中,每个国家或地区参与的制造或服务环节不同,每个环节均有着不同的专业性和技能需求。
通常来说,全球价值链包括以下几个环节:设计、研发、生产、装配、交付等。
在全球价值链中,各环节之间存在着分工合作,旨在实现生产过程的高效和价值最大化。
特别是近年来,全球价值链的变化已经非常明显。
传统全球价值链主要由欧美等发达国家主导,主要是设计研发、高附加值生产和装配等环节的占主导地位。
但是随着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逐渐崛起,亚洲逐渐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中占据了更加重要的地位。
中国、韩国、印度等国家不断增强其制造业和服务业水平,加速全球价值链的重构进程。
二、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的影响全球价值链对中国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随着中国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逐渐提升,中国的制造业将面临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制造业的成本效益已经成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优势,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其生产和装配环节转移到中国。
但是,随着全球价值链的更深入的重组,中国的制造业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必须不断提高其技术和管理水平,以增强其竞争力。
其次,全球价值链的快速发展,对中国的优势与劣势形成了富有挑战性的新格局。
在全球价值链中,中国的制造业主要占据了生产、装配等基础环节,而缺乏研发和设计等高端环节。
那么这一状况对中国的发展态势是否有影响呢?研究表明,随着全球价值链的不断转型,中国正在逐渐向着中高端产业迈进。
不仅如此,还有越来越多的本土企业可以在全球价值链中拥有主导地位,实现自身价值的最大化。
三、结论全球价值链的构建和分工已经成为现代全球化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经济现象。
北京市国资委课题-产业板块分析
产业板块分析报告提纲及模板孙晓新北京交通大学竞争类——其他产业板块分析报告一、市属国有经济基本情况(从产业板块角度陈述分析市属国有经济基本情况,注意要从客观现实角度落实。
)(一)简介市属其他产业板块载体企业。
(包括一级企业及下属主要企业。
其中下属主要企业的行业属性,以申万行业分类为基准)按照市国资委国有经济“十三五”发展规划产业板块划分要求,竞争类产业板块中,“其他”产业板块包括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纺织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共四家一级单位,以管理层级计,共有二级单位49家。
1、北京一轻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一轻是由北京国有资本经营管理中心出资,隶属于北京市国资委的大型国有独资公司,2014年末合并口径资产总额107亿元,营业收入50.7亿元,利润4亿元。
北京一轻坚持以扩大经济总量、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打造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强势企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了“四个中国名牌”(大豪缝绣电控、星海钢琴、清华阳光太阳能热水器、欧珀莱系列化妆品),“四个中国驰名商标”(星海、红星、大豪、金鱼),“十个北京名牌”(红星、大豪、星海、龙徽、欧珀莱、义利、金鱼、博美、五星、清华阳光),“三个中华老字号”(红星、龙徽、义利),一个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红星二锅头酿制技艺)的名牌发展新格局。
北京一轻积极引入战略合作伙伴,打造了一批具有国内国际影响力的合资企业,先后与瑞典利乐公司合资组建了利乐包装(北京)有限公司,与日本资生堂株式会社合资组建了北京资生堂丽源化妆品有限公司,与美国博士伦合资组建了北京博士伦眼睛护理产品有限公司,与百事可乐合资组建了北京百事可乐有限公司,与法国圣戈班合资组建了北京西普耐火材料有限公司,与韩国LG公司合资组建了北京乐金日化有限公司等。
自主品牌企业和合资企业成为一轻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
“十二五”期间,北京一轻大力实施“7+1+3”集团化发展战略,全力打造七个产业集团、一院、三中心,即:首都酒业集团、食品集团、大豪缝绣电控集团、玻璃集团、京纸集团、星海钢琴集团、日化集团,北京一轻研究院、北京一轻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北京一轻资产经营管理公司(中心)、北京一轻资本管理中心。
高科技园区建设发展的问题及对策——以海淀北部园区建设发展为例
资源 浪费 、 要素配置不合 理等低效率 为代 价 , 将会丢 掉园 区规
模经济和集群发展 的初衷 , 丧失竞争力。
一
园区政策体 系涉及 财税 、 上市支持 、 资 、 融 创投 、 学研和 人才 产
等诸 多领域 。高新技术产业政 策扩大 到孵 化器 、 创业投 资和产
、
海 淀 北 部 园 区发 展 现 状
A nL eSxna (9 4 2 0 ) n ae aei 19 和 06 认为 , n 开放 、 互助的区域文化和
() 1明确北部园区产业功能定位 。根 据海淀区“ 十二 五” 时
国际产业 合作网络 对科技 园区的发 展至关重 要 ;a e Ko- Smul r tm和 J sL me(0 0 的研究显示 , u o e r2 0 ) h 1美元风险投 资所产生 的 专利 数大约 是传 统公 司 1 元研 发投入 所产 生专 利数 的 3 美 . 1
倍, 验证 了风险投资的重要作用 。吴敬琏 (0 2 认为风险投 资 20)
期北部地 区建设发展规 划 , 来五年 , 未 海淀北 部园 区将 在现有
产业 发展 基础上 , 重点打 造 “ 软件 与信 息服 务产 业 、 材料 产 新
业、 新能源与环保 产业 、 电子信息及通信产业 、 生物工程与新 医
效率 。土地开 发费用和拆迁费用过 高, 高了土地供给成本 , 推 已
成为 海淀 北部 园区亟需解决 的问题。为此 , 海淀 区通 过将 一定 时期 内北部人驻 的“ 增量 ” 企业所形成 的区级贡献 的一定 比例
资金 、存 量” “ 企业区级贡献的部分 资金 以及专项 资金中的一部
分拿 出来 , 设立 共同的“ 资金池 ”对 低于基准 地价的人驻 项 目 , 按不同情况 , 统一 从这笔 资金 中给予补贴 , 现对相关产 业企 实 业 的用地成本补贴 , 达到控制地价的 目的 。
区域产业分工的历史演进及对中国首都圈发展的启示
[ 中图分类号】 F 2 0 7
【 文献标识码】 A 来自f 文章编号】 1 0 0 2 — 7 3 6 X ( 2 0 1 4 ) 0 3 — 0 0 6 9 — 0 4
Th e Ev o l u t i o n o f t h e Re g i o n a l Di v i s i o n o f L a b o r a n d t h e I mp l i c a t i o n
一
、
区 域 产 业 分 工 的 历 史 演 进 及 相
基础 ( 张哲 ,2 0 0 4 ) ,对 于城市 群 的协
化 ,经 济学 的比较优 势理论 和要 素禀赋
理论对此做 出了解释 ;分工 的第二 阶段 是 出 现 了产业 内分 工 或称 为 产 品间分
关 研 究
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 的意义 。随着经济
2 0 1 4 年第 3 期
改革与战略
RE FO RMAT I ON & S TR AT EGY
NO. 3 , 2 0 1 4
第3 0 卷( 总第 2 4 7 期)
( C u m u l a t i v e l y , N O . 2 4 7 )
区域产 业分工 的历史演进 及对 中国首都 圈发展 的启 示
赵 继敏
( 北 京 市社 会 科 学 院城 市 问题 研 究所 ,北 京 1 0 0 1 0 1 )
【 摘 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 的推进和科 学技术 的迅猛发展 ,近年 来区域产业分工 出现 了由传统的产业间分 工到产业 内分工 。再
到产 品价值链 分工不断深化的历程 。在我 国,经济区内产 业间、产业 内和产品价值链 的分工 同时存在。文章测算 了首都 圈和长 三 角产 业间分工水平 ,部分证 实了首都 圈产业分工较 为落后的观点 。 【 关键 词】区域分 工;产业分工 ;首都 圈;长三角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北京“高精尖”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研究1. 引言1.1 北京“高精尖”产业的重要性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具有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地位,承载着国家发展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北京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优化和升级,其中高精尖产业成为了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高精尖产业是指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科技密集度的产业,是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精尖产业已成为各国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和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和人才优势,有着良好的创新氛围和发展环境,为高精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发展北京的高精尖产业,不仅可以有效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和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还可以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推动整个城市向着现代化城市的目标迈进。
加强北京的高精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对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北京“高精尖”产业的研究目的在于深入了解该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对策措施,推动北京“高精尖”产业的健康发展。
通过对产业发展的分析和思考,可以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企业提供发展方向,为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具体的行动指南。
研究“高精尖”产业的意义在于促进北京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提升北京在全国的经济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世界科技强国贡献力量。
通过推动“高精尖”产业的发展,还可以促进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北京“高精尖”产业的现状分析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科技创新中心,一直致力于发展高端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当前,北京“高精尖”产业在技术水平、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为促进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推动本市建设全国知识经济进展基地,依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纲要»和国家有关部门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进展第十个五年打算科技教育进展专项规划(高技术产业进展规划)»(国家计委计规划〔2001〕712号),特制定本规划。
一、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进展的回忆与展望(一)高新技术产业蓬勃进展。
以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为标志,本市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蓬勃进展。
专门是〝九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进入高速进展时期,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大,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科技园区为主导、高新技术企业为主体、电子信息产业为支柱、科技创新为动力的进展格局。
1.总量快速增长,产业进展充满生气。
2000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213.5亿元,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8.9%,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8.7%,分别比1995年提高13.2%和3%。
〝九五〞期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2%。
产业竞争力明显增强。
本市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近万家,包括联想集团公司、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四通集团等一批高新技术骨干企业,蓬勃进展。
2000年本市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18.7亿美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0.4%;软件产品出口额约占全国软件产品出口额的67%,软件产业自主产权收入占全国软件产业自主产权总收入的一半以上。
2.积极发挥科技优势,创新环境初步形成。
〝九五〞时期,«北京市人民政府印发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进展假设干政策的通知»(京政发〔1999〕14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加强了引导支持力度,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进展。
同时,随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科研院所转制工作的全面启动,初步整合了首都科技资源。
2000年,本市签定技术合同金额达140.3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技术交易中心。
北京地区2000年专利申请量超过1万件,占全国专利申请总量的10%。
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任务分工
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任务分工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产业链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产业链的完整和顺畅关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
对于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任务的分工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对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任务的分工进行详细的阐述,展示不同部门在产业链中的任务和职责,以期为中国经济的发展贡献力量。
一、资源开发部门资源开发部门的主要职责是负责资源的开发与调配。
对于重点产业链的工作方案任务分工,资源开发部门需要制定资源采集计划,包括原材料、能源等资源的开发和调配。
还需要制定资源利用方案,并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产业链的正常运转。
二、生产制造部门生产制造部门是产业链的核心环节,其主要职责是负责产品的生产和制造。
在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任务分工中,生产制造部门需要制定生产计划,包括生产流程、生产设备、生产效率等方面的安排。
生产制造部门还需要负责产品质量的控制和监督,确保产品的质量达标,满足市场需求。
三、市场销售部门市场销售部门是产业链的最终环节,其主要职责是促进产品的销售和推广。
在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任务分工中,市场销售部门需要制定营销策略,包括市场定位、产品定价、销售渠道等方面的规划。
市场销售部门还需要进行市场监测和调研,及时调整销售策略,满足市场需求。
四、技术研发部门技术研发部门是产业链的创新动力,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产品的研发和创新。
在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任务分工中,技术研发部门需要制定研发计划,包括技术攻关、产品改进等方面的安排。
技术研发部门还需要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和附加值。
五、质量监督部门质量监督部门是产业链的保障环节,其主要任务是负责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检验。
在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任务分工中,质量监督部门需要制定质量监督计划,包括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流程等方面的安排。
质量监督部门还需要进行质量抽检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六、安全环保部门安全环保部门是产业链的生命线,其主要任务是负责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环保措施。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
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城市化潮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城市之一就是北京市。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仅具有着政治、文化和历史的重要性,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中心。
为了应对城市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北京市制定了一系列的产业用地政策指南。
本文将对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进行深度评估和探讨。
我们将从其背景和目标开始介绍,然后逐步深入探讨其中的核心要点和规定。
1. 背景和目标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是为了引导和规范产业用地的利用,实现城市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优化的目标。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产业用地的规划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市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资源和发展机遇的城市,通过制定产业用地政策,力求达到产业升级、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城市化的目标。
2. 核心要点和规定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包含了一系列的核心要点和规定,这些规定旨在指导产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以适应城市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该指南规定了产业用地的规划和布局。
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不同类型的产业用地被划分为不同的区域,并设置了相应的政策和支持措施。
高科技产业用地主要集中在北京市的科技园区,而传统产业用地则主要分布在郊区。
该指南还规定了产业用地的开发和利用方式。
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和环境保护要求,产业用地的开发必须符合一系列的条件和标准。
需要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注重生态环保和资源节约,同时也要注重产业集群和协同发展。
该指南还强调了产业用地的管理和监管。
北京市将加强对产业用地的监测和评估,确保产业用地的合理利用和管理。
还将加强对产业用地的资金支持和投资引导,鼓励跨界合作和创新。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的制定对于促进经济发展和优化城市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面临着土地资源紧张和环境污染等问题。
而北京市产业用地政策指南的出台,为合理规划和管理产业用地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和支持。
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案例分析-徐畅
中关村高新科技园区案例分析■徐畅北京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案例分析中关村科技园区是经国务院正式批准成立的中国第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奠定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基础。
它历经四次扩区,目前形成了一区多园的空间格局,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其产品涉及电子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生物医药、新能源等诸多领域,不仅加速了知识、技术向产业的转化,还吸引了众多国际知名企业人驻,在为当地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并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既有可以借鉴的经验,现在也存在一系列亟待改进的问题。
本文旨在对中关村发展的案例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突出问题并提出相关解决思路。
一、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的现状(一)中关村产业集群情况《中关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引领工程(2023-2022年)》(简称《创新引领工程》),确定了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等六大产业集群为中关村优势产业集群,将享受政府政策和资金的重点支持。
到2021年,这六个优势产业集群收入力争超过2.6万亿元。
这六个优势产业集群分别是下一代互联网产业集群、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集群、卫星应用产业集群、生物和健康产业集群、节能环保产业集群、轨道交通产业集群。
除了六个优势产业集群,中关村还确定了四大潜力产业集群,包括集成电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高端装备与通用航空产业集群、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
在这些领域,中关村企业创新能力强,具有技术优势,成长潜力好,但在产业链关键环节上存在薄弱环节。
以新一代移动通信产业为例,目前中关村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引领创新,创制国际标准率先取得突破。
如大唐电信集团牵头创制了全球两大第四代移动通信国际标准之一——TD-LTE标准,基于该标准的4G服务己于去年年底启动全国商用;信威创制了宽带无线接入McWiLL国际标准;闪联创制了3C协同领域国际标准;威讯紫晶创制了无线物联网芯片国际标准;WAPI联盟创制了TePA信息安全国际标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题】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英文标题】The research on Beijing's high-tech industrial regional divisionbased on value chain Li Guo-ping,LU Ming-hua(Department of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s,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标题注释】基金项目:北京市软科学研究项目资助(北京市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分工研究、北京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产业链分工研究);附图【作者】李国平/卢明华【作者简介】李国平(1961-),男,黑龙江省拜泉县人,日本东京大学博士,现为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副教授、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日本庆应义塾大学经济学部访问研究员。
主要从事产业与区域经济学、区域发展规划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已发表论著50余篇(部)。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 卢明华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100871【原文出处】地理研究【原刊地名】京【原刊期号】200202【原刊页号】228~238【分类号】C7【分类名】高新技术产业化【复印期号】200204【内容提要】在全面把握有关高科技产业分工尤其是基于价值链的区域分工理论与实践基础上,通过分析中关村企业调查问卷,验证了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各增值环节对要素条件禀赋要求的差异和区位选好,以及中关村部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各活动环节的空间配置,得出北京高科技产业在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上已经显现出价值链区域分工雏形这一结论。
北京在高科技产业价值链活动中,具有总部、研究开发以及销售总部特化的特征,同时也承担部分生产制造职能。
这种价值链分工雏形一方面反映出了北京在国家尺度上的要素禀赋情况,一方面也说明了北京的优势所在。
论文还进一步总结了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模式,并结合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基础、要素禀赋及内部差异,探讨了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的未来走向。
【摘要题】地区交流【英文摘要】Based on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high-tech industrialdivision,especially of regional division based on value chain,this paper verifies the different requirements for factors andlocation of main value-added parts of high-tech industrys valuechain and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main value-added activitiesof some high-tech enterprises in Zhongguancun by analyzing thequestionnaires for them,and draws a conclusion that Beijing'shigh-tech industry has formed rudimental regional division basedon value chain.The R&D departments of many high-tech enterprises mostly agglomeratein Beijing,especially in Zhongguancun;the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sof them are distributed all over China,even overseas,and themarketing departments of these enterprises mainly agglomeratein Beijing and global network is forming,which means Beijing hasbecome a special region with headquarters,R&D departments andmarketing department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concentratedinChina.The rudimental regional division based on value chain ofhigh-tech industry in Beijing reflects the condition of Beijing'sfactor endowment in our country,shows Beijing's advantages indeveloping high-tech industry,and verifies that differentvalue-added activities of high-tech enterprises have differentlocational preferences.The R&D departments are generally located in the places wherethere are plenty of professionals with high ability,scientificresearch institutions,and convenient information acquiring andcommunicating.Locatiog the manufacturing departments,the enterprisesthink a good policy environment,a strong industrial cluster,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cheap land price and convenient provisionwith raw and processed materials and components are important.The marketing departments are often located in the places with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perfect marketing network,convenientcommunication network and large demand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different value-added activities ofthe value chain such as headquarter,R&D,manufacturing and marketing,and the mode of high-tech industrial regional division based onvalue chain,which is divided into basic activities and assistantactivities according to Michael E.Porter's Value Chain Theory.Based on the condition of Beijing's high-tech industrial regionaldivision and the difference of factor endowment among districtsin Beijing,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ing trend of Beijing'shigh-tech industrial regional division based on value chain infuture.【关键词】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北京high-tech industry/value chain/regional division/Beijing【正文】中图分类号:F1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585(2002)02-0228-111 引言1998年北京市明确提出“首都经济”概念,1999年6月国务院又批复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毫无疑问,北京市产业发展方向将主要是发展高科技产业。
发展高科技产业,最大限度地发挥北京科技、人才、信息、金融方面的优势,提升北京在全国乃至全球科技创新网络中的地位,增强北京在世界城市中的竞争能力,从而改变我国北方区域经济发展相对迟缓的格局[1]。
北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均衡地发展所有高科技产业,而应该有所侧重,有所为有所不为。
特别是对于北京这样一个发展与环境之间矛盾突出,经济发展受资源与环境约束大,且经济发展又必须满足“四个服务”等具体情况,考虑高科技产业发展必须强调基于价值链的区域分工。
由于价值链各环节所要求的生产要素差异很大,而各地区之间的生产要素禀赋并不一样,因此,就有必要将价值链各个环节放在拥有其所需生产要素的地区中。
企业要控制价值链上的关键环节,并保持在该环节上的竞争优势,就必须将有些环节保留在企业内,而多数环节通过各种形式放在企业外部。
虽然许多人认识到北京不能也没有必要在发展高科技产业上同深圳、东莞、苏州等地采用同样模式。
但尚缺少更深入的理论探讨尤其是缺少关于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方面的实证性研究。
笔者有幸得到北京市软科学研究项目的支持,于一年前开始了这方面的研究与探索,并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了许多企业的第一手资料,因而得出了北京高科技产业在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上已经显现出价值链区域分工雏形这一结论。
2 价值链区域分工所谓区域分工,就是相互关联的社会生产体系受到一定利益机制支配而在地理空间上发生的分异[2]。
从价值链角度看,区域分工是各个区域专注于一定的价值活动集合而形成的生产地域结构,是一个相互联系的区域价值链网络。
价值链是指一种商品或服务在创造过程中所经历的从原材料到最终产品的各个阶段或者是一些群体共同工作的一系列工艺过程,不断地创造价值,为顾客服务。
而企业价值链就是企业所从事的各个阶段的价值创造活动。
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Michael E.Porter)首先提出了价值链的概念,他将企业的价值活动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大类,基本活动指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而辅助活动是指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以及各种公司事务职能以相互支持[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