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绪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社会心理学绪论

1、社会心理学是对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和行为进行系统研究的科学。

2、社会情境因素包括:(1)他人的行为、特征或仅仅在场(2)认知过程:我们如何解读社会情境(3)物理环境的影响(4)文化背景

3、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4、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社会心理学是一门具有边缘性质的独立学科;

社会心理学是理论性极强的应用学科。

5、社会心理学的历史:霍兰德(E.P.Hollander,1976)三阶段说:哲学思辨、经验描述与实证分析(或启蒙期、形成期及确立期)。社会心理学的建立:1908年出版的两本书。

第二章社会化

1、社会化(socialization)的概念:社会化是个体通过与社会的交互作用,适应并吸收社会的文化规范,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自然人:又称生物人,一般指刚刚出生的新生儿,他们对社会一无所知,不具备人的社会属性,只有自然的生理性动机和需要。

社会人:指通过社会化,个体掌握了该社会的道德和文化,学会了该社会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形成了独立的人格,最终成长为社会化的人。

不经历社会化的过程,就无法实现从自然人到社会人的转变。

2、社会化的类型

3、性别差异的体现:(1)攻击性(2)性态度(3)择偶偏好

4、透视性别差异:(1)两性之间行为上的平均差异并不意味着所有男性(或女性)都是如此。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有时两性间的平均差异远远小于性别内的个体差异。(2)两性之间存在的差异并不意味着个体的行为和技能是不变的。男人和女人都能学会更(不)愿意帮助别人、更(不)具有攻击性。

第三章社会知觉(一)

—感知并了解他人

1 知觉:对客观事物的整个属性的认识。

2、社会知觉的含义:知觉的特殊形式,它仅仅指与人有关的知觉,即对人的认识、了解,它研究人们如何通过社会交往而对他人的动机、性格、情绪、态度等特征做出判断的复杂过程。

3、社会知觉之对情绪的知觉:言语线索——直接询问别人局限性:这种策略经常失败!

非言语线索(1)面部表情人类从很小的时候就有六种基本情绪:悲伤、惊讶、高兴、愤怒、厌恶、恐惧(2)身体语言——姿势、手势和动作身体语言受文化影响(3)言语表情

4、需要铭记的原则:非言语线索能够提供有关他人内部状态的信息,但是它们出现得非常快,而且容易被误解。将非言语线索作为社会知觉线索时要谨慎使用

第三章社会知觉(二)

1、社会印象:是在社会知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主要指人们对认知对象的能力、性格、品质等总体特征的反映。

2、印象形成中的知觉偏差

(1)首因效应

首因效应:指与人交往时最初得到的信息较为深刻、鲜明,对印象的形成具有较强的影响。(2)晕轮效应

指评价者对一个人多种特质的评价往往受其某一特质高分印象的影响而普遍偏高。就像一个发光物体对周围物体有照明作用一样,所以晕轮效应又称光环效应。

美的就是好的——外貌的光环效应

(3)自我实现的预言

在现实生活中,如果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怀有某种期望,这种期望将会不自觉地引导着这个人对另一个人的行为,这一系列的行为将最终导致另外一个人也朝着这个原先的期望前进,最终这个预言得以实现。

罗森塔尔的期望效应

启示:

期待、赞美和信任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会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

黄金定律:你想别人如何对你,你就先如何对他。

3、印象管理:人们运用各种技巧和方法左右他人,以期在他人那里建立良好印象的过程(又称印象整饰)。

4、人们何时会印象管理:(1)当人们知觉到自己正处于“公众的目光”中时,更可能会管理自我的形象。聚光灯效应(spotlight effect):我们总是不经意的把自己的问题放到无限大,过高地估计了别人对自己外表或行为的关注。(2)在下列社会情境因素下,我们更可能进行印象管理:观察者对我们能否达成目标拥有决定权;这些目标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我们认为观察者对我们的印象与我们想表现给他们的印象不一样。

5、印象管理的策略:自我提升——努力提高自己对别人的吸引力;逢迎他人——通过各种方式让目标对象感觉良好。

第四章社会态度

一、态度的概念:态度是对某物或某人的一种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性反应,它在人们的信念、情感和倾向性行为中表现出来。

态度的ABC模型1、态度的认知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信念和看法,包括了解的事实、掌握的知识以及持有的信念。

2、态度的情感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的情感体验,如接纳或拒绝、喜爱或厌恶、热情或冷漠、敬重或轻视等。

3、态度的行为倾向成分:个体对态度对象所持有的一种内在的反应倾向,是个体做出行为反应之前所保持的一种准备状态。

二、态度的形成:1、经典性条件作用:联结学习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过程,我们会变得喜欢或者讨厌某些新的事物或事件,仅仅是因为它们与某些我们已经喜欢或讨厌的事物或事件联结在了一起,原理:条件反应2、操作性条件作用:对“正确”看法的奖励在操作性条件作用下,人们会通过奖励和惩罚来习得某种态度。建立行为或态度的方法——操作性条件作用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接着给予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3、观察学习:模仿他人的态度

三、态度的测量(一)直接测量1、李克特量表2、语义差异量表(二)间接测量1、投射测验2、内隐联想测验3、生理反应测量(测谎仪)

第五章偏见

多数人只看到他人身上的偏见,却不知道自己也存在或多或少的偏见

一、偏见的含义:是指对某一特定群体成员的敌对或负面态度,仅仅因为他们属于某个群体。其本质是对一个群体及其个体成员的负性的预先判断,而这种判断是以不正确或不充分的信息为依据形成的。(1)刻板印象:也称类属思维,指的是人们对某一类人或某个团体产生的比较固定、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刻板印象的积极作用:适应世界的方式刻板印象是我们简化世界的一种方法,是认识世界的“最省力的规则”。刻板印象让我们简化了认知过程,迅速获得关于特定对象的概念、形成印象,便于适应环境。刻板印象的消极作用:过度简化某个群体的特性,忽略各成员的异质性和个体差异性。刻板印象毕竟只是一种概括而笼统的看法,并不能代替活生生的个体,因而“以偏概全”的错误总是在所难免。(2)歧视:是指由不正确的刻板印象所导致的对特定群体的成员的不公平、负面的或者伤害性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