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合集下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 养猪技术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 养猪技术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养猪技术猪附红细胞体病单细胞原虫的一种,属寄生虫,也有人认为是立克次氏体目,乏浆体科,属附红细胞体属。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立克次氏体的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猪所引起的传染性血液病,危害极大。

特别是随着现代化养殖业的发展,养猪业逐渐规模化,一旦发生猪附红细胞体病大范围传播,将很难控制,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防治。

1、病原猪附红细胞体属立克次体目、无形体科、附红细胞体属,形态多样,多呈环状、球状或杆状,平均直径在0. 1-2.6 μm之间,用电镜观察,可见猪附红细胞体表层有膜包被,无鞭毛,没有细胞壁,无明显细胞核、细胞器结构的原核生物。

常单一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存在于血浆中。

增殖方式主要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

附红细胞体对一般化学消毒药物较为敏感,在干燥的条件下不稳定,耐低温,5℃下可保存2周,在冰冻凝固的血液中能够存活1个月;常用的消毒剂能够杀灭附红细胞体,将病原置于o.5%石碳酸溶液中于37℃3h可灭活。

2、流行病学猪附红细胞体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和流行,以高热多雨的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不同品种、性别、年龄的猪均可发病,以新生和断奶仔猪最易感染,体重25-50kg、2-5月龄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

病猪和隐性感染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可经消化道或呼吸道进行水平传播,也可经子宫和胎盘进行垂直传播,健康猪可通过与病猪直接接触或接触被病猪血液感染的器具、饲料、饮水等而被感染,也可间接通过蚊、蝇、虱子、老鼠等害虫将病原传染给健康猪。

该病多发生隐性感染,当饲养管理不当、饲养密度过大、饲养条件突变、营养水平不均衡、长途运输以及其他疾病等因素存在时都可引起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流行。

猪附红细胞体病可继发于其他疾病,也可与一些疾病合并发生。

3、临床症状猪感染附红细胞体后,多呈隐性经过,该病的潜伏期一般为6-10天,以发热、皮肤发红、贫血、黄染、流产为典型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猪附红细胞体病毒(PRRSV)引起的传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预防措施。

一、病因和流行病学特点猪附红细胞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也可以通过直接接触、群体感染和母咪传播。

疾病的主要病原体是PRRSV,其主要通过感染猪附红细胞体病阳性的猪只传播给其他猪只。

疫情多发生在春季和秋季,且对生长发育中的猪只感染的危害更大。

二、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下降、呼吸急促、咳嗽、便秘或腹泻、发绀等。

慢性感染猪只可能还会出现呼吸困难、流产和新生猪存活率低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诊断:根据猪群中较高的发病率和上述临床症状,初期可以进行初步诊断。

2. 实验室检测:采集血液样本进行PRRSV的ELISA或PCR检测。

ELISA检测方法主要通过检测猪血清中的PRRSV抗体,而PCR检测方法则通过检测猪血液中的PRRSV核酸来诊断。

四、治疗和防治措施目前尚无特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

但以下预防措施可以帮助减少疫情的发生:1. 引进抗体阳性的猪只进入养殖场:通过引进已感染过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猪只,使得养殖场中的猪只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暴露于病毒,增强自身抗病能力。

2. 引进对疾病抵抗力较强的品种:选用对PRRSV抗体阳性反应较弱的猪种,以减少感染率和病死率。

3. 加强对动物的饲养管理:注意合理的饲养密度,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定期消毒养殖场,采取严格的防疫措施等。

4. 强化免疫措施:通过定期对猪只进行强化免疫,增加猪只的抵抗力和免疫防御能力。

-如果猪只感染了猪附红细胞体病,兽医建议采取以下措施:a. 隔离感染猪只:将感染PRRSV的猪只隔离,并与健康猪只分开,以防止病毒传播。

b. 加强饲养管理:提供适宜的饲料和饮水,增强猪只的免疫力,并控制环境温度和湿度。

c.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兽医的建议,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控制并预防继发感染。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Porcine Parvovirus Infection)是由猪附红细胞体病毒(PPV)引起的一种高度传染性疾病。

本文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以及预防和治疗措施。

一、病原体特点猪附红细胞体病毒是一种双链DNA病毒,属于红病毒科。

病毒主要通过体液传播,如粪便、尿液、胎儿组织等。

猪附红细胞体病毒主要感染胎猪,导致胎死宫内、重型流产和滞产等症状,引起猪场的经济损失。

二、诊断方法1. 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胎儿死亡或畸形、母猪流产、滞产、后群猪怀孕率降低、猪仔死亡率增加等。

2. 病理学检查对猪胎儿进行解剖观察,发现病变主要表现为胎儿器官发育不全、瘙痒组织形成和胎盘浆膜囊腔积液等病理变化。

3. 实验室检查可以使用ELISA、PCR、补体结合试验等实验室检查方法,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确诊。

三、防治措施1. 加强免疫猪场在保证卫生环境的基础上,使用合适的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提高猪对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抵抗力。

2. 妊娠检测与隔离针对新引进的母猪,应进行妊娠检测,并进行隔离观察。

对检测阳性的母猪,及时隔离以防止病毒传播。

3. 强化卫生管理定期清洗和消毒猪舍设施,及时清理排泄物,控制病原体的传播和扩散。

对于流产或滞产的猪群,要及时清除胎盘和死胎,避免再次感染。

4. 合理饲养与营养给予合理的饲养管理,加强猪场环境调理。

提供充足的饮水和饲料,合理配方,提高猪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5. 定期检测定期对猪群进行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检测,及时发现潜在的感染病例,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避免病毒传播和扩散。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的猪群传染病,对猪场经济和养殖业有较大的影响。

通过加强免疫、隔离、卫生管理、合理饲养和定期检测等综合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降低经济损失。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附红体细胞病是由猪附红体细胞病毒引起的一种白血病性疾病,主要发生在5个月
龄以上的生长发育期的种猪和育肥猪。

病症表现:
1. 发热:患病猪体温升高至40℃左右,毛色变得疏松、无光泽,食欲减退。

2. 体重下降:疾病初期,患猪体重下降较慢,但在病情加重后,体重下降明显。

3. 贫血:患猪的粘膜苍白,瘀点、瘀斑增多,血管明显扩张。

4. 呼吸困难:由于呼吸道感染,可出现喘息、咳嗽。

5. 诱发脱水:因为患猪的食欲减退,口渴,容易发生脱水。

治疗方法:
1. 使用抗生素:对于病情轻微的猪,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如青霉素、咪唑类、四
环素等。

2. 给予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支持治疗:可以使用多肽、蛋白质、维生素等免疫增强剂,或使用免疫卵清、血清支持治疗。

3. 实施综合治疗:采用综合治疗,包括使用中药治疗、加强饲养管理、改善环境卫
生等多项措施。

4. 隔离患猪:对于患猪必须进行隔离,以避免疾病的扩散。

总之,及早发现、及时治疗、严格隔离,是预防和控制猪附红体细胞病的重要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doc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doc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概述:猪附红细胞体病又叫红皮病,是由寄生于猪红细胞或血浆中的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

附红细胞体病主要破坏猪体红细胞造成机体贫血,很容易引起继发感染。

近年来本病在我国广泛流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并伴发或继发其他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

各种年龄的猪都易感染,但母猪和生长肥育猪一般为单一感染,而仔猪容易并发大肠杆菌感染。

一、症状①急性和亚急性型主要表现为突然死亡。

病猪耳部及腹下皮肤发红,体温40℃~41.5℃,高热不退,口渴,呼吸急促,食欲废绝,有的咳嗽,呈犬坐姿势,四肢抽搐,严重的耳部及四肢末梢出现紫色斑块。

②消瘦、贫血,有的全身出现黄疸症状。

前肢水肿,有的患猪因后肢无力而不能站立,口、鼻流出血性泡沫状分泌物,有的在后期出现红色尿液。

病程1~3天。

③怀孕母猪流产、早产和产弱胎、死胎,哺乳母猪乳汁减少或无乳。

④仔猪呼吸急促,拉黄白色水样稀便,内有气泡并腥臭,粪便污染肛门及后肢,治疗不及时死亡率很高。

⑤成年患猪体温39.5℃~40℃,精神不振,咳嗽,食欲不好,眼结膜发黄,皮肤发白、干燥并脱皮,粪便干燥,有时拉稀,随着病情加重,尿液由淡黄色变为深黄色,病猪越来越瘦,可视粘膜黄染,眼圈发黑,耳朵和四肢内侧出现蓝紫色斑点或斑块,一般出现斑点后不久即衰弱死亡,血液稀薄。

本病传染性不强,流行特点是个别猪场或部分猪发病。

二、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剖检不难进行初步诊断。

确诊需做实验室检验,方法有显微镜检查、血清学检查、动物接种等。

三、预防①预防本病一般应着重抓好节肢动物的驱避。

实践证明,在疥螨和虱子不能控制的情况下要控制附红细胞体病是不可能的。

②加强饲养管理,给予全价饲料,保证营养,增加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不良应激都是防止本病发生的条件。

③在发病期间,可用土霉素或四环素添加饲料中,剂量为600克/吨饲料,连用2~3周。

四、治疗目前用于猪附红细胞体病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如下几种。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又称猪红皮病。

本病传播途径多样,猪感染该病可通过摄食血液或含血的物质,如舔食断尾的伤口、互相斗殴或喝被血液污染的水与尿而发生直接传播;通过活的媒介昆虫传播,如猪虱、蚊虫、吸血蝇、疥螨等,以及被污染的注射器,用于断尾、打耳号、去势的器械等发生间接传播。

妊娠母猪感染后可通过胎盘传给胎儿,发生垂直传播。

本病经病理学初步诊断,然后再镜检、血清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技术诊断即可确诊。

现在国内外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大多采用抗生素、磺胺类、砷制剂等药物进行治疗,症状有所缓解,猪皮肤的颜色恢复正常,治愈后仍然可以从体内检测出猪附红细胞体,仍可以传染给人或其他动物,达不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一、临床症状和诊断临床上主要表现黄疸、贫血和高热,并且全身发红。

病猪表现精神沉郁,体温在40℃~41.7℃,皮肤发红,耳背青紫色,被毛无光泽,毛孔有铁锈样出血,腹泻,排浅红色尿,啃咬现象较明显,舔食从断尾处流出的血液,眼结膜出现不同程度的苍白黄染,病畜消瘦。

剖检可见血液稀薄,皮下水肿,粘膜、浆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呈不同程度的黄染。

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水肿,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

肾脏有出血点或表现为贫血,腹水增多。

取病猪的肝、脾、淋巴结等经涂片镜检和细菌培养,基本上可排除细菌感染。

鲜血压片镜检:从耳静脉取病猪血液一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合、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猪的红细胞变形,还可以看到在血浆中抖动、转动的原点状病原体,见到变形的血细胞及呈淡绿色荧光的附红细胞体,为阳性。

血片染色镜检:取死猪血液于载玻片上推片,以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边缘不整齐,呈菜花状、星状,红细胞表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紫红虫体,轻轻旋动显微镜微调,可见附红体折光性很强,像一轮轮淡蓝色宝石(红细胞),嵌着一颗颗闪闪发光的珍珠(附红细胞体)一样,以瑞氏染色,可见虫体呈紫蓝色,个别为黄色,为阳性。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和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和诊断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和诊断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猪附红细胞体之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猪、人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

国内外也曾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或红皮病等。

其特征是引起猪生长速度缓慢、高热、黄疸性贫血、充血、消化机能障碍,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死亡率较高,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

1、临床症状病猪高热稽留4~7天,体温41~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小于5日龄以下的仔猪主要临床症状是皮肤苍白或黄疸,1周龄后多可自愈,1月龄左右断奶时期的仔猪最初表现为贫血,后出现黄疸,生长发育不良,后期成为僵猪,育肥猪病初期眼结膜潮红,大便干燥,小便赤黄,精神委靡,食欲减退,颤抖转圈,不愿站立或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发生,病猪中后期可见胸前、耳朵、腹下、四肢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

有的病猪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7天,死亡或成慢性经过,对于较为慢性型的猪,体温一般在41℃左右,表现为贫血和消瘦、黄疸、生长缓慢。

母猪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达42℃,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

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眼结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伴发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2、病理变化病理变化为贫血,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全身肌肉色淡,皮下脂肪黄染,肝脏、肾脏、脾脏肿大,并且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边缘不整齐。

有粟粒大小的结节,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心包积液,心肌苍白,心内外膜及心冠脂肪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灰红色的坏死灶,出血点,胃底部出血,坏死较严重,十二指肠黏膜脱落,肠管出血,膀胱积尿,颜色深黄色如浓茶样,胸腹腔有大量积液。

3、实验室诊断采高热病猪耳静脉血,瑞氏―姬姆萨染色,后置镜检观察,可见红细胞虫体附着表面而变为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状,上下震动或左右摆动,血浆中有球杆形的闪光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于病原体附着在猪的红细胞外膜,导致红细胞膜受损甚至破裂,引起猪的溶血性贫血和其他病症,严重影响了猪的生长发育和经济效益。

本文将简要介绍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症状、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一、症状
1.急性型:表现为猪突然出现全身发热、不适、食欲不振、呼吸急促、腹泻等症状,
伴随着溶血性贫血和黄疸等症状,死亡率较高。

2.亚急性型:表现为猪慢性发病,经过数天或数周后出现器官肿大、黄疸等症状,死
亡率较低。

二、诊断方法
1.血液学检查: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主要特征是红细胞内出现许多小圆点状或不规则形状,如宝石状体或粒状体等,这些病原体是通过特殊染色技术检测出来的。

2.病原学检测:采取血液、脾、肝等组织样本,进行直接或间接的病原学检测。

三、防治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应加强猪舍卫生和消毒,维护合理的饲养环境,加强对饲料和饮水
的管理和消毒,增加营养供应,提高猪的抵抗力。

2.药物治疗:目前尚无专门的治疗方法,一般采用抗菌药物、输液、解热镇痛等方法
进行治疗。

3.疫苗预防:可采用灭活疫苗、弱毒疫苗等方法,对猪进行免疫,可以预防猪附红细
胞体病的发生。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对于畜牧业发展和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在防治中应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防病意识,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例,加强动物健康监
测和疫情防控,减少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和传播。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及其防治引言:猪附红细胞体病,又称猪瘟,是一种高度传染性的猪类疾病,严重威胁着全球猪肉产业的发展。

本文将详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病因、症状和传播途径,并探讨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有效措施。

一、病因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该病毒属于病毒科,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致病性。

猪是本病的唯一宿主,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都容易感染该病毒。

二、症状1. 高热:病猪体温急剧升高,可达41℃以上。

2. 消化道症状:病猪食欲减退,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

3. 呼吸道症状:病猪出现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症状。

4. 皮肤症状:病猪出现皮肤发红、溃烂、水肿等症状。

5. 神经系统症状:病猪出现抽搐、瘫痪等症状。

三、传播途径1. 直接接触:病猪之间的亲密接触是主要传播途径,如共同饮水、吃同一饲料等。

2. 空气传播:病猪呼吸道排出的病毒颗粒可通过空气传播给健康猪只。

3. 间接传播:通过污染的饲料、水源、器具、车辆等传播给健康猪只。

四、防治措施1. 加强养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殖环境,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定期消毒,增强猪只的抵抗力。

2. 严格检疫隔离:对新引进的猪只要进行检疫隔离,在确保无病情的情况下方可投放到正常饲养场。

3. 饲料卫生控制:饲料是传播病毒的重要途径,应加强饲料消毒,使用高质量的饲料。

4. 疫苗预防:猪附红细胞体病疫苗是预防该病的有效手段,可以在猪只免疫期间提供保护。

5. 临床治疗:对发病猪只要进行及时的临床治疗,包括抗生素治疗、支持疗法等,以减轻病情和提高生存率。

结论: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严重威胁猪肉产业的传染病,给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养殖户和相关部门应加强养殖管理、严格检疫隔离、控制饲料卫生、进行疫苗预防和及时的临床治疗。

只有通过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才能有效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保障猪肉产业的健康发展。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诊治

猪的附红细胞体病诊治

[ 6 】 张新慧_ 猪链球 菌病 的诊断与控制[ J ] . 河南畜牧兽医 , 2 0 0 5 , 2 3
( 1 1 ) : 5 4 — 5 9 .
健康 宣传教育 , 畜牧兽 医部 门也要组 织力量 , 查清 动物疫情 范 围, 落实各项 防控措施 。 另外 , 生猪饲养 、 屠宰 和加工人员 , 要提高识别猪病和病 猪 肉的能力 , 做好 自身 防护 。 养猪户应 主动报告病猪疫情 , 严 禁宰杀病 、 死猪 , 死猪应就地深埋或焚烧 , 禁止抛入河 、 沟、 塘
附红细胞 体多为隐 『 生 感染, 当运输后饲养环境变等诱因
导致机体抵抗力下 降引发本病 , 因此 要加强饲养 管理 , 搞 好
环境卫生 消毒 , 对病猪及早隔离治疗 , 对病死猪要深埋处理 。 杜绝 到疫 区买猪 。
疗 及抗休克治疗 为主 , 同时依据病 情严重程度 、现场 临床 症状观察 、 病 理剖检 和
实验室诊断确诊 为猪 附红 细胞体病 。先 将诊断情 况介绍如
下。
淡染 , 在红细胞上有 大小不等 、 折光性很 强小体 , 呈 圆点状 、
戒指状 、 月牙状 , 侵袭率在 2 0 %一 6 0 %不等 。
1 发病情况及症状 辽宁省朝 阳市凌源市某养殖 户饲养 1 9 0头仔猪 , 其中7 0 头从 邻县引入 , 购入 时健 康状况 良好 , 人 栏后就进行 疫苗 防 疫, 第 4天就有 8头仔猪食欲减退或废绝 , 精神沉郁 , 体温升 高可达 4 1 — 4 2  ̄ C, 毛孔有 出血 点 , 病初便 秘 , 后期腹 泻 , 粪便 黑绿色或黄色粘液 , 有的病猪尿液呈浓茶色 , 可视粘 膜苍 白, 有 的伴有黄疸 , 部分病猪 消瘦 , 最后 四肢抽搐 , 呼气 困难 , 衰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体 一 端有 1 短鞭 毛 , 根 即可确 诊为 盲肠 肝 炎病 。
4 治 疗 盲肠 肝炎 的治 疗 原则是 : 杀虫 消 炎 , 保护 肝脏 。 目前 常
质量 O1 , . g 每天 1 , 5 次 连服 3 。②盐酸二喹宁, d 每只鸡胸 肌注射 0 5 , . 每天 1 , 2 ml 次 连用 3 , 疗效较好。③新砷凡 d
明. 甲硝 唑 对治 疗 鸡 盲肠 肝 炎 有特 效 。 时辅 以保 肝 护 肝 同
半月再用 1 次。 ⑤左旋咪唑, 每千克体质量 2 5 a 5 3 g自由 n
饮水 , 2 3 隔 ~ w后再 用 1次 。由于 该病 导致 肝脏 病 变 . 以 所
的 中药 , 量增 加饲 料 中的 维生 素 , 适 效果 更 明显 。
点 或 出血 斑 . 很快 产生 溃 但
疡。 以溃疡 灶 多见 。病 程进 一 步发 展 , 黏膜 坏 死脱 落 , 肠 包 囊 渗 出物形 成肠 芯 .切 开肠 管可 见灰 黄 色干 酪样 棒 状 物 , 横 断面 以 黑红 色凝 血块 为 中心 。 包灰 黄 色坏 死物 呈 轮层 外
l 寓 兽鏖 j 牲 纛 f 南
2 年 3 )2 0 ( 3 第期 1 第卷 2
肠 和肝 脏 修 复 , 饮 水 中添 加 电解 多 维 和 维生 素 K , 量 在 3适 加 入糖 和盐 等 连用 1 为 防止继 发感 染 。 饲料 中加 入 氟 w. 在
苯 尼 考 饲 喂 3 5d ~
几 分钟 内 即可 将其 杀死 ;猪 附红 细 胞 体 可 耐低 温 .在 加 1%甘油 的血 液 中 于一 7c感 染 力可 保存 8 :在加 枸 橼 5 3 = I 0d
酸 盐 的抗凝 血 中 , 5℃能保 存 1 在 脱纤 血 中一 0℃保 置 5d: 3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治疗

482021.4等多种因素。

当猪舍内产生的湿气长时间无法通过合理的通风及时排出舍外的时候,就会造成猪舍内的潮湿。

总结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1 天气一些地区雨水较多,光照少,空气湿度较大。

1.2 猪舍设计方面一是猪舍朝向不佳,舍间距较近,采光性能差。

二是猪舍地面没有坡度,舍内缺少必要的排水设施。

三是猪舍缺少必要的通风换气和升温设施。

四是猪舍设计不当,雨水倒流舍内。

五是饮水器设置不当。

1.3 饲养管理方面一是采用水冲圈或水泡粪的清粪方式。

二是猪的饲养密度过大。

三是夏季过多依赖喷水降温。

四是通风和保温设施应用不当。

2 解决办法及措施2.1 猪舍设计方面一是猪舍选址应地势高燥,坐北朝南、东西走向,舍间距不少于5米,猪舍建设时要避免雨水进入舍内。

二是猪舍建设时要有足够的采光设施,如在猪舍南墙设大面积的双层窗,顶部设置阳光板并做好猪舍的保温隔热,利用阳光去除舍内湿气并消毒杀菌。

三是猪舍地面保持1%~3%的自然坡度,如采用干清粪方式,舍内应设置密闭的排水沟。

2.2 猪舍设施方面一是提高猪舍的通风性能,猪舍顶部设置无动力风机等天窗,猪舍两侧山墙设置负压或正压通风机及进气口,猪舍南北墙距离地面20厘米设置可开闭的地窗,全方位通风。

二是猪舍水泥地面上设置电地热,提高猪的体感温度,降低猪腹泻发病率,同时促进地面干爽。

三是猪舍内增加热风炉等增温设施,保证寒冷天气猪舍通风后的舍内温度。

四是建议采用碗式或杯式饮水器,饮水器设置在漏缝地板等排水良好处并保证适宜的水压,减少因猪饮水或戏水后带来的猪舍地面潮湿。

五是夏季高温天气采用湿帘等设施代替水冲圈降温。

六是有条件的猪场,育肥(育成)猪采用水泥地面与漏缝地板相结合的方式饲养,产仔母猪及保育猪采用高床饲养,漏缝地板及高床下设置干湿分离的自动清粪设施。

2.3 饲养管理方面一是保持适宜的饲养密度,育肥猪密度不高于1头/平方米。

二是每日及时清除舍内产生的粪污。

三是合理使用猪舍内各项采光、通风、增温及降温设施,降低猪舍湿气及有害气体的同时也要确保猪舍保持适宜的温度。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治疗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及治疗
畜 禽 养 殖
X 聪qi 魏ya娃gzhi
猪附红细胞体病 的诊断及治疗
王 辉 宇 王 海 燕 。
( 1铁 岭 县 动 物 卫 生 监 督 所 ;. 岭 县 动 物 疫 病 预 防 控 制 中 心 ) 2铁
猪 附 红 细 胞 体 病 是 由 附 红 细 胞 体 寄 生 于 红 细 胞 和 血 浆
3 日常 管 理 .
进 入 鸡 舍 , 绝 参 观 ; 员 出人 鸡 舍 要 更 衣 换 鞋 . 辆 进 出必 谢 人 车
须清毒。 3做好 鸡舍 内外 消 毒 . ’
要 特 别抓 好 3个 环 节 , 即雏 鸡 入 舍 前 、 个 饲 养 期 问 、 整 卖 鸡 后 的 消毒 工 作 。雏 鸡 人 舍 前 ,鸡 舍 及 器 具应 严 格 冲洗 , 消
皮 肤 苍 白 。 温 检查 : 体 该病 初 期 体 温 偏 高 ,95 3 .℃左 右 , 期 高 后
达 4 ~ 25 。呈 稽 留热 。病 后 数 日死 亡 , 般死 亡 率在 1 % 2 4. ℃ 一 0
左右 。 病 理 剖 检 变 化 主 要 病 变 为 贫 血 及 黄 疸 .皮 肤 及 黏 膜 苍
第 一 天 日粮 由过 渡 前 料 的 7 %和 过 渡 后 料 的 3 %组 成 : 二 0 0 第 天 由 过 渡 前 料 的 5 %和过 渡后 料 的 5 %组 成 : 三 天 由 过渡 0 0 第 前 料 的 3 %和 过 渡 后 料 的 7 %组 成 ; 四 天 完 全 改 为过 渡后 0 0 第 料 。 出栏 前 7天喂 大 鸡料 , 止 用 药 , 绝 药 物残 留 。 停 杜
用酚、 、 碘 氯等制剂轮流更换。( ) 3 治疗。 ①黄胺二甲氧嘧啶 01 .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布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群的成年和幼崽。

本文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方法和防治措施。

1. 诊断方法: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主要通过以下方法进行:
1.1 临床症状观察:病猪表现出烦躁、乏力、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症状。

1.2 病理学观察:在病猪的脾脏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可以发现布氏杆菌感染的特点,如发生淋巴组织增生和出血。

1.3 细菌学检验:可以通过血液或淋巴组织的培养和鉴定,确认是否存在布氏杆菌。

1.4 血清学检验: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猪的血清抗体,确定猪是否感染了布氏杆菌。

2. 防治措施:
为了防止和控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传播,以下措施可以采取:
2.1 强化生物安全措施:包括建立隔离区、规范人员进出的流程和健康检查、增加猪舍的通风和消毒等。

2.2 临床治疗:对患病猪进行药物治疗是控制疾病扩散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使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

2.3 疫苗接种:布氏杆菌的疫苗可以用于预防疾病的传播。

猪群在出生后进行疫苗接种,可以有效提高猪对该病毒的抵抗力。

2.4 加强清洁和消毒:对猪舍、水槽和饲料等进行定期的清洁和消毒,可以减少布氏杆菌的存在和传播。

2.5 移除感染源:对于已经感染的猪,应尽快将其分离,以防止病毒的传播。

总结: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传染性疾病,会对养猪业产生严重的影响。

通过临床症状观察、病理学观察、细菌学检验和血清学检验等,可以对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诊断。

为了预防和控制该病的传播,需要采取强化生物安全措施、采取药物治疗、进行疫苗接种、加强清洁和消毒以及移除感染源等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诊断与防治措施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由细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猪的牙龈和口腔黏膜。

病原细菌主要是细菌红细胞体病原体(Porphyromonas)和柳氏细菌(Leptospira)。

本文将介绍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和防治措施。

一、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1. 牙龈发炎:患猪的牙龈出现红肿、溃疡和出血,进食困难。

2. 口腔溃疡:猪的口腔黏膜有溃疡,表面覆盖有黄白色或灰白色的假膜。

3. 体温升高:猪患附红细胞体病后体温可升高。

4. 食欲不振:患猪的食欲明显下降,甚至拒食。

5. 消瘦和衰弱:患猪由于进食不畅,体重下降,出现消瘦和衰弱。

1. 临床表现:通过观察患猪的牙龈和口腔黏膜的症状,能初步判断是否为附红细胞体病。

2. 病原学检查:可从患猪的口腔溃疡、牙龈、血液和尿液等样本中分离出疑似病原细菌,并进行相应的鉴定。

3. 血清学检查:检测患猪血清中的抗体水平,可以确定是否感染了病原细菌。

4. 分子生物学检查:通过PCR技术检测患猪样本中的病原细菌DNA,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 疫苗预防:定期接种有效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疫苗,提高猪群免疫力,减少感染率。

2. 卫生管理:加强猪舍的卫生管理,保持猪圈清洁、干燥,定期清理粪便和排泄物。

3. 防治细菌感染:使用有效的抗生素对患猪进行治疗,减少病原细菌的繁殖和感染。

4. 饲养管理:提供合理的饲料和饮水,保证猪的营养和免疫水平,增强对病原细菌的抵抗力。

5. 疫情监测:定期进行猪群的疫情监测,发现感染病例及时隔离治疗,防止疫情扩散。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一种常见的猪病,对猪的健康和生产性能有一定的影响。

正确诊断和科学防治是控制该病的关键。

通过合理的预防措施和综合治疗,可以有效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并减少经济损失。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法 - 养猪技术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法 - 养猪技术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法-养猪技术猪附红细胞体病通常发生在哺乳猪、怀孕的母猪以及受到高度应激的肥育猪身上;病原是一种寄生在猪红血球上的立克次氏体,其可造成红血球的改变而容易为体内的状内皮系统或是被吞噬细胞所破坏,因而造成红血球数量的减少,导致贫血、发育减慢、料肉比提高。

传染途径主要经由节肢动物叮咬以及器械的机械性传播。

下面具体来了解一下:猪附红细胞体病的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鉴别与治疗方法。

1、临床症状猪附红细胞体病具有6 -10天的潜伏期,病猪主要表现出体温明显升高,能够达到40-42℃,食欲不振,甚至停止采食。

拒绝运动,往往挤堆爬卧,呼吸困难,可视黏膜黄疸、苍白,初期发生便秘,排出混杂黏液或者黏膜的粪球,有时交替发生便秘和下痢,尿液赤黄。

急性型病猪的全身皮肤呈苍白色,四肢呈红紫色,特别是耳廓边缘非常明显。

慢性型病猪会显著消瘦,皮肤呈苍白色,有时会伴有荨麻疹症状。

病猪呈急性经过时会在数小时到一天内发生死亡,呈亚急性经过时能够持续10 - 20天,少数呈慢性经过的能够达到30天。

部分病猪能够自愈或者治愈后发生贫血,生长发育不良,部分甚至变成僵猪。

2、诊断方法形态学方法。

主要包括血涂片(吖啶橙、姬姆萨等)染色镜检法、鲜血压片镜检法,其中附红细胞体采取吖啶橙染色镜检法准确率更高,不适合采取鲜血压片镜检法,而姬姆萨镜检测由于血液中存在大量的蛋白质和脂类等物质,使用甲醛固定后非常容易导致血涂片附着其他非病原性颗粒,如染料色素等,出现特异性误差。

镜检时需要对多个视野进行观察,如果着色颗粒数目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是非病原性颗粒。

吖啶橙染色镜检要求在暗室中使用荧光显微镜观察,在看到轮廓清晰的红细胞的基础上,可使用油镜头看到其上存在发出绿色荧光的小体。

如果先采取姬姆萨染色,再采取吖啶橙复染,就能够有效避免这两种染色方式各自造成的假阳性。

血清学方法。

主要包括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血凝试验(IHA)和补体结合试验(CFT)等。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症状及治疗方法
猪附红体细胞病(Porcine parvovirus,PPV)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疾病,主要感染猪只,是一种广泛分布、易感染的病毒性疾病。

本文将探析猪附红体细胞病的症状及治疗方法。

症状:
1. 流产:猪附红体细胞病感染母猪主要的症状就是流产。

一般在妊娠60天以内的母猪,都有可能感染PPV,使得胚胎发育受阻,最终导致流产。

流产的猪只往往伴有发热、
食欲减退等症状。

2. 产仔障碍:感染PPV的母猪可能会导致产仔障碍,其中包括畸形、死胎、弱仔等情况。

3. 干燥性流产症:干燥性流产症是猪附红体细胞病的经典表现之一,表现为在妊娠
期间出现猪群流产,其它症状包括毛色灰暗、食欲减退,胎儿体长也较短,肝脾肿大。

治疗方法:
目前,猪附红体细胞病并没有特殊的治疗方法,而是通过疫苗接种来预防。

1. 有效的清洁和消毒:在生猪场,保持良好的清洁和消毒是预防和控制PPV的关键。

彻底清洗和消毒生猪场设施、环境,有效地杀死病毒,阻止病毒的传播。

2. 疫苗接种:根据猪附红体细胞病的临床表现,可以选择不同类型的疫苗进行接种。

疫苗接种主要可以预防病毒的感染和流行,从而保持种猪的健康状况。

3. 引进新猪前的隔离检疫:饲养环境对于病毒防控非常重要,因此饲养单位应该在
引进新猪前,对新猪进行隔离检疫,以确保其身体健康状态,并保障种猪/仔猪生产的安
全和健康。

综上所述,猪附红体细胞病是一种具有较高传染性的病毒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疾病非
常重要。

在饲养猪只期间,需要加强疫苗接种、保持严格的清洁和消毒,从而保障猪只健
康和生产的顺利进行。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措施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嗜血支原体(Mycoplasma suis,M. suis)寄生于猪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内引发的疾病,任何年龄任何品种的猪都可以受到感染,其中仔猪受到病原入侵之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病死率。

现阶段生猪养殖产业不断向着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养殖规模扩大之下,各类传染性疾病呈现出高发流行的态势,表现出复杂的临床特征,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难题。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现代生猪养殖领域发生流行率较高的急性传染性疾病,传播速度相对较快,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向着整个群体快速传播蔓延,患病猪主要表现为高热、贫血、黄疸、全身体表皮肤潮红等症状。

近些年,由于很多养殖户将关注重点放置在重大传染性疾病的集中免疫接种领域,对附红细胞体病的重视程度不高,导致该类疾病在养殖场中呈现逐渐流行的态势,严重降低了生猪的生产性能,甚至会引起大范围的死亡,严重损害了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本文探讨了附红细胞体病的流行病学,并结合实际病例明确了该种疾病的诊断与综合防治方法,希望对更好的降低猪附红细胞体病的危害有一定帮助。

一、流行特点1、病原特征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嗜血支原体(Mycoplasma suis,M. suis)寄生于红细胞表面、血浆和骨髓内感染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通过对血液进行染色处理,放置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发现红细胞周围会镶嵌有一轮类似淡蓝色宝石状,大小通常在0.1-2.6微米之间具有多种形态,有的呈现逗点状,有的呈现卵圆形,有的呈现环状,有的呈现杆状,该种病原微生物不存在细胞壁,没有明显的细胞器和细胞核,不会生长出鞭毛,不能够自行运动,是一种原核生物。

将病原放置在200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能够看到病原体的内部会存在分布不是很均匀的类细胞核。

附红细胞体主要通过二分裂法和出芽、裂殖法进行繁殖生长,通常说来病原体主要在骨髓部位进行增殖,但是增殖的部位还没有完全的确定。

附红细胞体在红细胞表面呈现单独存在或者呈短链排列存在,也能够在血红细胞的血浆当中游离,另外附红细胞体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大小形态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可能与动物的种类、身体抵抗能力有着较大的联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诊治
摘要介绍了猪附红细胞体痈的发病情况、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实验室诊断,并提出了预防和防治措施。

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生;诊治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1007-5739(2009)16-0305-02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附红细胞体寄生于猪的红细胞表面或游离于血浆、组织液及脑脊液中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

又称“猪红皮病”。

猪附红细胞体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播途径多。

病猪以高热、贫血和黄疸为主要特征,感染发病率高达70%~90%,是养猪业的一大顽症,危害性很大。

该病多为隐性,常与猪的其他疾病混合感染,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常造成误诊。

2009年5月肥东县某猪场养殖的猪出现死亡。

经对病猪进行临床诊断、实验室诊断,初步诊断该病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后。

病情很快得到控制。

1 发病情况
2009年5月20日。

肥东县某养猪场饲养的120头猪发病,第1天死亡1头小猪,随后每天死亡3~4头小猪,病程较短,从出现症状到死亡仅15~48h,饲养户用土霉素治疗,病猪死亡数略有下
降,但效果不理想,短短5d死亡24头。

经济损失惨重。

饲养户于5月25日到安徽农业大学求诊。

2 临床症状
2.1哺乳仔猪
5日龄内发病症状明显,一般7~10日龄多发,体温升高;眼结膜皮肤苍白或变黄(贫血或黄疸,具有示病诊断意义),四肢抽搐。

发抖,腹泻;粪便深黄色或黄色粘稠、腥臭;死亡率在10%~90%,小部分猪很快死亡,大部分仔猪临死前四肢抽搐或划地,有的角弓反张;部分治愈的仔猪变成僵猪。

2.2断奶仔猪、育肥猪
断奶仔猪一般转入保育猪舍后3~5d发病。

40~60日龄为主要发病期。

病猪精神沉郁,嗜睡,扎堆,体温升高至40.5~42.5℃;部分猪全身皮肤呈浅紫红色。

尤其是腹部及腹下部,部分猪皮肤呈土黄色,病程再长一些体质差的猪皮肤苍白(具有示病诊断意义);大部分猪眼结膜发炎,严重的上下眼睑粘结使限无法睁开;个别耳部发绀,少数猪后肢内侧及腹部有出血斑(具有示病诊断意义);部分猪步态不稳;少数猪发病10d左右出现急性死亡,死亡时口腔出血,解剖胃出血。

2.3繁殖母猪
怀孕母猪和哺乳母猪患该病精神差,喜卧,高热,大部分发病猪全身皮肤发红,个别猪中、后期皮肤黄染或苍白(具有示病诊断
意义),怀孕母猪出现流产、早产,尤其是临产母猪的流产率、早产率高,不流产的产出死胎,有的即使产活仔。

仔猪弱小,发病死亡率高。

3 病理变化
剖检可见血液稀薄,皮下水肿,黏膜、浆膜、腹腔内的脂肪、肝脏等呈不同程度的黄染。

全身淋巴结肿大,肺脏水肿,心包积液,肝脾肿大,胆囊肿大,胆汁充盈。

肾脏有出血点或表现为贫血,腹水增多。

主要病变为贫血,黄疸,发病猪皮肤、黏膜苍白黄染,部分猪全身皮肤发红,以耳、鼻、腹部严重;血液稀薄,凝固不良;皮下组织和肌间胶冻样侵润;颌下、肺门、膈淋巴结肿胀多汁呈土黄色;脾脏肿胀呈蓝灰色;部分病猪肝脏肿大,脂肪变性;肾脏贫血,局部有淤血。

4 实验室诊断
4.1新鲜血液检查
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1滴于载玻片上,加等量生理盐水混匀,加盖玻片,在400~600倍暗视野显微镜下观察,可见虫体呈球形、杆状或颗粒状。

使红细胞成齿轮状或多角状。

单个附红细胞体有很强的运动性,可前、后、左、右做翻滚或扭转运动。

4.2血片染色检查
取耳静脉血(或抗凝血)涂片,姬姆萨染色镜检,可见红细胞表
面有许多圆形、椭圆形、杆状紫红色虫体。

当调动微螺旋时,虫体折光性较强,中央发亮,形似气泡;红细胞边缘不光滑,凹凸不平。

瑞氏染色镜检,虫体呈紫蓝色。

5 预防
5.1坚持自繁自养
在引进外地猪种时应严格检疫,并隔离观察至少1个月,在此期间分别在第1、15、30天采血镜检,若完全为阴性。

则可以与其他猪合群。

5.2切断动物传播途径
夏秋季必须搞好消灭蚊蝇等害虫工作;定期驱除猪体内外的寄生虫;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改造猪舍,装上防蚊纱窗,这样可以极大的降低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率;坚持灭鼠;猪场禁养其他动物,如羊、禽类等,看护犬要定期用药预防感染。

5.3杜绝机械传播途径
在疫苗接种、疫病治疗需要注射时。

保证每只猪换1次针头。

在打耳号、阉割、外科手术时应当每完成1头猪都要对器械进行完全消毒。

常规消毒法比较麻烦,所需时间也过长,较为便利且能保证效果的消毒方法是火焰消毒。

这种方法尤其适用于打耳号和阉割手术刀。

5.4其他
确保全价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减少不良应激。

6 治疗
该病在不同地区治疗效果不一,应根据实际病情,选择用药。

防治继发感染或混合感染。

土霉素、四环素、强力霉素等,可按0.1g /kg体重口服,连续应用,有一定治疗作用;土霉素针剂每天按15~50mg/kg体重分2次肌肉注射,连用3d。

血虫净(贝尼尔)粉剂,按10mg/kg体重肌肉注射。

1次/d,连用3d,配合血牲素2mg /kg体重、vb132~5mg/kg体重,疗效更为理想。

对出现贫血的病猪,1~2日龄的仔猪肌肉注射200mg铁剂、25mg土霉素(otc),并于2周龄时再以同样的剂量补强1次(铁剂主要是补充因红血球被立克次体破坏后体内进行造血的原料)。

康复后再发的小猪难以治愈。

7 体会
(1)猪附红细胞病多因断奶、阉割、长途运输等应激因素诱发,且多发于仔猪,故在有应激因素发生前后,应多服用抗应激多维及抗生素,以防该病发生。

(2)诊断该病要尽早、尽快。

尤其是该病各阶段猪发病临床表现不一致,并且只是部分猪出现红皮,黄疸和贫血是在疾病后期出现,同时继发其他疾病,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必须找出原发病。

(3)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原体主要寄生在红细胞上,使正常的细胞破坏、减少。

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易与其他疾病混合感染和继发感染。

猪附红细胞体病在临床上经常与猪瘟、链球菌病、弓形虫病
混合感染,以及继发感染肠炎、肺炎等疾病,治疗时应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对继发病和并发症进行治疗。

才可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

(4)有的猪场确诊该病后,用土霉素肌肉注射,效果不佳,原因是猪场饲料中长期添加土霉素造成猪群一定的抗药性,在这种情况下,贝尼尔应成为首选药物。

(5)猪附红细胞体病病初无典型症状,在不进行实验室检查的情况下较难及时确诊,有时还会误诊,要在临床诊断上尽可能因地制宜,在乡镇兽医站设立必要的化验设备,进行常规的化验培训,以提高基层兽医人员诊病治病的水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