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一、语言文字运用(共35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zhuó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凭添了搅扰。

B. 做买卖都“端木遗风”,到现在用铅字排印书籍还是“付梓.(zǐ)”“杀青”。

象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它们是从前人所谓“套语”,我们所谓“滥调”。

C. 无论繁简,要是拿“无可削.xu甓不得减”作标准,就都需要提炼。

但是,这提炼的工夫,又并不全在下笔时的字斟句酌。

D. 玫瑰飘香,蔓.màn生植物爬向屋顶。

在架子上有仙入掌和兰花,还种着几盆青蒜。

墙上有鸟笼,小鸟争相鸣叫,好像要超过汽车声和叮叮当当的自行车铃声。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字形、字音的识记和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需要认真审题,利用平时的知识积累,结合语境判断正确与否,对一些形近字或易读错字,尤其对一些常见字、多音字及生僻字要做到准确辨析,明确它们的异同及用法,进而找出全都正确的一项。

A项“凭添”的“凭”应改为“平”。

“平添”:1.自然而然地增添;2.无端地增添。

B项“象这样”中的“象”应改为“像”,“像”有“比如”的意思。

“象”不合语境,它只适用于三种情况。

(1)指哺乳动物—象,如:大象。

(2)形状、样子,如:形象。

(3)仿效、摹拟,如象声词。

C项“工夫”中的“工”,应改为“功”;“功夫”:一般指代身怀武术技能,同时也可指本领、做事花费的时间精力等。

“工夫”:指时间和精力。

用“工夫”不合语境。

D项无错误。

故选D。

2.句中的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B. 最出色的要数“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写那洋洋洒洒....的漫天大雪,只一句:“那雪正下得紧。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常州市14校联盟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D⑥总之,柳宗元终于在山水中找到了自己新的生存天地A. ②④①⑤③⑥B. ③⑤①⑥②④C.②④⑤①⑥③ D. ③⑤②④⑥①【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重点考核语句连贯,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此题下句子语境来看,第③句照应文段开头的“偶然”一词,可排除A.B两项;第⑤句照应“被动”“无奈”两词,可排除C项;②④两句因“或许”句式连缀;第①句中“与此相应”,指代第⑥句的内容,所以跟在第⑥句后面。

故选D。

【点睛】语句衔接的题目是课标卷必考的题目,有时是排序,有时是填写衔接句,排序的题目主要从陈述对象的转换、关联词语的呼应、指代性词语的指代意义、和上下文的顺序照应、和空格前后的衔接等角度分析。

填写衔接句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的和谐的角度选取。

4.下列有关所学文本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沁园春•长沙》中的人物形象主要是作者和他的战友们,这是一群以天下为己任、蔑视反动统治者、改造旧世界的革命青年。

B. 六艺既可以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又可以指《诗》《书》《礼》《易》《论语》《乐》六种经书。

C.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句中“壬戌”采用的是干支纪年法,月满为望,“既望”就是望日之后的那天。

D. 荀子认为学习的人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

文学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的中外中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流派,文体知识等。

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经典阅读中列出的作品。

平时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52套)

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第152套)

浙江省东阳市南马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语文12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一、基础知识题(2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倔.强juè鼎铛.dāng 教诲.huǐ莘莘..学子xīn 涎.皮赖脸xián B.坍.圮tān 巨擘.bò窨.井yīn 游目骋.怀chěn 不着.边际zháoC.拓.片tàt 恫.吓dòng 粗犷.guǎng 日渐.月染jiàn 意味隽.永jùnD.剽.窃piāo 毋.宁wú扁.舟piān 浑身解.数xiè翘.首以待qiáo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也别有一番情趣。

B.我汗流夹背,四肢颤抖,但仍不辍劳作。

C.海天茫茫,风尘碌碌,酒阑灯炧人散后,良晨美景奈何天。

D.他通宵做噩梦,第二天早晨没精打采,脸色苍白。

3.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世界文学,就是逐渐熟悉和掌握各国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

②北平在人为之中显出自然,既不挤得慌,又不太,连最小的胡同里的房子也有院子和树,最空旷的地方离买卖街与住宅区不远。

③然而,对思想家和作家的每一部杰作的深入理解,都会使你感到满足和幸福——因为获得了僵死的知识,有了鲜活的意识和理解。

A.阅读僻静不仅而且B.阅读清静不仅而且C.研读僻静不是而是D.研读清静不是而是4.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无误的一项是()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中的“豆蔻”是指女孩子十三、四岁,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故不能用于十五、六岁的小伙子。

B.那美丽的故事还说每年“七夕”,(农历七月初七)就会有成群喜鹊飞上银河搭桥,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才能在鹊桥相会。

C.为方便群众“五一”乘车,日内将开辟红庙至动物园、前门、东大桥、丰台、北太平庄至颐和园、香山至卧佛寺六条游览路线。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浙江省余姚市余姚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余姚中学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一、基础知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是()A. 世界各地的人都向这清流涌来,为取得一瓢饮,为分享这馨.(xīng)香醉人的玉浆。

B. 富丽堂皇的建筑群,贵族老爷们养尊处优的生活场.(cháng)所已消失得无影无踪,唯独留下一座简朴的小屋。

C. 当我们漫步在花园的林荫小道,当我们踏上玲珑剔.(tì)透的小桥,落叶在脚下踩得沙沙响。

D. 孤独,荡涤.(dí)人的矫饰和浮躁;孤独,诠释人的淳朴和淡泊;孤独,凝聚人的内涵和睿智;孤独,提升人的品位和境界。

【答案】D【解析】【详解】此题考核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形声字重点记忆“统读字”,形似字注意字形的细微差别。

题中A项,馨xīn;B项,场chǎng;C项,剔tī,林荫小道——林阴小道。

故选D。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新世纪以来,中朝两国关系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换.的考验,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B. 小李买了台新款的手机,价格有些高,但质量不错,功能全面,他觉得差强人意....。

C. 小说《最后的常春藤叶》的结尾别有用心....,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

D. 同学们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答题时注意明确词语的含义,然后比对给出的句子,看使用是否合乎语境,题中A项,变换:指事物的一种形式或内容换成另一种,多用于具体的事物。

这里应该改成“变幻”。

C项,别有用心:指心中隐藏着其它的计谋,言论或行动有不可告人的企图,应该用“别出心裁”。

D项,不耻下问: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耻,形容谦虚好学,对象错配。

B项,差强人意:表示勉强还算能让人接受。

159.(部编版)浙江省宁波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159.(部编版)浙江省宁波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含答案

浙江省宁波地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考生须知:试卷共有五个大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一、书写(5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

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

二、积累运用(29分)1.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4分)读书,就像是隐身地串门。

我们通过阅读结识了为中国的国防武器事业鞠躬尽cuì⑴的邓稼先,líng ⑵听了端木蕻良要为故土洗去污huì⑶和耻辱的誓言,体察了杨绛在迟暮之年对车夫老王真诚的之情……阅读让我们把生活中寂寞的辰光变成了享受。

2.古诗文名句默写。

(8分)○1士别三日,▲。

(《孙权劝学》)○2▲,惟解漫天作雪飞。

(韩愈《晚春》)○3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

岑参《逢入京使》中“▲,▲”两句诗写出了思念家园的悲伤;《木兰诗》中“▲,▲”两句诗写出了木兰为报效国家,奔赴战场的飒爽英姿。

④“一砖一瓦皆是诗,一草一木总关情”。

晚年的王维看到盛开的芙蓉“花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的落寞景象,不禁想起了自身的遭际,勾起了丝丝感伤之情。

但幸运的是苍翠的竹林给予了他心灵的慰藉,兴之所至,他可以“▲,▲”(王维《竹里馆》),有琴声相伴的惬意生活又抚平了他心底的波澜。

3.文言积累。

(3分)○1见往事..曰▲..耳▲ ○2策勋..十二转▲○3康肃忿然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3分)A.《回忆鲁迅先生》作者是萧红,本文以女性特有的笔触,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刻画了一个很生活化的鲁迅形象。

B.《卖油翁》的作者是南宋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

“唐宋八大家”之一。

本文选自他的《归田录》。

C.杨绛的丈夫是钱钟书,字默存,他的代表作是小说《围城》。

D.《木兰诗》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民歌,文中出现的“可汗”为古代西北地区民族的最高统治者。

5.名著阅读。

(6分)⑴下面三幅图是名著《骆驼祥子》中的插图,请将对应的选项写在相应位置。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含参考答案)

江西省宜丰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游学精髓就在知行合一翟力传统上,游学是游学者游历四方、寻师求学、传播思想的文化活动。

人有恒言曰:“百闻不如一见。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游学之益在于体验,人世间有些知识,有些情感,有些体会,非亲历其境不能得其益。

游学的必要性就在于此,游学传统由来已久,早在《史记·春申君列传》中,就有“游学博闻”之语。

孔子周游列国,历时十余年,行程数千里,历经艰难险阻,一边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一边带领弟子读书、体验山水、感悟人生,并将一路的所闻、所见、所感记录下来。

孔子死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语录进行整理,编成《论语》,传诵至今。

司马迁从二十岁起就漫游祖国各地,到处寻访古迹,采集传说,行迹所至,殆遍宇内。

壮阔的游记,不仅开阔了眼界,增长了阅历,而且壮丽山水中的灵气,也赋予了他“疏荡颇有奇气”的文风,为他写下“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直到明代的徐霞客、清初的顾炎武,这种传统代代相传,成就了中国古人知行合一的优良士风。

其实不仅仅在中国,游学也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教育形式。

13世纪,来自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沿丝绸之路来到东方,并在中国游学17年,其口述的《马可·波罗游记》不仅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向往,奠定了新航路的开辟,同时也是研究我国元朝地理和历史的重要典籍。

18世纪,英国上层社会也兴起了一股赴欧洲大陆游学的热潮,在加强与欧洲大陆联系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今天的日本,游学早已成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国家大力支持中小学学生游学,并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其费用。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教育形式越来越多样化。

曾经,游学这种教育形式因费时、费力、费钱等缺点的存在,加之社会各方担心学生在游学过程中会受到意外伤害,一度有被搁置的趋势。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文部2-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文部2-含答案

广东省深圳市耀华实验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华文部)第I卷一、基础知识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下面选项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悠长寂寥静默颂赞B.驯鸽槐树彷徨惆怅C.斑驳袅娜青雾树梢D. 鲈鱼黄犬骆驼万户候2.下面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王的学习劲头越来越足,以前那种没精打采....的样子再也看不见了。

B.看着她精神混混沌沌....的样子,家里人没少为她操心。

C.但是读他这篇文章和听他这篇讲演,那趣味相差很多,犹之乎读剧本与看戏之迥乎不同....。

D.过去也有不少显宦,以及叱咤风云....的人物,莅校讲话。

3.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

B.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只能感出一点点极微细极柔软的触觉。

C.老丁大约六十岁上下,可是身体非常硬朗。

D.这样的熬煎是不会有终结的,除非我给自己过去十年的苦难生活作了总结,还清了心灵上的欠债。

4.下列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A.陆蠡,现代散文家、翻译家。

巴金认为他是一位真诚、勇敢、文如其人的作家。

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海星》《竹刀》《囚绿记》等。

B.郁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

代表作有《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小狗包弟》等。

C.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7月,主要成员有郭沫若、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D.《氓》是春秋时的一首民歌,春秋时期封建的生产关系尚处于萌芽阶段,封建思想意识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当时青年男女交往比较自由。

5.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进兵北略地C.太子丹恐惧 D.共其乏困6.下列句子中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B.秦将王翦破赵C.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 D.立诛杀曹无伤7.下列句子中不存在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范增数目项王 B.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C.吾得兄事之 D.遂拔以击荆轲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另外三句不相同的一项是()A.此天子气也 B.贪于财货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二、主观题(共23分)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2018-2019学年浙江省9 1高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学年浙江省9 1高中联盟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

2018-2019 学年第一学期9+1 高中联盟期中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满分15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核对条形码信息;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卷上,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卷;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7 分)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侍萍在做月子时受了病,周朴园为此保留关窗的习惯,是他念旧的表现;周朴园将侍萍赶出周家,并褫.(chĭ)夺她作为母亲的权利,使她与萍儿分离,则是他冷酷的表现。

B.周文略是个虚构高手,做着“宇宙梦”,在小说内容介绍中,书写宣言似.(shì)的写道:“一滩稀泥,也可以面对浩瀚的天空!”C.这种揭示力量,不是剑拔弩张,激扬文字,而是在沉静如水、波澜不惊的讲述中,透过扭曲的人生故事,触及社会的现实症.(zhèng)结,达到抨击和喻世的效果。

D.普陀山这座佛教文化的圣殿令无数人带着一颗虔.(qián)诚之心去朝拜,那里风光独特、晨昏物异,无论是古洞潮声还是莲池夜月,都令人心旷神怡。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2-4 小题。

【甲】这时的维克多·雨果,是《<克伦威尔>序》的雨果,是《欧那尼》首演大获成功的雨果,是《东方集》的雨果。

他不仅早已与古典主义决.裂.,而且已经成为新的流派——浪漫主义的主帅。

【乙】按照诗人波特莱尔(1821—1867)的说法,“维克多·雨果是那唯一的人:人人都仰.望.着他,寻.求.当前的口号。

”【丙】这个口号就是:“戏剧的特性是真实,而真实来自两种典型——庄严崇高和荒诞滑稽——完全自然的结合,这两种典型在戏剧中交叉会合,正如在生活中和创作中。

”(《<克伦威尔> 序》)作为对三一律的反抗,浪漫主义的这一信条实.施.在《欧那尼》中,赢得了击溃古典主义的胜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宁波市2018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赭.(zhě)色熨.(yùn)帖不更.(gēng)事蜚.(fēi)声中外B. 殷.(yīn)实敕.(chì)造笔杆.(gǎn)子向隅.(yǔ)而泣C. 笑靥.(yè)剽.(piāo)窃软着.(zhuó)陆浑身解.(xiè)数D. 狙.(jū)击纨绔.(kù)妊娠.(chén)期拈.(niān)轻怕重【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字音中容易出错的有字形相近的形声字,这些字读音可能相同也可能相近,当然也可能完全不同,如,掇,啜,缀;菅和管。

因此做题时要格外留心,看清字形。

最重要的是平时要做个有心人,认真识记、做练习、做笔记。

A项,熨帖,熨读(yù)。

B项,向隅而泣,隅读(yú)。

D 项,妊娠期,娠读(shēn)。

故选C项。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孩子扑到我的脖子上,吻着我的腮帮,嘴唇,前额,同时又像一只太平鸟一样,响亮而尖利地叫了起来,叫得连车厢都振动了。

B. 读书帮助我们获得了独特的人生乐趣与精神上的慰籍,我们应将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养成利用闲暇时间读书的习惯。

C. 在百年武侠小说史上,名家倍出,数金庸的名气最盛、享誉最长,横扫华人世界。

他以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十余年间写下15部作品。

D. 晨雾飘摇,细雨婆娑,周庄依偎在水的怀抱中睡眼迷蒙。

当周庄渐渐苏醒时,小船便陆续驶出自家的河埠,桨起桨落,划开了水的寂静。

【答案】D【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字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识记A。

建议1、博闻强识。

①博闻,即平时加强识记,尽力拓宽知识面,扩大阅读量,积累词汇,丰富词汇量。

②强识,对汉字字形的识记要化大力气。

对那些形近字、音近字、义近字等尤其要仔细区别。

2加强练习。

3、学会区别同音字。

4、学会以音辨形。

⒌学会以义辨形。

⒍学会根据语境辨形。

A项,振动,应为震动。

B项,慰籍,读慰藉。

C项,倍出,应为辈出。

故选D项。

【点睛】以义为纲,据义别形形随义定,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辨析字形正误,一切当从字的意义下手、考虑。

在这里,我想提供两个据义别形的技巧:①字形结构分析法。

汉字当中,有若干是形声字、会意字、指事字等,它们的表意性很强。

剖析字形特点,或者说是剖析汉字的造字方法,推知汉字的意义,从而为我们辨析别字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②词语结构分析法。

现代汉语中有不少联合式的词语,对这类词,可根据前后位置的关系,推知相对应的字词的词义,从而帮助我们辨析字形。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A. 《舌尖上的中国》节目热衷于讲述美食与人的关系,但在《舌尖2》中因为讲述美食背后人的故事,被观众大为吐糟,叹为观止....,致使收视率受到影响。

B. 日前,法国权威电影杂志《电影手册》按惯例公布了2018年度十佳影片,来自法国、美国和韩国三国的电影作品囊括..了八席。

C. 2018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在全世界范围内纪念马克思的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

社会主义国家如此不足为奇,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如此难免令人感到意外。

D. 我们要学会道歉,道歉不仅不是一件有损身份的事,而且..有助于维护自己的威信。

那些有错就推脱的人,不但无威信而言,而且会逐渐失去他人的信任。

【答案】C【解析】【详解】试题分析:该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理解词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分析。

首先考虑其意义是相吻合,还要考虑该词语的使用对象、词性是否合适,感情色彩是否符合语境。

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

此处运用正确。

A项,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是褒义词。

语境中说“被观众大为吐糟”“致使收视率受到影响”,该词使用错误。

B项,囊括:全部包罗在里面。

十佳影片,只包括八席,不能称之为囊括。

D项,而且:表递进关系。

语境是转折关系,此处应改为表转折关系的“反而”。

故选C项。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国家外交关系的发展和直航交通的便利,中国出境游客开始将目光转向遥远的巴拿马、阿根廷等国家。

B. 家里的冰箱,在某些情况下可以延长食物保质期,但这并不等于杀灭了食物中的细菌,只是通过低温的形式消退了食物中部分有害菌的繁殖。

C. 所有长大的孩子都应该谨记,正是自己的父母,作为社会的化身,赋予自己“童年”这种特权,而且父母这么做是牺牲自己为代价的。

D. 人们在记录历史、迫踪历史时,往往会引发许多感慨,浮现出许多联想,其中有英雄的喟叹,也有文人的歌吟。

【答案】A【解析】【详解】该题考查学生辨析病句的能力。

做病句题首先整体阅读,根据语感可以直接排除个别选项。

其余的,要仔细阅读,划分句子成分,先提取句子的主干,然后再看内部修饰是否恰当。

这样能检测出搭配是否恰当,成分是否残缺,结构是否混乱,句式是否杂糅等问题。

最后再看句中有无一些容易出现病句的标志词,细细推敲。

B项,“消退了……繁殖”,搭配不当,应改为“抑制了……繁殖”。

C项,成分残缺,应是“以牺牲自己为代价的”。

D.项,舍逻辑,应“浮现出许多联想”在前,“引发许多感慨”在后,且“浮现”和“联想”搭配也不很妥当。

故选A项。

【点睛】病句需按考纲考查的几大类型复习,并且熟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平时注重总结。

比如:1.出现了并列的短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分类不当、语序不当或语意不明; 2.出现了多个谓语,可能是搭配不当、偷换主语; 3.出现了长宾语,可能是宾语中心语残缺、搭配不当;4.出现了多重定语、多重状语,可能是语序不当或赘余; 5.出现了数量短语,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语序不当、用词不当; 6.出现了代词,可能是语意不明、重复;7.出现了两面性的词语,可能是前后肯否不一、不合逻辑;8.出现了“避免”、“防止”、“以防”、“以免”、“切忌”、“禁止”等表示否定的词语(或者疑问句),可能是不合逻辑或表意相反;9.出现了判断动词“是”“成为”,可考虑主语与宾语是否搭配;10.出现了固定结构、下定义,可能是结构混乱;最后,如果句子的“病状”不明显,可压缩句子的主干,看相关成分是否搭配、残缺,或结构是否混乱。

5.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川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A. “斜阳草树”六句,盛赞刘裕北伐的雄姿和声威,这与南宋统治者的屈辱苟安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对当朝统治者的讽刺。

B. 上阕由眼前之景联想到英雄人物,将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意境苍凉悲壮,寄寓了词人对国事的深切忧虑。

C. 结尾处,词人以廉颇自况,既概括了不逢迎权贵而未被重用的坎坷遭遇;又表现了报国心切,苦于年老体弱的复杂心情。

D. 全词将词人的政治见解与战略主张通过诗歌形象表现出来,富有诗意美;用典贴切,寄意深远,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答案】C【解析】【详解】该题是对诗歌的综合考查,涉及炼词炼句,内容的理解,情感的把握,手法的判断等多个层面。

解答该种题型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中写了什么景、什么人、什么事,抒发了哪些情感,用了哪些手法。

然后结合选项涉及的具体诗句逐一进行分析判断。

C 项,“苦于年老体弱””词中未有体现。

故选C项。

【点睛】解答此类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赏析能力题,涉及到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歌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

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

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

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

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

”此言得之。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秦以.攻取之外作《师说》以.贻之B. 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而不知其所.止C. 以有尺寸之.地不知日之.入D. 而.秦兵又至矣吾尝终日而.思矣7.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其实..百倍B. 思厥先祖父..C. 如弃草芥..D. 然后..得一夕安寝8. 下列对文中句子的翻译,全对的一项是( )①奉之弥繁,侵之愈急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A. ①诸侯送秦国的土地越频繁,秦国侵犯诸侯就越厉害。

②以至于发展到灭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就应该这样。

B. ①诸侯送秦国的土地越频繁,秦国侵犯诸侯就越厉害。

②以至于发展到灭亡的结局,事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C. ①诸侯送秦国的土地越频繁,国力消耗就越厉害。

②以至于发展到灭亡的结局,道理本来就应该这样。

D. ①诸侯送秦国的土地越频繁,国力消耗就越厉害。

②以至于发展到灭亡的结局,从道理上说本来就应该这样。

9.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诸侯贿赂秦国土地,小则送邑镇,大则送城市,足见秦国受赂得地之轻易,同时也暗示秦国贪婪无度。

B. 各诸侯曾经开辟疆土万分艰难,而如今为求苟安而大举割地,向秦国求和;秦国却步步紧逼,欲亡之而后快。

C. 作者引用古人的话,通过“抱薪救火”这一比喻,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诸侯以地事秦必然走向灭亡的严重后果。

D. 这一段文字概括了韩、魏、楚覆灭的历史进程,运用对比论证、假设论证等方法论述了“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的观点。

【答案】6. B 7. C 8. A 9. D【解析】【6题详解】此题考查对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辨析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虚词大多是多义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

同时还需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

平时学生中要注意积累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