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

合集下载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

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三篇篇一:国有企业改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一、国企改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国有企业改制表现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分立、合并,如公司兼并、国有企业主辅分离等;二是,改变所有制的形式,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公司制企业(有限公司和股份公司),国有企业转为私营企业,国有企业与外商合资等;三是,改变企业组织形式的,如原国有企业转为国有独资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转为股份有限公司;四是,转变经营机制,如国有企业的承包或租赁、事业单位的企业化经营等。

本文中所指的改制既是指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下同)转让存量国有资产或吸收非国有投资者增量投资的行为,以及辅业与主业进行分离、改制。

也是指国有企业破产、关闭、解散,以及国有企业之间有偿并购或无偿划转产权的行为。

1、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结构调整的必然要求我国现阶段的经济体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其特点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国有经济。

国有经济不在量多,而在其经济控制力。

对国有资本进行有进有退的调整,抓大放小,使国有资本向国家必须控制的行业和领域集中。

为此,国有经济应保持必要的数量,但更重要的是国有资本分布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

要从战略上调整国有资本布局,改变国有经济分布过宽,涉足领域过多,整体素质不高的状况。

对广大中小企业,要以地方为主采取改组、联合、兼并、承包经营和股份合作制、出售等更加灵活的方式进一步放开搞活。

使国有资本要在那些关系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保持控制力。

因此,国企改制是国有经济在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必然要求。

2、国企改制是深化企业改革的现实要求我国国有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大而全”、“小而全”,“企业办社会”,富余人员过多,劳动率低下。

国企改革发现问题及建议

国企改革发现问题及建议

国企改革发现问题及建议干这行这么久,今天分享点国企改革发现问题及建议的经验。

我觉得啊,在国企改革中首先遇到的大问题就是“老观念”这块儿。

好多国企里,大家都工作了好久,以前那种按部就班的工作思想根深蒂固。

就好比一艘大轮船,以前都是慢悠悠地朝着一个方向开,现在你要让它急转弯,可难呐。

比如说之前我参与的一个项目,想要引入新的绩效考核制度,按成果来发奖金。

可好多老员工就觉得,我们以前都是按照工龄来拿奖金的,这么搞不公平。

这就是老观念在作祟。

我感觉这种时候就得加强培训教育,让大家知道外面的世界变了,不改变就会被淘汰。

但是我也得承认,这不是个简单的事儿,这个建议的局限性就是难改变一些老员工几十年形成的想法。

那替代方案呢?可以先从新入职的员工开始施行新制度,让老员工慢慢看到新制度的好处。

哦对了还有,国企的管理层有时候也很掣肘。

往往审批流程那叫一个复杂,一个小决策得层层上报,再层层审批下来。

就像是你要过一道道关卡,每关还有个不同的规则。

我之前做个采购,就是个不大的办公用品采购,正常市场上价格很透明了,但是要经过好几个部门签字审批。

这就浪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

我觉得应该简化管理层级,根据决策的大小定审批流程。

当然,这可能会面临权力分配和风险管控的问题,但是可以根据金额比如金额小风险低的事儿,可以减少审批层级到一到两层。

再说说人才这块儿。

国企有时候就像一个围城,外面的人才进不来,里面的人才想出去又舍不得那个安稳。

之前我们想招些技术大牛,能给的待遇不算低了,但是人家一听国企的那种较硬的管理制度就摇头。

我觉得就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该放权的放权,给人才足够的施展空间。

局限性就是有些规章是整个国企体系的,不是一个局部能改的。

替代方案就是去争取一些特殊的项目组之类的,在小范围内实行灵活用人。

国企还有资源分配不合理的问题。

我印象深的是有个部门资源多到用不完,另一个部门嗷嗷待哺。

这明显不利于发展嘛。

我想这得好好重新盘一盘资源,从大局出发做到更合理,不过这里面涉及到很多部门利益问题,很难协调,但再难也得尝试。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了改革的重要方向。

国企混改旨在通过引入民间资本、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转型升级。

然而在实施国企混改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就新常态下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以期推动国企混改向纵深发展。

一、问题分析1. 国企混改动力不足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改革的重要方向,也是政府的重要政策,但是在实际推进过程中,动力不足成为制约混改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方面,国企改革的需求和压力不断增加,但是国企混改的力度和进程相对较慢;一些地方或企业对混改政策理解不够,存在着观望和犹豫的态度,使得混改的推进受到一定的阻力。

2. 混改中存在实质性问题在国企混改的实施过程中,存在一系列实质性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引入民间资本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资产评估不准确的问题,导致混改中存在着不完全竞争和信息不对称的情况。

一些混改企业对外部股东的信任度不高,导致合作机制不完善,无法形成真正的合力。

一些国有企业在混改中存在着权责不清,市场化程度不高的问题,导致混改效果不明显。

3. 混改中的治理问题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要求引入社会资本,实现多元化的经营机制,但在实际推进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着问题。

一些国有企业在混改中存在着股权分散、管理混乱等问题,导致治理结构不健全。

一些国有企业在混改过程中,虽然引入了民间资本,但是对外部股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不够重视,导致混改中存在着资产流失、利益损失的问题。

二、解决对策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为推动国企混改向纵深发展,政府应当加大支持力度。

政府应当进一步明确混改政策,明确国企混改的意义和目标,为企业提供政策支持和政策激励。

政府应当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向混改企业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金融支持,推动混改的顺利进行。

政府还应当建立国企混改的考核评估机制,对混改企业进行考核,激励和约束混改的推进。

国企改革、制度集成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整改措施

国企改革、制度集成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整改措施

国企改革、制度集成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整改措施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国企改革和制度集成创新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

然而,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具体而言,以下是一些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可能的整改措施:问题:
1. 改革难度大:国企改革的难度较大,主要是由于国企的规模庞大、体制僵化、利益关系复杂等原因。

2. 制度不完善:现有的制度在国企改革和创新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如政策制定不够科学合理、监管体制不够完善等。

3. 体制创新不足:国企改革重在推动体制创新,而目前体制创新的进展仍然不足。

4. 产业结构调整缺乏协调:国企改革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但目前产业结构调整存在协调不足的情况。

下一步整改措施:
1. 深化改革:国企改革需要深化,具体而言是推动产权制度改革、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市场化改革等。

2. 完善制度:在国企改革和创新方面,需要完善现有的制度,建立科学合理的政策制定和监管体制。

3. 推动体制创新:国企改革需要推动体制创新,包括加强市场化运作、推进企业制度创新、推动国企与民企合作等。

4. 加强产业结构协调:国企改革需要与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需要加强政策协调、改善发展环境、推动企业协同发展等。

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企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隨着市场机制的建立通过国有企业的改革所有制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也得到进一步调整和布局,使国有企业活力进一步升级经过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社会生产力、人民生活和国家经济实力等方面都有了显著的提高。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快速增长,进出口贸易总额在世界排名不断提升,已经稳居第三位。

2003年-2006年,我国货物进出口连续四年快速增长,年均增长29.8%,其中出口增长31.3%,进口增长28%,是历史上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

2002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为6208亿美元,2004年突破万亿美元**,2006年继续快速增长,进出口总额达17604亿美元,是2002年的2.8倍。

然而,从财务管理角度上看,国企改革存在不少亟待改进的问题,突出的是财务监管乏力,会计信息失真,效益增长缓慢,营运困难较多。

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加以考察,认为存在以下几个必须正视和善待解决的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国企改革现状分析(一)国企改革进程相对滞后现实经济生活中,20多年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建立进程缓慢;非国企改革步子较快,国企改革进程相对滞后;初次分配改革进程较快,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相对滞后;金融体制改革明显落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突出的表现是贷款只向国企倾斜,非国企告贷无门。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某县属国有企业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某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部署要求,强化措施,压实责任,全面推进国企改革各项工作任务,持续做优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和国有资本,全县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

但在改革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亟待研究解决。

一、存在问题一是发展形势严峻。

我县共有某户县属国有企业,主要涉及自来水生产供应、矿产资源开发、商品流通、融资担保、房地产开发、旅游饭店、果品深加工和畜禽养殖某个行业。

企业主责主业不够突出,产业布局不够优化,协同合作不够紧密,没有做到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优势互补,发展后劲严重不足,资产收益持续走低,资金困难问题凸显。

县属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某.某亿元,负债总额某.某亿元,资产负债率达某.某%,高债务、低收益使得企业发展前景不容乐观。

二是资产管理混乱。

在国有企业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政企不分现象,个别企业在资产管理工作上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流程不规范,尚未形成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权责不清、约束不够、缺乏制衡等问题较为突出,国有企业“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企业“内部三项制度”落实不够到位,导致在资产监管上存在漏洞,不按规定程序购置、管理、处置国有资产的现象时有发生,国有资产监管还需加强。

三是转型动能不足。

虽然出台了支持县属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相关政策,但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然突出。

企业自有资金有限,缺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实力,加之没有有效的资产做抵押,银行也不愿贷款,资金紧张,发展合资、合作经营存在较大资金缺口,出现“搭台容易唱戏难”的窘境。

并且受县域交通设施薄弱、人口基数小、消费水平低等因素影响,企业不愿投资到县级市场,招商引资成效不明显,缺少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伙伴”,通过招商引资渠道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难度较大。

四是人员安置和人才引进困难。

在原有用工体制下,国有企业长期肩负着解决就业的任务,尤其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能进不能出“,干部“能上不能下”的用人体制问题遗留严重,导致国有企业的富余人员过量。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
国企改革旨在推动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提高效率和竞争力,但在实
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 改革进程缓慢:国企改革需要各个层面的配合和支持,但由于涉及到利益调
整和体制机制变革等复杂因素,改革进程往往较为缓慢。

一些国企面临的问题在改革中得不到及时解决,进一步加剧了改革难度。

2. 市场导向不明显:国企改革的核心目标之一是推动国内市场导向型经济的发展,但一些国有企业在实际经营中仍然以政府指令为主导,并缺乏市场竞争的动力和灵活性。

这限制了国企在市场中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

3. 体制机制僵化:国企改革需要破除过去一些僵化的体制机制和管理模式,实
行灵活的市场化机制。

然而,一些国企在改革中未能及时转变管理方式和思维方式,导致决策过程繁琐、效率低下。

4. 监管不到位:国有企业在改革过程中需要监管部门的规范和督促,但一些监
管部门存在监管不到位、信息披露不透明等问题。

这给国企改革过程带来不确定性,阻碍了改革的顺利推进。

5. 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国企改革需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使企业能够自主实
施管理、自负盈亏。

然而,一些国有企业在改革中未能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导致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公司国企改革面临诸多问题。

为了推进改革进程,需要深入解决上
述问题,加大改革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导向机制和监管机制,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和效益,实现国企改革的长远目标。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

浅谈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关键词:国有企业;改革;对策一、当前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公司治理结构不够完善国有企业在公司制改造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产生一个有效的经营管理层的问题。

在现代公司制度下,公司经营者是由两部分构成,董事会负责制定公司重大决策和公司重要政策,经理层负责公司日常事务。

公司董事會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公司经理层由董事会选聘。

而实际上,国有企业董事会、经理层直接由上级行政部门或国资监管部门任命、提名,虽然批着“推荐”的外衣,但事实上是在股东会、董事会上“跑跑龙套,走走程序”,造成董事会和经理层“和气一团”,相互制衡机制没有有效建立,公司治理结构不能发挥作用。

(二)股权结构不够合理,国有股“一股独大”目前,我国虽然有一部分国企经过了产权制度改革,实行了股份制和股票上市,初步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但国有独资和国家控股的企业还占很大比重。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16 年底,全国2500家上市公司中,第一大股东为国家的公司,占全部公司的50%以上。

这足以说明大多数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非常单一,即使一些股权改制企业,虽然也实行了股权多元化,但多元化主体仍然是国有股,没有真正实现混合所有制股权结构。

(三)国有企业家队伍素质参差不齐,职业经理人市场不够成熟国有企业家精英队伍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中发挥出核心作用,但也不排除存在少数能力不够强、理想信念不够坚定、腐败堕落分子,在中央强势反腐背景下,有10多名中央企业负责人相继落马,这些落马企业负责人掌管少则几百亿,多则几千亿,个别上万亿的国有资产,其腐败行为给党和国家带来巨大损失。

目前,由于经理市场、资本市场远未成熟,这样就难以公正地评价经理人员的业绩水平和公司价值,对经营者也就产生不了竞争压力和动力。

当所有者与经营者利益不一致时,经营者就可能会放弃所有者的利益而追求自己的利益:当所有者与经营者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经营者就可能会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投机行为来谋取个人利益。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

我国国企改革的问题与改进措施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企改革在中国社会经济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然而,在改革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何采取措施来优化和完善国企改革的方案,成为当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效率问题国企改革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国企的效率,但是很多国企由于缺乏竞争和压力,导致企业内部的效率低下。

在人员安排、工作流程等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重复劳动、人力投入过多等情况时有出现。

此外,由于某些原因,使得一些国企有成为“吃空饷”的现象出现。

2.经营理念国企在发展过程中,由于长期浸染着计划经济思想,缺乏市场竞争意识,使得许多国企产品或服务质量不高、缺乏创新性。

此外,一些国企内部经营管理方式比较传统,缺乏现代化的管理理念。

整体动力不够,也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中竞争的能力。

3.体制问题虽然国企改革动作不断,但是在一些关键领域还存在着一些体制上的缺陷。

譬如国企的员工工资和福利待遇不够灵活,无法根据市场情况进行调整等。

再比如,公有制的存在也使得国企在市场中不够灵活多样化等。

4.融资难题为了更好的发展,借助外力助力提升公司业务,国企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然而,国内金融市场的营商环境目前还不够健全,不同类型的国企融资渠道不同,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比较常见。

二、改进措施1.加强市场化改革在改革过程中,国企首先需要解决的是市场化问题。

尝试通过减少行政干预政策、加快国企的市场准入、完善竞争政策等一系列市场化措施,推动国企在市场中的活力。

2.引入多元化的投资国企需要降低融资的难度和成本,以多元化资金投入为出发点,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推动国企与金融系企业、投资公司合作,共同寻求资本的来源和应用,提高其资金运作和运作效率。

3.加强提高效能的管理国企在改革中需要提升各个方面的效率,加强内部管理。

企业需要重新审视人力、物力、财务管理等方面的问题,探寻基于市场竞争机制下的提升效率的做法,提高效益提升,向市场更为竞争力。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

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公司国企改革是指对国有企业进行重组、改革和转型,以提高其效率、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

虽然国企改革在过去几十年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以下是一些在公司国企改革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具体事例。

1.管理层权力过大导致资源浪费在一些国企中,由于管理层权力过大,决策过程不透明,导致资源的浪费。

例如,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曾经因为长期存在的管理层权力过大、决策不透明问题而被指责为无效率、低效益的企业。

这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效益的下降。

2.人事任命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在一些国企中,人事任命的过程缺乏透明度和公正性,导致官僚主义和关系互保现象的存在。

例如,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国家电网)曾经因为人事任命的不透明和不公正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人才流失和组织绩效的下降。

3.经营目标模糊导致低效益在一些国企中,经营目标模糊,导致企业的效益低下。

例如,中国铁路总公司在过去曾经因为经营目标的模糊和资源的浪费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企业的效益下降和竞争力的减弱。

4.市场化改革进展缓慢虽然中国国企改革一直在推进,但市场化改革的进展仍然缓慢。

例如,中国电信公司(中国电信)在市场化改革方面进展较慢,导致其竞争力的下降和效益的减少。

这主要是由于行业壁垒和利益相关方的反对。

5.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在一些国企中,部门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导致企业内部难以协调和合作。

例如,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石化)曾经因为部门之间的利益冲突而受到批评。

这导致了资源浪费和效益的下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

首先,应该加强国企的治理和监管,建立透明、公正和有效的决策机制。

其次,应该推进人事任命的透明化和公正化,建立竞争导向的人事制度。

第三,应该明确企业的经营目标,加强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

第四,应该加快市场化改革的步伐,打破行业壁垒和利益相关方的阻力。

最后,应该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和合作,消除利益冲突。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浅谈国有企业改制中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国企改制,就是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综合性的改革工程,是从战略上、整体上盘活国有企业的重大举措,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竞争的需要.但是,一些地方在国企改制过程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还相当严重,引发了一系列争论和思考.在国企改制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制中职工安置问题,债转股中产权不清等。

一、国有企业资产流失(这也是国企改制中出现较大争议的主要原因)(一)国有资产流失的式主要形式1。

低估贱卖。

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的过程中,存在着低估国有资产价值,即国有资产评估失真问题,问题较为普遍,甚至有些地方和企业存在无偿转让和使用国有资产的情况.导致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主要表现为:(1)对国有资产低价交易、折股或任意将国有股转为法人股甚至个人股;将国有资产高值低估,低价转让,流入个人腰包.(2)在改制过程中缺乏对国有无形资产的折股保护意识。

从目前评估的要素上看,显然国家的有关文件已将“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商誉"等无形资产列入评估,但一些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对国有无形资产只是简单地估算一个极小数额或干脆不评估,有意无意吞噬国有资产.缺乏无形资产保护意识,是国有资产流失的一个重要渠道.同时,由于改革制度尚不健全,对那些与财产权益密切相关的权利如许可证、专营证以及与以后的经营活动密切相关的如销售渠道、采购网络等等没有相关规定,其流失额更是惊人。

(3)在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过程中,一些地方和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对国有资产不进行评估或低估,从而使国有资产在合资或合作企业中所占比例下降,国家权益受损。

2.转移藏匿.一些企业借改制之机,钻法律和政策的空子,利用权力化公为私,大肆鲸吞国有资产。

(1)财会凭证不严,审计工作徒有虚名。

在国企改制过程中,对企业的资产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数额是必经程序。

在这一过程中藏匿、鲸吞国有资产最常见的有一下几种:一是将原本有效债权作为呆帐、坏帐核销;二是通过涂改帐册、发票改变成本和指出搞虚亏实盈;三是加快固定资产的“报废"以达到隐匿资产的目的,而审计工作的走过场,使国有资产的保障失去了最后一道防线。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新时期推进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及意见建议前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深入发展,国企改革也面临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将分析新时期国企改革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革的意见建议。

问题1. 市场化进程缓慢虽然国企改革已经进行了很长时间,但是市场化进程仍然缓慢。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国企改革的进展不够迅速。

尽管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但是由于前期改革缺乏力度,改革效果受到了限制。

•国有企业经营困难。

由于历史原因,有些国有企业在资金、管理、技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因此,这些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较低,很难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加强内部改革的难度大。

国企管理机制不完善,高管人选的选拔方式也存在问题。

这些问题导致内部协调难度大,失去了原本该有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2. 国企改革面临保障问题国企改革涉及到国家的利益和国有资产的安全,因此保障问题也是重中之重。

但是,由于目的性强,国企改革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以下问题:•政策不完善。

当前国企改革涉及面广,政策多,但相互之间缺乏整合,导致国企改革实施往往困难重重。

•盲目压缩人员。

为了改善国企的经营效率,有些企业采取了大规模的裁员措施,但是对企业和员工都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政策谈判难度大。

在国有企业改革中,与一部分管理者的政策谈判成为了难点。

3. 私有化进程缓慢按照计划,国企改革要实现的最终目的是私有化,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私有化进程并不顺利。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部分国企拖延出售。

国企私有化涉及到许多复杂的利益关系,一些国企拖延将自己出售给私人企业。

•社会信任度不高。

对于私人企业而言,由于之前的一些烂尾楼等事故事件,造成了对于私有化的不信任感。

意见建议1. 加快市场化进程为了加快市场化进程,改革国企合理分配一个专业的委员会,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来进行改革。

此外,也可以对国有企业的薪资体系、设备升级等方面进行改进,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加强保障体系建设为了更好的保障国企改革的顺利进行,可以加强一下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国企改革法规条例。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国有企业改革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之一,也是中央政府重点工作之一。

虽然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和矛盾。

本文旨在探讨这些问题和矛盾,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1. 核心利益集中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核心问题是防止权力、资产和资源集中。

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一些企业掌握着政治和经济资源,导致核心利益集中问题无法得到有效解决。

这不仅违背了改革初衷,而且还容易引发腐败现象,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2. 国有企业管理问题国有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极其复杂,由于政府官员在企业中存在着过多的权力干预和干预的复杂性,导致国有企业的管理不足,生产效率低下,企业运营成本高昂,这样会限制国内经济的发展,也会危及到国家的生存和安全。

3.国企不透明化问题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出现着信息不透明的问题,企业资产将很难被评估和监管,让外界不得不质疑这些企业是否在纳税。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国有企业要及时向外界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测和猜测引发的负面影响。

二、解决对策1.改善管理企业管理体系好坏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发展,因此国企的管理问题是关键之一。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持续不断的改进和完善管理体系。

为了更好的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我们可采用内外结合的方式,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打造更高效、更规范的经营机制和体制。

2. 落实“三重一大”制度为了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资产和资源,我国提出了“三重一大”制度,也就是资产清单、厂房清单、土地清单和人员清单。

这种做法可以对国有企业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防止权力、资产、资源集中问题的发生。

3. 完善信息公开制度企业要透明公开管理,不仅能有效监督企业的发展和运营情况,而且也能增加部门间的相互信任和合作。

例如,企业应该公开资产情况、年度财务报表等信息,引导外界关注企业发展与运作情况,及时地发现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和经济效益。

国企改革总结存在的不足

国企改革总结存在的不足

国企改革总结存在的不足
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之一,其目的是通过改革国有企业的体制和经营方式,使其更加市场化、灵活和有竞争力。

然而,在国企改革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国有资产流失: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和监管
不到位,导致了国有资产的流失。

一些国有企业被低价出售或私有化,使得国有资产的价值被低估或流失,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2.职工权益受损:国企改革过程中,一些国有企业被迫关闭或
裁员,使得一些职工的权益受到了损害。

一些职工失去了工作,或者在转制过程中没有得到合理的安置和补偿。

3.治理结构不完善:国企改革的目标之一是建立现代化的企业
治理结构,但实际上一些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仍然不完善。

一些国有企业存在内部人控制、信息不透明、监管不力等问题,这给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了风险和隐患。

4.市场化进程缓慢:国企改革的目的是使国有企业更加市场化,
但实际上一些国有企业的市场化进程仍然缓慢。

一些国有企业仍然存在行政干预、垄断经营等问题,这使得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创新力受到了限制。

针对以上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

例如加强国
有资产的监管、完善职工的安置和补偿机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治理结构、推进国有企业市场化进程等。

只有这样,才能使国企改革更加顺利地进行,并取得更加积极的效果。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

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问题与对策提要国有企业改革自1979年至今已有二十多年,其间困难重重,问题不断,但总能在正确的对策中化险为夷,继续前进。

本文将从国企改革总路线和国企内部改革两方面论述出现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一、国有企业改革总路线1、国有企业总体改革思路。

国有企业总体改革思路:其一,对凡是不涉及国家安全、不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国企,将其转化为非公有经济,即实现国有经济的非公有化。

这方面改革较快的是以产品制造业为主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而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的改革相对较慢,前者的设备、机器制造业,后者的能源开发都将逐渐实现非公有化;其二,凡是涉及国家安全、属于国家经济命脉的,要实现股份化,即不再搞独资企业,而是发展混合经济,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

以银行为例,目前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已经完成股份制改革,2007年四大国有银行将全部完成股份化。

同时,由于国有独资企业实行的是低效率的无限责任制,违背国际《公司法》要求的有限责任制,所以国有经济股份化也成为我国经济同国际接轨的必要条件。

2、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历程第一阶段:放权让利阶段(1979~1983年)。

针对计划经济体制下政企不分等弊端,国企改革从放权让利开始。

所谓“放权”,就是主管政府部门向所管企业下放部分权力,扩大企业自由权;所谓“让利”,就是提高企业利润留成比例,以扩大企业自主支配的财力,增强企业的动力。

第二阶段:税利改革和进一步扩大企业自主权阶段(1983~1985年)。

其主要内容是调整和规范国企与政府间的利益关系,重点是“利改税”和“拨改贷”,目的是硬化预算约束,增强企业动力。

1984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扩大国营工业企业自主权的暂行规定》,规定扩大了企业10项自主权;1985年又补充了继续扩大自主权。

第三阶段:基于“两权”分离理论上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推行阶段(1985~1992年)。

1984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确立了国有企业下一步改革的目标:“要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发展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

国企三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国企三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国企三年改革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近年来,我国国企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改革进展不平衡。

一些地区和企业改革落后,改革步伐缓慢,部分关键领域改革还没有实现突破。

二、国企改革难度大。

国企改革涉及到利益关系、人员安置等多方面问题,难度较大,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三、国企改革缺乏市场化机制。

国企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但目前还存在一些制度和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
一、加强改革进展的统筹推进。

各地和企业应高度重视改革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推动改革进程,确保改革取得实效。

二、注重人员安置和利益补偿。

国企改革需要注重人员安置和利益补偿,保障相关人员的就业和利益,以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三、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

国企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市场化机制,包括市场化的薪酬制度、股权激励机制等,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效率。

总之,国企改革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全面思考、细致规划,我们应该从以上问题和解决方案中深入探讨,推动国企改革迈上新的台阶。

- 1 -。

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国企混改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国企混改是当前国企改革的热点话题,其旨在通过引入民营资本,提高国企效率,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国企混改仍然存在一系列困难和挑战,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期解决这些问题。

一、存在的问题1. 资本参与度不高当前,国企混改中,很多资本方并未能真正参与到国企的管理和运营中,很多国有股份还是被国家控股的单位持有,导致资本方在企业治理中的话语权较低。

2. 财务透明度不高很多国企混改的企业在财务上缺乏完整的公示,财务透明度不高,使得股东很难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准确的衡量,缺乏足够的信息披露也影响了股东的决策。

3. 国企管理体制刚性由于国企混改仍然有政府管控的部分,导致国企管理体制较为刚性,管理上缺乏弹性和灵活性,不利于企业发展和创新。

4. 市场化程度不够国企混改过程中,很多企业仍然受到政府管制,在企业的市场化程度上有一定的限制。

这也使得国企在进行市场竞争时难以取得优势,降低了国企混改的意义。

二、建议1. 提高资本参与度为了提高资本方的控制权,国企混改应该加强资本参与的力度,充分发挥资本方的作用。

具体而言,政府应该减少控股比例,让市场力量更好地发挥作用,同时建议引入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管理团队,帮助企业管理和发展。

2. 提高财务透明度国企混改后,应当加强财务公示和信息披露,提高企业的财务透明度。

通过及时公示企业情况和财务状况,为股东提供更多的信息,以便投资者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投资策略,既能满足股东的要求,又能推进改革进程。

3. 改进管理体制国企混改后,应着力解决管理体制刚性的问题。

应运用市场化管理思想,强调企业自主决策,推动公司制改革,引进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增强企业的活力。

4. 提高市场化程度国企混改是引入民营资本,增强国企的市场竞争力的途径,应更好地增强国企的市场化程度,采用更加开放和竞争的经营理念,加快国内市场化程度,登顶国际竞争舞台。

同时,应采取差异化的市场战略,逐步完成国企混改后的品牌建设和目标市场拓展。

关于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

关于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国企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调研报告一、前言国企改革旨在提高国有企业的竞争力和运营效率,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推进国企改革,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并整理出了以下的报告。

二、国企改革存在的问题1. 人员流动问题在国企改革中,人员流动一直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由于国企改革会涉及到人员的调整和优化,导致员工不稳定性增加,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2. 决策权分散问题由于国企改革中决策权的分散,导致了决策过程的复杂性,降低了决策的效率和时效性。

3. 资金运作问题国企改革中,资金的运作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资金的流入和流出都需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和审批,导致资金运作缓慢,影响了企业的正常运营。

4. 市场竞争力问题国企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发现国企的市场竞争力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由于国企历史上的垄断地位和行政干预,导致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足。

5. 绩效评价问题国企改革中,绩效评价一直是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

由于国企的特殊性质,绩效评价难以量化,导致了评价结果的不准确性和公正性。

三、对策建议1. 加强人员管理针对国企改革中的人员流动问题,我们建议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员工的稳定性和归属感。

同时,要加大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和留用力度。

2. 强化决策权集中为了解决决策权分散的问题,我们建议在国企改革中强化决策权的集中。

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决策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时效性。

3. 改善资金运作为了解决资金运作问题,我们建议简化资金流转程序,优化审批流程,加快资金的流入和流出。

同时,要加强资金运作监督,防止资金的滥用和浪费。

4. 提高市场竞争力为了提高国企的市场竞争力,我们建议加强市场竞争意识,推动企业转变经营理念和模式。

同时,要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5. 改进绩效评价为了改进国企的绩效评价,我们建议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

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的问题及建议

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的问题及建议

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的问题及建议
我国国资国企改革是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可以提高国企的运转效率,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然而,国资国企改革推进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国企员工的权益保护仍然需要加强。

现行一些国企的薪酬待遇水平较低,这会导致员工的积极性下降,部分员工会选择外流。

应该逐步增加员工薪酬福利,提高员工待遇,加强员工培训,努力使员工感到自己的努力和贡献得到了充分肯定。

其次,国企的治理结构还不够完善。

近年来,一些大型国企面临着领导层的腐败和管理层面的问题,因此急需加大内部治理的力度。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和监管,引入更多的市场竞争机制,着重发挥内部员工和外部专家的作用,有助于提高国企竞争力和市场适应力。

第三,国企的“去产能”问题依然严重。

过剩产能已经成为我国国企改革的主题之一,针对这个问题的解决方案还需要进一步细化。

相比于目前的行政管理,更应该采取市场化手段来调整过剩产能,加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鼓励企业走出去,推进供给侧改革。

最后,国企的开放度和透明度需要提高。

国企的重大决策和管理过程应该向公众开放,增强企业的透明度。

此外,允许外部资本进入国企,引进市场化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的治理,有助于提高企业整体的竞争力和国际化水平。

总之,国企改革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需要更多的人才和实际行动来推进。

本着市场化原则,坚持先协商、后管制、不越位,尊重企业社会责任,才能让国企更加充满活力、富有创新力。

希望政府相关部门将上述问题和建议作为国企改革的关键任务之一,积极采取对策来解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企改革所面临的问题08国贸吴敏2008221112110031进入新世纪,国企改革仍面临很多问题,下面列举以下六大问题,有待逐步解决。

一、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以外的国有企业脱困问题突出,难度很大三年改革和脱困目标的实现,指的主要是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一般不包括国有非工业企业和国有小型工业企业。

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的为6599户,占39.1%。

当时说的要摆脱困境的就是这6599户。

而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只占全部国有企业的一小部分。

据财政部相关资料,1998年底,全国国有企业(不含国有金融企业)共23.8万户。

可见,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占国有企业的比重不到十分之一,所以,脱困的范围有限,绝大部分国有企业脱困问题没有解决。

国有企业脱困和改革是密不可分的。

企业经营陷于困境,亏损严重,生产经营不能正常运转,工资发不出去,人心涣散,企业改革肯定很难深入下去,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很难顺利进行,甚至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当然,企业可以围绕脱困搞一些改革,但是,大量陷于困境的国有企业,企业负债率高(不少企业已超过100%)、冗员多、社会负担重、技术落后又缺乏技改资金等,都是企业很难自己解决的。

这需要政府的援助、政策的支持。

有些脱困,比如该破产关闭的企业按正常程序退出市场,职工得到妥善安置,本身就是改革的内容。

可见,脱困和改革是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

二、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改组国有企业的任务还很重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性调整进展慢,有很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认识不统一,思想障碍大。

有些人经常挥舞“私有化”、国有资产流失大帽子吓唬人,使一些地方不敢积极推进国企改革,有些地方只敢偷偷摸摸地搞放开搞活转制。

事实上,国有经济布局战略性调整越慢,国有资产流失越厉害,财政的包袱就背得越重。

因为在转向市场经济过程中,市场开放后除了少数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特别是其中大型企业)外,一般国有企业由于其经营机制一下子难以适应,竞争不过民营企业,容易陷入困境,甚至出现亏损,不少国有企业在放权让利中出现“内部人控制”,蚕食国有资产,以致出现国有企业承包一轮、国有资产流失一轮的可怕局面。

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党的政策也不利于顺利推进改革,比如,国有小型企业“一卖了之” 是不对的。

但是,有的批评文章竟提出只有扭亏无望的企业可以卖,这不是自欺欺人吗?党的政策一直明确,用多种形式放开搞活国有中小企业,出售也是其中一种形式,主要是要按中央政策,卖得公平,市场定价,安排好职工。

又如不能把国企改革笼统地说成“国退民进”。

因为在国企改革过程中,国有经济是有进有退,国有资本要在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前述四大行业和领域集中和发展,而不是只退不进。

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明确,尽管在前述四大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要发展,要前进,但是,国有经济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是还会降低的,在市场化程度高的一般竞争性行业和领域(而不是所有竞争性行业和领域),国有经济逐步减少或退出后,是要让民营经济替补和发展的。

如果在这个意义上,说国退民进也是符合实际的。

要加快对国有经济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这后一点是必须明确的。

三、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仍然是真正的目的。

真正的投资主体多元化应是股权相对分散、均衡的,不应一股独大。

按照这一要求,今后在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时,要尽可能多吸收非国有资本入股,包括积极吸收外资参与国有企业改组改造,并占相当的比重,即使是属于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四大行业和领域,多数也不一定由国有股绝对控股,而可以相对控股,有的甚至可以采取持金边股的办法,以改善股权结构。

少数需保留国有独资或国有股绝对控股的,也要象上海广电集团那样,由多家国有投资公司大体均衡地共同持股,避免一家说了算,以利于政企分开、持股者相互制约、形成较合理的治理结构等。

要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国有股减持碰到种种困难说明了这一点。

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规范的现代公司制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方面改革,是国有企业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脱胎换骨的改革,是国企改革的真正攻坚战。

如果能在2010年前基本完成,可算是取得巨大的成绩,中国大型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大大提高。

到那时,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能确立起来了。

四、加紧探索和建立国有资产有效的管理体制第一,改国家统一所有、分级管理为分级所有、分级管理。

我们国家那么大,人口那么多,国有企业至今还有近20万个,国有企业的资产(实际上应为资本)实行统一所有,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行使所有者职能是不现实的,实际上也做不到。

特别在实行分税制以后,更显得不合理。

地方财政投资办企业,怎么其资产又变为国务院所有了呢?这是说不过去的。

应当承认由哪一级财政投资兴办企业,其资本即为该级政府所有。

由中央财政投资兴办的为中央政府所有,由省级财政投资兴办的为省政府所有,市、县、乡级也是如此。

这不但有助于清晰产权,也有利于形成发展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多元投资主体,改善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第二,国有资产管理应实行管资产、管人、管事统一。

目前国有大中型企业大体是计委管立项,经贸委管日常运行,财政部管资产登记,大型企业工委和组织部门管人事任免。

这些部门都可以说自己是国有资产所有者代表,对企业发号施令,但是企业一旦出了问题,各部门又可以互相推诿,不承担责任。

这样的体制显然是不顺的。

政府应有专门的机构,专司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而且管资产和管事管人相统一,不再多头管理。

第三,完善三个层次的管理形式。

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允许和鼓励地方试点,探索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具体形式。

这几年各地在探索中涌现的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海和深圳的做法,它们分别建立地方国资委——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如投资公司、控股公司等——企业或公司这三层次的国有资本管理和营运体系。

第一层次,实现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这对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是一视同仁的)同国有资本所有者职能的分离;第二层次,实现国有资本管理监督职能同国有资本经营职能的分离,地方政府将国有资本的经营权以授权方式交给控股公司或投资公司,专门从事国有资本的营运;第三层次,众多的企业或公司,国有投资公司或控股公司通过出资对企业或公司参股或控股,取得所有者权益,实现了出资人最终控制企业同企业作为独立法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分离。

五、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仍然任重道远这几年,国家采取一些重大措施,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分开。

2000年,国家撤消了内贸、煤炭、机械、冶金、石化、轻工、纺织、建材、有色金属等九个国家局,党政军机关与所管理的企业脱钩工作已陆续展开,取消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和行政级别等。

但是,直到现在,转变政府职能实现政企分开的任务远未完成,有几个重大问题还有待逐步解决。

第一,政府干预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现象时有发生,国有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状况仍有待消除。

由于国有资产的有效管理体制尚未很好建立,国有大中型企业由政府多家部门分头管理国有资产、营运和管理干部任免等现状很难有根本改观。

国家往往运用权力照顾国有企业特别是困难企业,在市场准入、融资、外贸经营权、兼并破产等方面相当突出,甚至国家对国有企业债务负无限责任,使非国有企业感觉受到不公正待遇;不少地方政府还搞市场封锁,保护本地落后的国有企业。

另一方面,国家又常常干预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包括进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还要求企业承担办社会的职能。

中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对国有企业、非国有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要一视同仁,国家不能再用行政权力对国有企业予以特殊照顾。

这就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动政企进一步分开。

第二,改革审批经济体制,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进入新世纪,各方面对原来的审批经济体制反映强烈,要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

一般认为,改革的目标是改审批经济为企业自主投资决策。

对于国家鼓励和允许的项目,应实行“谁投资,谁决策,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由企业依法自主投资,政府不再审批。

第三,打破行政和部门垄断。

当前我国行政和部门垄断还相当严重,这很不利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的形成。

六、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日显重要,但社会保障基金收支缺口大,亟待解决改革的深入,要求加快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今后的目标是,形成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元化、保障制度规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

社保体系中最重要的是养老保障制度,失业和医疗保险制度也很重要。

要依法扩大养老、医疗、失业等社会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统筹层次。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面临社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逐年增大的严峻局面。

有关部门预计,光是“十五”期间,养老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2900亿元,失业保险基金收支缺口为325亿元。

建立可行、稳定的社会保障基金的筹措机制和有效营运、严格管理的机制,日显重要。

特别是扩展新的筹资渠道,更为紧迫。

政府已经决定,通过变现部分国有资产以及将利息税等收入充实社会保险基金。

还可考虑通过发行国债、提高社会保险费占财政支出比重等办法,充实社保基金。

在社保基金管理方面,最重要的是防止挪用和被个人与部门侵吞。

可以考虑吸收象智利等国成立多家独立的基金管理公司进行有效管理的成功经验,确保基金的保值、增值。

还有,在逐步把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纳入失业保险的同时,对目前城市出现的部分贫困群体,城市居民最低生活费标准需要尽快普遍建立起来。

深化国企改革,除了要着重解决以上六大问题以外,还要深化内部劳动、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以便形成管理者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分配能多能少的机制。

还要加强企业管理。

管理能出效益,科学管理是企业搞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所以要把深化改革、转换机制和加强管理很好结合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