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味药与中成药结合

合集下载

喝中药会不会伤害肝脏

喝中药会不会伤害肝脏

喝中药会不会伤害肝脏不少人都知道,是药三分毒,很多人都想知道喝中药到底有没有危害,尤其是对肝有没有伤害。

下面跟着店铺一起来看看喝中药是否会伤肝吧。

喝中药是否会伤肝1、一般性肝损害:长期或超量服用姜半夏、蒲黄、桑寄生、山慈姑等可出现肝区不适、疼痛、肝功能异常。

2、中毒性肝损害:超量服用川楝子、黄药子、蓖麻子、雷公藤煎剂,可致中毒性肝炎。

3、诱发肝脏肿瘤:土荆芥、石菖蒲、八角茴香、花敝、蜂头茶、千里光等中草药里含黄樟醚;青木香、木通、硝石、朱砂等含有硝基化合物,过量长期服用均有诱发肝癌风险。

喝中药的禁忌1、喝中药时不宜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重病情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

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2、喝中药时不要吃萝卜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不仅会降低补药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3、喝中药时不要喝浓茶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不要喝浓茶,因为茶叶里含有鞣酸,如果与中药同时服用的话会影响人体对中药中有效成分的吸收,减低疗效。

4、喝中药时不要吃大蒜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病人,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大蒜。

因为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5、喝中药不宜吃生、冷、油腻的食物因为生、冷类食物不但刺激胃肠,而且还影响胃肠对药物的吸收,油腻食物不易消化和吸收,而且油腻食物与药物混合,更能阻碍胃肠对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会伤害肝的中药可以引起肝损害的中药既包括单味药,也包括很多药组合在一起的中成药。

单味药包括黄药子,抗肿瘤的病人,比如乳腺癌的病人会用到这种药,有明确的毒理性研究证明它有肝损害,也有临床病例报道。

还有雷公藤,它在临床上也有抗肿瘤的作用,还有免疫调节的作用,它对肝的损害也是非常确切的,都已经建立了动物的模型。

中药药理学重点

中药药理学重点

第一章绪论(P1)1.中药药理学是在中药理论指导下,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方法,研究中药与机体相互作用及作用规律的科学。

2.中药药理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中药对机体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和物质基础,以及机体对中药的药动学过程;阐明中药药性、中药药效、中药配伍和单味药、方剂、中成药应用的科学内涵,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地应用中药;评价中药产生毒性的物质基础、作用机制和增效减毒原理,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依据;发现创新中药,科学评价中药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为中药新药开发奠定基础;揭示中药药理学的科学内涵,推动中药现代化、国际化、产业化,推进中西医结合,为中医药学、医药学和生命科学的进步做出贡献。

第二章中药药性(P6)1.多数寒凉药对中枢神经系统呈现抑制性作用多数温热药则具有中枢兴奋作用温热药对内分泌系统具有兴奋效应,寒凉药具有抑制性作用,主要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 肾上腺皮质、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及下丘脑-垂体-性腺内分泌轴而实现。

2.辛挥发油甘糖类、蛋白质、氨基酸、昔类酸有机酸、鞣质苦生物碱、甘类咸无机盐第三章中药药效学(P33)1.中药药效学的基本特点:多样性、选择性、复杂性、非线性、双向性2.影响中药药效的因素:(1)药物因素:①品种(正品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的结合性蒽昔含量高,泻下作用明显;而非正品大黄(华山大黄、天山大黄)结合性蒽甘含量较低,泻下作用差)②产地(四川的黄连、川贝母、川芎)③采收季节(花类药材多在含苞欲放或开放时采收,如金银花、辛夷、丁香、槐米等皆在花蕾时采收)④炮制(生大黄为泻下作用,酒炙后则突出其活血作用,炒炭后则表现为止泻作用)⑤贮藏(刺五加在日照、高温的条件下贮藏6个月,其所含的丁香甘几乎完全损失)⑥剂型和制剂工艺(枳实或青皮煎剂口服,未见升高血压记载,但制成注射剂静脉注射却具有强大的升压作用)⑦剂量(人参小剂量对多数动物心脏有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呈抑制作用)⑧配伍(相须和相使配伍,在药效上发挥增效协同,相畏和相杀配伍能减低和消除毒性)(2)机体因素:①生理因素:❶体质(阴虚质患者应慎用人参、附子等温燥之物,阳虚质者慎用苦寒之品)❷年龄(老年人体质多虚弱,祛邪攻泻之品不宜多用)❸性别(经期使用峻泻药、活血化瘀药等,可导致月经过多或出血不止)❹个体差异和种族差异(穿心莲对发热动物模型具有显著退热作用,但临床退热作用不明显)❺肠道菌群(番泻叶昔在肠道经肠道菌群作用后,转化为昔元,吸收加快,从而形成泻下作用)②病理因素(营养不良者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使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降低,血中游离型药物增多,肝脏微粒体酶活性降低,药物代谢缓慢。

中药配伍及中西药联合用药

中药配伍及中西药联合用药
砒石升华之精制品为白色粉末,即砒霜, 毒性更剧。
狼毒(断肠草?)
狼毒为瑞香科多年草本植物。在高原上,牧民们因 它含毒的汁液而给它取了这样一个名字。狼毒花根 系大,吸水能力强,能够适应干旱寒冷的气候,生 命力强,周围草本植物很难与之抗争,在一些地方 已被视为草原荒漠化的“警示灯”。而在高原上狼 毒的泛滥,最重要的原因则是人们放牧过度,其他 物种少了,狼毒乘虚而入。植物狼毒的根入药具有 泻水逐饮、破积杀虫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中药 狼毒亦具有抗癌的作用。植物狼毒的根及茎皮可作 为工业原料用作造纸等。
单给芫花或甘草对大鼠实验胃溃疡可降低发生率,而芫花与甘草合 用时抗胃溃疡作用更显著。
甘草与海藻合用治疗瘰疬有化痰软坚,消肿散结之功,疗效显著。 采用家兔试验,甘遂、芫花、大戟配甘草,服后呼吸、心跳、体温
、瞳孔反应、胃肠功能并没有产生特别变化 研究表明,海藻甘草在1∶1配伍条件下对小鼠急性肝损伤具有一定
第二节 中药的配伍禁忌(1)
“十八反”歌诀 本草明言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 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
芫花
为瑞香科植物芫花的干燥花蕾。
甘遂
本品为大戟科植物甘遂的干燥块根。春 季开花前或秋末茎叶枯萎后采挖,撞去 外皮,晒干。
本品呈椭圆形、长圆柱形或连珠形,长1 ~5cm,直径0。5~2。5cm。表面类白色 或黄白色,凹陷处有棕色外皮残留。质 脆,易折断,断面粉性,白色,木部微 显放射状纹理;长圆柱状者纤维性较强
47
现代研究
1、药效方面 2、化学成分方面 3、药理作用 4、分子水平
一、半蒌贝蔹及攻乌
川乌、草乌、附子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 瓜蒌同用。 贝母:川贝母、浙贝母、平贝母、伊贝母、湖北贝母 半夏:生半夏、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 瓜蒌:瓜蒌子、瓜蒌皮、天花粉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分类

中成药分类一、中成药的定义和特点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主要原料,经过一定加工制成的药物剂型。

中成药具有以下特点:1.中成药采用中药作为原料,具有丰富的药理活性成分,可以综合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

2.中成药经过特定的制备工艺,具有稳定的药效和药物性质。

3.中成药一般是固体制剂或液体剂型,便于携带和使用。

4.中成药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和禁忌症,使用时需按照医师指导。

二、中成药的分类方法2.1 按照组成成分分类根据中成药的组成成分不同,可以将中成药分为以下几类:1.单味药制剂:由单一中药原料制成的中成药,如人参片、枸杞子等。

2.复方药制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中药原料经过配伍加工而成,如四物汤、清热颗粒等。

3.方剂制剂:依照中医方剂的组方原则制成的中成药,如桂枝汤、逍遥丸等。

2.2 按照剂型分类根据中成药的剂型不同,可以将中成药分为以下几类:1.丸剂:将药物原料研磨成粉末,加入辅料,制成颗粒状药物,如丸剂、散剂等。

2.散剂:将药物原料研磨成粉末,直接使用或制成囊装或包装成小包,如颗粒、散剂等。

3.煎剂:将药物原料研磨成粉末,加入水煎煮后,饮用药液,如煎剂、口服液等。

2.3 按照药理作用分类根据中成药的药理作用不同,可以将中成药分为以下几类:1.温阳补益类:具有温阳补肾作用,如六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等。

2.理气活血类:具有活血化瘀、理气调经作用,如逍遥丸、血府逐瘀丸等。

3.清热解毒类:具有清热解毒、抗菌作用,如银翘散、藿香正气水等。

4.调理脾胃类:具有调理脾胃、健脾和胃作用,如理中丸、小柴胡汤等。

三、中成药的功效和应用范围3.1 温阳补益类中成药1.六味地黄丸:适用于肾阳虚所引起的腰膝酸软、畏寒怕冷等症状。

2.金匮肾气丸:适用于肾阳虚引起的阳痿早泄、腰膝酸软等症状。

3.2 理气活血类中成药1.逍遥丸:适用于气滞血瘀所引起的胸胁疼痛、症瘕肿块等症状。

2.血府逐瘀丸:适用于血瘀、气滞引起的腹痛、症瘕结块等症状。

3.3 清热解毒类中成药1.银翘散:适用于风热感冒、咽喉疼痛等症状。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中医临床的用药治病多数采用复方形式。

在辨证审因,确定治法之后,便进入了具体的遣药组方阶段。

要组织好一首有效方剂,必须重视两个重要环节:一是严密的组方基本结构;二是熟练的药物配伍技巧。

药物的功用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只有通过合理的组织,调其偏性,制其毒性,增强或改变原有功能,消除或缓解其对人体的不良因素,发挥其相辅相成或相反相成的综合作用,使各具特性的群药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才能符合辨证论治的要求。

这种运用药物的组合过程,中医药学称之为“配伍”。

“配”,有组织、搭配之义;“伍”,有队伍、序列之义。

徐灵胎说:“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方之与药,似合而实离也,得天地之气,成一物之性,各有功能,可以变易气血,以除疾病,此药之力也。

然草木之性与人殊体,入人肠胃,何以能如人所欲,以致其效。

圣人为之制方,以调剂之,或用以专攻,或用以兼治,或以相辅者,或以相反者,或以相用者,或以相制者。

故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其性。

操纵之法,有大权焉,以方之妙也。

”(《医学源流论·方药离合论》)在此,徐氏明确指出了在组药成方的过程中,必须重视“配伍”这个环节。

我们知道,大多数单味中药都具有多功用的特点,在治疗疾病时往往需要发挥其中部分功用;况且,药物既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也有因其药性偏胜而致不同程度毒、副作用的一面。

这就要求我们熟悉并把握其药物功用(包括毒副作用)发挥方向的控制因素、控制方法及运用技巧。

这些方法和技巧,在古今医家以小生产方式积累的理论和实践总结中有着丰富的内容。

因此,正确、全面地学习和掌握有关配伍知识及技能,掌握历代名方中常用的配伍组合规律,对于今后正确地遣药组方、灵活运用成方、减少临床运用方药的随意性、提高临床动手能力、保证临床疗效等,均有着重要的意义。

运用配伍方法遣药组方,从总体而言,其目的不外增效、减毒两个方面。

“用药有利有弊,用方有利无弊”,如何充分发挥药物对治疗疾病有“利”的一面,同时又能控制、减少甚至消除药物对人体有“弊”的一面,这就是方剂学在运用配伍手段时最根本的目的。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中药组合在一起就是中医处方吗?
中医方剂: 是指在辨证审机、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 方原则(结构)选择药物、酌定用量而妥善配 伍组成的有特定剂型用法的中医处方。
☞ 问题2
中药为什么要配伍在一起运用 ?
“药有个性之专长,方有合群之妙用” “方之既成,能使药各全其性,亦能使药各失
其性。”
一、方剂与中成药的配伍目的
• 反佐药 病重邪甚,可能拒药时,配用与君药性味相反而 又能在治疗中起相成作用的药物以防止药病格
佐药的 特点
药味多于臣药,一般2味以上 药力、药量次于臣药 佐助用的多,佐制用的少,反佐最少 方中可以没有
4.使药
• 引经药 能引领方中诸药至特定病所的药物。
• 调和药 具有调和方中诸药作用的药物。
1.配伍的涵义
运用药物组合的过程,中医药学称之为“配伍”。 “配”,有组合、搭配之义 “伍”,有队伍、序列之义
2.配伍的目的
增效
与 减毒
3.中药配伍作用
• 增强药力,即增强单味药物的药力 • 产生协同作用 • 控制多功用单味中药的功效发挥方向 • 扩大治疗范围 • 控制药物的毒副作用
☞ 问题3
方剂与中成药的组成原则
方剂与中成药君、臣、佐、使的意义 中药配伍目的及作用
☞ 生活场景
王某,男,65岁,生病了,刻诊:尿频,急,尿热, 尿痛,口干,口苦,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到中药店去自去买点清热中药 中药店老板推荐他买: 蒲公英、白花蛇舌草、白茅根各30克。 请问以上是中药处方吗?
☞ 问题1
❖ 综上 方剂与中成药组成中:
君、臣、佐、使是根据所治疗的疾病和所选择的药物在 方中所起的作用为依据
君药是方中唯一不可缺少的药物,其他成分不一定都具 备,复杂的方剂君药可有两味或两味以上

单味药与中成药结合

单味药与中成药结合

内科常用中成药第一节解表药一.辛温解表药1.桂枝合剂2表实感冒颗粒3感冒清热颗粒4正柴胡饮颗粒辛温解表药2.1.麻黄2.香蕾3.桂枝4紫苏5生姜6荆芥7防风8羌活9细辛10白芷11藁本苍12耳子13辛夷14西河柳II其它:V(发表散寒:橘红)二,辛凉解表药1银翘解毒丸2桑菊感冒片3双黄边II服液4羚羊感冒胶囊5连花清瘟胶囊二.辛凉解表药1薄荷2.牛劳子3蝉蜕4桑叶5菊花6葛根7柴胡8升麻9蔓荆子10淡豆豉11浮萍12木贼其它:(清肝明目:秦皮)(宣散风热:前胡)三.解表胜湿剂1九味羌活丸2午时茶颗粒3荆防颗粒四.祛暑解表剂1董香正气水2保济丸五.扶正解表剂参苏丸第二节祛湿剂一.祛暑除湿剂1六一散2甘露消毒丸二.祛暑辟秽剂紫金锭三.祛暑和中剂1六合定中丸2十滴水(乙)四.祛暑益气剂清暑益气丸第五章:芳香化湿药1苍术2厚朴3广蕾香4佩兰5砂仁6白豆蔻7草豆蔻8草果其它:香蕾。

化湿行气:砂仁,白豆寇第三节表里双解剂一.解表清里剂1葛根苓连丸2双清II服液二.解表攻里剂防风通圣丸第四节泻下剂一.寒下剂1九制大黄丸2通便宁片3当归龙荟丸二.润下剂1麻仁胶囊2增液II服液3通便灵胶囊4从蓉通便口服液三.峻下剂1舟车丸四.通腑降浊剂尿毒清颗粒第三章:泻下药1大黄2芒硝3芦荟4番泻叶5火麻仁6郁李仁7甘遂8巴豆9牵牛子10芫花11千金子其它:(润肠通便:桃仁,瓜萎,苦杏仁,紫苏子,柏子仁,蜂密,肉族蓉,锁明,核桃仁,当归,何首乌(生),麦冬,天冬,桑棋泻下通便:虎杖逐水通便:轻粉清肠通便:胖大海通便:硫黄)第五节清热剂一.清热泻火解毒剂1龙胆泻肝丸2黛蛤散3—清颗粒4黄连上清片5牛黄上清胶囊6清胃黄连丸7板蓝根颗粒8牛黄至宝丸9导赤丸10苓连片11牛黄解毒胶囊12新雪颗粒13清热解毒口服液二.解毒消藏剂1抗癌平丸2西黄丸第二章:清热药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2知母3天花粉4桅子5夏枯草6芦根7竹叶8淡竹叶9决明子10密蒙花11谷精草12青箱子其它:(清热泻火药:大黄)二,清热燥湿药:1黄苔2黄连3黄柏4龙胆5苦参其它:(清热燥湿:椿皮。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选择题各题型做题方法分享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选择题各题型做题方法分享

2023年执业药师考试选择题各题型做题方法分享1、A型题〔最正确选择题〕做题技巧A型题难度不高,主要考察根底知识,重点在于读懂题干,抓住【关键词】:^p ,注意审题,到底是选正确的呢还是选错误的呢?因此看清楚题干很重要,然后再认真分析^p 选项。

2、B型题〔配伍选择题〕做题技巧B型题一组试题运用一个选项,这一组题目中很少出现同样的答案,尤其是考察不同药物的作用时,假如前面两道题的答案是你确定的,那么最后不确定的那个题目根本可以排除同一组题中已经选过的答案了。

3、C型题〔综合分析^p 选择题〕做题技巧C型题是一组试题共用一个试题信息,各个视频的题干和答案是不同的,这类题的题目一般是层层递进的,假如第一道题做错很有可能会造成第二题继续错,和B型题不同的是这组题目的答案可能存在一样,比方第一道题选A,第二题也是有可能选A的。

4、X型题〔多项选择题〕做题技巧X型题是难度最大的,因为他不能靠蒙的,考察你对知识点的掌握是否全面细致,在这类题目中假如有两个答案是互相对立的,其中必有一个正确答案,假如有两对对立的答案,那么这两对中各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总结:首选看题干,圈出【关键词】:^p ,然后分析^p 答案,假如可以确定答案直接选,不要再看其他答案影响自己,假如答案不确定,试着先排除不可能的答案,比方和题干完全不相关的,比方题目问的是发热解表的药,答案中有清凉解表药那就可以排除。

5、不确定,不会做,教你蒙答案小窍门①假如答案中有两个答案很相似,那么正确答案很有可能在这两个中间,同样假如两个答案是互相对立的,那么这两个答案中必有一个是对的。

②答案中假如这句话是完全肯定或否认的几乎是错误的,比方有一定是XX,完全是XX,必然这类的词。

③完全没有头绪的时候,有的时候字数最多的候选答案往往是正确的。

④记得不是太清楚的题,要相信第一感觉。

比方,这题的答案你选择A,第一感觉选A,不要一会改B或者一会改A,因为你本身都没有记准,不要在这样的题上浪费时间。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

方剂与中成药概述一、方剂与中成药概念中医药的历史悠久,它的起源是与人类同疾病斗争密切相关的。

早在原始社会,药物治疗疾病已经开始,最初是用单味药。

经过长期的医疗实践,为了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和适应比较复杂病情,把几种药物配合起来使用,于是产生了方剂,进而制成剂型,成为中成药。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确立治法的基础上,按照组方原则选择药物、酌定用量而配伍组成的有特定剂型用法的中医处方。

方剂既是辨证论治的产物,也是中医防治疾病的主要工具,是理法方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古今医家临床经验与学术思想的载体。

所谓中成药,就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组方原则,结合适宜的制药工艺,赋予特定的剂型,以中药材为原料,生产的具有确切疗效和规范标准的,可以直接供临床医生辩证使用或患者根据需要直接购买的一类药物,简称为成药,它是中国传统医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方剂与中成药是中医运用中药防治疾病的主要形式,但二者还存在一些区别:方剂又称“药方”、“医方”,是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临证组方,突出个体针对,其组成、主治、剂型都随病情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加减灵活、善于变通等特点,专为某一患者使用。

中成药属“成品制剂”,是从方剂的成方中衍生而来。

它的组成、主治、剂型用量都是固定不变的,既可经医生诊治后处方给药,也可由患者根据自己的病情、经验直接购买。

中成药优点:性质稳定,疗效确切,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并且服用、携带、贮藏保管比较方便,用于病证相同的大多数患者。

二、中成药常用剂型介绍方剂的剂型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宝贵的实践经验。

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汤、丸、散、膏、酒、丹等剂型,历代医家又有很多发展,明代《本草纲目》所载剂型已有40余种。

建国以来,随着制药工业的发展,又研制了许多新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冲剂)、糖浆剂、合剂(口服液)、注射剂等。

现将常用剂型的主要特点简要介绍如下:1.汤剂:古称汤液,是将药物饮片加水或酒浸泡后,再煎煮一定时间,去渣取汁,制成的液体剂型。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门急诊处方评价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门急诊处方评价

中成药与西药联合使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门急诊处方评价摘要:目的:以实践方式探讨中成药和西药联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效果,及用药的科学性还有急诊处方评价。

方法: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收集的92603张心脑血管病治疗处方。

以药理学为基础,对中成药与西药结合后,记录心脑血管疾病的各种情况。

结果:根据处方综合分析,65岁以上患者占63%,45-64岁患者占30%,45岁以下患者占7%。

联合使用处方量的非预期效果占3.49%,应归类为不合理联合使用。

结论:中成药与西药合用后,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明显超过95%,而不良反应在处方中的比例是5%。

希望医务工作人员可以对样本进行详细分析,然后做好随访和观察,便于进一步了解成药和西药合用后的心脑血管疾病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中成药;西药;心脑血管疾病;门急诊处方评价前言:心脑血管疾病为一类十分严重的疾病,会严重的威胁着生命健康,为此,十分有必要加强对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

最近一些年,我国医学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中成药及西药联用得以有效推广。

如果坚持合理用药,辨证用药,中成药疗效较为显著。

然而,由于中成药成分复杂,两者结合可能产生对抗或协同作用。

情况严重的话,配伍不当可能导致良药变成毒药。

所以,文章分析了中成药与西药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疗效,以期提高用药的科学性。

1材料与方法1.1一般材料选择我院2020年5月至2022年2月收集的92603张心脑血管病治疗处方,处方单都是用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开具的。

希望分析病患在联合用药后治疗当天的情况,判断联合用药是否达到目标。

1.2方法对截获的处方进行分类统计,其中涵盖了中成药处方、西药处方和联用单,借助专业数据库中的大量医学文献,判断疗效;有效探究中、西药联合应用后获得的医疗效果,且对其中存在的威胁进行分析,并对各年龄组在联用药后产生的表现作进行分析和讨论,并对联用药的安全性进行评价。

2结果2.1药物联用病患的基本年龄概况在近万张的处方单中,病患年龄均为31-97岁,下面的表1主要展现了西药和中成药合用后的病患年龄的基本参数。

中西药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
强心甙
中毒和低血钾
序号
西药
机制
不宜配伍的单味药
不宜配伍的中成药
降血糖药如胰岛素优 降糖降糖灵、D—860甲苯磺丁尿等
拮抗
椹子5.大枣6.麦冬
7.秦艽8.甘草9.鹿茸
方甘草片8.鹿茸片9.六一散10.玄麦甘桔颗粒
11.参茸片12.麻杏甘石合剂13.脑灵素胶囊
水杨酸制剂阿斯匹林
易促成消化性溃疡
非钾利尿药如氢氯噻 嗪等
17.木瓜丸18.三妙丸19.左金丸20.香连丸21.
小金丸22.二妙丸23.九分散24.木香槟榔丸
25.千柏鼻炎片26.脏连丸27.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散28.川贝枇 杷糖浆
碳酸氢钠等碱性较
强的西药
影响溶解度,妨碍吸

重金属药如氯化钙 碳酸钙硫酸亚铁、硫 酸镁、氢氧化铝等
产生沉淀
酶制剂胃蛋白酶、乳 酶生
产生沉淀
氨基糖苷类阿托品
四环素先锋霉素
IU乌洛托品新生
霉素氨苄青霉素呋
喃呾啶
降低药效
阿司匹林消炎痛 呆泰松对氨基水杨 酸钠乙酰水杨酸 维生素B1
分解失效
心得安氯丙嗪利眠 宁硫酸亚铁异烟肼 也戈辛苯巴比妥苯 妥英钠
吸收降低
序号
西药
机制
不宜配伍的单味药
不宜配伍的中成药
奎宁氯奎强力霉素
新斯的明
从尿排岀,促使血药
浓度降低
奎尼丁
排岀减少,血药浓度
氨基糖甙类链霉素、
庆大霉素、卡那霉素

减弱药效
碳酸氢钠大黄苏打 胃舒平铝碳酸镁
氢氧化铝氨茶碱等 碱性药
起中和反应,降低或 失去药效
呋喃妥因利U福平

中药的地不良反应及分析报告

中药的地不良反应及分析报告

中药的不良反应及分析姚晓07资源摘要:各种中药及其中药制剂在我国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病防病,历史悠久,成效显著,但其不良反应近年来也被进一步发现和认识。

造成中药不良反应的原因有中药品种混乱或以假乱真,药物的固有毒性及用量不当,辨证失当、药不对证,炮制或煎煮不当,剂型或服用方法不当,疗程过长,造成蓄积中毒等。

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广大患者的身心健康,中药应按质量合格、用量合适、用法合理的原则使用,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关键词中药;中药制剂;不良反应1.概念:中药的不良反应是指药物用于人体后,药物或其代谢产物作用于机体器官、组织和细胞所发生的非治疗反应。

中药的不良反应常统称为中药的毒副作用,包括中毒反应和过敏反应。

2.中药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2.1过敏反应过敏反应一般是指服用正常剂量或极小剂量时出现的非正常反应,多与体质因素有关。

凡单味中药、中成药和名方组成中含有抗原物质或药物间相互作用后或在它们的代谢过程中产生抗原物质的,首次尤其是多次用药后常可引起过敏反应。

临床表现为过敏性休克、喉头水肿、紫癜、哮喘、心律失常、肝损伤、耳鸣、发热、腹泻等。

2.1中毒反应中毒反应的临床特点是发病急、病情恶。

其临床症状表现:消化系统为恶心、呕吐、腹泻、便血、黄疸等;神经系统表现为眩晕、头痛、惊厥、抽搐、呼吸抑制等;心血管系统表现为心悸、胸闷、心律不齐等;造血系统表现为白细胞缺乏、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目前已发现由毒性反应而致死的中药有20多种如雷公藤、蜈蚣、马钱子、砒霜等。

中毒反应多由于药品原料购销、药品生产和药品使用不当引起。

中毒致死的中药多是有毒中药,但历代医书称无毒之品也能置人于死地。

3.人体各个系统不良反应药物及其不良反应表现3.1血管系统不良反应药物有76种,其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压升高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刺五加注射剂、葛根素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灯盏花素注射剂、细辛注射剂、肾宝合剂、草乌膏剂、番泻叶、复方桔梗注射剂、天和骨通贴膏、壮骨关节丸;表现为低血压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生脉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鱼腥草注射剂、柴胡注射剂、穿琥宁注射剂、红花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川芎嗪、郁金、莪术油、银杏达莫注射剂、骨宁注射剂、三七片、银翘解毒丸、六味地黄丸、龙胆泻肝丸、鸦胆子;治疗心律失常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草乌、正清风痛宁、生脉注射剂、精制蝮蛇抗栓酶、乌头碱、鸦胆子油、龙骨、木薯、垂盆草、地骨皮、博落回、冬虫夏草、北五加皮、夹竹桃类;诱发心绞痛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脉络宁注射剂;引起窦性心动过速、过缓的中药制剂有复方丹参注射剂、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茵栀黄注射剂、复方丹参片、藻酸双酯钠、江苏白药;引起心动过速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复方丹参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刺五加注射剂、止咳丸、藿香正气水、咳喘糖浆;引起心动过缓的中药制剂有β-七叶皂苷钠注射剂;引起心悸的中药制剂有刺五加注射剂;引起室性早搏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小活络丸、柴胡、山海丹;引起房室传导阻滞的药物有黑附子、葶苈子;引起窦性停搏的中药制剂有生脉注射剂;引起微循环障碍的中药制剂有脉络宁注射剂;引起心功能衰竭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清开灵注射剂、细辛、朱砂、鸦胆子、马钱子;引起心房纤颤的中药制剂及药物有灯盏花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山豆根;引起心室纤颤的中药制剂有葛根素注射剂。

如此可怕的中西医结合-半数中成药里掺着西药

如此可怕的中西医结合-半数中成药里掺着西药

掺入西药的现象
中成药里掺入西药成分,一般都为药学人员所谋划。因为只有他们知道,什么西药对某类疾病疗效确切,适用范围广,并且还要考虑价格与剂量方面的问题。例如:治疗皮肤病(牛皮癣、白癫风等)的纯中成药里加入大量地塞米松,降血压的中成药里加入安定、双氢克尿塞、地巴唑等,治疗癫痫的中成药里加入苯巴比妥或苯妥英纳,治疗结核的中成药里加入异烟肼。壮阳的中成药里加入雄激素,减肥的中成药里加入兴奋剂,治疗胃肠溃疡的中成药里加入甲氰咪胍,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里加入四环素和病毒灵,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里加入降糖灵或优降糖,治疗疼痛的中成药里加入消炎痛、布洛芬等……真是花样百出,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回帖
激素不是不可以用,但一定要谨慎适时。在不晓得情的情况下大量使用激素对病人非常不利。不光是一些中成药大家要小心,更要警惕各种“祖传秘方”
这些生产药的厂家真是太可恨了,哎为了利益,没了良心……
看完后非常惊讶,以后对药更加警惕了
回帖如果是真的,以后不吃成药了,还是我熬药放心。
回帖惊讶吗?不应该.早就该知道中西医结合是愚昧对科学的墙*.我抓中药吃也是一种迷思.正经警慎地用激素才是正道.
回帖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急功近利地制中成药坏的是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中医药!呜呼
掺入西药的原因
人们常说“西药治标,中药治本”,西药副作用大,中药副作用小。有些不法企业或药商在中成药里暗中掺入西药成分,既迎合了国人的用药习惯,又利用了西药立竿见影之疗效,借以骗取医生、患者的信任。企业或药商也知道,单靠广告、促销等手段,并不能使药品长久地在市场上站稳脚根,而中成药里添加西药成分,是一个不择手段提高其即时疗效的捷径----使有些疗效平平的纯中成药,立即具有暂时的速效、长效、高效、特效。企业或药商之所以样有恃无恐,原因有两个:

执业药师中药二单味药及中药综合中成药秒杀词总结

执业药师中药二单味药及中药综合中成药秒杀词总结
7
升阳举陷
补中益气丸
8
脾不统血
人参归脾丸
9
固本培元
人参固本丸
10
肝火犯胃
左金丸
11
宽胸
冠心苏合滴丸
12
偏正头痛
芎菊上清丸
13
肌肤甲错
大黄蛰虫丸
14
肃肺
小儿消积止咳口服液
15
烂喉丹痧
六神丸
16
热毒袭肺
连花清瘟胶囊
17
辟瘟解毒,小儿痰厥
紫金锭
18
卫气同病
双清口服液
19
喜温喜按
小建中合剂
20
涤痰祛瘀
蠲哮片
21
五更泄泻
四神丸
22
真阴不足
左归丸
23
缺铁性贫血
健脾生血颗粒
24
热厥手足不温
四逆散
25
气滞型胃脘痛
胃苏颗粒
26
心前区刺痛
复方丹参片
27
骨质疏松症
仙灵骨葆胶囊
28
停食停乳
一捻金
29
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
复方血栓通胶囊
30
急慢性喉瘖
黄氏响声丸
甘松
14
消坚化食
鸡内金
15
疗痔
马兜铃
16
润肤祛斑
珍珠
17
聪耳明目
磁石
18
益胃
北沙参、麦冬、糯稻根
19
安蛔
乌梅
20
囟门不合
鹿茸、龟甲
21
项背强痛
葛根
22
阳毒脱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玄参
23
斑疹紫黑
紫草
24

中西医结合临床肾脏病学研究展望

中西医结合临床肾脏病学研究展望
结合 肾病杂志 2 0 1 3年 3月第 1 4卷第 3 期
C A I T W N。 A p r i l 2 0 1 3 。 V o 1 . 1 4 , N o . 4
各种教育形式进一步加强 肾脏病学复合型高素质人 才 的培养 。西学 中与 中学西 培 养 结合 , 中西 药 学 与 中 西医学基础和临床培养相结合 , 让更多 的顶级 肾脏病 专家掌握 中西医二项技术 , 提高治疗 C K D疗效 , 创建 我国独特 的中西医肾脏病学。
术年会上作 了“ 提高诊治难治性肾病疗效 , 关键是用 床循证医学研究 , 进行前瞻性 、 多中心、 随机对照和大 好用足中西药” 的专题演讲 , 演讲的结语 : “ 用好 ” “ 用 规模的临床试验 , 对 中西医结合治疗有优势 的肾脏病 足” 中西药 , 西 医治 不好 的 肾脏病 , 中 医治不 好 的 肾脏 种 进行 攻关 、 推广 。 病, 中西 医结合 能 治好 ; “ 用好 ” “ 用足” 中西药 , 中西 医 4 中西 医、 中西药 学全力合作开发更 多治疗肾病新 结合治不好的肾脏病 , 单纯西 医治不好 , 单纯 中医也 治不好。这不是 口号 , 临床 的实 际疗效确实 如此, 关 键需要掌握中、 西医肾病学的基础理论 , 了解 中、 西 医 肾病学临床病变 的发生 、 发展、 转 归; 认识 中、 西 医在 肾病治疗各阶段 、 各环节的长处 ; 找准“ 结合点 ” , 就可 以充分提高临床疗效 。 必需逐个病种建立中西医结合 治疗 C K D诊疗标准和规范 , 制定 临床路径 和专家共 识, 逐个编成《 中国中西医结合防治 C K D指南》 , 尽管 现 阶段还 不可 能建 立 和编 写 完全 让 中西 医都 能 接 受 、 执行的《 指南》 , 但一 定要有 此准备及 为此努力 的决 心, 国家 中医药 管 理 局 在 “ 关 于进 一 步 加 强 中西 医 结 合工作的指导意见” ( 国中医药发 [ 2 0 0 3 ] 5 2号文件和 中医药 标 准 化 发展 规 划 ( 2 0 0 6年 一 2 0 1 0年 ) 中指 出 : “ ( ‘ 十五’ 期间) 要加强中西 医结合规范化、 标准化建 的单昧药和中成药, 突破中西个药常量, 提高临床疗效 开发新的单 味中药 和突破个别 中药 的常规 治疗 剂量 , 这亦是 2 1 世纪在勤求古训 , 深入辨证论治研究 基 础上 进一 步 发 展 中医 中 药 提高 治 疗 肾 病 疗 效 的 又 关键 ; 回顾 近代五十年 中医治 肾研究 , 邹云翔教授 创 建 和带领 的 肾病 研究 组 , 在 临 床 开创 了单 味 中药 冬 虫夏草 J 、 大黄治疗与抢救 尿毒症 J , 雷公藤治疗慢

中西药相互作用探讨

中西药相互作用探讨

中西药相互作用探讨发表时间:2012-03-23T11:30:07.630Z 来源:《心理医生》2011年6月(上)总第193期供稿作者:端木霞肖秀娟[导读] 中、西药联合应用得当,可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或毒性降低,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

端木霞肖秀娟(山东省郓城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山东郓城274700【中图分类号】R969.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06-0040-02 中西药的相互作用是指中药(单味药、复方制剂、中成药或汤剂)与西药同时或先后以相同或不同给予途径使用时,所引起的药物(中药、西药或两者)作用与效应的变化。

综观中西药联用的现状与历史回顾,中西药是柄双刃剑,中、西药联合应用得当,可产生协同作用,使疗效增强或毒性降低,也可进行药物中毒的解救,防止耐药性的出现,从而收到较好疗效。

但是,由于中西药物本身的特点,若应用不合理,则可产生拮抗作用,使药效降低或消失,毒副反应增加或引起药源性疾病,对患者造成危害,甚至致人死亡。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是应当持续不断、逐渐广泛深入开展的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有效地联合用药极为重要,因而受到众多医药工作者甚至用药人的关注。

目前随着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兴起,医务工作者只有充分了解中药与西药各自的特点及其相互作用机制,才能因势利导,充分发挥中药与西药的优点,增强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因此,探讨中西药物联用而产生的不良反应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中西药联用的理论基础、中西药联用的利弊、中西药配药禁忌、中西药联合应用存在的问题等研究近况作一分析。

1 中西药物联用的理论基础中药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应用形式,它以中国传统医药学观点和理论表述其药物特性,根据药物的性能组合成为方剂,应用于临床治疗,其特色和优势在于整体观与辨证论治。

因此,中药最本质的特点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应用。

西药是以西医理论为指导的,以分析手段探询发病机制、了解病情、指导诊治用药,并致力于消除致病因子或抑制器官异常功能,或补充匮乏物质。

一种将单味草药加工为中成药后按药方抓配服用的方法[发明专利]

一种将单味草药加工为中成药后按药方抓配服用的方法[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将单味草药加工为中成药后按药方抓配服用的方法
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王海涛
申请号:CN201710603850.4
申请日:20170724
公开号:CN107441122A
公开日:
20171208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将单味草药加工为中成药后按药方抓配服用的方法,本技术方案的要点在于将单味草药加工为中成药后由医生视患者自身患病情况开具药方按药方抓配给患者服用。

本发明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前提下节约了草药原料用量。

让所有选择中医治疗的人有机会按药方抓配服用到中成药。

申请人:王海涛
地址: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新发地期颐百年4号楼3单元402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中药联合使用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联合使用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分析

中药联合使用中存在的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中药联合使用中存在的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78例使用中药联合制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观察总结此78例患者服用中药联合制剂后的不良反应。

结果看到服用中药联合制剂的78例患者中不良反应发生在皮肤上的占10.26%;发生在胃肠道的占7.69%;发生在肝肾的占15.38%;发生在循环系统上的占14.11%;发生休克的占2.56%;无不良反应的占50.00% 结论可见中药联合制剂的不良反应较多,所以我们应严格遵守医师嘱咐,遵守使用说明书,以避免中药联合制剂带来的不良反应。

【关键词】中药联合使用不良反应合理用药【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8-0199-01近几年,由于环境的不多恶化,及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改变,人们患病的几率也逐年增高,这也伴随着很多西药不能很好的治疗及西药不起作用的疾病。

所以人们对中药的关注及使用也越来越多,但是中药对疾病的作用机制人们还不是很清楚,据了解中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越来越多[1]。

为了更好地探讨中药联合使用的不良反应,我们就我院近期收治的78例服用中药联合制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现得到中药联合使用中的存在的不良反应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1.1 一般资料对我院近期收治的78例服用中药联合制剂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观察总结此78例患者服用中药联合制剂后的不良反应。

其中男性48例,女性30例,其比例为8∶5;最小年龄为25,最大年龄为72岁, 平均(58.4±17.9)岁;78例患者中,有既往ADR过敏史者16例, 占总数的20.51%, 有家族药物过敏史者2例, 占总数的2.56%, 其中1 例二者皆有。

1.2 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具体的病情,在医师的指导下给予患者合适的中药联合制剂,并每隔一周对患者进行不良反应的观察。

单味药制剂——中药制剂的真正方向

单味药制剂——中药制剂的真正方向

单味药制剂——中药制剂的真正方向摘要】本文首先从中医临床工作引发中药汤剂所存在的主要弊端,指出了中药汤剂改良是社会的要求和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要求。

其次对中药制剂中所存在的中成药和中药西药化倾向提出了个人看法,指出其不是中药制剂改革的真正方向。

再就中医药已经和即将面临的冲击提出了警告,并提醒中医药界尽快以针灸的成功之路为中医药寻找出路。

笔者最后提出了“单味药制剂”构想及有关要求和预见,总结出单味药制剂才是中药制剂改革的真正方向,才是中医药走出困境迈向世界的希望。

【关键词】单味药制剂;中药制剂;方向【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7)36-0305-021.社会和临床要求汤剂改良对于中医临床工作者,尤其是基层,最常听到的莫过于“中药难熬”、“中药难喝”、“中药容易馊”、“没办法才服中药”。

这是病家的心声,这是社会的呼唤,更是中医临床的悲哀。

中医几千年的历史,中药汤剂在临床和社会中的深远影响,与中医药的自身特点和社会背景是密不可分的。

中医临床要求医生严格运用中医理论进行辨证、论治、处方和用药,因此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充分体现中医理论核心——整体观念于每一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出医生的临床技能,才能展现中医的奥妙。

现代医学传入我国之前,人们生活条件落后,时间观念淡薄,治病没有更多选择,因此对病后煎熬中药和服用没有更高要求,只需“良药利病”,不管“苦口”与否。

受社会条件和自身特点限制,所以中药汤剂至今在临床中仍运用最广。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

中药汤剂的落后性越来越突出,它已经制约着中医药的发展,并使中医药处于生死存亡的边沿。

无论从社会需要还是中医药自身的需要,都要求对中药汤剂进行改良。

2.中成药和中药西化不是中药制剂之路近几十年来,中医药界的不断探索和实际运用,至今仍未找到真正出路,中医临床日渐衰落。

就纯中药制剂的中成药而言,它不能完整体现中医临床思路,不是因人、因地、因时制宜的药品,无法体现中医理论核心——整体观念,因此临床疗效无法真正令患家满意,这就无法为临床工作者所喜用,自然不是中药制剂的方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辛凉解表药
1薄荷2.牛蒡子3蝉蜕4桑叶5菊花6葛根7柴胡8升麻9蔓荆子10淡豆豉
11浮萍12木贼
其它:
(清肝明目:秦皮)
(宣散风热:前胡)
三.解表胜湿剂
1九味羌活丸2午时茶颗粒3荆防颗粒
四.祛暑解表剂
1藿香正气水2保济丸
五.扶正解表剂
参苏丸
第二节祛湿剂
一.祛暑除湿剂
1六一散2甘露消毒丸
二.祛暑辟秽剂
二.润下剂
1麻仁胶囊2增液口服液3通便灵胶囊4苁蓉通便口服液
三.峻下剂
1舟车丸
四.通腑降浊剂
尿毒清颗粒
第三章:泻下药
1大黄2芒硝3芦荟4番泻叶5火麻仁6郁李仁7甘遂8巴豆9牵牛子10芫花
11千金子
其它:
(润肠通便:桃仁,瓜萎,苦杏仁,紫苏子,柏子仁,蜂密,肉苁蓉,锁明,核桃仁,当归,何首乌(生),麦冬,天冬,桑椹
二.清肺止咳剂
1急支糖浆2川贝止咳露3蛇胆川贝散4清肺抑火丸5橘红丸6强力枇杷露
三.润肺止咳剂
1养阴清肺膏2二母宁嗽丸3蜜炼川贝枇杷膏
四.发表化饮平喘剂
1小青龙胶囊2桂龙咳喘宁胶囊
五.泄热平喘剂
止嗽定喘口服液
六.化痰平喘剂
1降气平喘剂2蠲哮片
七.补肺平喘剂
人参保肺丸
八.纳气平喘剂
1苏子降气丸2固本咳喘片3七味都气丸4蛤蚧定喘胶囊
二.养血剂
1当归补血口服液2四物合剂
补血药:1当归2熟地黄3何首乌4白芍5阿胶6龙眼肉
三.补气养血剂
1八珍颗粒2人参归脾丸3人参养荣丸4十全大补丸5健脾生血颗粒
四.滋阴剂
1六味地黄丸2左归丸3大补阴丸4知柏地黄丸5杞菊地黄丸6河车大造丸
7麦味地黄丸8玉泉丸
补阴药:1南沙参2北沙参3玉竹4麦冬5天冬6龟甲7鳖甲8墨旱莲
其它:茯苓(健脾安神)西红花(解郁安神)百合(清心安神)五味子(滋肾宁心)郁金(凉血清心)龙眼肉(安心神)丹参、麦冬(清心除烦)
第十三节和解剂
一.和解少阳剂
小柴胡颗粒
二.调和肝脾剂
1逍遥颗粒2加味逍遥丸
第十四节理气剂
一.理气疏肝剂
1四逆散(肝脾)2左金丸(肝胃)3柴胡舒肝丸(肝)4气滞胃痛颗粒(肝胃)
二.清热化痰剂
1礞石滚痰丸2清气化痰丸3复方鲜竹沥液
二.化痰息风剂
半夏天麻丸
三.化痰散结剂
消瘿丸
一.化痰药
燥湿化痰:1半夏2天南星3白附子。其它:陈皮,化橘红,橘红,雄黄(燥湿祛痰)
清热化痰:4瓜蒌5川贝母6浙贝母7竹茹8竹沥9天竺黄。其它:白矾(清热消痰)
降气祛痰:10白前11前胡12昆布13海藻14瓦楞子15海蛤壳16海浮石
止血:赤石脂,椿皮,乌梅,石榴皮,儿茶,木贼,荆芥,马勃,黄芩,贯众。
石膏(生肌止血)大黄(解毒止血)冬虫夏草(止血化痰)阿胶(补血止血)五倍子(敛汗止血)白矾(止血止泻)
第十七节消导剂
一.消积导滞剂
1保和丸2枳实导滞丸3六味安消散
二.健脾消食剂
4开胃健脾丸
第十八节治风剂
一.疏散外风剂
1川芎茶调散2芎菊上清丸3正天丸
其它:香薷。化湿行气:砂仁,白豆寇
第六章:利水渗湿药
利水消肿药:1茯苓2薏苡仁3泽泻4猪苓(其它:麻黄,香薷,浮萍,半边莲,
半枝莲,郁李仁,黄芪,葶苈子,桑白皮,昆布,海藻,益母草,海蛤壳(利尿消肿)利水:防已,五加皮,香加皮,桑枝,路路通,罗布麻叶,槟榔(白术:燥湿利水))
利水通淋药:5车前子6滑石7木通8通草9萆薢10石韦11海金沙12瞿麦
17黄药子。其它:莱菔子(降气化痰)牡蛎(软坚散结)
其它:18芥子19桔梗20旋覆花21礞石
其它章节:车前子(清肺化痰)远志(祛痰开窍)冬虫夏草(止血化痰)南沙参(祛痰)轻粉(祛痰消积)金荞麦(祛痰排脓)巴豆(祛痰利咽)枳实(化痰除痞)僵蚕(化痰散结)
第八节止咳平喘剂
一.散寒止咳剂
1通宣理肺丸2杏苏止咳颗粒
紫金锭
三.祛暑和中剂
1六合定中丸2十滴水(乙)
四.祛暑益气剂
清暑益气丸
第五章:芳香化湿药
1苍术2厚朴3广藿香4佩兰5砂仁6白豆蔻7草豆蔻8草果
其它:香薷。化湿行气:砂仁,白豆寇
第三节表里双解剂
一.解表清里剂
1葛根芩连丸2双清口服液
二.解表攻里剂
防风通圣丸
第四节泻下剂
一.寒下剂
1九制大黄丸2通便宁片3当归龙荟丸
内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解表药
一.辛温解表药
1.桂枝合剂2表实感冒颗粒3感冒清热颗粒4正柴胡饮颗粒
一.辛温解表药
2.1.麻黄2.香薷3.桂枝4紫苏5生姜6荆芥7防风8羌活9细辛10白芷11藁本苍12耳子13辛夷14西河柳
其它:
(发表散寒:橘红)
二.辛凉解表药
1银翘解毒丸2桑菊感冒片3双黄边口服液4羚羊感冒胶囊5连花清瘟胶囊
四.清热解毒药:1金银花2连翘3蒲公英4鱼腥草5败酱草6大青叶7板蓝根
8青黛9山豆根10射干11马勃12木蝴碟13牛黄14熊胆
15半边莲16半枝莲17穿心莲18白鲜皮19秦皮
20白花蛇舌草21垂盆草22土茯苓23白头翁24重楼
25马齿苋26大血藤27野菊花28紫花地丁29金荞麦
30鸦胆子
其它:
(清热解毒:朱砂,菊花,升麻,豨莶草,边钱草,贯众,虎杖,益母草,黄药子,胶股蓝)
5胃苏颗粒(胃)
二.理气和中丸
1木香顺丸2越鞠丸
第八章:理气药
1陈皮2化橘红3橘红4枳实5青皮6枳壳7木香8青木香9香附10沉香
11佛手12香椽13梅花14川楝子15薤白16乌药17荔枝核18甘松19柿蒂
20玫瑰花
其它:燥湿行气:草豆寇,厚朴。化湿行气:砂仁,白豆寇。温中行气:肉豆寇。行气止痛:荜茇。行气:槟。活血行气:安息香。
泻下通便:虎杖
逐水通便:轻粉
清肠通便:胖大海
通便:硫黄)
第五节清热剂
一.清热泻火解毒剂
1龙胆泻肝丸2黛蛤散3一清颗粒4黄连上清片5牛黄上清胶囊6清胃黄连丸
7板蓝根颗粒8牛黄至宝丸9导赤丸10芩连片11牛黄解毒胶囊12新雪颗粒
13清热解毒口服液
二.解毒消癥剂
1抗癌平丸2西黄丸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二章:清热药
一:清热泻火药:1石膏2知母3天花粉4栀子5夏枯草6芦根7竹叶8淡竹叶
二.温开剂
苏合香丸
第十六章:开窍药
1.麝香2冰片3石菖蒲4苏合香5安息香
其它章节的天窍药:6牛黄7远志8蟾酥
第十节固涩剂
一.益气固表剂
玉屏风胶囊
二.固脬缩尿剂
缩泉丸
三.固精止遗剂
金锁固精丸
四.涩肠止泻
1四神丸2固本益肠片
第十八章:收涩药
1五味子2乌梅3椿皮4赤石脂5莲子肉6芡实7山茱萸8桑螵蛸9海螵蛸
第十六节止血剂
一.凉血止血剂
槐角丸
二.化瘀止血剂
1三七片2止血定痛片
第十一章:止血药
凉血止血:1大蓟2小蓟3地榆4白茅根5槐花6侧柏叶7苎麻根。其它:桑叶,马齿苋,石韦,黄药子,龟甲,墨旱莲。
化瘀止血:8三七9茜草10蒲黄11景天三七12艾叶13炮姜。其它:半枝莲
收敛止血:14白及15仙鹤草16棕榈炭17紫珠叶18藕节19血余炭20鸡冠花其它:海螵蛸
10诃子11肉豆蔻12覆盆子13浮小麦14金樱子15五倍子16麻黄根
17糯稻根18罂粟壳19石榴皮
其它:柏子仁(止汗)
第十一节补虚剂
一.补气剂
1四君子丸2六君子丸3香砂六君丸4补中益气丸5参苓白术散6启脾丸7薯蓣丸
:补气药:1人参2党参3西洋参4太子参5黄芪6白术7山药8甘草
9绞股蓝10饴糖11蜂蜜12白扁豆13刺五加14大枣15红景天
1拔毒生肌散2紫草膏3生肌玉红膏
三.清热消痤剂
当归苦参丸
第二节治烧伤剂
京万红
第三节治瘰核乳癖剂
1内消瘰疬丸2乳癖消胶囊3小金丸4阳和解凝膏
17海风藤18伸筋草19川乌20路路通
(其它:防风,羌活,蒿苯,苍耳子,西河柳,狗脊,曼荆子,白鲜皮,秦皮,巴戟天,淫羊藿。祛风通络:夜交藤,天麻。通络止痛:芥子,马钱子,全蝎,蜈蚣。通络:地龙。祛寒湿:仙茅)
外科皮肤科常用中成药
第一节
一.解毒消肿剂
1连翘败毒丸2如意金黄散3牛黄醒消丸
二.生肌敛疮剂
五.清虚热药:1青蒿2地骨皮3白薇4胡黄连5银柴胡
第六节温里剂
一.温中散寒剂
1理中丸2附子理中丸3小建中合剂4良附丸5香砂养胃颗粒6香砂平胃丸
回阳救逆剂
1四逆汤
第七章:温里药
1附子2干姜3肉桂4吴茱萸5花椒6丁香7小茴香8高良姜9荜茇
其它:川乌(散寒止痛)
第七节祛痰剂
一燥湿化痰剂
1二陈丸2橘贝半夏颗粒
9女贞子10石斛11黄精12枸杞子13百合14蛤蟆油15桑椹
16楮实子
其它:知母(滋阴滋燥)
五.助阳剂
1桂附地黄丸2右归丸3青娥丸4五子衍宗丸5济生肾气丸
补阳药:1鹿茸2肉苁蓉3锁阳4巴戟天5淫羊藿6仙茅7狗脊8杜仲
9续断10骨碎补11补骨脂12益智仁13蛤蚧14冬虫夏草
15核桃仁16紫河车17菟丝子18沙苑子19海马
9决明子10密蒙花11谷精草12青箱子
其它:
(清热泻火药:大黄)
二.清热燥湿药:1黄芩2黄连3黄柏4龙胆5苦参
其它:
(清热燥湿:椿皮。燥湿:穿心莲,白鲜皮,秦皮。燥湿行气:草豆寇,厚朴)
三.清热凉血药:1.生地黄2玄参3牡丹皮4赤芍5紫草6水牛角
其它:
(凉血:大青叶,板兰根,青黛,白头翁,青皮,地骨皮,白微,羚羊角,络石藤,栀子,紫花地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