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df91e06d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95.png)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内容: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作为一个生物体系的概念。
通过研究社会结构、社会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生物学基础。
2. 培养学生分析社会现象时,能够从生物角度进行思考。
3. 帮助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生物学规律。
三、教学内容1. 社会结构的社会生物学基础社会等级制度的生物学解释亲缘关系与社会结构的关系2. 社会关系的社会生物学基础社会行为的生物学机制社会冲突与合作的生物学基础3. 社会发展的生物学规律社会演化的生物学机制社会发展的生物学限制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社会生物学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引导学生从生物角度进行思考。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讨论、提问等方面的积极性。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以及提出的观点。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六、教学内容(续)4. 社会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社会政策制定中的生物学因素社会问题的生物学解决方案七、教学活动1.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社会问题,从生物学角度提出解决方案。
2. 案例研究:挑选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八、教学内容(续)5. 社会生物学与人类未来发展生物学视角下的社会发展预测生物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应用九、教学策略1. 预测与展望: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预测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
2. 技术应用探讨:探讨生物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潜在应用,激发学生对未来的思考。
十、教学总结与展望1. 课程回顾:总结本课程所学的社会生物学概念、理论和应用。
2. 学生反馈:听取学生对课程的意见和建议,以期提高教学质量。
3. 未来学习建议:为学生提供关于社会生物学进一步学习的建议和资源。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08af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ce.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一个生物体系的运作机制,通过分析社会结构、文化、经济等方面,使学生能够从生物学的角度认识和理解社会现象。
1.2 教学目标理解社会是一个生物体系的观念。
掌握社会学与生物学的交叉研究方法。
分析社会现象背后的生物学因素。
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小组讨论: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探讨生物学因素的作用。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从生物学角度审视社会问题。
第二章:社会生物学的理论基础2.1 社会达尔文主义了解社会达尔文主义的基本观念。
分析社会达尔文主义在历史中的应用和影响。
2.2 进化心理学掌握进化心理学的基本理论。
探讨进化心理学在解释社会现象中的应用。
2.3 社会遗传学理解社会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成果。
分析社会遗传学对社会生物学发展的贡献。
第三章:社会结构与生物学3.1 种群生态学学习种群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分析种群生态学在社会结构研究中的应用。
3.2 社会网络了解社会网络的基本特征。
探讨社会网络形成的生物学机制。
3.3 社会阶层与生物学掌握社会阶层的概念。
分析社会阶层形成的生物学因素。
第四章:文化与生物学4.1 文化传承的生物学基础探讨文化传承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文化传承对生物进化的影响。
4.2 文化差异与生物学理解文化差异的生物学根源。
探讨文化差异对社会和谐的启示。
4.3 文化演变与生物学学习文化演变的基本规律。
分析文化演变过程中的生物学因素。
第五章:社会经济现象与生物学5.1 经济增长与生物学掌握经济增长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5.2 贫富差距与生物学理解贫富差距的生物学原因。
探讨减少贫富差距的生物学途径。
5.3 资源分配与生物学学习资源分配的生物学原则。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资源分配的影响。
第六章:社会生物学与人类行为6.1 人类行为的基本生物学原理探讨人类行为背后的生物学机制。
分析生物学因素对人类行为的影响。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c70da89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fd5705f.png)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其他生物,如食物、药物、空气净化等。
生物与社会的互动关系
共生关系
生物与人类社会之间存在共生关系,如城市绿化、动物驯化等。
相互依存
生物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社会环境,同时社会的发展也离不开生物的贡献和影响。
06 课程总结与展望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回顾
生物学基础知识
介绍了生物的基本特征、分类、生态 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对生物的塑造
群体行为
社会环境对生物的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使生物表现出群体行为,如蜜蜂的 舞蹈、猴子的社交行为等。
适应性进化
在社会环境中,生物通过适应和进化 ,发展出与群体相关的特征和行为, 如人类的语言、文化和社会结构。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生态平衡
生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动物的分解作用等。
生物体的行为和生存策略与社会现象 有许多相似之处,如竞争、合作、交 流等。
课程目标与内容概述
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和特征,理解 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掌握相关概念和理论 。
内容概述
本课程将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群居生活、合作与竞争、交 流与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结合实例和实验,让学生深入 理解生物的社会性。
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和案例分析 ,以提高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 能力。
课程论文撰写
学生需撰写一篇关于生物社会 性研究的课程论文,要求有明
确的论点、论据和结论。
THANKS 感谢观看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汇报人:
202X-01-08
• 课程导入 • 作为生物的社会概述 • 生物的社会行为 • 生物的社会结构 • 生物的社会影响 • 课程总结与展望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4f8bba5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d2.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生物的一种存在,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联系;掌握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激发对课程的兴趣和好奇心。
1.3 教学内容社会与生物的关系;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课程概述。
1.4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问题解答。
第二章:社会与生物的联系2.1 课程内容本章将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联系,包括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社会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等。
2.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分析社会结构与生物进化的关系;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三章: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3.1 课程内容本章将介绍社会发展的生物学基础,包括社会行为的进化,社会结构的生物学基础等。
3.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解释社会行为的进化;探讨社会结构的生物学基础;理解社会发展与生物进化的关系。
3.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四章: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4.1 课程内容本章将介绍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模拟法等。
4.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描述社会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研究方法的优缺点;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
4.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五章:社会生物学案例研究5.1 课程内容本章将通过具体的案例研究,让学生深入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包括人类社会,动物社会等。
5.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分析社会生物学的实际应用;理解不同社会生物学的特点;评价社会生物学的意义和局限性。
5.3 教学方法讲授;实例分析;小组讨论。
第六章:社会行为的生物学解释6.1 课程内容本章将探讨社会行为的生物学解释,包括社会行为的进化优势,社会行为与激素水平的关系,以及社会行为的学习和模仿机制。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46cff3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37.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教案第一章:生物与环境的关系1.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掌握生物适应环境与影响环境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1.2 教学内容生物与环境的定义和关系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分析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3 教学活动观察身边的生物与环境现象分组讨论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举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1.4 教学评估学生观察记录和讨论参与度学生举例说明的准确性和深度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与保护2.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掌握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2 教学内容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价值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2.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多样性调查观看相关视频资料讨论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方法2.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保护措施的理解和提出的新想法第三章: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3.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伦理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的关系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3.2 教学内容生物伦理的定义和原则生物伦理与人类行为的关联生物伦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3.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伦理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生物伦理问题角色扮演模拟生物伦理决策3.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分析和讨论参与度学生对角色扮演的投入和决策能力第四章:生物技术与社会4.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应用分析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4.2 教学内容生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生物技术的应用实例生物技术对社会的影响和争议4.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技术应用的调查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技术的利与弊4.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生物技术利与弊的深入理解第五章:生物与健康的关系5.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健康的相互关系掌握维护生物健康的途径培养学生的健康意识5.2 教学内容生物与健康的概念和关系生物健康的维护方法生物健康问题的社会影响5.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健康问题的调查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维护生物健康的途径5.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维护生物健康的方法和建议第六章:生物与经济的关系6.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分析生物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培养学生对生物经济学的认识6.2 教学内容生物资源的经济价值生物产业的分类和发展生物经济学的基本原理6.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资源调查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产业的发展前景6.4 教学评估学生的调查报告和数据分析学生对生物产业发展前景的见解第七章:生物与文化的关系7.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文化之间的联系分析生物对文化的影响和贡献培养学生对生物文化的认识7.2 教学内容生物与文化的定义和关系生物对文化的影响案例分析生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7.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文化案例研究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方法7.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建议第八章:生物与法律的关系8.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法律的概念和重要性分析生物法律对社会的规范作用培养学生对生物法律的认识8.2 教学内容生物法律的基本概念和内容生物法律案例分析生物法律对社会的影响8.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法律案例研究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法律的规范作用8.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法律的理解和见解第九章:生物与全球化的关系9.1 教学目标理解生物与全球化的相互作用分析生物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培养学生对生物全球化的认识9.2 教学内容生物全球化的概念和特点生物全球化案例分析生物全球化对社会的影响9.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全球化案例研究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全球化的影响9.4 教学评估学生的案例研究和分析学生对生物全球化的见解和理解第十章:生物与未来的探索10.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生物科学的未来方向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探索精神10.2 教学内容生物科学的最新发展生物科学的未来探索方向学生自己的生物科学项目设想10.3 教学活动学生进行生物科学项目设想观看相关纪录片或视频资料分组讨论生物科学的未来方向10.4 教学评估学生的项目设想和创新性学生对生物科学未来方向的思考深度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理解生物如何适应环境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是教学的重点。
作为生物的社会公开课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公开课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faa4026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8f.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公开课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解释为什么我们需要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强调这门课程的重要性1.2 课程目标列出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应达到的目标1.3 教学方法介绍将要使用的主要教学方法1.4 评估方式说明如何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第二章:生物的社会性2.1 社会性生物的特征解释社会性生物的定义和特征2.2 社会性生物的优势探讨社会性生物相较于非社会性生物的优势2.3 社会性生物的挑战讨论社会性生物面临的主要挑战2.4 案例研究:蚂蚁的社会结构分析蚂蚁的社会结构和它们如何应对挑战第三章:社会性行为的形成3.1 社会性行为的定义解释社会性行为的含义3.2 社会性行为的形成过程探讨社会性行为是如何形成的3.3 社会性行为的演化讨论社会性行为在演化过程中的作用3.4 案例研究:狼群的社会行为分析狼群的社会行为和它们如何形成第四章:社会结构与功能4.1 社会结构的类型介绍不同类型的社会结构4.2 社会结构的功能探讨社会结构对个体和群体的益处4.3 社会结构的变化讨论社会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和适应性4.4 案例研究:鸟群的社会结构分析鸟群的社会结构及其功能第五章:社会行为的意义5.1 社会行为的个体意义解释社会行为对个体的影响5.2 社会行为的社会意义探讨社会行为对社会的影响5.3 社会行为与文化传承讨论社会行为如何影响文化的传承5.4 案例研究:人类社会的社交行为分析人类社会的社交行为及其意义第六章:社会互动与沟通6.1 社会互动的定义解释社会互动的概念和重要性6.2 社会互动的方式探讨不同的社会互动方式及其作用6.3 社会沟通的机制介绍社会沟通的主要机制和功能6.4 案例研究:蜜蜂舞蹈与信息传递分析蜜蜂舞蹈如何传递信息和社会互动的作用第七章:合作与竞争7.1 合作的定义与形式解释合作的概念和它在生物社会中的形式7.2 合作的优势与挑战探讨合作带来的优势和生物在合作中面临的挑战7.3 竞争的定义与影响解释竞争的概念和它在生物社会中的影响7.4 案例研究:非洲猎豹的合作与竞争分析非洲猎豹在捕猎和领地争夺中的合作与竞争行为第八章:社会规范与约束8.1 社会规范的定义与作用解释社会规范的概念和它在维持社会秩序中的作用8.2 社会规范的形成与传承探讨社会规范是如何形成并传承给后代的8.3 社会约束的类型与效果介绍社会约束的不同类型和它们对个体和群体的效果8.4 案例研究:猴群的社会规范与约束分析猴群中社会规范和约束的例子以及它们的影响第九章:社会化过程9.1 社会化的定义与过程解释社会化的概念和过程9.2 社会化的意义与影响探讨社会化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9.3 社会化的方法与途径介绍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学习和适应的方式9.4 案例研究:婴儿与幼儿的社会化过程分析婴儿和幼儿是如何通过观察和互动学习社会行为的第十章:社会复杂性的增加10.1 社会复杂性的定义与特征解释社会复杂性的概念和特征10.2 社会复杂性的演化与影响探讨社会复杂性如何随时间演化并对生物社会产生影响10.3 社会复杂性与社会结构的变化讨论社会复杂性如何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化和适应10.4 案例研究:人类社会的复杂性与科技发展分析人类社会如何通过科技发展来应对复杂性并影响社会结构第十一章:社会行为的适应性11.1 适应性社会行为的定义解释适应性社会行为的含义及其在生物中的重要性11.2 适应性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探讨影响适应性社会行为的内外部因素11.3 适应性社会行为的演化讨论适应性社会行为如何在演化过程中形成11.4 案例研究:大象的合作与照顾行为分析大象如何通过适应性社会行为提高生存率第十二章:社会行为与心理健康12.1 心理健康与社会行为的关系探讨心理健康与社会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12.2 社会支持与心理健康讨论社会支持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12.3 社会排斥与心理健康分析社会排斥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不利影响12.4 案例研究:社交网络与心理健康分析社交网络如何影响个体的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第十三章:社会行为与进化13.1 社会行为与进化的关系解释社会行为如何影响生物的演化过程13.2 社会行为与基因传递探讨社会行为如何影响生物基因的传递13.3 社会行为与物种多样性讨论社会行为如何促进物种的多样性和适应性13.4 案例研究:鸟类的繁殖与社会行为分析鸟类的社会行为如何影响它们的繁殖成功率第十四章:社会行为的教育意义14.1 社会行为在教育中的作用解释社会行为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及其作用14.2 社会行为的教学策略介绍教学策略,帮助学生理解和实践社会行为14.3 社会行为的教学活动提供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发展积极的社会行为14.4 案例研究:课堂中的合作学习分析合作学习如何促进学生的社会行为和学术成就第十五章:总结与展望15.1 课程总结回顾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15.2 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总结学生在本课程中取得的成果和学习经验15.3 课程展望展望未来社会行为研究的趋势和方向15.4 课程建议与反馈鼓励学生提出课程改进的建议和反馈意见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作为生物的社会公开课的教案设计,包括课程背景、目标、教学方法、评估方式以及十五个具体章节的内容。
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16a938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6e.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作为生物的社会(湘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 理解生物在社会中的互动关系;2) 了解基本的生物社会结构及其特点;3) 掌握生物在社会生存中的适应特征及其产生的原因。
2. 能力目标1) 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及动手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精神,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3. 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关爱、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的细心认真、严谨治学的品质,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二、教学内容及安排第一课时:“个体的生存方式”1. 观察细节,获取信息2. 了解关于自然界中生物的数量和竞争的关系3. 通过比较,归纳国内外著名生态学家的研究成果第二课时:“群体的生存方式”1. 通过实验,了解群体活动的特点2. 分析群体的种类及其产生的条件3. 了解动物群体的行为特征及其调节机制第三课时:“人类的社会化行为”1. 分析人类与动物的相似性和差异性2. 了解人类的社交行为及其与生命的关联3. 分析人类的价值观、伦理道德及其实践三、教学方法1. 教师讲述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相关知识点。
2. 课堂讨论法:通过讨论,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责任感。
3. 实验探究法: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规律,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手段1. 多媒体投影仪、电脑等。
2. 项目实验相关的材料:鱼缸、小球、玻璃钢缸等。
五、教学评估1. 开展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2. 考查学生动手实验能力,评价实验结果,提高科学研究意识;3. 通过互评、评议等方法,探究性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评价教学效果。
六、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教师讲述法、课堂讨论法和实验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探究、研究和实践,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验能力。
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3篇
![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3篇](https://img.taocdn.com/s3/m/4ea28c65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425189d.png)
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高三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精选3篇(一)教案名称:作为生物的社会教学内容:通过学习《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散文,让学生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 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学习理解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2. 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能力;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课文,复印件或电子版;2. 教学课件;3. 学生阅读笔记和讨论准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1. 你觉得人类与其他生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2. 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二、阅读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并提示他们留意作者对于人类与其他生物社会的描述和思考。
2. 学生阅读完毕后,请两三名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享他们的理解和观点。
三、全班讨论(15分钟)1. 邀请几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逐一总结他们提到的相似和不同之处。
2. 引导学生探讨以下问题:a. 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之处有哪些?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相似和不同之处?b. 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关系是怎样的?人类是否应该更加尊重自然?c. 你认为作者想通过这篇散文表达什么?四、拓展延伸(10分钟)1. 邀请学生思考,并与全班分享他们对于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探究。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社会应该如何处理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五、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内容:1. 了解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的相似与不同之处;2. 学习散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3. 探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人类社会与其他生物社会之间的相似与不同。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4篇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4篇](https://img.taocdn.com/s3/m/3d86085b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6.png)
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高三下册语文教案:作为生物的社会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物的社会概念,认识生物社会的重要性。
2.认识不同生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够分析生物社会现象,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4.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能够描述和表达关于生物社会的观点和见解。
教学重点:1.理解生物社会的概念和特点。
2.了解不同生物之间的社会关系,并探究其形成的原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够分析生物社会现象,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难点:1.分析生物社会关系的形成原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够分析生物社会现象,并做出合理的判断。
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生物社会的相关实例。
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主题(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引起学生对生物社会的兴趣。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生物社会有什么了解?我们身边有哪些生物形成了社会?这些社会是如何形成的?Step 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生物社会的概念和特点,生物社会是指一定数量的同种或不同种生物在一定地域内以一定形式和一定规模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社会群体。
帮助学生理解生物社会的形成原因:生物社会的形成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结果,通过合作和互惠互利的关系,生物可以共同提高生存能力和繁衍后代的机会。
Step 3 生物社会关系的探究(1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社会的实例,如蚂蚁、蜜蜂、狮群等,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社会关系的形成原因。
学生可以讨论以下问题:为什么蚂蚁会形成复杂的社会结构?蜜蜂是如何协作建造蜂巢的?狮子为什么会形成群体?等。
Step 4 观察实践(15分钟)带领学生进行实地观察或在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观察一些生物社会关系的现象。
例如,观察蚂蚁在寻觅食物和建造巢穴时的协作行为,观察狮子在狩猎中的团队合作等。
Step 5 总结归纳(10分钟)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生物社会具有哪些特点?不同生物之间的社会关系有哪些?这些社会关系是如何形成的?学生根据前面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给出自己的回答。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2667ed4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39.png)
高中语文《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新人教版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掌握其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通过阅读和分析,提高学生对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的认知。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批判性思维,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小组讨论和分享。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的兴趣和好奇心。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自然的情感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作为生物的社会》这篇文章的基本内容。
(2)掌握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
(2)运用批判性思维进行阅读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播放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学和社会学交叉领域。
(2)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
2. 阅读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2)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3. 内容分析:(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批判性思维训练:(1)学生针对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质疑。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维训练,分析论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5. 小组合作:(1)学生分组进行合作,讨论如何将生物学与社会学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作业布置1. 请学生总结文章中的关键概念和观点,并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生物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的认识。
2. 针对文章中的论据和论证过程,找一些相关资料进行深入研究,下节课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学方法的有效性等方面,以便于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1)深入分析文章中的案例,了解生物学与社会学交叉领域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024最新-作为生物的社会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3篇
![2024最新-作为生物的社会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b182e611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f2.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3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牛牛范文勤劳的编辑为大家收集的《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3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作为生物的社会篇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二、能力培养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本文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对生物学的热爱之情。
四、美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重点: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2.通过观看生物资料片、观察一些昆虫的社会行为等活动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的主要观点;2.了解本文所涉及的生物学知识。
3.引导学生通过对本文一些重点问题的讨论提高探究能力;二、整体感知1.导入新课同学们《细胞生命的礼赞》是一个医学家、生物学家关于生命、人生、社会乃至宇宙的思考。
思想博大而深邃,信息庞杂而新奇,批评文明,嘲弄愚见,开阔眼界、激发思索。
而其文笔又少见的优美、清新、幽默、含蓄,无愧当今科学散文中的大家手笔。
无怪乎自1974年出版后,立即引起美国读书界和评论界的巨大反响和热烈欢呼,获得当年美国国家图书奖,此后18年来由好几家出版社印了二十多版,至今畅行不衰!年过花甲的刘易斯#8226;托马斯的名字因这一本小书而家喻户晓,有口皆碑,以至于在他接连抛出后两本书时,书商都不用再作广告,只喊声"《细胞生命的礼赞》一书作者刘易斯#8226;托马斯的新著"就够了。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https://img.taocdn.com/s3/m/e307709c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33.png)
教案设计:《作为生物的社会》第一章:引言1.1 课程目标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1.2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与生物的定义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影响1.3 教学活动引入课程主题,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1.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阅读材料1.5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提问第二章:生物对社会的影响2.1 课程目标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包括食物链、生态平衡等强调生物多样性对社会的重要性2.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2.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2.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三章:社会对生物的影响3.1 课程目标了解社会对生物的影响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2 教学内容介绍社会对生物的影响,包括环境污染、城市化等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社会对生物的影响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3.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3.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四章: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4.1 课程目标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探讨个人和社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责任4.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包括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利用等强调个人和社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责任4.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小组讨论,探讨个人和社会在保护生物多样性中的责任4.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4.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五章:总结与展望5.1 课程目标总结课程所学内容展望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5.2 教学内容回顾课程所学内容,总结生物对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展望生物多样性的未来发展趋势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对生物多样性的展望5.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阅读材料5.5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提问第六章:生物的社会行为6.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概念探讨生物社会行为的意义和影响6.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社会行为,包括社会结构、社会互动等探讨生物社会行为对个体和群体的影响6.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行为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社会行为的意义和影响6.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6.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七章:生物的社会生态学7.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的社会生态学的概念探讨生物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7.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社会生态学,包括种群动态、生态位等探讨生物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7.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生态学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社会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7.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7.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八章:生物的社会进化8.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的社会进化的概念探讨生物社会进化的因素和机制8.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的社会进化,包括社会适应、社会选择等探讨生物社会进化的因素和机制8.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社会进化小组讨论,探讨生物社会进化的因素和机制8.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8.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九章:生物的社会应用9.1 课程目标理解生物在社会中的应用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9.2 教学内容介绍生物在社会中的应用,包括生物科技、生态保护等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9.3 教学活动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生物在社会中的应用小组讨论,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9.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案例分析材料9.5 评估方式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第十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0.1 课程目标总结课程所学内容反思个人对生物社会的理解和认识10.2 教学内容回顾课程所学内容,总结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贡献反思个人对生物社会的理解和认识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课程内容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提出对生物社会的反思和见解10.4 教学资源教学PPT或黑板相关阅读材料10.5 评估方式课堂讨论和提问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生物对社会的影响环节描述:了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包括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5篇)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5篇)](https://img.taocdn.com/s3/m/fefcfefd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4c.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精选5篇)4、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细胞生命礼赞》的资料,掌握人类社会和生物社会的区别和联系,从中归纳出主旨。
三、教学难点训练和培养学生筛选有效信息解读科技文章的本事。
三、教学重点:筛选主要信息,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握作品主题。
四、教学方法自读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五、课前准备1、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了解作者刘易斯.托马斯的生平及代表作,基本解决生字读音,熟悉全文的主要资料,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
刘易斯托马斯,1943年生于美国纽约,就读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哈佛医学院,历任明尼苏达大学儿科研究所教授、纽约大学贝尔维尤医疗中心病理学系和内科学系主任、耶鲁医学院病理学系主任、纽约市癌症纪念中心斯隆一凯特林癌症研究所所长,并任美国科学院院士。
2、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搜集一些群体生活的动物的资料,说说它们的社会行为有哪些特征。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请问同学们,你们的生命是谁给予的?(父母。
)你们和父母以及其他亲人组成的一个基本的社会单位叫什么?(家。
)是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拥有一个家,每个家庭成员有分工,有合作:父亲工作、母亲做家务,孩子读书共同组建起一个家庭,这是我们人类社会进行小家庭生活时的一个惯有模式,我们人类都有家,那么生物社会有没有自我的家庭呢?(有)它们之间又有哪些社会行为,进行了哪些分工协作呢?此刻就让我们来经过《作为生物的社会》的学习,走进生物社会,了解一些小动物家庭的分工和社会行为。
(引导学生走进人类社会之外的自然界中的另外一个世界------生物社会,激发学生思索人与生物的联系,唤起学生对生物的同情和理解。
)(二)筛选信息,探究思考1、提问:文章中,作者提到了哪些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明确: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6650051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80.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认识到人类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探讨生物如何影响社会,以及社会如何反过来影响生物。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更好地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
1.2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掌握生物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提高环保意识,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
1.3 教学内容生物与社会的关系概述。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案例分析。
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案例分析。
环保意识的培养。
1.4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与社会关系的理论知识。
案例分析法:分析生物对社会的影响和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第二章:生物对社会的影响2.1 教学目标了解生物如何影响社会。
掌握生物影响社会的案例。
2.2 教学内容生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生物对经济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影响。
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生物影响社会的案例。
第三章: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3.1 教学目标了解社会如何反过来影响生物。
掌握社会对生物反作用的案例。
3.2 教学内容人类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社会对生物保护的措施。
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社会对生物反作用的案例。
第四章:生态环境的保护4.1 教学目标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提高环保意识,掌握环保知识。
4.2 教学内容生态环境现状及问题。
环保意识和行动。
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和环保知识。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环保,提高环保意识。
第五章:课程总结与展望5.1 教学目标总结课程所学内容。
展望生物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5.2 教学内容课程内容回顾。
生物与社会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
5.3 教学方法讨论法:引导学生总结课程内容,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第六章:生物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实例分析6.1 教学目标分析具体的生物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实例。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61bab44640e52ea551810a6f524ccbff121cae4.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经典教案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1.2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基本概念。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1.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
1.4 教学内容社会作为生物体的概念及其内涵。
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社会生物学的应用。
第二章:社会与生物的关系2.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以及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2.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培养学生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发展。
2.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与生物之间的关系。
小组讨论:分析具体的社会现象,探讨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案例分析:介绍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2.4 教学内容社会与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生物对社会的影响。
社会对生物的反作用。
第三章:社会生物学的应用3.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探讨社会生物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
3.2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培养学生运用社会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3.3 教学方法讲座:讲解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小组讨论:分析社会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案例分析:介绍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案例。
3.4 教学内容社会生物学的应用领域。
社会生物学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
社会生物学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第四章:社会生物学与人类社会发展4.1 课程背景本节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社会生物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探讨社会生物学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的作用。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文教案范文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文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1c2c4e43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70.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作为生物的社会》课时安排:2课时(90分钟)年级:八年级学科:语文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题,体会作者对“作为生物的社会”的深入思考。
2.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力,提高学生对生物社会的认识。
3.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社会现象。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如何培养学生对生物社会的认识。
教学准备:1. 课文:《作为生物的社会》2. 相关资料:生物社会现象的案例。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植物是如何生活的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也是生物,它们也有自己的社会。
二、自主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作为生物的社会》,理解课文内容。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作为生物的社会”意味着什么?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四、案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生物社会现象的案例,如蚂蚁的分工合作、鸟群的迁徙等。
2. 学生观察案例,分析案例中的生物社会现象。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课堂讨论(20分钟)1. 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物社会现象。
2. 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教师总结。
三、小组活动(15分钟)1. 教师布置小组活动任务:观察身边的生物社会现象,并进行分析。
2.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四、分享与交流(15分钟)1. 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活动成果。
2. 教师点评,学生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文教案范文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文教案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2cd24b47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f1ecd44.png)
作为生物的社会——语文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范文,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物社会概念,了解生物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社会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物社会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生物与社会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中的生物社会概念,了解生物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社会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生物社会的内涵和外延。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物社会的实例,如蚂蚁、蜜蜂等,引导学生对生物社会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范文,理解文章中的生物社会概念,了解生物社会的基本特征和生物与社会的关系。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于生物社会的理解和看法,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生物社会的内涵和外延。
4. 写作:让学生根据自己对生物社会的理解和看法,写一篇短文,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阅读、讨论和写作中的表现,评价学生对于生物社会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文本:选择一篇关于生物社会的范文,如《蚂蚁的团结》、《蜜蜂的勤劳》等。
2. 教学图片:准备一些与生物社会相关的图片,如蚂蚁、蜜蜂等,用于导入和辅助教学。
3. 教学视频:如果可能,可以准备一些与生物社会相关的视频,如蚂蚁的搬家、蜜蜂的采蜜等,用于导入和辅助教学。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可以组织学生到公园、森林或田野中观察生物社会现象,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社会的魅力。
2. 开展生物社会模型制作:鼓励学生制作生物社会模型,如蚂蚁巢穴、蜜蜂蜂巢等,以加深学生对生物社会的理解。
七、教学作业:1. 让学生阅读一篇关于生物社会的文章,并写一篇读后感,分享自己对于生物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2024年《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
![2024年《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2e4236d3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fb.png)
2024年《作为生物的社会》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群居动物的特点,理解生物群落的概念,认识生物之间建立种间互助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2. 能力目标:通过分析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社会也像生物群落一样存在着各种合作关系,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是建立合作关系的原则。
教学重点:生物之间建立种间互助合作关系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如何理解“社会”的含义?群居动物有哪些特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比较法、分析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展示几组有关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图片,让学生比较两者的不同,然后引出课题《作为生物的社会》。
二、新课教学(一)什么是社会?(板书)1.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总结:社会是由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所构成的一种关系。
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物之间相互关系;二是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这种关系是错综复杂的,既有互助合作又有竞争和排斥。
既有利人利己,也有损人利己和损人害己。
所以,我们说社会是生物进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种关系不仅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在自然界中生物群体之间也存在这种关系。
这就是我们本节课要探讨的问题。
2. 展示几组群居动物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它们的群体结构有什么特点?为什么?由此引出课题的第二个部分群居动物。
(二)群居动物(板书)1. 学生阅读课文相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什么是群居动物?群居动物有哪些特点?明确:许多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相互作用,它们之间有明确的角色和职责分工,形成了一个整体,这就是群居动物。
它们之间有信息交流、分工合作、共同捕食、共同御敌等行为。
这种种群内部不同物种间相互合作、共同利益的关系就是合作关系。
如蜜蜂群体内有蜂王、雄峰和工蜂;蚂蚁群体内有蚁后、工蚁和兵蚁等。
他们之间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为生物的社会
学习目标: 1.明确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把握作者观点。
2.体会本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品味优秀科普作家的文字魅力。
一.导入
二.学习内容
(一)整体感知
第一部分(1至3):从一个事例切入,即医学家举行年会,把其与生物界联系起来,从而得出自己的论点,人类社会与生物社会有共通之处。
第二部分(4至10):指出动物过着两种生活,即是个体的存在,又是集体的存在,也就是说,动物过着个体的和社会的两种生活。
第三部分(11至13):指出人类与生物界的相通之处——人类也要有社会的生活。
(二)合作探究
1.探究第一部分,思考:
(1)作者是怎样描绘医学家举行年会的?
他们“急匆匆来回乱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看起来和蚂蚁没有什么两样,“像抛出的鳟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的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
这无不讽刺与幽默的叙述,看似闲笔,却给全篇定下了一个基调。
人与动物相似.
(2)生物学界对于“人与动物相似”这一观点持何态度?
“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的、非世俗,几乎还有非生物的。
”
——也就是说,传统生物学界认为人类社会与生物毫不相干,甚至是水火不容的。
(3)作者对于“人与动物相似”这一观点持何态度?
作者摆出了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类可以像蚂蚁,那么反过来说蚂蚁像人类,就会遭到非议,被斥为“违反科学”,从“有异于人”来抵制。
“不过,让一个旁观者不这样卡巴是很难的。
蚂蚁的确太像人,这真够让人为难。
”
——作者敢于向世俗传统观念发起挑战。
“它们培植真菌,喂养蚜虫做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织巢蚁属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
——作者以幽默的口吻,列举了一系列蚂蚁的社会行为,从“培植真菌喂养蚜虫”“捕捉奴隶”“使用童工”“交换信息”,蚂蚁的行为简直和人类的行为毫无二致。
“它们什么都干,就差看电视了。
”
这里,作者有意用描述人类行为的语言来描述蚂蚁,和文章开头描述昆虫的语言来描绘人类的部分共同表达了一个观点——人类的社会新岗位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几大的共个性,并非水火不相容,而是可以互为比照的。
2.探究第二部分,思考:
(1)作者在文中主要列举了哪几种生物?在作者眼里生物的社会是怎样的?
明确:主要有蚂蚁、蜜蜂、鲱鱼和粘菌细胞等,在作者眼里,它们好比是一个小型的人类社会组织,有组织,有纪律,能做到事半功倍。
2、分组合作探究
假设你们是一群蚂蚁、一群蜜蜂、一群鲱鱼或粘菌细胞,为了维持生计,你们在大家庭中需要做哪些事情?自读课文,试用童话故事的形式复述你们的生活。
(将学生分为四组:蚂蚁组、蜜蜂组、鲱鱼组和粘菌细胞组,各组分别思考自己应当进行的社会行为,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后,从文中归纳出答案)各小组选出几位代表回答,教师总结答案:
①蚂蚁组:我们蚂蚁家族人丁兴旺,是个大家庭。
我们培植真菌,喂养家畜,把军队投入战争,动用
化学喷剂来惊扰和迷惑敌人,捕捉奴隶。
我们的同类织巢蚁属还会使用童工,抱着幼体像梭子一样往返窜动,纺出线来把树叶缝合在一起,供它们的真菌园使用。
我们利用智慧觅食,结合集体的力量搬动食物。
在建造蚁穴时,我们会集体搜集树枝,作好统筹规划,通力合作,先砌墙,再盖顶,遇到障碍时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我们的生活忙碌而充实。
②蜜蜂组:我们家的主要劳动力工蜂会外出寻找花蜜,通过形态各异的优美舞姿向同伴传递信息。
工蜂在筑巢时会共同协作,进行有条不紊的工作,当我们的家庭成员壮大到一定程度后,我们会处动分化成两支数量相等的团队,一支追随老蜂王,一支跟随新蜂王,组建成两个和谐美满的家庭。
③细胞组:别看我们是微生物,我们的力量可不小!在我们的幼年时期,我们是一个个独立的阿米巴状细胞,我们吞吃细菌,彼此疏远,不相往来。
可是当我们的长官----一些特殊细胞放出聚集素后,我们会闻令赶来,聚成一个星状细胞,彼此融合,构成一个动作迟缓而又结实的小虫子,生出一个富丽堂皇的梗节,顶端带一个实体,由它负责繁衍后代,此后,我们的子孙继续重复我们的生活方式。
④鲱鱼组:我们和其他鱼群一样,集体行动,共同抵御处敌入侵。
当我们聚在一处时,我们的功能胜似一个多头组成的巨大生物。
(2)大家觉得课文所描述的这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
明确:本文所描述的一些生物的社会组织与人类相比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步调一致的行动,集体协作式的劳动,有目的的行为,互相交换信息等。
3.探究第三部分,思考:
(1)第三部分第十一段作者指出了人类其实比动物更具有社会性,但是我们人类却出现什么样的状况?
明确:“虽然我们无论如何也是所有群居性动物中最具社会性的——比蜜蜂更互相依赖,联系更密切,行为上更不可分,我们却并不经常感到我们的联合智慧。
”“电路好像还在,即使并不总是通着电。
”也就是说,我们人类虽然比动物更具社会性,但是我们并没有真正做到联合起来,充分发挥我们的智慧与才能。
(2)最后,作者对科研提出了什么希望?
明确:“科学上的探索是一种孤独是、静思的事。
是的,在最初几个阶段是这样。
但后来,或
迟或早,在工作行将完成晨,我们总要一边探索,一边互相呼唤,交流信息,发表文章,给编缉写信,提交论文,一有发现就大叫起来。
”作者希望科学研究能够多一点交流,表现出深厚的人文关怀精神。
(三)拓展探究:
(1)整篇课文作者探讨了生物的社会性,但是作者真正的目的是什么呢?
明确:作者谈论生物的社会性,焦点还是在反思人类行为,意在批判传统生物学人类中心主义甚至人类沙文主义的观念,强调人类要有自我反省的意识,不然就会陷入因为盲目的自我崇拜而带来的种种困境之中。
无可否认,作者的论述有其幽默调侃的成分,观点有其牵强偏激之处,但他的视角是独特的,见解是独到的,议论是深刻的,读之给人以理性的启迪和美感的享受。
(2)本文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明确:这篇科普文章具有散文化的倾向,可以看做是一篇科学随笔。
本文虽然不算严格意义上的论文,没有罗列森严的论点论据,但还是具有独特的论证方法的。
首先,作者始终是在与人类行为的对比中谈论生物的社会行为,始终认为人类行为与生物的社会行为有着共同性;其次,作者在论述中,无论是对人还是对其他生物,多从个体与群体两个方面做比较分析,肯定群体的智慧,强调社会化的重要性;再次,对生物的社会行为的描述,有详有略,先详后略,以详带略(详昆虫类,略菌类,鱼类、鸟类),这样既抓住了典型事例细致剖析,又丰富了例证,也体现了由现象层面到理论探讨逐步深化的过程。
三.课堂小结
四、板书设计
蚂蚁能思考极为科学发展
蜜蜂生物社会人类社会
粘菌细胞有智慧相似探集新解
鲱鱼
团结就是力量
九、作业:利用网络赏析《人与自然》或以动物世界为主题的影片,写一篇观后感,5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