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野先生》拓展资料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藤野先生》,让学生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风俗。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课文分析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通过学习文学作品的分析和写作练习,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写作,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二、教学内容1.教学材料:《藤野先生》西川美和著。
2.教学重点: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写作能力的培养。
3.教学难点:文学作品细节的理解和推理,合作学习和写作。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先导入学生对日本文化和社会风俗的了解,引导学生思考日本文化对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然后介绍《藤野先生》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与讨论(30分钟)学生分组阅读《藤野先生》,并且在阅读过程中记录下对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细节的理解和思考。
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想法。
3. 课文分析(3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藤野先生》的主题和情节发展,重点关注人物性格的描写和转变。
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理解作者的意图和表达方式。
4. 写作练习(40分钟)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和提供的写作素材,展开写作练习。
要求学生团队合作,共同完成一篇关于《藤野先生》的读后感或者影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5. 作品分享(15分钟)学生团队依次分享自己的作品,其他学生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评价和反思,提供意见和建议,共同提高文学作品分析和写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的表现来进行评价。
2.学生的写作能力可以通过作品分享和点评来进行评价。
3.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写作和讨论来进行评价。
4.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作品、讨论表现和课堂参与情况来综合评价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拓展延伸1.学生可以进一步了解日本文化和社会风俗,通过阅读其他日本文学作品或者观看日本电影来加深对日本文化的理解。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5藤野先生拓展素材
5 藤野先生拓展素材鲁迅与藤野先生黄裔藤野先生(1874-1945)是鲁迅的老师,他具有严谨朴实、诲人不倦的师德和正直无私的品格。
这里说些鲜为人知的轶事。
1904-1906年鲁迅在仙台医专学医,藤野教鲁迅神经学、血管学等六门课程。
他不仅教鲁迅学日语,还定期为鲁迅细改笔记,使鲁迅十分“不安和感激”。
他见鲁迅住很差的客店,就为他另找一处。
在他关爱下,鲁迅日语和学业都有长进。
藤野先生帮助中国强盛起的行为,却被日本学生诬为漏题、偏袒鲁迅。
他不予理睬。
他早就具有民族友好思想,早年读过中国许多古籍,钦佩中国文明,敬慕华夏民族英雄。
后鲁迅弃医从文,向他告别,他深感惋惜,赠鲁迅一张题着“惜别。
谨呈周君”(鲁迅原名周树人)的照片,要鲁迅回赠一张,并嘱经常通信。
分手后,鲁迅一直思念并铭记这位恩师。
其照片始终挂在鲁迅书房;他订正的三大本笔记也被珍藏,他的形象始终鼓舞鲁迅战斗。
鲁迅回国后,历经“五四”落潮的苦闷彷徨,加以恩师地址不详,就不曾通信。
1926年鲁迅以思念、景仰和歉疚之情,作《藤野先生》。
1934年鲁说此时倘去日本,当局即便让他登岸,也会派便衣盯梢。
适逢日本增田涉和岩波文库分别翻译、出版《鲁迅选集》,分别征求鲁迅意见。
他多次叮咛译出补进《藤野先生》,借以探询恩师消息。
1935年又通过山本初枝夫人打听藤野下落,未果,翌年,鲁迅怀着未能探望恩师的歉疚与世长辞。
其实藤野还健在。
只因仙台医专改为医大,校方借口其学历不合要求,把他由教授降为讲师,后指令他辞职。
他到东京进修后回乡开诊所。
1935年,日本第四高等学校一老师发现恒弥即藤野长子,就寄《鲁迅选集》给藤野看,他看到扉页鲁迅照片惊喜赞叹,对侄儿、大阪大学教授恒三郎说:“从我学生里飞出这样的伟人也真令人高兴啊!”1936年记者采访藤野,把一张报道鲁迅逝世的照片给他看,他悲痛万分,双手颤动高举照片,后写下“谨忆周树人君”六字,向记者倾诉一桩桩往事,记者发表《谨忆周树人君——藤野医师访问记》,说他慨叹索居农村,极端闭塞,还说“如果早知道他在生前很想知道我的消息,我若给他去信该会使他多么高兴啊!”惋惜之情,溢于言表。
第6课 《藤野先生》-八年级语文上册课内外拓展延伸阅读
第6课《藤野先生》一、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比时光更美好的人宁霜①倘若问我最讨厌的科目是什么,我一定会坚定地告诉你,是数学!倘若问我最喜欢的任课教师是谁,我也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你,是数学教师。
这真是一对极其矛盾的答案,学生们常说讨厌一个科目,一定也不喜欢教那科的教师,可我偏偏不是这样。
②数学教师姓严,但待人十分温暖,是我们班公认的“男神”,他比我们大十几岁,戴一副黑框眼镜,最爱穿白衬衣,囫囵人看起来斯文有气质。
严教师向来奉行“温暖”政策,几乎没骂过人,凭着他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我们的恭敬。
班上的学生上数学课不仅不窃窃私语,还积极和教师互动。
在高中几乎没人会举手回答问题,可偏偏上数学课严教师一提问,就有一双双手举起来,场面很是壮观。
③我也很喜欢严教师,但很少去问他问题,只因为我被打击过。
从初中开始,数学就向来是我的弱项,那时我还想着拯救一下,于是就去问了初中数学教师一个问题。
他当初回答完并没有说什么,事后却在课上提起:“这个问题实在很容易,而且我讲解过类似的题,学生们要仔细听讲,不要上课不听,下课来问。
”数学教师虽没有点名道姓,但我的脸早已变得滚烫。
自那以后,我不敢再去问教师问题,内心的胆怯一点点累积,到现在竟连严教师的办公室都不敢去了。
④严教师喜欢在即将下课时说:“你们有什么不懂的就来问我呀,我随时都在办公室等着你们。
”他语气幽默,很受大家欢迎。
每次路过他的办公室,站在门口往里一看,绕着最多人的一定是严教师的桌子。
每当看到这一幕,我心中都十分羡慕,却又不敢付诸行动,因为我不想给他留下一个“这学生真笨”的印象。
⑤在严教师的教诲下,第一次月考大家的数学成绩都有显然的提升,而我全班垫底。
那次之后严教师对我十分关照,讲完课问大家懂没懂的时候都会朝我看一眼,看我有不懂的就给我单独讲解,还开小灶给我讲解月考试卷。
第 1 页/共12 页⑥这样的异常待遇很快引起了同桌的不满,她以为我是存心考砸吸引严教师的注重,好让严教师给我单独辅导功课。
《藤野先生》 知识清单
《藤野先生》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鲁迅”是他 1918 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
他是浙江绍兴人,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
二、写作背景《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10 月 12 日。
当时,作者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反动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
他在厦门期间,内心苦闷,孤寂,于是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来怀念他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老师藤野先生。
这篇文章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还反映了作者在那个时代的思想困境和对祖国命运的深深忧虑。
三、文章内容1、东京见闻作者在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的丑态,他们盘着大辫子,不学无术,成天赏樱花、学跳舞,让作者感到失望和厌恶,于是决定离开东京,前往仙台。
2、仙台求学在仙台,作者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导。
藤野先生治学严谨,对作者的学业认真负责。
他为作者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作者的实习情况。
3、弃医从文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看到中国人麻木不仁的样子,意识到医学并非紧要之事,重要的是改变国民的精神,于是决定弃医从文。
4、离别与怀念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一直怀念着他。
藤野先生的正直、善良、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深深地影响了作者。
四、藤野先生的形象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但治学严谨、认真负责、关爱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他认真为作者修改讲义,指出作者图中的错误,表现出他对待教学的严谨态度。
他关心作者的实习情况,担心作者因为敬重他而不敢解剖尸体,体现了他对学生的关爱。
《藤野先生》 知识清单
《藤野先生》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藤野先生》的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他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鲁迅的作品具有深刻的社会洞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写作背景《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 1926 年 10 月 12 日。
当时,作者鲁迅正处于“三一八”惨案发生后,北洋军阀政府通缉他的艰难时期。
他一方面对反动势力的凶残感到愤怒和悲哀,另一方面又痛感自己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弱点和不足。
在这样的背景下,作者回忆起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留学生活,尤其是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敬意,同时也反映了自己的思想变化和人生选择。
三、文章内容1、东京见闻作者初到东京,看到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生活状态,感到十分失望和厌恶。
他们盘着大辫子,在樱花树下赏樱花、学跳舞,这种空虚无聊的生活与作者寻求救国救民真理的初衷相违背。
2、仙台求学作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求学。
在那里,他受到了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导。
藤野先生是一位治学严谨、关爱学生、没有民族偏见的老师。
他认真批改作者的讲义,指出其中的错误;关心作者的解剖实习,担心作者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还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况,表现出对中国文化的尊重和对学术的执着追求。
3、弃医从文作者在仙台的学习过程中,经历了一次观看幻灯片的事件。
影片中中国人被日本军人杀害,而围观的中国人却麻木不仁。
这让作者深刻认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身体,却无法拯救人的灵魂和精神。
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用文字来唤醒民众的觉醒。
4、离别与怀念作者与藤野先生分别后,一直怀念着他。
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对作者的关爱,成为作者前进的动力和精神支柱。
四、人物形象1、藤野先生(1)治学严谨:他认真批改作者的讲义,连文法错误都一一订正。
(2)关爱学生:担心作者因为是中国人而受到歧视,关心作者的学习和生活。
(3)没有民族偏见:对来自中国的作者一视同仁,尊重作者的文化背景。
藤野先生积累拓展第四题
藤野先生积累拓展第四题藤野先生,哎呀,这个名字一提起来,我脑海中就浮现出那个温和又有些古怪的老头。
他那身宽松的衣服,透着点书卷气,走路的样子就像是在跟大地轻轻地打招呼。
每次上课,他总是一副很认真又幽默的样子,讲课时就像是在讲故事,绝对能把枯燥的知识变得活灵活现。
你想想,一个老师如果能把黑板上的公式讲得像讲笑话一样,那课堂绝对是充满欢声笑语的地方,简直就像是在参加一个大型的知识派对,真是让人爱不释手。
记得有一次,他讲到植物的生长,他的眼睛闪闪发光,语气里满是激情,仿佛那些小小的种子正在他心中发芽。
他说:“你们看,这些植物,根扎得深,叶子长得茂盛,简直就像是小小的战士,奋勇向前。
”当时的我们听得如痴如醉,想象着那些植物如何在土壤里拼命吸收养分,真有点感动得要流泪的感觉。
藤野先生就这样,用简单的语言,把我们带入了植物的世界,像是在给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窗,让我们看到了大自然的神奇。
再说说他的幽默感,那真是一绝。
每当他看到我们一个个瞌睡的样子,就会故意把声音压得很低,像是讲秘密。
然后,他会用那种狡黠的眼神瞥一眼坐在后排的同学,笑着说:“我这里有个秘密,想听吗?听了就不能睡觉哦!”顿时,大家都惊醒过来了,拼命想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课堂上,藤野先生就像是一位魔法师,总能把那些平淡无奇的知识变成有趣的冒险,让我们都期待着下一次的“魔法秀”。
藤野先生总是鼓励我们勇敢去探索,去问问题。
他会说:“不怕问,怕的是不敢问。
你们的好奇心就是你们最强的武器!”这句话听着简单,却让我们每个人都在心底里种下了一颗探索的种子。
于是,课后我们总是围着他问东问西,藤野先生就像一位耐心的园丁,耐心地回答着我们的问题。
就连那些看起来很复杂的事情,他也能用最简单的比喻说清楚,真是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藤野先生的课堂上,总少不了一些小插曲。
有一次,他在讲解一个概念时,突然停下来了,脸上露出一丝困惑。
他低头想了想,然后用手指着黑板上的一个公式,认真地说:“这个公式啊,今天有点任性,不太听话。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知识清单
《藤野先生》知识清单一、作者简介鲁迅(1881 -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的作品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二、写作背景这篇文章写于1926 年10 月12 日。
当时鲁迅正遭受北洋军阀政府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从北京南下,来到厦门大学任教,在厦门大学图书馆的楼上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和感激之情,同时也反映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他对当时中国国民的愚昧和麻木的批判。
三、字词积累1. 重点字词•挟(xié):挟持,用胳膊夹住。
•樱花(yīng huā):一种蔷薇科樱属植物的花朵,常于春季开放,花色多为白色或粉红色。
•绯红(fēi hóng):鲜红。
•宛如(wǎn rú):好像。
•掌故(zhǎng gù):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等的传说或故事。
•落第(luòd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畸形(jīxíng):生物体某部分发育不正常。
•不逊(bùxùn):无礼。
逊,谦逊。
•匿名(nìmíng):不署名或不署真实姓名。
•诘责(jiézé):质问并责备。
•托辞(tuōcí):找借口。
•油光可鉴(yóu guāng kějiàn):这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鉴,照。
•抑扬顿挫(yìyáng dùn cuò):指声音的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shēn wùtòng jí):厌恶、痛恨到极点。
藤野先生素材
《藤野先生》参考资料阅读目录资料链接一:认识藤野先生 (1)资料链接二:《谨忆周树人君》 (1)资料链接三:藤野先生与鲁迅 (2)资料链接一:认识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原名藤野严九郎,生于1874年7月1日,9岁时父亲亡故,由大哥二哥抚养,严九郎排行老三。
他在读小学时,同时跟酒井藩校教师野坂先生学习过汉学。
1892年4月,从福井学校中途退学,进入爱知医学校,1896年10月毕业,留校作解剖学教师奈良坂的助手。
1897年5月,得到医生开业证明书。
同年7月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
1901年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
他和敷波重次郎教授担任一年级的解剖学理论,他还担任二年级的解剖实习和局部解剖学。
一年级的专业课只有解剖学,一年级的正副班主任大体上照例由敷波和藤野担任。
班主任管理的范围很广,据当时仙台医专规定,诸如学生的学习态度、学生的管理教导、出席情况、考试成绩的统计以及教室的整理和保管,都由正副班主任负责。
1911年,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12年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
1915年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
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
1919年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8月11日(日本宣布投降的4天前)在福井逝世。
藤野严九郎在战后被认为是对中日友好作出了贡献。
1961年在福井市建立了纪念碑。
1983年5月18日,鲁迅的故乡绍兴市和藤野的故乡芦原町(现芦原市)结成友好城市。
1984年7月,他的故居被改造成藤野严九郎纪念馆。
他生前任教的日本东北大学(原名东北帝国大学)设立了“东北大学藤野先生奖”。
《藤野先生》正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的友谊的记载,被选为日本的语文课课文,他的名字也广为人知。
《藤野先生》(1+X拓展阅读)(原卷板)
《藤野先生》(1+X拓展阅读)(原卷板)【课内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①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
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其次却只记得水户了,这是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仙台是一个市镇,并不大;冬天冷得利害;还没有中国的学生。
②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
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
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业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我先是住在监狱旁边一个客店里的,初冬已经颇冷,蚊子却还多,后来用被盖了全身,用衣服包了头脸,只留两个鼻孔出气。
在这呼吸不息的地方,蚊子竟无从插嘴,居然睡安稳了。
饭食也不坏。
但一位先生却以为这客店也包办囚人的饭食,我住在那里不相宜,几次三番,几次三番地说。
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只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于是搬到别一家,离监狱也很远,可惜每天总要喝难以下咽的芋梗汤。
③从此就看见许多陌生的先生,听到许多新鲜的讲义。
解剖学是两个教授分任的。
最初是骨学。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载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④“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⑤“我因为听说中国人是很敬重鬼的,所以很担心,怕你不肯解剖尸体。
现在总算放心了,没有这回事。
”⑥但他也偶有使我很为难的时候,他听说中国的女人是裹脚的,但不知道详细,所以要问我怎么裹法,足骨变成怎样的畸形,还叹息道,“总要看一看才知道。
究意是怎么一回事呢?”(1)作者为什么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作者把日本职员的“操心”说是“好意难却”,联系下文看有什么作用?(3)“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中的“大概”对表达意思有什么作用?(4)⑤⑥两段表现出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5)从③至⑥段看,课文在写人上有什么特点?【课外阅读】2.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藤野先生》拓展阅读——漏掉的“三好生”
他 听见 身 后 传 来 了 同 学 们 的 笑 声 。当 时肯 定 全 场 都 笑 了 。 只听到 “ 大棍 ” 一 边 笑 一 边 大声嚷嚷 : “ 哎, 他 信 了 !他 信 了 ! ” 这 时他 才 知道 自己被人 捉弄 了 , 当着 这么 多 人 的 面 , 他 无 地 自容 , 转 身 就跑 。他 的班 主
4 . 侃 侃 而谈 : 理直气壮 、 从容不迫地说话 。
5 . 兴 致盎 然 : 形 容 对 某 种 事 物 的 兴趣 十 分 浓厚 。 6 . 锲而不舍 : 不 断 地 镂 刻 。 比喻有 恒 心 、 有毅力 。
7 . 吹毛求疵 : 故意挑毛病 , 找 差 错 。疵 , 缺点 、 毛病 。 8 . 惟 妙 惟 肖: 形容描写 、 模 仿 或 雕 刻 得 非 常逼 真 。
三 、识 记 下列 文 学 常 识
、
1 . 鲁迅 , 原名周树人 , 浙 江绍兴人 , 伟 大的文学家 、 思想家 、 革 命 家 。著 有 小 说 集 《 呐 喊》 《 彷徨》 《 故事新编》 , 散 文集 《 朝花夕拾》 等。 2 . 铁凝 , 当代 女 作 家 , 成 名 作是 《 哦, 香雪》 。 著有 中篇 小 说 《 麦秸 垛 》 《 棉花垛》 , 长 篇 小
一
种荣 誉 , 是 自 己应 该 得 到 的 奖 品 。他 的 自卑 感 一 下 子 消 失 了 , 从此和 “ 三好 生 ” 结 下 了
2 O 年后 , 他 已是 某 中学 的一 位 班 主 任 。
一
不解之缘 , 直 到 高 中毕 业 , 进人大学 。 天, 他 向妻 谈 起 了往 事 。 “ 你说 , 他 那 么 认 真 的一 个 人 , 怎么能把我漏掉呢? ” 他 感 慨
藤野先生拓展阅读
拓展阅读(链接中考)老师!老师!阎连科①我又见着我的老师了,如朝山进香的人见到他自幼就心存感念的一位应愿之神。
②在今年正月,我回家奔三叔的喜丧事。
在这闲空间,张老师到了我家里,坐在我家堂屋的凳子上。
乡间室内的空旷和凌乱,分隔着我与老师的距离。
相向而坐,喝着白水,削了苹果,说了很多旧忆的伤感和喜悦,诸如三十几年前在初中读书时,我的学习,我的作业,我的逃课。
③我老师张梦庚的一生,清寂中夹缠暖意,暖意里藏裹着刺骨的寒凉。
④生于上世纪的20年代末,老师读书辍学,辍学读书,反反复复,走在田埂与人生的夹道中,经历了抗战和解放战争,有了1949年的红旗飘扬,记忆中从来都是饥饿辛劳,土改时家里却忽然成了地主。
好在,他终归识字,也有文化,祖国的乡村,也最为明白文化的斤两,虽然文化不一定就是尊严富贵,可让孩子们认字读书,能写自己的姓名和粗通算术,也是生活的部分必然。
于是,老师就成了老师。
从一个乡村完小到另一个乡村完小,从一个乡村中学到另一个乡村中学。
直至改革开放后,他被调入县里的一所高中,做了教导主任,最后主持这个学校的工作。
一晃就让他全部人生的金贵岁月,43个春秋的草木荣枯,都在布满土尘、青草蓬生的学校里荣枯衰落,青丝白染。
⑤不知道老师对他的人生有何感想,从他写的一本《我这一生——张梦庚自传》的简朴小册里,读下来却是让人心酸胃涩,想到世事的强大和个人的弱小,想到命运和生命多么像流水在干涸沙地上蜒蜿涓涓,奔袭挣脱,流着流着,可终归无法挣脱干涸的吞没。
最后的结局是,我们毕业了,老师白发了;我们中年了,老师枯衰了。
我们成家立业了,而老师却在寂静的人生中,望着他曾经管教训斥抚疼过的学生们,过着忆旧的生活,想着那些他依然记得、可他的学生们早已忘却的往事。
⑥还记得,初一时,他是我的班主任,又主教语文。
一天酷暑,我家棉花地里蚜虫遍布,多得兵荒马乱,人心恐惧,我便邀了班里十几个相好的男同学,去帮我母亲捕捉蚜虫。
自然,那一天教室里学生寥寥,老师无法授课而只能让大家捧书阅读。
《藤野先生》拓展阅读——忆先生
先 生 讲 朱 自清 的《 荷塘 月色》 , 正 是 叶纷 飞 、 秋 雨 生 的 日子 。那 天不 知 怎 的 , 我 们 仰 起
天真 的脸问他 : “ 老师 , 什么叫孤独?” 他说 : “ 在 很 深 很 深 的秋 天 , 在 很 深 很 深 的夜 晚 , 窗 外飘 着很细很 细的小雨 , 你 再 把 灯 光 调 得 很 暗很 暗 , 一个人 独坐窗 前 , 心 中涌 起 的 那 种 感觉 , 就 叫 孤 独 。” 我 恍 惚 了好 一 阵 , 为他 给孤 独 做 的那 个 完 美 的诠 释 。
我一 直 很 小 心 地 握 着 的那 封 信 , 却被我那不争气的泪给弄湿 了。 ( 选 自《 新 课 堂语 文课 外 阅读 》 , 山东教 育 出版 社2 0 0 8 年, 本刊有改动 )
忆 先 生
潘 小 楼
按 现 在 的 叫法 , 应 该 叫他 老 师 , 一 直 以来 , 我 也 这 样 叫他 ; 在心里 , 我 总 叫他 先 生 , 觉
得这更合适 。
他 就 是 我 高 一 的语 文 老 师 张 子 清 。
子 清 先 生 是 在 后 排几 个 “ 混混 生” 的 哄 笑 中 出场 的 。倒 不 是 因为 扣 错 了扣 子 或 是 忘 了结 领 结 , 恰 是 因为 通 体 的 笔 挺 整 洁 , 那几个 染着 红发 、 穿 着 有 洞 牛 仔 服 的 同学 对 这 种 过 分 的悬 殊 一 时 适 应 不 来 。先 生 慢 慢 地 走 进 教 室 , 轻轻带上 门 , 来 到讲 台 前 , 把 几 本 泛 黄
有 段时 间我的作文 专喜欢 以玄吓人 , 把 半 懂 不 懂 的 句 子 生 吞 活 剥 地 硬 搬 到 自 己 的
藤野先生内容提纲
《藤野先生内容提纲》《藤野先生》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经历。
一开始,作者介绍了自己去日本留学的情况,他看到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然后,他就到仙台学医了。
在仙台,作者遇到了藤野先生。
藤野先生特别认真负责,他给作者改讲义,关心作者的学习。
比如,他会仔细地指出作者笔记中的错误,还会询问作者能不能听懂他讲的课。
作者还写了一些在学校里的事情,像考试的时候有人怀疑他能考得好是因为作弊。
后来,作者决定弃医从文,就离开了仙台,和藤野先生告别了。
但藤野先生的形象一直留在作者的心里。
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好老师,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尊敬和怀念。
《藤野先生内容提纲》《藤野先生》讲的是作者留学时候的故事。
开头作者说自己去日本,看到那些清国留学生不好好学习,只知道玩乐。
接着他就去仙台上学啦。
在仙台,藤野先生对作者可好啦。
他教学很认真,作者的笔记他都会仔细看,还会帮着改。
有一次,作者画的解剖图有点不对,藤野先生就给他指出来,特别耐心。
学校里还有一些让作者不太开心的事,比如被怀疑考试作弊。
最后,作者不想学医了,要去写文章,就和藤野先生分开了。
不过藤野先生对他的好,他一直都记得。
这篇文章让我们知道了藤野先生是个很棒的老师,也让我们明白了作者的决心。
《藤野先生内容提纲》《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可有意思啦。
最开始作者讲自己去日本,看到清国留学生的样子,觉得很不好。
然后就到仙台的学校去了。
在那里,藤野先生出现啦。
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学习很关心,改作业特别仔细。
有一回,作者上课没听懂,藤野先生还专门给他再讲了一遍。
作者在学校里也碰到些烦恼,像有人觉得他考试成绩好是作弊来的。
后来作者不想当医生,想通过写文章来改变,就离开仙台,和藤野先生说再见啦。
但藤野先生的好,作者永远忘不了。
读了这篇文章,我们能感觉到藤野先生的善良,也能理解作者的想法。
《藤野先生》学习资料
《藤野先生》学习资料《藤野先生》学习资料《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
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今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思念之情。
另外,文中热烈赞颂藤野严九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及其严谨踏实的作风,特别是他对民的诚挚友谊。
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以下是的《藤野先生》学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根底。
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杰作。
代表作小说集《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散文集《朝花夕拾》。
文体:回忆性散文。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的思念,同时追忆了作者弃医从文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和崇高的爱国主义净胜。
本文线索:明线: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暗线:爱国情畸形(jī)不逊(xùn)绯红(fēi)发髻(jì)芦荟(lú huì)驿站(yì)教诲(huì)芋梗汤(yù gěng)杳无消息(yǎo)油光可鉴(jiàn)抑扬顿挫(yì yáng)。
《藤野先生》拓展资料
《藤野先生》拓展资料《藤野先生》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一、学习要点——课文分析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质朴随和、正直热情、治学严谨而又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文章篇幅很长,却脉络分明,材料很多,但井然有序。
作为一篇叙述性散文,它的写作特色颇有咀嚼一番的必要。
《藤野先生》一文所以给读者留下“篇幅长而不零乱,材料多而不冗杂”的阅读感受,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中的主要事件是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交往、分别和别后对先生的怀念这条线索贯穿起来的,按照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的顺序叙述的,其中也贯穿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这条暗线,所以,文章脉络很清晰。
《藤野先生》一文选取了很多事件,有的事件涉及藤野先生,有的事件与藤野先生毫不相干。
表面看来,许多内容好像是作者不必要的赘述,与刻画“藤野先生”这个给作者深刻影响、留下难忘印象的人物形象没有什么关系,但综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到无论是叙述藤野先生的事件,还是叙述他人的事情,都是出于刻画藤野先生的需要。
如描写清国留学生欣赏樱花和学跳舞的内容,这是作者和藤野先生相识的缘起。
正是作者看到清国留学生们“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的“标致极了”的丑态,又亲身经历了那些清国留学生们常使“地板咚咚咚地响得震天”“满房烟尘斗乱”的行为,才对东京感到深深失望和厌恶。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的失望情绪促使作者前往仙台学医,因此作者才能够与藤野先生相识。
再如,写作者初到仙台受到医学专门学校的职员们的优待和遭受日本爱国青年的匿名信毁誉的两件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品格,前者正衬了藤野先生具有诚挚热情的品性,而后者通过日本爱国青年们“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的偏执行为,反衬了藤野先生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1课(藤野先生)拓展资料(6篇)
语文初二下人教新资料第1课(藤野先生)拓展资料(6篇)《朝花夕拾》简介《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散文集,收入鲁迅先生1926年所作回忆散文共10篇。
其中前五篇写于北京,后五篇写于厦门。
最初陆续发表于《莽原》半月刊,以《旧事重提》为总题。
1927年7月,鲁迅添写《小引》和《后记》,将它们结集出版,改名为《朝花夕拾》。
第一版由北京未名社1928年9月出版,为鲁迅自己所编的《未名新集》之一。
1932年9月改由上海北新书局重排出版。
《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基本上鲁迅回忆往事的作品,从中能够看出鲁迅的成长道路。
它们文笔优美,感情深沉,基本上散文中的佳品。
除了选入课本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阿长和山海经》等作品,还有《范爱农》、《无常》等名篇。
藤野先生简介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
1874年出生于福井县一位医生家里,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书。
后到东京泉桥慈善医院工作,不久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
1945年8月11日逝世,享年72岁。
鲁迅,从藤野先生的身影里走来在中国,稍具文化知识的人,可能不晓得京都奈良,横滨札桄,但鲜有不明白仙台的。
只为上世纪初,那儿有一所叫“仙台医专”的学校,学校里有一个可敬可爱的老师叫藤野严九郎,他教育和妨碍了一个伟大的中国人,而那个叫鲁迅的伟大的中国人又以他超人的思想力量、精神魅力教育和妨碍了他的同胞,乃至成为了那个民族不死的精魂。
因此追本溯源,再考察鲁迅先生的衣者状貌,交友之道和立身行事均能够清晰地看出较浓重的“仙台痕迹”。
因此,“鲁迅,从藤野先生的身影里走来”那个论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应该成立。
【一】不修边幅的藤野与衣着随便的鲁迅。
教过鲁迅的老师,夥矣。
单是东京弘文书院期间能叫得出名字来的教师就有八位,其中有后来成为日本文法大伙的三矢重松、松下大三郎和松本龟次郎;而在仙台医专正式教过鲁迅的老师,有案可稽的就有二十余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藤野先生》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课文分析
鲁迅的作品《藤野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文章以自然、流畅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藤野先生质朴随和、正直热情、治学严谨而又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文章篇幅很长,却脉络分明,材料很多,但井然有序。
作为一篇叙述性散文,它的写作特色颇有咀嚼一番的必要。
《藤野先生》一文所以给读者留下“篇幅长而不零乱,材料多而不冗杂”的阅读感受,是因为它有明确的线索贯穿全文,文章中的主要事件是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交往、分别和别后对先生的怀念这条线索贯穿起来的,按照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的顺序叙述的,其中也贯穿了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这条暗线,所以,文章脉络很清晰。
《藤野先生》一文选取了很多事件,有的事件涉及藤野先生,有的事件与藤野先生毫不相干。
表面看来,许多内容好像是作者不必要的赘述,与刻画“藤野先生”这个给作者深刻影响、留下难忘印象的人物形象没有什么关系,但综合起来分析,不难看到无论是叙述藤野先生的事件,还是叙述他人的事情,都是出于刻画藤野先生的需要。
如描写清国留学生欣赏樱花和学跳舞的内容,这是作者和藤野先生相识的缘起。
正是作者看到清国留学生们“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的“标致极了”的丑态,又亲身经历了那些清国留学生们常使“地板咚咚咚地响得震
天”“满房烟尘斗乱”的行为,才对东京感到深深失望和厌恶。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的失望情绪促使作者前往仙台学医,因此作者才能够与藤野先生相识。
再如,写作者初到仙台受到医学专门学校的职员们的优待和遭受日本爱国青年的匿名信毁誉的两件事,从正反两个方面衬托了藤野先生的形象品格,前者正衬了藤野先生具有诚挚热情的品性,而后者通过日本爱国青年们“犹言我得了教员漏泄出来的题目”“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的偏执行为,反衬了藤野先生毫无狭隘民族偏见的伟大品格。
总而言之,文章材料的组织、安排是为了充分突出藤野先生的伟大品格,表露作者对自己恩师的赞颂、感激和怀念。
《藤野先生》这篇文章刻画人物也很具有技巧性,充分利用材料,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来突出精神品格,如藤野先生为“我”修改讲义,为“我”改正解剖图,关心“我”的解剖实习和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这四件事情,紧紧抓住藤野先生外显的行为特征,把人物所赋有的正直热诚、关心学生、治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和毫无民族偏见的伟大精神品格突现出来。
本也通过人物外貌描写,如写藤野先生“黑瘦的,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的样貌,利用白描手法,不加丝毫的粉饰和渲染,却能让读者于简洁、质朴的语言中“目睹”藤野先生质朴无华、勤奋钻研的风格色彩。
《藤野先生》的写作风格也渗透在语言上饱含浓厚的感情色彩,不管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蕴含感情。
如写对藤野先生的感激,作者写道:“我拿下来打开看时,很吃了一惊,同时也感到一种不安和感激。
”写对藤野先生的怀念,作者写道:“但不知怎地,我总还时时记起他,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这些语言直接抒发了作者的感激、敬仰和怀念之情。
再如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写赴仙台途中深刻的印象,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等等,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的忧国忧民的感情。
综上所述,《藤野先生》让读者在领略一位感人至深的老师伟大品格和他给予人的深刻影响同时,也受到文章写作风格的启迪和熏陶。
二、能力训练检测
1、选择加红字的正确读音
(1)独处异国他乡()A.chǔ B.chù
(2)坠落()A.zhuìB.duò
(3)发人深省()A.shěng B.xǐng
(4)绯红()A.fēi B.fěi
(5)发髻()A.jíB.jì
(6)斗乱()A.dǒu B.dòu
(7)芋梗汤()A.yúB.yù
(8)解剖()A.pōu B.pāo
(9)血管()A.xiě B.xuěC.xuè
(10)畸形()A.jī B.qí
(11)不逊()A.sūn B.xùn
(12)霉菌学()A.jūn B.jǔn C.jùn
(13)教诲()A.huǐ B.huì
(14)瞥见()A.piē B.piě
2、解释下列加红词语
(1)油光可鉴()
(2)不逊()
(3)匿名()
(4)犹言()
(5)深恶痛疾()
3、阅读下列文段,回答问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
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
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1、2自然段写了什么事情?
(2)上文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采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3)结合全文分析,第3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附参考答案:
1、(1)A (2)A (3)B (4)A (5)B (6)A (7)B (8)A (9)C (10)A
(11)B (12)A (13)B (14)A
2、(1)照(2)谦逊(3)隐藏(4)如同(5)痛恨
3、
(1)写了“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和学跳舞的事情。
(2)比喻、夸张和反语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之情。
(3)起过渡作用,引出作者前往仙台学医和与藤野先生结识、相处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