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考点例题讲解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五、六章 知识点总结
第四章多彩的光基本概念1、光源:自身能够发光的物体。
2、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3、光的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日食、月食、影子、激光掘进机、小孔成像、树下的光斑4、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8 m/s.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传播速度是真空中的2/35、反射定义: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反射回去的现象。
4、反射分类: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光滑表面,其反射光线仍然平行的反射。
漫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物体表面后,其反射光线不再平行的反射。
5、折射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发生变化的现象。
现象:池水变浅、海市蜃楼等6、折射定义: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的现象。
7、光的三基色:红、绿、蓝8、透镜分类: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9、眼睛的构造:晶状体=凸透镜视网膜=光屏10、看远处晶状体变薄看近处晶状体变厚11、近视眼:特点:近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矫正方法:配戴凹透镜远视眼:特点:远视眼看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后方。
矫正方法:配戴凸透镜基本实验:凸透镜成像实验1、实验过程和方法:⑴制定计划:①器材:光具座(凸透镜焦距为10cm)②步骤:㈠从左至右依次放好蜡烛、凸透镜、光屏,点燃蜡烛,调整烛焰、透镜、光屏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㈡第一次实验物距u>2f ,定好物距后,移动光屏找烛焰的像,观察光屏,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㈢第二次实验物距u=2f ,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㈣第三次实验物距f<u<2f,找到清晰的像时,记下像的大小、倒正、虚实及物距、像距。
㈤第四次实验物距u=f ,观察有无成像;物距u<f ,从右侧透过凸透镜观察左侧的蜡烛。
2、分析与论证:㈠当物距u>2f 时,像距f<v<2f ,则成缩小、倒立、实像;㈡当物距u=2f 时,像距υ=2f ,则成等大、倒立、实像;㈢当物距f<u<2f,像距υ>2f ,则成放大、倒立、实像;㈣当物距u=f ,不成像;㈤当物距u<f ,则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神奇的透镜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2. 将消毒凝胶滴在刻度尺上,会看到刻度间距变宽了,这是 由于光的 折射 ;消毒凝胶滴相当于 凸透镜 。
【点拨】 消毒凝胶滴相当于凸透镜,它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原理
成像的。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上P点发射的光,经过透镜后的偏折情形,则哪一个选项 中透镜的焦距最可能为10 cm( B )
A
B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点拨】 由透镜主光轴上P点发射的光,只有B图经透镜折射后平
行于主光轴射出,则P为焦点,因光心到焦点的距离叫凸透 镜的焦距,则焦距为10 cm,故选B。
7. [2023·东营]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点燃的 蜡烛、凸透镜及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在光屏上得 到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 该凸透镜的焦距是15 cm B. 图中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同 C. 燃烧的蜡烛不断变短,光屏上成的像会下移 D. 保持蜡烛与光屏不动,向左移动透镜至合适位置,光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点拨】 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
可能是蜡烛在凸透镜的1倍焦距以内,此时在凸透镜的左侧 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无法用光屏承接,从透镜右侧透 过透镜向左观察,可看到该像。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五章质量与密度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7.9
铁块2
158
20
7.9
铁块3
316
40
7.9
铝块1
27
10
2.7
铝块2
铝块3
54
20
108
40
2.7
2.7
1
2
3
4
5
6
7
8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1)为探究同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小组找来如
下的实验器材:三个体积不同的规则长方体铁块、三
个体积不同的规则长方体铝块、刻度尺和
天平
。
若实验小组找到的铁块和铝块形状不规则,需要将刻
)
(第6题)
1
2
3
4
5
6
7
8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①空烧杯的质量为15 g
②所测液体的密度为1 g/cm3
③所测液体的密度为0.85 g/cm3
④所测液体的密度随体积的增大而减小
A. 只有①和④
B. 只有②和④
C. 只有③和④
D. 只有①和③
1
2
3
4
5
6
7
8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点拨】
设空烧杯的质量为m0,由图可知,当液体的体积为V1=
析、实验的改进等。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考点1
质量与密度的理解
1. 年幼的妹妹发现密封包装袋中的面包被压扁了很多,说面
包变小了,哥哥却说面包没变。以下选项最能准确表达哥
哥说的“没变”是面包的(
A. 体积
B. 形状
C. 质量
D. 密度
1
2
3
4
C
第一节 凸透镜与凹透镜八年级上册物理沪科版
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如图),记下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换个凸透镜再次实验,发现仍有光的会聚点,但该点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改变.
大量实验表明:平行光通过凸透镜折射后将会聚于一点,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因此凸透镜又叫做会聚透镜.
教材深挖对“会聚作用”的理解: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指的是“光束通过凸透镜后变得收拢一些”,并不是说“一定会聚于一点”.
C
A. B.、 C. D.、、、
[解析] 、、 图中通过透镜后的折射光相对于入射光是发散的,可知是凹透镜,而 图中的情况与之相反,可知是凸透镜.
4.透镜的三条特殊光路
射向光心的光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过(或射向)焦点的光
凸透镜
_
_
_
射向光心的光
平行于主光轴的光
过(或射向)焦点的光
凸透镜
通过光心的光经凸透镜后,传播方向不变
减弱发散光的发散程度
让平行光会聚、会聚光更会聚
(2)主光轴:通过光心且垂直于透镜表面的直线称为主光轴,简称光轴.
3.凸透镜的焦点与焦距(1)光心:凸透镜的中心 称为光心,通过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不变.
(3)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的点称为凸透镜的焦点 ,凸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焦点.(4)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称为焦距 .焦距是凸透镜的一个重要参数,焦距的大小反映了凸透镜对光的偏折程度.焦距越大,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越小.
3.凹透镜的焦点与焦距与凸透镜类似,凹透镜也有主光轴、光心,通过凹透镜光心的光,其传播方向也不变.(1)焦点: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经凹透镜发散后,其反向延长线的交点叫凹透镜的焦点,凹透镜的两侧各有一个虚焦点(不是实际光的会聚点).
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及题型(超详)
第一章运动的世界第一节动与静一、机械运动1.定义:把一个物体(研究对象)相对于另一物体(参照物)的位置改变称为机械运动(mechanical motion),简称运动。
2.如何判断机械运动?✧研究对象是否为宏观物体。
✧宏观物体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注]:①人眼直接看到的物体都是宏观物体;②分子、原子、电子等微观物体的运动不是机械运动;③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不是机械运动。
二、参照物1.定义:被选为参照标准的物体,称为参照物(reference object)。
2.性质:①任意性:可以是动的,也可以是静的②不唯一性:同一物体,选取不同的参照物,其运动状态描述结果可能是不同的③假定性:参照物一旦选定,就认为它是静止的④排己性:不能选研究对象本身[注]:平时我们在描述物体运动时,一般是默认了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三、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通常说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即相对于所选择的参照物而言。
①运动是绝对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②静止是相对的: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改变。
[注]:相对静止的例子空中加油机、同步卫星、哨兵、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等。
判断相对静止两个因素:速度大小相同,方向一致【经典题型】1. 解释毛泽东《送瘟神》中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第一句:以地心为参照物,地面绕地心转八万里。
第二句:以月亮或其他天体为参照物。
2. 坐在向东行使的甲汽车里的乘客,看到路旁的树木向后退去,同时又看到乙汽车也从甲汽车旁向后退去,试说明乙汽车的运动情况。
分三种情况:①乙汽车没动②乙汽车向东运动,但速度没甲快③乙汽车向西运动。
3. 诗句“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船和山/地面)4. 平常说的“月穿云”、“云遮月”各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的?“月穿云”是月相对于云运动了,所以云是参照物;而“云遮月”是云相对于月运动了,故月是参照物。
2024年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运动的世界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甲运动较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8. [真实情境题][2023·济宁]济宁内环高架项目由高架路和地
面快速路两部分组成,其中高架路36 km,设计速度80
km/h,合 22.2 m/s。(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小明跟随爸
爸开车行完高架路全程用时36 min,则这段时间内车的平
8
,解得t= h。
9
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2)甲、乙两站间的距离。
【解】由v= 可得,甲、乙两站间的距离s=v1t=60
km/h× h=30 km。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全章热门考点整合应用
考点3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0. [跨学科题]东汉匡衡,家贫好学,邻有烛而不逮,故凿
【点拨】
在v-t图像中,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表示物体做匀速直
线运动,过原点的斜线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据此判断
两人的运动状态,并利用速度公式判断0~10 s两人所通过的
路程是否相等;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的标准,即
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
生变化,则静止。
(第4题)
1
从甲站开出,由于迟开了5 min,司机把速度提高到72
km/h,才刚好正点到达乙站。求:
(1)火车从甲站到乙站正常行驶的时间。
【解】设正常行驶的时间为t,则迟开后的行驶时间为t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三节 超声波与次声波
知2-讲
关联思考 次声波能传递信息和能量吗? 关联结果
次声波和超声波一样也能传递能量和信息,次声波的 危害就是能量传递的结果,预报台风实际上就是应用次声 波传递信息。
知2-练
例 2 目前研制出来的次声波武器分为两种:一种是神经 型次声波武器,它通过发射频率与大脑的“阿尔法 节律”相近(约5 Hz)的次声波,刺激人的神经,使人 晕眩头痛、精神错乱;另一种是器官型次声波武器, 通过发射频率与人体内脏固有频率相当(4~8 Hz)的次 声波,使人出现恶心呕吐、胃痛、呼吸困难等症状,
5. 次声的应用
知2-讲
(1)次声传递信息:预报海啸、台风:由地震引起的巨大
海浪的传播速度和台风中心的移动速度都小于次声波
的传播速度,所以接收次声波能预报破坏性很大的海
啸、台风。
(2)次声波传递能量:制造次声波武器。
知2-讲
特别提醒 1. 超声波、次声波具有声音的所有特征,由物体振动产生。 2. 次声和超声,都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外,人是听不到的。
知1-练
解题秘方:通过声获取信息的事例是利用声来传递信息, 通过声使物体运动或振动的事例是利用声来传递能量。 解析:超声波告诉我们一些信息,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信 息;超声波改变了一些东西,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答案:B
知1-练
1. 如图所示,将眼镜放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时,超声波 清洗机的频率一定大于_2_0_0_0_0_Hz,超声波可以让物体 振动,说明超声波可以传递__能__量___。
第二章 声的世界
第三节 超声波与次声波
1 课时讲解 超声波及其应用
次声波及其作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知识点 1 超声波及其应用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三节 光的折射
O点;移动塑料板F位置,当F上出现折射光时,记录入射
角和折射角的度数; 表二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
多次改变入射光的 实验次数 入射角α 折射角β
角度,重复上面步
1
骤,并把数据记录
2
在表二中。
3
(4)分析现象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知2-讲
方法点拨
知2-讲
实验记录表格的设计:
(1)探究B与A的大小关系时,实验次数最少要做3 次。多次
实验的目的是“得出普遍规律、避免实验的偶然性”。
(2)在探究B与A的关系时,A是自变量,B是因变量,所以
要把A放在表格的前面、B放在表格的后面。
知2-讲
2. 光的折射规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 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随入射角的减小而 减小。
知3-练
解析:湖面波光粼粼,是由太阳光照到水面上发生反射形 成的;圆形光斑是小孔成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岸上的人看见湖中的鱼,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湖中出现 了天空中的白云,是平面镜成像,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 答案:C
知3-练
2.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有些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 识。下列诗句中的情境能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的是
第三章 光的世界
第三节 光的折射
1 课时讲解 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规律 生活中的折射现象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知识点 1 光的折射
知1-讲
知1-讲
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物质斜射入另一种物质时,传播方 向通常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注:光在同种不均匀的物质中传播时,也会发生折射, 太阳光在大气中传播路径是弯曲的就是这个原因。如: 海市蜃楼。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第三节 密度
知2-练
解题秘方: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物体所含物质增 大,质量就增加;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判断密度是否 变化,要看单位体积的质量是否改变。 解析:当车胎鼓起后,还需要继续给它充气至符合计量表 显示的读数要求为止,则轮胎中的气体变多了,故气体的 质量增大;由题意可知,气体的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气体的密度增大。 答案:A
知1-讲
知识链接 从生活到物理:
生活中所说的物体“重”或“轻”,隐藏了“体积 相同”这个前提;在物理上,进行叙述时,必须加上这个 前提。
3. 设计实验与制订方案
知1-讲
(1)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轻重”程度,我们需要选取体积
相同的不同物体,比较它们的质量;
(2)铁块和铜块,比较难切割,真正选取体积相同的部分进
行比较,难度很大;
(3)为此,我们取质量与体积的比值,通过数学运算,得到
了单位体积的质量,获得了相同体积的物体。
方法点拨
知1-讲
通过比值法等效获取相同体积的物体:
为了选取体积相同的同种物质或不同物质,我们不是
采用直接分割的方法,而是采用数学运算的方法,通过比
值法获得了相同的体积。
同理,我们在比较物体运动快慢时,也采用比值法,
体积V/cm3
1
2
4
6
8 10
质量m 体积V /(g·cm−3) 8.9 8.9 8.9 8.9 8.9 8.9
知1-讲
根据实验数据可得:①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是相同的,即“轻重”程度相同;
②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不同的,即“轻重” 程度不同。
知1-讲
深度理解 实验中再选用多个铝块进行实验,可以使得到的结论
知4-练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四章 第三节 光的折射
(选填“不变”或
“偏折”),并且光线
(选填“会”或“不会”)进入
水中。
(2)活动2中,铅笔在水中的部分会向
(选填“上”或
“下”)折。
(3)活动3中,你将发现
(选填“有水”或“无水”)杯
中的硬币更浅。
提示:(1)偏折 会 (2)上 (3)有水
1.什么是光的折射?光的折射规律的内容是什么? 2.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有哪些?
7.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由空气射向水面,经折射后可能
照亮水中的
(选填图中的字母)点。
【解析】本题考查光的折射规律。由图可知,光线从空气斜射 入水中将发生光的折射现象。根据光的折射规律可知:折射光 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当光由空气进入水中时,折 射光线靠近法线,故可能照亮水中的H点。 答案:H
(2)实验中如何研究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三者的位置关 系? 提示:用光屏显示光路,观察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法线三者 的位置关系,将光屏折转一定角度,观察光屏上有无折射光 线。若没有,则说明三者在同一平面内。 参考答案:将光屏折转一定角度,观察光屏上有无折射光线。
(3)实验中,如何探究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 提示:不断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观察光屏上折射光线位置的 变化。量出入射角和折射角的大小并进行比较。 参考答案:量出多组入射角和折射角,对其大小进行比较。
子在水中的部分向上弯折。
提示:将一根筷子插入盛水的碗中,筷子在水面处看起来变折 了,这是由于筷子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传播方向 发生了偏折,远离法线,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所以筷子在水中 的部分是向上弯折。 参考答案:水 空气 远离 大于
2.生活中常见的光的折射现象还有
、
。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专题03 光的世界【考点清单】
专题03 光的世界清单01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正在的物体。
2.光源分为光源(如太阳、萤火虫、水母等)和光源(如火把、蜡烛、电灯等)。
3.光的传播特点:光在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4.光速: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约为c=m/s;光在其它介质中传播的速度:v真空v空气v水v玻璃(填“>”“<”或“=”)。
5.应用:、、射击瞄准、激光引导开凿隧道、队列排直、日食、月食等。
二、实验: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现象:光在许多物体的都会发生反射;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两侧;反射角射角。
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的。
3.实验注意事项(1)在室内光线时做本实验,更便于观察实验效果。
(2)实验时,纸板必须与平面镜,否则将不能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3)由于本实验是一个归纳性实验,需要多次实验以避免,从而使结论更具有。
三、镜面反射与漫反射1. 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的物体表面,如镜面或平静的水面,其反射光束仍然是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图甲所示。
平静的水面、抛光的金属面、各种镜面的反射都是镜面反射。
2. 漫反射:物体表面往往都比较粗糙,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如图乙所示。
同学们能从不同方向看清老师及黑板上的字,就是因为老师、字都发生了漫反射。
3.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光的反射规律。
清单0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一、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 平面镜表面平整光滑的镜面叫做平面镜。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
2.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像原理:;(2)成像性质:;(3)成像特点:正立,等大,等距,物、像连线与镜面;二、生活中的平面镜1. 平面镜成像;2. 利用平面镜改变光的传播路径;平面镜成像潜望镜3. 光污染:大楼采用玻璃幕墙进行室外装潢,这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光污染”。
三、球面镜1. 凸面镜对光线有作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及对点训练:第三章第一节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第三章声现象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知识点一】声音的产生思考下列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性?它们是否都在振动?如何证明发声物体是在振动的呢?我们可以做以下实验: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会观察到水花四溅。
将轻质小球靠近正在发声的音叉,会观察到小球弹开。
将碎纸片放入正在发声的广播上,会观察到纸片抖动。
以上实验用到的实验研究的方法是转换法,通过将不易观察到的发声体的振动转换成其他容易观察到的现象来说明物体的发声原因。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声源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经典例题】例1.某同学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条件时,先用锣槌敲击锣面发声,然后用手按住锣面,锣声就消失,锣声消失的原因是( ) A.手挡住了锣发出的声音B.手使锣面振动加快C.手使锣面停止了振动D.以上判断都不对例2.下列现象中属于由空气柱的振动而发声的是( )A.讲话发声B.敲钟发声C.蝉发声D.吹竖笛发声例3.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停止对大钟撞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声的回音B.人的听觉发生“延长”C.钟还在振动D.钟停止振动,空气还在振动【习题精练】1.下列的实验和实例中,能说明声音的产生或传播条件的一组是()①把发声的音叉放进水盆里看到溅出水花;①二胡发声时用手按住琴弦,琴声就消失了;①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比较两次的不同;①在月球上的宇航员,对着对方“大声说话”,对方也不能听到声音。
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2.二胡是靠振动发声,军号是靠振动发声,“黄河在咆哮”是的振动发出声的。
3.击鼓时发出的声音是的振动,用嘴对着笔套吹气发出的声音是的振动。
【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声音产生后又是如何传入人耳的呢?将正在发声的小铃放入连通抽气机的密封玻璃罩内,抽气机将玻璃罩内空气逐渐抽出时,我们听到声音越来越弱,这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三节 第二课时 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分别为:10 m/s 、13.3 m/s、20 m/s,它们都不相 等;说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选择无关,任何 时刻都相等;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选择有关, 平均速度只能粗略地描述物体在某段路程中的运动快慢。 参考答案:(1)20 相等 不变 相等 (2)14.4 m/s 不相等 变化 不相等
第三节 快 与 慢 第二课时 匀速和变速直线运动
【体验】观察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活动1:观察一辆在平直的公路上平稳行驶的小汽车。
活动2:让橡皮从高处由静止落下。
(1)在活动1中小汽车速度
变化。
(2)在活动2中橡皮下落经过的路线是
来越
(选填“大”或“小”)。
提示:(1)没有 (2)直 大
线,速度越
1.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 2.什么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怎样计算平均速度?
动,在0~3 s这段时间内丙物体的速度逐渐增大,t=3 s时,
速度v=10 m/s。物体速度越大运动越快,故选B。
5.2012年5月,扬泰机场正式通航。由表可知,飞机从北京机
场飞往扬泰机场的平均速度为
km/h=
m/s。
航班
起飞时间 到达时间 航程/km
北京——扬州、泰州 07:30 09:00 1200
探究 物体运动快慢的变化 在“体验”的活动1中,小明记下小汽车每隔10 s经过的路 程,并与天鹅的运动情况比较,回答问题:
1.小汽车和天鹅都在做 间(10 s)内经过的路程 同的时间(15 s)内经过的路程
运动。小汽车在相同的时
,做
运动。天鹅在相
,做
运动。
提示:由图中的数据可知,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都 相等,做匀速直线运动,天鹅在相同的时间内经过的路程不相 等,做变速直线运动。 参考答案:直线 相等 匀速直线 不相等 变速直线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1章第一节 动与静
(3)参照物的选择依据:
知2-讲
①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把被研究的物体本身
作为参照物。因为把被研究的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则其
永远静止,这样就没有研究的意义了。
②为了方便研究机械运动,物理学中一般选取地面或
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且可以不加以说明;
若选取其他合适的物体作为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则要
二选 选定参照物,把它看成是静止的
三分析 分析研究对象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四判断
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若物体的位置没有发生变 化,则物体是静止的;若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 则物体是运动的
知2-练
例 1 以下诗句中描写的不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D ) A. 一江春水向东流 B. 孤帆一片日边来 C. 一行白鹭上青天 D. 霜叶红于二月花
加以说明。
知2-讲
方法技巧 参照物的选择技巧:
根据研究的目的,确定参照物。比如研究一个人在行 驶的列车中行走的过程时,应以列车为参照物。
2. 物体的运动
知2-讲
(1)运动或静止的判断
①运动: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改变,则
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②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
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第一章 运动的世界
第一节 动与静
1 课时讲解 运动的描述
参照物与物体运动
2 课时流程
逐点 导讲练
课堂 小结
作业 提升
知识点 1 运动的描述
1. 运动
知1-讲
知1-讲
思想方法 科学归纳法:通过对某类事物的部分对象或特点进
行分析,归纳总结出这类事物具有的共同特征或遵循的规 律,从而推理得出这类研究对象普遍具有的特征或遵循的 规律,这种研究方法叫做科学归纳法。
(沪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
(沪教版)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学期重要知识点梳理详解汇总《声》全章复习与巩固【要点梳理】要点一、声波的产生和传播1、声波:发声体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质中的传播叫声波。
2、声音的产生: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体只有振动才能发声。
3、声波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4、声速: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音的传播速度决定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
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5、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如建筑物的墙壁等)将发生反射,人们把能够与原声区分开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
人耳能够辨别回声的条件是:与原声的时间间隔大于0.1S。
要点诠释:1、有些振动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可以通过“等效转换法”来感知,如拍桌子,桌子的振动看不到,可以在桌面上撒一些细小物体。
2、利用回声测距,公式S=vt,回声是传过去再返回来,所以计算出的路程是实际路程的2倍。
要点二、声波的接受——耳1、听到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就听到了声音。
2、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把这种传播方式叫做骨传导。
3、双耳效应: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判断出声音传来的方位,立体声音乐就是利用了双耳效应使人有身临演奏现场的感觉的。
要点三、声音的特征1、响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也叫音量)。
响度与振幅和人耳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2、音调: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
音调与振动频率有关,物体振动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3、音色:音色又称音品。
要点诠释:1、通常用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响度,分贝越大,人耳感觉到的响度也越大。
2、关于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由频率决定,同种材料的物体的音调与材料的长短、粗细、松紧有关;而响度由振幅决定,还与人耳到声源的距离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因此不同乐器的音色不同;注意联系实际生活从定义区分音调、响度和音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各章节考点例题讲解运动的世界考点一:参照物的选取1.“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2.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题图第11题图考点二:v-t和s-t图象1.如图所示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甲 B.乙C.丙 D.丁2.(双选)如图是甲、乙两辆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的小车的s-t图象,由图象可知()A.7~20 s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在0~5 s时间内,乙车的速度比甲车的速度大C.第10 s时,甲、乙两车速度相同D.经过5 s,甲车通过的路程比乙车小考点三:平均速度1.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考点五:关于路程和速度的计算题1.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2.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的速度向前方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处以30 m/s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声的世界考点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时间D.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音调逐渐降低2.下列声现象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蝙蝠靠超声波发现昆虫B.倒车雷达 C.超声波清洗机D.真空罩中的闹钟3.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B.“低声细语”中的“低”,指声音的音调低C.“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D.超声波能够粉碎体内“结石”是因为声波具有能量考点二:声音的特性1.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________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________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________发生改变.2.(1)如图,在8个相同的水瓶中,灌入质量不同的水,水面的高度不等。
若用相同的力敲击它们,则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相同”或“不同”)。
盛水越多,敲击时发出声音的音调就。
(2)用嘴去吹瓶子是的振动发出声音的,装的水越多,吹瓶子的音调就。
3.如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考点三:噪声的危害与控制1.为了减少环境噪声对教室内学生的干扰,以下方法无效的是()A.每个学生都戴一个防噪声耳罩 B.在教室周围植树C.上课时关闭门窗 D.学校路段禁止鸣笛考点四:超声与次声1.(1)如图,医生利用B型超声波诊断仪,可以观察母体内的胎儿,这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2)如图,人们利用超声波清洗机,可以把眼镜上的污垢清洗下来而不会损坏眼镜,这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2.如图是人和一些动物发声和听觉的频率范围。
他们所发出的声音都是由于发声部位而产生的。
地震前通常有次声波产生,人、海豚和大象能最先感觉到的是。
多彩的光考点一:光沿直线传播1.下列光现象,可用光的直线传播知识解释的是( )A.手影游戏B.错位的铅笔C.镜中的像D.雨后的彩虹考点二:平面镜成像1.如图所示为一辆轿车的俯视图,E点为司机眼睛的位置,司机通过左侧的后视镜AB(看作平面镜)中能看到车尾后部S点,请画出其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
2.小强在A点通过平面镜看到B物体的光路图.考点三:光的反射和折射1.如图所示,表示光从空气中射向玻璃发生反射和折射的光路是( )2.小明想利用一块平面镜使射向井口的太阳光竖直射入井中,如图所示,图中的数字符号表示的是确定平面镜位置时作图的先后次序,其中作图过程正确的是( )3.如图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发射B.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折射C.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D.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考点四:紫外线和红外线1.生活中,人们可以利用电视遥控器来实现对电视节目的选择,遥控器使用时发射的是( )A.红外线 B.紫外线 C.超声波 D.次声波2.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利用紫外线工作的是( )A.电视遥控器 B.医用“B超”机 C.验钞机 D.夜视仪考点五:凸透镜成像1.虚线方框内各放置一个透镜,两束光通过透镜前后的方向如图所示,则( )A.甲为凹透镜,乙为凸透镜 B.甲、乙都为凸透镜C.甲为凸透镜、乙为凹透镜 D.甲、乙都为凹透镜2.如图所示,图甲测凸透镜的焦距,图乙“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40 cmB.图乙的成像的特点与投影仪的成像原理相同C.图乙中若用遮光板挡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光屏上只出现像的下半部分D.图乙中若在凸透镜左侧“戴”上近视镜,光屏向右移动才能找到清晰的像3.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移动物体到某位置时,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则下列能成立的是( )①如果将物体靠近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必须远离凸透镜,且光屏移动距离先大于后小于物体移动距离;②同时移动物体与光屏,且移动距离相同,有可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缩小的像;③换用焦距较小的凸透镜后,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如果只移动光屏,光屏必须靠近凸透镜;④保持物体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一定可以在光屏上得到另一个清晰的像.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③④4.如图所示,关于近视眼的形成和矫正方法,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如图所示,人脸识别门禁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它的成像与__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似,所成的是________(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已知镜头焦距为f,人脸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___.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些,人应离镜头________(填“远”或“近”)些.6.以下是显微镜和望远镜原理示意图,下面是关于它们的二次成像的说法:①显微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②显微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③望远镜先成放大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④望远镜先成缩小的实像,再成放大的虚像.上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7.如图所示,小明找到两个焦距不同的放大镜模拟望远镜观察远处的景物,其中较远的物镜的作用是使物体成倒立________(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目镜相当于________镜成________(填“实”或“虚”)像.质量与密度考点一:密度的测量1.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石块的质量是46.8 gB.石块的体积是18 cm3C.石块的密度是2.6×103 kg/m3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物质的密度比b的大 B.b物质的密度是2×103 kg/m3C.b物质的密度是a的2倍 D.a、b的密度与它们的质量、体积有关3.如图所示,一个容积为500 cm3,质量为0.5 kg的瓶子里装有水,乌鸦为了喝到瓶子里的水,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让水面上升到瓶口。
若瓶内有质量为0.4 kg 的水。
(水的密度ρ水=1.0×103 kg/m3,石块密度ρ石=2.6×103 kg/m3)求:(1)瓶中水的体积V1;(2)乌鸦投入瓶子中的石块的体积V2;(3)乌鸦投入石块后,瓶子、石块和水的总质量m。
4.有一个玻璃瓶,它的质量为0.1 kg。
当瓶内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为0.4 kg。
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颗粒的总质量是0.8 kg,若在装金属颗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时,瓶、金属颗粒和水的总质量为0.9 kg。
求:(1)玻璃瓶的容积。
(2)金属颗粒的质量。
(3)金属颗粒的密度。
熟悉而陌生的力1.如图所示,质量为30 kg的小明从滑道下滑,受到滑道对他的弹力大小为250 N,弹力的方向斜向上且与滑道垂直,请画出小明受到的重力和弹力的示意图。
(g取10N/kg)2.如图甲所示,用托盘秤称苹果,苹果对托盘的压力为F,请在图乙中画出F的示意图.3.如图,一条长绳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上,另一端系一个小球做成一个摆.当球摆到图中所在位置时,画出小球所受重力和绳对小球拉力的示意图.4.如图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5.如图所示,放在桌面上的书本,受到“桌面对它的支持力”,这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分别是( )A.书本桌面 B.桌面书本 C.地球书本 D.书本地球6.关于力的概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没有物体就没有力的作用B.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一定存在施力物体C.空中飞行的小鸟对地球也有吸引力的作用D.马拉车前进时,车拉马的力一定小于马拉车的力力与运动1.如图甲所示,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的太阳能汽车受到两对平衡力的作用,请在图乙上画出汽车受力的示意图.2.用5 N的水平拉力拉着重10 N的长方体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是 N.将木块的三分之一切下后叠放在一起(不考虑质量损失),并拉着木块在同一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受到桌面的摩擦力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天气炎热时多喝水有益于身体健康,如图甲是某同学买瓶装矿泉水时的情景.当该同学用手握住瓶子使瓶身竖直在空中静止不动时,手与瓶的摩擦力和瓶子受到的是一对平衡力,摩擦力的方向.4.如图所示,物体在20 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向右以3 m/s的速度匀速运动了10 m.撤去水平拉力后,该物体又向前运动了1.5 m后停了下来.则( )A.物体受到的重力和它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B.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惯性与速度有关C.物体匀速运动时拉力与它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D.撤去拉力后,物体慢慢停止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5.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B.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6.在匀速运动的列车车厢里有一水平桌面,桌上有一静止小球,小球突然沿图中虚线所示路线由A运动到B,如图,这是列车正在( )A.减速行驶,向南转弯B.减速行驶,向北转弯C.加速行驶,向南转弯D.加速行驶,向北转弯7.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B.物体不受力的作用时,也能运动C.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改变D.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一定是受到了力的作用8.欧洲杯足球赛正火热进行中,赛场上出现的以下现象不能用惯性来解释的是( ) A.快速奔跑的裁判员不能立即停下来B.射中球门框的足球被反弹回来C.足球被踢出去仍继续向前运动D.奔跑的球员被绊后倒向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