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 专题三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学案(无答案)
人民版历史必修2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21张PPT)
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
社会 主义 过渡 时期
社会主义建设 的探索时期
改革开放新时期
1949年 1956年
1978年
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文革时期:1966年---1976年
两年徘徊时期:1977年---1978年
2、八大对社会的主要矛盾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3、由此,中共八大提出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第二阶段: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
2、重大失误
(1)表现: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浮夸风”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全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浮夸风”
6月30日报道亩产5103斤。 1月9日报道亩产2000斤。 7月25日报道亩产9195斤。 9月25日报道亩产13043斤。
的关系,体现了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即发展 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三改造
三大改造(1953--1956)
对象 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
方式 农业、手工业开展合作化运动,走合作化道
路;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实质 生产资料私有制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中国就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材料三,一五计划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内容回答: (3) 一五计划为什么优先发展重工业 ?
的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
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巩固政权的需要; 苏联模式的影响。
第一阶段: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三专题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31张PPT)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三年经济困难(59-61)
(一)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探究与感悟:
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 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 ——《戴花要戴大红花》歌词
“赶英超美”!
“人有多大胆, 地有多大产”!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 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 车头”!
1.1949—1952年奠定建设和改造基础 ①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制度 ②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营经济 ③国民经济恢复发展 2.1953年过渡时期总路线 3.1953—1957年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基础 4.1953—1956年三大改造
探究一:一五计划—奠定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我们国家在过渡时期的 中心任务,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中心环节,则 是优先发展重工业。„„ 合理地利用东北、上海和其他城市的工业 基础,发挥它们的作用,而特别是对于以鞍山 钢铁联合企业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进行必要 的改建,以便迅速地扩大生产规模,供应国民 经济的需要,支援新工业地区的建设 „„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1请解读以上两幅饼状数据统计图: 、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结构发生怎样的变化? 个体经济 私有制占优势,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有制占绝对 支配地位?
2、新中国是如何实现这一变化的? 1953—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
基础梳理:三大改造概况
内容 农业 途径与措施
引导个体农民(手工 业者)参加农业(手 生产合作社 工业) ,走 集体化道路
1969年的中国与世界
大 一 革 小 “文革”十年(1966 —1976年,留给我们 步 哪些重要的教训? 命
1956-1976年的中国经济
大跃进, 工 人民公社化 八字方针 农 周恩来(71-73) 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三一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共18张PPT)
课后延伸
采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口述史料一份。
课后探究
为什么中共八大制定了正确的方针路线,此后却反 其道而行?
•
9、有时候读书是一种巧妙地避开思考 的方法 。2021/8/22021/8/2M onday, August 0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4:19:37 AM
•
14、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 像泥块 一样任 意揉捏 。2021年8月2日星期 一2021/8/22021/8/22021/8/2
•
15、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 我。。2021年8月2021/8/22021/8/22021/8/28/2/2021
•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8/22021/8/2August 2, 2021
合作与探究
• (1)哪些史实说明探索中有“发展”? 判断的理由?
• (2)哪些史实说明探索中有“曲折”? 判断的理由?
三、评价历史事件
总的来看,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犯的错误是在探索中 产生的,有些错误是由于越过真理的界限而产生的。
——《中国共产党历史》
为什么“越界”?如何看待“越界”?经验教训?
经验教训:
——摘自“中共八大”的部分内容
中共八大进行哪些探索?意义?
2、大跃进
大跃进运动是在何种心态下进行的?后果?
3、人民公社化运动
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所谓大,就是将原 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为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 公社。所谓公,……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 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分配,实行部分供给制, 造成原来各个合作社之间、社员与社员间严重的平均主义。 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都被收归社有。...... 这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 产力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精品)
大跃进运动给我国经济造成怎样的影响?
1958年8月毛泽东到徐水县当听到汇报说,全县秋季 收粮可达11亿斤时,毛问道:你们全县31万多人口, 怎么吃得完那么多粮食? 应该考虑到生产了这么多粮 食怎么办的问题。他提出搞人民公社的问题。根据毛 泽东的指示要求全县成立人民公社,向共产主义过渡。 几天之内全县2 48个农业社宣布转为人民公社。
报名参加合作社。
1956年北 京人民庆 祝公私合 营.
从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我国土地所 有制变化的情况是(B) A.农民土地私有制——地主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B.地主土地私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 集体所有制 C.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农民 土地私有制
D.地主土地私有制——集体所有制
后来,稻穗上的姑娘回忆说: “那年,队长带着我们连夜突击, 从附近将33亩即将成熟的稻连根 拔起,移栽到卫星田里。几十万 棵稻穗一夜间移栽到一丘田里, 丝风不透。为了防止稻穗倒伏, 还从山上砍来近千斤圆竹,穿插 中间搭上架子。我就坐上了稻穗, 有人喊来记者照了相。”
工 业 领 域
依据上述材料说说看大跃进运动的特点
社会主义建设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0世纪50-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
工 农 业 生 产 总 值
曲折发展
年代
52年 57年 60年 66年 71年 73年 75年
上图反映了50-70年代中国社会经济发 展的典型特点是什么?
曲折历程
•第一阶段: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1949-1952年)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953-1956年)
①内容:“一化三改” ②特点: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并举 ③实质:发展生产力, 变革生产关系。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必修二导学案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期探索
【学习过程】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基础知识)1、1917年11月,取得的胜利,推翻了,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17.11---1918年夏:苏维埃政府将一部分大企业收归国有,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2、1918年夏---1921。
3月:为了保证战争胜利,实行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①;;②;③;④。
三年国内战争胜利,保住了十月革命胜利果实。
3、1921.3---1928年:实施政策。
主要内容包括:农业方面,;工业方面,;商业方面,;分配方面,。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二、学习交流与问题讨论(重难点突破)1.试着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异同。
相同点:2.同为“新”经济政策,想一想,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有什么异同。
三.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 1921年后,苏俄实行粮食税,采取租让制和租赁制,允许自由贸易,推行按劳取酬,这一系列做法和1934后斯大林推行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中实行的政策最大的不同是( )A.政策推行的社会背景不同B.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不同C.政策实行后的结果不同D.政策所涉及的经济体制不同2. 《大国崛起》中说到:“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这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就是,把市场,实际就等于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
”俄国“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主要得益于( )A.建立战时经济体制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农业集体化3. 1933年8月14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写道:“美国的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效果……”。
下面对“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理解正确的是()A.制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经济建设五年计划C.实行新经济政策 D.推行义务交售制4. 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
(江苏专用)高中历史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人民版必修2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时空坐标
主要线索 1.三大改造的胜利完成,标志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此开 始了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实际、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伟大 实践,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挫折和失误。 2.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和开放开始起步,并首先 在农村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 革的决定》,逐步地将改革重点由农村转向城市。与此同时,进行了由 点到面的开放。 3.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把改革开放伟业向前大大地推进 了一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思考 史料反映了1950~1956年我国经济成分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 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提示 变化:社会主义工业和国家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所占比重逐渐缩小,直到最后消失。 意义:标志着我国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决定性胜利, 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提示
(2)根据史料一、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点, 并分析其原因。 提示 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 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 苏联经验。
提示
2.三大改造 史料 下面是1950~1956年我国工业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情况(以工 业总产值为100,不包括手工业):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的指示》
思考 (1)据史料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大型企业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提示 特点: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原因:①东北地区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工业矿产资源非常丰富,铁 路交通十分发达。②从历史上看,已形成了以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 ③由于当时这些项目主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与苏联距离较近, 比较方便。
(新)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3.1《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共32张PPT)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重工业 ,有步骤地对农业 、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 (2)结果: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 计划 大都超额完成。 (3)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 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影响:“左”倾错误严重泛滥开来,造成
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深化探究
知识点二
主干梳理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二:曲折发展的十年
中央对
“左” 倾错误 (1)措施:1960年冬,开始纠正 农村 工作中的“左”
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施 “调整、巩固、充实、
提高”的八字方针。 (2)结果:到1965年,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图示图解 “一五”计划
知识点一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内容
三大 改造
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
结果: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 革, 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中国 从此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复苏 发展 原因: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 措施:以 铁路 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 防科技工作等进行大力整顿。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知识点三
主干梳理 知识点三:“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2
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导学案 人民版必修2【学习过程】2.曲折发展的十年中正确和失误的探索正确的探索:探索中的失误: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⑴概念:⑵发动原因:⑶主要标志:⑷影响:⑸经验教训:4.周恩来的调整和邓小平的整顿⑴周恩来的调整:① 时间:② 措施:③效果:。
⑵邓小平的整顿:章节与课题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第一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时安排 1课时 主备人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学习目标 ⑴概述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背景、重大举措、特点和意义。
⑵掌握1956年—1966年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出的正确和失误的决策,分析其经验教训。
⑶了解“十年动乱”时期的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总结其历史教训。
⑷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关注国情的意识。
教学资源教材及教材中的“导语”、“学习建议”、“课前提示”以及知识链接等。
①背景:②措施:③结果:(效果)5.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二、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大任务()A.同时进行 B.先改造后工业化 C.同时完成 D.先工业化后改造2.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A.思想改造 B.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C.生产技术的改造 D.生产方式的改造3.以下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C.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③主要矛盾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5.下列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的经济建设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B.要更多的发展重工业C.要更多的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D.标志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6.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主要目的()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C.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7.《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参考课件1(共30张PPT)
三、动乱的十年(1966-1976年)
大背景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 次登上了月球。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 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 “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 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 的阴影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第二经济强国, 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 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
社会性质 主要矛盾 主要任务
材料一: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个 极其复杂和困难的历史任务,现在在我国已经基本上 完成了。我国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战谁胜的问题, 现在已经解决了。 ——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 表大会上的政治报告》
阅读以上材料, 概括八大路线形成的重要背景 背景 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 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 口溜
十年探索中的重大失误:
(1)表现: 1958年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①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 (指导思想) (2)特点: ②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标志) (3)原因: ①缺乏实践经验—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 ②理论认识不成熟—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还缺乏认识 ③对国情认识不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 会主义社会生产力不发达的一个阶段 (4)实质: “左”倾冒进错误 (5)影响:①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极大破坏 ②导致1959—1961年严重的经济困难
2020版高中历史人民必修2课件:3.1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2.原因: (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2)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包围之中,优先发 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 (3)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 —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4)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 农业的发展。
二、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的关系 1.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保证社会主义完全胜利的经济前 提,也是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2.社会主义改造是建设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步骤, 也是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条件。 3.两者是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相互 联系,不可分割,因此被喻为“一体两翼”。
——《关于编制一九五三年计划及五年建设计划纲要 的指示》
(2)根据史料二,归纳“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 面的突出特点,并分析其原因。(史料实证) 【点拨】“一五”计划时期在工业结构方面的突出特 点根据画线信息来归纳,其原因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的 需要以及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来分析。
提示: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重工业基础薄弱; 帝国主义包围封锁,增强国防的需要;借鉴苏联经验。
(2)邓小平整顿:_1_9_7_5_年,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对交通 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等进行了整顿。经过 整顿,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和发展。 3.影响:“文化大革命”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 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拉 大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 贵的发展机遇。
(4)十年“文化大革命”: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遭到 严重破坏,使经济建设遭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最 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3.建设起步: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 (1)基本任务:①集中主要力量发展_重__工__业__;②有步骤 地对农业、手工业和_资__本__主__义__工__商__业__进行社会主义改 造。
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3第1课《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2)探索建设道路上的失误
①产生原因: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刚刚起步,人们 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问题,在 理论和思想上还没有深刻的认识;在探索建设的道 路上,党产生了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建设 发展 速度 的思想。 人民公社化 ②表现:1958年“大跃进”运动和 动。 运
共产风 ③严重危害:使得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
重申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经过整顿,国民经济开始 了复苏和发展。 (4)国民经济的再度混乱:由于“ 四人帮”的阻挠, 刚刚出现的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
2.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文革”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 坏,使正常的生产和 社会 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受“文革”的影响,中国拉大了与 国家
5.下边是《1957年~1960年工业、农业总产值》示意图,
对图中所示信息解读最为恰当的是
( D )
A.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调动了全国人民的积极性 B.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民的积极性 C.“大跃进”使全国工业总产值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运动导致了工农业生产比例严重失调 解析 通过图片我们可以看出工业总产值的迅速增加和 农业总产值的下降,结合时间为1957~1960年可以判断 该图反映的是工农业产值的比例失调现象。
发达 已有的差距,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4.何谓“八字方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方针?
提示
(1)方针:1960年冬,中共中央开始纠正
农村中的“左”倾错误,并决定对国民经济实
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原因:中国自1959年开始,由于“左”倾错
误,自然灾害,加之苏联政府撕毁合同,致使
【优】人民版高一历史必修二专题3第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课件2) (共25张PPT)
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1953——1956)
1949年国民经济基本情况 : 1949年,我国有5亿多人口,人均收入才66元,人均 有粮食209斤,钢0.29公斤。 那时,工业技术水平低下,农业生产落后,物资紧 缺,物价飞涨,市场混乱,人民生活痛苦不堪。这就是 解放初期国民党留下来的基本国情。
爆 发
周 恩 来 进 行
邓 结 小 束 平 全 面 整 顿
全面整顿的实质: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
(一)文革对经济的破坏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 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 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投资的80%, 超过了建国30年全部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
阅读课本归纳:“文革”对国民经济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 1959~1961年,出现了建国以来未曾有过的严 重经济困难--三年困难时期,党和人民为经 济建设上的“左”倾错误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启示: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 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 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大跃进”的主要表现为大办工业、农业, 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这种完全违反客观经济规律的盲目蛮干,不但 会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而且使国民经济 比例严重失调。 到1958年底,全国共生产钢1 108万吨,其中合 格的钢只有800万吨。农业生产方面,由于经 济效益低下,1958年农业丰产而没有丰收。人 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
失误: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 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 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三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共24张PPT[可修改版ppt]
1组A1
p原大因跃:进①重工业基础薄弱; p人民公② ③社巩借固鉴化国苏运防联动的的需经要验;。
注意看材料 5组A1
2.p原文因革:①:1①958坚年持开以展“经大济跃建进设”为,中片面心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②19②58年解发放动思人想民,公实社化事运求动是,。严重挫伤人民群众的生产
积极性;
找准考点,
五、总结
2.知识层面
经济建设曲折发展
人
恢经 复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一 化 三 改
八 大
民 公 社 化
大 跃 进
八 字 方 针 调 整
文 革
52年 56年 58年 62年 66年
改 革 开 放
76年 78年
六、当堂检测
B D CAA
八字方针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调整农轻重比例 (问题导学2)
文化大革命
根本 原因
“左”倾错误发展
(问题导学3)
教训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二、预习反馈
3.疑难解答——中国社会性质
p1840—1949年: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p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社会 p1956至今:社会主义社会
•1966-1976年:十年“文革”时期—经济瘫痪
1952年底各种经济成分
1956年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
个体农业 个体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
公有制经济 其它经济成分
问题导学1: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内容
大跃进
工业:大炼钢铁(中心) 农业:追求高产量
肥猪赛大象 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 足够吃半年
•1949-1956年: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1949-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时期 ②1953-1957年:一五计划 ③1953-1956年:三大改造
高中历史必修二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3.1
“一五”计划(1953—1957)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 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 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有步骤地 促进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 造……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㈡“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基本任务:?)
又是大国又是穷国,不跃进行吗?落后 二百年,不跃进行吗! ——毛泽东
在两年内建成一个像样的共产主义。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一天等于20年。 踏翻地球顶破天。 蚂蚁啃骨头,茶壶煮大牛,没有机器也造火车 头。 全省七天实现煤气化,三天实现超声波化。 稻堆堆得圆又圆,社员堆稻上了天。撕片白云 揩揩汗,凑上太阳吸袋烟。
小农经济已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 ㈡“一五”计划 (1953~1957年) 1.“一五”建设:
2.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 1953~1956年底) ⑴对农业: ⑵对手工业: 手工业合作化: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 改造方式: 公私合营
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加工订货、经销代销
①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②经济建设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③生产关系的调整、改革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⑤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
1.“一五”建设: ⑴成就: 到1957年底,我国新建了飞机制造、汽车制 造、重型机器制造等工业部门。鞍山钢铁公司、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 制造厂等建成投产。 ⑵特点: 优先发展重工业;重点在东北地区 ⑶意义: “一五”计划的实施,是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 设的起步 ;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工 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194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过程】
一、自学准备与知识导学(基础知识)
1.社会主义建设起步的背景、重大举措和特点
⑴背景:
⑵重大举措:
⑶特点:
2.曲折发展的十年中正确和失误的探索
正确的探索:
探索中的失误: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⑴概念:
⑵发动原因:
⑶主要标志:
⑷影响:
⑸经验教训:
4.周恩来的调整和邓小平的整顿
⑴周恩来的调整:
①时间:
②措施:
③效果:。
⑵邓小平的整顿:
①背景:
②措施:
③结果:(效果)
5.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
二、练习检测与拓展延伸
1.1953年,中共提出的总路线包括社会主义的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两大任务,规定这两大任务()
A.同时进行 B.先改造后工业化 C.同时完成 D.先工业化后改造
2.1953年,三大改造偏重于()
A.思想改造 B.生产资料所有制改造 C.生产技术的改造 D.生产方式的改造
3.以下对于第一个五年计划关于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奠定国家工业化的基础 B.有利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
C.存在着农、轻、重比例失调的危险 D.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
4.1956年中国社会发生的变化有()
①生产资料所有制②阶级结构③主要矛盾④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
5.下列关于《论十大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的经济建设要以苏联经验为鉴戒 B.要更多的发展重工业
C.要更多的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 D.标志中国开始了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
6.中共第八次代表大会召开的主要目的()
A.发展社会生产力 B.健全党内民主制度 C.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7.《人民日报》连续发表题为“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和“小麦亩产5000斤”“一棵白菜500斤”等文章,宣传各地大放“卫星”。
这一现象发生于 ( )
A.1956年 B.1958年 C.1960年 D.1 962年
8.1958年,毛泽东说“我们的方向,应该是有秩序地把工、农、商、学、兵组成为一个大公社。
”这反映出当时()A.党中央忽视客观规律,经济建设急于求成 B.加快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C.急于求成,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D.为发展生产力,急需改革生产关系
9.在“文革”中的1975年,国民经济迅速回升,其原因主要是()
A.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 B.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批林批孔”运动
C.周恩来主持中央工作,着手调整国民经济 D.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进行全面整顿
10.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
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B.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的工作大局
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 D.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
11.下列运动中,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这一客观规律的是()
A.三大改造 B.人民公社化运动C.“大跃进” D.“文化大革命”
12.“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共同的惨重教训是()
A.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B.不能“以阶级斗争为纲”
C.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 D.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