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红河谷》 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红河谷》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红河谷》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音乐教材第七章《民族音乐之旅》中的第二节《北国之声——东北民歌与内蒙古民歌》。
具体内容为欣赏与分析歌曲《红河谷》。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河谷》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民族情感。
2. 学会分析《红河谷》的旋律、节奏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红河谷》的旋律、节奏分析。
2. 教学重点:了解《红河谷》的创作背景,感受歌曲的民族风格。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钢琴、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关于红河谷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教师介绍《红河谷》的创作背景及歌曲特点。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3)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红河谷》,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准。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4. 例题讲解:分析《红河谷》的旋律、节奏特点。
5. 随堂练习:学生自主分析其他民族歌曲的旋律、节奏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写一篇300字左右的音乐鉴赏文章。
2. 答案:文章内容应包括歌曲的创作背景、旋律、节奏特点及个人感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程度,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民族音乐的知识,参加音乐社团活动,提高音乐素养。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优质课教案2. 内容:(1)歌曲背景(2)旋律、节奏特点(3)歌曲学唱(4)作业布置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红河谷》的旋律、节奏分析。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进行歌曲演唱比赛。
3. 作业设计:分析一首自己喜欢的民族歌曲,写一篇音乐鉴赏文章。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族风情》中的《红河谷》。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唱和欣赏,歌词中加拿大红河一带的美丽风光和民族风情的介绍,以及歌曲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能准确、流畅地演唱歌曲。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了解加拿大红河一带的风土人情。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友谊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掌握《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了解歌曲背景。
2.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的把握,以及歌曲情感的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加拿大红河地区的美丽风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新课学习:(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红河谷》。
(2)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了解歌曲背景。
(3)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如特殊节奏和音高的处理。
3. 例题讲解:选取歌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乐句进行讲解,分析其旋律特点和节奏变化。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歌曲,互相交流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歌曲背景:加拿大红河地区,民族风情3. 歌曲旋律、节奏特点4. 难点解析:特殊节奏、音高处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红河谷》,并用自己的话简要介绍歌曲背景。
2. 答案要求:歌曲演唱准确、流畅,背景介绍清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歌曲旋律、节奏、歌词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歌曲背景的理解。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推荐学生课后欣赏加拿大其他民族音乐作品,如《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歌曲中特殊节奏和音高的处理。
2. 歌曲背景的介绍和理解。
初中音乐《红河谷》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红河谷》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美洲音乐》,主要包括歌曲《红河谷》的学唱和欣赏。
教材中的详细内容包括歌词学习、旋律掌握、歌曲背景了解以及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
2. 了解并理解《红河谷》所反映的音乐文化和历史背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学习《红河谷》,激发学生对美洲音乐的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高音部分,以及旋律的连贯性与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歌词和情感表达,以及美洲音乐特点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卡片等。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美洲风光的视频,引导学生了解美洲的音乐文化,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师范唱《红河谷》,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学生跟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歌曲中的高音部分。
(3)分小组练习,让学生互相纠正,提高歌唱水平。
3. 歌曲背景与音乐知识讲解(5分钟)讲解《红河谷》的创作背景,以及美洲音乐的特点。
4.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1)讲解歌曲中的难点和重点,如旋律、歌词等。
(2)设计随堂练习,让学生现场演唱,检验学习效果。
5. 歌曲演唱展示(5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歌曲旋律:五线谱展示3. 歌词:歌词展示4. 美洲音乐特点:简要介绍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红河谷》,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演唱的视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让学生学习《红河谷》,了解了美洲音乐的特点,提高了歌唱能力。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并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其他美洲音乐作品,如《卡门》、《阿根廷别为我哭泣》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音乐视野。
红河谷音乐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红河谷音乐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作为一名老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红河谷音乐教学设计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红河谷音乐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七年级第四单元《美洲乐声》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合唱歌曲。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
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
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
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
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
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
二、学生情况分析《红河谷》是一首外国民歌。
描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
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的情景。
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
学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
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三、新学方法聆听,学唱、表现法聆听歌曲,对歌曲的优美旋律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激情的学唱歌曲,并愿意用圆润的歌声表现自己。
四、拓展环节——欣赏、讨论法欣赏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通过对其音乐的表现方式及艺术效果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唱的艺术,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五、多媒体准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音乐知识与学生活动相结合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红河谷》音响资料、教师弹唱《红河谷》、合唱歌曲<杨鸿年童声合唱视频>《八骏赞》音响资料六、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感受合唱中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章《民族风情》,详细内容为欣赏和学习加拿大民歌《红河谷》。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他们的音乐鉴赏能力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学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2. 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的节奏和旋律,如切分音、跳跃音程等。
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学会用正确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学具:音乐教材、笔记本、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加拿大风光短片,让学生了解加拿大的风土人情,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介绍(10分钟)(1)介绍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红河谷》的歌词和旋律。
3. 歌曲学唱(15分钟)(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学唱。
(2)针对学生演唱中的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
4. 歌曲分析(10分钟)(1)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2)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红河谷》,互相评价、交流。
(2)拓展了解加拿大其他民间音乐。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红河谷》歌词2. 黑板右侧:加拿大民间音乐风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红河谷》,并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
2. 答案:(1)演唱:正确演唱歌曲,注意发声方法和音准。
(2)分析:歌曲节奏明快,旋律优美,具有加拿大民间音乐的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歌曲学唱、分析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了《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了解了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歌曲的熟练程度,鼓励他们在课余时间继续练习。
同时,可引导学生拓展了解加拿大其他民间音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初中《红河谷》教案

初中《红河谷》教案课程类型:音乐课年级:七年级教材:《红河谷》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唱出《红河谷》这首歌曲。
2. 学生能够理解并表现出歌曲中的情感。
3. 学生能够了解《红河谷》背后的文化背景。
教学重点:1. 歌曲《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
2.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难点:1. 歌曲《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的理解。
2. 歌曲中的情感表达。
教学准备:1. 教材《红河谷》。
2. 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红河谷》的录音,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红河谷》给他们的第一印象是什么?二、歌曲学习(15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红河谷》,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
2. 教师解释歌曲的歌词,帮助学生理解歌词的含义。
三、歌曲分析(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旋律和节奏,让学生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
2.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歌曲的情感表达,让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
四、歌曲演唱(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集体演唱,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体验歌曲的美感。
2.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改进自己的不足。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红河谷》的歌曲特点和情感表达。
2. 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红河谷》,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红河谷》,让学生了解了歌曲的美感和背后的文化背景,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音高和节奏,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情感表达,帮助学生理解歌曲背后的情感。
此外,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
2024年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雪域高原》中的《红河谷》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唱和了解相关的音乐文化。
详细内容为:1. 学唱歌曲《红河谷》。
2. 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风格及红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
二、教学目标1. 感知并体验加拿大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培养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2. 学会歌曲《红河谷》,并能用正确的呼吸和音色演唱。
3. 了解红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歌曲《红河谷》的学唱,加拿大民间音乐风格的特点。
2. 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区的演唱,对加拿大民间音乐风格的把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以图片和视频形式展示红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引导学生关注加拿大的地理环境。
播放加拿大民间音乐,让学生初步感知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 歌曲学习(15分钟)教师示范演唱《红河谷》,学生跟随学唱。
分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用正确的呼吸和音色演唱。
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练习。
3. 歌曲演唱与欣赏(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红河谷》,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欣赏不同版本的《红河谷》,分析各自的特点。
4. 音乐文化了解(5分钟)介绍红河流域的自然风光和民俗文化,让学生了解加拿大的风土人情。
5.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巩固所学。
教师个别辅导,解答学生疑问。
拓展学生视野,了解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称:《红河谷》2. 歌曲风格:加拿大民间音乐3. 演唱要点:正确的呼吸、音色、音准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红河谷》,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提交的视频作业,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学唱过程中的呼吸和音色问题,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024年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

2024年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四单元《民族风情》,具体内容为《红河谷》。
本节课通过学习《红河谷》,让学生了解加拿大民歌的特点,感受歌曲中表达的真挚情感,同时学习音乐的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河谷》的旋律、歌词及演唱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加拿大民歌的兴趣,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红河谷》的旋律、歌词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音乐课件、黑板、粉笔。
学生准备:音乐教材、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加拿大风土人情,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歌曲学习(10分钟)a. 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唱《红河谷》。
b. 学生自主学唱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c. 针对歌曲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和示范。
3. 歌曲鉴赏(10分钟)a. 分析《红河谷》的旋律、歌词特点。
b. 讨论歌曲中所表达的情感。
4. 例题讲解(10分钟)a. 出示关于《红河谷》的填空题,检验学生对歌曲知识的掌握。
b.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公布答案并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10分钟)a. 学生分组演唱《红河谷》。
b. 教师评价并给予建议。
6. 课堂小结(5分钟)b. 鼓励学生课后继续练习,不断提高。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歌曲旋律:简谱及歌词3. 歌曲特点:加拿大民歌、真挚情感4. 教学重点:旋律、歌词、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红河谷》,并了解其创作背景。
2. 答案:见教材。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和情感体验,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了解其他国家的民族音乐,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部分旋律的演唱技巧。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红河谷》的创作背景及音乐特点。
2.培养学生用自然、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3.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学会演唱《红河谷》,理解歌曲内涵。
2.教学难点:歌曲的节奏和旋律把握。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教师播放《红河谷》歌曲,引导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学生自由分享对歌曲的初步感受。
2.歌曲背景介绍教师简要介绍《红河谷》的创作背景,如歌曲来源、创作意图等。
学生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增强对歌曲的理解。
3.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逐句学唱歌曲,注意纠正发音、节奏和音准。
学生跟随教师演唱,尽量做到准确、自然。
4.歌曲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和声等音乐元素。
学生理解歌曲的音乐特点,感受歌曲的美。
5.歌曲演唱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观摩、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演唱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建议。
6.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第二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歌曲《红河谷》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歌曲合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积极参与,努力做到合唱整齐、和谐。
3.歌曲创编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创编,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学生分组创编,展示自己的作品。
4.歌曲欣赏教师播放不同版本的《红河谷》,让学生感受不同演唱风格。
学生欣赏歌曲,交流自己的感受。
5.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第三课时1.复习导入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歌曲《红河谷》的掌握情况。
学生回答,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2.歌曲演唱比赛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演唱水平。
3.歌曲情境表演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歌曲情境表演,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学生分组表演,展示自己的创意。
4.课堂小结学生回顾所学,巩固知识。
四、教学评价1.学生对歌曲《红河谷》的演唱水平。
2.学生对歌曲内涵的理解程度。
初中音乐《红河谷》优质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音乐《红河谷》优质课优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雪域高原》中的《红河谷》。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的学唱、歌词理解、旋律感知以及相关的音乐文化背景。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流畅地演唱歌曲《红河谷》,并理解歌词的含义。
2. 通过学习《红河谷》,培养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特别是藏族音乐的兴趣和爱好。
3. 了解《红河谷》所反映的雪域高原的风土人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红河谷》的学唱和旋律感知。
难点:歌曲中部分音高的把握以及藏族音乐特点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PPT、挂图。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关于雪域高原的风光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高原的壮美,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5分钟):介绍歌曲背景,引导学生学习《红河谷》的歌词,讲解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并进行示范演唱。
3. 歌曲学唱(10分钟):学生跟随老师学唱歌曲,注意音准、节奏的把握,老师逐个指导纠正。
4. 例题讲解(10分钟):分析歌曲中的典型节奏和音高,讲解如何正确演唱。
6. 音乐实践活动(15分钟):学生自由设计动作,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创意演唱。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歌曲背景、歌词、旋律特点3. 歌曲节奏、音高分析4. 学生演唱评价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红河谷》,并分享歌曲背后的故事。
答案:学生需在演唱过程中注意音准、节奏,尽量表达歌曲的情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歌曲《红河谷》的演唱技巧,并了解到了藏族音乐的特点。
课后,教师应关注学生对歌曲的掌握程度,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如蒙古族、维吾尔族等,激发学生对多元音乐文化的兴趣。
初中音乐红河谷教学方案

初中音乐红河谷教学方案红河谷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以其悠扬的旋律和朴实的歌词受到广大人民的喜爱。
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引入红河谷教学,既能增加学生对传统音乐的了解和欣赏,又能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下面是我为初中音乐课设计的红河谷教学方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红河谷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学习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3.学习演唱红河谷;4.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红河谷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3.红河谷的表演方式。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通过放映红河谷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先观看一遍。
然后,老师可以问学生对红河谷有什么了解,引导学生谈论对红河谷的第一印象。
2.学习红河谷的起源和发展背景通过简短的讲解和多媒体资料,向学生介绍红河谷的起源和发展背景。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红河谷是中国南方传统民歌中的一支,源自西南地区的红河谷地带,描述了当地美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民勤劳智慧的劳动生活。
3.学习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教师可以逐句教唱歌曲的歌词,并引导学生跟读。
然后,老师可以分段演奏红河谷的旋律,学生跟着唱,逐渐熟悉歌曲的旋律和节奏。
4.学习演唱红河谷为了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教师可以分小组让学生进行合唱演唱。
每个小组分别唱一段,然后再全班合唱。
逐步调整节奏和音量,达到合适的演唱效果。
5.红河谷的表演方式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型舞台演出。
学生可以自己编排动作和舞蹈,并根据歌曲的意境进行演绎。
同时,可以邀请学生制作简单的舞美道具和服装,营造出红河谷的特色氛围。
教师可以进行指导和组织,学生可以分工合作,互相配合完成演出。
四、教学评价1.理论知识考查通过进行小测验或课堂讨论,检查学生对红河谷的起源和发展背景的理解。
2.演唱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演唱表现进行评价,包括音准、节奏感和情感表达等方面。
3.舞台表演评价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舞台表演进行评价,包括动作协调性、舞台表现力和团队合作等方面。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音版七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红色之旅》中的《红河谷》。
本课详细内容包括:歌曲背景介绍、歌词学习、旋律学唱、节奏练习、情感体验。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红河谷》这首歌的背景,感受歌曲所传达的红色精神。
2. 通过学唱《红河谷》,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对革命先辈的崇敬之情。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重点:学唱《红河谷》,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合唱部分的协调与统一,对歌曲背景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教材、歌词单、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多媒体展示红河谷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歌曲所描绘的场景。
2. 歌曲背景介绍:讲解《红河谷》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歌曲所传达的红色精神。
3. 歌词学习:分句教唱歌词,让学生熟悉歌词内容,体会歌词所表达的情感。
4. 旋律学唱:引导学生跟随钢琴伴奏学唱旋律,注意音准、节奏的准确性。
5. 节奏练习:进行集体节奏练习,提高学生的节奏感。
6. 合唱练习:分组进行合唱练习,培养学生的合唱能力。
7.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通过歌曲的演唱,体验革命先辈的英勇精神。
8. 随堂练习:挑选部分学生进行演唱展示,给予评价与指导。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歌曲背景:红河谷的地理位置、歌曲创作背景。
3. 歌词:歌词全文。
4. 旋律:旋律简谱。
5. 节奏:重点节奏练习。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红河谷》,并了解歌曲背后的故事。
2. 答案:完成课后作业,提交歌曲演唱录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调整教学方法。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搜集其他红色歌曲,了解我国红色音乐文化。
组织红色歌曲演唱比赛,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3. 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初中音乐《红河谷》优质课精彩教案、教学设计

2024年初中音乐《红河谷》优质课精彩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初中音乐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多彩的民族音乐》,详细内容为《红河谷》一课。
通过学习这首歌曲,让学生了解红河河谷地区的民间音乐特色,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红河谷》的旋律、节奏及歌词,提高音乐表现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歌曲,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附点音符及高音区的演唱。
教学重点: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及情感表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学具:音乐课本、笔、练习本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播放红河河谷风光片,让学生了解当地风土人情,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红河谷》。
2. 歌曲学习(15分钟)(1)教师示范演唱《红河谷》,学生认真聆听,感受歌曲的旋律和情感。
(2)学生跟随教师学唱歌曲,注意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的掌握。
(3)分小组练习,互帮互助,提高演唱水平。
3. 歌曲分析(10分钟)(1)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大跳、级进等。
(2)分析歌曲的节奏特点,如:切分节奏、附点音符等。
(3)讨论歌曲表达的情感,如: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等。
4. 随堂练习(10分钟)(1)学生独立演唱歌曲,教师给予指导。
(2)学生分组演唱,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歌曲旋律、节奏、歌词要点3. 歌曲情感表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红河谷》,录制视频,分享到班级群。
2. 答案:正确演唱歌曲,情感表达丰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了解其他民族音乐,如:《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附点音符及高音区的演唱。
《红河谷》教学设计2022—2023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红河谷——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1、学习歌曲《红河谷》,感受加拿大民歌的艺术魅力,体会北美音乐艺术之美。
2、品味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1、在参与各种音乐实践活动中,运用感受、体验、创造等方法,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及其表现力。
2、音乐实践活动与审美能力的提升。
【知识与技能】1、能够准确地把握歌曲的情绪及弱起节奏。
2、熟练地演唱歌曲。
3、能够运用自然、圆润的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能够运用自然、圆润的声音完整的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难点】熟悉并能准确演唱弱起小节,感受北美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用具电钢琴、多媒体。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红河谷》这首音乐,大屏幕配上红河的风景视频,让同学们边听边看边思考:乐曲带给你的初步感受是什么样的?(二)初步分析歌曲1、播放歌曲《红河谷》音频,听歌曲旋律,思考问题:(1)歌曲的情绪是怎样的?(深情的、柔和的、抒情的、淳朴)(2)歌曲的速度、节拍又是怎样的?有什么特殊节奏吗?(中速、四四拍、弱起节奏)2.再次聆听歌曲,听辨歌曲的结构。
看看能分几个段落?(三)学唱歌曲A、学前准备,发声练习:(1)发“u”音,要求口型从“a”音,保持口腔打开状过渡到“u”音。
体会圆润、集中、富有弹性、且柔和的声音。
(2)用刚发声的感觉朗诵歌词,体会有气息支撑的声音是怎样的?其实说话和唱歌的发声原理是一样的。
(3)养成良好的发声习惯,注意保护嗓子(尤其是青春期)。
B、分段学习歌曲(1)老师播放录音,要求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打着拍子唱,尤其要注意第一小节的起句有什么不同?在弱拍上起唱,顾名思义弱起节奏。
(2)回顾弱起小节知识。
弱起乐曲从弱拍或弱位开始,叫做弱起,第一条小节线之前的部分,叫做弱起小节;也有说法将从弱拍或次强拍起的小节叫做弱起小节(或称为不完全小节)。
弱起小节的歌(乐)曲的最后结束小节也往往是不完全的,首尾相加其拍数正好相当于一个完全小节。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优质教案

七年级下册音乐《红河谷》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材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族风》中的《红河谷》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红河谷》的学习,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学习相关的音乐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能正确、流畅地演唱。
2. 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提高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中高音的演唱技巧。
教学重点:掌握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音响设备、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音乐书、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1)播放加拿大风光短片,引导学生关注加拿大的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
(2)提问学生:“你们知道加拿大有哪些著名的民间音乐?”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教师介绍歌曲《红河谷》的创作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唱。
(3)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
3. 歌曲分析与讲解(15分钟)(1)分析歌曲的旋律特点,如:级进、跳进等。
(2)讲解歌曲中的高音演唱技巧。
(3)随堂练习: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价。
4.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1)学生扮演加拿大民间艺人,演唱歌曲《红河谷》。
(2)学生互相交流演唱心得,分享学习收获。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课程《红河谷》2. 歌曲旋律分析3. 高音演唱技巧4. 加拿大民间音乐风格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红河谷》,并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的风格特点。
2. 答案:(1)歌曲《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
(2)加拿大民间音乐风格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2. 拓展延伸:(1)了解其他国家的民间音乐,进行对比分析。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

七年级音乐《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红河谷》这首歌曲。
该歌曲选自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祖国颂歌》中的内容。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歌曲描述了红河两岸美丽的景色,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祖国的热爱。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红河谷》的歌词和旋律。
2. 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3. 通过学习《红河谷》,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珍惜生活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和情感表达。
教学重点:歌词的理解和歌曲的演唱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红河谷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红河谷》。
2. 歌曲学习(10分钟)(1)教唱歌词,让学生熟悉歌曲旋律。
(2)分析歌曲结构,讲解旋律特点。
(3)逐句教唱,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
3. 歌曲演唱(10分钟)(1)分组练习,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歌曲演唱。
(2)挑选部分小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4.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一道关于《红河谷》的填空题,考查学生对歌词的理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让学生现场演唱《红河谷》,检验学习效果。
6. 情感升华(5分钟)让学生谈谈学习《红河谷》的感受,引导他们珍惜生活、热爱祖国。
六、板书设计1. 《红河谷》2. 歌曲结构:AABA3. 歌曲旋律特点:悠扬、激昂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歌词填空。
答案:(1)红河谷,(2)美丽的地方,(3)姑娘和小伙子,(4)放声歌唱2. 课后练习:熟练演唱《红河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课堂氛围良好,但部分学生对旋律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加强课后练习。
2. 拓展延伸:让学生了解加拿大民间音乐的特点,欣赏其他加拿大民歌,拓宽音乐视野。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旋律的掌握和情感表达。
《红河谷》教案

《红河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雪域高原》中的《红河谷》一课。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歌曲学唱和了解相关的西藏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歌曲《红河谷》的旋律和歌词,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2. 了解西藏音乐的特点,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3. 通过学习歌曲,激发学生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歌曲《红河谷》的学唱,了解西藏音乐的风格特点。
难点:歌曲中高音部分的演唱,对西藏音乐文化内涵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师准备:钢琴、多媒体课件、音响设备。
学生准备: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西藏的风光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西藏的地理位置、风土人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是哪里吗?你对西藏有什么了解?2. 新课学习(15分钟)(1)教师播放《红河谷》歌曲,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旋律和风格。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节奏、旋律特点,了解西藏音乐的风格。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歌曲,注意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
(4)学生分组练习,互相纠正,共同提高。
3.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选取歌曲中的一段旋律,分析其节奏和音高。
(2)教师示范演唱,并讲解演唱技巧。
(3)学生跟随教师练习,掌握演唱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自主练习歌曲,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
5. 展示与评价(10分钟)学生分组演唱歌曲,教师评价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歌曲名:《红河谷》2. 西藏音乐特点:旋律优美、节奏自由、风格独特3. 演唱技巧:注意高音部分的发音,保持声音的连贯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红河谷》,了解西藏音乐文化。
2. 答案:完成课后作业,提交学唱视频或音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的参与度较高,但部分学生对高音部分的演唱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收集其他西藏音乐作品,了解其风格特点,提高音乐欣赏能力。
人教版音乐九上《红河谷(合唱曲)》word教案

《红河谷》合唱教学案例教学背景:合唱教学是初中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和集体主义观念, 提高学生合作意识有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 合唱教学也是一种高层次的歌唱, 是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体现。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自信地、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积极参与齐唱、轮唱及合唱, 对指挥的起、止、表情等做出正确地反映。
但是由于自身素质的参差不齐、合唱教学本身又具有一定难度, 加之音乐课时的限制, 使得现阶段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开展得很不理想, 教师在教学中遇到合唱歌曲, 只是简单的学唱旋律声部。
学生的合唱能力的不到任何提高, 至于感受音乐的和声, 培养集体主义观念就更是无从谈起了。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 我校从2006开始, 开设了以合唱教学为主的校本课程, 教学中我也遇到了一些困难, 同时也得到了许多良好的启示。
教学情景(一)1.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旋律声部2.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二声部表现: 学生对二声部的学习不感兴趣, 觉得难听。
3.教师指导合唱训练表现: 分声部时学生大多不愿意唱二声部, 合唱训练是两个声部不平衡, 旋律声不流畅自然音量很大, 和声声部因良宵。
4.教师告诉学生, 合唱讲求的是和谐与平衡, 要求演唱旋律声部的学生在自己演唱时有耳朵听二声部, 当你听不到他们声部时, 证明你的音量过大, 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演唱力度。
5.教师指导学生再次进行合唱训练表现: 在反复演唱过程中, 旋律声部的同学自觉地调整了自己的音量, 两个声部渐趋平衡, 有了合唱的效果。
教学情景(二)1.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二声部表现: 学生对于旋律没有过多地反映, 没有了原来的反感。
2.教师指导学生学唱歌曲《红河谷》旋律声部3.教师指导合唱训练。
教师告诉学生, 合唱讲求的是和谐与平衡, 两个声部的关系不是竞争的关系, 而是合作的关系, 要求演唱旋律声部的学生在自己演唱时有耳朵听二声部, 当你听不到他们声部时, 证明你的音量过大, 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演唱力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红河谷》——初中二年级音乐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设计
八达岭中学张蕾
《红河谷》
——初中二年级音乐唱歌为主的综合课教学设计
八达岭中学张蕾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以“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的兴趣,培养学生之间的协作意识。
”为指导思想。
(二)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提出的音乐课程应具有培养学生兴趣和群体精神及合作能力;《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标准》中提到音乐教学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美的感受和体验使学生对音乐产生一定的兴趣,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陶冶情操。
二、教学背景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初中第十五册第五单元《美洲印象》这一主题中的一首学唱歌曲。
《红河谷》是一首加拿大民歌。
反映了17世纪,来自英国的移民开发北美的情景。
表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
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
歌曲为G大调,4/4拍,弱拍起的节奏性贯穿全曲。
单乐段结构,歌曲旋律优美,具有舒展、述说的特色。
(二)学生情况分析
《红河谷》是一首外国民歌。
描述了北方红河一带的人民,在这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建设城市。
并通过人民的艰苦劳动,把一片片荒地变成美好的家园的情景。
歌曲简单易学,特别是全曲只有八度音域,曲调又多在中音区进行。
学起来叫容易,但是歌曲分两声部,低声部旋律有四五跳进,学生不容易掌握。
教师在两声部教学中会有一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训练,使学生掌握二声部旋律,并注意在合唱中的演唱方法。
(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
1.起始环节——聆听感受法
课件聆听两首不同演唱形式的歌曲让学生能分辨歌曲的不同之处,并通过发挥是呢个联系初步体验合唱,为下面的合唱教学做好铺垫。
2.新授环节——聆听,学唱、表现法
聆听歌曲,对歌曲的优美旋律产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有激情的学唱歌曲,并愿意用圆润的歌声表现自己。
3.拓展环节——欣赏、讨论法
欣赏优秀的合唱音乐作品,通过对其音乐的表现方式及艺术效果处理等方面进行讨论,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唱的艺术,并找出自己的不足与努力方向。
(四)技术准备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注意音乐知识与学生活动相结合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红河谷》音响资料、教师弹唱《红河谷》、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青春舞曲》音响资料
(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
学生对歌曲的学习不会感到有什么问题,他们愿意学习,喜欢表达旋律优美的音乐作品,对合唱概念很模糊,有些同学参加过合唱队,或多或少有些感受,但是大多数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合唱的训练,多个声部同时发出声音,学生会感到声音跑调,或者是唱着唱着就会跟别的声部唱。
为解决这一问题,本节课主要让学生初步感受合唱的方式方法,欣赏合唱作品,并学会在合唱过程中学会与他人协作的精神,在自己演唱过程中学会聆听其他声部的声音,赖调整自己的声音。
三、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感受合唱中音乐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合唱的兴趣。
2.培养学生集体协作的精神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合作、体验、实践、聆听感悟等方法,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体会合唱的艺术魅力,并结合所学提高自己演唱水平。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歌唱中认识音程
2.在合唱中准确把握音准、节奏、并做到声音的和谐
3、能用自然圆润的歌声正确表达歌曲的情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学唱歌曲《红河谷》能够用圆润的声音正确的演唱。
(二)教学难点
在歌唱中进行尝试合唱练习,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欣赏两首歌曲的片段合唱《东方之珠》、独唱《东方之珠》
提问:在演唱形式上有什什么不同的效果?
2.老师介绍什么是合唱。
(合唱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各自按本声部的曲调,同时演唱一首歌曲。
它是一种集体歌唱艺术。
)
今天我们也来亲自体验一下合唱的艺术魅力。
(二)新授
1.发声练习
4/4 1 - - -︱3- - -︱5- - -‖
1 - - -︱5.- - -︱1- - -‖
合唱练习
5- - - ︱5- - - ‖
3- - - ︱3- - - ‖
1- - - ︱1- - - ‖
(先单条练习,在进行合唱练习)
边唱边提示互相倾听别的同学的声音,在歌声中慢慢体会
2.初步聆听
(1)范唱歌曲《红河谷》
学生认真聆听,思考歌曲的演唱情绪、速度。
说一说歌词描写了什么?
(2)集体读歌词
老师总结:这是一首加拿大民歌,流传于加拿大以及北美洲红河一带,红河因河水中含有红褐色的土而得名,整首歌曲表现了移居北美洲红河一带的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开垦荒地,建设自己的家园。
2、学唱歌曲
(1)再次聆听歌曲
学生可以小声跟唱
(2)师带领唱
强调弱起开始,学生小声跟唱
(3)读节奏
XX︱X XX X XX ︱X X . XO‖
老师讲解连音线处的打法。
反复练习读,边读边打。
(4)指导唱曲谱
(5)有感情的演唱全曲。
提醒唱歌姿势
3、进行二声部训,学唱歌曲低声部
(1)师带领学生唱谱
(2)用“lu”唱旋律
(3)全体学生唱低声部
(4)二声部合唱尝试练习
(三)扩展
欣赏合唱歌曲感受合唱的艺术魅力
1.聆听合唱歌曲《在灿烂阳光下》、《青春舞曲》,学生认真聆听感受合唱魅力,思考:为什么别人唱的那么好听?我们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2.我们再来唱一唱《红河谷》的两个声部,边唱边认真倾听其他声部的声音。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首非常好听的加拿大歌曲《红河谷》,同时也亲自感受了合唱的艺术魅力,以后我们还要进行更多的合唱练习。
(在音乐中结束这节课)
六、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一)评价方式
本课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包括教师评价和学生自评。
教师评价贯穿于整个学
习过程,学生自评安排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
评价的要点:
1.课堂表现情况
2.参与课堂活动的积极性
3.团结、协作精神体现的程度
(二)评价量规
七、教学设计的特点
本节课设计特点是一节以唱歌为主的综合课,初步进行合唱尝试课,在教学过程中即体现出了双基教学,又体现出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给学生展示的机会。
以学生为主题,在聆听过程中逐步体会合唱的艺术,并通在欣赏对比与实践感受中提找到自己的不足,
八、教学反思
这节课主要是通过学生学唱《红河谷》来了解合唱艺术。
大多数学生妹又受过合唱的训练,他们对合唱艺术并不了解,这节课不但要求学生学会歌曲的演唱,还要让他们了解合唱,并且在合唱中感受美,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教学中从导入部分就开始对学生潜移默化的进行合唱尝试,并通过优美的歌曲来进行提高对合唱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后面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