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儿歌魅力 规范行为习惯(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挖掘儿歌魅力规范行为习惯
作者:张健
来源:《读与写·上旬刊》2013年第04期
摘要:每年的九月,都有大批的儿童结束了幼儿园的生活,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进入小学接受正规的系统学习。他们在生理、心理和思想等方面面临的最大挑战是"适应",所有的生活体验对于他们而言都是第一次。这一阶段我们把它称为"小幼衔接阶段"。这个阶段能否顺利度过,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儿童在低年级阶段的学习。
关键词:儿歌魅力;行为习惯;学生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018-01
一年级刚入学的小学生在行为习惯上存在着很大的可塑性,许多好习惯都尚未养成。培养一年级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守纪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是日常行为习惯教育的重点,是教育的基本任务。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过:"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因此,在小幼衔接阶段是学生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规范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一年级学生需要养成的习惯涉及到方方面面,课间休息、课前准备、上课听讲、排队做操、值日卫生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无一不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教育。如此多的"该"与"不该"往往使刚入学的小学生顾此失彼、应接不暇,而教师讲得口干舌燥,但收效甚微。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喜欢儿歌,而儿歌是专为儿童创作的,它的内容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语言符合儿童的朗诵特点,形象生动,富有童趣,朗朗上口,很容易理解,儿歌中蕴含着丰富的知识,许多儿歌把规范正确的行为习惯作为内容。从一定意义上说,儿歌是引导儿童认识世界、认识自己、步入人生的第一领路人、启蒙者。因此,用朗诵儿歌来规范一年级小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是符合儿童心理、年龄特点的一条策略。
1.寓教于玩,玩中规范行为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单纯的玩,即无目标无要求的凭兴趣玩,一种是有要求要实现一定目的的"玩",两种玩虽然都以身体的运动为主要形式,但实际意义却完全不同。规范行为习惯和玩相结合,就是"教"与"玩"的结合,以"玩"助"教",就是把"玩"作为规范行为习惯的辅导手段,也就是在"玩"的过程中要体现"教"的意图,实现规范行为习惯的目的。
跳绳是小学生喜欢的而又简单的课间活动,主要花样有单人跳、双人跳和小组跳。笔者根据不同的跳法,收编了不同的儿歌,并以家庭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要求学生背诵。"一根绳,两人摇,大家一起排队跳。摇下去,像水池,摇上来,像拱桥。摇摇摇,像波涛,跳跳
跳,心欢笑。你跳我跳大家跳,好像鱼儿在戏闹。""下课了,好热闹,操场上面把绳跳。单脚跳,双脚跳,脚步越跳越灵巧。你也跳,我也跳,一个挨着一个跳。挺起胸,向前瞧,脚尖轻轻不摔跤。"很快地,学生背会了儿歌,并将其融入到跳绳的活动中,规范了跳绳的行为。
拍手也是学生喜欢的课间小游戏,两人一组,不受场地的影响,随时随地都可以玩。如《从小养成好习惯》,"你拍一,我拍一,文明礼仪排第一,你拍二,我拍二,天天上学不迟到。你拍三,我拍三,上课专心记心间。你拍四,我拍四,关心集体做好事。"在朗朗的儿歌声中,既让学生在玩中放松身心,又将行为规范的内容烂熟于心,潜移默化地落实在自己的行为上。
2.巧用儿歌,辅助教学与管理
一年级的孩子,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易放难收。因此,可以巧用儿歌,进行班级管理。如做早操前,学生一起说"排队学大雁,整齐一条线,挺胸有精神,眼睛看前面。"上课铃声响了,学生在班长的带领下诵读《上课了》《文明礼貌歌》等行为规范儿歌。课堂教学,巧用儿歌,让学生学得专心、玩得开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课堂效率。如上课讨论结束时老师说"一二三!"学生对"坐坐好!"注意力分散时老师说"小耳朵!"学生对"听好话!"老师说"大眼睛!"学生对"看老师!"书空笔画顺序时说"小手,小手,举起来。"表扬孩子也巧用儿歌"嗨、嗨、嗨,你真棒!"这种充满童趣的表扬方式深受学生的喜爱,更激发了他们专心听讲、积极发言。学生写字时,在握笔和坐姿上往往不够准确,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为此,笔者编了一首儿歌"要想写字好,姿势最重要;腿平放,腰挺直;不弯头,不窝胸;眼离书本一尺,胸离桌沿一拳,手离笔尖一寸。(注:倾斜的字体部分由老师问。)就这样,在师生的一问一答中,学生不知不觉便养成了好习惯。
3.经常吟诵,不断强化和训练
一年级的小学生可塑性极强,他们刚入学时的行为习惯就像一棵幼苗从未经过修剪,所以对他们进行训练也就是修剪的过程,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必须日积月累,练到非常熟,一生都丢不了。因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儿歌的诵读对他们进行有意识的训练,并逐步变成他们有意识的行为,在反复的儿歌诵读中完善和巩固,真正将其内化到他们的行动上。
在规范日常行为习惯的过程中,教师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及时发现学生当中的一些不良行为和好的风尚,不断收集和创编一些儿歌进行诵读,经常用儿歌来表扬和鞭策学生,对行为起到一个指导、规范和激励的作用。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挖掘儿歌的魅力,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把快乐的儿歌诵读和规范日常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这样既不违背儿童的"天性",又能达到规范行为的目的,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