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朱自清)教案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绿教案与反思【第1篇】《绿》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3. 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重难点:1.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联系上下文理解“水瓶、拥挤、指挥”等词语。
2.借助文字想象画面,充分感受不同的绿色,再说说大自然的绿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讨论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颜色吗?(预设:赤橙黄绿青蓝紫······)嗯,同学们观察的可真仔细,那你知道每一种颜色又可以细分为多少种吗?今天,让我们一起去看看艾青笔下的《绿》吧。
板书课题,齐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读要求:(1)大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词;圈出标注不理解的词。
(2)小组朗读互相纠正、交流词语的含义。
(3)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眼中的“绿”是什么样子的。
(4)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检查自学情况。
(1)检查生字词,出示生字促成的词。
采用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等方式进行朗读。
(2)朗读中,重点指导“挤、叉”等词语的读音。
(3)指导“瓶”的写法和笔顺。
(4)课文写了绿到处都是,各种绿色充斥着整个世界,整齐、有节奏的飘动,很美。
(5)说说你最喜欢那部分内容,简介原因。
三.精读课文,品味语言。
课文描写了那么多绿色,你最喜欢哪句?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在有感受的地方做上标注。
1. 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喜欢的句子,并作简单的批注。
2.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辅导。
3. 小组交流,取长补短4. 全班交流,引导提升。
预设一:到哪儿······绿得出奇。
四年级《绿》教学设计
四年级《绿》教学设计四年级《绿》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四年级《绿》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四年级《绿》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挥”等4个字。
正确读写“墨绿、集中、交叉”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3、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走进诗歌所描写的情境之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想象画面,感受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诗歌的意境美,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手持春天图)这是一幅由各种绿色绘制而成的图画,同学们知道这幅画画的是什么季节吗?它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感觉?2、师小结:我们刚从冰雪中走来,看到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赏心悦目。
绿是春天的象征,还是希望的象征。
诗人艾青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着他一起走进这绿意盎然的画卷中吧!3、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
4、作者简介。
二、初读诗歌,明白大意。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朗读诗歌,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并想一想,课文中的“绿”指的是什么呢?2、指名分小节读诗,教师正音,引导学生认识生字。
3、再读诗歌,交流作者在每一个小节里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三、诵读课文,感悟体会。
(一)学习第一、二小节。
1、伴着音乐轻声朗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春姑娘用巧手为我们调出了哪些绿色?2、板书: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同时贴出色卡)3、感受“绿”的多:是不是只有这些“绿”?你还知道哪些绿?(了解省略号的作用)4、出示第一小节:好像……(自己轻声朗读)5、感受绿的美: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绿朱自清教学设计
绿朱自清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2.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敏感性和关注性;3.培养学生细致观察、想象和描写的能力;4.培养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心。
二、教学内容1.绿2.朱自清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三、教学重难点1.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2.让学生理解并思考文中所表达的思想与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呈现一张绿色的风景图片,向学生展示自然界的绿色美景,引发学生对绿色的联想和感受,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话题。
2.教学正文(40分钟)(1)朱自清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10分钟)通过简要介绍朱自清的生平经历,以及他对自然和生活的关注,培养学生对朱自清的兴趣和尊重。
并让学生了解到,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大多描写自然、生活和心境,情感真挚,表达深情。
(2)阅读《绿》(15分钟)(3)文本分析和讨论(15分钟)3.拓展延伸(15分钟)(1)生活与绿色:让学生回顾自己的日常生活,思考如何保护环境,从身边小事做起,贡献自己的力量;(2)写心情:让学生模仿朱自清的文字风格,写一篇或几段表达自己心情的散文。
五、教学资源1.绿色风景图片;2.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介绍资料;3.朱自清的散文作品《绿》电子版或打印版。
六、评估和反馈通过课堂讨论、学生作文等形式,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估和反馈。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朱自清的散文《绿》有了初步的了解,对朱自清的创作背景和文学特色有了一定的了解。
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培养了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通过讨论和反思,学生也有了对社会问题的思考和关注,进一步培养了社会责任感。
在拓展延伸环节,通过回顾自己的生活和写一篇散文,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绿色环境的重要性的认识。
整体上,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充满趣味和互动的氛围中学习和思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绿》1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反复诵读,理解、积累字词。
2能力目标: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文章精美的语言,提高语言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品读课文理解,积累字词。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的方法。
二、课前预习作业(1):课前反复诵读,积累字词踞(jù)在薄(bó)阴几绺(liǔ)穹(qióng )门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 chà)挹(yì)掬(jū)你入口明眸善睐(móu)(lài)2)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但却没有直接写梅雨潭的绿,而是先写了梅雨瀑等潭周围的环境,到了第三段,才浓墨重彩写梅雨潭的绿这是一种什么写法?三、导学过程1、检查预习情况,点评。
2展示目标。
3作者简介: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以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著称,极富真情实感。
代表作品有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诗文集《踪迹》。
4自学过程:根据朗读要求,朗读课文,找出自己喜欢的语句,小组内反复品味其妙处,并个别展示,由学生互相点评。
5合作探究:整体感知课文,思考下列问题(跳读课文,思考问题,找出线索,理清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感情。
)(1)看景就要有观察点,就是观赏景物所处的位置,请找出文中表明观察点的词语,看看观察到的景物是什么?(2)写景也要有顺序,有的按时间顺序,有的按空间顺序。
朱自清《绿》教案
朱自清《绿》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绿》一文;(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3)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从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生平经历去理解作品。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独立思考的精神;(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2. 修辞手法的鉴赏;3. 作者生平背景与作品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2. 修辞手法的识别和运用;3. 从作者生平背景去理解作品。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解析生字词,介绍作者生平;2.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朗读、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 合作探讨法: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4.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五、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绿》全文;2. 参考资料:朱自清生平介绍、课文相关背景资料;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画像和简介,引导学生了解作者,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美,理解课文内容,并勾画出生字词。
3. 检查反馈:教师提问,检查学生自主学习效果,板书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书写。
4. 内容解析:讲解课文内容,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5. 修辞鉴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七、作业布置1. 背诵课文《绿》;2. 写一篇关于课文《绿》的读后感;3. 搜集其他朱自清的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
朱自清绿的教案
朱自清绿的教案标题:朱自清绿的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
2. 理解朱自清绿的主题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重点:1. 掌握朱自清绿的基本知识和背景。
2. 分析朱自清绿的主题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难点:1. 理解朱自清绿的主题和意义。
2. 运用文学鉴赏能力进行分析和评价。
教学准备:1. 朱自清的相关资料和作品。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学生课前阅读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展示朱自清的照片和相关信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对朱自清了解多少?他的作品有哪些?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朱自清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包括《背影》、《春》、《荷塘月色》等。
2. 分析朱自清绿的主题和意义,如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等。
三、文本阅读与分析(20分钟)1. 分发朱自清的一篇作品,让学生阅读并理解。
2. 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主题、情感表达和修辞手法等。
3. 学生互相讨论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文学鉴赏与批判思维培养(20分钟)1. 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对朱自清绿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思考,如作品的意义、艺术手法等。
2. 分组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辩论。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总结朱自清绿的主题和意义,强调文学鉴赏的重要性。
2. 提供更多朱自清的作品,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
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篇朱自清的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文学展览或进行朱自清的作品朗诵比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学生作业:评价学生对朱自清绿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讨论和辩论:评价学生的批判思维和表达能力。
注意事项:1. 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2.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鼓励多角度的观点和讨论。
3.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辅导。
苏教版初三上册语文《绿》(朱自清)教案
《绿》教案教学目标: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梅雨潭充满生命力、洋溢着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作者真挚充沛的情感。
2.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从而达到情随景生,移情于景的效果。
3.通过品味文章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感受绿色之美,培养热爱大自然、珍惜绿色、珍惜环境的美好情怀,进一步增强环保意识。
4.培养学生欣赏自然美的情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掌握文中重要词语及修辞手法的运用。
2.领悟作者对绿色之美的独特感受及表达方式。
3.培养学生以情驭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写作技巧。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回顾朱自清先生的其他作品,如《背影》《春》等,引出《绿》这篇游记散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提问:大家是否曾经对某种颜色有过特别的感受或记忆?引出“绿色”这一主题,为学习《绿》做好铺垫。
二、感知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标段序,建立字词库,与同学交流。
2.请学生找出能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并找出两个能概括梅雨潭绿的特征的词语。
3.提问: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出来并分析这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三、解决问题1.分析关键句:“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明确关键句是点明上段写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衬托美的令人惊诧的梅雨潭的绿。
2.学习作者是如何选用恰当的动词来点染感情的波澜。
通过课件显示文中几个重要动词,分析其在表达情感方面的作用。
如:“招引”紧扣闪闪的绿,动态感强;“追捉”含有欲捕捉那闪闪的绿的意思;“探身与小心”相呼应,准确的描写了向下走时脚试探性的朝下伸的样子。
3.分析修辞手法:o拟人:如“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
写出了绿的迷人可爱。
o对比:如“绿杨太淡了,绿壁太浓了,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太暗了”。
写绿的明暗适度、浓淡相宜。
o想象和联想:如“裁你为带,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挹你为眼,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能明眸善睐”。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3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的:1、领略朱自清笔下的温州仙岩梅雨潭那充满生命力、洋溢勃勃生机的自然美,感受其间所跳动着的作者勇于进取的激情。
2、学习本文剪裁得当、结构精巧、写景传神、情景相生的写作特色,体会本文状物抒情语言的强大表现力。
教学重点:感受作者笔下绿的美,培养审美能力。
教学方法:教师导读、学生讨论。
教学设想:本文第三段是全文的主旨所在,而第二段则是为它而设的,即不但为它营造背景,而且还为突出梅雨潭的绿的令人惊诧提供别致的衬托物。
这样,就在教学上为我们提供了审美比较的可能。
为此,拟以审美比较为教学思路,以段落阅读训练带动全文的阅读鉴赏为教学方法。
通过对第三段设计的导读训练题,引导学生品味课文,并辅之以点拨,让学生在审美比较中,领略自然美、艺术美和语言美。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问:课文中有一个从写梅雨瀑过渡到写梅雨潭的句子,请找从学生整体把出来。
握课文入手,教明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
给学生进入文本(二)阅读分析课文的方法。
1、1、问: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早已没有瀑布了一句,在行文中有什么作用?明确:(1)从写开始追捉过渡到写步步追捉;(2)点体会文中关键句明上段写梅雨瀑的目的,在于衬托美的令人惊诧的梅雨潭的的作用,交给解绿。
读、理解文本的2、问:为什么有第一个作用?钥匙明确:在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前,写的是揪草攀石的开始追捉,而在这之后,写的则是步步追捉;从整体,而涟漪,而水光,而水色,并进而借助联想和想象,与之款款交谈,拍着她、抚摩她、吻着她,送她一个芳名。
3、问:又为什么有第二个作用?明确:所谓衬托,就是利用事物间近似或对立的条件,搭配上其他事物来突出主要事物的艺术手法。
就本文来说,作者讴歌赞美的绿是梅雨潭,写梅雨瀑是为了用来突出梅雨潭的绿,以更充分地显示绿的令人惊诧。
即以美的事物衬托更美的事物。
4、朗读第二段,问:你觉得作者笔下的梅雨瀑美不美?什么引导赏析美地方最美?明确:美。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 4篇
课文《绿》的教学设计篇4教材分析:朱自清的《绿》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
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
教法设计:美文美读,在读中品、读中悟是本课的指导思想。
以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为目的,重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是本课的设计理念。
我校学生语文基础差,语文尖子不多,特别体现在学生学习不主动,参与意识不强。
依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学中,所以要抓好文本阅读,在此基础上对重点文段进行解读探究,着重学习多角度细致地描写景物的方法。
相关课程标准:“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两首诗歌的内容及联想、想象的写法。
2、通过对比阅读感悟诗歌意象的特点。
评价任务: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2、体会诗歌简练贴切的语言。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一)创设情境,引出新课有人说: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
意思是说,如果我们用发现的审美的眼光去观察、去感受大自然中的风花雪月、小桥流水,皆可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
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朱自清先生的另一篇著名游记散文《绿》,体会那绿意盎然、充满活力的秋水之美。
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课文。
学生可默读、小声读、朗读,并在课本上标画生字和令自己耳目一新的词语、句子。
2、检查下列生字词掌握情况。
指名朗读,纠正误读字音,全班齐读。
亭踞(jù)薄(bó)阴几绺(liǔ)棱(léng)角尘滓(zǐ)皱缬(xié)什刹(shíchà)明眸(móu)善睐(lài)挹(yì)掬(jū)二、合作探究1、作者写景的立足点有哪几个?每个立足点的观察角度是什么,分别写了什么景物?学生活动:学生先独立在课本圈画,然后小组交流,最后小组推荐代表班内交流。
朱自清《绿》经典教案
朱自清《绿》经典教案朱自清《绿》经典教案「篇一」教学目标: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富于情感、有表现力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学会赏析文章的语言特色。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
1、简要回顾《荷塘月色》的'语言特色(清新优美)。
“(他的散文)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除冰心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郁达夫2、明确学习目标,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绿》教案2》。
欣赏文章语言准确、形象、饱含感情的特点。
二、讲授新课。
1、熟悉课文。
(1)录音范读。
(2)学生一句话谈感受。
2、赏析语言。
(1)讨论完成一篇鉴赏小短文,发言交流(举例分析)。
(2)总结、明确。
(一)、准确、精练。
①选讲(例题)例: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吸引)着我们;——“招引”紧扣“闪闪的绿”,似乎它本身用闪闪的绿光在主动招呼诱引游人,动态感强。
这正是“惊诧”的原因之一。
反衬了“我”急于赏绿的迫切心情。
“吸引”则显得一般。
朱自清《绿》经典教案「篇二」一直以来对绿就有一种难以言表的的心情,这种心情总在心头涌动,但总说不清道不明,直到读了我的扬州老乡朱自清先生的散文《绿》。
以下是朱自清的绿教案,欢迎阅读。
设计理念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兴趣,自主发展。
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教材分析《绿》是一片“金相玉质”的写景抒情散文。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诵读等形式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分析,把握文章语言的特点是。
教学中,不要忽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文章的亮点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学情分析本单元的重要目标之一是让学生样成读书动笔的好习惯,而我们农村大部分学生平时没有养成这样的习惯,所以教师千万不可为追求新奇而脱离语文学习的本质。
本节课就是要让学生长时间地投入在文章的研读中,大胆地作批注。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绿》的作者朱自清以及他的创作背景;2.理解《绿》的主题和中心思想;3.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并把握小说的主题和中心思想;2.分析小说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三.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将一篇关于朱自清的介绍文章发给学生,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然后,让学生简要介绍朱自清。
2.阅读与分析(30分钟)教师将《绿》分发给学生,让学生朗读并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小说的主要内容。
然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a.小说的主题是什么?为什么?b.小说的中心思想是什么?c.小说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是什么?d.小说的情节发展如何?e.小说的结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3.分析小说的结构(3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小说的结构。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故事发生在哪个时代和地点?b.故事有多少个主要情节?c.故事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方式?d.故事的结构有何特点?4.语言分析(30分钟)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小说的语言特点。
让学生回答以下问题:a.小说中有没有使用一些比喻和象征手法?他们有何作用?b.小说中的对话体现了怎样的人物形象?c.小说中的描写方式给你留下了什么深刻印象?5.综合训练(30分钟)教师布置一篇综合性试题让学生回答,考察学生对《绿》整体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六.课堂小结(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归纳,并留出时间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七.作业布置:学生完成课堂小结,并阅读本节课内容的扩展阅读材料。
八.教学反思:通过上述教学过程,学生可以了解到朱自清的创作背景,进一步加深对《绿》的理解和分析。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小说的理解,而不是简单地引用答案。
这样可以更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能力。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三篇这篇选学课文是一以写景为主,以景抒情,展开联想,恰当地运用描写、抒情、议论等手法的散文,课文在描写杭州西湖的春景时,抓住一个“绿“立意新而深,语言形象、生动,很自然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和教育。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欢迎大家阅读!小学五年级语文《绿》教学教案范本一[教学目的]1、作者对美好境界的热情赞美和执着追求的思想感情。
2、学习“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3、如何抓住文章的“文眼”来组织材料。
4、散文的景和情: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
[重点、难点]1、重点:在写景中寄寓作者的思想感情。
2、难点:变换写景角度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教学时数] 一课时一、导入1、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原藉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1916年考进北京大学预科学习,参加五四运动。
192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致力古典文学研究,从事散文创作。
1931年至于932年留学英国。
抗战前对前途充满胜利信心。
抗战胜利后,反对国民党打内战。
1948年6月,在拒绝“美援加面粉”的宣言上签字。
临终前嘱夫人:“有件事要记住,……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8月12日,在贫病交加中逝世于北平。
毛泽东高度评价他说:“我们中国人民是有骨气的。
……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
……我们应当写闻一多颂,写朱自清颂,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2、时代背景介绍。
《绿》,写于1924年。
当时,南方成为革命的策源地,北伐战争已在酝酿之中。
尽管朱自清并没有投身到革命的激流里去,但他对中国社会的前途,时刻都在关心着;对于以统一为大业的北伐,无疑也是抱支持态度的。
他这一时期的思想,基本上还保持着“五四”运动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
这反映在他的散文作品里,则表现为格调的明朗,节奏的明快,满蓄着“为人生”、“写实”和昂扬向上的生命活力。
语文《绿》教案(5篇)
语文《绿》教案(5篇)语文《绿》教案篇一尊敬的各位评委专家,你们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绿》。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及板书设计六个方面来谈谈我的课堂教学设想:一、教材第一点教材地位及作用《绿》是苏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学会读书六:读书动笔)(自由读写单元)中的第一课。
散文教学的特点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学散文,会破坏文章的整体韵味和优美意境。
而鉴赏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点,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美感,有助于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
本文特点这篇散文精巧缜密的构思、优美明快的语言极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赏;同时它又篇幅短小、内容浅易,适合鉴赏第二点、教学目标,重难点1.德育目标:《绿》写于1924年,当时朱先生还保持着'五四'时期青年人勇于进取的势头,文中洋溢着积极向上的情感,因此应当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激情,促使学生保持健康、乐观和进取的心态。
2.知识目标:结合散文教学特点和本文的特点,本节课要让学生在赏析中体会布局谋篇的技巧和写景的生动含情。
3.能力目标:素质教育的目的归根到底是要培养全方位的人材,就语文教学而言,既要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而后两者正是本节课的能力目标。
(二).教学重点传统语文教学把课文仅当作学习的对象是不当的,正确的认识应是把课文当作借鉴的范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应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细思,从而积累知识,培养能力,所以我把构思和语言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三).教学难点本文题目?作者为什么不入笔就写绿,在描写绿的过程中又变换了人称,这是本文的难点,需要引导学生弄懂。
二、学情分析1.传统散文教学重分析、轻鉴赏,忽视了学生对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学生的理性思考,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学鉴赏能力的提高。
因此散文教学需要鉴赏。
2.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也不断加深,并且在初中以及高一前段时间,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定数量的散文,对散文的基本特点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也具备了鉴赏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朱自清 绿 教学设计
朱自清绿教学设计朱自清先生的《绿》是一篇反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追求美好生活的散文。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可以通过课堂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引入】1. 观看一段自然风光的视频或展示一些美丽的自然图片,引起学生对自然之美的兴趣。
2. 提问:你为什么会喜欢大自然?大自然对你有什么影响?【阅读理解】1. 学生阅读朱自清的《绿》,并进行个人阅读笔记。
2. 分析文中描写自然景物的句子,并引导学生通过细腻的察觉来描述自然之美。
【文本分析】1. 要求学生找出文章中表达美好生活观念的句子,并解释作者的意图。
2. 学生小组合作,分析朱自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方式,解读他为什么选择写《绿》这个主题。
【深入思考】1. 探讨朱自清为什么把自己对绿色的追求和美好生活联系起来?2. 学生小组讨论,分享每个人对美好生活的理解和追求。
【情感体验】1. 请学生分享自己感受到的生活中的"绿",并描述对他们的影响。
2. 引导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用诗歌或散文的形式表达。
【创作任务】1. 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现实生活场景,通过写作表达对"绿"的热爱。
2. 学生进行个人创作,写一篇关于自然之美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散文,可以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评价反思】1. 学生相互评价小组作品,并给出建设性的意见和评论。
2. 针对教学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进行反思,评估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文学素养的提升程度。
通过以上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感受到朱自清创作《绿》时的情感和思想,深入理解文章中表达的观念和主题,培养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同时,这样的教学设计也能够提升学生对散文的欣赏能力和文学素养,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能。
10《绿》精品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
10《绿》精品教案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10课《绿》的内容。
该文选自朱自清的散文集,主要描绘了绿色的自然景色,通过诗化的语言展现了绿色的丰富内涵。
具体章节内容为课文第13自然段,重点解析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绘手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绿色的描绘和赞美。
2.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观察力。
3.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掌握课文中关键性的词语和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课文第13自然段的内容解析,作者描绘绿色的手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作者的情感,理解绿色的象征意义。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PPT、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阅读材料、笔记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绿色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生活中见过的绿色,从而引入课文。
2. 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并思考绿色的意义。
3. 课文解析:详细讲解课文第13自然段,分析作者的观察角度和描绘手法,引导学生感受绿色的美。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对课文中的关键词语、修辞手法等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6. 互动讨论:分组讨论绿色的象征意义,分享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六、板书设计1. 《绿》2. 主要内容:自然段13:绿色景色的描绘关键词:嫩绿、翠绿、浓绿修辞手法:拟人、比喻、排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写一段关于绿色的描绘。
(2)分析课文中绿色的象征意义,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对绿色的认识。
2. 答案:(2)绿色象征生命、活力、希望等,结合个人观点进行阐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参与度,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绿色,学会观察和描绘,提高写作水平。
推荐阅读朱自清的其他散文作品,深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绿》教学设计
《绿》教学设计《绿》教学设计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绿》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绿》教学设计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教学点。
1.认识“金、课、了、条、世、界、吗、现、以、后”10个生字,会写“了、会、后、我”4个字,学习“竖钩”“斜钩”两种笔画。
2.通过图文对照,理解教师为什么“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识字、写字能力。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3.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
(三)价值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内容分析这首诗歌写“我”画了一条绿色的金鱼,老师满意我的回答,奖给我一颗红五星。
课文教育学生从小要敢于想象,善于想象。
难点是理解老师为什么会满意我的回答。
本课教学老师需要准备生字、词语卡片,绿色金鱼图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配乐课文录音,布置学生准备彩笔和画纸。
三、学生分析: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老师不能抹杀学生想象过程中迸发出的灿烂的火花。
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不仅能提高语文素养,而且能极大地发挥他的想象力,这对他一生的学习和工作都是有益的。
四、设计思路激趣引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课题孩子们,你们见过什么颜色的金鱼?瞧,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并粘贴“绿色金鱼”图片。
)世界上没有绿色金鱼,可有一位小朋友却把金鱼涂上了绿颜色。
(画一小朋友)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打开课本,从《绿色的金鱼》这一课中寻找答案吧!二、初读,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1.请同学们自己借助拼音,试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学生读课文,鼓励学生认真听,能听出错误并大胆纠正。
3.出示本课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4.同桌互读课文,纠正字音。
5.学生齐读课文。
三、再读,整体感知。
朱自清《绿》教案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朱自清《绿》一.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的《绿》是一篇抒情散文,了解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2.通过读懂《绿》,使学生能够理解并感受到朱自清的独特感受和情感。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了解并理解《绿》的写作方法和取材。
2.理解抒情散文的特点和表现手法。
三.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有关《绿》的教学材料。
2.准备黑板和粉笔。
四.教学过程Step 1:热身活动(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展示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感知。
2.教师提问学生对大自然的印象,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Step 2:导入教材(5分钟)1.教师将《绿》的文本向学生展示,并简要介绍朱自清这位作家的背景和作品特点。
Step 3:阅读理解(1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开始阅读《绿》并理解全文的内容。
2.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回答一下问题:a.朱自清是怎样描写树木的?b.朱自清通过树木描写自然和人的关系,有何深意?Step 4:归纳教材(10分钟)1.教师让学生讨论并总结出朱自清的写作方法和抒情散文的特点。
Step 5:写作实践(15分钟)1.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仿照《绿》的写作方法,写一段描写自然的抒情散文。
Step 6:分享和展示(10分钟)1.教师让学生分组分享自己的作品,让每组选择一到两篇代表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Step 7:讨论和总结(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回答以下问题:a.朱自清为什么选择树木作为主题?b.《绿》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c.你认为朱自清的描写和表达有效吗?Step 8:扩展阅读(10分钟)1.教师鼓励学生继续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并提出好书推荐。
五.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学生对《绿》有了初步的了解,理解了抒情散文的特点和写作方法。
学生通过自己的创作,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由于时间有限,学生只能进行简单的写作实践,无法深入探讨和讨论。
绿 朱自清 教案
绿朱自清教案教案标题:绿朱自清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理解他的短篇小说《绿》的主题和意义。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重点:1. 理解短篇小说《绿》的主题和意义。
2. 分析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1. 朱自清的相关资料和短篇小说《绿》的原文。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朱自清的图片和相关资料,简要介绍他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引导学生回忆朱自清的其他作品,以激发学生对朱自清的兴趣。
二、阅读理解(15分钟)1. 分发《绿》的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主阅读。
2.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理解短篇小说《绿》的主题和意义。
3. 进行小组讨论,学生分享自己对《绿》的理解和感受。
三、文学鉴赏(15分钟)1. 分析《绿》中的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例如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语言运用和写作技巧对于表达主题和情感的作用。
四、创作活动(20分钟)1. 引导学生进行创作活动,要求学生以《绿》为题材,写一篇自己的短篇小说或者散文。
2. 提供写作指导和范例,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五、总结和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欣赏和评价。
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收获,回顾朱自清的文学成就和《绿》的主题和意义。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朱自清的其他作品,拓宽文学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朱自清相关的文化展览或者文学讲座,加深对他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2. 评价学生的创作成果,包括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准确性和语言的流畅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以及分析短篇小说《绿》的主题和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朱自清绿教案
朱自清绿教案教案标题:朱自清绿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
2. 理解《朱自清绿》这篇散文的主题和意义。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分析《朱自清绿》的主题和意义。
2. 掌握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
3. 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写作。
教学准备:1. 课文《朱自清绿》的复印件。
2. PPT或投影仪。
3. 黑板、粉笔。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朱自清的照片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对朱自清的兴趣,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和目标。
Step 2:朱自清简介(10分钟)利用PPT或投影仪,给学生展示朱自清的生平和文学成就,包括他的代表作品和对中国现代散文的贡献。
Step 3:课文阅读(15分钟)让学生分组,每组一段课文,进行朗读和理解。
然后全班共同讨论,梳理课文的主题和意义。
Step 4:课文分析(15分钟)引导学生分析《朱自清绿》的主题和意义,包括对自然、生命、人生的思考和表达方式。
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Step 5:文学鉴赏(15分钟)让学生学习朱自清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描写方法等。
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例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Step 6:写作练习(20分钟)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主题和意义,进行写作练习,可以是写一篇类似的散文或写一篇读后感。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提供指导和建议。
Step 7:总结和展望(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并展望下一节课的内容。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朱自清的作品,深入了解他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2. 组织学生进行朱自清作品的研究和讨论,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3. 组织朱自清作品的朗诵比赛或写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
2. 课堂讨论:评估学生对《朱自清绿》主题和意义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双主体互动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朱自清的这篇散文抒情性很强。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通过诵读等形式体会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同时通过对文中重点语句的分析,把握文章语言的特点是。
教学中,不要忽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抓住文章的亮点引导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的学习。
《绿》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散文,它的重点不在于记述游踪和见到的种种景物,而是通篇文章紧紧围绕梅雨潭的“绿”展开。
作者热情地写了梅雨潭的绿,仔细品味,很容易触摸到作者思想跳动的脉搏,看到一颗热爱自然、热爱生命之心,体会到作者对新生活的希望和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本文篇幅短小,层次鲜明,整体把握较为容易。
在语言方面,十分生动准确,具有很强的抒情性,引导学生有意识地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将使学生终身受益。
活动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 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3.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4. 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蕴含的哲理。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课文强烈的感情。
2. 对含义丰富的一些句子反复揣摩,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
3. 指导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等方法理解课文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并理解课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
2. 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重点、难点及活动突破
◆重点
1. 掌握圈点批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读书动笔的习惯。
2. 感受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
1. 学习借鉴文章多角度地细致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2. 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培养运用语言的能力。
◆活动突破
1. 对含义丰富的一些句子反复揣摩,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深层意思。
2. 指导学生通过圈点批注等方法理解课文内涵。
活动时间
1课时
活动过程
附:课文《绿》
绿
·朱自清·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
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瀑最低。
走到山边,便听见花花花花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
我们先到梅雨亭。
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
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
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
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
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
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
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那瀑布从上面冲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
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溅着了。
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
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了。
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些。
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
——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的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梅雨潭闪闪的绿色招引着我们;我们开始追捉她那离合的神光了。
揪着草,攀着乱石,小心探身下去,又鞠躬过了一个石穹门,便到了汪汪一碧的潭边了。
瀑布在襟袖之间;但我的心中已没有瀑布了。
我的心随潭水的绿而摇荡。
那醉人的绿呀,仿佛一张极大极大的荷叶铺着,满是奇异的绿呀。
我想张开两臂抱住她;但这是怎样一个妄想呀。
——站在水边,望到那面,居然觉着有些远呢!这平铺着,厚积着的绿,着实可爱。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着,像涂了“明油”一般,有鸡蛋清那样软,那样嫩,令人想着所曾触过的最嫩的皮肤;她又不杂些儿尘滓,宛然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却看不透她!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杨,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
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
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又太暗了。
可爱的,我将什么来比拟你呢我怎么比拟得出呢大约潭是很深的,故能蕴蓄着这样奇异的绿;仿佛蔚蓝的天融了一块在里面似的,这才这般的鲜润呀。
——那醉人的绿呀!我若能裁你以为带,我将赠给那轻盈的舞女;她必能临风飘举了。
我若能挹你以为眼,我将赠给那善歌的盲妹;她必明眸善睐了。
我舍不得你;我怎舍得你呢我用手拍着你,抚摩着你,如同一个十二三岁的小姑娘。
我又掬你入口,便是吻着她了。
我送你一个名字,我从此叫你“女儿绿”,好么
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不禁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