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二)-期末考试袁行霈版

合集下载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建安风骨、左思风力、玄言诗、田园诗、山水诗、永明体、宫体诗、南北朝乐府民歌、志怪小说、志人小说【主要问题】文学的“自觉时代”、曹植诗歌创作、阮籍诗歌特色及代表作品、太康诗风的特色、陶渊明诗歌特色及意义、鲍照诗歌的艺术风格、南朝民歌、北朝民歌、宫体诗的特点及意义、南北朝时期文化交流、小说发展状况及其对后世的意义、文论的兴盛【作家作品】曹操《蒿里行》、《短歌行》、《步出厦门行》;曹丕《燕歌行》、《与吴质书》;曹植《白马篇》、《七哀诗》、《野田黄雀行》、《洛神赋》;蔡琰《悲愤诗》;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幽愤诗》;阮籍《大人先生传》、《咏怀诗》;左思《咏史》;陆机《赴洛道中作诗》、《文赋》;陶渊明《归园田居》、《移居》、《饮酒》、《读山海经》、《桃花源记》、《咏荆轲》、《归去来兮辞》;谢灵运《登池上楼》、《登江中孤屿》;鲍照《拟行路难》;谢朓《晚登三山还望京邑》、《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玉阶怨》、《王孙游》;庾信《拟咏怀》、《寄王琳》、《重别周尚书》、《哀江南赋》;南朝民歌《西洲曲》,北朝民歌《敕勒歌》、《木兰诗》;杨炫之《洛阳伽蓝记》;郦道元《水经注》;干宝《搜神记》;刘义庆《世说新语》;曹丕《典论·论文》;陆机《文赋》;钟嵘《诗品》;刘勰《文心雕龙》;萧统《昭明文选》核心考案1、魏晋南北朝时代被称为文学的“自觉时代”的原因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征有了自觉的追求。

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离不开审美的特征。

所谓文学的自觉,最重要的或者说最终还是表现在对审美特征的自觉追求上。

2、乱世文学的三个主题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

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得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得著作就是? 《山海经》。

2、神话得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得四大神话就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与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得民族精神就是什么?2、神话得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您所阅读得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得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与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得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就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得,一般都认为它们就是根据音乐得不同来分类得。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得“雅”分与,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诗经》中得“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与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得有四家,它们得最早传授者分别就是与。

现在流传下来得就是,这就就是我们现在读到得《诗经》。

8、《诗经》得旧注本,最重要得就是《毛诗正义》与《诗集传》。

《毛诗正义》就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就是南宋注得。

9、《诗经》得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就是与。

10、《诗经》得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与论述。

11、《诗经》得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 ,它们与、、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得表现手法,其原文就是“”,“”,“”。

12、《诗经》中得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得事件得时间先后,依次为、、、与5篇。

中国文学史(二)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文学史(二)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中国文学史(二)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1.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是南北朝诗人鲍照。

()
参考答案:

2.“三曹”中诗风古直悲凉的是()。

参考答案:
曹操
3.韦应物被称为“韦苏州”的原因是他
参考答案:
任职于苏州
4.七言律诗可上溯至沈佺期,而成熟于杜甫。

()
参考答案:

5.柳宗元现存的诗歌里包含了永贞革新之前对社会现状的描写。

()
参考答案:

6.《唐诗三百首》入选作家作品数量排行榜前3名是哪些人?各入选多少首?
参考答案:
杜甫:39首;王维:29首;李白:29
7.李白的一生可分为五个阶段,属于第二阶段的是()。

参考答案:
出蜀漫游时期
8.国号“唐”是晋的古名,泛指今山西省的中南部地域。

()
参考答案:

9.赋的特点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这句话出自()。

参考答案:
《文心雕龙》
10.《燕歌行》这首诗的前八句押韵情况是()。

参考答案:
先入声韵后平声韵。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

古代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资料袁行霈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2)文:骈文在这一时期开始兴盛。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辽金元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辽金元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选择题宋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A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2,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愈,柳宗元求通变的文学精神的人是(B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3,搜集校刻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对古文的承传起了积极作用的人是(C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4,《小畜集》的作者是(D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5,开创宋诗中学习杜甫的风气的人是(D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6,晚唐体的代表人物是( D).A,柳开B,田锡C,穆修D,林逋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出自林逋的诗歌(A ).A,《山园小梅》B,《戏答元珍》C,《东溪》D,《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8,提出了文章"传道而明心"的主张的人是(D).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9,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B ).A,"白体" B,"西昆体" C,"晚唐体" D,"江西诗派"10,西昆体与晚唐体的繁盛,均在(C )一朝.A,宋太宗B,宋徽宗C,宋真宗D,宋高宗11,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A )(近体律诗).A,李商隐B,贾岛C,姚合D,杜牧1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是(C ).A,柳开B,王禹偁C,欧阳修D,梅尧臣13,欧阳修的美学风格被称为"六一风神"所针对的文体是( B).A,诗歌B,散文C,词D,诗话14,欧阳修的诗歌长于七言古体,注重"以文为诗",其师法对象是(C ).A,柳宗元B,贾岛C,韩愈D,姚合15,下列诗歌中属于欧阳修的代表作有(A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6,"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诗句是自梅尧臣的诗歌(B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7,苏舜钦的诗风以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是(C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8,宋代"熙宁变法"的主将,论文以适用为本,长于议论说理的文学家是( ).A,梅尧臣B,苏轼C,欧阳修D,王安石19,被王安石称为"奇才",他的诗歌具有阔大而雄健的特色的诗人是(D ).A,王令B,苏轼C,欧阳修D,苏舜钦20,曾巩的文集名为( A).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1,苏洵的文集名为(C ).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2,苏辙的文集名为(D ).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3,子瞻是(B )的字.A,苏洵B,苏轼C,苏辙D,苏舜钦24,苏轼在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时主考官为(A ).A,欧阳修B,王安石C,曾巩D,司马光25,"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出自苏轼的(D ). A,《书摩诘蓝田烟雨图》B,《桂枝香·金陵怀古》C,《六国论》D,《自题金山画像》26,苏轼的思想和创作个性真正树立起来是在贬谪(D )之后.A,密州B,黄州C,儋州D,惠州27,苏词最大的特色是(D ).A,"以赋为词" B,"以文为词" C,恪守词的传统D,"以诗为词"28,"苏黄"是苏轼在诗歌上与( A)的并称.A,山谷B,后山C,简斋D,诚斋29,江西诗派的宗主是(D ).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黄庭坚30,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以学(C )为宗旨.A,苏轼B,杨亿C,杜甫D,陆游31,黄庭坚的词与( B)并称为"秦七黄九".A,东坡B,淮海C,稼轩D,易安32,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B ).A,陈师道B,杜甫C,陈与义D,黄庭坚33,提出"诗穷而后工"之说的人是(A ).A,欧阳修B,王安石C,梅尧臣D,苏舜钦35,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且也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来论诗人群体的人是(A ). 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黄庭坚36,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活法"说的人是( A).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杨万里37,北宋时期以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 B).A,欧阳修B,晏殊C,柳永D,苏轼38,晏殊的词集名为(B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乐府》D,《小山词》39,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是(C ).A,欧阳修B,晏殊C,柳永D,苏轼40,柳永的词集名(A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乐府》D,《小山词》41,柳永慢词重要的创作特点是( A ).A,"以赋为词" B,"以文为词" C,恪守词的传统D,"以诗为词"42,秦观的词集名( A).A,《乐章集》B,《珠玉词》C,《淮海集》D,《小山词》43,《小山词》的作者是(B ).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4,作词数量在北宋仅次于苏轼的词人是(A ).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5,被陈廷焯,王国维称为是北宋词的集大成的词人是( C).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6,李清照的词被称为( C).A,"小山体" B,"稼轩体" C,"易安体" D,"樵歌体"47,《樵歌》的作者是( B).A,贺铸B,朱敦儒C,周邦彦D,辛弃疾48,辛弃疾追忆当年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经历的词是(C).A,《清平乐》(茅檐低小) B,《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C,《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9,《稼轩词甲集》的编者是辛弃疾门人( B).A,刘过B,范开C,张元干D,张孝祥50,辛弃疾的词被称为(B ).A,"小山体" B,"稼轩体" C,"易安体" D,"樵歌体"51,张元干著有(D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2,张孝祥著有(C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3,陈亮著有(B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4,刘过著有(A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5,陆游年轻时曾从( B)学诗.A,吕本中B,曾几C,陈与义D,杨万里56,陆游的诗集名为( C).A,《入蜀记》B,《栾城集》C,《剑南诗稿》D,《元丰类稿》57,今存诗9200多首,也因此成为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是(C ).A,白居易B,苏轼C,陆游D,杜甫58,《示儿》是(A )的绝笔诗.A,陆游B,陈亮C,刘过D,文天祥59,杨万里的诗被称为(A ).A,"诚斋体" B,"简斋体" C,"后山体" D,"后村体"60,著有《使金记事诗》72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B ). A,陆游B,范成大C,杨万里D,尤袤61,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类似今之小品文的是(D ).A,议论文B,叙事文C,理学家的语录体文字D,笔记文62,清雅词派的开山人物是(B ).A,张炎B,姜夔C,吴文英D,史达祖63,姜夔词集名( C).A,《花外集》B,《梦窗词》C,《白石道人歌曲》D,《词源》64,评论姜夔词的特色是"清空","骚雅"出自张炎的(D ).A,《花外集》B,《梦窗词》C,《白石道人歌曲》D,《词源》65,存词数量在两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的词人是(C ).A,张炎B,姜夔C,吴文英D,史达祖66,史达祖的词集名为(C ).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7,周密的词集名(B ).A,《山中白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8,王沂孙的词集名(D ).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9,张炎的词集名(A).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70,"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诗风的主要代表.他们都师法( D).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71,江湖诗派的宗师是(A ).A,刘克庄B,刘过C,刘辰翁D,陈起72,《江湖集》的刊刻者是(D ).A,刘克庄B,刘过C,刘辰翁D,陈起73,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是严羽的(D ).A,《六一诗话》B,《岁寒堂诗话》C,《韵语阳秋》D,《沧浪诗话》74,《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的作者是(D ).A,陆游B,范成大C,辛弃疾D,文天祥元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在辽代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诗人民族是(C )。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袁行霈 最全最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袁行霈 最全最完整版)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袁行霈最全最完整版〕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 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四、简答 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 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 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集锦

袁行霈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练习题及答案集锦

先秦文学一、填空1、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结合在一起的2、约在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发化独立出来。

3、《弹歌》是一首----------言诗。

4、《蜡辞》大约是一首---------事祭歌。

5、先秦时期----------不分,文化呈现一种综合的形态。

6、上古巫史不分,商周之际,--------------官从原始宗教中脱离出来,成为新兴文化的代表。

7、西周时期,文化为---------------所垄断,春秋战国之际,兴起了一个---------的阶层,成为文化创造的主要的承担者。

8、先秦文学作者身份发生了由巫到史,到------,再到------的演变。

9、夏商文化以--------文化最有代表性。

10、自西周开始,----------文化成了主流文化。

11、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最有神话学价值。

12、中国古代创世神话以----------故事最为著名。

13、女娲的神话主要应是产生于----------社会。

14、神话形象经历了从动物形、----------形到---------这么一个发展过程。

15、雅颂多为---------时期的作品。

16、国风多为---------时期的作品。

17、雅颂多为---------句,较少杂言。

18、《诗经》的句式以---------言为主。

19、《诗经》常见的押韵方式是---------------押韵。

20 、雅颂多出自----------------之手。

21、周族史诗有《生民》、《公刘》、《绵》、-------------、-------------。

22 、------------、--------------是我国记言叙事文之祖。

23 、《尚书》分---------、-------------、----------、-----------四部分,其中---------、------------。

24、《左传》的体例是---------史。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元时期期末试题小集(部分重点)

|張小五古代文學——宋元時期一、名词解释题。

1.西昆体是宋初诗坛上声势最盛的一个诗歌流派。

西昆体是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代表诗人有杨亿、钱惟演、刘筠等。

它是晚唐五代诗风的延续。

西昆的诗大多师法李商隐诗的雕润密丽、音调铿锵,其得益之处为对仗工整,用事深密,文字华美,呈现出整饬、典丽的艺术特征;缺点是,专门模仿李商隐诗的艺术外貌,而缺乏李诗蕴含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所以往往徒有其华丽的外表而缺乏内在的气韵,专事模仿而缺乏创新精神,没有自成一家的气概。

从总体上看,西昆体诗的思想内容是比较贫乏的,它们与时代、社会没有密切的关系,也很少抒写诗人的真情实感,缺乏生活气息。

补充:①《西昆酬唱集》共收录了17位诗人的247首诗。

②主要有三类题材:一是怀古咏史;二是咏物;三是描写流连光景的生活内容。

③西昆体衰歇的真正原因:一是诗歌体裁范围狭窄,缺乏时代气息;二是诗歌艺术立足于模仿,缺乏自立精神。

师说,作用主要是消极的。

)2.白体“白体”诗人,是宋初效法白居易作诗的一批诗人,代表作家有李昉、徐铉等人。

他们的诗歌主要是模仿白居易与元稹、刘禹锡等人互相唱和的近体诗,内容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风格浅切清雅。

显然,这种诗风仅仅是模仿了白居易诗风的一个方面,而且与五代诗风一脉相承。

3.晚唐体“晚唐体”诗人是指宋初模仿唐代贾岛、姚合诗风的一群诗人,宋人常常把贾、姚看成是晚唐诗人,所以名之为“晚唐体”。

晚唐体代表诗人有“九僧”、潘阆、魏野、林逋等隐逸之士及寇准。

主要是学习贾、姚的苦吟、雕琢诗风。

补充:①九僧:继承了贾岛、姚合反复推敲的苦吟精神,内容大多是描绘清邃幽静的山林景色和枯寂淡泊的隐逸生活,形式上注重五律,诗歌内容相对单调贫乏。

②隐逸之士:林逋最为有名。

一方面模仿贾岛的字斟句酌,另一方面也颇有白体诗平易流畅的倾向,内容比“九僧”稍为充实。

寇准诗歌格调近于林逋。

4.江西诗派宋徽宗初年,吕本中作《江西诗社宗派图》,把黄、陈(黄庭坚、陈师道)为首的诗歌流派取名为“江西诗派”,尊黄庭坚为诗派之祖。

河北师大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习题库)

河北师大文学史第二卷期末复习重点(名词解释+习题库)

中国文学史名词解释之魏晋隋唐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袁行霈版教材 2013-2014学年第二期Price: 3¥【建安风骨(1)】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建安时期,正处于汉魏易代之际,这一时期文学的主要代表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蔡琰。

他们掀起了文人五言诗的创造高潮。

其作品直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实而广泛反映了动乱的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了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了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去的精神;同时也流露了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

特点是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风格,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色。

于是,后人把这种独特风格称之为“建安风骨”钟嵘《诗品》“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故志深而笔长,梗概而多气。

”【建安风骨】是对建安文学风格的形象概括。

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

当时有不少作品反映了乱离的社会现实,表达了统一天下的愿望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其诗歌情调慷慨悲凉,语言刚健爽朗。

后人把建安诗歌的成就称为“建安风骨”。

【正始之音】指魏晋玄谈风气,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了,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了。

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

因而正始诗歌也体现出其独特的艺术风貌,此即所谓“正始之音”。

【《文心雕龙》】《文心雕龙》为古代文学理论著作。

作者刘勰。

成书于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501~502)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著。

魏晋时期,中国的文学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

到南北朝,逐渐形成繁荣的局面。

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批评在其历史发展中所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既为《文心雕龙》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也在《文心雕龙》中得到了反映。

【三曹】汉魏间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的并称。

他们以显赫的政治地位与杰出的文学才能著称于世。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辽金元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宋辽金元文学史复习题(附答案)

选择题宋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宋初最早起来反对五代体,并以恢复韩愈,柳宗元古文传统为己任的人是( A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2,在文论中发扬了韩愈,柳宗元求通变的文学精神的人是(B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3,搜集校刻韩愈和柳宗元的文集,对古文的承传起了积极作用的人是(C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4,《小畜集》的作者是(D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5,开创宋诗中学习杜甫的风气的人是(D ).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6,晚唐体的代表人物是( D).A,柳开B,田锡C,穆修D,林逋7,"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一联出自林逋的诗歌(A ).A,《山园小梅》B,《戏答元珍》C,《东溪》D,《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8,提出了文章"传道而明心"的主张的人是(D).A,柳开B,田锡C,穆修D,王禹偁9,宋初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是(B ).A,"白体" B,"西昆体" C,"晚唐体" D,"江西诗派"10,西昆体与晚唐体的繁盛,均在(C )一朝.A,宋太宗B,宋徽宗C,宋真宗D,宋高宗11,西昆体诗人师法的对象是晚唐的(A )(近体律诗).A,李商隐B,贾岛C,姚合D,杜牧12,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人物是(C ).A,柳开B,王禹偁C,欧阳修D,梅尧臣13,欧阳修的美学风格被称为"六一风神"所针对的文体是( B).A,诗歌B,散文C,词D,诗话14,欧阳修的诗歌长于七言古体,注重"以文为诗",其师法对象是(C ).A,柳宗元B,贾岛C,韩愈D,姚合15,下列诗歌中属于欧阳修的代表作有(A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6,"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著花无丑枝"诗句是自梅尧臣的诗歌(B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7,苏舜钦的诗风以豪犷雄放而超迈横绝为主要特色,其代表作是(C ).A,《戏答元珍》B,《东溪》C,《奉酬公素学士见招之作》D,《山园小梅》18,宋代"熙宁变法"的主将,论文以适用为本,长于议论说理的文学家是( ).A,梅尧臣B,苏轼C,欧阳修D,王安石19,被王安石称为"奇才",他的诗歌具有阔大而雄健的特色的诗人是(D ).A,王令B,苏轼C,欧阳修D,苏舜钦20,曾巩的文集名为( A).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1,苏洵的文集名为(C ).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2,苏辙的文集名为(D ).A,《元丰类稿》B,《西昆酬唱集》C,《嘉佑集》D,《栾城集》23,子瞻是(B )的字.A,苏洵B,苏轼C,苏辙D,苏舜钦24,苏轼在嘉佑二年(1057)考中进士,时主考官为(A ).A,欧阳修B,王安石C,曾巩D,司马光25,"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出自苏轼的(D ). A,《书摩诘蓝田烟雨图》B,《桂枝香·金陵怀古》C,《六国论》D,《自题金山画像》26,苏轼的思想和创作个性真正树立起来是在贬谪(D )之后.A,密州B,黄州C,儋州D,惠州27,苏词最大的特色是(D ).A,"以赋为词" B,"以文为词" C,恪守词的传统D,"以诗为词"28,"苏黄"是苏轼在诗歌上与( A)的并称.A,山谷B,后山C,简斋D,诚斋29,江西诗派的宗主是(D ).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黄庭坚30,黄庭坚的诗歌创作以学(C )为宗旨.A,苏轼B,杨亿C,杜甫D,陆游31,黄庭坚的词与( B)并称为"秦七黄九".A,东坡B,淮海C,稼轩D,易安32,方回在《瀛奎律髓》中提出江西诗派的"一祖三宗"之说,一祖为(B ).A,陈师道B,杜甫C,陈与义D,黄庭坚33,提出"诗穷而后工"之说的人是(A ).A,欧阳修B,王安石C,梅尧臣D,苏舜钦35,作《江西诗社宗派图》,并且也是第一个用宗派观念来论诗人群体的人是(A ). 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黄庭坚36,在诗歌创作上提出"活法"说的人是( A).A,吕本中B,陈师道C,陈与义D,杨万里37,北宋时期以专工令词而且以词名世的第一人是( B).A,欧阳修B,晏殊C,柳永D,苏轼38,晏殊的词集名为(B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乐府》D,《小山词》39,慢词体制的开创者是(C ).A,欧阳修B,晏殊C,柳永D,苏轼40,柳永的词集名(A ).A,《乐章集》B,《珠玉词》C,《东坡乐府》D,《小山词》41,柳永慢词重要的创作特点是( A ).A,"以赋为词" B,"以文为词" C,恪守词的传统D,"以诗为词"42,秦观的词集名( A).A,《乐章集》B,《珠玉词》C,《淮海集》D,《小山词》43,《小山词》的作者是(B ).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4,作词数量在北宋仅次于苏轼的词人是(A ).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5,被陈廷焯,王国维称为是北宋词的集大成的词人是( C).A,贺铸B,晏几道C,周邦彦D,柳永46,李清照的词被称为( C).A,"小山体" B,"稼轩体" C,"易安体" D,"樵歌体"47,《樵歌》的作者是( B).A,贺铸B,朱敦儒C,周邦彦D,辛弃疾48,辛弃疾追忆当年参加耿京领导的抗金义军经历的词是(C).A,《清平乐》(茅檐低小) B,《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C,《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D,《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49,《稼轩词甲集》的编者是辛弃疾门人( B).A,刘过B,范开C,张元干D,张孝祥50,辛弃疾的词被称为(B ).A,"小山体" B,"稼轩体" C,"易安体" D,"樵歌体"51,张元干著有(D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2,张孝祥著有(C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3,陈亮著有(B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4,刘过著有(A ).A,《龙洲词》B,《龙川词》C,《于湖词》D,《芦川词》55,陆游年轻时曾从( B)学诗.A,吕本中B,曾几C,陈与义D,杨万里56,陆游的诗集名为( C).A,《入蜀记》B,《栾城集》C,《剑南诗稿》D,《元丰类稿》57,今存诗9200多首,也因此成为古代作家中最多产的诗人是(C ).A,白居易B,苏轼C,陆游D,杜甫58,《示儿》是(A )的绝笔诗.A,陆游B,陈亮C,刘过D,文天祥59,杨万里的诗被称为(A ).A,"诚斋体" B,"简斋体" C,"后山体" D,"后村体"60,著有《使金记事诗》72首绝句和《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的诗人是(B ). A,陆游B,范成大C,杨万里D,尤袤61,最能体现南宋散文繁荣状况,类似今之小品文的是(D ).A,议论文B,叙事文C,理学家的语录体文字D,笔记文62,清雅词派的开山人物是(B ).A,张炎B,姜夔C,吴文英D,史达祖63,姜夔词集名( C).A,《花外集》B,《梦窗词》C,《白石道人歌曲》D,《词源》64,评论姜夔词的特色是"清空","骚雅"出自张炎的(D ).A,《花外集》B,《梦窗词》C,《白石道人歌曲》D,《词源》65,存词数量在两宋词人中仅次于辛弃疾的词人是(C ).A,张炎B,姜夔C,吴文英D,史达祖66,史达祖的词集名为(C ).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7,周密的词集名(B ).A,《山中白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8,王沂孙的词集名(D ).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69,张炎的词集名(A).A,《山中白云词》B,《草窗词》C,《梅溪词》D,《花外集》70,"永嘉四灵"和"江湖诗派"是南宋后期诗风的主要代表.他们都师法( D).A,初唐B,盛唐C,中唐D,晚唐71,江湖诗派的宗师是(A ).A,刘克庄B,刘过C,刘辰翁D,陈起72,《江湖集》的刊刻者是(D ).A,刘克庄B,刘过C,刘辰翁D,陈起73,宋代理论性最强,影响最大的一部诗话是严羽的(D ).A,《六一诗话》B,《岁寒堂诗话》C,《韵语阳秋》D,《沧浪诗话》74,《过零丁洋》和《正气歌》的作者是(D ).A,陆游B,范成大C,辛弃疾D,文天祥元代文学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括号内)1、在辽代文学中占主导地位的诗人民族是(C )。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二编 秦汉文学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二版考研复习指导及真题解析第二编 秦汉文学

第二编秦汉文学考点归纳【名词概念】汉赋、乐府、采诗制度、骚体赋、散体赋、述志赋、抒情赋、京都赋、七体、西汉散文、东汉散文、东汉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主要问题】秦代的文学、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汉代作家群体的形成、汉代文学样式的膻革、汉代文学的分期、汉赋在西汉与东汉m的发展状况、散文在汉代的发展、诗歌在汉代的发展、《史记》的艺术成就、《古诗十九首》的哲理内涵、两汉乐府诗的主要内容和叙事手法【作家作品】李斯《谏逐客书》、《吕氏春秋》、贾谊《过秦论》、《淮南子》、枚乘《七发》、司马相如《子虚赋》和《上林赋》、王褒《洞箫赋》、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和《两都赋》、《吴越春秋》、王充《论衡》、张衡《归田赋》和《二京赋》、晁错《论贵粟疏》、刘向《淮南子》、贾谊《吊屈原赋》、《古诗十九首》、《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核心考案1、秦代的文学状况秦始皇与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秦朝实行了政治、经济、文化的系列改革以适应统一的需要。

秦朝文化史统一文字给学术文化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但是。

秦始皇实行的是焚书坑儒,使得秦代的文人不敢变现才能,甚至是掩藏自己的才华,在秦代短短的时间内,有作品流传下来的是秦代宰相李斯,和秦国的开国功勋吕不韦组织人编写的《吕氏春秋》、此外,秦朝的碑文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今天,我们可以看到一些遗留下来的秦代碑文。

秦末农民起义推翻秦暴政统治,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刘邦建立了强盛的大汉王朝,秦代结束,秦代文学也随之画上了一个极不光彩的句号。

2、汉代文学的基本态势(1)汉代文人具有包括宇宙、总揽天人、贯通古今的艺术追求。

(2)汉代文人普遍拥有立功扬名的价值取向,怀有圣主贤臣的理想。

(3)汉代文人在作品中抒发对于机遇和命运的感慨。

(4)汉代文学的道路是批判——赞颂——批判,批判和赞颂相更替。

(5)文人的地位比较尴尬,既有强烈的依附感又有自己的独立性。

(6)从西汉到东汉,文学趋势从浪漫到现实。

(word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下(袁行霈)

(word完整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下(袁行霈)

隋唐五代文学一、文章四友 (2)二、初唐四杰的特点和成就 (2)三、陈子昂《感遇》38首的主要内容 (3)四、盛唐诗人群体 (3)五、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 (8)六、杜甫诗歌 (8)七、韩孟诗派 (9)八、李贺诗歌的艺术特征 (10)九、元白诗派 (10)十、新乐府诗歌 (11)十一、白居易 (11)十二、《长恨歌》 (12)十三、《古文运动》 (12)十四、四六 (13)十五、唐传奇 (13)十六、杜牧的咏史怀古诗 (14)十七、苦吟诗人 (14)十八、词 (14)十九、李煜 (15)一、文章四友在初唐诗坛上,有四个人被时人称为”文章四友”,他们是: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

四人的作品风格较接近,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从高宗后期起,即以诗文为友,"文章四友”因此得名。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杜审言的诗多为写景、唱和及应制之作,以浑厚见长,杜甫云:”吾祖诗冠古。

”工于五律,对近体诗之形成与发展,颇有贡献。

被后人评论为中国五言律诗的奠基人。

苏味道和李峤齐名,并称“苏李”。

在初唐诗人中,“苏李”往往又与“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相提并论,他们都大力创作近体诗,对唐代律诗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

“苏李"的成就不及“沈宋”,但由于他两人身居高位,在当时有较大的影响。

苏味道诗风清正挺秀,绮而不艳。

多咏物诗。

贡献:①律诗定型初步完成②语言由绮丽变为自然流利③结构上,不再一味铺陈、白描二、初唐四杰的特点和成就1。

诗歌形式方面的贡献(王勃、杨炯)五律在他们手中初步定型(卢照邻、骆宾王)七律歌行体在他们手中得到改善和发展2。

他们主张“骨气"和“声律”的结合,词彩工丽,音韵婉媚3.视野的开阔,题材的扩大从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荒漠(闻一多)4。

出现了昂扬的感情基调三、陈子昂《感遇》38首的主要内容1.内容①诗歌多感于政事而发②感慨身世,抒发抑郁不平之气2。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

袁行霈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练习题

绪论第一节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的繁荣。

2、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3、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很明显。

4、宋文帝立四学,分别为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

5、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乡党评议的风气。

6、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7、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8、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是什么?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9、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服务于政治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1、战乱与分裂,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

2、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共同主题的特点是什么?生死主题。

感慨人生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死、如何迎接死的考验。

游仙主题。

游仙主题与生死主题关系很密切,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景观。

第三节1、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

2、请简要叙述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门阀制度的关系。

答案:P9第四节1、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2、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崇有玉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

3、魏晋风流表现在外的特点则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直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一、填空题。

(1*10)二、诗歌赏析。

(2*9)三、名词解释。

(4*4)四、简答题。

(4*8)五、论述题。

(2*12)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4、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此诗写一女子在不眠的秋夜思念淹留他乡的丈夫,情思委曲,深婉感人。

《燕歌行》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对后代歌行体诗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5、“建安七子”:“七子”之称,始于曹丕《典论·论文》为孔融、陈琳、王粲、徐幹、刘祯、阮瑀、应玚七人。

其中孔融年辈较长,且在建安十三年被杀,因此实际上只有六人参加了邺下时期的文学活动。

其中王桀、刘祯的成就最突出,钟荣《诗品》列之于上品。

王桀的诗歌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刘勰许为“七子之冠冕”。

●6、曹植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

如《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

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

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

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曹植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由理想与西安市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其内容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对自己和朋友遭遇迫害的愤满。

如《野田黄雀行》:“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交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见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第二类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

如《浮萍篇》、《美女篇》、《杂诗》(“西北有织妇”、“南国有佳人”)第三类是述志诗。

《杂诗》(仆夫早严驾)第四类是游仙诗。

如《仙人篇》《游仙诗》《远游篇》《升天行》等。

●7、曹植的诗确如钟嵘《诗品》所说:“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披文质。

”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当时诗坛最杰出的代表。

●11、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一、整体风貌:政治理想的高扬,悲凉慷慨的精神。

1、建安文人既饱受离乱之苦,也富有饱满的政治热情,他们共同追求建功立业,扬名后世。

(1)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天下为己任,其政治理想最具代表。

(2)曹丕博通经史百家,又善骑射,好击剑,颇有“救民涂炭”之志。

2、建安文人高扬的政治热情,造成了当时诗歌“雅好慷慨”、“志深笔长”的特点。

(1)“慷慨”一词为建安诗人所习用:①曹操《短歌行》“慨当以慷,忧思难忘”②曹丕《与谁作诗》“慷慨时激扬”(2)“悲风”一词也常出现。

①阮瑀《诗》:“临川多悲风”②曹植《野黄雀行》“高树多悲风”二、人生观:人生短暂的哀叹:1、社会动乱,生灵涂炭,疫病流行,人多短寿。

曹丕享年40岁,曹植享年41岁,王桀、徐幹等死于建安二十一、二十二年。

2。

、面对短促多艰的人生,建安诗人三种态度:(1)单纯的哀叹,徐幹《室思诗》“人生一世间,忽若暮春草”(2)慨叹岁月短促,功名未立,却仍努力追求。

曹操《短歌行》(3)努力突破天命所限,在有生之年追求更高的人生价值。

曹操《龟虽寿》。

三、个性色彩:强烈的个性表现。

1、诗歌创作独特风貌:曹操古直悲凉,气韵沉雄。

曹植诗骨奇高。

2、诗体运用各具匠心:曹操擅长四言,曹丕《燕歌行》二首被誉七言之主。

3、诗歌语言:曹操、阮瑀、陈琳:质朴。

王桀:秀美。

曹植:风骨与文采兼具,最杰出代表。

四、感情色彩:浓郁的悲剧色彩。

1、世纪乱离,风衰俗怨,曹操诗“悲凉”,曹植诗颇有忧生之嗟。

2、建安诗人处于时代与个人双重悲剧的交汇点上,敢于正视社会与人生的苦难,勉励自己及他人惜时如金,及早建功立业,赢得不朽名声。

●12、阮籍的代表作是《咏怀诗》八十二首。

阮籍诗的风格隐约曲折,“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渊放,归趣难求”。

●13、嵇康的诗,现存五十余首。

有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而以四言成就较高。

其四言《赠秀才入军》诗共十八章。

●14、竹林七贤:魏正始年间,嵇康、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阮籍7人常聚在当时的山阳县竹林之下,肆意酣畅,也谓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的作品基本上继承了建安文学的精神,但由于当时的血腥统治,作家不能直抒胸臆,所以不得不采用比兴、象征、神话等手段,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批判现实。

其中,嵇康的诗成就最高。

第二章、两晋诗坛●1、陆机、潘岳是西晋诗坛的代表,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以陆、潘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方面,陆机、潘岳诸人进行了多方面的努力,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

繁,指描写繁复、详尽不必繁琐。

缛,指色彩华丽。

●3、与汉魏古诗相比,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语言由朴素古直趋向华丽藻饰,如陆机《拟古诗》中的《拟西北高楼》:高楼一何峻。

苕苕峻而安。

绮窗出尘冥。

飞阶蹑云端。

佳人抚琴瑟。

纤手清且闲。

芳草随风结。

哀响馥若兰。

玉容谁能顾。

倾城在一弹。

伫立望日昃。

踯躅再三叹。

不怨伫立久。

但愿歌者欢。

思驾归鸿羽。

比翼双飞翰。

二、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如陆机《猛虎行》: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恶木岂无枝?志士多苦心。

整驾肃时命,杖策将远寻。

饥食猛虎窟,寒栖野雀林。

日归功未建,时往岁载阴。

崇云临岸骇,鸣条随风吟。

静言幽谷底,长啸高山岑。

急弦无懦响,亮节难为音。

人生诚未易,曷云开此衿?眷我耿介怀,俯仰愧古今。

三、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例如陆机名作《赴洛道中作》二首。

总之,追求华词丽藻,描写繁复详尽及大量运用排偶,是太康诗风“繁缛”特征的主要表现。

●6、钟荣《诗品》置左思于上品,评其诗曰:“文典以怨,颇为精切,得讽喻之致。

”他的诗多引史实,故曰“典”。

借古讽今,对现实政治持批评态度,故曰“怨”。

而借古讽今又能做到深刻恰当,故曰“精切”。

他的诗能起到讽喻作用,故曰“得讽喻之致”。

●9、玄释合流,给东晋玄言诗人的思想和生活带来很大影响。

思想上,支遁注《逍遥游》之新义,为众人所接受。

东晋诗人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又处于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环境中,没有采取老庄以至阮籍、嵇康那样鄙弃功名、追求自然的生活方式,而是追求“心隐”,无论在朝野,只求适意而已。

以优雅从容的风度,过着风流潇洒的生活。

当时方内名士与方外高僧无不追求这种生活方式,而这一生活的主体,便是山水、清淡和诗酒风流。

东晋玄言诗便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发展的。

●10、安贫乐道与崇尚自然,是陶渊明思考人生所得出的两个主要结论,也是他人生的两大支柱。

●11、陶诗的题材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田园诗是他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一、田园诗歌中所包含的内容:(1)、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

如《归园田居》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2)、写躬耕者的切实感受和生活体验。

这部分是其田园诗最为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

如《饮酒》“种豆南山下”。

(3)、写自己的穷苦和农村生后的凋敝。

如《归园田居》(其四)“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在战乱和灾害之中农村的面貌。

二、咏怀诗与咏史诗,抒发孤独苦闷和慷慨不平,所用偏重于古代人物。

出仕与归隐这个中心,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

如《清晨闻叩门》。

三、悲叹行役的辛苦,表现队仕宦的厌倦,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

如《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

四、赠答诗中表现对友人的敦厚之情。

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来书写。

如《停云》:“霭霭停云,濛濛时雨。

八表同昏,平坦伊阻。

静寄东轩,春醪独抚。

……”构建桃花原始的社会理想蓝图。

●12、陶诗的艺术特色:(自然:陶诗的总体艺术特征。

创造了安静悠闲的田间境界)一、情、景、事、理的浑融。

(1)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

如《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2)“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其中包含生活情趣。

《杂诗》(其一)“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二、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

(1)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等。

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

(2)很少用华丽的词藻、夸张,只是白描,朴素。

如《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

(3)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

《杂诗》(其一)“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中“待”常见,且用的精彩。

第四章、南北朝诗歌●3、南朝诗歌的形式特点:⑴体制小巧,大多为五言四句,语言清新自然,正如《大子夜歌》所说“慷慨吐清音,明转出天然”,“不知歌谣妙,声势出口心”。

⑵大量运用双关语,是南朝民歌尤其是吴歌的显著特点。

⑶现存南朝诗歌内容狭窄,绝大多数是情歌。

●4、《木兰诗》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很有特点:首先,是描写有繁有简,剪裁精当而结构严谨。

其次,通过人物的行动和气氛的烘托来刻画人物的心理、性格,将叙事与抒情完美结合在一起。

此外,诗中复沓、排比、对偶、问答的句式;叠字、比喻、夸张的运用;或叙事、或摹声、或写景,如百川归海,均服务于木兰形象的塑造。

●5、谢灵运诗歌的主要特点是鲜丽清新,如《南史·颜延之传》载:“延之尝问鲍照己与灵运优劣,照曰:‘谢五言如初发芙蓉,自然可爱;君诗若铺锦列绣,亦雕缋满眼。

’”此外,汤惠休说:“谢诗如芙蓉出水。

颜如错采缕金”(钟嵘《诗品》卷中引用)。

●6、沈德潜曾将谢诗与陶诗做过比较:“陶诗合下自然,不可及处,在真在厚。

谢诗经营而反于自然,不可及处,在心在俊。

陶诗胜人在不排,谢诗胜人正在排。

”从陶到谢,诗歌艺术的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从写意到写象。

谢诗不像陶诗那样以写意为主,注重物我合一,表现出整体的自然美,而是注重山水景物的描摹刻画,这些山水景物又往往是独立于诗人性情之外的,因此他的诗歌也就很难达到陶诗那种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的境界。

如《石壁精舍还湖中作》中先叙出游,次写见闻,最后发感喟。

而陶诗中则是对自然的的流露,不掺杂对世俗的过分描写。

二、从启示性到写实性。

陶渊明的诗歌,十分注重言外的效果,发挥语言的启示性,以调动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去体会那些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东西。

陶诗中的物象描写,常采用白描的手法,虽然只是淡淡的几笔,但在平淡的外表下,却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如他笔下的青松、《饮酒》秋菊、孤云、《归园田居》归鸟等意象,无不渗透着诗人的性情与人格,甚至成为诗人的化身和人格的象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