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doc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两篇)

引言概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大学生的价值观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变化。
为了解大学生的现实情况,本文进行了一项大学生价值观调查。
调查对象为本市大学生,共抽取了1000名学生作为研究样本。
本文通过分析调查结果,探讨了大学生在社会责任、个人发展、家庭观念、财富观以及社交关系上的价值观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正文内容:一、社会责任1.大学生对自己应有的社会责任意识不足。
调查显示,超过70%的大学生认为只要自己能够顺利毕业就已经尽到了社会责任,并不需要为社会做出额外的贡献。
2.大学生对公益活动的参与度偏低。
调查发现,仅有30%的大学生经常参与公益活动,而且多数参与者只是出于形式而已。
3.大学生的社会责任观念偏向于物质利益。
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更注重个人经济收益,对于社会义务感和环境保护意识不够重视。
建议:大学生需要加强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推动他们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并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
二、个人发展1.大学生对个人发展有正确认识。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之处,具有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自主发展的意愿。
2.大学生对职业规划的重视程度不足。
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大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了职业规划,大部分人在毕业前才开始积极寻找工作机会。
3.大学生对终身学习的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虽然大学生普遍意识到不断学习的重要性,但在具体实践中却较少主动参与相关活动。
建议:高校应该加强对学生个人发展的引导,包括提供更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并鼓励学生参与终身学习。
三、家庭观念1.大学生的家庭观念逐渐演变。
调查显示,大部分大学生不再将家庭视为自己生活的全部,更加注重个人独立和自主发展。
2.大学生对家庭负责任感有待提高。
调查发现,相对于父母的期望,大学生对家庭的负责任感相对较低,追求个人价值和幸福感更加重要。
3.大学生的家庭观念受到外界影响。
调查发现,社会价值观的传递和宣扬对大学生的家庭观念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建议:家庭教育应注重平衡个人与家庭关系,加强对大学生家庭责任意识的培养,并提高他们对家庭的关心和关爱。
价值观的调查报告5篇

价值观的调查报告5篇【第1篇】2023年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优秀调查报告他们是即将迈向社会的一群人,他们是祖国的未来,是家的希望,他们是时代的象征,他们纯洁善良,热情奔放,他们敢于冒险,勇于探索,他们就是当代的大学生。
目前,我国当代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主流是好的,是积极向上的。
多数大学生能认识到人的价值不仅包括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而且也包括人对社会的责人和贡献。
然而,由于我国当前正处以市场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市场运作法规和秩序上不健全,加之各种不良思潮的冲击,使部分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主要表现在:(一)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或接受共产主义理想,但也有人内心认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是渺茫的。
他们大多数虽然赞成"人生价值在于奉献",但往往又未将其完全付诸行动。
部分大学生把"挣很多钱","当官发财"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
一些大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刻苦学习,高唱"六十分万岁";有的人甚至认为"理想理想,见钱就想","前途前途,有利就图"。
(二)重个人利益轻集体利益。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赞成正确人生价值观的一个重要方面是为国家,为集体作出贡献,赞同以集体主义为价值的核心。
但目前个人主义,利己主义在部分大学生中也颇有市场。
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一当前事,先为自己打算。
一些人则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视为等价交换关系,时时从"利己"出发,对同学漠不关心,对集体活动毫不热情,缺乏社会责任感。
(三)重才能轻道德品质。
一些大学生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仅决定于个人的学识,才能,机遇和人际关系,而与个人品质无直接关系,故出现了"重才轻德"的倾向。
人民网“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研究背景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他们的价值观对于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对当代青年的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人民网作为中国最大的新闻网站,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其发布的调查报告对于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和参考价值。
研究目的研究方法01020301020304健康生活自我实现人际关系环保意识社会参与公平正义尊重他人社会责任感爱国主义民主意识法治观念反腐倡廉政治价值观乐观向上当代中国青年普遍具有乐观向上的态度,对未来充满希望和期待。
积极进取青年们渴望实现自我价值,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竞争意识。
正能量传播他们倾向于传播正能量,鼓励他人积极面对生活和困难。
积极向上思想开放多元化选择尊重个体差异多元化趋势01现实主义倾向02物质追求03竞争压力功利化倾向03社会文化01经济发展02政治环境社会环境影响家庭教育方式家庭关系家庭背景家庭教育影响新闻媒体广告媒体社交媒体媒体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3. 增强家庭沟通:加强家长与青年的沟通交流,及时了解青年的思想动态,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2. 家庭教育指导: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 家长以身作则:家长自身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青年树立榜样。
详细描述注重家庭教育引导总结词:媒体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青年价值观的社会责任。
详细描述 1. 传播正能量:媒体应该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增强媒体监管:加强对媒体内容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青年价值观的负面影响。
3. 提高媒体素养:教育青年们提高对媒体信息的鉴别能力,避免被不良信息所左右。
强化媒体社会责任研究结论01020304研究展望研究样本的代表性仍需加强,以涵盖更广泛的青年群体。
除了问卷调查外,还应结合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法,更深入地了解青年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形成过程。
应加强价值观教育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不断完善教育内容和方式,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DOC 29页)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DOC29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人民网调查专栏“态度”第三期2013年05月06日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为全面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现状,人民网强国社区调查专栏《态度》联合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人的职业观、婚恋观和亲情观。
在调查实施中,除了对青年群体(15~34周岁的人群)进行调查外,也对非青年(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群体关于青年人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线上线下调查同步进行,时间为2013年4月12日至4月23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在世界各地因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本次调查使用我国国家统计局对“青年”的定义,即:15至34周岁的人群,为青年。
调查结果如下:一、职业观当代青年择业不惧压力,看重工作发展前景;工作中有较强的上进心,虽然压力偏大,但对工作基本满意;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基本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职业理想,并为此作出努力。
(一)青年择业最看重的三个条件:发展前景、稳定性和薪酬福利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择业最看重的三个条件是发展前景(70.5%)、稳定性(67.3%)以及薪酬福利(60.0%),而工作压力小(27.2%)对青年择业的影响较小。
此外,男青年与女青年在择业观上存在显著差别。
男青年认为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工作的发展前景,而女青年则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才是影响择业的最重要因素。
(二)工作状态1. 当代青年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工作态度需要端正数据显示,78%的被访青年认为当代青年在工作中有上进心是主流现象,六成以上被访青年认为多数青年能够在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踏实肯干”。
然而,非青年(注:指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认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混日子”是当代青年在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 当代青年工作压力偏大调查发现,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得分为61.8分(注:百分制,下同),属于中等偏高水平。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作为中国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认同和支持。
约有80%的受访者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方面,大学生普遍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观念。
他们相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传承和发展中国的优秀文化,有助于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大多数受访者也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的,能够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认同方面,大学生普遍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九个方面,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
他们认为这些价值观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基石。
调查也发现了一些不同意见和存在的问题。
一小部分受访者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表示怀疑和不认同。
他们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于理想化,与现实社会存在的问题和矛盾相距较远。
一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于强调集体主义和公共利益,忽视了个体的权益和自由。
还有一些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过于抽象,难以具体操作和实施。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较高,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也需要关注那些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有不同意见的人,并通过开展更多的讨论和交流,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只有不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和实践,才能促进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研报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也在不断演变和塑造。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特点,我们进行了一项调研。
首先,调研结果显示,当代大学生非常重视个人发展和成长。
他们普遍认为成功不仅仅是指金钱和地位,更重要的是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个人能力。
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选择有益于个人成长的活动和课程,而不是仅仅追求名利。
其次,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也较高。
他们普遍认为,作为大学生应该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关注社会问题并积极参与公益活动。
这体现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心和关爱他人的态度,表明他们愿意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另外,调研也显示,当代大学生更注重平等和多元化。
他们对待不同群体的态度更加开放和包容,更加重视性别、种族、宗教等各种多元化因素。
他们认为每个人都应该被平等对待,不应该因为个人身份而受到歧视。
这反映了当代大学生对社会的追求更加多元和包容。
总的来说,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更加开放、包容和注重社会责任感的特点。
他们更加注重个人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平衡,展现了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希望通过这份调研报告,
可以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并为大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2024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通过一项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并从五个主要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正文内容:1. 教育与职业观念- 大学生对教育的看法:受家庭、学校教育的影响,大学生普遍认为教育是个人发展的重要途径,并重视获得学历证书。
- 对职业的选择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职业应该与个人兴趣、能力相匹配,但也有一部分学生更倾向于选择高薪职业。
2. 人际关系与社交价值观- 对友情的看法:大学生看重真诚友情,追求共同兴趣和利益。
- 对爱情的态度:大学生普遍认为爱情是人生重要的一部分,追求互相理解、支持和尊重的爱情关系。
- 对社交媒体的态度:大部分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交媒体,但也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对人际关系构成威胁。
3. 社会责任感与公益意识- 对社会责任的认知:大部分大学生认为社会责任是个人应尽的义务,愿意为社会做出一定贡献。
- 参与公益活动的态度:一部分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但大多数学生还需要更多机会和平台来发挥自己的公益意识。
4. 人生目标与追求- 对成功的定义:大学生对成功的定义多样化,有些追求经济上的成功,有些更注重实现个人价值和成就感。
- 对个人发展的期待:大学生普遍期望能够获得良好的工作机会和发展空间,追求自身能力的发展和提升。
5. 人文关怀与社会关注- 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大学生普遍关注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社会不公平等,希望能够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 对文化传统的价值认同:部分学生对传统文化有认同感,注重传统价值观的传承和发扬。
总结:本文通过调查反映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以及他们对教育、职业、人际关系、社会责任等方面的态度和追求。
这些调查结果可为大学生教育和社会发展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价值观的塑造。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根据近期调查数据显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这是一个积极的趋势,从根本上体现了中国社会对于社会主义的信仰和支持。
本文将结合相关数据和分析,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认知水平高,认同核心价值观据调查数据显示,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普遍具有高学历和广泛的知识基础,他们逐渐开始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大学生呈现出了越来越高的认知水平。
据调查显示,在大学生中,有85.6%的人表示“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比最高;有11.2%的人表示“了解”,占比次高;只有3.2%的人表示“不了解”,占比最低。
此外,调查还发现,大学生的认知水平也影响着他们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
在已经熟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中,有94.3%的人认为自己“认同”或“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尚未认识到核心价值观的人中,只有23.8%的人认为自己“认同”或“比较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综上,大学生在普遍具有高学历和广泛知识基础的背景下,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较高的认知水平和认同度。
这表明了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青年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的信仰和支持。
二、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不同认同程度虽然大学生普遍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但是在实际认同程度上仍存在差异。
具体而言,调查显示大学生对于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依次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科学发展观、民主法治、文明素质。
1.爱国主义据调查显示,“爱国主义”被认为是最具有认同感和全民基础价值观,拥有最高的认同度。
在对被调查者提出的“你认为哪一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重要的?”的问题中,有52.7%的回答为“爱国主义”。
2.集体主义3.科学发展观4.民主法治5.文明素质相对于前四者,大学生对于“文明素质”的认同程度相对较低。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下人们普遍共同的道德观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柱,是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其广泛传播并成为当代中国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之一。
本文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一、调查背景本调查对象为湖南某大学100名本科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
问卷由多个方面的问题,包括基本情况、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认同情况及影响因素等。
二、调查结果1. 基本情况在被调查对象中,男性占50%,女性占50%。
年级分布均匀,大一到大四学生的比例分别为27%、24%、25%和24%。
专业分布较广泛,包括文学、法学、工学、管理等。
其中,文学专业学生最多,占24%。
2. 对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了解程度不高。
其中,了解“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两个方面的人数占比较高,分别为56%和51%。
了解程度较低的方面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仅有38%的受访者能够正确回答。
3. 认同情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被认为是现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
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受访者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有59%的受访者表示非常认同,36%的受访者表示认同。
只有5%的受访者表示不认同或不清楚。
4. 影响因素影响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因素有很多。
本次调查列举了教育、家庭、社会氛围、媒体宣传和个人成长经历等进行了调查。
(1)教育影响大学教育能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受访者认为大学的教育对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产生了影响。
(2)家庭影响家庭是塑造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次调查显示,有68%的受访者认为家庭对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有影响。
(3)社会氛围影响(4)媒体宣传影响(5)个人成长经历影响三、结论与建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之一。
人民网“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活愉快是幸福的重要来源。
追求公平正义,注重道德伦理
03
青年一代对社会公平正义和道德伦理有着较高的追求,希望通
过自己的努力实现社会公正。
社会价值观
关注社会公益,热心志愿服务
当代中国青年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心志愿服务,关注弱势群体,追求社会和谐。
推崇创新创造,注重团队合作
青年一代对创新创造和团队合作有着极高的追求,希望在团队中发挥个人特长,实现共同 目标。
强调平等尊重,包容多元文化
青年一代对平等尊重和多元文化有着较高的追求,尊重不同群体和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 式。
国家价值观
爱国热情高涨,关注国家发展
01
当代中国青年对国家和民族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爱国热情,高
度关注国家发展。
支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02
青年一代普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
用新媒体平台、影视作品、文创产品等,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相互
融合,焕发新的生机和活力。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网络环境
社会氛围的营造
通过各类媒体宣传、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营造积极 向上、和谐友善的社会氛围,让青年在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健 康成长。
网络环境的净化
加强网络监管,打击网络违法违规行为,净化网络空间,为 青年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提供清朗的网络环境。同时,要加 强对网络不良信息的监测和预警,防止错误思想观念的传播 和扩散。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弘扬民族精神、增强民 族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对于培养当代中国青年的文化自信、推动国家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方式
通过经典诵读、文化活动、文艺演出等方式,让青年深入了解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髓,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调查报告随着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不断强调和普及,大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以调查报告的形式,详细分析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并对其认同程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一、调查目的和方法为了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情况,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调查,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问卷中设有基本信息问题,包括性别、年龄、专业、年级等。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进行了提问,包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认同程度、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具体价值观的认同情况等。
最终,为了进一步分析影响因素,我们还设置了一些与认同程度相关的个人背景和社会经济因素的问题。
调查对象为某大学1000名在校大学生,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保证样本的代表性。
问卷调查于学期间进行,共有950份有效问卷。
调查结果如下:二、调查结果分析1.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情况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了解程度部分,结果显示,有80%的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定的了解,其中40%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非常了解,30%的学生对其比较了解,10%的学生了解一般,仅有20%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太了解或一无所知。
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方面,有60%的大学生表示非常认同或比较认同,15%的学生认同一般,25%的学生认同程度较低。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具体价值观,大学生对“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诚信”等价值观的认同度较高,分别达到85%、78%、70%。
而对于“法治”、“人权”等价值观的认同度稍低,分别在60%左右。
通过对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发现影响认同程度的因素包括个人背景和社会经济因素。
从个人背景方面来看,性别、专业和年级对认同程度有一定的影响,女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程度更高,并且理工科学生的认同程度略高于文科学生;大三和大四学生的认同程度明显高于大一和大二学生。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引言:价值观是指人们在对待生命、自由、人权、正义、爱心、美好生活等方面的准则。
对于大学生来说,价值观的塑造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是社会的未来,是可塑性最强的群体之一。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特点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调查主体:本次调查对象为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共计1000人。
其中男性为500人,女性为500人,调查的年级分别为大一、大二、大三和大四,比例均为25%。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包括基本信息和价值观问题。
基本信息包括性别、年级、专业等,价值观问题分为“生命价值观”、“社会责任感”、“伦理道德”、“自我价值”、“学习态度”等方面。
结果分析:1. 生命价值观方面在对待生命问题上,大多数大学生表现出了积极的态度。
98%以上的大学生认为生命是宝贵的,要珍惜生命。
同时,也有一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对生命不重视的态度,他们认为人是一种消耗品,无所谓活还是死。
这种现象需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需要加强宣传和教育,改变社会对生命的认知。
2. 社会责任感方面在社会责任感方面,大学生整体表现欠佳,只有不到20%的人认为自己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有约30%的大学生认为当今社会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为之奋斗的事情,反映了他们对社会的不满和对于自己的迷茫。
这种现象也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我们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例如开展志愿活动等。
3. 伦理道德方面在伦理道德方面,绝大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了良好的素养,但也有约20%的大学生表示道德问题不应该一味遵循,应该视具体情况而定。
这种现象可能是由于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复杂性所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教育,加大对大学生的道德压力,来增强他们的伦理素养。
4. 自我价值方面在自我价值方面,大学生整体表现良好,大多数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理想。
但也有约10%的人表示自己没有明确的追求目标,缺乏动力和方向。
我们可以通过指导和鼓励他们,来帮助这部分大学生找到自己的生活目标。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

推动青年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竞争力。
3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通过教育、实践等多种方式,引导青年树立正确 的职业观和择业意识。
CHAPTER 06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01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总体积极向 上,对国家、社会和个人发展持 有积极态度。
02
进行调查。
运用统计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整 理和分析,包括描述性统计和因
素分析等方法。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相关研究成 果进行梳理和评价。
CHAPTER 02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现状
个人价值观
积极向上
当代中国青年普遍具有积极向上的个人价值观,他们追求自我提升、追求成就和成功,并具备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
强调自我价值
当代中国青年的家庭观念受到传统与现代的交织影响。一 方面,他们重视家庭、亲情和传统价值观念;另一方面, 他们也追求个人成长、自主决策和家庭平等。
02 03
重视家庭教育
当代中国青年认为家庭教育是至关重要的,他们注重培养 子女的独立性、自主性和良好的品德,并强调亲子沟通和 共同成长。
追求家庭和谐与幸福
当代中国青年追求家庭和谐、幸福美满的生活状态,他们 关注家庭成员的身心健康、家庭经济稳定以及家庭文化娱 乐活动。同时,他们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理解、尊 重和支持。
CHAPTER 03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特点分 析
积极向上
01
02
03
积极乐观
当代中国青年普遍具有积 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对未 来充满希望和期待。
奋发向上
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努力 实现个人价值,并具有强 烈的向上奋斗精神。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1. 研究背景在当代社会,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其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调查旨在了解大学生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念以及对于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追求。
2.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问卷包括了一系列关于人生价值观的问题,如对于成功的定义、追求幸福的方式、对于社会责任的看法等。
调查对象为大学生群体,通过在大学校园内随机发放问卷并收集回收的方式进行数据收集。
3. 调查结果分析根据收集到的数据,我们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统计和分析。
3.1 对成功的定义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大学生将成功定义为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价值的过程。
他们认为成功并非仅仅局限于物质财富的积累,更注重个人成长、社会贡献和内心的满足感。
3.2 追求幸福的方式在对于追求幸福的方式的选择上,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与家人和朋友的关系是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他们也强调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功对于幸福的重要性。
3.3 对社会责任的看法大学生对于社会责任的看法也是我们调查的重点之一。
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个人应该承担起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3.4 对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追求在对于未来发展的期望和追求方面,大学生普遍表示希望能够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实现个人价值和自我成长。
同时,他们也重视家庭的建立和发展,追求家庭生活的幸福和稳定。
4. 结论和启示通过本次调查,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人生的价值观念是多元且积极向上的。
他们不仅注重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关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在未来的发展中,大学生希望能够找到一份有意义的工作,同时也重视家庭和社会责任。
这些调查结果对于大学生的人生规划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大学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同时也要提供良好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支持,帮助他们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此外,社会也应该给予大学生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和能力,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大学生人生价值观调查报告1.调查目的和任务:人生观,就是人们对人生问题的显然观点。
主要内容就是对人生目的、意义的重新认识和对人生的态度,具体内容包含公私观、义利观、苦乐观、荣辱观、幸福观和生死观等。
人生观就是人们在人生课堂教学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由于人们的社会课堂教学、生活境遇、文化素养和难以承受教育的相同,因而构成相同的人生观。
恰当的人生观提示人跑人生的王道,用自己的劳动回去缔造人生业绩,沦为一个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高尚的人。
错误的人生观将引致人背离人生的王道,跑至邪路上去,甚至沦为危害社会危害人民的罪人。
价值观,就是人们对价值问题的显然观点,包含对价值的实质、形成、标准的重新认识,这些重新认识的相同,构成了人们相同的价值观。
每个人都就是在各自的价值观的鼓励下,构成相同的价值价值观念,崇尚着各自指出最有价值的东西。
价值的内涵非常丰富,通常可以分成物质性和精神性的价值,除了综合性、繁杂的价值,如人的价值(或表示人生价值);若想践行恰当的价值观和科学、合理的价值价值观念,对一个人的发展就是至关重要的。
为了介绍大学生人生价值观的问题,我们于5月3日晚上在教学楼自习室,使用随即方式展开调查,现将此次调查活动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2.调查方案:调查实际发放问卷100份,回收100份,有效问卷百分比为100%其中被调查者男生占25%,女生占75%。
问卷主要调查者为在校男女大学生在交往、人生理想、生活等方面。
3.调查结果:价值观就是人们在重新认识、评价人生活动所具备的价值属性所所持的显然观点和观点,由于人们在人生课堂教学和生活环境中逐步形成的。
而学校就是大社会,就是社会的缩影,在读男女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具备一定的代表性。
⑴80%以上的男女大学生认为家庭美满才算是幸福的,向往自我奋斗自我实现的生活,男女大学生在当今社会受经济发展的影响,在物质基础上追求精神的满足,并在日益发展的社会和激烈的角逐中,都向往奋斗的生活,不断提升自己。
当代青年价值观研究报告

当代青年价值观研究报告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
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很大程度上体现在青年一代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上。
那么,当代中国青年有着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呢?就这个问题,我们对身边的青年学生展开了当代青年价值观研究。
调查显示,“积极”和“独立”是当代青年的特质,对于在工作中的各种挑战,八成青年敢于积极面对挑战;在择友方面,九成青年会选择与自己志趣相投的,随心而行,不掺杂其他目的;而关于人生观,大部分青年都有着自己的理解。
人生目标对于刚刚踏入社会或者身处校园的当代青年而言,他们对于社会的了解有限,对于自己的能力也不确定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在这样的情况下,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只有一个大概的方向,并不能非常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而相对的,在受访对象中,有的已经在职几年,对于这样的人,大部分对自己的人生有了自己的定位,对于自己的奋斗目标也就更加明确。
当然,有两成的青年还处于迷茫的阶段,对于自己的人生目标还没有明确,经常替换甚至没有目标。
大多数青年追求奋斗型,责任型人生,人生目标总体上是积极地,健康的,向上的;但也有部分青年表现出了利己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倾向。
职业观在研究中,当面临一份有前景的工作,但是需要离家两年以及常常加班的苛刻条件时,八成的青年表示面对机会,可以克服困难,积极接受挑战,认真工作,给自己争取机会。
并且在面对竞争的时候,七成青年选择矜矜业业,踏实做好工作,正大光明的竞争,并且在受访对象中,超过九成的青年会选择合理合法的手段积极争取机会。
但是也存在着有抱着通过特殊渠道不劳而获的想法的人。
对于当代青年,他们大部分刚踏入社会不久,甚至有很多仍然待在校园,他们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他们有坚定的信念。
面对在职场中的种种磨难,他们可以保持本心,坚持自己,积极应对。
而同样的,他们血气方刚,有理想有抱负,希望在工作中得以证明自己的价值,得到别人的认可。
友情在择友的问题上,九成的青年会选择和自己志趣相投的或者与自己投缘的,在他们看来,交朋友是要有共同语言的,跟自己合拍的;同时四成青年会选择各方面能力强的朋友,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一个能力强的朋友可以激励自己更加上进努力,是朋友也是竞争对象,另一方面而言,一个能力强的朋友也可以在自己的未来成为自己的助力;当然,有三成青年选择跟自己条件差不多的朋友,这样的朋友不会带给自己压力,可以轻松地相处,还有极少数人的在择友的时候带有太强的功利性,会选择家里有背景的人作为朋友。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与趋势

大学生价值观调查报告: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与趋势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现状与趋势,我们进行了一次调查,并在这里与大家分享结果。
一、调查方法
我们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总计发放了300份问卷,其中有效回收问卷有278份。
二、调查结果
1.价值观变化
普遍来说,大学生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在过去,大多数大学生追求的是良好的成绩和稳定的职业发展,但现在他们更加注重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
在调查中,有44%的学生认为现在自己的价值观已经发生了改变。
2.价值观影响
大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是家庭教育、同龄人、和网络媒体。
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教育对价值观的影响占比最高,达到了44%。
3.价值观内容
在价值观的内容方面,大学生最看重的是人际关系和社交能力,其次是自我发展和个人价值实现。
相对而言,大学生对传统价值观的重视程度较低。
4.价值观趋势
整体来看,大学生的价值观将更加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发展。
同时,由于文化多样性的影响,大学生也更加倾向于宽容多元的价值观,并且更加注重社会责任和关爱环境。
三、调查结论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价值观确实已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他们更注重个人实现和自我发展,追求多元化和宽容的个人价值观。
而这种变化,也无疑反映了时代的发展以及人们对于生活质量、个人成长等方面的要求。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

调查当代大学生价值观报告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作为年轻一代的代表,大学生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更好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本文进行了一项调查研究,并整理了调查结果。
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有500名大学生参与。
问卷包含了价值观、人生目标、人际关系等方面的问题。
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年级、专业、性别的大学生,以期能够较全面地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
调查结果1. 自我价值观大多数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重视个人成长和自我实现,认为个人价值的实现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同时,他们也认为积极的心态和健康的身心是实现个人价值的基础。
此外,大学生们对人际关系的重视程度也较高,认为与他人的交流和合作有助于个人成长。
2. 人生目标在人生目标的选择上,大学生们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虽然一部分学生仍然追求传统的成功标准,如高薪工作和社会地位,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关注个人兴趣和使命感。
他们更加注重追求内心的满足和人生的意义,更加倾向于选择一份能够让自己充分发挥并有意义的工作。
3. 社会责任感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社会责任感的重视程度有所提高。
他们认为作为社会一份子,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关注社会问题并提供解决方案。
此外,大学生们还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善社会环境和人民生活质量。
4. 个人认同在个人认同方面,大学生们更加注重独立思考和保持个性。
他们希望能够寻找到与自己价值观相符的人,并与他们建立真正的友谊。
大学生们认为个人认同是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和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5. 心理健康心理健康问题一直是大学生关注的焦点。
大部分参与调查的大学生表示,他们越来越重视内心的平衡和健康。
他们认识到压力和逆境是无法避免的,因此更加重视学习适应、压力释放和情绪管理的技巧。
结论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进行调查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大学生们注重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并重视积极心态和健康身心的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调查报告——人民网调查专栏“态度”第三期2013年05月06日18:47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手机看新闻为全面了解当代中国青年的价值观现状,人民网强国社区调查专栏《态度》联合国内专业民意调查机构北京美兰德信息公司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调查,调查内容包括青年人的职业观、婚恋观和亲情观。
在调查实施中,除了对青年群体(15~34周岁的人群)进行调查外,也对非青年(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群体关于青年人的看法进行了调查,线上线下调查同步进行,时间为2013年4月12日至4月23日。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关于“青年”年龄范围的定义在世界各地因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等情况的不同而有差异,本次调查使用我国国家统计局对“青年”的定义,即:15至34周岁的人群,为青年。
调查结果如下:一、职业观当代青年择业不惧压力,看重工作发展前景;工作中有较强的上进心,虽然压力偏大,但对工作基本满意;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基本了解,在实际工作中明确职业理想,并为此作出努力。
(一) 青年择业最看重的三个条件:发展前景、稳定性和薪酬福利调查结果显示,青年择业最看重的三个条件是发展前景 (70.5%)、稳定性(67.3%)以及薪酬福利(60.0%),而工作压力小(27.2%)对青年择业的影响较小。
此外,男青年与女青年在择业观上存在显著差别。
男青年认为择业时首要考虑的因素是工作的发展前景,而女青年则认为工作的稳定性才是影响择业的最重要因素。
(二) 工作状态1. 当代青年具有较强的上进心,但工作态度需要端正数据显示,78%的被访青年认为当代青年在工作中有上进心是主流现象,六成以上被访青年认为多数青年能够在工作中做到“脚踏实地,踏实肯干”。
然而,非青年(注:指35周岁及以上的人群)认为“工作态度不认真,混日子”是当代青年在工作中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2. 当代青年工作压力偏大调查发现,青年人的工作压力得分为61.8分(注:百分制,下同),属于中等偏高水平。
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
在对比不同性别的青年对于工作压力的感受时,男青年比女青年感受到更大的压力。
3. 青年对目前工作单位的满意度接近55分数据显示,目前的青年群体对自己工作单位的满意度为54.2分。
当对比不同类型城市青年对工作单位的满意度得分时,直辖市的青年对自己的工作单位最为满意,其次是省会城市和地级市。
4. 大多数青年对所从事的行业有一定程度的了解调查显示,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对自己所从事行业的宏观情况和发展前景有基本的了解和判断,约三分之一的青年表示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有十分充分的了解和判断。
5. 有明确的职业理想是当代青年的一大共性此次调查结果显示,80.3%的青年表示自己有明确的职业理想。
然而,非青年受访者在被问及当代青年是否具有大理想(34.8分)和职业规划(34.9分)时,却给出了较低的评价。
6. 青年自评目前工作与职业理想较为吻合本次调查表明,青年自评目前工作与职业理想的相符度为63.0分。
当对比不同年龄青年对工作与职业理想相符度的评价时,数据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年越来越确信自己目前的工作符合职业理想。
7. 维持现状、等待机会是青年追求职业理想的主要方式当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理想时,75.6%的受访青年表示先维持现状,等待机会再追求职业理想。
8. 超过三分之二的青年愿意在目前就职的单位继续工作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青年暂时没有跳槽意愿,乐于在目前的单位继续工作。
不到三分之一的青年表示,近期有离开目前工作单位的打算。
(三) 创业观1. 自主创业已成为青年就业的一个重要选项调查数据显示,63.0%的青年表示考虑过创业,9.8%的青年表示正在进行创业,只有1.5%的青年表示已经创业成功。
只有约四分之一的青年表示自己完全没有考虑过创业。
2. 对待“就业”和“创业”的态度针对“就业”和“创业”这两种择业态度,超过一半的青年认为先选择“就业”作为基础,以此慢慢进行“创业”。
二、婚恋观本次调查发现,当代青年择偶最看重的因素是人品性情、人生观价值观和身体健康,最认同通过自己寻找,自由发展的方式来选择伴侣,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真程度均在50分以上,主流的婚恋观延续了传统观念,闪婚、裸婚等当下比较热点的婚恋现象属于非主流观念。
1. 青年择偶三要素:人品性情、人生观价值观、身体健康提起择偶时最看重的因素,青年人选择最多的是人品性情(81.9%)、人生观价值观(66.2%)和身体健康(54.1%),而对家庭背景、财产收入的选择比例均不高。
但是,65.7%的非青年认为现在的青年人择偶时比较功利,这与青年人自评的结果有明显差异。
谈到导致“剩男剩女”现象的原因,52%的青年人认为是“没有经济基础”,这从侧面反映出经济基础仍然是确定恋爱关系的一个必要因素。
对比不同性别青年关注的择偶条件,虽然对最看重的三个因素保持一致,但是男性青年择偶时对身高相貌的关注比例明显高于女性,而女性对伴侣财产收入的关注比例明显高于男性。
2. 主流择偶方式为“自己寻找,自由发展”青年人认同的择偶方式更多是通过自己寻找,自由发展,这一比例高达95.1%,其次是亲友介绍,认同此种方式的比例超过一半。
对比不同城市青年认同的择偶方式,省会城市青年选择“亲友介绍”、“通过即时通讯工具查找”、“参加相亲类电视节目”和“注册相亲网站”的比例均明显高于直辖市和地级市。
3. 青年人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真度自评得分分别为52.6分和50.5分调查数据显示,青年群体中,分别有74.2%和71.9%的被访者认为当代青年对待恋爱和婚姻“非常认真”、“比较认真”和“一般”,青年人自评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真度分别为52.6分和50.5分,均为及格水平。
而在非青年群体看来,当代青年对恋爱和婚姻的认真度低于青年群体自评的分数水平,分别为39.8分和44.2分。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恋爱的自评认真度得分,女性认为当代青年对恋爱的认真度略高于男性的自评认真度;在90后看来,当代青年对恋爱的认真度略高于80后的自评认真度;相比于地级市和直辖市,省会城市的青年认为当代青年对恋爱的认真度略低。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婚姻的自评认真度得分,男性和女性,80后和90后之间的差异不显著;相比于地级市和直辖市,省会城市的青年认为当代青年对婚姻的认真度略低。
4. 当代青年主流婚恋观延续了传统观念调查显示,多数青年对裸婚、闪婚、丁克等当前一些婚恋观念持“不接受”态度。
超九成青年不接受“只恋爱不结婚”,八成以上青年不接受“闪婚”和“丁克”,近八成青年不接受“独身主义”,超六成青年不接受“试婚”和“裸婚”。
针对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为逃避房产税而“假离婚”的现象,86.9%的青年表示不接受。
可见,目前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热点婚恋现象仍属非主流观念。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闪婚”的接受情况,男性的接受比例高于女性;80后的接受比例高于90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裸婚”的接受情况,男性的接受比例高于女性;随着年龄增长,青年对裸婚的接受比例随之提高;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对裸婚的接受比例高于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丁克”的接受情况,90后的接受比例高于80后;随着年龄增长,青年对“丁克”的接受比例随之提高;省会城市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直辖市和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试婚”的接受情况,男性的接受比例大大高于女性;未婚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已婚青年;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对试婚的接受比例明显高于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只恋爱不结婚”的接受情况,男性的接受比例略高于女性;硕士及以上学历的青年,接受比例高于其他年龄段青年;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地级市。
具体看不同类别青年对“独身主义”的接受情况,女性的接受比例高于男性;90后的接受比例高于80后;省会城市和直辖市青年的接受比例高于地级市。
三、亲情观本次调查发现,六成以上青年与父母关系和睦,青年对孝敬父母自评得分接近70分;在具体的孝敬行为方面,九成以上青年能做到与父母进行交心的沟通,且与父母共度节假日,青年“每年多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比例最高,八成以上青年每周至少与父母通过通讯工具联络一次,约七成青年表示父母进入老年后会与父母同住,由自己和家人照顾父母养老,九成以上青年表示父母进入老年会给父母赡养费。
(一) 与父母的关系1. 六成以上青年与父母关系和睦调查显示,当代青年与父母感情的和睦程度总体得分为61.4分;表示与父母感情“和睦”的比例为63.8%,其中“非常和睦”的占38.2%,“比较和睦”的占23.4%;三成以上的青年人表示与父母感情“一般”或“不和睦”。
调查数据显示,80后青年与父母感情和睦程度略高于90后青年。
对比不同学历的青年,学历为小学及以下和硕士及以上的青年人群与父母感情和睦程度偏低,均在60分以下。
调查结果显示,与父母居住的空间距离小有利于拉近与父母的感情;与父母住在一起或住在同一城市的青年与父母感情的和睦程度较高,而与父母在不同省份或国外的青年人与父母感情的和睦程度最低。
2. 青年关于孝敬父母的自评分数接近70分数据显示,青年人对自己孝敬父母情况自评的总体得分为68.2分,80后青年自评得分稍高于90后青年;女青年自评得分略高于男青年。
针对非青年群体对青年群体孝敬父母情况的看法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近七成非青年群体认为当代青年孝敬长辈的情况不如上一辈人,六成以上的非青年人群认为在尽孝程度上,外地工作的独生子女比不上陪在父母身边的独生子女。
(二) 孝敬行为1. 九成以上青年能做到与父母进行交心的沟通,且节假日与父母一起度过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一年中,91.1%的青年都与父母进行了交心的沟通;90.3%的青年人在节假日时与父母一起度过;七成以上青年记得父母的生日,并给父母过生日;而能做到定期带父母体检的比例最低,仅21.5%。
调查中,非青年人群希望青年尽孝的方式中,“与父母进行交心的沟通”所占比例最高,为82.5%;其次是节假日与父母共度,比例为69.4%。
2. 回家探望父母的频次调查数据显示,在对当代青年回家探望父母的频次的调查中,“每年多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比例最高,占28.5%;其次是“每周一次”,占22.9%。
针对与父母居住的不同情况对比发现,与父母不在一起居住但同城的青年每周一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比例最高,占40.6%;与父母不在一起居住、但在同一个省份或在国外的青年,每年多次回家探望父母的比例较高,均在40%以上。
3. 与父母通过通讯工具联系的频次调查显示,当代青年人与父母沟通联系的频次还是比较高的,81.9%的青年人至少每周一次与父母通过通讯工具沟通;其中16.0%的青年人每天与父母联络,43.1%的青年人每周多次与父母联络,22.8%的青年人每周一次与父母联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