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如何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六个解决方案

如何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六个解决方案环境污染问题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了严重威胁。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和解决方案。
本文将介绍六个应对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一:推广清洁能源清洁能源,如太阳能和风能,不会产生污染物,对环境友好。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减少对传统化石燃料的依赖。
同时,个人也可以通过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购买电动车等方式减少自身能源消耗,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解决方案二:加强环境监管强化环境监管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关键。
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监测体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污染企业进行监管和处罚。
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积极监督,加强环境问题的曝光和舆论压力,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落实。
解决方案三:倡导绿色出行交通是城市环境污染的主要源头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污染,可以通过倡导绿色出行方式,如步行、骑行和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政府可以加大对公共交通系统的投资,提高公共交通的便利性和覆盖率,鼓励居民减少私家车使用。
解决方案四:实施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废物的乱排乱倒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
政府应该加强废物分类和回收利用的宣传教育,建立健全的废物处理体系。
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将可回收物、有害物质等进行正确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解决方案五:提倡节能减排节能减排是环境保护的基本要求之一。
政府和企业应该加大对能源的节约利用力度,采取技术手段降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能耗。
个人在家庭生活中也应该养成节约用电、用水等的好习惯,减少对资源的浪费。
解决方案六:加强环境教育环境教育是预防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基础。
政府和学校应该加强环境教育的力度,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社会各界也可以通过组织环保宣传活动、开展志愿者服务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增强环保意识。
环境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环境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环境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环境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之一,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多,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本文将重点讨论一些常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
一、空气污染空气污染是目前世界上最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
尤其是在工业化程度高的城市,空气中的重金属、有机物和颗粒物含量很高,对人体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
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整改措施如下:1.发展清洁能源:加大对清洁能源的投资,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降低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2.加强环保监管:建立严格的环保法规和标准,对企业进行严格的排污许可和监管,鼓励企业采取先进的环保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
3.提倡绿色出行:推广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减少车辆排放对空气质量的负面影响。
鼓励人们骑自行车和步行出行,减少机动车的使用。
二、水污染水污染是另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工业废水、农村生活污水和农药农化物等都对水资源造成了污染。
以下是解决水污染问题的措施:1.加强污水处理:建设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提高处理效率。
对于工业废水和农村生活污水,采取分散处理和集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水质合格。
2.控制农药农化物的使用:加强农药的管理和监控,鼓励农民使用低毒、低残留的农药,提倡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农化物对水体的污染。
3.加强河道治理:对于河流水域的污染,采取清淤、清理垃圾和种植水生植物等方式,改善河道的水质。
三、土壤污染土壤污染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往往由于化工厂、工矿企业、农药农化物等,造成了土壤中重金属和有机物含量过高。
以下是解决土壤污染问题的整改措施:1.土壤修复与改良:发展土壤修复技术,通过生物修复和物理化学修复等方法,清除土壤中的污染物,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2.加强污染源治理:对于产生土壤污染的企业,采取严格的排污许可和监管措施,鼓励企业使用低污染的原材料和工艺,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
3.推动有机农业:鼓励农民采用有机农业方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对土壤造成污染。
环境污染与改善措施

环境污染与改善措施在当今社会,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给人类社会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减少环境污染以及改善环境质量变得迫在眉睫。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环境污染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效的改善措施。
一、工业污染工业活动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
工业企业通常排放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固体废弃物,其中包含有害物质和化学物质。
这些物质会破坏大气、水体和土壤的生态平衡,进而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改善措施:1. 加强环保政策与监管:政府应该出台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对企业的环保责任和标准进行监管。
2. 推广清洁生产技术: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降低污染物排放,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提高环境意识与教育:通过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推动绿色发展。
二、交通污染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污染也日益严重。
汽车尾气和工业车辆排放物质的大量释放,导致空气质量下降。
尤其是大城市中交通拥堵现象严重,交通污染问题更加突出。
改善措施:1. 鼓励绿色出行:政府应该鼓励和支持公众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
2. 发展新能源汽车:积极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减少传统燃油汽车对环境的污染。
3. 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借助科技手段,优化交通管理,减少交通拥堵,从而降低交通污染的程度。
三、农业污染农业活动对环境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农药和化肥的使用过量以及农田排水中的有机废物都会对水体和土壤产生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改善措施:1. 推广绿色农业技术:鼓励农民使用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有机农业的种植方式。
2. 加强农田治理:对于农田排水中的有机废物,应进行有效的治理,防止有害物质对环境的进一步污染。
3. 提倡循环农业:倡导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四、生活污染生活中的种种习惯和行为也会给环境带来污染,比如过度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乱倒垃圾等。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

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的要点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是维护人类健康和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手段。
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要点:1.发展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需求而不妨碍后代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政府和企业应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包括推动清洁能源使用、减少废弃物和污染物的排放等。
2.促进环境教育:加强公众的环境教育,提高环境意识和环境素养,使每个人都能了解环境的重要性,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减少环境影响。
学校、社区和媒体可以在环境教育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减轻环境负担的重要措施。
包括改进生产工艺、加强能源和水资源的管理,以及推广循环经济模式等。
4.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废弃物的产生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包括土壤污染、水体污染和排放气体。
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如提倡垃圾分类回收、推广可降解材料使用等。
5.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及时监测和评估环境状况,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加强环境管理和执法力度。
这包括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排放,控制污染物的传播等。
6.鼓励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传统能源使用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导致空气污染和全球变暖。
推广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如太阳能和风能,有助于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并减少相应的污染。
7.保护生态系统:生态系统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的许多重要资源和服务,如水、食物和空气净化。
保护生态系统,包括森林、湿地和海洋等,是维护环境稳定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8.加强国际合作: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
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跨国污染和资源短缺等全球环境挑战。
9.建立环境法律和政策:制定环境法律和政策,为环境保护提供法律保障。
这些法律和政策应该鼓励环保行为,并惩罚环境破坏行为。
10.提高公众参与度:公众的参与是推动环境保护的重要力量。
政府和企业应积极鼓励和促进公众的参与,使公众能够参与环境决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主要环境影响评价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评价的对策和措施

福建汇得新材料有限企业18 万吨/年聚氨酯树脂及特种聚氨酯改性体项目重要环境影响及对策措施一、重要环境问题(一)施工期环境影响施工期环境影响以大气污染、噪声污染和水污染为重要特性,对环境产生旳影响包括:场地清理挖填、覆土、装卸、运送土方等作业产生旳扬尘及运送车辆排放旳尾气等废气;土建泥浆水及其他污水不恰当处置带来旳环境问题;施工期间机械作业发出旳无规则高强度旳噪声;施工现场建筑废物和生活垃圾堆环境旳影响;施工作业使厂区土壤松散,从而引起水土流失。
(二)运行期环境影响运行期环境影响以大气污染和水污染为重要特性,正常运行工况下,大气污染以生产工艺废气为主;水污染重要包括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为主;噪声污染以设备中旳空气动力性噪声为主;此外尚有固体废物旳产生对环境旳影响;各类溶剂在使用、储存过程对环境旳风险影响。
二、环境保护措施(一)废水治理措施本项目废水产生源重要为聚酯二元醇生产过程产生旳缩合水,项目通过真空系统将生产系统中产生旳水蒸出。
与纯水制备产生旳废水、地面冲洗水、活性炭再生产生旳废水、水环真空泵废水、废气处理产生旳废水、经化粪池处理旳生活废水等一起搜集至调整池调质后,送入项目配套旳污水处理站处理,处理达标后排入龙安工业项目区旳污水管网,进入龙安合成革污水处理厂处理。
(二)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在设计施工中,针对也许对地下水、土壤导致影响旳各环节,按照“考虑重点,辐射全面,分区防渗”旳防腐防渗原则,将项目区划分为防渗一般区域和重点区域。
由于本工程不波及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和重金属污染物,因此,将生产车间废水集水池(若有)、储罐区、物料埋地管道(若有)、污水埋地管道、废水处理站旳处理池及污水沟、化工泵区、危险废物暂存库为重点污染防治区;生产车间地面、装卸区、化粪池、事故池、污水沟、仓库、一般固废堆放场,废水处理站地面为一般污染防治区。
厂内办公楼绿化区等区域为非污染防治区。
所有污染区均设置围堰或围堤,切断泄漏物料流入非污染区旳途径,围堰/围堤采用防渗钢筋混凝土,高度符合有关规定,污染区旳地面坡向排水口,最小排水坡度不得不大于5‰。
当前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当前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当前环境污染是一个全球性的严重问题,在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
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讨论当前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问题1. 大气污染: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尾气和颗粒物排放,造成了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
大气污染:工业化和交通运输的发展导致大量的尾气和颗粒物排放,造成了空气污染。
空气污染不仅影响空气质量,还会引发各种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疾病。
2.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导致水体受到污染。
水污染不仅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危害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
3. 土壤污染:工业废物、农药和化肥等的使用和排放,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安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土壤污染:工业废物、农药和化肥等的使用和排放,导致土壤污染。
土壤污染不仅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食品安全,还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4. 噪声污染: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建筑和工业活动的增加,导致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动物的栖息和繁衍。
噪声污染:城市化进程中交通、建筑和工业活动的增加,导致噪声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噪声污染对人们的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也会影响动物的栖息和繁衍。
对策建议1. 加强环境管理和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监管和惩罚。
同时,需要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环境友好行为。
加强环境管理和法律法规: 政府应加强环境管理,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环境污染行为进行监管和惩罚。
同时,需要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倡导环境友好行为。
保护环境措施及建议

保护环境措施及建议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日益严重。
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家园,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减少环境破坏,并寻找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本文将探讨一些保护环境的措施和建议。
一、减少污染1.1 工业污染的控制工厂和企业是主要的污染源之一。
为了减少工业污染,政府和企业应该采取一系列措施,如安装污染治理设备、优化生产工艺、推广清洁能源等。
此外,监管工业企业的环境法律法规也是非常重要的。
1.2 汽车尾气的控制汽车尾气是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政府可以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广电动汽车、建设自行车道等,以此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此外,汽车制造商也应该加大研发力度,生产更环保的汽车。
1.3 垃圾处理的改善垃圾处理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政府和公众应该共同合作,提倡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减少垃圾的产生量。
同时,建设完善的垃圾处理设施,如焚烧厂和填埋场,也是必要的。
二、节约能源2.1 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我们应该加大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政府可以出台激励政策,鼓励人们使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
同时,提高能源利用率也是非常重要的,如加强建筑节能、推广节能型电器等。
2.2 发展低碳交通交通是能源消耗的主要领域之一。
为了减少交通对能源的消耗,政府应该加强公共交通建设,鼓励人们步行、骑自行车或使用电动汽车。
此外,提倡拼车和共享出行也是有效的减少交通能源消耗的方法。
2.3 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节约能源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个人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应该培养节约能源的意识,如随手关灯、合理使用家电等,以此减少能源的浪费。
三、保护生物多样性3.1 生态保护区的建设为了保护珍稀濒危的物种和生态系统,政府应该建设更多的自然保护区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区。
同时,加强对这些区域的保护和管理,禁止非法盗猎和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
3.2 推广可持续农业农业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政府可以鼓励和支持农民实行可持续农业,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良性循环。
七十个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与策略

七十个解决城市环境污染问题的方案与策略1.推广清洁能源:鼓励市民使用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替代传统能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2.加强工业排放管控: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环保监管,严格执行排放标准,减少工业废气和废水的污染。
3.发展公共交通:增加公共交通线路,提高运营频率,鼓励市民减少私家车使用,降低机动车尾气排放。
4.提倡低碳出行:鼓励步行、骑行、乘坐公共交通等低碳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5.加强垃圾分类:实施全面的垃圾分类制度,减少垃圾焚烧和填埋对环境的污染。
6.加大绿化力度: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植被覆盖率,吸收空气中的污染物。
7.治理工地扬尘:加强对建筑工地的管理,严禁露天施工和扬尘现象,减少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8.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完善环境监测体系,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控和管理,确保环境质量达标。
9.推动绿色建筑:鼓励绿色建筑的发展,采用节能环保材料和技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10.加强水污染治理:完善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废水处理达标。
11.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加强对汽车尾气排放的监管,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汽车和新能源汽车。
12.鼓励绿色就业:推动发展环保产业,提供更多绿色就业机会,减少污染源。
13.改善农村环境:加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力度,治理农田污染,改善农村环境质量。
14.提高环境意识: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提高市民的环境意识和环保意识。
15.促进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环境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
16.推广节能产品:鼓励市民使用节能家电和照明产品,减少能源消耗。
17.治理霾污染:采取措施减少颗粒物和有害物质的排放,改善大气质量。
18.加强河流水质治理:加大对河流水质的监测和治理力度,保护水资源。
19.优化城市规划:合理规划城市布局,保护生态环境,减少环境污染。
20.推进绿色消费:鼓励市民购买环保产品,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1.建立环境奖惩制度:设立环境保护奖励和处罚制度,激励环境保护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一、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工序为:基础施工、结构施工、绿化施工、室内装饰过程中产生的扬尘、噪声、固废、废水,其排放量随工序和施工强度不同而变化。
1、废水施工期废水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废水,其中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养护废水以及设备工具清洗水等。
治理措施:项目施工期间生活污水产生总量较小,依托周边现有预处理池处理后通过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蒲江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施工废水主要是混凝土养护废水以及设备工具清洗水等,主要含碱性物质、SS和石油类等,项目在工地建临时沉淀池,施工废水全部进入临时沉淀池,沉淀后回用或用于工地降尘,不外排。
施工期结束后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影响随之消除。
2、废气施工期间的大气污染源有扬尘、汽车尾气和油漆废气。
扬尘是指露天堆场、裸露场地的风力扬尘,建筑垃圾的搬运扬尘,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所产生的动力道路扬尘。
(1)扬尘本项目在施工期产生的扬尘主要来自:a土方开挖装卸和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扬尘、管网布设路面开挖产生的扬尘;b建筑材料的堆放、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c施工垃圾的堆放及装卸过程产生的扬尘;d运输车辆造成的道路扬尘。
治理措施: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施工道路在自然风作用下产生的扬尘所影响的范围在100米以内。
但因其属低矮排放源,影响范围小,时间较短,随施工结束后其影响会随之消失。
扬尘防治措施:a、抑制扬尘的一个简洁有效的措施是洒水。
如果在施工期内对车辆行驶的路面实施洒水抑尘,每天洒水4-5次,可使扬尘减少70%左右。
b、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和搅拌作业产生的扬尘主要特点是受作业时风速大小的影响显著。
因此,禁止在大风天气时进行此类作业以及减少建筑材料的露天堆放是抑制这类扬尘的一种很有效的手段。
c、对拟建四周采取配置工地滞尘防护网、设置围挡,阻挡扬尘。
优先建好进场道路,采取道路硬化措施,并采用商品混凝土和预拌砂浆,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大气环境及敏感点的危害,必要时采用水雾喷淋以降低和防治二次扬尘。
d、施工车辆进出场地时限速。
在土方挖掘、平整阶段,运输车辆必须做到净车进出场,最大限度减少渣土撒落造成扬尘污染。
在运输、装卸建筑材料时,尤其是泥砂等物质,应采用封闭车辆运输。
e、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四川省环保厅关于印发《四川省灰霾污染防治实施方案》的通知(川环发〔2013〕78号),施工期严格落实“六不准”、“六必须”规定:必须湿法作业,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设备,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综上,可以最大程度减少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
(2)车辆废气施工期间,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以及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机械燃油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
治理措施:对于使用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以及建筑机械设备的运转,均会排放一定量的机械燃油废气,其特点是排放量小,且属间断性无组织排放,由于这一特点,鉴于施工场地扩散条件良好,因此对其不加处理也可达到相应的排放标准。
(3)装修废气施工期间不使用油漆,废气产生源主要为涂料及乳胶漆废气。
本项目建筑物外墙涂料主要为金属漆和防锈漆;室内装修阶段对环境产生污染的材料主要是保温板、隔热板以及乳胶漆等有机溶剂(主要有丙烯酸防水涂料、溶剂型胶粘剂、水性阻燃剂、防水剂等)。
其主要污染因子为二甲苯和甲苯,此外还有极少量的汽油、甲醛、丁醇和丙醇等。
治理措施:应尽量使用环保乳胶漆及涂料,公共装修乳胶漆及涂料使用量较大,应尽量减少乳胶漆及涂料的储存量和储存时间,根据装修进度分批购买;待使用完后,应该及时对乳胶漆及涂料桶进行清运、处理。
装修废气防治措施:建设单位使用的材料和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有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和有中文标识的产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厂名、厂址等。
禁止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建筑装饰装修材料和设备。
3、噪声施工期间由于使用挖掘机、推土机、电锯、电钻、吊车等施工机械,会产生一定的噪声污染,源强约为70~85dB(A),其特点是突发性和间歇性。
治理措施:(1)在设备选型时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施工机械的保养和维护,使施工机械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避免因缺乏维护造成施工机械噪声的额外升高。
(2)提倡文明施工,对人为活动噪声应有管理制度,特别是要杜绝人为敲打、叫嚷、野蛮装卸噪声等现象,增强全体施工人员防噪声扰民的自觉意识,尽量减少人为大声喧哗,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扰民。
(3)合理进行施工总平布置。
施工单位必须合理设计施工总平面图,将木工房、钢筋加工间等产生高噪声的作业点布置于项目的中央,以有效利用施工场区的距离衰减,从而减少对项目周边的影响。
在室内施工时期,关闭窗户,并做到文明施工。
(4)加强施工队伍的管理,禁止高声喧哗,避免不必要的噪声发生;(5)本项目离周边敏感点很近,周边均为居民、幼儿园等,因此本项目禁止夜间施工。
合理统筹施工进度和安排,尽量避免中午(12:00~14:30)施工,禁止夜间(22:00~次日6:00)施工。
由于施工阶段一般为露天作业,除修筑建筑隔离墙进行隔声外,无特殊降噪措施,故噪声传播较远,受影响面较大,施工方应合理安排施工时间,杜绝深夜施工噪声扰民,同时中、高考期间不得进行施工。
如果工艺要求必须连续作业的强噪声施工,应首先征得当地建委、城管、环保等主管部门的同意,并及时公告周边居民,同时合理进行施工平面布局,以免发生噪声扰民纠纷。
施工期间的场界噪声必须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标准要求。
在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要求的标准进行施工,本项目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控制。
4、固体废弃物本项目施工固废主要为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开挖土石方、建筑废物、作业人员产生的生活垃圾。
治理措施:根据建设方提供的资料,本项目预计基础开挖土方量约为16900m3,由于挖方量较小,基本能满足本项目回填和场地平整所用;建筑废物主要包括废弃钢筋、塑料制品、碎砖瓦砾、装修期产生的装饰材料、木板、油漆桶等,其中废弃钢筋等金属制品、部分塑料制品、木材、油漆桶、涂料桶等可以回收利用,可回收建筑固废约占总量的30%,不可回收建筑固废由施工单位及时清运至市政规划的建筑渣场统一处理;建筑工人日常生活产生生活垃圾,定期由环卫部门清运处理。
二、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设有1条大米生产线及储存库,并配套蔬菜、水果、肉类冷藏库等暂存设施,其中仓储设施无具体生产工序及污染物外排,故本次评价重点在精米加工工序。
该工艺流程包含稻谷收购、卸料、砻谷、谷糙分离、碾米、抛光、色选、检验、计量包装等工序,主产品为大米,副产品有米糠、次米和碎米、谷壳,副产品(米糠、次米、碎米)外售给饲料厂做饲料用,谷壳外售酒厂综合利用。
本项目生产过程对环境的危害包括废气、废水、噪声、固废等方面。
项目具体产生污染物分析如下:1、废气本项目产生的废气主要有卸料粉尘、生产工艺粉尘。
(1)卸料粉尘本项目收集的稻谷来自于当地农户和省食油储备库收购的稻谷,全部已晒干,进厂不需要再烘干,晾晒在地面上收集装袋的时候有灰尘混入,因此运回厂内卸料时,通过输送机由低到高进入仓库时会有大量粉尘产生,全部以无组织形式排放。
治理措施:卸料时在仓库内进行,仓库处于密闭状态,卸料粉尘只是在卸料的时候产生,具有偶发性,呈无组织状态通过重力沉降后,每日经扫帚清扫处理。
(2)生产工艺粉尘稻谷加工时的产尘工序有:稻谷投料、初清、去石、谷物去壳、碾米、抛光等工序。
根据《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业污染源产排污系数手册》1310谷物磨制行业产排污系数表中“稻谷碾磨工业粉尘产排污系数为0.015kg/t-原料”,年加工稻谷28570吨,则本项目谷物去壳、谷糙分离、碾米、抛光等生产工序产生的粉尘为0.43t/a。
项目生产区拟进行密闭并采取集气罩收集处理后排放,集气罩在加工区密闭状态下补集效率为90%,剩余10%呈无组织状态通过重力沉降于生产区,每日经扫帚清扫后处理。
则进入处理器粉尘量为0.387t/a,呈无组织状态通过重力沉降粉尘为0.043t/a。
治理措施:项目在生产线一侧设专门的投料口,装载机将稻谷运倒投料口处堆积,可遮盖投料口,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粉尘的四处飘散,且投料口位于车间内部靠里一侧,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较小。
项目在加工车间中部位置设置两组高压脉冲布袋除尘器。
其中一组,主要负责米机及抛光机粉尘收集。
碾米机和抛光机上自带有收尘管,通过风机负压抽风将米糠吸入旋风除尘器内,大部分米糠通过除尘器下方卸料口由编织袋打包收集,仅有少量粉尘通过旋风除尘器上方排气口引入到布袋内收尘;另一组设备主要负责振动清理筛、去石机、砻谷机粉尘收集,振动清理筛、去石机、砻谷机均自带有集尘管道。
项目两组设备由布袋除尘器补集效率为90%,处理效率不低于70%,则有组织粉尘排放量及排放速率为0.116t/a(0.07kg/h),粉尘经处理后统一汇总至一根排气筒(15m)排放。
项目拟设置风机风量不低于6000m3/h,则生产工艺排放浓度为11.77mg/m3,满足《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有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要求(120mg/m3、3.5kg/h、15m高排气筒)后排放。
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的有关规定,要确定无组织排放源的卫生防护距离,经预测,本项目无组织排放粉尘防护距离设置为50m,评价要求以生产车间边界设置50m的卫生防护距离。
根据现场调查,项目生产车间边界50m范围内,无敏感点。
环评要求项目卫生防护距离范围内今后不得引入居民区、机关、食品厂、自来水水厂等对外环境要求较高的企业、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以及其他与本项目不相容的行业及敏感目标。
另加强日常管理,将现有设备、收尘管道及除尘设施上的粉尘清扫干净,保持清洁卫生。
在采取上述措施后,可降低运输过程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废水厂区实行雨污分流,根据业主方所提供设计的平面布置图,项目办公区与生产区分开,功能划分明确。
项目生产中抛光使用水,但均进入产品,无生产废水产生,因此,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项目员工人数15人,不涉及食堂和住宿,按照用水量50L/人·d计算,日常生活水的用量为0.75m3/d(273.75m3/a),排污系数按照0.8计算,本项目日常生活污水的产生量为0.6m3/d(219m3/a)。
经拟建预处理池处理后,经市政污水管网排入蒲江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
废水排放情况见表1。
表1废水排放情况表废水种类废水量(m3/a)排放情况NH3-N COD BOD5SS生活污水产生219浓度(mg/L)30350300200产生量(t/a)0.006570.076650.06480.0438预处理排放219浓度(mg/L)25270200150排出量(t/a)0.0054750.059130.04380.03285(GB8978-1996)三级标准(mg/L)---500300400蒲江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浓度(mg/L)5501010排出量(t/a)0.0010950.010950.002190.00219(GB18918-2002)一级A标准(mg/L)5(8)5010103、噪声本项目产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大米加工设备、除尘设备等设备运行时产生的噪声,声值在80~90dB(A)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