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优化的途径-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优化的途径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陈汉清215021
内容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坚持教学目标、任务层次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教学途径、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把“德育效能”的理念贯穿全过程,以最有限的德育资源和德育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德育效果,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关键词:中学思想政治课;坚持“五化”;德育效能优化;途径。
中学思想政治课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相对于一般学科课程,既具有很宽泛的学科背景,又具有更为重要的德育功能,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重要途径,这就决定了必须把德育工作贯穿于思想政治课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思想政治教学的全过程。纵观中学思想政治课的现状,是不令人满意的,曾经有人做过调查,包括对工作的成年人和现在正在就读的学生,当问到他们最不喜欢的学科时,很多人肯定地回答:政治课。如何让学生真正感到政治课既好听又好懂,既好学又好用,是值得每一个政治老师探索的问题。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从中学政治课的规律和特点出发,立足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坚持“五化”(教学目标、任务层次化;教学内容生活化;教学过程互动化;教学途径、方法多样化;教学评价多元化),把“德育效能”的理念贯穿全过程,以最有限的德育资源和德育成本实现最大化的德育效果,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教学目标、任务层次化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在政治课教学中我们应围绕教学的总目标,有计划、按阶段、持续性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使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多阶段、多层次、多梯度、依序进行的系统工程。即在道德认识上,要求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在道德情感上,要求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在道德意志上,要求由无意到有意,由不自觉到自觉;在道德行为上,要求由简到繁,由易到难,最终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比如在《生活与哲学》的“人生价值”教学过程中,我们提出“人为什么要参加工作?”学生往往脱口而出:“为了赚钱,养家度日。”这种回答属于低层次需求,思想境界当然是不高的,但作为老师应首先给予指出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工作确实还是一种谋生手段,工作为了赚钱无可非议。但工作除了赚钱就没有其他目的了吗?引导学生挖掘更深层次,这时候学生纷纷发言:“工作能给社会、国家创造财富”“工作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工作能使人活得更加充实、富有情趣”“工作能实现人生的真正价值”。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很自然地引到人的需求的最高层次,也很自然地讲清楚了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这种运用心理学知识的需求层次论方法避免了学生在听课过程中的逆反心理、抵触情绪,也促使了教学气氛融洽,教学目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也就容易达到。
由此,我们应该把教学目标的设计更加精细、精确一些,不要太大、太高,就具体到某一个方面或某一个环节,使用一些更加精准的行为动词。如对知识与能力目标的表述时,尽量使用“了解、说出、背诵、
辨认、描述、揭示、理解……”等行为动词;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尽量使用“感兴趣、蔑视、热爱、珍惜、品味、赏析……”等行为动词,这样,使被“虚化”的教学目标更具有操作性,也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只有从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实际出发,根据学生不同的认知规律、身心发展的规律,制定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学主题,使之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构成一个动态的、有主有辅的统一的教学目标体系,注意分层次,讲实效,可行性,才能较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使中学思想政治课德育效能实现优化。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传统的课堂教学远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颠倒了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把脱离学生真实生活的教育称为“鸟笼子似的教育”。在新的课改形势下,教育在不断地回归生活,回归社会,这就意味着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在于培养会在生活世界中生存的人,即会做事,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人,这意味着学校、社会与教师需要全面合作。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不仅要讲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讲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态文明,还要讲我们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讲学生身边的人与事,坚持“三贴近”原则即“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样,思想政治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着眼于学生现有的日常生活,又帮助学生构建未来美满的生活。
近年思想政治课程内容作了较大的调整,删减了繁、杂、乱的内容,增加了生活化的内容。高中政治新课程设计有四个必修课“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和六个选修课模块,课程模块设置都能够很好联系学生的生活世界,都是用“生活”来描述,把课堂教学的过程当作学生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内容更是学生关注的和他们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既体现了高中政治课程作为德育课的特有性质,又反映本课程在人文与社会学习领域中特有的价值。正如著名的教育家罗素所说“教育活动应教会学生过美好的的生活”,我们希望学生过美好的未来生活就要去接触学生的现有生活,正是思想政治课这些内容和形式给予其走向生活化教学成为可能,也更易于实现课堂教学的生活化,有利于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统一,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
当然,现实生活是动态的,复杂多变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也就不是空谈理论,而是具体的。所以只停留在分析别人的水平上是不够的,教学,须让学生用心去经历,用心去体验,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体验人生的美好艰辛,体验他人的奋斗与幸福……从而真正丰富他们的内心世界,丰富他们的情感世界,从而在生活中真正树立自己正确的是非观念、善恶观念。我们的教学必须向生活开放,向现实开放,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思想政治课上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学生,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实现德育效能的优化,不断提升他们的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
三、教学过程互动化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两者相辅相成,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两个内容。但教与学,各自本身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一个完整和谐的教学过程,不仅需要教与学两个系统的各自运行,更重要的是,要有师生的互动。而高中思想政治课有关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基本常识有相当的理论抽象性和思维的逻辑性,以教师生动讲解为主的理论灌输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所必不可少的。然而,一切的理论教学最终要落实到学生认知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情感和觉悟的提升上,要将人类社会的思想精神财富转化为学生个人的精神财富和理性力量。在这转化过程中,不仅需要学生主动地参与和体悟,更需要师生间形成一种互相对话、包容和共享的互动关系。师生互动过程既能直接体现了德育的实质意义,又能建构具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