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聚类算法介绍及对比
各种聚类算法的比较
各种聚类算法的比较聚类算法是一种将数据按照相似性分组的无监督学习方法。
在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中,聚类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图像处理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聚类算法,并对它们进行比较。
1. K-means算法K-means算法是最常见的聚类算法之一,它将数据划分为K个集群,每个集群包含最接近其均值的数据点。
该算法迭代地更新集群的均值,直到满足收敛条件。
K-means算法简单、高效,适用于大型数据集。
然而,它对异常值和噪声敏感,并且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非常敏感。
2.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聚类方法,它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构建一个聚类层次结构。
这种层次结构可以以树状图的形式表示,称为树状图聚类。
层次聚类算法的优点是不需要指定聚类个数,且能够处理任意形状的聚类。
然而,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并且对输入数据的规模和噪声敏感。
3.密度聚类算法密度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点周围的密度来确定聚类结构。
DBSCAN是最常见的密度聚类算法之一,它通过指定半径和邻域密度来定义聚类。
DBSCAN能够识别任意形状的聚类,并且对噪声和异常值具有较高的鲁棒性。
然而,密度聚类算法对参数的选择非常敏感,并且对高维数据和不同密度的聚类效果较差。
4.基于概率的聚类算法基于概率的聚类算法假设数据服从其中一种概率分布,并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来进行聚类。
GMM (Gaussian Mixture Model) 是一种常见的基于概率的聚类算法,它假设数据由多个高斯分布组成。
GMM算法能够分离具有不同协方差的聚类,适用于高维数据和非球状的聚类。
然而,该算法对初始参数的选择敏感,并且计算复杂度较高。
5.划分聚类算法划分聚类算法将数据划分为互斥的聚类,然后通过迭代地重新分配数据点来优化聚类质量。
PAM (Partitioning Around Medoids) 和CLARA (Clustering Large Applications)是常见的划分聚类算法。
各种聚类算法的优缺点
各种聚类算法的优缺点在机器学习领域中,聚类(cluster)是最基本的无监督学习问题之一。
聚类算法是指把具有相似性质的数据对象分组的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聚类算法、它们的优缺点,并与之间做出比较。
一、K-Means聚类算法K-Means算法又称为K均值算法,是最为普及的一种聚类算法。
该算法通过将 n 个对象分到 k 个类的方法来使每个数据对象都与所属类的均值最为接近。
K-Means聚类算法有以下优缺点:优点:1.简单、易于实现。
2.计算速度快。
缺点:1.需要预先设定数据类别数量,且对初始化比较敏感。
2.数据集分布不均匀或聚类类别的数量差别较大时,聚类效果较差。
二、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树形结构的聚类方法,可以得到不同类别的层次结构。
该算法的核心思想就是通过计算每个数据对象间的距离并逐步将他们聚合成层次结构。
层次聚类算法的优缺点如下:优点:1.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数据对象之间的内部关系和层次结构。
2.不需要预先设定聚类类别数量。
缺点:1.计算复杂度较高,不适合大规模数据集。
2.聚类的结果可能会很大,难以在可视化方面得到较好的展示效果。
三、DBSCAN聚类算法DBSCAN是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该算法将具有密度连接的数据点视为一组,并且可以在其它密度较低的区域中选择单个数据点。
DBSCAN聚类算法的优缺点如下:优点:1.不需要预设聚类类别数量。
2.能够发现任意形态的聚类。
缺点:1.初始化比较敏感,对参数设置等因素较为敏感。
2.难以解决密度分布不均一、噪音点分布不规律的问题。
四、BIRCH聚类算法BIRCH算法是基于描述的聚类方法,是聚类中的层次算法。
BIRCH的全称是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它采用一种合并聚类方式,通过类的层次结构来简化聚类过程。
BIRCH聚类算法的优缺点如下:优点:1.该算法能够处理海量数据。
常见的六大聚类算法
常见的六大聚类算法六大常见的聚类算法包括K-means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DBSCAN 算法、OPTICS算法、谱聚类算法和高斯混合模型聚类算法。
1. K-means聚类算法: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它通过最小化数据点与聚类中心之间的欧氏距离来划分数据点。
算法的步骤如下:a.随机选择K个聚类中心。
b.将每个数据点分配到距离最近的聚类中心。
c.更新聚类中心为选定聚类的平均值。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聚类中心不再改变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
2.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递归地将数据划分成不同的聚类的方法。
它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或相似度来判断它们是否应该被合并到同一个聚类中。
算法的步骤如下:a.初始化每个数据点为一个单独的聚类。
b.计算两个最近的聚类之间的距离或相似度。
c.合并两个最近的聚类,形成一个新的聚类。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合并到一个聚类中。
3.DBSCAN算法: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with Noise)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寻找具有足够密度的数据点来划分聚类。
算法的步骤如下:a.随机选择一个未被访问的数据点。
b.如果该数据点的密度达到预设的阈值,则将其归为一个聚类,同时将其相邻且密度达到阈值的数据点添加到聚类中。
c.重复步骤a和b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访问。
4.OPTICS算法:OPTICS(Ordering Points To Identify the Clustering Structure)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将数据点按照密度排序来划分聚类。
算法的步骤如下:a.计算每个数据点的可达距离和局部可达密度。
b.根据可达距离和局部可达密度排序所有数据点。
c.根据可达距离和阈值划分聚类。
d.重复步骤b和c直到所有数据点都被访问。
各种聚类算法的比较
各种聚类算法的比较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样本划分为具有相似特征的不同组别。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被广泛应用。
有许多不同的聚类算法可供选择,每个算法有其独特的优点和适用范围。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几种常用的聚类算法,以帮助选择最适合特定问题和数据集的算法。
1.K均值聚类算法:K均值算法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
它将数据点分为K个不同的簇,使得同一簇内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小,不同簇之间的距离尽可能大。
该算法计算复杂度较低,适用于大数据集。
然而,该算法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非常敏感,并且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
2.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通过计算数据点之间的相似性将它们逐步聚类成树状结构。
该算法不需要事先指定聚类个数,并且可以处理各种数据类型。
然而,该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计算复杂度较高,并且结果的质量受到相似性度量的影响。
3.密度聚类算法:密度聚类算法使用数据点密度来识别簇。
该算法可以处理不规则形状的簇,并且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不敏感。
DBSCAN是一种常用的密度聚类算法。
然而,该算法对密度参数的选择敏感,并且在处理高维数据时效果可能不好。
4.基于模型的聚类算法:基于模型的聚类算法将数据点建模为一些概率分布的样本。
该算法可以处理不同形状和大小的簇,并且能够进行概率推断。
高斯混合模型(GMM)是一种常用的基于模型的聚类算法。
然而,该算法对模型的选择和参数估计比较困难。
5.谱聚类算法:谱聚类算法通过矩阵分解来对数据进行聚类。
该算法可以处理非线性可分的数据,并且不需要事先指定聚类个数。
然而,该算法在处理大数据集时计算开销较大,并且对相似度矩阵的构建方法敏感。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聚类算法,实际上还有许多其他聚类算法可供选择,如affinity propagation、BIRCH、OPTICS等。
每种算法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在选择聚类算法时,需要考虑数据集的规模、维度、特征类型以及问题的特殊需求等因素。
数据挖掘常用聚类算法比较分析
数据挖掘常用聚类算法比较分析数据挖掘是从大量数据中发现有用信息的过程。
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用于将相似对象归类到同一组中。
在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常被应用于数据预处理、数据分析和模式识别等领域。
以下是常见的聚类算法的比较分析。
1. k-means算法:k-means算法是最常见和最简单的聚类算法之一、它的主要思想是将数据集分为k个簇,每个簇都有一个代表性的中心点。
算法通过迭代将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中心点,并更新中心点的位置,直到收敛。
k-means算法的优点是计算效率高,容易实现。
然而,它依赖于初始中心点的选择,对离群值敏感,且对于非球形簇表现较差。
2.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根据对象之间的相似度或距离构建聚类关系的层次结构。
这些算法包括凝聚聚类和分裂聚类。
凝聚聚类从每个对象作为单个簇开始,然后通过合并相似的簇来减少簇的数量,直到达到预定的聚类数。
分裂聚类从所有对象作为一个簇开始,然后通过分裂簇来增加簇的数量,直到达到预定的聚类数。
层次聚类算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事先确定聚类数,且能够发现嵌套的簇结构。
然而,它的计算复杂度较高,尤其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
3.密度聚类算法:密度聚类算法将聚类定义为高密度区域被低密度区域分隔的数据区域。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算法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
DBSCAN通过定义半径和邻居数量来判断一个点是否为核心点、边界点或噪声点。
密度聚类算法的优点是能够发现任意形状和大小的簇,并且对离群值和噪声点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但它对于定义合适的参数和处理不同密度的簇比较敏感。
4.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将数据空间划分为一个网格结构,并在每个网格中聚集数据点。
其中最常用的算法是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
聚类8种方法
聚类8种方法聚类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它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成不同的组或簇,使得同一组内的对象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组之间的对象相似度较低。
聚类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如数据挖掘、图像处理、生物信息学等。
本文将介绍8种常见的聚类方法。
1. K均值聚类K均值聚类是最常见的聚类方法之一。
它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成K 个簇,每个簇的中心点称为质心。
算法的过程是先随机选择K个质心,然后将每个对象分配到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中,接着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重复以上步骤直到质心不再改变或达到预设的迭代次数。
2. 层次聚类层次聚类是一种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的聚类方法。
它将数据集中的对象逐步合并成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所有对象都被合并为一个簇或达到预设的簇数。
层次聚类有两种方法:凝聚聚类和分裂聚类。
凝聚聚类是自下而上的方法,它从每个对象开始,逐步合并成越来越大的簇。
分裂聚类是自上而下的方法,它从所有对象开始,逐步分裂成越来越小的簇。
3. DBSCAN聚类DBSCAN聚类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
它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为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三类。
核心点是在半径为ε内有至少MinPts个对象的点,边界点是在半径为ε内有少于MinPts个对象的点,但它是核心点的邻居,噪声点是既不是核心点也不是边界点的点。
DBSCAN聚类的过程是从任意一个未被访问的核心点开始,找到所有密度可达的点,将它们合并成一个簇,直到所有核心点都被访问。
4. 密度聚类密度聚类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集中的对象分为不同的簇,每个簇的密度较高,而不同簇之间的密度较低。
密度聚类的过程是从任意一个未被访问的点开始,找到所有密度可达的点,将它们合并成一个簇,直到所有点都被访问。
5. 谱聚类谱聚类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方法。
它将数据集中的对象看作是图中的节点,将它们之间的相似度看作是边的权重。
谱聚类的过程是将相似度矩阵转换成拉普拉斯矩阵,然后对拉普拉斯矩阵进行特征值分解,得到特征向量,将它们作为新的特征空间,再用K均值聚类或其他聚类方法进行聚类。
四种常用聚类方法
聚类就是按照某个特定标准把一个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类或簇,使得同一个簇内的数据对象的相似性尽可能大,同时不在同一个簇中的数据对象的差异性也尽可能地大。
即聚类后同一类的数据尽可能聚集到一起,不同类数据尽量分离。
主要的聚类算法可以划分为如下几类:划分方法、层次方法、基于密度的方法、基于网格的方法以及基于模型的方法。
下面主要对k-means聚类算法、凝聚型层次聚类算法、神经网络聚类算法之SOM,以及模糊聚类的FCM算法通过通用测试数据集进行聚类效果的比较和分析。
k-means聚类算法k-means是划分方法中较经典的聚类算法之一。
由于该算法的效率高,所以在对大规模数据进行聚类时被广泛应用。
目前,许多算法均围绕着该算法进行扩展和改进。
k-means算法以k为参数,把n个对象分成k个簇,使簇内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的相似度较低。
k-means算法的处理过程如下: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初始地代表了一个簇的平均值或中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簇中心的距离,将它赋给最近的簇;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
通常,采用平方误差准则,其定义如下:E=\sum_{i=1}^{k}\sum_{p\in C_i}\left\|p-m_i\right\|^2这里E是数据中所有对象的平方误差的总和,p是空间中的点,$m_i$是簇$C_i$的平均值[9]。
该目标函数使生成的簇尽可能紧凑独立,使用的距离度量是欧几里得距离,当然也可以用其他距离度量。
算法流程:输入:包含n个对象的数据和簇的数目k;输出:n个对象到k个簇,使平方误差准则最小。
步骤:(1) 任意选择k个对象作为初始的簇中心;(2) 根据簇中对象的平均值,将每个对象(重新)赋予最类似的簇;(3) 更新簇的平均值,即计算每个簇中对象的平均值;(4) 重复步骤(2)、(3)直到簇中心不再变化;层次聚类算法根据层次分解的顺序是自底向上的还是自上向下的,层次聚类算法分为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和分裂的层次聚类算法。
完整word版,各种聚类算法介绍及对比
一、层次聚类1、层次聚类的原理及分类1)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s)先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
每次将距离最近的点合并到同一个类。
然后,再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将距离最近的类合并为一个大类。
不停的合并,直到合成了一个类。
其中类与类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有: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等。
比如最短距离法,将类与类的距离定义为类与类之间样本的最短距离。
层次聚类算法根据层次分解的顺序分为:自下底向上和自上向下,即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和分裂的层次聚类算法(agglomerative和divisive),也可以理解为自下而上法(bottom-up)和自上而下法(top-down)。
自下而上法就是一开始每个个体(object)都是一个类,然后根据linkage寻找同类,最后形成一个“类”。
自上而下法就是反过来,一开始所有个体都属于一个“类”,然后根据linkage排除异己,最后每个个体都成为一个“类”。
这两种路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特点以及你想要的“类”的个数,来考虑是自上而下更快还是自下而上更快。
至于根据Linkage判断“类”的方法就是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等等(其中类平均法往往被认为是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方法,一方面因为其良好的单调性,另一方面因为其空间扩张/浓缩的程度适中)。
为弥补分解与合并的不足,层次合并经常要与其它聚类方法相结合,如循环定位。
2)Hierarchical methods中比较新的算法有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利用层次方法的平衡迭代规约和聚类)主要是在数据量很大的时候使用,而且数据类型是numerical。
首先利用树的结构对对象集进行划分,然后再利用其它聚类方法对这些聚类进行优化;ROCK(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Categorical Attributes)主要用在categorical的数据类型上;Chameleon(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Using Dynamic Modeling)里用到的linkage是kNN(k-nearest-neighbor)算法,并以此构建一个graph,Chameleon的聚类效果被认为非常强大,比BIRCH好用,但运算复杂度很高,O(n^2)。
列举常用聚类算法
列举常用聚类算法聚类算法是一种将数据集中的相似数据分组的方法。
它是无监督学习的一种应用,可以在没有标签或类别信息的情况下对数据进行分类。
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中,聚类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图像处理、模式识别等领域。
本文将列举常用的聚类算法。
一、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 Clustering)K均值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距离度量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集划分为K 个簇,每个簇包含距离其它簇最近的点。
该算法首先随机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质心,然后将每个点分配到与其距离最近的质心所在的簇中,并计算每个簇内所有点的平均值作为新的质心。
重复以上过程直到质心不再改变或达到预定迭代次数。
二、层次聚类算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层次聚类算法是一种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逐步合并或拆分簇来建立层次结构的方法。
该算法有两种实现方式:凝聚层次聚类和分裂层次聚类。
凝聚层次聚类从每个数据点开始,将它们逐步合并成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所有点都被合并为一个簇。
分裂层次聚类从整个数据集开始,将其逐步拆分成越来越小的簇,直到每个簇只包含一个点。
三、DBSCAN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方法,它可以识别任意形状的簇,并能够自动排除离群值。
该算法首先选择一个未访问的核心点作为起始点,并找到其可达范围内的所有点,并将它们加入同一簇中。
然后继续寻找未访问的核心点,并重复以上过程直到所有核心点都被访问完毕。
四、谱聚类算法(Spectral Clustering)谱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图论和线性代数的聚类方法,它将数据集看作是一个图,在图上进行划分。
该算法首先构建一个相似度矩阵或邻接矩阵,并通过特征值分解或奇异值分解来获取特征向量和特征值。
然后将特征向量作为新的数据集,使用K均值或层次聚类等方法对其进行聚类。
最新各种聚类算法介绍及对比
最新各种聚类算法介绍及对比聚类是一种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它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成若干个“类别”或“簇”,使得同一类别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聚类算法有很多种,每种算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
下面将对几种常见的聚类算法进行介绍和对比。
1.K均值聚类算法K均值聚类是一种迭代算法,它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为K个簇,使得同一簇内样本之间的距离最小。
它首先随机选择K个样本作为簇的中心,然后将每个样本分配到与其距离最近的簇中,再更新各个簇的中心点,重复这一过程直到簇的中心点不再发生变化。
该算法的优点是简单易用,计算效率高,但需要预先设定簇的数量K。
2.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是一种自底向上或自顶向下的聚类算法,它通过计算样本之间的相似度来构建一个样本之间的树形结构。
自底向上的层次聚类称为凝聚式层次聚类,它从每个样本作为一个簇开始,不断合并相似度最高的簇,直到达到指定的簇的数目。
自顶向下的层次聚类称为分裂式层次聚类,它从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簇开始,将簇分割成较小的子簇,不断递归地进行下去。
该算法的优点是不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3.密度聚类算法密度聚类是一种基于样本之间的密度区域来划分簇的算法,它将样本划分为高密度的核心对象、低密度的边界对象和噪声对象。
其中最著名的密度聚类算法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Applications with Noise),它以每个样本周围的密度可达距离作为核心对象的判定条件,通过不断扩展核心对象的邻域来确定簇的边界。
4.谱聚类算法谱聚类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算法,它首先构建数据样本之间的相似度矩阵,然后将其转化为拉普拉斯矩阵,再通过对拉普拉斯矩阵进行特征分解来得到特征向量,最后将特征向量聚类为指定数量的簇。
谱聚类不仅可以处理线性可分的数据,还可以处理非线性可分的数据,且对噪音和异常值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各种聚类算法介绍及对比
各种聚类算法介绍及对比聚类算法是一种无监督学习的方法,目标是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成不同的组或簇,使得同一个簇内的样本相似度高,而不同簇之间的相似度低。
聚类算法主要有层次聚类、K-means、DBSCAN、谱聚类和密度聚类等。
下面将介绍这些聚类算法,并进行一些对比分析。
1. 层次聚类(Hierarchical Clustering)层次聚类算法可分为自上而下的凝聚聚类和自下而上的分裂聚类。
凝聚聚类从所有样本开始,逐步合并相似的样本,形成一个层次树状结构。
分裂聚类从一个单独的样本开始,逐步分裂为更小的簇,形成一个层次树状结构。
层次聚类的优点是可以根据需要选择得到任意数量的簇,但计算复杂度较高。
2. K-meansK-means是一种划分聚类算法,其步骤为:首先随机选择K个簇中心点,然后根据样本与簇中心的距离将样本划分至最近的簇,接着根据划分结果重新计算簇中心,重复上述过程直到算法收敛。
K-means算法简单高效,但对于非球形簇的数据集表现一般。
3.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不需要预先指定簇的数量。
DBSCAN将样本分为核心对象、边界对象和噪声对象,根据样本之间的密度和可达性关系进行聚类。
核心对象周围一定距离内的样本将被划分为同一个簇。
DBSCAN适用于有噪声数据和不规则形状簇的聚类,但对密度差异较大的数据集效果可能较差。
4. 谱聚类(Spectral Clustering)谱聚类算法先通过样本之间的相似度构建相似度矩阵,然后选取相似度矩阵的前k个最大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作为样本的新表示。
接着将新表示的样本集采用K-means等方法进行聚类。
谱聚类算法在处理复杂几何结构、高维数据和大规模数据时表现出色,但需要选择合适的相似度计算方法和簇的数量。
5. 密度聚类(Density-Based Clustering)密度聚类算法通过估计样本的局部密度来发现簇。
数据分析中的聚类算法比较研究
数据分析中的聚类算法比较研究引言聚类算法是数据分析中一种重要的方法,它可以将具有相似特征的对象归成一类。
在数据挖掘、模式识别和机器学习等领域,聚类算法被广泛应用于数据分析、分组和预测等任务。
本文将对几种常见的聚类算法进行比较研究,包括K-means、层次聚类、DBSCAN和谱聚类。
一、K-means算法K-means是一种经典的聚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将数据集划分为K个簇,使得每个样本与所属簇中心的距离最小。
算法流程包括初始化聚类中心、样本分配、聚类中心更新和迭代收敛。
K-means算法简单且易于理解,但对噪声和离群点敏感,并且需要提供簇的数量K。
二、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是一种基于距离的聚类方法,它通过计算样本间的相似度或距离构建一个层次结构。
层次聚类可以分为凝聚聚类和分裂聚类两种类型。
凝聚聚类从每个样本作为一个初始簇开始,逐步合并最相似的簇,直到得到预定的簇数量。
分裂聚类从所有样本作为一个簇开始,逐步分裂最不相似的簇,直到达到预定的簇数量。
层次聚类算法的优点是不需要事先确定聚类的数量,但其计算复杂度较高且对噪声和离群点敏感。
三、DBSCAN算法DBSCAN全称为密度聚类算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样本的密度来划分簇。
DBSCAN通过设置最小样本数和邻域半径来定义核心样本、密度可达和密度相连样本,并通过连通性生成聚类。
DBSCAN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噪声和离群点,且对聚类的形状没有假设,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然而,DBSCAN算法对参数的选择较为敏感,需要事先确定邻域半径和最小样本数。
四、谱聚类算法谱聚类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方法,将数据集转换为一个图结构,并通过图的特征值分解和特征向量选择来进行聚类。
谱聚类在聚类形状、尺度和噪声方面具有较好的鲁棒性,且对参数选择的敏感度较低。
然而,谱聚类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进行特征值分解和特征向量选择。
比较与总结从以上对K-means、层次聚类、DBSCAN和谱聚类等四种聚类算法的介绍可以看出,每种算法都有其特点和适用场景。
各种聚类算法介绍及对比
各种聚类算法介绍及对比聚类算法是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中广泛应用的一类算法,用于将数据集中具有相似特征的样本归为一类。
聚类算法可以帮助人们发现数据中的模式、规律和隐藏的结构,为数据分析、分类、推荐系统等任务提供支持。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聚类算法,并对它们进行对比。
1.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主要根据样本之间的距离或相似度进行聚类。
-K-均值聚类算法:该算法将数据集分为K个簇,通过最小化簇内样本到簇心的距离来优化聚类结果,选择K个簇心作为初始值,迭代优化直到收敛。
-层次聚类算法:通过逐步合并或拆分簇来构建聚类层次结构,可以根据需求选择最优的聚类数量。
常见的层次聚类算法包括凝聚层次聚类和分裂层次聚类。
2.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将样本集合看作是由高密度的区域分隔的低密度区域。
-DBSCAN算法:该算法通过确定样本的领域密度和边界点来将样本分为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进而构建聚类簇。
-OPTICS算法:该算法类似于DBSCAN算法,但通过定义可达性图和最小可达距离来克服DBSCAN算法对距离阈值的依赖性。
3.基于分布的聚类算法基于分布的聚类算法假设样本遵循其中一种概率分布,并通过拟合分布的参数来进行聚类。
-高斯混合模型(GMM):该算法假设样本服从多个高斯分布的混合模型,通过最大似然法估计模型参数,并用EM算法进行迭代优化。
-K-均值变分推断(VB-KM):该算法将K-均值算法与变分推断相结合,通过优化变分下界来估计簇分配和簇参数。
4.基于谱分析的聚类算法基于谱分析的聚类算法将样本看作是图结构中的节点,利用图的特征向量进行聚类。
-谱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构建样本图的相似度矩阵,然后利用特征值分解或K-最近邻图进行降维,最后利用K-均值或其他聚类算法进行聚类。
聚类算法的选择取决于数据的特点和问题的需求。
基于距离的聚类算法对初始值敏感,适用于簇内样本具有高度相似性的问题;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具有对于噪声和离群点的鲁棒性,适用于不规则形状的聚类;基于分布的聚类算法适用于数据拟合性较好的问题;基于谱分析的聚类算法适用于非线性聚类。
(完整版)聚类算法总结
1.聚类定义“聚类是把相似的对象通过静态分类的方法分成不同的组别或者更多的子集(subset),这样让在同一个子集中的成员对象都有一些相似的属性” ——wikipedia“聚类分析指将物理或抽象对象的集合分组成为由类似的对象组成的多个类的分析过程。
它是一种重要的人类行为。
聚类是将数据分类到不同的类或者簇这样的一个过程,所以同一个簇中的对象有很大的相似性,而不同簇间的对象有很大的相异性。
”——百度百科说白了,聚类(clustering)是完全可以按字面意思来理解的——将相同、相似、相近、相关的对象实例聚成一类的过程。
简单理解,如果一个数据集合包含N 个实例,根据某种准则可以将这N 个实例划分为 m 个类别,每个类别中的实例都是相关的,而不同类别之间是区别的也就是不相关的,这个过程就叫聚类了。
2.聚类过程:1) 数据准备:包括特征标准化和降维.2) 特征选择:从最初的特征中选择最有效的特征,并将其存储于向量中.3) 特征提取:通过对所选择的特征进行转换形成新的突出特征.4) 聚类(或分组):首先选择合适特征类型的某种距离函数(或构造新的距离函数)进行接近程度的度量;而后执行聚类或分组.5) 聚类结果评估:是指对聚类结果进行评估.评估主要有 3 种:外部有效性评估、内部有效性评估和相关性测试评估.3 聚类算法的类别没有任何一种聚类技术(聚类算法)可以普遍适用于揭示各种多维数据集所呈现出来的多种多样的结构,根据数据在聚类中的积聚规则以及应用这些规则的方法,有多种聚类算法.聚类算法有多种分类方法将聚类算法大致分成层次化聚类算法、划分式聚类算法、基于密度和网格的聚类算法和其他聚类算法,如图 1 所示的4 个类别.3.聚类算法基于层次聚类算法:采用抽样技术先对数据集 D 随机抽取样本,再CURE:采用分区技术对样本进行分区,然后对每个分区局部聚类,最后对局部聚类进行全局聚类也采用了随机抽样技术,该算法在计算两个对ROCK:象的相似度时,同时考虑了周围对象的影响首先由数据集构造成一个 K-最近邻图Gk ,再通过一个图的划分算法将图 Gk 划分成大量CHEMALOEN(变色龙的子图,每个子图代表一个初始子簇,最后用算法):一个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反复合并子簇,找到真正的结果簇SBAC:BIRCH:BUBBLE:BUBBLE-FM:SBAC 算法则在计算对象间相似度时,考虑了属性特征对于体现对象本质的重要程度,对于更能体现对象本质的属性赋予较高的权值BIRCH 算法利用树结构对数据集进行处理,叶结点存储一个聚类,用中心和半径表示,顺序处理每一个对象,并把它划分到距离最近的结点,该算法也可以作为其他聚类算法的预处理过程BUBBLE 算法则把 BIRCH 算法的中心和半径概念推广到普通的距离空间BUBBLE-FM 算法通过减少距离的计算次数,提高了BUBBLE 算法的效率基于划分聚类算法(partition clustering)是一种典型的划分聚类算法,它用一个聚类的中心来代表一个簇,即在迭代过程中选择的聚k-means:点不一定是聚类中的一个点,该算法只能处理数值型数据K-Means 算法的扩展,采用简单匹配方法来度量k-modes:分类型数据的相似度结合了 K-Means 和 K-Modes 两种算法,能够处k-prototypes:理混合型数据在迭代过程中选择簇中的某点作为聚点,PAM k-medoids:是典型的k-medoids 算法CLARA 算法在PAM 的基础上采用了抽样技术,能CLARA:够处理大规模数据CLARANS 算法融合了PAM 和CLARA 两者的优点,CLARANS:是第一个用于空间数据库的聚类算法采用了空间索引技术提高了 CLARANS 算法的效Focused CLARAN:率模糊集合理论引入聚类分析中并提出了 PCM 模PCM:糊聚类算法基于密度聚类算法:DBSCAN 算法是一种典型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采用空间索引技术来搜索对象的邻域,引入DBSCAN:了“核心对象”和“密度可达”等概念,从核心对象出发,把所有密度可达的对象组成一个簇算法通过泛化 DBSCAN 算法中邻域的概念,以适应GDBSCAN:空间对象的特点DBLASD:OPTICS 算法结合了聚类的自动性和交互性,先生OPTICS:成聚类的次序,可以对不同的聚类设置不同的参数,来得到用户满意的结果FDC 算法通过构造 k-d tree 把整个数据空间划分FDC:成若干个矩形空间,当空间维数较少时可以大大提高DBSCAN 的效率基于网格的聚类算法:利用网格单元保存数据统计信STING:息,从而实现多分辨率的聚类在聚类分析中引入了小波变换的原理,主要应用于信号处理领域。
各种聚类算法的优缺点
各种聚类算法的优缺点聚类算法是机器学习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其主要目的是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划分成若干个类别或簇,使得同一类别内部的相似度较高,而不同类别之间的相似度较低。
不同的聚类算法具有不同的优缺点,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1. K-means聚类算法K-means聚类算法是一种较为简单的聚类算法,其基本思想是将数据集划分成K个簇,使得同一簇内部的样本距离之和最小。
优点是算法简单易懂,计算速度快,缺点是对于不同密度、不同大小的簇无法处理,且对于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非常敏感。
2. 层次聚类算法层次聚类算法又称为分级聚类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将数据集中的样本逐步合并成越来越大的簇。
优点是不需要提前确定聚类数目,且对于不同密度、不同大小的簇都可以处理,缺点是计算时间较长,且不适合处理大规模数据集。
3. DBSCAN聚类算法DBSCAN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将数据集中的样本分为核心点、边界点和噪声点,核心点之间的距离小于一定的阈值,边界点与核心点的距离也小于这个阈值,而噪声点则无法被划分到任何一个簇中。
优点是可以处理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簇,且对于噪声点具有较强的鲁棒性,缺点是需要对距离阈值和密度阈值进行合理的选择。
4. GMM聚类算法GMM聚类算法是一种基于高斯分布的聚类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将数据分为若干个高斯分布模型,其中每个模型代表一个簇。
优点是可以处理不同的数据分布形态,且对于不同大小、不同密度的簇都可以处理,缺点是计算复杂度较高,需要进行EM算法迭代优化。
总的来说,不同的聚类算法适用于不同的场景,需要根据具体的数据集特点进行选择。
当然,也可以将多种算法进行组合使用,以获取更好的聚类效果。
各种聚类算法的比较
各种聚类算法的比较聚类的目标是使同一类对象的相似度尽可能地小;不同类对象之间的相似度尽可能地大。
目前聚类的方法很多,根据基本思想的不同,大致可以将聚类算法分为五大类:层次聚类算法、分割聚类算法、基于约束的聚类算法、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和用于高维度的聚类算法。
摘自数据挖掘中的聚类分析研究综述这篇论文。
1、层次聚类算法1.1聚合聚类1.1.1相似度依据距离不同:Single-Link:最近距离、Complete-Link:最远距离、Average-Link:平均距离1.1.2最具代表性算法1)CURE算法特点:固定数目有代表性的点共同代表类优点:识别形状复杂,大小不一的聚类,过滤孤立点2)ROCK算法特点:对CURE算法的改进优点:同上,并适用于类别属性的数据3)CHAMELEON算法特点:利用了动态建模技术1.2分解聚类1.3优缺点优点:适用于任意形状和任意属性的数据集;灵活控制不同层次的聚类粒度,强聚类能力缺点:大大延长了算法的执行时间,不能回溯处理2、分割聚类算法2.1基于密度的聚类2.1.1特点将密度足够大的相邻区域连接,能有效处理异常数据,主要用于对空间数据的聚类1)DBSCAN:不断生长足够高密度的区域2)DENCLUE:根据数据点在属性空间中的密度进行聚类,密度和网格与处理的结合3)OPTICS、DBCLASD、CURD:均针对数据在空间中呈现的不同密度分不对DBSCAN作了改进2.2基于网格的聚类2.2.1特点利用属性空间的多维网格数据结构,将空间划分为有限数目的单元以构成网格结构;1)优点:处理时间与数据对象的数目无关,与数据的输入顺序无关,可以处理任意类型的数据2)缺点:处理时间与每维空间所划分的单元数相关,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聚类的质量和准确性2.2.2典型算法1)STING:基于网格多分辨率,将空间划分为方形单元,对应不同分辨率2)STING+:改进STING,用于处理动态进化的空间数据3)CLIQUE:结合网格和密度聚类的思想,能处理大规模高维度数据4)WaveCluster:以信号处理思想为基础2.3基于图论的聚类2.3.1特点转换为组合优化问题,并利用图论和相关启发式算法来解决,构造数据集的最小生成数,再逐步删除最长边1)优点:不需要进行相似度的计算2.3.2两个主要的应用形式1)基于超图的划分2)基于光谱的图划分2.4基于平方误差的迭代重分配聚类2.4.1思想逐步对聚类结果进行优化、不断将目标数据集向各个聚类中心进行重新分配以获最优解1)概率聚类算法期望最大化、能够处理异构数据、能够处理具有复杂结构的记录、能够连续处理成批的数据、具有在线处理能力、产生的聚类结果易于解释2)最近邻聚类算法——共享最近邻算法SNN特点:结合基于密度方法和ROCK思想,保留K最近邻简化相似矩阵和个数不足:时间复杂度提高到了O(N^2)3)K-Medioids算法特点:用类中的某个点来代表该聚类优点:能处理任意类型的属性;对异常数据不敏感4)K-Means算法1》特点:聚类中心用各类别中所有数据的平均值表示2》原始K-Means算法的缺陷:结果好坏依赖于对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对K值的选择没有准则可依循、对异常数据较为敏感、只能处理数值属性的数据、聚类结构可能不平衡3》K-Means的变体Bradley和Fayyad等:降低对中心的依赖,能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Dhillon等:调整迭代过程中重新计算中心方法,提高性能Zhang等:权值软分配调整迭代优化过程Sarafis:将遗传算法应用于目标函数构建中Berkh in等:应用扩展到了分布式聚类还有:采用图论的划分思想,平衡聚类结果,将原始算法中的目标函数对应于一个各向同性的高斯混合模型5)优缺点优点:应用最为广泛;收敛速度快;能扩展以用于大规模的数据集缺点:倾向于识别凸形分布、大小相近、密度相近的聚类;中心选择和噪声聚类对结果影响大3、基于约束的聚类算法3.1约束对个体对象的约束、对聚类参数的约束;均来自相关领域的经验知识3.2重要应用对存在障碍数据的二维空间按数据进行聚类,如COD(Clustering with Obstructed Distance):用两点之间的障碍距离取代了一般的欧式距离3.3不足通常只能处理特定应用领域中的特定需求4、用于高维数据的聚类算法4.1困难来源因素1)无关属性的出现使数据失去了聚类的趋势2)区分界限变得模糊4.2解决方法1)对原始数据降维2)子空间聚类CACTUS:对原始空间在二维平面上的投影CLIQUE:结合基于密度和网格的聚类思想,借鉴Apriori算法3)联合聚类技术特点:对数据点和属性同时进行聚类文本:基于双向划分图及其最小分割的代数学方法4.3不足:不可避免地带来了原始数据信息的损失和聚类准确性的降低5、机器学习中的聚类算法5.1两个方法1)人工神经网络方法自组织映射:向量化方法,递增逐一处理;映射至二维平面,实现可视化基于投影自适应谐振理论的人工神经网络聚类2)基于进化理论的方法缺陷:依赖于一些经验参数的选取,并具有较高的计算复杂度模拟退火:微扰因子;遗传算法(选择、交叉、变异)5.2优缺点优点:利用相应的启发式算法获得较高质量的聚类结果缺点:计算复杂度较高,结果依赖于对某些经验参数的选择。
常见聚类算法范文
常见聚类算法范文常见的聚类算法有层次聚类算法、划分聚类算法、模型聚类算法和密度聚类算法。
1. 层次聚类算法(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层次聚类算法是将数据点按照层次结构进行聚类的一种方法。
在这种方法中,数据点被组织成一个层次树的结构。
其中,自底向上的层次聚类算法(Agglomerative Clustering)逐步合并相似的数据点,而自顶向下的层次聚类算法(Divisive Clustering)则逐步拆分不相似的数据点。
2. 划分聚类算法(Partitioning Clustering Algorithm):划分聚类算法是将数据点划分成互不重叠的簇的一种方法。
其中,最常见的划分聚类算法是K-means算法。
该算法通过迭代的方式将数据点划分成K个簇,使得簇内的数据点之间的距离最小,而簇与簇之间的距离最大。
3. 模型聚类算法(Model-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模型聚类算法基于概率模型或统计模型,将数据点分配到概率模型或统计模型中。
其中,最常见的模型聚类算法是高斯混合模型(Gaussian Mixture Model)和潜在狄利克雷分配(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算法。
高斯混合模型将数据点分配到多个高斯分布中,而潜在狄利克雷分配将数据点分配到多个主题中。
4. 密度聚类算法(Density-based Clustering Algorithm):密度聚类算法基于数据点之间的密度来进行聚类。
其中,最常见的密度聚类算法是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Applications with Noise)算法。
该算法通过判断一个数据点周围的密度是否超过一定的阈值来决定是否将其作为核心点,从而将核心点连接起来形成簇。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数据集和任务的不同,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聚类算法进行数据的分类和分析。
各种聚类方法及举例
聚类,也被称为Clustering,是一种无监督学习方法,用于将数据集分割成不同的类或簇。
每个簇内的数据对象的相似性尽可能大,而不在同一个簇中的数据对象的差异性也尽可能地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聚类方法及其简要描述:1. K-Means: K-Means聚类算法是最常用的聚类方法之一,它将数据点分为K个簇,每个簇的中心点是其所有成员的平均值。
例如,可以使用K-Means对顾客按照购买行为进行分组。
2. Affinity Propagation: 这是一种基于图论的聚类算法,旨在识别数据中的"exemplars" (代表点)和"clusters" (簇)。
例如,可以使用Affinity Propagation来识别新闻文章中的主题。
3. Agglomerative Clustering (凝聚层次聚类): 这是一种自底向上的聚类算法,它将每个数据点视为一个初始簇,并将它们逐步合并成更大的簇,直到达到停止条件为止。
例如,可以使用Agglomerative Clustering来对基因进行分类。
4. Mean Shift Clustering: 此算法根据数据的密度来进行聚类。
例如,可以使用Mean Shift 对天气数据进行空间分区。
5. Bisecting K-Means: 它是K-Means的衍生算法,通过不断地将当前簇一分为二来找到更好的聚类效果。
例如,可以使用Bisecting K-Means对文档进行主题分类。
6. DBSCAN: DBSCAN是一个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可以识别出任意形状的簇,并且可以处理噪声数据。
例如,可以使用DBSCAN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区域划分。
聚类算法方法归纳
聚类算法方法归纳
1. K-Means 聚类:这是一种最常见的聚类算法,它通过确定 k 个初始中心点,并将每个数据点分配给最近的中心点,然后不断更新中心点的位置,直到达到最优的聚类结果。
2. 层次聚类:这种方法通过构建一棵树来表示数据的层次结构,从而实现聚类。
它可以是凝聚的(自下而上)或分裂的(自上而下)。
3. DBSCAN 聚类:基于密度的空间聚类应用程序和噪声(DBSCAN)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计算样本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样本点的密度,将样本点分为不同的簇。
4. 高斯混合模型(GMM):GMM 是一种概率模型,它假设数据是由多个高斯分布混合而成的。
通过最大化似然函数来估计模型参数,从而实现聚类。
5. OPTICS 聚类:这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计算样本点之间的距离来判断样本点的密度,将样本点分为不同的簇。
6. Agglomerative 聚类:这种方法通过不断合并最相似的两个簇来构建聚类层次结构。
7. 模型-based 聚类:这种方法使用统计模型(如混合模型、隐马尔可夫模型等)来描述数据的分布,并通过最大化模型的对数似然来确定最佳的聚类数量和成员。
这些是聚类算法的一些常见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优缺点,适用于不同类型的数据和应用场景。
在选择聚类算法时,需要考虑数据的特征、聚类的目标以及计算效率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层次聚类1、层次聚类的原理及分类1)层次法(Hierarchical methods)先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
每次将距离最近的点合并到同一个类。
然后,再计算类与类之间的距离,将距离最近的类合并为一个大类。
不停的合并,直到合成了一个类。
其中类与类的距离的计算方法有: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等。
比如最短距离法,将类与类的距离定义为类与类之间样本的最短距离。
层次聚类算法根据层次分解的顺序分为:自下底向上和自上向下,即凝聚的层次聚类算法和分裂的层次聚类算法(agglomerative和divisive),也可以理解为自下而上法(bottom-up)和自上而下法(top-down)。
自下而上法就是一开始每个个体(object)都是一个类,然后根据linkage寻找同类,最后形成一个“类”。
自上而下法就是反过来,一开始所有个体都属于一个“类”,然后根据linkage排除异己,最后每个个体都成为一个“类”。
这两种路方法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只是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根据数据特点以及你想要的“类”的个数,来考虑是自上而下更快还是自下而上更快。
至于根据Linkage判断“类”的方法就是最短距离法、最长距离法、中间距离法、类平均法等等(其中类平均法往往被认为是最常用也最好用的方法,一方面因为其良好的单调性,另一方面因为其空间扩/浓缩的程度适中)。
为弥补分解与合并的不足,层次合并经常要与其它聚类方法相结合,如循环定位。
2)Hierarchical methods中比较新的算法有BIRCH(Balanced Iterative Reducing and Clustering Using Hierarchies利用层次方法的平衡迭代规约和聚类)主要是在数据量很大的时候使用,而且数据类型是numerical。
首先利用树的结构对对象集进行划分,然后再利用其它聚类方法对这些聚类进行优化;ROCK(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for Categorical Attributes)主要用在categorical的数据类型上;Chameleon(A Hierarch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 Using Dynamic Modeling)里用到的linkage是kNN(k-nearest-neighbor)算法,并以此构建一个graph,Chameleon的聚类效果被认为非常强大,比BIRCH好用,但运算复杂度很高,O(n^2)。
2、层次聚类的流程凝聚型层次聚类的策略是先将每个对象作为一个簇,然后合并这些原子簇为越来越大的簇,直到所有对象都在一个簇中,或者某个终结条件被满足。
绝大多数层次聚类属于凝聚型层次聚类,它们只是在簇间相似度的定义上有所不同。
这里给出采用最小距离的凝聚层次聚类算法流程:(1) 将每个对象看作一类,计算两两之间的最小距离;(2) 将距离最小的两个类合并成一个新类;(3) 重新计算新类与所有类之间的距离;(4) 重复(2)、(3),直到所有类最后合并成一类。
聚类的效果如下图,黑色是噪音点:另外我们可以看出凝聚的层次聚类并没有类似基本K均值的全局目标函数,没有局部极小问题或是很难选择初始点的问题。
合并的操作往往是最终的,一旦合并两个簇之后就不会撤销。
当然其计算存储的代价是昂贵的。
3、层次聚类的优缺点优点:1,距离和规则的相似度容易定义,限制少;2,不需要预先制定聚类数;3,可以发现类的层次关系;4,可以聚类成其它形状缺点:1,计算复杂度太高;2,奇异值也能产生很大影响;3,算法很可能聚类成链状r语言中使用hclust(d, method = "complete", members=NULL):进行层次聚类。
d为距离矩阵;method表示类的合并方法,single最短距离法,complete最长距离法,median中间距离法,mcquitty 相似法,average 类平均法,centroid重心法,ward离差平方和法;members为NULL或d长度的矢量。
二、划分聚类法k-means基于划分的方法(Partition-based methods):其原理简单来说就是,想象你有一堆散点需要聚类,想要的聚类效果就是“类的点都足够近,类间的点都足够远”。
首先你要确定这堆散点最后聚成几类,然后挑选几个点作为初始中心点,再然后依据预先定好的启发式算法(heuristic algorithms)给数据点做迭代重置(iterative relocation),直到最后到达“类的点都足够近,类间的点都足够远”的目标效果。
Partition-based methods聚类多适用于中等体量的数据集,但我们也不知道“中等”到底有多“中”,所以不妨理解成,数据集越大,越有可能陷入局部最小。
1、Kmeans算法的原理k-means算法以k为参数,把n个对象分成k个簇,使簇具有较高的相似度,而簇间的相似度较低。
k-means算法的处理过程如下:首先,随机地选择k个对象,每个对象初始地代表了一个簇的平均值或中心,即选择K个初始质心;对剩余的每个对象,根据其与各簇中心的距离,将它赋给最近的簇;然后重新计算每个簇的平均值。
这个过程不断重复,直到准则函数收敛,直到质心不发生明显的变化。
通常,采用平方误差准则,误差的平方和SSE作为全局的目标函数,即最小化每个点到最近质心的欧几里得距离的平方和。
此时,簇的质心就是该簇所有数据点的平均值。
选择K个点作为初始质心repeat将每个点指派到最近的质心,形成K个簇重新计算每个簇的质心until 簇不发生变化或达到最大迭代次数时间复杂度:O(tKmn),其中,t为迭代次数,K为簇的数目,m为记录数,n为维数空间复杂度:O((m+K)n),其中,K为簇的数目,m为记录数,n为维数K-Means 算法的详细过程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A, B, C, D, E 是五个在图中点。
而灰色的点是我们的种子点,也就是我们用来找点群的点。
有两个种子点,所以K=2。
然后,K-Means的算法如下:①随机在图中取K(这里K=2)个种子点。
②然后对图中的所有点求到这K个种子点的距离,假如点Pi离种子点Si最近,那么Pi属于Si点群。
(我们可以看到A,B属于上面的种子点,C,D,E属于下面中部的种子点)③接下来,我们要移动种子点到属于他的“点群”的中心。
(见图上的第三步)④然后重复第2)和第3)步,直到,种子点没有移动(我们可以看到图中的第四步上面的种子点聚合了A,B,C,下面的种子点聚合了D,E)。
聚类的效果如下图,折线是历次循环时3个簇的质心的更新轨迹,黑点是初始质心:我们查看基本K均值算法实现步骤及上面的聚类效果可以发现,该聚类算法将所有数据点都进行了指派,不识别噪音点。
另外选择适当的初试质心是基本K均值过程的关键。
2、k均值的优缺点及分类优点:1,简单,易于理解和实现;2,时间复杂度低缺点:1)kmeans要手工输入类数目,对初始值的设置很敏感;所以有了k-means++、intelligent k-means、genetic k-means;2)k-means对噪声和离群值非常敏感,所以有了k-medoids和k-medians;3)k-means只用于numerical类型数据,不适用于categorical类型数据,所以k-modes;4)k-means不能解决非凸(non-convex)数据,所以有了kernel k-means。
5)k-means主要发现圆形或者球形簇,不能识别非球形的簇。
3、k-means与DBSCAN的区别k-means聚类算法的初始点选择不稳定,是随机选取的,这就引起聚类结果的不稳定。
k-means属于动态聚类,往往聚出来的类有点圆形或者椭圆形。
kmeans对于圆形区域聚类效果较好,dbscan基于密度,对于集中区域效果较好。
对于不规则形状,kmeans完全无法用,dbscan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
4、k-means注意问题1)K如何确定kmenas算法首先选择K个初始质心,其中K是用户指定的参数,即所期望的簇的个数。
这样做的前提是我们已经知道数据集中包含多少个簇,但很多情况下,我们并不知道数据的分布情况,实际上聚类就是我们发现数据分布的一种手段。
如何有效的确定K 值,这里大致提供几种方法:①与层次聚类结合[2]经常会产生较好的聚类结果的一个有趣策略是,首先采用层次凝聚算法决定结果粗的数目,并找到一个初始聚类,然后用迭代重定位来改进该聚类。
②稳定性方法[3]稳定性方法对一个数据集进行2次重采样产生2个数据子集,再用相同的聚类算法对2个数据子集进行聚类,产生2个具有k个聚类的聚类结果,计算2个聚类结果的相似度的分布情况。
2个聚类结果具有高的相似度说明k个聚类反映了稳定的聚类结构,其相似度可以用来估计聚类个数。
采用次方法试探多个k,找到合适的k值。
③系统演化方法[3]系统演化方法将一个数据集视为伪热力学系统,当数据集被划分为K个聚类时称系统处于状态K。
系统由初始状态K=1出发,经过分裂过程和合并过程,系统将演化到它的稳定平衡状态Ki,所对应的聚类结构决定了最优类数Ki。
系统演化方法能提供关于所有聚类之间的相对边界距离或可分程度,适用于明显分离的聚类结构和轻微重叠的聚类结构。
④使用canopy算法进行初始划分[4]基于Canopy Method的聚类算法将聚类过程分为两个阶段Stage1、聚类最耗费计算的地方是计算对象相似性的时候,Canopy Method 在第一阶段选择简单、计算代价较低的方法计算对象相似性,将相似的对象放在一个子集中,这个子集被叫做Canopy ,通过一系列计算得到若干Canopy,Canopy之间可以是重叠的,但不会存在某个对象不属于任何Canopy的情况,可以把这一阶段看做数据预处理;Stage2、在各个Canopy 使用传统的聚类方法(如K-means),不属于同一Canopy 的对象之间不进行相似性计算。
从这个方法起码可以看出两点好处:首先,Canopy 不要太大且Canopy 之间重叠的不要太多的话会大大减少后续需要计算相似性的对象的个数;其次,类似于K-means这样的聚类方法是需要人为指出K的值的,通过Stage1得到的Canopy 个数完全可以作为这个K值,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选择K的盲目性。
其他方法如贝叶斯信息准则方法(BIC)可参看文献[5]。
2)初始质心的选取选择适当的初始质心是基本kmeans算法的关键步骤。
常见的方法是随机的选取初始质心,但是这样簇的质量常常很差。
处理选取初始质心问题的一种常用技术是:多次运行,每次使用一组不同的随机初始质心,然后选取具有最小SSE(误差的平方和)的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