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_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际政治经济评论

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

———全球性安全机制的演变及前景

徐弃郁唐永胜

内容提要: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作为全球性安全机制的出现及其实践,是国际

社会为适应新的安全需要而进行的非常积极而有效的努力。从国际联盟到联合

国的更替,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际关系发展演变的内在逻辑和无形约束。现实

需要联合国以更为宽泛的安全理念为基础构建全球共识,有效发挥全球性安全机

制的作用。要有效应对21世纪国际社会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更离不开联合国发

挥更为积极的作用,同时也呼唤着联合国的改革。

关键词:国际联盟 联合国 安全机制

历史进入20世纪后,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扩张,西方列强对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争夺以及广大欠发达国家和人民的反抗斗争均有所加剧,原来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扩展到了全世界,安全事务也更加国际化。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作为人类历史上涉及面最广、破坏性最大的两次战争,进一步凸显了国际安全事务的全球性特质,并推动世界各国对和平与安全这一问题进行共同思考。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际社会进行了两次建立全球性国际安全机制的努力———国际联盟和联合国。

一国际联盟安全机制

(一)国际联盟的形成与实践

建立国际联盟的设想由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正式提出,而最初的出处却是在英国。1915年9月,为促使美国参战,当时的英国外交大臣爱德华・格雷致信

威尔逊总统的密友豪斯上校,询问威尔逊对建立一个旨在和平解决争端的国际联盟的意见。①威尔逊接受并发展了这一设想,在巴黎和会上,建立国际联盟便成为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原则中的重要部分。虽然建立国际联盟的思想源头在英国,但这一设想与欧洲的国际政治传统几乎完全不一样,其中不仅没有提到任何“均势”,反而大力宣扬“民主”、“法律”、“正义”等道德准则。这在梅特涅、俾斯麦和狄士累里的时代可能会受到嘲笑,但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国家却加以迎合。一方面,这有利于将美国拉入一个旨在“维持现状”的安全机制;另一方面,欧洲国家也希望借助这一机制解决战后的一堆难题:“和会在面临千头万绪的领土、经济和其他问题时,应该把建立国际联盟当作它的一项主要和基本工作,并认为这就可以提供一个必要的机关来为大多数问题找到惟一的妥善的解决办法”。②

国际联盟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尝试。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将安全机制扩大到全球范围,其成员国先后有60多个,是第一个全球性的国际安全机制。与一个世纪前的“欧洲协调”相比,国际联盟的组织程度和正式程度都有所提高。在组织结构上,国际联盟是一个实际存在的组织,有自己的法人资格、代表和超国家的机构(主要是大会、行政院和常设秘书处)。在正式程度上,《国联盟约》作为一项由大会通过的正式法律文件,对国际安全问题规定了一系列原则、规则和决策程序。

国联安全机制尽管在组织机构和规则程序上比一个世纪前的“欧洲协调”更为严密,但其实践成效却远不如后者。当涉及维持国际秩序、维护或恢复世界和平问题时,国联很少成功,只有在“极少见的情况下,也就是会员国中的大国利益不受妨害、或各会员国至关重要的共同利益似乎用得着国联时”,③国联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

即使在不涉及大国的情况下,国联成功的时候也很少。在国联成立初期,调解芬兰和瑞典关于亚兰群岛的争端可算是一例。另外,1925年10-12月间希2欧洲研究 2005年第3期 

①②③[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顾淑馨、林添贵译,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年版,第

200页。

参见出席和会的南非代表史末资将军的“切实的建议”,[英]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上卷),汉敖、宁京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38-39页。

[美]汉斯・J・摩根索:《国家间政治———寻求权力与和平的斗争》,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第580页。

腊与保加利亚发生武装冲突时,国联行政院主席分别向双方发出要求立即停止敌对行动的急电,也成功地制止了战争。但是,1920年波兰与立陶宛在占有维尔那及其省区问题上发生冲突时,国联并未起任何重要作用。1932-1935年玻利维亚和巴拉圭发生查科战争时,国联除提出一项武器禁运的建议外,基本上属于无所作为。这种情况已经使人们对国联的期望值有所降低,而在涉及大国的问题上,国联的所作所为更是摧毁了它的威信。

1923年意大利占领希腊科孚岛是国联处理的第一宗直接涉及大国的国际安全问题,国联在其中的表现具有代表性。1923年8月31日,墨索里尼政府以一位意大利官员在希腊境内遇刺为借口,派兵占领了希腊的科孚岛,几个小时后,这一问题被正式提交国联。当时很多国家都主张国联应实施强有力的行动迫使意大利撤军,但国联行政院在这一危机面前却后退了,主张和大使会议采取共同行动。后者是由英、法、意、日四大国组成的一个机构,“为本身的利益而建

立,并且只对这四大国负责”。①一个超国家的国际安全机制在危机发生时首先

的反应就是和这样一个纯粹代表大国的机构合作本身就体现出国联的软弱性,而且这种合作无疑会使解决问题的权力落到后者手中。事实证明,大使会议在整个事件中体现了其无可争议的仲裁地位:希腊政府向大使会议、而不是向行政院表示愿意让步;行政院对希腊“应该”作出的赔偿问题进行讨论,但全部建议“通知”了大使会议;处理此事件的最后裁决由大使会议、而不是由国联做出。

科孚岛事件对国联的威信来说是一次严重打击。首先,一个大国用武力践踏了一个弱小邻国的主权,国联不仅无力对后者提供保护,反而促使其完全满足侵犯者的要求;其次,意大利公开宣称占领外国领土作为一种和平强制措施是国际法允许的,而且意大利没有对希腊宣战,国联行政院就无权将此事当作危害和平的问题处理,国联对这样的谬论并没有坚决驳斥;最后,国联心甘情愿地接受了“顾问”角色和从属于大使会议的地位,自动放弃了应有的权利。以上三点都开了一个恶劣的先例,在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侵略中国东北、1936年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1939年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和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等事件中,国联在国际安全领域中的这种严重缺陷暴露得越来越明显,“保持和平与安全”自然无异于一纸空文,“公正”等道义原则也得不到任何体现。日本于1933年3月退出国联,德国与意大利分别于1933年

3 从国际联盟到联合国①华尔脱斯:《国际联盟史》

(上卷),第279-280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