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液方法及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保证患者痊愈的基本原则,比如脱水症状、低血栓、败血症等疾病的治疗。
此,了解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的意义,对保证患者康复和预防疾病有重要意义。
一、补液原则补液原则是指在治疗病人时,必须在丧失水分时,进行补充水溶液,以弥补缺乏的体液,有效防止和治疗脱水的原则。
通常的补液液体是用注射的方法,将水溶液直接注入人体内,经过一定的提取,可以完全满足人体的水分需求,促进血液的循环,实现正常的水分平衡。
补液的目的是保持体液的平衡,使体液不失去水分,延长血液的循环时间,减少出血,促进毛细血管舒张,改善细胞氧合功能,维持血压稳定以及满足机体细胞和组织的需求,防止机体细胞缺水耗尽而死亡。
补液不仅仅是补充水分,还伴随着营养物质的补充,例如糖、钠和其他微量元素,以满足机体的需求。
补液的基本原则是,“先少后多,慢慢来”,动态调整补液的方式和速度,以保持体液的平衡。
二、补钾原则补钾原则是指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必须补充钾离子,以维持人体的体液平衡,使血液循环恢复正常,继而提高人体的抵抗力。
钾离子是人体全身环境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不仅参与体液的混合,而且参与神经冲动传导,影响肌肉收缩,波动心率;影响机体的营养和新陈代谢;参与激素的分泌,影响血糖激素的分泌等;钾的缺乏会导致肌无力,肌痉挛,心脏骤停,血压降低,增加血小板,还会引起血液凝固、出血严重和痉挛等症状。
补钾原则,要求病人在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必须注意补钾。
钾的补充不仅要满足患者需求,而且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动态调整补钾的量。
钾不宜过多以免引起钾中毒,另外,在补钾的过程中,应该及时监测血液中钾的浓度,以及血压、脉搏和心电图的变化,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钾失衡反应。
总之,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医学研究表明的重要原则,也是保证病人快速康复的基本原则,更重要的是,它们对于预防疾病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实践中,应该秉承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才能更好的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治疗,减少可能发生的后果,保证患者的安全。
儿童补液的原则
儿童补液的原则
1.及时补液:儿童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应及时补液,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天气和感冒、发热等情况下更应注意及时补液。
2.选择合适的液体:儿童补液应选择含有适量电解质的液体,如口服盐水、电解质溶液、葡萄糖氯化钠溶液等。
应注意不要选择含有太多糖类的饮料。
3.量力而行:儿童补液时应根据孩子的年龄、体重、病情等情况,确定补液的量和速度,避免过多补液导致水中毒。
4.分次补液:儿童补液时可以采用分次补液的方式,每次补液的量不宜过多,分几次逐渐补充。
这样可以减少肠胃负担,防止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
5.注重口感:儿童往往对药味、味道敏感,对于口感不好的盐水等液体,可以适量加入一些糖或果汁,增加口感,提高孩子的接受度。
6.注意卫生:儿童补液时需要注意卫生,使用干净的容器和工具,避免交叉感染,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
同时,对于病情较重的孩子,应随时注意观察其病情,必要时及时就医。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
简述临床补液原则临床补液是指通过给予静脉输液来补充和调节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临床补液原则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合理的补液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临床补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清楚补液指征:在制定补液方案前,必须明确患者的补液指征。
主要有:体液丢失增加、循环血容量不足、维持正常代谢需求等。
常见的病情包括:脱水、休克、烧伤、手术后等。
2.个体化的补液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年龄、性别、体重、伴随疾病、病情严重程度等。
不同病情和不同患者需要的补液种类和剂量也不同。
3.正确选择补液种类:主要有晶体液和胶体液两大类。
晶体液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盐水、林格液等,主要用于补充体液和电解质。
胶体液包括血浆代用品、白蛋白、羟乙基淀粉等,主要用于扩容和提高血液胶体渗透压。
4. 适当掌握补液速度:补液速度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来决定。
一般来说,急性失血、休克等病情需要快速补液,速度一般为1000-1500ml/h;慢性失血、脱水等病情需要缓慢补液,速度一般为500-1000ml/h。
补液速度过快会增加循环负担,速度过慢会延误病情。
5.定期监测补液效果:在给予补液治疗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体液状态和电解质水平,以评估补液效果。
常见监测指标包括血压、心率、尿量、体重、电解质浓度等。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6.防止并发症的发生:补液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如:静脉扩张、水中毒、电解质紊乱等。
可通过选择适当的补液种类和控制补液速度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临床补液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治疗手段,合理的补液方案能够维持体内的水和电解质平衡,保证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代谢活动。
在制定补液方案时,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结合监测指标,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并定期监测补液效果,以及时调整方案。
同时,需要注意防止补液过程中的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
老年患者补液原则
老年患者补液原则
一、评估脱水程度
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的衰退,对水和电解质的调节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脱水。
在补液前,应先评估患者的脱水程度,根据脱水程度确定补液量。
轻度脱水可适当增加饮水量,严重脱水需及时就医并补充电解质溶液。
二、保持电解质平衡
老年患者补液时,应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钠、钾、钙等电解质的补充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过量的钠摄入可能导致高血压和水肿,而过量的钾摄入可能导致心脏问题。
因此,应根据患者的血电解质检查结果,适量补充电解质。
三、控制补液速度
老年患者的循环系统较弱,补液速度过快可能导致心肺负担加重,引起急性心肺功能不全。
因此,应控制补液速度,一般以每小时每公斤体重不超过20-40毫升的速度进行补液。
对于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应适当减慢补液速度。
四、监测尿量
尿量是反映患者循环状况的重要指标。
在补液过程中,应监测患者的尿量,以判断补液是否充足或过量。
如发现尿量过少或无尿,应及时调整补液量,并寻找可能的原因。
五、注意年龄因素
老年患者的消化系统和肾脏功能都有所衰退,对药物的代谢和排
泄能力减弱。
在补液时,应注意药物的用量和给药方式,避免因过量或不当用药引起的副作用。
六、补充营养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情况较为常见,而营养不良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康复能力。
在补液的同时,应注意给患者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如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
营养补充可采用口服营养补充剂或肠内营养的方式进行。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简述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
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医学护理中一种常见的护理措施,它既是传染病的护理措施,也是病人的基本护理措施。
它的作用是为了改善病人的体内环境,将病人的体内缺水率、体内钾离子浓度等平衡回归正常。
一、补液原则
补液原则是补充病人体内水分,以改善病人体内水、电解质平衡的一种护理措施。
其目的是使病人脱水状态改善,调节体液中的电解质的称量平衡,以达到疗效。
补液的方式有多种,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补液方式。
1.服补液:口服补液既可以采用普通的水,也可以采用特殊的补液剂,补液剂里面有一定的电解质,以确保病人迅速恢复体液电解质的正常平衡;
2.肉注射补液:将补液剂注入患者腿部、臂部等肌肉内,以恢复体液电解质的正常平衡;
3.脉滴注补液:将补液剂滴入患者静脉内,以改善病人的水、电解质平衡。
二、补钾原则
补钾原则是补充病人体内钾离子以调节电解质称量平衡的护理
措施,其目的是调节体液中钾离子浓度,避免过多或过少的钾离子浓度破坏体液电解质称量平衡。
补钾原则的补充方法有多种,如口服补钾、滴注补钾、静脉注射补钾等。
补钾的剂量应根据病人的钾离子浓度和临床表现,结合诊断结果,定量给予。
总之,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是传染病的护理措施,也是病人的基本护理措施。
它的目的是为了改善病人的体内环境,将病人的体内缺水率、体内钾离子浓度等平衡回归正常,以达到临床疗效的最大化。
但在使用补液原则和补钾原则的护理措施时,需注意服用药物的剂量以及药物的给药方式,以免出现反应或不良反应。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
小儿补液疗法原则本贴收到1朵鲜花小儿补液疗法原则一、第一天补液计划:三定,三先及两补原则①定量=累计损失量+继续损失量+生理需要量轻度缺水:90~120ml/kg中度缺水:120~150ml/kg重度缺水:150~180ml/kg②定性等渗性缺水—-1/2张含钠液(2:3:1)低渗性缺水——2/3张含钠液(4:3:2)高渗性缺水-—1/3张含钠液(2:6:1)③定速主要决定于脱水程度和大便量,三个阶段。
定速三个阶段(先盐后糖,先浓后淡,先快后慢)1)扩容阶段:重度脱水伴循环障碍者,用2:1等张含钠液20ml/kg,30~60分内静脉推注或快速滴注。
2)以补充累积丢失量为主的阶段:若无微循环障碍,补液从此阶段开始,如以扩容,累积丢失量应减去扩累积量=总量÷2-扩容量8~12小时滴入,8~10ml/kg.h3)维持补液阶段:余量于16~18小时或5ml/kg。
h输注④纠正酸中毒:重度酸中毒可用5%NaHCO3:3—5ml/kg,提高HCO3— 5mmol/L粗略计算。
血气测定计算:5%NaHCO3 (ml)=(-BE)×0。
5×体重;稀释成1.4%的溶液(1ml 5%NaHCO3 =3。
5ml 1。
4%)。
以上均半量给予.两补1)补钾:见尿补钾,浓度低于0.3%, 0。
15~0.3g/kg。
日。
需4~6天.2)补钙,补镁:补液过程中出现抽风,先补钙,若无效,再补镁。
补钙:10%葡萄糖酸钙1-2ml/kg;补镁:25%硫酸镁0.1mg/kg/次,q6h第二天及以后的补液一、脱水及电解质已纠正1)溶液的定量:生理需要量,继续丢失量,补钾及供给热量。
一般为口服,病重或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溶液的定性:生理需要量:60~80ml/kg,用1/5张;继续丢失量:丢多少补多少,用1/2~1/3张。
二者加起来1/3~1/4张,12~24小时均匀静滴。
儿科常用液体的组成及张力1:1液1/2张0。
小儿补液原则和方法
外科补液一.补液目的补液疗法是为已存在水电及酸碱平衡紊乱的患者提供维持生理需要的水和电解质,补充已丢失的液体和继续丢失的液体,且在不影响机体水及电解质平衡的前提下导入各种治疗所需的药物。
二.补液的适应症1.各种原因所导致的缺水2.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3.各种原因导致的饮食不足进食过少,饮水不足,电解质平衡失调4.各种原因的中毒食物中毒,药物中毒,农药中毒---排泄毒素,增强机体的解毒和抗毒能力5.休克6.需要静脉给药:如治疗感染使用的抗生素、扩血管药,升压药物及激素7.各种大中型手术围手术期8.胃肠道疾患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肿瘤短肠综合症等水的代谢正常人主要从饮食中摄入水分,在物质代谢过程中也能获得一定量的水,成人每天约饮水1000-1500ml,食物中所含水分约700ml,体内物质氧化代谢后产生的内生水200-400ml,总共每天的摄入水量为2000-2500ml。
机体的排水途径:1.肾正常人每天随尿液排出的溶质约有600mmol,肾功能正常时尿液浓缩后可含溶质1200mmol/L,要排出600mmol的溶质就至少需要排尿500ml/d.但是长时间尿液的浓缩对肾脏是不利的,因此每天的尿量以维持在1000ml-1500ml为宜。
2.皮肤每天从皮肤蒸发的水分约500ml。
但是体温每升高1℃将丢失的水分约为100ml,汗液中所含有所含有Na和Cl都比较低,因此在大量出汗后可能会引起高渗性缺水。
3. 肺:呼出气中带走的水分每天约400ml。
但是对于气管切开的病人,每日自呼吸蒸发比正常约多1000ml。
4. 肠道:虽然每天有多达8000ml的消化液进入消化道,但是在正常情况下,其中98%以上的消化液在下消化道左右被重新吸收,从粪便中排除的水分仅占100ml左右。
因此正常成年人而言,水的入量和出量基本相等2500ml左右。
在制定病人补液计划时,随即带来了三个问题:补什么液体?补多少量?怎样补法?(一)补什么液体根据病因及临床表现,结合化验来来判断体液失调的性质和程度;如为高渗性脱水,要先补5%葡萄糖液或0.45%氯化钠溶液,尿量增多后再补适量等渗盐水;低渗性脱水应补等渗性盐水,严重者补高渗盐水;等渗性脱水应补给平衡液盐糖各半。
补液具体方案
补液具体方案第1篇补液具体方案一、背景与目的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治疗中对补液治疗的要求日益提高。
为规范补液操作,确保患者安全,提高治疗效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机构实际情况,制定本补液具体方案。
二、适用范围本方案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中需要进行补液治疗的患者,包括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临床科室。
三、补液原则1. 严格掌握补液适应症,遵循合理、安全、有效的原则。
2. 根据患者病情、年龄、体重、生理需求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补液方案。
3. 优先使用晶体液,合理使用胶体液,避免不必要的输血。
4. 补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补液种类和速度。
5. 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预防感染。
四、补液方案制定1. 病情评估: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全面了解患者病情,进行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评估患者液体平衡状态。
2. 补液类型选择:(1)晶体液:适用于大多数需要补液的患者,如生理盐水、林格氏液、葡萄糖盐水等。
(2)胶体液:适用于低蛋白血症、严重创伤、大手术等患者,如羟乙基淀粉、明胶、右旋糖酐等。
(3)血液制品:在患者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伴有明显贫血症状时,可考虑输注红细胞悬液;血小板、凝血因子缺乏时,可输注相应的血液制品。
3. 补液量及速度:(1)补液量:根据患者体重、生理需求、丧失液体量等因素计算。
一般成人每日生理需水量为2000-2500ml。
(2)补液速度: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心脏功能等因素调整。
一般成人滴速为40-60滴/分钟。
4. 监测指标:(1)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
(2)液体平衡指标:尿量、体重、中心静脉压等。
(3)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电解质、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五、补液方案实施与调整1. 严格执行医嘱,按照补液方案实施。
2. 加强患者监护,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3. 根据患者病情、监测指标及治疗效果,及时调整补液种类、量和速度。
休克病人补液原则
休克病人补液原则休克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是机体全身灌注不足的表现,常由多种原因引起,如出血、感染、损伤等。
休克的主要特征是血流动力学紊乱,导致组织器官缺血缺氧,威胁生命。
及时补液是休克治疗的重要措施之一,可以改善循环状态,恢复组织灌注。
在进行休克病人补液时,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提供足够的有效循环血量:休克病人由于血管扩张、血液回流障碍等原因,导致有效循环血量不足。
补液时需要迅速提供足够的液体,以恢复血容量,增加心脏前负荷,改善心输出量。
常用的液体包括晶体液、胶体液等。
2.个体化的补液策略:休克病人的补液需求因人而异,应根据病情、病因等因素进行个体化的补液策略。
需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年龄、体重、休克原因、合并症等。
在不同的情况下,补液的方式、速度和剂量都可能有所不同。
3.优先选择理想液体:理想液体是指与血浆相似的液体,它能够提供足够的血容量,并且与血浆有相似的渗透压。
晶体液和胶体液都可以被用作理想液体,但它们有不同的特点。
晶体液可以快速补充血容量,但由于较高的渗透压可能导致水分向细胞外移动,增加组织水肿的风险。
胶体液具有较高的胶体渗透压,可以保持血容量,并减少水分移动风险。
4.注意补充维持性液体:休克病人除了需要迅速补液以改善循环状态外,还需要维持性液体来保持有效循环血量。
维持性液体通常是指每天所需的基础代谢水平和液体损失的总和。
根据病情和病因,可以适当调整补液速度和剂量,以维持正常的水电解负荷平衡。
5.密切监测补液效果:补液后需要密切观察病人的血压、心率、意识状态、尿量、呼吸等指标,以评估补液效果。
血液动力学监测可以通过中心静脉压、肺动脉嵌顿压等指标来评估。
如果补液后没有明显的改善,可能需要调整补液策略,进一步评估休克的原因。
总之,休克病人补液是一项复杂的治疗措施,需要充分了解病情和病因,并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补液策略。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和临床指标,以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外科补液原则及注意事项-PPT
1
2
下丘脑-垂体后叶-抗利尿激素(调节渗透压)
肾素-醛固酮(血容量)
血容量↓→血压↓→肾素↑→醛固酮↑→Na+吸收↑, K+、H+排泄
字符延长
体液平衡
ADD TITLE TEXT CONTENT
ADD TITLE TEXT CONTENT
外科补液原则及注意事项
普外科
01 基本知识
02 体液平衡
03 体液失衡
04 补液
05 补液注意事项
目录
CATALOG
字符延长
01
基本知识
字符延长
体液组成
ADD TITLE TEXT CONTENT
主要成分
主要成分
水
电解质
字符延长
体液含量
ADD TITLE TEXT CONTENT
治疗
5%碳酸氢钠(mL)=(24-血测得HCO3-值)×体重(kg) ×0.7,一般先给计算量的1/2,避免补酸过度。
①处理原发病
②轻度补液自行缓解
③重度需用碱性溶液纠正
代谢性酸中毒
ADD TITLE TEXT CONTENT
字符延长
代谢性碱中毒
ADD TITLE TEXT CONTENT
02
体液平衡
字符延长
渗透压
ADD TITLE TEXT CONTENT
定义
正常:280-310mOsm/L 血浆渗透压=2(Na++ K+)+葡萄糖+尿素氮
在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渗透浓度不相等时,水由浓度低侧向浓度高侧移动,阻止细胞内水的转移并保持平衡,渗透压高侧便产生一定的压力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
脱水时的补液原则脱水时的补液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 治疗原因:首先需要明确脱水的原因,例如呕吐、腹泻、高热等引起的脱水,需要针对性地治疗原因。
2. 补充水分:脱水时需要补充充分的水分。
一般情况下,可以给予口服水分,但如果患者呕吐或不能口服,可以考虑静脉输液。
3. 补充电解质:脱水时不仅失去水分,还会失去一些重要的电解质,如钠、钾、氯等。
因此,在补充液体的同时,还需考虑补充适量的电解质,以维持体内电解质平衡。
4.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于脱水的耐受能力也有所不同,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病情等因素,调整补液的速度和量,避免过度或不足。
5. 监测水平和病情:在补液过程中要监测患者的水平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补液方案,并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尿液量等指标。
需要注意的是,脱水时的补液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判断和指导。
如果你或他人出现脱水症状,应尽快就医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补液原则的具体细化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临床表现进行调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补液原则:1. 估算失水量:在开始补液之前,需要估算患者失水的程度。
常用的方法有体重法、临床表现法和尿液渗透压法等。
通过估算失水量可以更准确地确定补液的目标和量。
2. 渐进补液:如果患者发生了中度或重度脱水,不要一次性给予大量液体,而是采取渐进补液的方法,逐渐纠正脱水。
这样可以减少心脏和肾脏的负担,避免血容量过度增加。
3. 全面补液:补液时需要考虑到体内失调的电解质,包括钠、钾、氯等。
特别是在腹泻和呕吐导致碱性电解质丧失时,需要补充含氯盐的液体,如氯化钠溶液。
但是,对于存在心脏、肾脏或肝脏疾病的患者,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电解质的补充。
4. 适当补充葡萄糖:在补液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添加葡萄糖来提供能量需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对于糖尿病患者或胰岛素抵抗的患者,需要谨慎使用葡萄糖,并根据血糖水平及时调整。
5. 监测补液效果:在补液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尿液量、血压、电解质水平等指标,以评估补液效果和调整补液方案。
补液原则五个原则
补液原则五个原则
1. 补液原则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水电解质平衡的情况、心肺功能等。
2. 根据患者的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判断补液的种类和数量。
常用的补液种类包括晶体液、胶体液和电解质液。
3. 补液的速度应根据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尿量等指标进行监测和调整。
一般情况下,补液的速度不宜过快,以防止引起心脏负荷过重或肺水肿等并发症。
4. 在补液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生命体征的变化,及时调整补液方案。
如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困难等情况,应立即停止或减少补液,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 补液过程中应注意监测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情况,特别是钠、钾等关键离子的浓度。
如果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的情况,应及时进行调整和治疗。
简述液体疗法的静脉补液原则
简述液体疗法的静脉补液原则
液体疗法静脉补液是指通过静脉将药物、养分等溶液直接输入体内,以调节体内液体平衡,维持正常生理功能。
静脉补液是一种有效
的治疗方法,尤其在疾病治疗、手术后恢复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
静脉补液原则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需要对病情进行评估。
包括病情的严重程度、液体的流失程度、补充液体的种类和数量等。
只有了解病情才能更好的给出合适的治疗
方案,并防止出现过度或不足的补液现象。
2.确定补液的种类及配方。
常见的液体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
注射液、血浆代用品、氯化钠注射液和碳酸氢钠注射液等。
在补液配
方时,会根据病情的不同而调整不同种类的液体比例。
比如在肾功能
损伤的患者中,应优先选择不含钠离子的液体进行补液。
3.确定补液的速度。
静脉注射时,应该根据病人的需要、药物性
质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注射的速度。
对于需要快速给药的情况,例如心脏骤停,药物的给予速度应该尽可能快,而对于情况比较危险
的患者则需要更小的速度进行注射。
4.管理和观察。
在进行液体疗法时,需要密切监测病情和反应,
避免副作用的出现。
在注射过程中,应注意注射位点的清洁。
一旦出
现异常反应,应立即停止给药并进行相应的处理。
总体来说,液体疗法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治疗方案,并且注重病情
的个性化评估,配合合适的补液种类、配方、速度和观察,病人的治
疗效果一定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外科补液原则专家讲座
外科补液原则专家讲座
第1页
(一)水代谢
人体内体液经过四种路径排出体外。
• 1、肾排尿:普通每日尿量约1000—1500mL。每日尿 量最少为500mL,因人体每日代谢产生固体废物35— 40g,每15 mL尿能排出1g固体废物。
• 2、皮肤蒸发和出汗:每日从皮肤蒸发水份约500mL。 这种蒸发水份是比较恒定,并不因为体内缺水而降低。 如有出汗,则从皮肤丢失水份更多,如有发烧,体温 每升高1℃,从皮肤丢失水份将增加100mL。
• 代谢性酸中毒临床表现:①呼吸加深加紧,呼出气体 带有烂苹果味;②精神萎靡,头晕,嗜睡;③心跳加 紧,血压偏低;④化验检验:pH小于7.35,HCO3-下降, 尿呈酸性。
• 代谢性酸中毒治疗:①处理原发病,消除引发酸中毒 原因;②轻度代谢性酸中毒能够经过补液而自行缓解; ③重度代谢性酸中毒需用碱性溶液纠正,临床惯用是 5%碳酸氢钠,给药剂量计算公式为:5%碳酸氢钠(mL) =(24-血测得HCO3-值)×体重(kg)×0.7,普通先 给计算量1/2,防止补酸过分。
• 4、量入为出:病人在就诊前失水量是依 据病人脱水表现来预计,不很准确。就 诊后失水量应该准确测量并统计下来。 以后继续失水量就应该按统计失水量损 失多少,补充多少。
外科补液原则专家讲座
第23页
(三)安全补液监护指标
外科补液原则专家讲座
第24页
• 1、中心静脉压(CVP):正常为5—10cm水柱。CVP和血 压同时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应加紧补液;CVP增高, 血压降低表示心功效不全,应减慢补液并给强心药; CVP正常,血压降低,表示血容量不足或心功效不全, 应做补液试验。(10min内静脉注入生理盐水250mL, 若血压升高,CVP不变,为血容量不足;若血压不变, 而CVP升高,为心功效不全。)
外科补液的原则及补液需要注意的事项
外科补液的原则及补液需要注意的事项在外科手术中,补液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外科补液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直接关系到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下面,我将从深度和广度的角度全面评估外科补液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并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文章,以帮助您更深入地理解这个主题。
一、外科补液的原则1. 补液种类外科手术需要补液,常用的补液种类包括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林格液、羟乙基淀粉溶液等。
在选择补液时,需要考虑到患者的病情、手术类型以及个体特征等因素。
2. 补液速度补液速度是外科补液的重要原则之一。
在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血容量状态和代谢情况,合理控制补液速度,避免快速补液导致的心力衰竭、肺水肿等并发症。
3. 补液量外科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代谢状态会发生变化,需要合理补充失去的液体。
补液量的计算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血压、尿量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避免过度或不足补液引起的并发症。
4. 补液质量外科补液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手术的成败和患者的恢复情况。
常见的补液质量问题包括细菌污染、渗透压不平衡、渗透性脑病等,需要严格控制补液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二、补液需要注意的事项1. 补液监测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尿量、电解质和血红蛋白等指标,及时调整补液方案,避免补液不当引起的并发症。
2. 补液时间外科手术的时间通常较长,补液时间需要根据手术情况进行合理安排,避免手术中断或缺乏持续补液导致的并发症。
3. 补液污染外科手术过程中,补液管路和容器的清洁是非常重要的。
需要使用无菌的材料和设备,避免补液污染引起的感染性并发症。
4. 补液稳定性外科手术过程中,需要选择稳定性好的补液药物和溶液,避免因药物分解或溶液变质引起的并发症。
总结回顾:外科补液的原则和需要注意的事项对于手术的顺利进行和患者的安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补液过程中,需要根据补液种类、速度、量和质量等原则进行严格控制,并重点关注补液监测、时间、污染和稳定性等事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液方法及原则?补液以口服最为安全应尽量口服补液不能口服补液或病情
危重者则需静脉补液并注意先盐后糖高渗性失水者例外先晶后胶先快后慢应先改善机体缺水缺钠后减慢滴速防心肺负担加剧液种交替避免长时间补充单一液体引起新的失衡尿畅补钾每日尿量超过40ML/H补钾较为安全如病人失液过多或休克者应不论补钾原则首要遵医嘱扩充血容量如心肺等器官功能障碍者或静脉滴注高渗盐水或经静脉特殊给药如钾盐,脂肪乳剂,血管活性药物等应减慢滴速不可过快
补钾四原则
口服补钾最为安全不能口服补钾或经静脉滴注的患者应注意(尿少不补钾尿量超过40ML/H补钾较为安全浓度不宜过高静脉滴注氯化钾是安全给药浓度不宜超过0.3% 滴注不过快超过60滴每分严禁静脉推注总量不过大每日不能超过6-8G对严重低钾者应在心电监护下提升血清钾水平
休克的病情观察
意识与精神若神志清醒着则说明循环血量足够若出现烦躁不安表情淡漠嗜睡瞻望甚至昏迷则说明细胞缺血缺氧以致脑功能障碍
生命体征休克者脉搏细速呼吸急促收缩压<90MMOL 脉压0次每分表示休克存在呼吸大于30或小于8表示病情危重多数休克病人体温偏低而感染性休克常伴高热
皮肤色泽和温度休克病人皮肤和口唇粘膜苍白发绀黄斑状或瘀斑四肢湿冷
尿量每日尿量少于20表示血容量不足少于17表示尿比重低而固定者表明已
发生急性肾衰竭
辅助动态监测监测血尿粪便常规血生化指标
术后活动目的
可增加肺活量肺的扩张和分泌物的排出预防肺部并发症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防止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胃肠道蠕动防止腹泻及肠粘连促进膀胱功能恢复防止尿潴留
术后活动方式
术后麻醉清醒病人鼓励床上活动包括深呼吸活动四肢和翻身术后1到2日可实行离床活动嘱病人坐于床沿双腿下垂而后站立稍作走动以后根据病人情况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时间随时观察病人情况不可随便离开病人活动时注意保暖重症病人或特殊制动的病人根据病情要求制定活动时间不可过早
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肺不张及肺部感染术前做好呼吸道准备全麻手术拔管前应先吸净气管内的分泌物术后去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和口腔分泌物的误吸鼓励病人有效咳嗽深呼吸可行体味引流或雾化吸入胸腹部包扎宽松适宜注意口腔的清洁与保暖泌尿系统感染术后预防和机制治疗尿储留是感染的主要措施感染鼓励病人多饮水每日排尿应在1500以上保持尿路通畅根据细菌药敏试验给予有效抗生素治疗若残余尿量在50以上应安置留置导尿病遵守无菌原则
深静脉血栓形成抬高下肢积极下肢活动穿弹力袜等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术后补充足够的水可降低血液粘滞度应用电充气袖带挤压腓肠肌被动按摩都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包扎注意事项
病人应取舒适坐位或卧位扶托肢体保持功能位置
绷带应选取宽度适宜的污染潮湿的绷带不宜饲用
肢体骨隆突或凹陷处如内外裸及腹股沟等处应垫好衬垫在包扎
包扎四肢应在远心端开始尽量露出指利于观察血液循环和神经功能
包扎是用力均匀松紧适宜动作轻快要求牢固舒适整齐美观
每包扎一周压住前周三分之一或二分之一爆炸开始于终了均需环绕两周需正价绷带时可将两端重叠6厘米包扎完毕用胶布粘贴固定或将末端撕开打结在外侧肢
基本包扎法
环形法多用于包扎开始结束时
蛇形发多用于临时固定敷料或夹板
螺旋形法用于躯干和四肢
反螺旋形法用于包扎经纬不一致的小腿和前臂
回返形法用以包扎头顶和残肢端
8字形法用于包扎肘部膝部腹股沟足跟足背肩手掌手指等处
T N M分期法
T肿瘤大小几浸润范围 N淋巴结受累情况 M远处转移
癌症的三级预防
一级预防预防病因目的是消除或减少可能致癌的有害因素
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目的是降低癌症的死亡率
三级预防康复预防目的是提高生存质量减轻疼痛延长寿命
颈部手术治疗要点
呼吸困难和窒息是手术治疗最严重的并发症
甲状腺危象术后高热38度脉快而弱超过120次每分出现烦躁不安瞻望甚至昏迷伴有呕吐及水样便腹泻常危及病人生命及时给与治疗
喉返神经损伤一侧喉返神经损伤可导致声嘶两侧喉反损伤发生声带麻痹引起失音或呼吸困难和窒息
喉上神经损伤损伤喉上神经外侧肢运动支引起声带松弛病人音调降低易误吸而诱发反射性呛咳
手足抽搐手术中误伤甲状旁腺
脑脊液外漏的护理措施
绝对卧床休息屁【平卧位头抬高15-20 促进漏口封闭
保持鼻腔外耳道口腔清洁应2-3次清洁消毒
严禁阻塞鼻腔耳道严禁耳鼻滴药冲洗严禁经鼻吸痰或吸氧
避免用力打喷嚏咳嗽用力排便以防脑脊液逆流
观察和记录脑脊液出量
两个疝的区别
小脑幕切迹疝在颅内高压的基础上出现进行性的意识障碍患侧瞳孔缩小后逐渐扩大对侧肢体瘫痪生命体征紊乱最后呼吸心跳停止
枕骨大孔疝病情变化快剧烈头痛呕吐频繁颈项强直生命体征改善显着而意识障碍和瞳孔变化出现较晚因延髓和呼吸中枢受压可突然出现呼吸心跳停搏死亡
手术日晨的护理
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检查手术备皮是否符合要求若发现高热或其它病情变化应报告医师是否延期手术
排空小便下腹部和盆腔手术应在手术前4小时安置留置导尿管
胃肠道和上腹部大手术应安置胃管
术前半小时遵医嘱给术前药物
取下病人义齿发夹手表等贵重物品和钱物交由护士长保管
准备手术中的用物如病例CTmri片 X线片引流瓶药物等再用平车吐送病人时应并带到手术室
准跌术后监护室
尿细菌定量培养的注意事项?
在应用抗生素之前或停用抗生素5日之后留取尿标本
取清晨第一次(尿液在膀胱内停留6到8H以上)的清洁新鲜的中段尿送检
留取尿标本
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充分清洗会阴部消毒尿道口用无菌实验留取中段尿并在1H内细菌培养或加防腐剂冷藏保存
尿标本中误混入消毒药液女性病人留尿时注意避开月经期防止阴道分泌物及经血混入
脑疝观察紧急处理
若病人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宏达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及两侧瞳孔不等大
常为脑疝先兆表现一旦出现立即报告医师
紧急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生根后坠和窒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