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心理学第八章 运动归因共42页
合集下载
运动与归因PPT课件
请考虑下面的情节:
两个很有经验的排球运动员配 合,
在一次内部双人比赛中应付一 对
不怎么有经验的选手。成绩是 预
料之中的:有经验的一方赢得 比
赛,比分为15:1和15:3。在 比
第1页/共77页
目录
一 各种归因理论
二
运动中的 归因研究
三 影响运动归因 的因素
运动与归因
运动归因的
六
研究热点
运动归因中 的个体差异
第9页/共77页
(2)独特性
独特性是个性本质的重要因素。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 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3)选择自由性
如果我们知道某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那么,其行为与其态度就是一致的。 否则就难于作出相应推断。
第10页/共77页
3 Kelley的协变理论(三度理论)
Kelley将归因现象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在多次观察同类行为或事件的情况下的归因,称为多线索归 因;另一类则是依据一次观察就做出归因的情况,称为单线索归因。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 三个方面的因素(1)客观刺激物;(2)行动者;(3)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 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
第22页/共77页
6、各种归因理论的评价
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Kelley的协变理论和Weiner的成败归因理 论都是对Heider归因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观察 他人的外显行为为开端,以探求导致这一行为的原因为目的。
但是,相应推断理论主要探求行为者的内在个性是否与其行为相吻合,而且只 针对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场合里所发生的行为,对于其他时间和场合所发生的行为 并不加以考虑,而这些正是Kelley和Weiner的归因理论中的重要因素,现在行 为与过去行为的比较也为观察者提供了稳定与否的主要信息。
两个很有经验的排球运动员配 合,
在一次内部双人比赛中应付一 对
不怎么有经验的选手。成绩是 预
料之中的:有经验的一方赢得 比
赛,比分为15:1和15:3。在 比
第1页/共77页
目录
一 各种归因理论
二
运动中的 归因研究
三 影响运动归因 的因素
运动与归因
运动归因的
六
研究热点
运动归因中 的个体差异
第9页/共77页
(2)独特性
独特性是个性本质的重要因素。个体与他人行为的共同性因素越少,相应推 断的可靠性就越高。
(3)选择自由性
如果我们知道某人的行为是自由选择的,那么,其行为与其态度就是一致的。 否则就难于作出相应推断。
第10页/共77页
3 Kelley的协变理论(三度理论)
Kelley将归因现象区分为两类:一类是能够在多次观察同类行为或事件的情况下的归因,称为多线索归 因;另一类则是依据一次观察就做出归因的情况,称为单线索归因。凯利认为,人们对行为归因总是涉及 三个方面的因素(1)客观刺激物;(2)行动者;(3)所处关系或情境;其中,行动者的因素是属于内部 归因,客观刺激物和所处的关系或情境属于外部归因。
第22页/共77页
6、各种归因理论的评价
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Kelley的协变理论和Weiner的成败归因理 论都是对Heider归因理论的扩充和发展,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以观察 他人的外显行为为开端,以探求导致这一行为的原因为目的。
但是,相应推断理论主要探求行为者的内在个性是否与其行为相吻合,而且只 针对在某一特定时间和场合里所发生的行为,对于其他时间和场合所发生的行为 并不加以考虑,而这些正是Kelley和Weiner的归因理论中的重要因素,现在行 为与过去行为的比较也为观察者提供了稳定与否的主要信息。
运动心理学-归因理论在运动中的应用
影响归因的因素还有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1、进行积极的反馈 2、增加成功的体验 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6、强调个人努力 7、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异 8、实事求是
案例
这是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是50米快速跑。教师将全班 学生分成了男女各两组进行分组练习,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运动中的归因三维度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 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internalattribution\external attribution),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stability),可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controlability)
主讲人:XXX
归因的概念 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Heider在其 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 提出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 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人们进行归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 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少走弯 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归因活动是一种普 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 的各个领域。
归因的原则:
1. 协变性原则。海德认为,人们通常认为,任何特定 的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决定的。按照协变性的原则, 应该在许多不同的条件下寻找特殊结果和特殊原因 的联系。
2. 打折扣原则。凯利认为,“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 定结果中的作用,假如有其他似是而非的原因也存 在的话,应该打折扣”。也就是说,在有一种以上 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的归因不要做得 太自信,不要轻易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1、进行积极的反馈 2、增加成功的体验 3、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4、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5、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6、强调个人努力 7、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异 8、实事求是
案例
这是一节五年级的体育课,正在进行的教学内容是50米快速跑。教师将全班 学生分成了男女各两组进行分组练习,同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
运动中的归因三维度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weiner)对行为结果的归 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 (internalattribution\external attribution), 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stability),可 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controlability)
主讲人:XXX
归因的概念 奥地利社会心理学家F.海德Heider在其 1958年出版的《人际关系心理学》中首先 提出归因理论。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 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人们进行归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 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少走弯 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归因活动是一种普 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 的各个领域。
归因的原则:
1. 协变性原则。海德认为,人们通常认为,任何特定 的行为都是由许多原因决定的。按照协变性的原则, 应该在许多不同的条件下寻找特殊结果和特殊原因 的联系。
2. 打折扣原则。凯利认为,“某一特定原因在产生特 定结果中的作用,假如有其他似是而非的原因也存 在的话,应该打折扣”。也就是说,在有一种以上 的原因可能起作用的情况下,我们的归因不要做得 太自信,不要轻易把结果归因于某个特殊的原因。
运动归因(1)
二维归因模型:行为成败决定因素 —————————————————————————— 稳定性 内部 外部 —————————————————————————— 稳定 能力 任务难度 不稳定 努力 运气
——————————————————————————
内部的 三 维 度
外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的
不稳的 可控的 努力
德西效应拓展意义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认为将动机分为内 部和外部不足以揭示行为激起和调节的本质特征。而真 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或 控制性的意识。 自主性是指自主选择行为和承担行为责任的程度; 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做出特定行为的程度。 奖励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限制了人的行为自主 性。若在奖励的同时给予正反馈(能力肯定等),效应 会变得复杂:既可引起内部动机下降,也可推高或维持内 部动机水平。这与个体的需要水平和自我意识等因素有关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 相信某些因素控制着他们的生活,这些因素 便是他们的控制点。它们可能是内部的,也 可能是外部的。对于成就高的人来说,其控 制点往往是内部的。
内部控制点 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积极或消极事件看作是自 己个人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事件处于人的主动控 制之下。
外部控制点 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积极或消极事件看作与自 己个人的行为无关,因此这些事件是个人无法控制的。
如何矫正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后天所得,通过归因训练可以得到有效预 防和矫正。
预防和矫正主要原则: 第一,将注意力放在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上,而不去注意那 些较难控制或根本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上; 第二,失败时避免做低能力的归因。
容易 效 率 水 平 一般程度
困难 低 动机 活动任务 高
——————————————————————————
内部的 三 维 度
外部的
稳定的 不可控的
不稳的 可控的 努力
德西效应拓展意义
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学者们认为将动机分为内 部和外部不足以揭示行为激起和调节的本质特征。而真 正影响行为自我激发和调节的是人们对行为的自主性或 控制性的意识。 自主性是指自主选择行为和承担行为责任的程度; 控制性是指在某种压力下做出特定行为的程度。 奖励就是一种社会控制手段,限制了人的行为自主 性。若在奖励的同时给予正反馈(能力肯定等),效应 会变得复杂:既可引起内部动机下降,也可推高或维持内 部动机水平。这与个体的需要水平和自我意识等因素有关 。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是有意识或无意识地 相信某些因素控制着他们的生活,这些因素 便是他们的控制点。它们可能是内部的,也 可能是外部的。对于成就高的人来说,其控 制点往往是内部的。
内部控制点 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积极或消极事件看作是自 己个人行为的结果,因此这些事件处于人的主动控 制之下。
外部控制点 强烈倾向于将人生中各种积极或消极事件看作与自 己个人的行为无关,因此这些事件是个人无法控制的。
如何矫正习得性无助感 习得性无助感是后天所得,通过归因训练可以得到有效预 防和矫正。
预防和矫正主要原则: 第一,将注意力放在个人努力的重要性上,而不去注意那 些较难控制或根本不能控制的环境因素上; 第二,失败时避免做低能力的归因。
容易 效 率 水 平 一般程度
困难 低 动机 活动任务 高
《运动心理学》课件
赛前心理准备
通过心理训练帮助运动 员调整心态,应对比赛
压力。
心理技能训练
将心理训练与技能训练 相结合,提高运动员的
整体表现。
心理康复
在受伤或失败后,运用 心理训练帮助运动员恢
复自信、调整心态。
团队凝聚力
通过心理训练增强团队 成员之间的信任和合作 ,提高团队整体表现。
03
运动情绪与应激管理
运动情绪的调节与控制
运动判断的偏差与纠正方法
判断偏差
在运动中,由于各种原因,运动员可能会出现判断偏差,例如感知错误、记忆 偏差等。这些偏差可能会影响运动员的决策和表现。
纠正方法
为了提高运动表现,运动员需要了解和纠正判断偏差。一些常见的纠正方法包 括加强技能训练、提高注意力集中能力、利用反馈和教练指导等。
提高运动决策与判断能力的训练
预防心理疲劳。
心导、积极的生活方式调整等手段促进心
理疲劳的恢复。
04
运动决策与判断
运动决策的过程与影响因素
运动决策的过程
运动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信 息收集、处理和输出。在运动中,运 动员需要快速准确地做出决策,以应 对各种情境和挑战。
影响因素
运动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 运动员的经验、技能水平、情绪状态 、外部环境等。这些因素相互作用, 共同影响运动员的决策过程。
训练目标
提高运动决策与判断能力的训练旨在帮助运动员更好地应对运动中的挑战和情境 ,提高其表现和竞争力。
训练方法
训练方法包括模拟训练、实战演练、案例分析、心理训练等。这些方法可以帮助 运动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各种情境,提高其决策和判断能力。同时,运动员还需 要注重全面发展,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体能和心理素质。
归因运动
因此,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体育教师与教练员要通过各种手段了解学生 或运动员的归因情况,并根据归因变化的规律,调节对学生或运动员体育成绩的 反馈信息,以使学生或运动员能利用这些反馈信息获得最大的动机量值。
应用与操作 6-1
指导运动员或学生更多地进行内部归因 通过运用归因量表或观察,人们能够发现有些学生或运动员把他们大 部分的成绩归因于外部原因。由于内部归因比外部归因有更为成熟的归因 指向,因此,教练或体育教师应该鼓励运动员或学生通过建立自信心和在 合适的时候对成绩进行内部归因而变得更具有内部归因的倾向。 (引自 Cox,2003)
运 动
所提出的基本的归因模式见图 6-l。
归 因
2
125
图 6-1 简化的 Heider 的归因模式图 (引自 Cox ,2002)
根据 Heider 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个人或环境的力量,或者同时 归因于这两个因素。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能力”和“努力”所构成。环境力量 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 “能力”和 “任务的难度”相结合, 形成了被称之为“能够”(或者“不能够”)的维度。这就是说,如果任务很难, 必须有很高的能力才能完成它。相反,如果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失败的话,必定是 因为任务的难度太大。
本章首先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归因理论,并重点对 Weiner 成败归因理论的三 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运动中的归因所涉及到的众多方面,以及影响 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最后介绍了再归因训练的方法和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这个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力求在自 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着各种事件。例如,在运动的成就情境中,运 动员或观众常会发问:“为什么这场比赛会输掉?”、“为什么某某运动员会受 伤?”、“为什么某种行为会使教练员很高兴?”、“为什么某运动员不能再努力一 点?他是什么类型的运动员?”等等。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需要审查造成该 类结果的过程和原因;在找到了原因之后,又会用这些结论去预测他们以后的行 为及其结果。
应用与操作 6-1
指导运动员或学生更多地进行内部归因 通过运用归因量表或观察,人们能够发现有些学生或运动员把他们大 部分的成绩归因于外部原因。由于内部归因比外部归因有更为成熟的归因 指向,因此,教练或体育教师应该鼓励运动员或学生通过建立自信心和在 合适的时候对成绩进行内部归因而变得更具有内部归因的倾向。 (引自 Cox,2003)
运 动
所提出的基本的归因模式见图 6-l。
归 因
2
125
图 6-1 简化的 Heider 的归因模式图 (引自 Cox ,2002)
根据 Heider 的意见,行为的结果可以归因于个人或环境的力量,或者同时 归因于这两个因素。有效的个人力量是由“能力”和“努力”所构成。环境力量 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 “能力”和 “任务的难度”相结合, 形成了被称之为“能够”(或者“不能够”)的维度。这就是说,如果任务很难, 必须有很高的能力才能完成它。相反,如果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失败的话,必定是 因为任务的难度太大。
本章首先介绍了几种主要的归因理论,并重点对 Weiner 成败归因理论的三 个维度进行了分析;然后,讨论了运动中的归因所涉及到的众多方面,以及影响 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最后介绍了再归因训练的方法和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的具体方法。
第一节 归因理论
归因理论是对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这个理论假设:人们总是力求在自 己认知的基础上解释、理解和预测着各种事件。例如,在运动的成就情境中,运 动员或观众常会发问:“为什么这场比赛会输掉?”、“为什么某某运动员会受 伤?”、“为什么某种行为会使教练员很高兴?”、“为什么某运动员不能再努力一 点?他是什么类型的运动员?”等等。在回答这些问题时,人们需要审查造成该 类结果的过程和原因;在找到了原因之后,又会用这些结论去预测他们以后的行 为及其结果。
运动归因
5.1 常用的再归因训练方法
• (一)团体发展法 • (二)强化矫正法 • (三)观察学习法
5.2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 • • • • • • • (一)进行积极的运动反馈 (二)增加成功的体验 (三)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四)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八)实事求是 (六)强调个人努力 (七)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 (五)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习得性无助个体的主要心理特征
• (1)自我效能感低 • (2)消极思维 • (3)情绪失调 • (4)人际关系不良
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学生形成习得性无助感的原因分析:
• (1)客观原因 A.教师、 A.教师、家长和教练的教育方式不当 教师 B.不良的教育环境 B.不良的教育环境 • (2)主观原因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Weiner的成败归因理论
• (1)内外源维度。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 内外源维度。 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 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 人自身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 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 部原因即个人自身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 运气等。 运气等。
体育心理学
西南大学 体育学院
第六章
运 动 归 因
主讲人: 西南大学体育学院 钟军
重要问题
• 基本了解三种常见的运动归因理论 • 运动中的归因 • 青少年运动中习得性无助感的成因 • 影响运动归因的内外部因素 • 如何进行归因训练
关键概念
• 归因 • 归因训练 • 协相关原则 • 习得性无助感
一、Heider的理论 Heider的理论
与不同的结果和归因组合有关的情感示意图
运动心理学-归因理论在运动中的应用
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 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人们进行归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 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少走弯 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归因活动是一种普 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 的各个领域。
在海德看来,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 于个人。如果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 负什么责任;如果在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 其行为结果负责。环境原因如他人、奖惩、运 气、工作难易等;个人原因如人格、动机、情 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如一个学生考试不 及格,可能由于个人原因:他不聪明、不努力 等;也可能由于环境原因:课程太难、考试不 合理等。海德关于环境与个人、外因与内因的 归因理论成为后来归因研究的基础。他认为, 对人知觉在人际交往上的作用就在于使观察者 能预测和控制他人的行为。
去与之争个高低,这才是强者。”听完老师的话那些要求
换对手的学生不在言语了,只是接下来的练习更具竞争性。 那名学生又一次输了,他一边做立卧撑一 边在说:“我就不 信赢不了你”。....
分析: 从上述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都是因为学生在课中的竞争中而产生
出思想认识_上偏差,即成败归因的问题,由于教师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自信心非但没有因受到挫折而低落, 相反却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其中教师的“导”起到关键作用。
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练习前提出了要求,即男女两对中没有战胜各自对
手的,要做立卧撑五个。练习的一开始学生还为了比赛中胜负争论,如谁抢
跑了,谁跑的时候脚踩线了等等,练习了几次后,学生的劲头出现不协调的
因素,“老师,太不公平了,我要求换人。”寻声望去,一名男生指着身旁 的同学叫嚷着,-脸的懊丧,他的叫嚷得到全班大多数“失败者”的附和, 原来与一同跑的是校田径队的集训队员,他虽几经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 自信心不免受到不小的打击。教师问道:“你认为与谁比,公平?”“我要和他比” 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迅速作出了回答与选择,指着身后-名小胖子并脸上 带着-丝“坏笑”, 于是“失败者们”纷纷提出换人要求,一时间就乱作了 一团,
人们进行归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总 结经验教训,以便在未来的活动中少走弯 路,取得更好的成绩。归因活动是一种普 遍的心理现象,它渗透在人们生活、工作 的各个领域。
在海德看来,行为的原因或者在于环境或者在 于个人。如果在于环境,则行动者对其行为不 负什么责任;如果在于个人,则行动者就要对 其行为结果负责。环境原因如他人、奖惩、运 气、工作难易等;个人原因如人格、动机、情 绪、态度、能力、努力等。如一个学生考试不 及格,可能由于个人原因:他不聪明、不努力 等;也可能由于环境原因:课程太难、考试不 合理等。海德关于环境与个人、外因与内因的 归因理论成为后来归因研究的基础。他认为, 对人知觉在人际交往上的作用就在于使观察者 能预测和控制他人的行为。
去与之争个高低,这才是强者。”听完老师的话那些要求
换对手的学生不在言语了,只是接下来的练习更具竞争性。 那名学生又一次输了,他一边做立卧撑一 边在说:“我就不 信赢不了你”。....
分析: 从上述教学片断中我们不难发现,都是因为学生在课中的竞争中而产生
出思想认识_上偏差,即成败归因的问题,由于教师及时的引导使得学生的 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自信心非但没有因受到挫折而低落, 相反却激起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其中教师的“导”起到关键作用。
学生学习积极性,教师在练习前提出了要求,即男女两对中没有战胜各自对
手的,要做立卧撑五个。练习的一开始学生还为了比赛中胜负争论,如谁抢
跑了,谁跑的时候脚踩线了等等,练习了几次后,学生的劲头出现不协调的
因素,“老师,太不公平了,我要求换人。”寻声望去,一名男生指着身旁 的同学叫嚷着,-脸的懊丧,他的叫嚷得到全班大多数“失败者”的附和, 原来与一同跑的是校田径队的集训队员,他虽几经努力都.以失败而告终, 自信心不免受到不小的打击。教师问道:“你认为与谁比,公平?”“我要和他比” 面对教师的提问,学生迅速作出了回答与选择,指着身后-名小胖子并脸上 带着-丝“坏笑”, 于是“失败者们”纷纷提出换人要求,一时间就乱作了 一团,
《运动归因》PPT课件
• 2、人们可能觉得直接信息比非直接信息
更加可靠,而一致性信息涉及行为者周 围的其他人,这方面的材料相对分散, 无法凭观察者自己来一一获取;
• 3.选择自由性
ppt课件
14
四、Kelley的三维归因理论
• Kelley(1967)认为,人们在归因的过程中
总是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客观刺激物(存 在)、行动者(人)、所处情境(时间和形 态)。这三个方面构成一个协变的立体框架, 所以称为三维归因理论。
ppt课件
15
凯利的三维归因理论将外界信息 分成三种不同的信息资料:
ppt课件
18
• 区别性高 + 一致性低 + 一贯性低
综合以上资 料进行归因
当时的情境或条件
区别性高:该学生所有运动技能都很好,仅是体操成绩差; 一致性低:其他同学的体操成绩都较好,只有该学生的体操成绩差; 一贯性低:该学生过去的体操成绩一直不错;
ppt课件
19
课堂实践环节:
• 以分组的形式,运用4种归因理论中的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 掌握唤醒、焦虑等重要心理学的概念。
• 解释唤醒、焦虑是如何影响运动表现和运
动成绩的。
ppt课件
1
第四章
运动活动中的归因
/20101120/106169.shtml /sports/news/video/702
ppt课件
12
三、Jones和Davis的相应推断理论:
• 所谓“相应推断”是指外显的行为是
由行动者内在的人格特质直接引起, 或者说,一个人的行为与其人格特质 是一致的。
ppt课件
13
在从行动者意图到行动者个性本质的推断 过程中,应考虑三个基本因素:
体育心理学运动归因 优质课件
2011.8.1
协变性原则
体育心理学 张清(讲师)
• 一个人对成功与失败的归因常常根据别人完成 同一项任务时的成绩来解释或预测,即当别人 的成绩与他们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 因;当别人的成绩与他们不相一致时,会把它 归于内部的原因,这种现象就被称作协变性原 则(Covariation Principle)。
2011.8.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归因训练
体育心理学 张清(讲师)
• 所谓归因训练(attribution training), 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 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2011.8.1
体育心理学 张清(讲师)
常用的再归因训练方法
• (一)团体发展法 • (二)强化矫正法 • (三)观察学习法
2011.8.1
体育心理学 张清(讲师)
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
• (一)进行积极的运动反馈 • (二)增加成功的体验 • (三)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 • (四)明确各种影响因素的可控性 • (五)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 • (六)强调个人努力 • (七)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 • (八)实事求是
2011.8.1
体育心理学 张清(讲师)
期望与归因
• 根据Weiner的观点,把某一行为的结果归 因于稳定原因的个体比归因于不稳定原因 的个体更期望该行为再次发生。
• 研究还发现,可控制性这一要素,特别是 努力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 果有着较大的相关。
2011.8.1
体育心理学 张清(讲师)
2011.8.1
案例分析
体育心理学 张清(讲师)
• 2.小王和小孙平时训练时的成绩不相上下, 但在最近的一场重要比赛中,小王取得了 很好的成绩,而小张则一败涂地。组织班 级学生讨论,利用什么样的归因方法才可 以保证他俩在以后的训练与比赛中都有良 好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