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思维对比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
从中英单词对比中西思维方式不同一、中西思维方式差异对比一综合vs.分析口综合思维,即在思想上将对象的各个部分联合为整体,并将它的各种属性、方面等结合起来。
翻译家杨友钦1999曾说,中国人强调整体和归纳;而西方人则注重分析和细节。
由于中国人偏好综合,导致了思维上整体优先,即强调整体思维。
中国传统哲学试图寻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追求“万物一体”“天人合一”。
因此,中国人喜欢先从整体上分析事物,然后再将其分成不同的部分。
在西方,柏拉图首先提出“主客二分”的思想。
分析性思维从二元的角度解释世界。
它明确区分精神与物质、主体与客体、现象与本质,并把二者对立起来。
分析性思维是把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然后深入分析各个部分在整体中的作用和地位,进而了解其特殊本质。
二形象vs.抽象口形象思维指在头脑中对记忆表象进行分析综合、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的表象的心理过程。
中国人的形象思维较为发达,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并且大量运用形象类比的方法,通过物体的形象表达思想,重视直观经验。
抽象思维,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推理的思维活动。
这种思维需要遵循逻辑规律,所以又称逻辑思维。
西方人倾向于使用表达同类事物的整体概念来表达具体的现象或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的运用。
在语言中大量使用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三螺旋型vs.直线形口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受其文化影响巨大。
在社会中人们会根据一些约定俗成的习俗或规则来为人处事,他们总是从一个整体的角度认识并指出事物。
Hofstede1991指出,中国人从直觉或感觉上去思考,认为个体与社会是一个整体,其思考方式是呈螺旋型的。
与此相反,西方人善于分析推理,其思维模式是呈直线形,即一开始就表达出自己的思想。
因此,他们逐渐形成了直线形思维模式。
受其逻辑思维传统影响,西方人在推理和判断事物时更倾向于追求精确。
二、中西思维差异对语言表达的影响一词汇方面1.词汇选择英语词类可分为10种,并与汉语词类没有完全一一对等关系。
英语思维vs中文思维的三大差异
英语思维vs中文思维的三大差异人的很大一部分思维活动是用语言进行的。
英文思维就是这部分思维用英语在进行。
中文思维就是用中文去思维。
但这是需要中英文都好的人才能做到。
不懂英文的人就不可能用英文去思维。
传统的英文学习,大多数老师习惯于先用中文思考,然后再翻译成英文。
这样会使到速度很慢,影响了流利的程度,而且由于受中文的影响,表达时容易变成中国式英文-Chinglish。
所以学习英文要练习用英语思维,有了这种习惯,英文的表达才能达到真正的纯正和流利。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大量的听读练习,才能逐步形成用英文思维的习惯。
1.英文思维是线性结构,中文思维是螺旋状结构,意思是中国人喜欢绕弯子,外国人喜欢直来直去,体现在作文中就是中国人喜欢开头先讲个故事,外国人却直入主题。
事情真的是这样的吗?先想象这样一个情景:你刚在星巴克买咖啡时,看到两个人在争吵,其中一个男的朝另一个女的身上扔了一杯热咖啡。
后来你想把这件事转述给别人,于是,你会发现中国人和外国人在叙述方式上的很大差异:中国人通常会这样说:我跟你说,刚我在星巴克买咖啡,看到两个人在吵架,其中一个男的直接把一杯热咖啡扔到了另一个女的身上啊!不同的是,一个外国人的叙述可能是这样:I saw a guy throwing hot coffee at a woman during an argument while I was buying drinks in the Starbucks.如果将一件事分成重点和背景,那中文一般是先铺陈背景,再进入重点;与之相反,英文一般是开门见山,先放出重点,然后再加上细节和背景。
中学语文老师教作文时会说'欲扬先抑,起承转合',这就是典型的中文思维。
如果你将这种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带到了英语表达里,那么你的句子就一定会有'中式英语'的痕迹,如:'I'm telling you that .........翻译上述对话'.2.小的方面,比如时间、地点、姓名等。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
中英思维方法差异对比中英两种思维方法有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源于两个文化的不同背景和思维方式。
下面将从语言表达、问题解决和决策制定等方面对中英思维方法的差异进行比较。
在问题解决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存在差异。
中文思维一般较为细致入微,注重整体问题的解决。
中文习惯于从整体出发,通过探究事物的根本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同时,中文思维也注重过程和方法的灵活性,强调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分析和抽象思维。
英文思维习惯于将问题分解为细节,然后通过逻辑推理,一步一步地解决问题。
英文思维更注重目标的明确和计划的实施,强调实现目标的方法和措施。
在决策制定方面,中英思维方法也有差异。
中文思维更加注重集体决策和共识达成。
中文习惯于通过讨论和辩论,通过多方参与和观点的碰撞来达成共识。
中文思维注重协调和妥协,倾向于找出多方利益的平衡点。
相比之下,英文思维更注重个人决策和效率。
英文思维更强调个人的权利和自由,注重迅速决策和追求效率。
可以看出,中英思维方法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不仅是由两种语言的特点所决定的,也与两种文化的不同背景和价值观有关。
中文思维强调整体、直觉和情感,追求协调和平衡;英文思维注重逻辑、分析和理性,强调个体和效率。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流和合作中容易造成误解和困惑。
因此,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思维方式是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重要前提。
通过相互交流、学习和借鉴,可以达到思维方法的融合和转化,提高跨文化交流和合作的效果。
中英思维方式对比
直觉VS实证
• 中国: • 重直觉悟性天人合一 • 英美: • 重实证理性知识天人相分 • 一热得我满身大汗 • The heat made me sweat. • I was sweating all over. • 二不坚持就会失败 • One will fail unless one preserves.
• His successes were so repeated that no wonder the envious and the vanquished spoke sometimes with bitterness regarding them.
登幽州台歌
• 前不见古人 • 后不见来者 • 念天地之悠悠 • 独怆然而泪下 On climbing the Tower at Youzhou
• Spring has so much more than speech in its unfolding flowers and leaves and the coursing of its streams and in its
• sweet restless seeking
• John Galesworthy The Apple Tree
年 ➢The thick carpet killed the
sound of my footsteps. ➢我走在厚厚的地毯上一点脚步声
也没有
本体VS客体思维
• 我想到了:这是只熟鸟也许自幼养在 笼中
• It occurs to me that it must be a tame bird.
• 他赢钱赢得那么多无怪乎眼红的人赌 输的人有时说起这件事情便发牢骚
直线思维VS曲线思维
6 英汉思维文化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比较 4
顺向思维与逆向思维(西方人面对未来,中国
人面对过去) Look forward to 回顾以前 vs. look back on:想想以后,
•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 ---All the dates mentioned in the paper have been moved back in time. • ---After you, sir. 先生,您先请。
翻译之难在于文化不同 1
• 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弥补 • She felt that she must not yield, she must go on living her straitened, humdrum life. This was her punishment for having made a mistake. She had made her bed, and she must lie on it. ( Theodore Dreiser) • 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Virginia Statute for Religious Freedom and the father of the
University of Virginia.
参考译文
• 1826年杰斐逊逝世。按照他生前遗愿, 在他墓地的石碑上刻着:《独立宣言》 和《弗吉尼亚信教自由法令》的作者、 弗吉尼亚大学奠基人之墓。
英汉文化差异比较 2.6.3
二)意义冲突 • “中国是块肥肉,谁都想吃”。(肥肉 vs 瘦肉) • 你胖了。 • 花 vs fl翻译
你知道中英文思维的差别吗?
你知道中英文思维的差别吗?留学之前,为了通过雅思或托福考试,很有同学多少有些过于注重英语应试技巧,而忽略了语言的表达思维,以至于出国后感觉自己口语说得挺溜的,其实在别人看来,完全是英译了中式表达,甚至出现了很多老外听不懂的情况。
其实,表达方式受思维影响,今天,留学汪就来谈谈中英文思维的差别。
1. 汉语主观性强,英语客观性强在公共场所的警示语上,我们可以发现二者的差别。
比如很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请勿吸烟”。
这里的潜台词是:在这个场所里,你要做一个不要吸烟的人。
而同样的意思在英语里多用“Smoke free”, 意思是这里是无烟区域,没有任何道德的暗示。
当然用no smoking 也没错。
因为表达方式的不同,很多朋友还错误地把这里的free,理解成 “自由吸烟区”,以为可以随意吸烟, 闹了笑话。
2.汉语很直观,英语则需要透过现象进行理解汉语在描述一件事情的时候可以直接坐到表象的描述,英语则无法坐到。
例如,汉语中表示“受伤的战士醒了”,这里的“醒”有苏醒的意思,和睡觉睡的“醒”是一个字。
但在英语中则需要用其他词汇将二者区分开来:The fighter comes back to life。
这里就用了comes back to life 代替了wake up。
3. 汉语先表达原因后表达结果,英语先表达结果后表达原因汉语喜欢把原因放在前面,来解释后面的结果,英语则喜欢先告诉读者或听着结果,然后用原因修饰这个结果。
例如: The prince in rags was thrown out of the palace because the guard could not recognize him. 那个侍卫认不出穿着破衣裳的王子,就把他从王宫里赶了出来。
4. 汉语先交代背景后给出焦点,英文先给出焦点后交代背景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基本上是首先考虑事物的环境和外围因素,然后考虑具体事物或中心事件。
西方人的思维模式正相反,首先考虑中心事物,然后才加上外围因素。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
英汉互译中的思维差异对比分析英汉语言作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有着很大的不同。
要在翻译中灵活转换,就很有必要首先弄清楚其思维模式方面的差异。
标签:思维模式;思维差异;英汉互译很多学者认为,思维方式与语言密切相关,“思维是语言生成和发展的深层机制,语言又促使思维方式得以形成和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主要工具,是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
思维以一定的方式体现出来,表现于某种语言形式之中”。
(连淑能,2002)。
东方和西方属于两大不同的文化体系,因而形成两大类型的思维模式。
东方和西方的思维模式从总体上看具有不同的特征,如东方人偏重人文,注重伦理、道德西方人偏重理性、逻辑、实证等等。
英汉互译中语言转换很大程度上受英汉思维模式的影响,具体而言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整体思维VS 分析思维(Synthetic thought VS Analytic thought)一般来看,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
而英语国家的人则恰恰相反,会将整体分解成具体的部分,然后分析其特征、功用、关系等。
中国人计算时间一般按照年-月-日-小时-分钟从大到小的顺序,而英语中则从小到大,分钟-小时-日-月-年;中国人的名字一般将姓置于前,名放在后,而英语国家的人名顺序是先名后姓。
二、形象思维VS 抽象思维(Imaging thought VS Abstract thought)中国人往往选择形象思维,西方人选择的抽象思维。
中国的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中国人会选择形象思维,例如,“人”、“田”、“山”等;而英语是一种字母文字,其需要借助于抽象思维的方式来表达含义。
例1:Now that the merger of “dot and com” has created so many young millionaires,there’s a new topic:venture capital.译文:既然网络公司的兼并造就了如此多的年轻百万富翁,我们面临一个新话题:风险资本。
第二章英汉思维对比 ppt课件
Lead a life for extreme hardship
腓尼基字母
• 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 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基字母 。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 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没有代表元 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 断。
现在的希伯来字母、阿拉伯字母、希腊字母、拉丁字母等,都可追溯至腓尼 基字母。腓尼基字母像希伯来字母和阿拉伯字母一样,都是辅音字母 (abjad), 没有代表元音的字母或符号,字的读音须由上下文推断。
Order 5. Firmness of mind 6. Savings 7. Industry
8. Honesty 9. Justice 10. Cleanliness 11.
Calmness 12. Morality 13. Humbleness
»
(Benjamin Franklin)
• 为了使自己在生活中不犯错误,特列出我认为应 该身体力行的13条守则。这些守则是:1. 节制饮 食 2. 自我克制 3. 沉默寡言 4. 有条不紊 5. 坚定信 念 6. 勤俭节约 7. 工作勤奋 8. 忠诚老实 9. 办事公
• 见到自己的故乡,他想起了童年的情景。
3.具体词语
• The stars twinkled in transparent clarity. • 星星在清澈的晴空中闪烁。
• In America, Wang computers have become a fixture in offices throughout the country.
• 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
英汉语言思维对比
英汉语言思维对比在英语学习中,当汉语与英语有差异时,前者总会干扰后者;而在汉语近似或与英语相同的地方,前者无形中会有利于后者的学习。
故英语学习者应该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由英汉差异引起的学习困难上。
由此英汉对比应运而生。
英汉对比既可帮助学习者确定学习重点,又可避免中式英语。
那么通过对比,英汉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1、汉语重点在后,英语重点在前英语往往先说明要点,再谈及细节和添加信息;而汉语往往先铺垫,先谈背景信息,最后说明要点。
英语组织句子结构遵从的是“突显律”,即把最重要的信息放在句首。
与英语的排序原则不同,汉语一般遵循“时序律”,即按事物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内容。
2、汉语重整体性,英语重分析性整体性思维注重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统一,主体与客体合一;追求浑然一体,关联性思维,整体包含部分,各部分之间关联密切,互相依存,互相对立,互相制约,平衡协调;不善于对事物做具体的分析,而是习惯于从总体上把握整个研究对象,忽视微观分解,注重宏观判断,难以通过步步分析揭示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也难以得出可以验证的明确结论。
分析性思维明确区分主体与客体,人与自然,现象与本质,并把两者分离、对立。
注重形式逻辑,从事物的本质来把握现象。
注重于把复杂的现象和事物分解为简单的要素或具体的细节,然后深入考察各部分、各细节、各要素的性质、地位、作用、联系,从而了解其规律。
为此,必须把各部分、各细节、各要素割裂开来、抽取出来、孤立起来,因而分析具有孤立,静止、片面的特征。
中国的整体性思维方式和西方的分析性思维方式,体现于中西文化的许多方面,例如中医与西医的差异。
中医采用有机整体观、宏观辩证的方法,研究阴阳五行、经络脏腑等,注重横向联系、定性把握、经验积累、师徒传授,但缺乏实验、解剖和定量分析等科学手段。
相比之下,西医注重生理学、解剖学、病理学、透视、B超等科学的、量化的验证。
西医注重纵向深入、对症治疗、微观辨证、实验测定,因而客观、可靠,说服力强,易于理解和接受。
英汉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
语言思维方式的不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人们把对客观现实的认识凝固成经验和习惯,借助语言形成思想,又赋予思想一定的模式,进而形成一种思维形态。
不同的民族文化,而且还有着各自不同的思维方式、思维特征和思维风格,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思维差异。
思维上的差异,反映着操某一种语言的民族群体千万年以来形成的语言心理倾向。
因此,每一种语言都体现着操该语言民族的思维特征。
英汉两种语言也毫不例外。
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 No news is good news .) 句中absence, 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例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英汉思维差异与翻译
一、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语言上的表现1.思维方式不同——抽象与形象西方人较注重抽象思维,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开始,一直注重哲学思辨。
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
体现在语言层面,英语多用抽象表达法,汉语多用形象表达法。
英语大量使用抽象名词,同时,英语是构形语言,有丰富的词义虚化手段,如词缀;英语中介词的使用频率远远超过汉语。
而在汉语中,常用具体表抽象。
2.思维风格不同——焦点思维与散点思维语言表达各异——聚集与流散英民族在表达思想时,逻辑严密,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
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
英语有严谨的主谓结构,主谓结构统领全局,提纲挈领。
英语句子就如一棵树,由树干延伸出去,形成无数的分叉。
因此,英语句式呈“聚集型”。
而汉民族是散点思维,思维按逻辑事理,时间顺序,因果关系排列,如行云流水,洋洋洒洒,但形散而神聚。
3.思维指向不同——客体思维与主体思维语言表达各异——物称与人称英民族严格区分主体与客体,强调用客观、理性、冷静的态度对待客观世界,寻求自然规律,探索科学真理。
而汉民族的传统思维注重主体意识,常常以“我”为视角,以“我”的情感、态度、观念为依据做出价值判断,以“我”为认识的出发点和归结点。
这种思维差异在语言上体现为英语重物称,汉语重人称。
英语中有很多句子,不以人做主语,而以抽象名词或事物名称做主语,而汉语经常用表“人”的词、词组、短语作主语。
4.思维侧重不同——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语言风格各异——形合与意合英民族注重形式逻辑,而汉民族重辩证思维。
表现在语言上,英语用各种形式连接手段,而中国文化历来注重意合,“刘勰(465-532)所谓…意授于思,言授于意‟(《文心雕龙•神思》)就是说意思受思维支配,语言受意念支配” (陈定安,1998:38)。
汉语很少或几乎不用形式连接手段,汉语中少用虚词,只是将句与句排列起来,让读者去了解其内在关系。
(完整版)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与语言表达方式的差异概念与形式的对立统一一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英语重视抽象思维,擅长使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事物。
语言上英语常常使用大量涵义模糊、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给人一种“虚、暗、曲、隐”的感觉.这对习惯于形象思维的中国人来说,既有理解上的困难,又有表达上的困难。
因此,翻译时,要抓住本质的东西,大胆地采用符合汉语表达习惯的归化方法.汉语重视形象思维,擅长使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概念。
语言上汉语更倾向于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
He wondered whether his outspokenness(N。
坦白,直言相告) might be a liability (N.债务) to his friend.他怀疑他的直言对他的朋友来说是否会是一种债务。
他怀疑他那么心直口快,是否会让他的朋友背上思想包袱。
英语的这种独立语结的模糊性和汉语的正好相反his outspokenness=he was outspoken(语义结构)a liability to his friend=his friend had a liability(in his mind)(语义结构)He sought the distraction of distance。
distraction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ract派生来的),但在该句中仍保留动词的语义(VT. 分散……的注意力),其语义特征要求这个词必须要有它的动元,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distracted sb.,即发出该动作的施事(句法上的主语)和受事(句法上的宾语。
)distance 也是个名词(名词化,distant派生来的),其语义结构应该是he was distant from sb。
这样我们就得出这句话含有两个动核结构。
即:1 he could distract others. 别人注意不到他2 he was distant from others. 他远离别人按照自然的逻辑将两个事件合并在一起,就是“他远离别人后,别人就注意不到他”。
汉语思维英语思维的不同之处
汉语思维英语思维的不同之处汉语的一个明显的优势是,思维面广阔,在数学上由于单音节发音,对数字的反应速度也更快,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汉语思维,希望能帮助到大家!英语与汉语思维方式的四个不同美语思维学习法创始人、北京新东方教育科技公司副总裁王强发明人三个层次把英语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English is texts(作为文本的英语),典型代表是各类笔记、报刊杂志以及英语影视作品;第二个层次是English in thought(作为思维的英语),主要是我们在头脑中组织英语使其成为可以表达的句段;第三个层次也就是最高的层次是English in action(作为日常表现的英语),当你能在日常生活中从容用英语交流而不感到别扭,你便达到了这一层次。
要想达到这一最高的层次,实现美语思维(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是一个需要付出艰苦努力的过程。
不过当你看到因为没能掌握美语思维而造成的尴尬,你就会觉得你的付出是值得的,这是发生在一个朋友身上的真事:几年前他带几位美国朋友去登长城,尽游兴之余,一位美国朋友内急,出于礼貌,他在向朋友询问厕所在哪里时,没有使用WC,toilet,lavatory这类词汇,而是说May I go some where?我的朋友照字面意思理解,以为这位美国朋友想去别的地方逛逛,便回答说Of course,you can go anywhere.(在哪里都可以)。
做出这样的回答,其尴尬场面可想而知了。
六个H但是,培养美语思维(Think in American English)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从一定的技能入手,才能达到一定的效果。
因此,需要掌握六种技巧:一是如何界定美国人在界定事物时习惯于先给出本质的属性,再添枝加叶使其概念具像丰满。
例如“蛋糕”用中文界定为:面粉加鸡蛋兑水调匀,经烘烤得到的甜食;而在英文中的界定可以是:a kind of food baked with flour,eggs and water。
汉英思维对比
三 分析与综合
从本体论角度来讲,中国人受“易经”哲学的 影响,注重整体统一,强调从多归一的思想; 而西方人更多地侧重于分析原则,注重逻辑推 理,强调由一到多的思想。不同的传统文化的 影响,形成了“东方重综合,西方重分析”(季 羡林语)的思维习惯。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语言的结构形态 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2
After you. 您(先)请! But we are getting ahead of the story. 可是我们已说到故事的后面去了。 Past experiences, if not forgotten, is a guide for the future. (Lessons learned from the past can serve as a guide in the future.)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9
His passion carried him astray. 他因感情冲动而误入歧途。 Neither sorrow nor regret followed my passionate outburst. 我发一阵怒后,并不难过,也不后悔。 我看到这孤儿就会想起我的童年。 The sight of the orphan always reminds me of my childhood. 她因病在医院住了四个星期。 Her illness kept her in hospital four weeks.
8
物本文化以物为主体,以自然为本位。西 方人偏重于对自然客体的观察与研究。西 方人以认知自然为视觉焦点,崇尚自然、 探索自然,最终征服自然,主宰宇宙。这 种物本文化的长期积淀则形成了西方人客 体型的思维模式。 英语民族传统上以自然为认知对象,把自 然作为探索和征服的对象,因而主客二分, 天人对立。这种哲学观在语言上的体现就 是主客观严格区分,英语句常以物或抽象 概念为主语,大量使用被动句。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
英汉思维差异对比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商业领域中,中西方之间的交流更是常规。
然而,由于中西方思维文化的差异,中西方人在交流交流过程中常常出现误解和不适应的情况。
本文将对中西方思维差异进行详细对比,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不同的文化环境。
一、方法论差异中西方对每个问题的处理方式不同。
西方人讲究逻辑分析,强调条理清晰。
而中国人则讲究系统思维,强调全面考虑。
在商业谈判中,西方人通常会把研究和分析作为事前准备,以便在会谈中采用逻辑清晰和精确的论证方法来达成协议。
在中国,人们更愿意在会谈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试图与对方建立关系,以此达成协议。
二、表达方式差异中西方人的表达方式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西方人喜欢直截了当地表达,简短而有力。
而中华文化则强调含蓄委婉,善于通过修辞手段来实现表达(如歇后语、成语等),并注重语言风格的优美和演讲技巧。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倾听对方的表达方式,并学习适应不同的文化背景。
三、时间观念差异中西方人的时间观念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西方人讲究时间管理和效率,强调快速和及时地完成工作。
而中国文化则强调“时势造英雄”,注重历史长河中的发展与演变,以及宿命论的思想体系。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彼此的时间观念,以便更好地协调与合作。
中西方人的平等观念也存在较大的差异。
在西方,平等观念不仅被应用到社会和政治领域,还广泛地应用于商业领域。
一些西方商业公司实行“平权”(equal opportunity)政策,以确保雇用更多的女性和少数族裔。
在中国,平等观念则强调协调和统一性,注重群体意识和文化共同体建设。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和尊重彼此的平等观念,以此更好地进行合作。
五、领导力差异中西方文化对领导力的理解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领导人通常是独裁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他们手中。
而在中国,领导人通常会倾听下属的意见,以便作出更为全面的决策。
在跨文化交流中,中西方人需要理解彼此对领导力的期望和理解,以更好地协作和合作。
最新 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辨析-精品
英汉语言的思维差异辨析一、汉英两种语言的思维支持在汉语和这两种语言中,思维基础是不同的,在汉语中基础思维支持为“辩证法”,而在英语中的思维支持为“形式逻辑”。
(1)辩证法汉语语言的主要思维模式是来自于辩证法,而辩证法是我国古代着作《易经》中的主要思想,其是我国传统文明之一。
在我国古代思想中,“阴阳对立”是主流思想,在《易经》中很多文字和语言思想都是阴阳对立的。
在我国古代哲学思想中,“太极、阴阳、道”等理论体系的形成就是我国古代人民对于自然社会客观规律的认识总结, 因此,不难看出,在我国古典哲学思想中,“阴阳两气交感运动为基础的对立统一就是世界”的观点成就了我国传统的辩证法思想。
同时,我国自古以来就是农业大国,很多古典思想的来源都是农业生产活动,人们在自然的农业生产活动中就形成了一种“天人合一”思想,这也表现了我国古代思想的直接来源是人们的生活。
(2)形式逻辑英语语言形成的思维基础是形式逻辑,形式逻辑的提出者是西方古代着名学者亚里士多德,这种形式逻辑在西方思想系统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同时, 西方人的生活方式不同于我们东方人,他们利用便利的海运,商业开展得非常早,因此,数字逻辑对他们来说异常重要,他们往往是“以假设的概念为出发点”,因而,逐渐形成了逻辑思维,在语言的构成中,这种形式逻辑的表现也是非常明显的。
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体系是用来辨别句子陈述与事实是否相符的一种体系,其就是我们中接触到的三段论,三段论的重点在于概念的外延,从外延再进行各种关系的演绎和推理,最终得到客观真理。
正是由于在东西方这种思维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就导致了在中西方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模式。
中国是以“两点论”为主要的思维模式,而西方是以“三段论”为主要思维模式。
二、思维根源差异对汉英语言的影响(1)汉语语言同辩证法的关系在汉语语言中,无论是句子组成结构,还是语言组成模式都存在着辩证思想的影子。
首先,汉语的两分结构。
汉语是一种语义句法,力求一句话能够把思想完整的表达清楚,在汉语中,一个句子通常都是由话题和说明两个大部分组成的,而构成话题和说明的内容可以是一个词也可以是一个短语,这要看所表达的内容而定。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表示方式:汉语注重于表达事物的整体概念和内涵,强调上下文和语境的联系,善于使用比喻、象征等语言修辞手法;而英语注重于表达事物的具体细节和外在特征,强调条理性和逻辑性,善于使用直接明确的语言表达。
2. 空间和时间观念:汉语思维方式在空间观念上更倾向于抽象和模糊,注重于整体感知和主观想象;而英语思维方式在空间观念上更倾向于具体和精确,注重于细节和客观观察。
在时间观念上,汉语常使用基于事件顺序的词序和时态来表达时间关系,而英语则更注重于精确的概念化时间表达。
3. 逻辑推理:中国人在思考问题时往往更注重整体理解和直觉思维,强调系统和整体的观点,注重于感性认识的综合;而英语思维方式更注重于逐步分析和逻辑推理,强调理性的思考和明确的论证。
4. 文化背景影响: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差异也受到不同的文化背景的影响。
中国文化强调集体主义、人情关系等价值观念,较注重于社会层面的亲密关系和情感认同;而英语思维方式更倾向于个体主义、法律和契约的观念,较注重于个人责任和权力平等。
汉语和英语思维方式的差异反映了语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表达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同,了解和理解这些差异有助于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中英思维差别
英汉语思维的差异From English Salon Forum--------------------------------------------------------------------------------1、英民族重抽象思维,汉民族重形象思维。
英民族擅长于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比较重视抽象思维能力的运用,而汉民族却恰恰相反,他们更习惯于运用形象的方法表达抽象的概念,不太重视纯粹意义的抽象思维。
这种思维形式的不同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常常使用大量的涵义概括、指称笼统的抽象名词来表达复杂的理性概念。
这种表达给人一种"虑""泛""暗""曲""隐"的感觉。
如The absence of intelligence is an indication of satisfactory developments(= No news is good news .)句中absence,intelligence 和developments 。
而汉语则惯于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语来表达虚的概念,这种表达给人一种"实""明""直""形""象"的感觉,如"画饼充饥"(借空想安慰自己)中的"饼"与"饥"。
2、英民族重直线思维,汉民族重曲线思维。
在表达思想时,英民族的思维更直截了当,他们习惯把要点放在句首先说出,然后再把各种标志一一补进,而汉民族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话语的信息中心。
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句式结构多为前重心,头短尾长;而汉语句式结构多后重心,头大尾小。
如:英文讲"I met with my middle school classmate at the entrance of the entrance of the theatre at 7:30 yesterday evening, whom I haven't seen for years." 而汉语则说"昨天晚上7点半在剧院门口,我遇到了我多年未见面的中学同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特点。长久以来,英汉两个民族的地理环境,生活条件和风俗习惯都各不相同,因此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
西方人的具象思维比汉民族强,他们习惯用抽象概念表达具体的事物,抽象思维较突出;而汉民族却偏向形象思维,运用形象的表达手法描绘抽象的概念,汉语中多喜欢形象的描绘某一事物。
4.否定结构
在翻译中,英语的否定结构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现象。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在表达方法上存在很大差异,尤其在表达否定的概念上,英语民族喜欢使用大量的否定句,而汉民族则更喜欢使用肯定句。英语中的否定的部分可以分布在全句的任何成分,而转移否定的范围更广,即从形式上、位置上来看是某个词或短语的否定,而从意义上、逻辑上来看却否定的是另一个词、短语或从句。这一现象常出现在某些带宾语从句的主从复合句中。在翻译时,我们只有用“转译法”将“前否定译成后否定”才能使汉语表达准确无误地与英语原文对应。而更多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英文的否定句子翻译成汉语的肯定句子。
(3)You are going to need me when things get messy and emotional.参考译文:在场面一塌糊涂情绪激动的时候,你会需要到我的。以上几个例句都有同一个特点,那就是英语句子都是把重要的信息放在前面,然后再添加其他的信息,利用介词、连词再接状语或从句。先把主要信息列出来,次要信息再进行叠加。而汉语句子则十分注重逻辑和因果关系,一般先说侧面外围的信息,到最后再交待主要的信息。再对比一下下面几个句子:
2014年《英汉语言对比》课程论文
英汉思维对比及其翻译上
姓名:***
学号:************
摘要:不同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宗教信仰、人文环境等因素而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而这思维上的差异也就是使英汉互译变得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从几个方面论述了英汉思维的不同,并加以举例分析,旨在让英语学习者通过学习用英语的思维思考,进一步更好的学习英语。
第二种是转化词类。英语中某些由形容词/动词转化来的抽象名词可以直接转译成形容词/动词,这样会更加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例如:
The hard facts have shown theobjectivity and correctnessof the report.参考译文: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报告是客观而正确的。本句中把名词转译成了形容词,使整个语句变得通顺。如若译成“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了这一报告的客观和准确”,则不太符合汉语的说法。
3.主体和客体
英语民族重客体,多以理性来分析事物,强调客体意识,用客观的角度来分析问题,以事物本身为主。而汉民族重主体。中国自古以来讲究天人合一,人法自然,强调主观要参观到客观中区,强调人的作用和主体性,所以表现为多以人为主语。英语民族十分喜欢使用被动句,尤其是在写科普相关的文章时,使用的更为频繁。他们要保证文章的客观公正性,使用被动句能够给予他们很大的帮助。而汉民族则相反,他们喜欢把做某件事的行为人,也就是主语放在前面,严格遵循主谓宾的原则。例如:For the essay portion of your test on Monday,you will be asked to describe a historical battl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oth the winners and the losers.参考译文:周一测试的论述题部分会要求你们从胜者和败者两个方面描述一场历史性战役。原文中使用了被动句,有些同学可能会译成“你们会被要求从胜者和败者两个方面描述一场历史性战役”,这样翻译会很不自然,显得很奇怪。在翻译时,省略主语,将其翻译成“论述题部分要求你们......”会好得多。
Thesightandsoundof our jet planes fitted me with special longing.参考译文:看到我们的喷气式飞机,听见隆隆的声,令我特别神往。有些同学将这个句子翻成:喷气式飞机的样子和声音都令我十分神往。这个译文基本上还是以抽象的方式译出,并没有表达出原文真正的含义,甚至有一些偏离原句的意思。而参考译文中将名词“sight”和“sound”翻译为看见和听见,更符合汉语的习惯。
一、 引言
思维分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概括的和间接的反映,它反映的是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的联系,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而狭义的通常的心理学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思维方式,这也就形成英汉思维的差异。作为交际工具来讲,英汉两种语言的基本属性是相同的,因此,用英语或是汉语在表达思想的时候自然有许多相似之处,但经过了多年的英语学习,我们会发现中英文间的区别也有很多,而我此次要讨论的就是中英文间的思维差异。大多数的学生都已经学习英语很多年了,但是他们仍然觉得英语很难学,那是因为他们是运用中文思维来学习英语,那自然就很难了。他们一般在说英语前会先想自己要讲的中文,再在脑中把它翻译成英文,这样一来,时间就过去了,没有人会等你翻译过来之后再与你交流。这产生的结果就是同学们常常觉得自己讲不出来,也没什么好讲的。而且,即使翻译出来了,也大多都是些中式英语,与那些英语为母语的人所说的地道的英语相差很大。我们如果能够学会如何用英语思维思考的话,英语学习就会变得十分简单了。本文就是对英汉思维进行对比,研究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从而让人们更加了解英汉语言的不同,并让英语学习者能够更好的利用英语思维学习英语。
例如:(1)He had to stay at home yesterday because he was ill.参考译文:因为他病了,昨天他不得不呆在家里。
(2)Trageties can be written in literature since there is tragedy in life.参考译文:生活中既然有悲剧,文学作品中就可以写悲剧。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AmericainJune.
参考译文:我原本打算在今年6月访问美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英文句子中是把“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放在最前面,他把最终的结果在最开始的时候就说出来了。而相对的汉语翻译时却把这一处信息点放在了最后,因为按照逻辑顺序,“令我很失望”这件事应该是属于最后得出的结果。而在从句中英语句子照样遵循了主要信息在前,次要信息在后的原则,就像译文中依然是把先发生的事放前,后发生的放后一样。再看一句:We ate 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the new restaurant last Friday.参考译文:上星期五,我们在那家新餐馆尽情地吃了一顿。从这一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英语和汉语的语序也是不一样的。英语是主语加上方式再加上地点最后加上时间,而汉语的译文则是主语加上时间再加上地点最后加上方式。英语中通常都是时间地点放在最后,在说完了整件事情的所有细节之后再加上时间和地点。汉语则相对更看重时间地点,一般都出现在句子的开头,点明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时间地点人物”,人物都是放在最后的。
Bitterness fed on the man who had made the world laugh.The moralizing of his earlier writing had been well padded with humor.Now the gloves came off with biting satire.这个曾给全世界带来欢笑的人自己却饱尝了人世间的苦难。他早期作品的道德说教充满了幽默的色彩,可现在幽默褪尽变成了尖锐的讽刺。译文将“苦难被这个人所尝”译为“这个人饱尝了人世间的苦难”。
例如: I don’t like both of the books.译文:两本书,我并不都喜欢。
I don’t know all of them.译文:我并不认识他们所有的人。这两句由于有both和all的加入,表示的是“都不”的意思。
(1)否定转移
I don’t think she will agree.我想她不会同意。
I do not believe th中都进行了否定转移,用于这种否定式的谓语动词通常只限于某些表示信念、推测、愿望之类心理活动的动词,如:think、believe、suppose、feel、image、consider、reckon、expect、fancy等,并非适用于所有的动词。而转移否定还有一种特殊的现象叫做偏离否定,将这种转移否定句译成汉语时,要注意否定的实际内容。
二、英汉思维的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
人有别于动物的最大特点是人类的思维活动。全世界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相差甚远,思维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本质上的思维活动却是相同的,也因此,各个国家之间的语言才能够相互进行翻译,但翻译的过程无疑是艰难的。翻译就是把一种语言文字(原语)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目标语)表达出来,英汉思维的差异必定会影响到它们的翻译,所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懂得不同民族的思维差异。只有真正懂得了英汉思维的差异,才能够更好的将原语变成译语。英汉思维差异及其在翻译上的体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译法:这个项目是否可行迄今为止还值得怀疑。
如若按照学生的译法,则要平白无故的加上“是否”,而效果却不如在形容词或动词后加后缀好。
2.直线性思维和圆形思维
英语民族在表达思想时,是一种直线性思维,一般说英语的时候语速较快,会先陈述主要思想,再延伸出去。英语句子先说出主要信息,然后介绍其它辅助信息,如时间、地点、原因等。在英语中一般会把主要的要强调的内容放在前面,在后面再不断地加从句。英语可以借助它的形态和丰富的关联词语,按意思和结构的需要,灵活安排,且英民族在叙事时往往先说最近发生的事,再说以前发生的事。而汉语民族很注重逻辑,他们会按时空顺序,因果关系排列组织语言,与英语有很大的差别。汉语听来逻辑性很强,往往先因后果,先假设后推论,先叙事后表态,先说以前发生的事,再说最近发生的事。空间上,一般是从上到下,从大到小,由远及近,从大范围到小范围。谈问题由重要意义到次要意义,由程度强者到程度弱者,由一般到具体的顺序排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