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的基本性质:高中阶段6种力性质总结
高一物理科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物理科教版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科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能量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学科。
在高一年级,学生开始接触物理科学的基础知识,并逐渐深入了解和学习各个知识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一物理学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这些重要内容。
一、力学1. 运动的基本概念- 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的介绍与计算方法;- 质点、系统、坐标等物理量的定义和描述。
2. 力的概念与性质- 重力、弹力、摩擦力、浮力等不同类型的力;- 力的合成与分解,力的单位和测量。
3.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和伽利略实验;-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与惯性质量、加速度、动量的关系;- 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
4. 运动的规律- 匀速直线运动及其图像与物理量关系;- 自由落体运动及其相关公式;- 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运动方程。
5. 力和运动的工作和能量- 功、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及其转化。
6. 常见力的应用- 倾斜面上的物体运动;- 弹簧力及其应用。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定义和测量方法;- 传热的三种方式及其特点;- 热能的计量和转化。
2. 物体的热学性质- 热胀冷缩和测温仪器原理;- 定压和定容热容量的定义和计算;- 比热容和相变等特性。
3. 热力循环- 热机的基本原理和工作过程;- 卡诺循环的特点和理论效率。
三、光学1. 光的传播和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和光线的特性;- 平面镜、曲面镜的成像规律和公式。
2. 光的折射和光的色散- 折射定律的表述和应用;- 不同介质中的光速和折射率的关系。
3.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干涉和衍射现象的基本概念;- 单缝干涉和双缝干涉的规律。
四、电学1. 电荷和电场- 电荷的基本性质和守恒定律;- 电场的概念和电场强度的计算。
2. 电势与电势差- 电势的定义和计算;- 电势差和电场强度的关系。
3. 电流和电阻- 电流的定义和计算;- 电阻的概念、计算和量纲。
4. 电路和电功率- 串联、并联电路的特点和计算;- 电功率的定义和计算。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的概念知识归纳,高考物理必知!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以下是关于力的概念知识归纳:
1. 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2. 力的分类:按性质分重力、弹力、摩擦力等;按效果分拉力、压力、支持力等。
3. 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方向竖直向下,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4. 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方向与形变的方向相反,常见的有弹簧的弹力、绳的拉力等。
5. 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当它们发生相对运动或具有相对运动趋势时,在接触面上产生的阻碍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力。
6.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7. 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8.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与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9. 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高中物理会考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要点解读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相对于所要研究的问题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速度的测量(实验) ①原理:tx v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根据实际情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4∽6V 低压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220V 交流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若使用50Hz 的交流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4.加速度(1)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定义:tv a ∆∆=,其方向与Δv 的方向相同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相同。
(3)当a 与v 0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a 与v 0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然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匀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a 恒定。
当a 与v 0方向相同时,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反之,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
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受力情况。
高中阶段的力学内容较为基础,但也是进一步学习物理的重要基础。
下面将按照以下几个方面,逐步介绍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
1.物体的运动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和描述方法。
–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牛顿三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没有受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定律:力的作用导致物体产生加速度,力与加速度的关系可以用F=ma表达。
–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3.力的合成与分解–合力和分力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分解力的方法,如平行四边形法则和正交分解法。
4.物体的运动规律–牛顿第二定律在运动学中的应用,如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和自由落体运动。
–牛顿第三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运动和网绳问题。
5.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动量的性质。
–动量守恒定律,弹性碰撞和完全非弹性碰撞的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6.力和能量–力和能量的区别和联系。
–势能和动能的概念,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计算方法。
–动能定理,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动能的关系。
7.万有引力和开普勒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的表达式和应用。
–开普勒定律的概念和内容,如椭圆轨道、等面积法则和调和定律。
8.静力学–物体平衡的条件和方法,如平衡力的分析和平衡力的合成。
–焦恩定律和杠杆原理。
9.动力学–牛顿第二定律在动力学中的应用,如斜面上的运动和网绳问题。
–阻力的概念和特点,如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10.圆周运动–圆周运动的速度、加速度和力学方程。
–离心力和向心力的概念与计算。
以上是高中所有力学知识点的简要介绍。
力学作为物理学的基础,对于高中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物理学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为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性质力包括——精选推荐
性质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效果力有:动力、阻力、浮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向心力、回复力。
假如某一物体受到的是效果力,我们就可以知道在力的作用下,物体发生了什么效果,动力使物体前进,阻力使物体的速度减小,浮力使物体上浮,拉力使物体被拉长,压力使物体压缩形变,支持力使物体掉不到下面去,向心力使物体作圆周运动时使物体不飞出去,回复力使物体回到初使位置;而性质力看不出这些效果,比如,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可以上升也可以下降也可以不动,弹力可以使物体压缩也可以使物体伸长,摩擦力可以是动力也可以是阻力,分子力可以是分子之间的引力也可以是斥力,电场力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你试着这样理解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再回归到定义中理解他们之间的区别!或者先死记住性质力: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效果力有:动力、阻力、浮力、拉力、压力、支持力、向心力、回复力。
“性质力”和“效果力”是两种不同的力的分类方法,同一个力叫这个名就是性质力,叫另一个名可能就是效果力了。
我用下面两种方法来区分它们。
第一种是推荐使用的方法:先把效果力弄明白,剩下的就是性质力。
效果力是按力的作用效果定义的,而性质力是按力的本身的性质定义的,比如“弹力”它就是性质力,它的定义是从“变形”“恢复原状”“产生力”定义的,它既是弹力产生的过程,也是弹力的性质,它根本没效果的痕迹,绝不能说因为“弹”才有力,而效果力都可以这样说:因为它是使物体运动的力所以叫“动力”;因为物体力的效果是使物体相互吸引,所以叫“吸引力”;因为对平面有压的效果所以这个力才叫“压力”。
再比如“摩擦力”是性质力,因为它的定义上没有“摩擦”的痕迹,但“滑动摩擦力”“滚动摩擦力”“静摩擦力”就是效果力了,因为字面上已经存在了力的作用效果“滑动”“静”等。
另外还有一点除重力外,其它的性质力概念都比较宽,一般都包含几种常见的效果力,而效果力中可以是某个性质力承担,但没有一个效果力可以说它包含某个性质力。
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点总结
物理必修一高一知识点总结物理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的对象是能量、力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作为高中阶段的学科,物理必修一高一涉及了一些基本的物理知识点。
本文将总结物理必修一高一中的一些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运动与力在物理学中,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
而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在运动与力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一些基础的概念和公式。
1.速度与加速度:速度是描述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而加速度则是描述一个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变化的快慢。
速度的公式为 v = s/t(v 代表速度,s 代表距离,t 代表时间),而加速度的公式为 a = v/t(a 代表加速度,v 代表速度,t 代表时间)。
2.力的概念与力的计算:力是导致物体发生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力的计算公式为 F = m*a(F 代表力,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第二章:力学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力学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与力、质量和运动有关的重要知识点。
1.力的合成与分解: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这些力可以合成为一个合力。
而当一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时,它可以分解为多个分力。
力的合成和分解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力的作用。
2.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力学中的重要定律。
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第二定律:物体受到的加速度与所受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对于任何两个物体,彼此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力的性质在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力的作用可以影响物体的运动和形状。
在力的作用和力的性质这个章节中,我们学习了一些与力的作用和性质有关的重要知识点。
1.弹簧的伸长量与力的关系:当一个物体挂在弹簧上时,弹簧会产生弹力。
弹簧的伸长量与物体受力的大小成正比。
力的公式为 F = k * x(F 代表力,k 代表弹簧劲度系数,x 代表伸长量)。
物理高二期末考知识点总结
物理高二期末考知识点总结[Introduction]物理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学科之一,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必修课程。
在高二阶段,学生们经历了一学期的物理学习,期末考试成为检验他们学习成果的重要指标。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准备考试,本文将对高二物理期末考试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与归纳。
[A. 力和力的平衡]在物理学中,力是一个基本概念。
了解力的性质、计算以及力的平衡是掌握物理学的基础。
在高二物理期末考试中,以下内容是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1. 力的定义和性质:力是导致物体发生位移或变形的原因,具有大小和方向。
2. 牛顿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力的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力的合成:如何计算多个力的合成力和合力的方向。
4. 力的分解:如何将力分解为平行于某一方向和垂直于该方向的分力。
5. 平衡条件: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6. 杠杆平衡和平衡条件:了解杠杆的定义、平衡条件以及平衡条件的应用。
[B. 力与加速度]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力的大小和方向直接影响物体的加速度。
以下是高二物理期末考试中需要关注的重要知识点:1. 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利用牛顿第二定律和相关公式计算物体的加速度、力以及物体的质量。
2. 摩擦力:了解摩擦力的定义、计算与应用,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3. 弹力:掌握弹簧的弹性恢复力和伸长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计算物体所受的弹力。
4. 斜面上的力与加速度:了解斜面上物体的受力情况以及如何计算斜面上物体的加速度。
[C. 动能和机械能]动能和机械能是物体运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涉及到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以下是高二物理期末考试中需要掌握的重要知识点:1. 动能和动能定理:了解动能的定义、计算公式以及动能定理的应用。
2. 势能和弹性势能:了解势能的定义、计算以及弹性势能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
3. 机械能守恒定律: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范围、表达式以及应用于解决物体运动问题。
高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一第一章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一是学生进入高中阶段的第一年,此时学生需要逐渐适应高中的学习环境和学科内容。
第一章是高一各学科的知识点归纳总结,下面将对各学科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总结。
语文:高一语文主要学习文言文阅读与鉴赏、现代文阅读与理解、写作与修辞等知识点。
1. 文言文阅读与鉴赏:掌握古代文学名著的阅读方法和鉴赏技巧,了解古代人物、事件和思想。
2. 现代文阅读与理解:培养阅读理解能力,掌握现代作品的阅读方法和文学特点。
3. 写作与修辞:学习各类文章的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数学:高一数学主要学习函数与方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立体几何等知识点。
1. 函数与方程:掌握函数的概念、性质及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熟练掌握一元一次方程与不等式的解法。
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学习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3. 立体几何:了解各种几何体的性质、表达方式和计算方法,熟练掌握计算几何问题的解法。
英语:高一英语主要学习阅读理解、词汇与语法综合运用、写作等知识点。
1. 阅读理解:培养快速阅读和准确理解的能力,掌握各类阅读题型的解题技巧。
2. 词汇与语法综合运用:扩大词汇量,学习常见语法知识,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3. 写作:学习各类文体的写作技巧,提高写作表达能力,包括写作结构、语法规范和逻辑思维等方面。
物理:高一物理主要学习力学、光学和电学等知识点。
1. 力学:学习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包括运动的描述、牛顿三大定律等内容。
2. 光学:了解光的传播和光学现象,学习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
3. 电学:掌握电荷、电场、电流、电压等电学概念,了解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运行原理。
化学:高一化学主要学习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键等知识点。
1. 化学元素与化合物:学习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基本性质,了解各类离子和分子化合物的形成和性质。
2. 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学习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平衡和应用。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科目,主要涉及力学、热学、电学、光学等方面的知识。
下面是对2024高中物理知识点的总结,供参考。
一、力学1. 运动与静止- 运动的描述: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 运动的规律: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 静止的条件与特点。
2. 力与运动- 力的概念:力的作用、力的表示、力的合成与分解。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
- 牛顿第二定律:F=ma。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3. 能量与动量- 动能:动能定理、动能与速度的关系、动能的转化与损失。
- 动量: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定律。
4. 万有引力与运动-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的概念与特点、引力与距离、引力与质量的关系。
- 行星运动:开普勒三定律。
二、热学1. 温度和热量- 温度的概念:热平衡、温度计、温标等。
- 热量的概念:传热、热平衡、热量单位等。
2. 热力学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内能、内能转化、热功等。
- 热力学第二定律:熵、热力学过程、热机的效率。
3. 物质的状态变化- 相变:凝固、熔化、沸腾、汽化等。
- 熔化热、汽化热等物质的热性质。
三、电学1. 电荷与静电场-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电荷守恒、电荷的分布等。
- 静电场:电场、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势等。
2. 电流与电阻- 电流的概念与性质:电流的定义、电流的方向、电流的单位等。
- 电阻与电阻定律:欧姆定律、电阻的计算、串联与并联等。
3. 电能与电功- 电能的转化与利用:电功、功率等。
4. 电路与电路分析- 电路的组成与分类:电源、导线、电阻等。
- 串联与并联电路:电阻的计算、电流的分布等。
- 基本电路元件:电容器、电感器等。
四、光学1. 光的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镜像的形成等。
-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透明介质等。
2. 光的波动性质- 光的波粒二象性:波动理论、光的粒子性、光的干涉、衍射等。
高中物理全部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史上最全高考必备)
重点中学高考资源整理高中物理全册知识点汇总(全部知识点共82页)一、力物体的平衡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则.(3)力的合成:求几个已知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 |≤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已知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二、直线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高中物理概念大全
高中物理概念大全一、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外力成正比,与质量成反比。
公式为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4、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5、动量:物体的质量与其速度的乘积。
动量的变化是物体受到外力作用的结果。
6、动量守恒定律:如果一个系统不受外力,或者所受外力的矢量和为零,那么这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7、摩擦力: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阻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有关。
8、重力: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方向竖直向下。
9、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力。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变程度和物体的材料有关。
二、电磁学1、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同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
公式为F=kQ1Q2/r^2。
2、静电场:能够产生静电电荷的电场称为静电场。
静电场的电场线是不相交的闭合曲线,从无穷远指向负电荷的是电力线的切线方向。
沿同一条电场线上的各点电势相等。
3、磁场:能够产生磁力的空间存在称为磁场。
磁体的周围存在着磁场,磁极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发生的。
4、安培定律:在磁场中,电流在单位时间内受到的力与电流强度、磁感强度以及电流方向和磁感线方向之间的夹角的余弦值成正比,公式为F=BIl*sin(θ)。
5、电磁感应:因磁通量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称为电磁感应现象。
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的运动时,导体中就会产生电流。
这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基本原理。
6、交流电:大小和方向随时间作周期性变化的电流称为交流电。
交流电的峰值是有效值的√2倍。
7、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磁场总是阻碍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变化。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6篇第1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相互作用。
在高中阶段,学生学习的力学知识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和势能、功和能量、机械振动等内容。
下面我们就来系统总结一下这些知识点。
一、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础,共包括三条定律: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若外力合成力为零,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该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
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二、动能和势能1. 动能:一个物体由于运动所具有的能力,其大小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再乘以1/2。
2. 势能:物体在某一位置上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三、功和能量1. 功: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方向相同部分的乘积。
2. 能量:系统具有的做功能力的量称为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机械能守恒原理是宇宙间一种基本的能量守恒规律。
四、机械振动1. 单摆:单摆是清晰的简谐运动,其周期与振幅无关,只与摆长有关。
2. 弹簧振动:弹簧振动是一种简谐振动,其频率与弹簧的劲度系数和质量有关。
以上是高中力学知识点的简要总结,希望可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力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在学习力学知识时,要多做题,善于总结,加深理解。
只有通过不断练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力学知识,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000字】第2篇示例: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力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运动规律和力的作用关系。
在高中物理学教学中,力学是一个重要的内容,学生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力学知识点。
本文将对高中力学知识点进行总结,方便学生复习和回顾。
一、牛顿三定律1. 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其速度不会改变,除非受到外力的作用。
高中物理重点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学学问要点总结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其次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要点解读一、质点1. 定义:用来代替物体而具有质量的点。
2. 实际物体看作质点的条件:当物体的大小和外形相对于所要争论的问题可以无视不计时,物体可看作质点。
二、描述质点运动的物理量1. 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为一线段,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于一点。
与时间对应的物理量为过程量,与时刻对应的物理量为状态量。
2. 位移: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是矢量,用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
路程是标量,它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
只有当物体作单方向直线运动时,物体位移的大小才与路程相等。
3.速度:用来描述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1)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方向和位移的方向一样。
(2)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时刻或位置的速度。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
(3) 速度的测量v =∆x〔试验〕①原理:∆t 。
当所取的时间间隔越短,物体的平均速度v 越接近某点的瞬时速度 v 。
然而时间间隔取得过小,造成两点距离过小则测量误差增大,所以应依据实际状况选取两个测量点。
②仪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使用 4∽6V 低压沟通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大〕或者电火花计时器〔使用 220V 沟通电,纸带受到的阻力较小〕。
假设使用 50Hz 的沟通电,打点的时间间隔为 0.02s 。
还可以利用光电门或闪光照相来测量。
.加速度4(1) 意义:用来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a =∆v(2) 定义: ∆t,其方向与 Δv 的方向一样或与物体受到的合力方向一样。
(3) 当 a 与 v 0 同向时,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当 a 与 v 0 反向时,物体做减速直线运动。
加速度与速度没有必定的联系。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1. 匀变速直线运动(1) 定义: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相等的直线运动。
(2) 特点:轨迹是直线,加速度 a 恒定。
教科版物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
教科版物理高一知识点归纳总结物理是一门研究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在高中阶段,物理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对教科版物理高一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一、力和运动1. 位移和位移的计算公式:位移是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的变化量。
位移的计算公式为x = x₂ - x₁。
2. 力的概念和性质: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引起物体运动或形状改变的原因。
力有大小、方向和作用点等性质。
3.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4. 牛顿第二定律:描述了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公式为F= ma。
5. 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作用-反作用定律,指当物体A对物体B施加一个力时,物体B同时对物体A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
二、运动和力的应用1. 速度和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是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是位移的变化率。
速度的计算公式为v = Δx / Δt。
2. 加速度和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率,是速度与时间的比值。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为a = Δv / Δt。
3. 运动的图像法:利用位移-时间、速度-时间和加速度-时间图像表达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状态和规律。
4. 动量和动量守恒定律:动量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量度,是质量与速度的乘积。
动量守恒定律指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系统总动量保持不变。
5. 动能和功: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公式为K =1/2mv²;功是力对物体做的功,公式为W = F·s。
三、能量和能量守恒1. 功率和功率的计算公式: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公式为P= W / t。
2. 势能和势能转换: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等。
3. 机械能和能量守恒定律:机械能是物体的动能与势能之和,能量守恒定律指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机械能损失的情况下,系统机械能保持不变。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
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6篇第1篇示例: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高三物理是高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也是考生备战高考的重中之重。
物理知识点繁多,考生需要掌握扎实,才能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
以下是高三物理知识点的总结大全,希望对广大学生有所帮助。
1. 力学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主要研究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高考中力学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考点,包括牛顿三定律、摩擦力、弹簧力、重力等内容。
3. 能量转化能量是物体运动、变形、热现象等的基本原因,能量转化是物理学的重要内容。
高考中会考察能量守恒、能量转化效率等知识点。
4. 电学电学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电荷、电流、电场等现象。
高考中电学知识点涵盖电路、电磁感应、电磁波等内容。
6. 热学热学是研究热量和温度的物理学科,包括热传导、热膨胀、热力学循环等知识。
高考中常常考察热学知识点。
7. 原子物理原子物理是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微观世界的原子结构及其现象。
高考中会考察原子结构、半导体、核物理等知识点。
8. 特殊相对论特殊相对论是近代物理的一个重要内容,主要研究高速物体的运动规律。
高考中会考察光速不变原理、相对论效应等内容。
第2篇示例:高三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一、电磁学1. 静电场:电荷相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会斥力,不同的两个物体之间会吸引。
静电场中电场强度与电势在方向上有关,电势差等于电场强度与距离的乘积。
2. 电流:电流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单位为安培。
3. 电阻与电路:电阻是导体阻碍电流通过的能力,串联电路中电阻相加,并联电路中电阻倒数之和等于总电阻的倒数。
4. 戴维南定理:电阻器的功率等于电流的平方乘以电阻值。
5. 磁场:磁场中物体受到的洛伦兹力与电荷速度和磁场强度有关。
6. 荷质比实验:通过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受力情况来测定电子荷质比。
7. 安培环路定理:环绕电流的环路上的磁场线圈数等于穿过环路的电流总和。
8. 楞次定律:感生电动势的方向和大小与导体运动的方向和磁场的方向有关。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物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核心科目,对于高三学生来说,掌握物理的基础知识点是尤为重要的。
下面是对高三物理必背的知识点进行了总结和归纳,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备考。
一、力和力的平衡1. 力的定义: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表现,用矢量表示,单位是牛顿(N)。
2.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3.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力的大小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作用在两个物体间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同一直线上。
5. 力的合成与分解:多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多个力。
6. 力的平衡: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时,称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二、运动的描述1. 位移和位移矢量:物体由一个位置变到另一个位置的位移,用位移矢量表示。
2.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而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瞬时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3. 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的改变率称为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为s = (v0 + vt) * t / 2。
4. 自由落体运动:在无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物体在重力作用下做自由下落运动。
三、力的性质1. 弹力:当两物体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由于物体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2. 摩擦力:物体相对运动时由于接触面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力。
3. 力的测量: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力的大小。
四、牛顿定律1. 牛顿第二定律与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利用牛顿定律可以解决力的平衡、匀速圆周运动、斜面运动等问题。
2. 合力与分力:多个力合成的力叫做合力,合力可以被分解为若干分力。
五、功和能量1. 功的定义:力对物体做功的大小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
2. 功的计算:计算功可以采用功等于力与物体位移的乘积的公式。
3. 功与机械能:功可以改变物体的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
高中力学知识点总结7篇篇1一、力学基础知识概述力学是研究物体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是高中物理的核心组成部分。
在高中阶段,涉及的力学知识点主要包括牛顿运动定律、能量转换与守恒、功与能原理等。
掌握这些知识点对解决力学相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二、牛顿运动定律要点(一)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此定律说明了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的运动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即惯性。
(二)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描述了力与物体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具体表述为: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公式表示为F=ma。
(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描述了力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于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三、能量转换与守恒要点(一)动能和势能动能是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在只有重力或弹簧弹力做功的情况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但总量保持不变。
这是力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定律,能帮助解决很多实际问题。
四、功与能原理要点(一)功的概念功是力在距离上的累积效应,是用来描述力对物体所做功的能量转化量度的物理量。
功的计算公式为W=Fs。
(二)能量转化与做功的关系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做功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或转化,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通过做功可以实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以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
五、力学中的其他重要知识点除了上述内容外,高中力学还包括圆周运动、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定理等重要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需要同学们深入理解和掌握。
六、总结与应用建议高中力学知识点众多且相互联系,要想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同学们多做习题以加深理解,并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此外,在学习时要注意知识点的层次性和系统性,遵循从基础到进阶的学习路径,逐渐深化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高一物理前一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前一章知识点总结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是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前一章的知识点是学生们打下物理学基础的重要阶段。
下面是对高一物理前一章知识点的总结。
一、力与机械能1. 力的概念与性质- 力的定义:产生物体的变形、改变物体的速度或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的作用称为力。
- 力的性质:力的大小用牛顿(N)衡量,方向由箭头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一个点称为作用点。
2. 牛顿三定律- 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如果没有外力作用,物体将保持现状。
- 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净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 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作用力都会有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机械能:由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组成,守恒定律指的是一个封闭系统内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
-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相关。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或状态而具有的能量,包括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等。
二、运动的描述和分析1. 位移和速度-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位置变化,可以是矢量量。
- 速度:物体位移随时间变化的率,可以是矢量量,包括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
2. 加速度和运动图象- 加速度: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率,可以是矢量量。
- 运动图象:用图形表示物体位置、速度和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3. 等加速直线运动- 等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 根据初始条件和运动规律,求解等加速直线运动问题。
三、力学世界的基本属性1. 万有引力- 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引力,大小与两物体质量成正比,与两物体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重力:特指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2. 物体重量和密度- 重量:物体受到的引力作用,与物体质量和重力加速度相关。
- 密度:物体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用于描述物体的集中程度。
3. 弹性力和胡克定律- 弹性力:物体在形状或体积发生变化时所受到的力。
高中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三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三是高中阶段物理课程中的重要部分,主要涉及力学、热学和电磁学等内容,是学生深入了解物理学知识和发展科学思维的重要阶段。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高中物理必修三的知识点进行总结,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内容。
力学部分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大多数力都是由物体之间的接触或距离引起的。
力的概念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它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力学的重要基础,其中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牛顿第三定律。
这些定律规定了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力的作用关系,对于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很大的帮助。
3. 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是力学中的两个重要定理,它们描述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的运动规律和能量变化情况,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热学部分1. 热力学基本概念热力学是研究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规律的科学,它包括热力学系统、热力学过程、热力学定律等内容,是我们理解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规律的重要基础。
2. 热力学定律热力学定律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它们规定了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过程的一般规律,对于我们分析和解释各种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过程有重要意义。
3. 热能转化热能转化是热学的重要内容,它涉及热能的产生、传播和利用等方面,对于我们了解热现象和热能转化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电磁学部分1. 电荷和电场电荷是物质中的一种基本性质,它能够产生电场并与其他电荷相互作用。
电场是由电荷产生的一种场,它对带电粒子具有作用力,是我们理解电磁现象的重要基础。
2. 电流和电路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是电能转化的一种形式。
电路是由导体和电源等器件组成的电学装置,它能够实现电能转化和电信号传输等功能,是我们实际应用电能的重要工具。
3. 电磁感应和电磁波电磁感应是一种通过磁场和变化的磁通量产生感应电动势的现象,它是发电机和变压器等电磁设备的工作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例2】如图,轻杆A端用光滑水平铰链装在竖直墙面上,B端用水平绳结在墙
上C处并吊一重物G,BC上张力大小多少?
态若将点沿竖直墙向上缓慢移动少许设法使系统重新平衡则
态,若将A点沿竖直墙向上缓慢移动少许,设法使系统重新平衡,则
细绳所受拉力F
r 和轻杆所受压力F
N
大小变化
A B
A.F r变小 B .F r不变
C .F N不变
D .F N变小
【例4】四个完全相同的弹簧都处于水平位置,它们的右端受到大小皆为F的
【例6】如图所示,光滑半球形容器固定在水平面上,为球心,一质量为m的
小滑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于点。
设滑块所受支持力为。
与
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
计算F为多少?并且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
与地面间摩擦因数为0.5,并且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约等于滑动摩擦力。
试问:杆放到什么角度就无法平衡了,此时人的拉力多大?
知识点3:摩擦
①包括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
②方向:与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且与接触面相切.
)
A.M将减速下滑
B.M仍匀速下滑
C.M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D.M受到的摩擦力变大
【例9】一质量为60kg的人站在一个质量为40kg的长木板上,通过一根长绳绕过定滑轮又连接在长木板上如图所示
绕过定滑轮又连接在长木板上,如图所示.已知木板与地面之间动摩
摩擦力多大?知识点4:电场力
电场力不感应速度。
知识点5:洛伦兹力
电场力不感应速度
满足左手定则且感应速度以上公式必须速度垂直于磁场方向
满足左手定则,且感应速度。
以上公式必须速度垂直于磁场方向。
知识点6:安培力
满足左手定则,以上公式必须电流垂直于磁场。
L为有效长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