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表现派”表演艺术
浅谈戏剧表演艺术
浅谈戏剧表演艺术
林 武 燕 ( 东省 潮 剧 院一 团 50 0 ) 广 100
摘 要 : 一 种 通 过舞 台 演 出而诉 物是 理解 人 物 的结 果 。演 员对 所扮 演 的人 物只 有深 刻 理解 了才 能 诸观 众感 官的 艺术形式 ,其 中心是 演 生动 地 体现 出来 。前面 说过 ,演员 塑造 人 物是 把剧 作 者用 文学 手 员的表 演 。 因之 ,又被人 称 为 “ 台 段刻 画 的人 物形 象进 行 再创 作 ,变 成 直接 可见 的 ,具 体 的舞 台、 舞 艺 术 ” 或 “ 员 艺 术 ” 。 本 文 通 过 简 银幕 形象 ,使剧 中人物 从剧 本 中走 出来 ,使我 们更 亲 近 、更理 解 演 介戏剧 表 演艺术 的特点 来说 明演 员在 他 。所 以 ,理解 人 物最 直接 的依据 是 剧本 。演 员是 在 分析 、研 究 舞 台表 演 中应深切 理解 和体验 剧 中人 了整 个剧 本 的基础 上进 一步 深入 理解 自己扮演 的人物 。 物 ,以便达到更好 的表演效果。 理 解 人 物 ,借 用 英 国 十 九世 纪演 员麦 克雷 蒂 的说 法 就 是 去 关键 词 :戏剧表 演 ;特 点 ;理 解 测 定性 格 的深度 ,去探 寻 他 的潜在 动 机 ,去感 受他 的最细 致 的情 绪变 化 ,去 了解 隐 藏在 字 面下 的 思想 ,从 而把 握住 一 个具 有个 性 人 物 ;体 验 人 物 的 人 的 内心 的 真髓 。理解 人物 首先 要 抓住 人物 的性格 基调 。性 格 戏 剧 , 指 以 语 言 、 动 作 , 舞 基 调 即人物 最 本质 最 核心 的方 面和 人 物 思想 、个 性 的主要 特色 。 蹈 ,音 乐 ,木 偶 等 形 式达 到叙 事 目 盖 叫天 同志举 的例 子 很能 说 明什 么是 人物 的性格 基调 ,他 说 :周 的的 舞 台 表 演 艺 术 的 总称 。戏 剧 表 瑜 、 吕布 、赵 云三 个 都是 三 国时 的名 将 ,作 为角 色 ,都 是穿 白靠 演 艺术 的基 本特 征就 是 演员 创造舞 台 的 武 生 , 虽 然 外 表 相 仿 ,但 周 瑜 骄 、 吕布 贱 、 赵 云 却是 不骄 不 馁 、敢作 敢 当的 好汉 ,三 者间 不 同就 是人 物 各 自的性格 基调 。 角色 形象 。 掌握 人 物性 格 基调 主 要从 剧本 情 节和 人物 的行 为 、语 言 中去 戏剧 表演 艺 术的特 征 情 ( )戏剧 演 员必 须 亲 自粉墨 登 场 、现身 说法 、身体 力行 , 挖 掘 。高 尔基 说 : “ 节 是性 格 的历 史 。 ”人物 性格 是在 构成 情 一 而 且每 一次 都 要重 新创 造 ,每 次演 出都要 像第 一 次那 样重 新表 演 节 的矛 盾冲 突 中显 示 和发 展 的 。我们 理解 人物 性 格就 要从 情节 的 整个 舞 台行 动 过程 。这 一 点与 一 次完 成艺 术创 造 的 电影表 演 有很 发 展 中 ,从人 物在 情 节展 开 的每个 事 件 里他 做些 什 么和 怎样 做 的 显 著 的区 别 。故所 谓 “ 持演 出的青 春 ” ,就 成 为戏 剧演 员 的重 行 动 中去探 求 。 保 ( )体验 与表 现 二 要课 题 。 关 于 表 演 艺 术 的创 作 方 法 ,欧 洲 曾有 过 体 验 派 与 表 现派 的 ( )戏剧 演 员扮 演 的角 色形 象 在舞 台时空 中逐 步 展现 。表 二 91 演 艺术 的 空间 性与 时 间性 在舞 台行 动 过程 中达 到统 一 。舞 台人物 争 论 ,两 大派 争论 了二 百多年 ,我 国戏 剧 界16 年 也 曾就 这个 问 形 象 是直观 的活生 生 的艺 术形 象 ,它 诉诸 观 众 的直接 视 听 。演 员 题 展 开讨 论 。持有 表 现派 观 点 的代表 人 物 有法 国十 八世 纪 哲学 家 14— 99等 的创造 过 程 ,在排 练 时是 根据 生 活逻 辑 与 自己对 角 色 的想象 进 行 狄 德 罗 、法 国演 员格 哥兰 (8 1 — 1O ) :体验 派 的代 表人 物 13 — 9 5 、意 大 利演 员萨 尔 维 尼 的 ,在 演 出 时就 当场 受观 众 的客 观检 验 。观 众 的任 何反 应 都会 影 有 英 国演 员 亨 利 , 欧文 (8 9 — 1 O ) 12 —— 11 ) 以及 俄 国 的斯坦 尼斯 拉 夫斯 基 。两派 争 论 的焦 96、 响 演 员的 表演 ,这 种 反馈 作用 表 明观 众 也参 加 了创 造 。因 为戏 剧 (8 9 一个 演 员 到 底 应 该 主 表 演 必 须 当众 进行 。 因此 ,在 演 出中 , 员 的创 造 过 程 与观 众 的 点 是演 员在 表 演 中是 否 要 真 的 动 感 情 。 “ 演 还 欣 赏 过程 是 同步进 行 的 , 当演 员创造 的行动 过 程 因全剧 结 束而 停 动 地 去 感 受他 所 表 演 的情 绪 并 为之 感 动 呢? 是应 当完 全无 动 于 止 时 ,观 众 的欣 赏过 程 也就 同 时告 终 。每 一场 戏的 演 出总 有不 同 衷 ,使 自己的情 绪跟 角 色 的情 绪仿 佛 总有 一段 距 离 ,仅仅 使观 众 ” 的观 众来 欣赏 ,他 们 的 审美 观 点可 能是 很 不相 同 的 ,而 演 员必 须 以为 他是 被感 动 了而 已呢? 表现 派 认 为表演 重 要 的是 找到 足 以深 刻 反映 人物 内心 世 界 的 当场 使任 何观 众对 象 获得 良好 的剧 场效 果 。 因此戏 剧演 员 必须 具 有 与 观众 进行 直 接或 间接 交 流 的能 力 ,必 须具 有在 各种 剧 场条 件 外部 形 式 ,并 有能 力在 每 次演 出中准 确地 再现 这 个形 式 ,达 到感 下 适 应各 种观 众 的 能力 ,必 须 具有 根据 观 众反 应 随时 正确 地 即兴 动观 众 的效 果 ,而 不是 演 员 自己感动 。演 员 表演 要十 分冷 静和 理 智地 控 制 自己,不 能 听凭 感情 的驱使 。狄 德 罗说 : “ 员的 全部 演 调 整 自己的表演 分 寸 的能力 。 才 能 ,不像 你 假设 的那 样 , 只是 感 受 ,而是 仔 细用 心表 现那 些骗 ( )戏 剧演 员本 人 既是创 作 者又 是 创作 的材 料 与工 具 ,他 三 表 演 角色 的过程 又 是艺 术 作 品本身 。这 就 造成 演 员与 角色 这个 表 你 的感 情 的外 在记 号 。他 的痛 苦 的 呼喊 是在 他 的耳 朵里 谱 出来 。 演 艺 术 的基 本矛 盾 。这 种特 殊 的矛 盾 自戏 剧表 演 形成 之 日起 就存 他 的绝 望 的手 势 是靠 记忆 来 的 ,早在 镜 子前 面 准备 好 了 。他 知道 在 ,而 且将 伴 随戏 剧表 演 的发 展而 永存 。演 员要 扮演 角色 就 必须 准 确 的时 间取 手绢 、流 眼泪 ;你 等着 看 吧 ,不 迟还 早 ,说到 这句 不 断地解 决 这个 矛 盾 。演 剧史 上 自古 至今 对之 争 论不 休 ,大 致可 话 、这 个 字 ,眼泪 正 好流 出来 。声 音这 样颤 ,以及 晕倒 与狂 怒 ; 以 归纳 出几 个统 一 点 :a 体验 与表 现 必须 结合 :b 敏 感 与控 制 必 完 全 是模 仿哭 ,是事 前温 习熟 的功 课 ,是激 动 人心 的愁 眉苦 脸 , . . 须 结合 ;c 创 作与 生 活 必须 结 合 ;d 演 员 与 角色 是 矛 盾 的统 一 , 是 绝妙 的依 样 画葫芦 。” . . 体 验 派 演 员持 有 相 反 的看 法 ,萨 尔 维 尼 说 。 “ 力 求 生 活 我 任何 舞 台人 物 形象 都是 “ 员—— 角 色 ”的 矛盾 统 一体 。戏 剧 表 演 我相信 每 一 演 家把 这种 现 象称 作 “ 位一 体 ” 。因 为表 演创 造 有这 种 “ 位 于 我 的角 色 ,然 后 按照 我对 他 的想 象来 表 演他 。 ” “ 三 三 个 伟 大 的演 员应 当 是 ,而 实际 也是 被他 所 表演 的情 绪所 感 动 的; 体 ”的特 点 ,所 以演 员 的创 作个 性 不 同 ,就使 不 同 的演 员在 扮 演 同一 个 角色 时 ,会创 造 成各 不 相 同的舞 台人物 形 象 。这一 点 使 他 不 仅容 一温 两 遍 地感 受 到这 情绪 ,或者 在他 背 诵 台词 时感受 到 戏 剧作 品 得 以不 断地 长期 在舞 台上演 出,并 使观 众 以极 大 的兴 趣 它 ,而 且他 必 须在 每次 演这 个 角色 时,不 管 一次 或一 千 次,都 或 观 看不 同演员 扮演 的同一 角色 ,欣 赏他 们各 有特 色 的艺 术创 作 风 多 或 少 地感 受 到这 种 情 绪 。他 能感 动 观 众 到 什 么 程度 ,也 正 决 我 貌 与技 巧 。就 因 为演 员们 各 以其 特有 的认识 、构思 与条 件给 予 角 定 于他 自己 曾感 动 到什 么 程 度 。 ” 罗 西说 : “ 研 究 了我 的角 色 ,我 分析 了它 ,我 留心 地倾 听 了作 者 给它 的语 言 ,细 致地 观察 色 以独 特 的新 意 ,才 使观 众 从 中获得 了新 的不 同审 美乐 趣 。戏 剧 演 员 的创 作个 性各 有特 长 的 一面 , 从而 形成 演 员各 有其 “ 拿手 好 了 他 的 性 格 , 于 是进 入 了他 的 生活 ,仿 佛 这 是 我 自 己的 生活 一 戏 ” 的局 面 ,也 因 其 各 有 本 身 的局 限性 而 产 生各 种 创 造 上 的限 样 ,我好 像 亲身 体验 了他 的一 切感 情和 热情 … …” 角 色形 象 体现 是戏 剧 演 员创 造 角色 的第 三个 环 节 ,也是 最主 制 。这 两 方面 结合 起 来就 形 成所 谓 演员 的 “ 路子 ”,如 话剧 历 戏 一 史 上 的悲 剧演 员 与喜 剧演 员 、性 格 演员 与本 色 演 员 、专演 英雄 角 要 的一 ��
初探“表现派”表演艺术
初探“表现派”表演艺术作者:谢奇吾来源:《戏剧之家》2016年第07期【摘要】众所周知,在表演艺术领域中一直有三大表演派别的说法,该说法最早是由俄国杰出的戏剧教育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下文简称斯坦尼或斯氏)提出的,三大表演派别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以及“匠艺派”。
斯坦尼形象地用几个数学公式概括了三个流派的特点:“体验艺术=真实+美”,“表现艺术=真实+程式化的美”,“匠艺=不真实+程式化的美”。
建国初期,受苏联的影响,中国各大戏剧院校都独尊“斯氏”表、导演教学体系,以至于后来慢慢兴起的剧团和艺术院校都自然而然地全方位教授、学习和运用斯氏体系。
虽然中间有三次掀起过“布莱希特”热,“表现派”这个词在国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理论,但是大多数人仅限于了解到一些皮毛,或者少数的剧团在排练一些表现主义戏剧时才会用到表现艺术的理论。
笔者在本科四年的表演专业学习中都是以体验为主进行表演,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希望能够在表演上探索新的道路。
【关键词】表现派;理想的范本;镜子;外在标志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10-03一、何为“表现派”“表现派”是表演学科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名词,同“体验派”一样,“表现派”也是表演艺术领域中的一个学术流派。
历史上,国内外对于“表现派”和“体验派”谁好谁坏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在评价一位演员优劣的时候就会以是否是“体验派”来衡量,只要一提到“表现派”,似乎就意味着这个演员的表演过火、虚假,或者“不走心”,更有甚者把“表现派”斥为“形式主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表现派”呢?《辞海》的解释为:表现派,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之一。
19世纪末,法国名演员科克兰在关于表演方法问题的论战中,主张表演艺术“不是合一,而是表现”,认为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
科普:表演派别
科普: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2014年12月19日 22:04开门见山吧,我直接说说这三个“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首先是体验派,我不想多谈体验派,原因很简单,体验派的理论≈表演理论,可以说斯坦尼体系或者说体验派在表演(不论是戏剧或是电影)这门行当里的地位类似于儒家之于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地位,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斯坦尼体系在科学性、严整性、可实践性方面都是其他任何表演学派所远远不及的,事实上,如果以斯坦尼体系为标准,其他任何表演学派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而斯坦尼所做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他做了三件事:1.整理总结前人所得,去芜存菁;2.将之前的表演艺术家经验化而难于用文字表达记录的“知识”成功地用文字加以说明诠释;3.形成体系,即一套表演训练的方法,并毕生加以改进。
至于斯坦尼个人的地位,举个例子:彼得布鲁克曾经列出二十世纪的“四大戏剧导演”,他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后三位都曾在不同场合自称”我师从斯坦尼体系“,其中梅耶荷德就是斯坦尼在莫艺的一位”弃徒“,而有意思的是,除斯坦尼外的另三位导演都或多或少被外界认为是秉承”表现派“表演方法的,这至少可以证明斯坦尼体系在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至于表现派和这三位导演,我后面再说接下来说方法派,简单地说方法派是美国的体验派,具体点说叫”斯坦尼体系美国化的表演训练方法“,“方法”或“method”也得名于此,所以首先要明确(下面的话大概就是吧友最感兴趣的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方法派和体验派同宗同源,在训练演员的目的、宗旨和演员塑造角色的最终目标方面是没有理论上的分歧的,那么区别在哪儿?就在于体验派是斯坦尼在莫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训练方法,而方法派是斯特拉斯堡或阿德勒在纽约演员工作室的训练方法,是联化和美国化的区别,说白了是具体实践方式上的区别,至于训练出的演员的区别,这个不在讨论围之。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戏剧与影视学电影理论与美学考研参考书目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戏剧与影视学电影理论与美学考研参考书目大家好,我是才思教育的一名学员,现已经考上北京电影资料馆;以下是我之前在才思老师们的指导下看过的参考书的内容。
希望能给学弟学妹们带来更多的帮助和收获。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招生目录及参考书学科、专业名称(代码)):戏剧与影视学(130300))研究方向:01、电影理论与美学02、中国电影史03、当代中国电影04、外国电影研究05、电影档案06、影视创作及理论07、电影产业招生人数:20 人。
考试科目初试:1、思想政治理论2、外国语(英、俄、日任选一种)3、文艺理论(含电影理论)4、中外电影史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硕士研究生招生参考书目文艺理论:1、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高等教育出版社2、艺术概论王宏建文化艺术出版社3、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发展史(上、下)张少康、刘三富北京大学出版社4、西方文论史马新国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影理论:1、电影作为艺术爱因汉姆(德)中国电影出版社2、电影的本性——物质现实的复原克拉考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3、电影是什么安德烈·巴赞(法)中国电影出版社4、电影艺术形式与风格大卫·波德维尔(美)世界图书出版社5、外国电影理论文选李恒基、杨远婴编上海文艺出版社6、电影理论史评尼克·布朗(美)中国电影出版社7、电影艺术词典中国电影出版社8、当代电影(期刊)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9、电影艺术(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10、世界电影(期刊)中国电影家协会中外电影史:1、中国电影发展史(上、下)程季华中国电影出版社2、中国电影简史陆弘石、舒晓鸣文化艺术出版社3、中国电影艺术史教程舒晓鸣中国电影出版社4、世界电影史乔治·萨杜尔(法)中国电影出版社5、世界电影史(第三卷,上、下)乌·格雷戈尔(德)中国电影出版社6、西方电影史概论邵牧君中国电影出版社7、外国电影史郑亚玲、胡滨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影片分析:1、结识电影路易斯·贾内梯(美)中国电影出版社2、荣誉 ----北京电影学院影片分析课教材苏牧中国电影出版社3、当代欧美名片评析胡克、李一鸣、李迅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4、中国电影美学1999 胡克等编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四、综合艺术综合艺术的重要种类( 1 )戏剧艺术。
表演艺术与舞台表现ppt教案
详细描述
演员应该学会运用道具和服装来营造氛围和 塑造人物形象。例如,通过使用道具来表现 特定场景或道具的象征意义,以及通过服装 来表现角色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征。
03
表演艺术在舞台上的应用
戏剧表演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1
02
03
角色塑造
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 手段塑造出具有鲜明个性 的角色形象。
情节推进
通过合理的情节设计和推 进,使观众产生共鸣和情 感共鸣。
表演艺术与舞台表现的定义与内涵
01
通过戏剧、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在舞台上展示和传达情感
、思想和观念。
表演艺术与舞台表现的重要性
02
在文化传承、艺术教育、娱乐产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
表演艺术与舞台表现的技巧与能力
03
包括演员的表演技巧、舞台设计、灯光音效等,共同构成完整
的艺术表现。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展望和预测
多元化与跨界融合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强,表演艺术与舞台表现将更加注重多 元化和跨界融合,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技术创新与数字化发展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表演艺术与舞台表现将更加注重技 术创新和数字化发展,为观众带来更加沉浸式的艺术体验 。
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在环保意识日益加强的背景下,表演艺术与舞台表现将更 加注重绿色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向更加环保 、健康的方向发展。
04
舞台表现力的培养与提升
观察与模仿优秀演员的表演技巧
观察优秀演员的表演
观看经典戏剧、电影、电视节目等,注意观察优秀演员的表演技巧和细节,如面部表情 、肢体语言、声音控制等。
模仿优秀演员的表演
通过模仿优秀演员的表演技巧,学习他们的表演方式和表达方式,逐渐掌握表演的基本 要素。
表演的流派
表演的流派作者:来源:走进艺术院校发布时间:2010年05月28日点击数:【字体:小大】【打印文章】有关表演艺术的性质问题,一直存在着两大派别的争论。
争论的焦点集中体现在对于演员的情感是否应该是演员在进行表演创作时的材料的不同认识上。
究其实质,则是对于表演艺术的起初与美有着不同的见解。
斯坦尼斯拉夫斯尼称这对应的两派为“体验的艺术”和“表演的艺术”。
体验派力求演员在每一次演出中都要重新体验角色的情感。
表现派只要求演员在排演中或者在家里一次角色的情感,以便了解其外在的表现形式,演出时就模仿这个外在形式。
体验派的代表人物有美国演员H·欧文、意大利演员萨尔维尼、苏联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尼。
19世纪80年代,亨利·欧文与法国演员哥格兰有过一场著名的论争,萨尔维尼支持亨利·欧文,主张演员应主动地感受角色的情绪,而不应只冷静地表现。
亨利·欧文反对演员只对别人的感情进行观察,主张把自己的情感化成艺术的一部分。
他认为演员应该把人物的感染力量与艺术手段的动用结合起来,他称此为演员的“双重意识”。
萨尔维尼认为演员的特殊标志是感受能力,演员要听命于自己的感受。
演员表演时,不仅要一遍两遍地感受到角色的情绪,而且他必须在每次演出这个角色时都或多或少地感受到这种情绪。
他提出“双重生活”论,也认为“演员必须有百事无动于衷的本领,只是在一定的限度之内,一面勤于感受,一面像骑师驾驶烈马似的引导和控制自己的感受,以使观众也有所感受”。
斯坦尼斯拉夫斯尼继承并发展了他们的观点,结合俄罗斯现实主义表演传统创立了自己的体系,自称“体验派”以与法国演员哥格兰为代表的“表现派”相区别。
他的“体验艺术”的特征是演员“通过有意识的心理技术达到天性的下意识的动作”。
他要求演员“在舞台上,在角色的生活环境中,和角色完全一样正确地、合乎逻辑地、有顺序地、像活生生的人那样去思想、希望、企求和动作”。
他称此为体验角色。
18世纪法国启蒙主义哲学家狄德罗在《关于演员的是非谈》一文中,谈到演员表演时,主张刻苦钻研人物性格,创造“理想典范”,在每次公演时,演员应准确地像一面镜子那样把这典范形象真实地重现在舞台上。
戏剧表演艺术初探
物形象进行再创作 ,变成直接 可见的 ,具体 的舞 台、银幕
形象 ,使剧中人物从剧 本中走 出来 ,使我们更亲近 、更理
不 同的观众来 欣赏 ,他 们 的审美观点 可能是 很不 相同 的 , 而演员必须 当场 使任何观众对象 获得 良好的剧场效 果 。因
个都是三 国时的名将 ,作为角 色 ,都是穿 白靠 的武生 ,虽
然外表相仿 ,但周瑜骄 、 吕布贱 、赵云却是不骄不馁 、敢 作敢 当的好汉 ,三者 间不 同就是人物各 自的性格基调。 掌握人物性 格基调主要 从剧本情 节和人物 的行为 、语 言 中去挖掘。高尔基说 : “ 情节是性格 的历史 。 ”人物性格
和人物思想 、个性 的主要特色 。盖叫天 同志举 的例子很 能
说明什么是人物 的性 格基调 ,他 说 :周瑜 、 吕布、赵 云三
上 自古至今对 之争论不休 ,大致 可以归纳出几个统一点 :a . 体验与表现必须结合 ;b敏感 与控制必须结合 ;c . . 创作与生
活必须结合 ;d演员 与角色是矛盾 的统一 ,任何舞 台人物 . 形象都是 “ 员——角色 ”的矛盾统 一体。戏剧表 演家把 演 这种现象称作 “ 三位一体” 。因为表演创造有这种 “ 三位一
造 的 电 影 表 演 有 很 显 著 的 区别 。 故 所 谓 “ 持 演 出 的 青 保
春” ,就成为戏剧演员的重要课题。 ( 二) 戏剧 演 员扮 演的角 色形 象在 舞 台时 空 中逐 步展
现 。表 演 艺 术 的 空 间 性 与 时 间性 在 舞 台行 动 过 程 中 达 到 统
从中获得 了新 的不 同审美乐趣 。戏剧演员的创作个性各有 特长 的一 面 ,从 而形成 演员各 有其 “ 拿手好 戏”的局 面 , 也因其各有本身 的局 限性而产生 各种创造上 的限制 。这两
《乐府传声》中声乐表演艺术的“体验”和“表现”
究 》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0 年) ( 2 8 0 等均是研究《 乐府 传声 》 的重要资料 。
③ 例如: 余晓芸、 李新庭《 乐府传声> 论< 的美学追求》《 (中国音乐学}0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 年第 3 , 期)李强、 何小全《乐府传声> < 的歌唱 发声理论》《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04 ) 0 年第 4 , 2 期)刘鸿羚《乐府传声> ( 对歌曲演唱二度创作的借鉴意义》《 (赤峰学院
① 例如 : 中国戏曲研究院编 的《 中国古典 戏曲论著集成 》中国戏 曲出版社 ,99 ) 录了《 ( 15 年 收 乐府 传声 》蔡 仲德 的《 } 中国 音乐美学史资料注译 》人 民音乐 出版社 ,90 收录了《 ( 19 年) 乐府传声 》 中的曲情 、 起调 、 顿挫等 八章 , 一篇序 , 外有 简要 地对原文进行 了注释 和译文 } 同宾 、 的《 吴 李光 乐府传声译 注 》中国戏 曲出版社 ,92 从戏 曲演 唱角度进行 了直 ( 18 年)
西方艺术史--表现派
男主角易先生出场时,从斜 上方的光源打到易先生脸色, 于是易先生光洁的额头,低 沉阴郁的眼神,深深的法令 纹,交织出一张冷漠阴霾的 脸。与此同时,这张脸被监 狱的栏杆隔立开来,一个冷 漠多疑恐怖的易先生形象由 此产生。至此,影片完全奠 定了电影的黑色氛围。
《让子弹飞》中表现主义的体现:
在《让子弹飞》中,一向彪悍的姜文建立起了一样 彪悍的形式感。例如:场景的搭建,无论是整个鹅 城场景的搭建,还是县长家、黄四郎家以及妓院这 些重要场景的搭建,都呈现出了强烈的表现主义风 格,场景的形态故意模糊了历史界限和地域界限, 营造出了一种舞台般的非现实感,或者说是一种反 常规的非写实的置景感。同时,一些道具的设计也 十分的“表现主义”,如:一开场就出现的火车, 又如:周韵出场就极具舞台的夸张效果,一个是她 的造型,一个是她出现的情节。
谢谢观赏
表现派
Hale Waihona Puke 表现主义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现代重要艺术 流派之一。20世纪初流行于德国、法国、奥 地利、北欧和俄罗斯的文学艺术流派。1901 年法国画家朱利安·奥古斯特·埃尔韦为表明自 己绘画有别于印象派而首次使用此词。
《吹短笛的男孩》与《呐喊》
日出剧照
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社会背景
表现主义电影折射了当时的德国,同时也超越了当时的德国。 他们思考的驱动力来自于战败后德国破败的现实,工业社会 的冷漠资本膨胀对人的异化塑造了他们思考的姿态——面向 共同的人类精神世界发问。在表现暴力、谋杀和死亡的主题 时,表现主义电影导演们无不倾向于在影片中制造出一种迷 幻、扭曲和阴冷的世界。对于这样一个世界心怀恐惧是全人 类的共性,在这样一个世界中逃亡出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之地 也是全人类的愿望。当时的德国中产阶级对现实不满,带有 自由意志论的时代精神和社会反叛助长了表现主义的发展。 参加表现主义运动的人,在政治信仰和哲学观点上存在着很 大的差异。其中有无政府主义者、虚无主义者,也有社会主 义者。因此,表现主义运动从来不是一个完全统一协调的运 动,也很少有始终如一的“纯粹”的表现主义者。但他们也 有一些共同的思想倾向和艺术特点,即不满社会现状,要求 改革,要求“革命”。
我对以布莱希特为代表的表现派表演体系的认识
我对以布莱希特为代表的表现派表演体系的认识引言第一次接触戏剧的记忆早已模糊不清,唯一不灭的是戏到中途,演员突然跑到舞台中间,集体做了个揖,惹得台下哄堂大笑,肃然的气氛荡然无存。
直到上了胡老师的中外戏剧艺术欣赏课,我才了解到布氏的表现派表演体系。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表演不应该是简单的情感释放,它的背后埋藏着更深的思考。
那么,理性对于表演来说,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理性与感性,是矛盾还是统一?仅以此文阐述我对以布氏为代表的表现派表演体系及“离间概念”的认识。
一、理性的意义1、脱离人物狄德罗说:“演员的全部才能,不像你假设的那样,只是感受,而是仔细用心表现那些骗你的感情的外在记号。
他的痛苦的呼喊是在他的耳朵里谱出来。
他的绝望的手势是靠记忆来的,早在镜子前面准备好了。
他知道准确的时间取手绢、流眼泪;你等着看吧,不迟还早,说到这句话、这个字,眼泪正好流出来。
声音这样颤以及晕倒与狂怒;完全是模仿哭,是事前温习熟的功课,是激动人心的愁眉苦脸,是绝妙的依样画葫芦。
”一个好的演员,不能任凭情感支配自身。
首先,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人与人之间对于情感的体验是不同的。
演员仅仅以自己的方式去宣泄这些情感,观众却不一定能正确地接收。
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用约定俗成的动作、表情,最大化地还原剧中人的情感。
在看评剧《花为媒》时,张五可与李月娥在洞房里有一段对话,两人一挑眉、一甩袖都严格遵照了评剧的标准。
我一开始也曾抱怨她们的表演呆板,待到弄清楚每个动作的含义后不禁拍案叫绝。
正是因为一个动作一种意思,我一眼即可明白这个人物内心的感受,不用一直苦苦思索演员的小动作,整部戏看下来不会漏掉一星半点儿。
其次,演员如果过度投入,会对自身的表演不利。
胡老师上课就个我们举了个例子,一男一女两个大学生在演一幕悲情戏时因过度投入、情难自禁,到高潮时两人抱头痛哭,完全忘记了自己在演戏的事实。
这就是不成熟的表现。
一个好的演员,不应该被情感支配,而是反过来驾驭情感。
探讨戏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力
文化与艺术165作者简介:江涌(1973— ),男,汉族,江西上饶人。
主要研究方向:艺术类。
戏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是在剧本的基础上进行的二度创造,从戏剧艺术的本质特征来看,表演艺术在各类艺术成分中属于中心。
一切都是围绕表演而存在,艺术表现是因创造的角色是观众所欣赏的内容而存在,音乐、灯光、舞蹈等艺术成分是戏剧表演的综合度量。
卓越的戏剧家都以突出艺术表现力为目标,戏剧流派的兴衰也以妨碍、湮没艺术表现力为标志,一切以是否符合演员主体的艺术规律为成败关键。
一、戏剧表演的艺术特点戏剧演员扮演的角色在舞台这一大空间中得到了穿越时空的展现。
舞台的人物形象是直观的、生活化的、形象的,它述诸观众的直接试听。
在戏剧表演的过程中,演员将人物的生活情境与自己的思维逻辑融合在了一起,在演出时所具有的表现功底便要接受观众的客观检验。
戏剧表演是当众进行,表演过程也是观众欣赏、评价的过程。
观众的审美观点不同,对演员的能力要求也就不同,包括舞蹈动作、台词述说、情感表述等,演员必须在现场让观众喜爱上戏剧的艺术和剧场的效果,并依据观众的反应随时调整自己的表演分寸。
戏剧表演的艺术表现是演员创造舞台角色形象的真实性。
戏剧演员要粉墨登场,身体力行,参与人物的每个生活环节和自述,并且每个过程都要重新创造,充分展现出时代背景下的人物情感与生活方式。
所谓“保持演出的青春”则是戏剧表演研究的重要课题,如何区分“表现派”和“体验派”是艺术表现理论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戏剧表演的艺术表现力戏剧是借助舞蹈、音乐、道具等形式的综合表演,表现出浓烈的艺术性质。
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戏剧独特的艺术文化是通过演员在舞台上的直观动作和语言向观众展示人物的生活细节和性格特征,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在演员和观众之间需要通过戏剧的表演形式来建立沟通的桥梁。
(一)服从性戏剧艺术具有集体性和服从性,尤其是在近现代的戏剧表演中,已经完整地导演了艺术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发展过程,舞台美术成为一众戏剧演员的追求目标。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
《艺术概论》考试复习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强调几何形图案,崇尚人工美,被称为几何式的园林为()A、东方园林B、欧洲园林C、阿拉伯园林D、皇家园林答案:B2.宋代米芾称自己“刷”字,称蔡襄是“勒”字,黄庭坚是“描”字,苏轼是“画”字,这形象地概括了书法艺术的基本技法中的()A、用笔B、用墨C、结构D、章法答案:A3.艺术的审美娱乐功能,是指艺术“既劝谕读者,又使他喜爱,才能符合众望”。
这种“寓教于乐”的思想,来自古希腊美学家()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贺拉斯D、苏格拉底答案:C4.俞平伯与朱自清以同一题材创作的同名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却有着各自鲜明的艺术特色,这充分说明了()A、艺术作品的主体性B、艺术作品的客观性C、艺术作品的审美性D、艺术作品的广阔性答案:A5.1.艺术有着各种各样的社会价值与功能,其中最主要和最基本的是()A、认知功能B、娱乐功能C、教育价值D、审美价值答案:D6.与“画圣”吴道子齐名的“塑圣”是指唐代雕塑家()A、戴逵B、弘仁C、石涛D、杨惠之答案:D7.主张摄影艺术应当表现摄影者的瞬间印象华人独特感受,讲究形式美和装饰性,追求在摄影作品中达到一种朦胧模糊的画意效果的摄影流派是()A、绘画主义摄影B、纪实主义摄影C、印象主义摄影D、超现实主义摄影答案:C8.工艺美术品的审美特性,集中体现为()A、自然美B、造型美C、意境美D、文化美答案:B9.综合艺术有一个共同的审美特征,就是它们必须经过二度创作,才能产生舞台形象、银幕形象或者荧屏形象。
所以综合艺术的基础是()A、文学性B、节奏性C、情节性D、瞬间性答案:A10.20世纪60年代,电影符号学于法国诞生。
其诞生的标志是克里斯蒂安·麦茨的著作()A、《电影的意义》B、《电影语言的语法》C、《想象的能指》D、《电影:语言还是言语》答案:D11.作品被苏轼评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人是()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答案:C12.在中国传统戏曲艺术中,表示古代将士出征前整盔束甲情景的一整套连贯的戏曲程式性动作被称为()A、走边B、起霸C、趟马D、圆场答案:B13.鲁迅先生讲过,同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因为艺术欣赏具有()A、形象性B、审美性C、主体性D、象征性答案:C14.以下艺术中属于表现艺术的是()A、建筑B、绘画C、雕塑D、戏剧答案:A15.西方现代派艺术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流派是()A、存在主义流派B、象征主义流派C、立体主义流派D、超现实主义流派答案:B16.在传统画论中,提出“以形写神”的画家是()A、东晋顾恺之B、南齐谢赫C、南唐顾宏中D、唐代赵孟頫答案:A17.浪漫乐派,是指19世纪在欧洲兴起的音乐流派,以强调激情、情调抒发主观情感、强调表现个性为特征。
艺术概论专升本考试(习题卷5)
艺术概论专升本考试(习题卷5)说明:答案和解析在试卷最后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5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强调对艺术作品本身或艺术符号进行研究的艺术批评派别属于( )A)社会历史批评B)心理学批评C)文本批评D)接受批评2.[单选题]“艺术批评的自觉时代”是指( )A)20世纪B)19世纪C)18世纪D)17世纪3.[单选题]认为艺术只能算作“摹本的摹本”、“影子的影子”的哲学家是( )A)柏拉图B)康德C)车尔尼雪夫斯基D)亚里士多德4.[单选题]清代戏剧家洪舁的代表作品是( )A)《长生殿》B)《汉宫秋》C)《西厢记》D)《赵氏孤儿》5.[单选题]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品,必须通过( )主题的审美再创造活动,才能真正发挥它的社会意义和美学价值。
A)表演B)鉴赏C)批评D)欣赏6.[单选题]戏剧的根本特征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
( )A)戏剧行动、戏剧冲突B)戏剧表演、戏剧欣赏C)戏剧批评、戏剧行动D)戏剧冲突、戏剧欣赏B)行书C)隶书D)正楷8.[单选题]艺术创造的源泉是___________。
( )A)生活B)艺术家的构想C)艺术家的情感D)艺术家的联想9.[单选题]唐代书法家________把书法艺术分为神、妙、能三品。
()A)柳公权B)张怀瓘C)颜真卿D)王僧虔10.[单选题]关于艺术批评的标准“美学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代表人物是( )。
A)马克思B)恩格斯C)孔子D)毛泽东11.[单选题]__________是西方高度技术派建筑的杰作之一。
( )A)巴黎圣母院B)圣彼得教堂C)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D)朗香教堂12.[单选题]在《三国演义》中恩将仇报残忍杀害吕伯奢一家,集中体现了封建统治者伪善残忍本质的人物形象是( )A)刘备B)曹操C)关羽D)董卓13.[单选题]“表现派表演艺术”倡导一种“离间效果”的表演方法,主张演员与角色在感情上保持距离,始终清醒意识到“我在演戏”,用理性效果代替感性效果。
戏剧流派分析
戏剧流派分析戏剧流派是戏剧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命题,研究戏剧流派的审美价值、戏剧流派的形态类型、戏剧流派的构成要素,对戏剧艺术的繁荣与发展,既有理论启示意义,又有实践参照价值。
为此,本文就此试作浅议,以就教于方家和戏剧同人。
一、从审美价值看戏剧流派流派是文学艺术中的一大美学课题,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家,都对流派问题予以极大的关注和格外的重视。
所谓“流派”,“是指在中外艺术发展的一定历史时期里,由一批思想倾向、美学主张、创作方法和表现风格相似或相近的艺术家所形成的艺术派别。
”(彭吉象:《艺术学概论》)流派以风格为基础,而风格则是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流派、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与艺术特点。
风格与流派都是艺术个性的集中体现,也是艺术成熟的标志。
而文艺创作贵在富有艺术个性,个性愈鲜明,作品就愈成功。
因此,风格和流派也就自然成为文艺作品所刻意追求的终极目标和理想境界。
一切文学艺术皆如此,戏剧艺术当然亦如此。
从戏剧本体美学属性而言,个性是体现作品审美价值的核心与磁石,著名喜剧大师卓别林说过:“对于艺术来说,没有什么比个性更重要的了。
”艺术首先就意味着它的个别性、独特性。
我国传统文艺理论中的“文似观山不喜平”、“凡人贵直,诗贵曲,故有‘文曲星’之说焉”,说的都是个性的审美价值。
我国的戏曲艺术,同样以艺术个性为重要审美特征。
清代著名戏曲理论家李渔(笠翁)将“新”与“美”并提,提倡创作个性的强化,他反对“千人共见,万人共见”、“徒作效颦之妇,遂蒙千古之诮”,指出“桃陈则李代,月满即再生。
”而以艺术个性为主要标志的风格与流派,其重要的审美价值即在于此。
从戏剧的观众学理论而言,戏剧风格与流派则可以很好地满足人皆有之的爱美求异、喜新厌旧的审美需求。
由此可见,戏剧流派具有不可小视的审美价值。
二、从形态类型看戏剧流派当今,中国戏剧流派的形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其一,以地域文化与地域风格为标志,形成的地域戏剧流派。
科普: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
科普: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拿⼏位⼤神来镇楼。
⽂章整理⾃知乎⽹以及奥斯卡贴吧。
作者:zxnoodles开门见⼭吧,我直接说说这三个“派”:体验派、⽅法派和表现派。
⾸先是体验派,我不想多谈体验派,原因很简单,体验派的理论≈表演理论,可以说斯坦尼体系或者说体验派在表演(不论是戏剧或是电影)这门⾏当⾥的地位类似于儒家之于中国封建社会⽂化的地位,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斯坦尼体系在科学性、严整性、可实践性⽅⾯都是其他任何表演学派所远远不及的,事实上,如果以斯坦尼体系为标准,其他任何表演学派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斯坦尼所做的不是他⼀个⼈的发明创造,他做了三件事:1.整理总结前⼈所得,去芜存菁;2.将之前的表演艺术家经验化⽽难于⽤⽂字表达记录的“知识”成功地⽤⽂字加以说明诠释;3.形成体系,即⼀套表演训练的⽅法,并毕⽣加以改进。
⾄于斯坦尼个⼈的地位,举个例⼦:彼得布鲁克曾经列出⼆⼗世纪的“四⼤戏剧导演”,他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后三位都曾在不同场合⾃称”我师从斯坦尼体系“,其中梅耶荷德就是斯坦尼在莫艺的⼀位”弃徒“,⽽有意思的是,除斯坦尼外的另三位导演都或多或少被外界认为是秉承”表现派“表演⽅法的,这⾄少可以证明斯坦尼体系在理论⽅⾯的指导意义是⽆与伦⽐的,⾄于表现派和这三位导演,我后⾯再说接下来说⽅法派,简单地说⽅法派是美国的体验派,具体点说叫”斯坦尼体系美国化的表演训练⽅法“,“⽅法”或“method”也得名于此,所以⾸先要明确(下⾯的话⼤概就是吧友最感兴趣的⽅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法派和体验派同宗同源,在训练演员的⽬的、宗旨和演员塑造⾓⾊的最终⽬标⽅⾯是没有理论上的分歧的,那么区别在哪⼉?就在于体验派是斯坦尼在莫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训练⽅法,⽽⽅法派是李斯特拉斯堡或阿德勒在纽约演员⼯作室的训练⽅法,是苏联化和美国化的区别,说⽩了是具体实践⽅式上的区别,⾄于训练出的演员的区别,这个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戏剧表演艺术十二讲_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戏剧表演艺术十二讲_中央戏剧学院中国大学mooc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戏剧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活动。
参考答案:歌舞性祭祀2.戏剧理论家把古希腊的()称为第一个登上戏剧表演舞台的人。
参考答案:泰斯庇斯3.戏剧表演艺术的三个基本特征:参考答案:扮演的艺术_行动的艺术_化身的艺术4.戏剧表演艺术的“三位一体”是指:参考答案:本人是创作者_本人是创作工具和材料_本人是创作成品5.东方一些国家、民族的传统舞台演出形式,如中国的戏曲、日本的歌舞伎等,属于广义的戏剧。
参考答案:正确6.宋代的永嘉杂剧,又称南戏,被看作是中国戏曲发展成为了较为完整独立的艺术样式参考答案:正确7.欧洲戏剧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戏剧性的因素逐步减少,而歌舞成分逐步增强,并成为主导因素。
参考答案:错误8.戏剧表演艺术的最初形态具有祭祀性、仪式性、摹拟性、歌舞性、动作性、功用性、娱乐性、神秘性。
参考答案:正确9.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表述了对戏剧本质的认识:“戏剧是模仿人的情感。
参考答案:错误10.戏剧最本质特性之一就是“实验精神”。
参考答案:正确11.“戏剧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们的创造力,开阔戏剧艺术视野,还会使我们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实验性和探索性。
参考答案:正确12.心象说中,“练”的是参考答案:典型的形体动作13.有一种在行动中探索角色的方法,要求学生根据剧本所提供的信息和线索,以角色的身份对于角色剧本外的生活展开合理的想象,以小品的方式演出来,这种方法叫做参考答案:做人物练习14.演员创造角色的过程要经历()三个阶段参考答案:角色的认识_角色的构思_角色的体现15.演员对于角色的分析包括:参考答案:角色的行动发展线索_角色的内外部性格特征_角色的贯穿行动与最高任务_角色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关系16.正式演出前的排练工作,一般包括()几个阶段参考答案:初排_细排_合成_彩排17.演员的创作是在一定的制约条件下进行的,一个角色的诞生,是演员与剧作家,导演,同台演员、舞美师,服化道各部门人员以及观众,集体协作下创作完成的。
表演艺术的九个“三字诀”
其二,“三个统一”。指演员创作的艺术境界,优秀的表演必须达到三个统一,即演员与角色的统一,艺术与生活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优秀的演员要学会在角色中探索自我,在自我中体现角色,使二者融合。真正高超的表演艺术可以使演员与角色高度统一,达到“我就是”的艺术境界。日本著名演员田中绢代在《望乡》中塑造的阿崎婆、我国著名演员焦晃在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中塑造的康熙就达到这种惟妙惟肖的境界。演员形象统一的程度将决定了表演艺术的高低。优秀的表演艺术必须符合生活的真实,反映生活的实质,同时又是生活的一种艺术升华,使“真实的”富于审美价值。正像法国著名演员老科格兰说的:“……我不信奉违反自然的艺术,但我也不愿在剧场中看到缺乏艺术的自然。”好演员在创作中既要接通“地线”(指生活真实的基础),又要接通“”天线(指通过艺术想象使表演具有审美价值,具有艺术魅力)。如前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提倡的表演应具有“活生生的生活的真实和芬芳”以及俄国戏剧家史迁普金指出的:“比大自然本身更好的美在世上是不存在的。应该善于去观察和看到美的事物。应该善于把美从生活中和大自然中转移到舞台上去。而在转移的时候不要揉皱它,不要丑化它。要从生活中和大自然中选取范本。”优秀的表演既要“滚动着生活芬芳的露珠”,又要“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魅力”。我们在评价表演时也应有两把尺子,生活的尺子和艺术的尺子。衡量时使生活化,艺术化结合统一。既表演三原则“思想,生活,技巧”:思想是灵魂,生活是基础,技巧是手段。而在技巧层面又要讲内外之统一。三就是内外的统一,体验与体现的统一。优秀的表演要注意内心体验,创造人的精神生活并通过艺术形式把它反映出来。要“动与衷而形于外”。没有真切的体验就不会有真实生动的体现。创造角色时演员不仅要运用整个肌体,而且要调动他的整个心灵,将内心与形体结合起来融为一体。
科普:表演派别
科普:表演艺术中的「体验派」、「方法派」、「表现派」分别指的是什么?2014年12月19日22:04开门见山吧,我直接说说这三个“派”:体验派、方法派和表现派。
首先是体验派,我不想多谈体验派,原因很简单,体验派的理论≈表演理论,可以说斯坦尼体系或者说体验派在表演(不论是戏剧或是电影)这门行当里的地位类似于儒家之于中国封建社会文化的地位,居于统治或主导地位,斯坦尼体系在科学性、严整性、可实践性方面都是其他任何表演学派所远远不及的,事实上,如果以斯坦尼体系为标准,其他任何表演学派都没有形成真正的体系,而斯坦尼所做的不是他一个人的发明创造,他做了三件事:1.整理总结前人所得,去芜存菁;2.将之前的表演艺术家经验化而难于用文字表达记录的“知识”成功地用文字加以说明诠释;3.形成体系,即一套表演训练的方法,并毕生加以改进。
至于斯坦尼个人的地位,举个例子:彼得布鲁克曾经列出二十世纪的“四大戏剧导演”,他们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梅耶荷德、布莱希特和格洛托夫斯基,后三位都曾在不同场合自称”我师从斯坦尼体系“,其中梅耶荷德就是斯坦尼在莫艺的一位”弃徒“,而有意思的是,除斯坦尼外的另三位导演都或多或少被外界认为是秉承”表现派“表演方法的,这至少可以证明斯坦尼体系在理论方面的指导意义是无与伦比的,至于表现派和这三位导演,我后面再说接下来说方法派,简单地说方法派是美国的体验派,具体点说叫”斯坦尼体系美国化的表演训练方法“,“方法”或“method”也得名于此,所以首先要明确(下面的话大概就是吧友最感兴趣的方法派和体验派的区别):方法派和体验派同宗同源,在训练演员的目的、宗旨和演员塑造角色的最终目标方面是没有理论上的分歧的,那么区别在哪儿?就在于体验派是斯坦尼在莫艺(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训练方法,而方法派是李斯特拉斯堡或阿德勒在纽约演员工作室的训练方法,是苏联化和美国化的区别,说白了是具体实践方式上的区别,至于训练出的演员的区别,这个不在讨论范围之内。
表现派戏剧流派
表现派——19世纪末,法国著名演员科克兰提出,表演不是演员与角色的“合一”,而是“表现”。
演员在逼真地表现情感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
这一派戏剧被称为“表现派”。
体验派——19世纪意大利名演员萨尔维尼认为,演员在表演中,情感要重于理智,要想像生活在角色的生活中,体验角色的感情。
这一派后来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极力推崇,称之为“体验派”。
斯氏体系——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是俄国(苏联)杰出的戏剧大师。
1898年,他创立了莫斯科艺术剧院。
在领导该剧院的四十年中,他主演、导演、指导过一百二十多部话剧、歌剧,如《青鸟》、《海鸥》、《底层》等。
他写有《我的艺术生活》、《演员自我修养》等专著,系统总结了“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
他的一整套戏剧教学和表演体系,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斯坦尼体系”,对各国戏剧学院影响极大。
布氏体系——指布莱希特戏剧体系。
布莱希特是20世纪前期杰出的戏剧家。
他创作并导演了大量话剧,如《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伽利略传》等。
他写过《戏剧小工具篇》、《表演艺术新技艺》等理论专著。
他重视戏剧的教育作用,主张宣传与艺术相结合,提出“史诗戏剧”和“问离效果”,强调演出中的理性因素。
梅氏体系——指梅兰芳戏剧体系,即中国戏曲体系。
梅兰芳是中国著名的京剧演员,以他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中独树一帜。
如歌舞、对白、表演、杂技的综合性,道具、布景、动作的虚拟性,动作的舞蹈化,表情的程式化等。
但在理论上还没有作权威的、系统的总结。
荒诞派——20世纪中叶在法国等西方国家兴起并流行的一个戏剧流派。
它一反过去传统的戏剧规律和特点,不是利用矛盾冲突构成情节,而是用毫无逻辑的、杂乱无章的情节,表达复杂的感情。
它又被称为“反戏剧派”或“反传统戏剧派”。
其代表剧作是爱尔兰贝克特的《等待戈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探“表现派”表演艺术【摘要】众所周知,在表演艺术领域中一直有三大表演派别的说法,该说法最早是由俄国杰出的戏剧教育家、导演、表演艺术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下文简称斯坦尼或斯氏)提出的,三大表演派别分别是“体验派”“表现派”以及“匠艺派”。
斯坦尼形象地用几个数学公式概括了三个流派的特点:“体验艺术=真实+美”,“表现艺术=真实+程式化的美”,“匠艺=不真实+程式化的美”。
建国初期,受苏联的影响,中国各大戏剧院校都独尊“斯氏”表、导演教学体系,以至于后来慢慢兴起的剧团和艺术院校都自然而然地全方位教授、学习和运用斯氏体系。
虽然中间有三次掀起过“布莱希特”热,“表现派”这个词在国内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理论,但是大多数人仅限于了解到一些皮毛,或者少数的剧团在排练一些表现主义戏剧时才会用到表现艺术的理论。
笔者在本科四年的表演专业学习中都是以体验为主进行表演,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希望能够在表演上探索新的道路。
【关键词】表现派;理想的范本;镜子;外在标志中图分类号:J8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4-0010-03一、何为“表现派”“表现派”是表演学科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名词,同“体验派”一样,“表现派”也是表演艺术领域中的一个学术流派。
历史上,国内外对于“表现派”和“体验派”谁好谁坏的争论从未停止过。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很长一段时间在评价一位演员优劣的时候就会以是否是“体验派”来衡量,只要一提到“表现派”,似乎就意味着这个演员的表演过火、虚假,或者“不走心”,更有甚者把“表现派”斥为“形式主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表现派”呢?《辞海》的解释为:表现派,戏剧表演艺术学派之一。
19世纪末,法国名演员科克兰在关于表演方法问题的论战中,主张表演艺术“不是合一,而是表现”,认为演员“在竭尽全力、异常逼真地表现情感的同时,应当始终保持冷静,不为所动”。
20世纪初,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阐述自称为“体验艺术”的表演理论时,将这一论点称为“表现艺术”,后通称“表现派”[1]。
从《辞海》对这一名词的解释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简单的的结论:(1)“表现派”是戏剧表演学术流派之一;(2)这一名称是由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拟定的;(3)“表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是法国著名演员科克兰,他主张表演艺术“不是合一,而是表现”,演员在表演的过程当中应该“始终保持冷静,不为角色感情所动”。
科克兰最为著名的关于表演的观点还有“演员的双重人格”:“演员就必须有一个双重人格。
他的第一自我是扮演者,他的第二自我就是工具……在演员身上,第一自我对第二自我进行加工和处理,直到它变形,从而逐步形成一个理想的人物形象时为止――一句话,直到它利用自身完成它的艺术品时为止。
”[2]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理解到“第一自我”是主动的,它作用于“第二自我”,“第一自我”作为加工者会对“第二自我”进行一些变形,直到与角色相符合为止。
“表现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狄德罗,他提出了演员在演出中冷静的实质就是按“理想的范本”来进行。
(1)这个范本来源于表演者对剧本和人物的分析,在分析透彻之后就要开始思考如何表演这个人物、通过什么表现方式来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和内心。
表演者必须在心中塑造好人物形象,这样演员心里就有了一个“理想的范本”。
(2)有了“理想的范本”之后,就要通过排练把它练得滚瓜烂熟,在实际演出中就要把这个已经塑造好并且练习熟练的范本,像镜子一样地复现出来。
(3)这样就要求演员必须要有冷静的头脑,因为每种感情都有它所特定的“外在标志”,就是“表情”,演员只需要找出这些特定的“外在标志”,一一揣摩并且练习好,使之成为固定的“理想的范本”就好了。
二、《心灵游戏》中的表现艺术话剧《心灵游戏》是毕淑敏根据自己的小说《心灵游戏》改编的,不同于很多现实主义题材的话剧,《心灵游戏》几乎没有舞台提示,没有对舞台背景的设置,也没有演员的调度,有的是大段的人物独白和人物交流,这部戏几乎是用台词来说明一切,从某种程度上可以归纳为“表现性话剧”。
徐晓忠导演在谈到“表现艺术”的时候总结道:“‘表现’的原则追求用非写实的或远离生活形态的形式,直接外化形象的心理潜意识及创作者的主观感受和理念,而且往往不理睬戏剧冲突,情节表层的写实的逻辑。
”[3]《心灵游戏》正如徐晓忠先生所说的,不是通过紧张的戏剧节奏和精彩的情节去吸引观众,而是通过演员充当叙述者这样一个方式来平铺直叙地向观众说明一切。
“‘表现主义’戏剧的目的在于对人的最隐秘、最深层的心理内容的揭示。
”[4]而这部剧就是通过独白来对每个人物角色进行最深层次的心理剖析。
在这部话剧中,出场人物只有五个,没有场次之分,五位演员的表演就像电影中的长镜头一样“一镜到底”,从开头到结尾,演员必须在台上连续表演一个半小时。
这样的剧本对于导演和演员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舞台提示少必然会增加导演和演员在排练初期的难度,导演要充分调动自己的思维去丰富舞美或者说通过舞台造型来表达导演的意图,演员则要结合剧本中的人物关系和台词发挥自己的想象,使角色变得丰满和立体。
导演贺祝平老师在经过仔细的斟酌后,做出了这样的决定:舞台的大背景就是一块长方形的黑色大绒布,舞台上除了五张灰色的椅子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样的舞台布置笔者认为是一种“走极端的”表现形式,为的是让观众在简易的舞台环境中把焦点聚焦在演员的表演上,而非舞台的布景上。
暗色的色调给观众一种视觉上的严肃感,虽然剧中不缺乏插科打诨的瞬间,但是总的基调应该是让观众在观看的过程中严肃地思考剧中的问题。
导演对于灯光的运用也可谓是花尽了心思,在个人独白的时候,导演会制定不同颜色、不同角度的光来表现角色的内心,大部分的独白都是在小范围的光圈之内,而一旦表演者说完台词,全部灯光便迅速推亮,这样做是为了将观众迅速从演员的表演中抽离,在观看中时刻保持一种旁观者的姿态,从而去思考剧中的问题,这一点充分地体现了导演运用布莱希特的“间离”手法去破除观众代入式的“幻觉”,取而代之的是“理性的思考”。
在导演意图中最有意思的就是演员所有需要用到实物的地方都统统用无实物表演替代,一方面对演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观众演员在演戏,加强了“间离”效果。
三、“表现派”表演的实践对于这样一部表现形式很强的戏剧作品,笔者一开始就尝试着用“表现派”的方法进行案头工作的分析。
笔者饰演的是剧中患有重度抑郁症的CEO温长青,通过案头工作的分析结果得出角色人物的几个典型性格特征和社会关系:(1)温长青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男人,但却患有重度的抑郁症,原因之一是巨大的工作压力。
(2)温长青是一个向往“纯真”爱情的男人,这里的“纯真”带有很大的贬义色彩,因为他骨子里极其封建落后的“处女”情结,导致爱情中的两个人都受到了深深的伤害。
(3)温长青有一种骨子里的大男子主义气息,在得知自己最爱的人不是处女后,不问原由就离开。
(4)对感情非常专一的男人,唯一的解药就是真诚,而这份真诚来自于自己深爱的女人唐果。
按照“表现派”代表人物之一狄德罗的观点,笔者已经提炼出了“理想的范本”,值得一提的是这“理想的范本”与“体验派”所提出的案头分析“找到典型人物中的典型性格”[5]并无实质意义上的差别,主要的目的是找到人物感觉,将角色的方方面面都了解充分并且触摸到位。
在做案头工作的过程中,“体验派”和“表现派”都要求演员要体验角色,根据剧中所提供的规定情境用“假定形式”充分发挥演员的想象。
接下来是反复练习,在排练中把“理想的范本”固定下来。
这是一个漫长的时期,案头工作中拟定的“理想的范本”必须通过实践来检验,通过检验来剔除多余的部分,提炼出最能表现演员情感的外部动作。
“表现派”在排练时是允许演员通过“体验”来校正人物的,其目的是为了在正式演出的过程中不再去体验。
在“表现派”的理论中,演员在有观众影响的情况下是不可能进行体验的,即使能够体验角色情感,对表演也是有害的。
笔者对于“演员在表演中进行体验是有害的”这一说法不赞同,但并不妨碍笔者运用“表现派”的其它理论来指导表演实践。
在多次的排练中,笔者都是全身心地投入到角色体验当中,通过一次次的打磨(包括演出后的自我感觉,询问舞台上其他演员的意见以及听取导演的建议)后,温长青的人物形象在脑海里逐渐变得立体,而且大部分的调度以及人物的外部形体动作都基本固定了下来,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像狄德罗所说的那样,在演出时表演要“像镜子一样复现出来”。
由于硕士研究生阶段很多同学主攻的方向不一样,加上有的同学在本科并没有接触过表演训练,所以五个演员的水平参差不齐,导致的最直接的问题就是演员在舞台上缺乏交流,行话称之为“搭不上戏”,有的演员在慷慨陈词时,旁边的演员会出现不相称的冷静甚至冷漠。
演员之中有一位是“体验派”的忠实追随者,她在每一次排练中都努力地体验人物的内心情感,想通过体验再体现的方式来展示人物,但是就如上文提到的,演员水平参差不齐,很多时候当她准备通过层层感情递进达到爆发的时候,其他演员的一些小动作影响了她的“信念感”和“真实感”,“体验派”失去了真实也就无从谈起了,进而导致演出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体验派”和“表现派”最大的分歧就在于正式演出当中演员应不应当“体验”,“体验派”要求演员自始至终都必须“体验”角色情感,“表现派”则反之。
在正式演出的那天晚上,笔者的经历进一步证实了“表现派”表演方法对于演员的益处。
演出当晚气温在零度左右,南方的冬天湿冷入骨,剧场里没有暖气,这对台上的演员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挑战。
因为规定情境设置的是夏天,演员不得不穿着衬衫或者裙子进行表演,一个半小时的演出让笔者倍感煎熬,因为太冷,笔者在开始的20分钟内一直不能够进入(体验)角色,后来感觉体验无望,便索性放弃追求体验所带来的“即兴发挥”的火花,转而追求“像镜子一样”把排练时候的人物感觉“复现”出来,整场表演中“第一自我”一直处在非常冷静的状态下观察并监督着“第二自我”,尽量不让“第二自我”偏离排练时的演出轨迹。
通过后来观众对笔者表演的反应得知,观众都以为笔者入戏很深,是在体验角色,实则笔者心里清楚,这一切都是“假象”,这正好印证了狄德罗的又一个观点“……他(演员)的全部才能并不如你想象的那样在于易动感情,而在于毫厘不爽地表现感情的外在标志,使你信以为真。
至于他们是否动了感情,与我们本不想干,只要我们不去计较它。
”[5]当然,笔者并不认为自己毫厘不爽地表现了“感情的外在标志”,但是至少使观众产生了剧场幻觉。
四、总结笔者认为,“表现派”的表演技巧对于演员的帮助亦是很大的,在《心灵游戏》这部剧中笔者初步探讨了如何将“表现派”的表演理论运用在实践中,虽然只是触及了皮毛,但是笔者也受益匪浅。
国内的戏剧表演教学依然是以“体验派”为主,如果再加以“表现派”方法来进行教学,或许对很多演员会有更大的帮助,也让演员可以根据剧本风格体裁的不同来选择自己得心应手的表演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