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大学实验力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大学力学演示实验报告(3篇)

大学力学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力学演示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力学现象的展示,加深对力学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以下内容:1. 力的合成与分解;2. 物体的平衡条件;3. 杠杆原理;4. 惯性现象;5. 动态平衡与振动。

二、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与分解:根据平行四边形法则,可以将两个共点力合成一个合力,也可以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

2. 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在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下,受到的合力为零,即处于平衡状态。

3. 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

4. 惯性现象:物体具有保持其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称为惯性。

5. 动态平衡与振动:物体在受到周期性外力作用下,会发生周期性振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力学实验台2. 力传感器3. 测力计4. 滑轮组5. 杠杆6. 惯性小车7. 震动平台8. 秒表9. 直尺10. 计算器四、实验内容及步骤1. 力的合成与分解实验- 使用两个力传感器分别测量两个共点力的方向和大小。

- 将两个力传感器连接到力学实验台上,使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点上。

- 使用测力计测量两个力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 将合力传感器连接到力学实验台上,使合力作用在同一点上。

- 比较两个力的合力与实际测量值,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 物体的平衡条件实验- 将物体放置在力学实验台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 使用力传感器测量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 改变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和方向,观察物体是否保持平衡。

- 分析物体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3. 杠杆原理实验- 将杠杆放置在力学实验台上,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 使用力传感器测量杠杆两端所受的力大小。

- 使用测力计测量杠杆两端所受的力臂长度。

- 计算杠杆两端所受的力矩,验证杠杆原理。

4. 惯性现象实验- 将惯性小车放置在力学实验台上,使其处于静止状态。

力学课设实验报告(3篇)

力学课设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理论在工程中的应用。

2. 掌握力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3. 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及步骤1. 实验一:单质点运动规律实验(1)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单质点在受力情况下的运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滑块、滑轨、小车、计时器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小车质量、滑轨倾斜角度等;③ 启动计时器,释放小车,记录小车运动时间和位移;④ 重复实验,取平均值;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

2. 实验二:刚体转动实验(1)目的:验证刚体转动定律,研究刚体在受力情况下的转动规律。

(2)步骤:①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刚体、支架、测力计、转轴等;② 设置实验参数,如刚体质量、转轴半径等;③ 启动测力计,记录刚体受力情况;④ 旋转刚体,记录转动角度和时间;⑤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

3. 实验三:材料力学拉伸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拉伸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胡克定律。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低碳钢、铸铁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拉伸试验机、引伸计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拉伸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拉伸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拉伸过程中的伸长量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4. 实验四:材料力学压缩实验(1)目的:研究材料在压缩载荷作用下的力学性能,验证压缩时的力学关系。

(2)步骤:① 准备实验材料,如砖、石等;② 安装实验装置,包括压缩试验机、压力传感器等;③ 设置实验参数,如压缩速度、试验温度等;④ 启动压缩试验机,记录材料受力情况;⑤ 测量材料压缩过程中的应变和应力;⑥ 分析实验数据,绘制应力-应变图。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实验验证了牛顿运动定律,得出速度-时间图和位移-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2. 实验二:通过实验验证了刚体转动定律,得出力矩-角度图和力矩-时间图,符合理论预期。

力学实验实习报告

力学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熟悉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实验方法。

2.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3. 加深对力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测量物体的重量、质量和体积。

2. 测量斜面的倾斜角度。

3. 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

4. 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

5. 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实验结论。

三、实验仪器与器材1. 弹簧测力计2. 天平3. 量筒4. 斜面5. 滑块6. 秒表7. 铅笔8.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准备实验器材,检查设备是否完好。

2.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记录数据。

3. 使用量筒测量物体的体积,记录数据。

4.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量,记录数据。

5. 将斜面调整至预定倾斜角度。

6. 将滑块放置在斜面上,使用秒表测量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记录数据。

7. 重复步骤5和6,进行多次实验,取平均值。

8. 计算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分析实验数据。

五、实验数据及处理1. 物体质量:m = 0.5 kg2. 物体体积:V = 0.1 L3. 物体重力:Fg =4.9 N4. 斜面倾斜角度:θ = 30°5. 物体在斜面上的运动时间:t = 1.2 s6.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 = 0.41 m/s²六、实验结果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斜面倾斜角度有关,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加速度逐渐增大。

2. 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3.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基本一致,说明实验方法合理,实验数据可靠。

七、实验总结本次力学实验实习,使我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力学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

通过实验操作,我掌握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能力。

同时,实验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通过查阅资料和与同学讨论,成功解决了这些问题。

总之,本次实验实习使我受益匪浅,提高了我的实验能力和综合素质。

力学实习报告

力学实习报告

力学实习报告力学实习报告导言:力学实习是为了加强我们对力学原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数据的分析,进一步巩固力学理论知识,并学习如何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处理实验数据。

本次实习主要包括测量实验力和力矩的实验、测定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测定等效质量的实验等内容。

一、测量实验力和力矩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实验力。

首先,需要将测力计挂在水平放置的挡板上,并调整好刻度,使测力计刚好处于平衡状态。

然后,我们施加不同大小的实验力,记录下实验力对应的测力计示数。

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实验力的作用线要尽量通过测力计的转轴,否则会引入力矩,影响测量结果。

实验中我们还学习了如何测量力矩。

力矩的定义是力乘以力臂,实验中力臂的测量使用了滑块的直径、杠杆支点到力臂的距离等方法。

在实验中,我们施加一个重力矩和一个外力矩,使得力矩平衡。

通过测量杠杆的长度和示数,我们可以计算出外力矩,从而得到所施加力的大小。

二、测定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水波测量法来测定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实验仪器包括水槽、拉力计、水波机等。

首先,需要将物体悬挂在拉力计上,并调整拉力计示数为零。

然后,启动水波机,产生一系列水波,使得物体上下振荡。

通过调节水波产生器的频率,使得物体在水波中保持稳定的运动状态,此时拉力计示数即为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

根据物体的质量和浮力,可以计算出物体的重力加速度。

三、测定等效质量的实验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振动台和振动传感器来测定物体的等效质量。

首先,我们将物体放置在振动台上,并使其处于平衡位置。

然后,启动振动台,产生一系列振动。

在振动过程中,振动传感器可以测量到物体的振动频率和振动幅度。

通过将振动台的振动参数与物体的质量和所受的力联系起来,可以计算出物体的等效质量。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对物体的力学性质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测量实验力和力矩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弹簧力的性质、杠杆平衡的原理等;测定物体的重力加速度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计算物体的质量,检验物体的密度等;测定等效质量的实验可以帮助我们研究物体的振动特性,探讨物体的共振现象等。

力学综合实验报告心得

力学综合实验报告心得

一、前言力学作为一门研究物体运动和静止规律的学科,对于理解自然界和工程实践中的各种现象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次力学综合实验,我对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以下是我对实验的心得体会。

二、实验内容及过程本次实验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理论力学实验、材料力学实验和振动实验。

1. 理论力学实验实验一:悬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通过悬挂法,我们学会了如何利用力学原理确定物体的重心位置。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柔软细绳将不规则物体悬挂起来,利用二力平衡原理,在白纸上画出重力作用线,重复悬挂点,最终找到两条直线的交点,即重心位置。

实验二:测量物体的重量实验中,我们使用台秤测量物体的重量,并利用力学方法计算物体的重量。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加深了对合力概念的理解,学会了如何利用力学方法计算重量。

2. 材料力学实验实验一:材料力学金属扭转实验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扭转变形公式,测定了低碳钢的切变模量G,并掌握了低碳钢和铸铁的剪切强度极限。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游标卡尺和扭转试验机进行测量,了解了扭转材料试验机的构造和工作原理。

实验二:材料力学金属拉伸实验在拉伸实验中,我们观察了材料在拉伸过程中的力学现象,测定了材料的抗拉强度和屈服强度。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游标卡尺和拉伸试验机进行测量,掌握了拉伸试验机的使用方法。

3. 振动实验实验一:单摆振动实验通过单摆振动实验,我们研究了单摆的周期与摆长、摆角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秒表和测量工具测量单摆的周期,分析了摆长和摆角对周期的影响。

实验二:弹簧振子振动实验在弹簧振子振动实验中,我们研究了弹簧振子的周期与弹簧常数、质量的关系。

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秒表和测量工具测量弹簧振子的周期,分析了弹簧常数和质量对周期的影响。

三、实验心得体会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理论知识,还通过实际操作加深了对理论的理解。

2. 注重实验细节实验过程中,细节决定成败。

力学原理演示实验报告(3篇)

力学原理演示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力学基本原理,如牛顿运动定律、力的合成与分解、摩擦力等。

2. 通过实验演示,加深对力学概念的理解和认识。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二、实验设备和仪器1.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器材和记录实验数据。

2. 力学传感器:用于测量力的大小。

3. 力学天平:用于测量物体的质量。

4. 弹簧测力计:用于测量弹簧的弹力。

5. 力学模型:用于演示力学原理。

6. 数据采集器:用于采集实验数据。

7. 计算机及软件:用于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记录和处理结果1.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演示(1)实验步骤: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通过施加水平力使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改变水平力的大小,观察小球运动的变化。

(2)数据处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计算小球的质量和加速度。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正确性。

2. 实验二:力的合成与分解演示(1)实验步骤: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分别作用在小球上,观察小球的运动轨迹;然后通过实验,验证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

(2)数据处理: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原理,计算分力的大小和方向。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加深对力的合成与分解的理解。

3. 实验三:摩擦力演示(1)实验步骤:将物体放在水平面上,通过施加水平力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记录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改变水平力的大小,观察物体运动的变化。

(2)数据处理:根据摩擦力的计算公式f=μN,计算摩擦力的大小。

(3)结果分析:通过实验,验证摩擦力的存在和大小。

四、实验原理和方法1. 牛顿运动定律: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的规律。

2. 力的合成与分解:将一个力分解为两个或多个分力,或将多个分力合成为一个力。

3. 摩擦力:物体在接触面上受到的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实验方法:通过实验器材和实验步骤,验证力学原理的正确性。

五、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处理1. 实验一:牛顿运动定律演示(1)将小球放在光滑水平面上。

力学实训报告模板电子版

力学实训报告模板电子版

一、实训目的1. 深入理解力学基本原理和公式。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实验技能。

3. 增强学生对力学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训环境1. 实验室名称:________2. 实验仪器:________3. 实验设备:________4. 实验人员:________(姓名、学号)三、实训原理简要介绍本次实训涉及的力学原理,包括但不限于:1. 牛顿运动定律2. 力的合成与分解3. 弹性力学基本公式4. 流体力学基本原理四、实训过程1. 实验准备:- 熟悉实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方法。

- 复习相关理论知识。

- 按照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器材的组装。

2. 实验步骤:- 第一步: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 ...3. 实验数据记录:- 记录实验过程中所有关键数据,如测量值、计算值等。

五、实训结果1. 实验数据整理:- 将实验过程中记录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类。

- 计算实验结果,如平均值、标准差等。

2. 实验结果分析:-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实验原理。

- 比较理论值与实验值,分析误差来源。

六、实训总结1. 实验心得:- 总结本次实验中学到的知识和技能。

- 分享实验过程中的经验和教训。

2. 实验改进建议:- 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3. 实验结论:- 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七、实验报告1. 实验报告封面:- 实验名称:________- 实验班级:________- 实验组别:________- 实验者姓名:________2. 实验报告正文:- 按照实训目的、实训环境、实训原理、实训过程、实训结果、实训总结等顺序进行撰写。

3. 实验报告附件:- 实验数据表格- 实验仪器照片- 实验步骤图八、实验报告示例以下为实验报告的示例内容:实验名称:验证牛顿第二定律实验日期: 2023年3月15日实验班级: 2021级物理学1班实验组别: 1组实验者姓名:张三一、实训目的1. 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原理。

力学实习报告范文

力学实习报告范文

力学实习报告范文实习报告:力学实习总结一、实习概况在力学实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质点、刚体以及弹性体的运动规律,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增进了对力学原理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熟悉力学实验仪器的使用,掌握实验过程和操作方法;2.学习质点、刚体和弹性体的运动规律;3.锻炼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4.加深对力学原理的理解。

三、实习内容与步骤1.质点运动实验:通过测量质点的位移和时间,探究质点运动的规律。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直尺和计时器,记录质点在直线运动中不同位置处的时间,绘制位移-时间图像,并利用直线拟合方法求解速度和加速度的数值。

2.圆周运动实验:通过绕平面圆轨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探究圆周运动的规律。

我们使用回转半径为R的旋转平台,通过改变圆周运动半径和线速度,观察物体匀速圆周运动的性质,并利用实验数据计算角速度和离心加速度。

3.刚体平衡实验:通过实验探究杠杆原理和平衡条件,学习刚体平衡的方法。

我们使用杠杆和砝码,在不同位置处放置砝码,使杠杆平衡,测量力臂和力矩,验证平衡条件及杠杆原理。

4.弹性体实验:通过实验探究弹性体的力学性质和应力-应变关系。

我们使用拉伸试验机,对弹性体进行拉伸实验,记录应变和应力的关系,并绘制应力-应变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弹性模量。

四、实习成果通过力学实习,我学到了很多实验操作技巧和数据处理方法,同时加深了对力学原理的理解。

在质点和圆周运动实验中,我掌握了如何利用直线拟合方法求解速度和加速度,并了解了圆周运动的相关性质,如角速度和离心加速度;在刚体平衡实验中,我学会了杠杆平衡的方法,验证了平衡条件及杠杆原理;在弹性体实验中,我通过拉伸试验了解了弹性体的力学性质,并学会了绘制应力-应变曲线和计算弹性模量。

五、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力学实习,我对力学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提高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在实习中,我遇到了一些问题,如实验仪器的操作不熟练、实验数据的处理方法不够熟悉等。

2010级实验力学实验报告李圆

2010级实验力学实验报告李圆

郑州大学力学与工程学院工程力学(1)班李圆20100680114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郑州大学力学实验中心编制)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专业:工程力学年级: 2010班级:(1)姓名:李圆学号: 20100680114成绩:评阅老师:目录实验 1 应变计粘贴与桥路设计实验 2 弯扭薄壁管内力测定实验 3 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的测定实验 4 应变计灵敏系数测定和机械滞后实验 5 动态应变信号数据采集实验 6 光弹性实验12 / 28R1 R4 R3 B C D A R2全桥接线A B CR2 R1 半桥接线 实验 1 应变计粘贴与桥路设计一、实验目的:在单拉试样上粘贴应变计,设计桥路。

并通过试验测定材料E 、μ。

二、实验设备:应变计、粘贴工具、Q235拉伸试样、电表、烙铁、丙酮、导线、酒精、锡焊、焊锡、焊锡膏、脱脂棉球、502胶、镊子、中粒度砂纸、金属片三、小组名单:李俊北罗文杰靳亚蒙 四、实验日期: 2012 年9月 23日 五、实验原理: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时,要将应变片粘贴到试件上,当试件发生变形,应变片就会跟随一起变形,这时应变片中的电阻丝就会因其机械变形而导致电阻丝的电阻发生变化,电阻的变化也就反应了结构的变形情况,这就是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

从电阻应变片测量应变的基本原理中可以看出,首先要保证应变片与被测物体共同产生变形,其次,要保证电阻应变片本身的电阻值的稳定,才能得到准确的应变测量结果,这是应变片粘贴的基本原则。

因此应变片本身的质量和粘贴质量的好坏对测量结果影响很大,应变片必须牢固地粘贴在试件的被测测点上,因此对粘贴的技术要求十分严格。

在应变电测工作中,根据测量目的合理地布片,并把应变计构成合适的桥路。

常用的布片方法有半桥接线法和全桥接线法。

两种接线法的示意图如下:指示应变:半桥接线:21εεε-=d 全桥接线:4321εεεεε-+-=d六、实验操作步骤:1. 电阻应变片的选择:在应变片灵敏数K 相同的一批应变片中,剔除电阻丝栅有形状缺陷,片内有气泡、霉斑、锈点等缺陷的应变片。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

力学综合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力学综合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测量力的方法和技术。

2. 掌握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

3. 学会测量重心位置、重心高度。

4. 熟练掌握弹簧弹性力的测量方法。

5. 研究摩擦力的特性和测量方法。

实验仪器:1. 弹簧秤2. 细直尺3. 细绳和各种典型器具实验原理:1. 力的合成、分解和平衡条件(1)力的合成:当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可以把它们看成是一个力的合力作用在物体上。

(2)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成若干个力的和,作用在不同的方向上。

(3)力的平衡条件:当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多个力平衡时,它们的合力为零,物体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

2. 重心和重心高度(1)重心:物体的每个质点都有质量,它们按一定位置分布在物体内部。

重心是指物体内部所有质点所形成的重力中心,也是物体保持平衡的重心位置。

(2)重心高度:以水平面为基准面,物体重心所在点到基准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重心高度。

3. 弹簧弹性力的测量方法(1)弹性力:当弹簧变形时,它对物体产生的力叫做弹性力。

根据“胡克定律”可知,弹簧的弹性力与伸长量成正比。

(2)弹簧秤:利用弹性力的大小,可以制作弹簧秤来测量重力,简单易行。

4. 摩擦力的特性和测量方法(1)静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但不动。

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两物体之间最大可能存在的力。

(2)动摩擦力: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其中一个物体运动,而另一个物体不动。

动摩擦力的大小小于静摩擦力的大小。

(3)摩擦力的测量方法:通过改变物体的倾斜度来改变滑动中某一方向的重力作用量,再测出对应的摩擦力,可以通过实验数据求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的大小。

实验步骤:1. 力的合成和分解实验(1)将一个光滑水平桌子的一侧放斜,在桌子的高侧沿上挂一个小球,使之自由挂着。

(2)在小球上用一粗线垂直挂一水平木板,用一弹簧秤分别测定木板的重量和弹簧秤受到的重力。

(3)将木板沿桌子坡面挪动,分别用一支细绳与快速脱钩的弹簧秤连接砝码,使得木板静止于桌子坡面上,然后记录数据。

全套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全套力学实验报告总结(3篇)

第1篇一、引言力学实验是物理学科中重要的实践环节,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力学理论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报告将对全套力学实验进行总结,包括实验目的、原理、方法、结果分析及实验心得体会。

二、实验内容1. 力学基本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研究力与运动的关系。

(2)实验原理:通过测量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分析物体所受的合外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3)实验方法:利用打点计时器、天平等实验仪器,测量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等参数,分析受力情况。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牛顿运动定律的正确性,分析力与运动的关系。

2. 弹性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胡克定律。

(2)实验原理:利用弹簧测力计、杠杆等实验仪器,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之间的关系,验证胡克定律。

(3)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拉力大小,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分析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胡克定律的正确性,研究弹性力学的基本理论。

3. 材料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材料的力学性能。

(2)实验原理:利用拉伸试验机、万能试验机等实验仪器,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3)实验方法:通过拉伸、压缩等试验,测量材料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分析材料的力学性能。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材料的力学性能,研究材料力学的基本理论。

4. 振动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振动的基本理论,验证振动方程。

(2)实验原理:利用单摆、弹簧振子等实验仪器,研究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验证振动方程。

(3)实验方法:通过改变振动系统的参数,测量振动频率、振幅等参数,分析振动系统的振动特性。

(4)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验证振动方程的正确性,研究振动的基本理论。

5. 流体力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流体力学的基本理论,验证流体流动规律。

(2)实验原理:利用风洞、水槽等实验仪器,研究流体流动特性,验证流体流动规律。

力学小实验实验报告

力学小实验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通过实验,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

二、实验原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受力规律的科学。

本实验通过以下三个实验,分别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和杠杆原理。

1. 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外力与其加速度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3. 杠杆原理:杠杆在平衡状态下,动力乘以动力臂等于阻力乘以阻力臂。

三、实验器材1. 小车、斜面、滑轮、绳子、钩码、弹簧测力计、刻度尺、天平、杠杆、砝码等。

四、实验步骤1. 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一定律(1)将小车放在水平面上,观察小车是否运动。

(2)用弹簧测力计轻轻拉动小车,使小车获得一定的速度,然后松手,观察小车是否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实验二:验证牛顿第二定律(1)将小车放在斜面上,用滑轮连接小车和钩码,钩码质量已知。

(2)调整斜面角度,使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

(3)用弹簧测力计测量钩码受到的拉力,记录数据。

(4)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计算小车的加速度。

3. 实验三:验证杠杆原理(1)将杠杆水平放置,一端挂上砝码,另一端挂上钩码。

(2)调整砝码和钩码的位置,使杠杆达到平衡。

(3)用刻度尺测量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记录数据。

(4)根据杠杆原理,计算动力和阻力的关系。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实验一:小车在不受外力作用时,静止不动;当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小车后,小车获得一定的速度,松手后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2. 实验二:小车在斜面上匀速下滑,钩码受到的拉力为F,斜面角度为θ,小车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 mg sinθ。

计算小车的加速度a = F / m = g sinθ。

3. 实验三:杠杆平衡时,动力臂长度为L1,阻力臂长度为L2,动力为F1,阻力为F2。

根据杠杆原理,有 F1 L1 = F2 L2。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验证了牛顿第一定律,即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学试验测试实验报告(3篇)

力学试验测试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拉伸试验、压缩试验、弯曲试验等力学试验的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力学试验是研究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实验主要研究材料的拉伸、压缩和弯曲性能。

通过测量材料在受力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等参数,可以了解材料的力学特性。

1. 拉伸试验:测量材料在拉伸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拉强度。

2. 压缩试验:测量材料在压缩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压强度。

3. 弯曲试验:测量材料在弯曲过程中断裂时的最大应力,称为抗弯强度。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实验仪器:万能试验机、拉伸试验机、压缩试验机、弯曲试验机、测量仪器等。

2. 实验材料:钢棒、铜棒、铝棒等。

四、实验步骤1. 拉伸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拉伸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拉伸,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2. 压缩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压缩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压缩,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3. 弯曲试验:(1)将材料固定在弯曲试验机上,调整夹具,使材料与试验机轴线平行。

(2)打开试验机,使材料缓慢弯曲,直到断裂。

(3)记录断裂时的最大应力值。

五、实验数据与结果分析1. 拉伸试验:(1)材料:钢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600MPa。

(3)结果分析:钢棒在拉伸试验中表现出良好的抗拉性能。

2. 压缩试验:(1)材料:铜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200MPa。

(3)结果分析:铜棒在压缩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压性能。

3. 弯曲试验:(1)材料:铝棒,直径为10mm,长度为100mm。

(2)实验数据:最大应力值为150MPa。

(3)结果分析:铝棒在弯曲试验中表现出较好的抗弯性能。

力学实验实习报告

力学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通过本次力学实验实习,旨在使同学们将课堂上学到的力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对力学概念、原理和方法的了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习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三、实习地点XXX大学力学实验室四、实习内容1. 实验一:胡克定律验证(1)实验目的:验证胡克定律,了解弹簧的弹性特性。

(2)实验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3)实验步骤:①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拉力下弹簧的伸长量;② 记录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 实验二:简支梁的受力分析(1)实验目的:了解简支梁的受力情况,掌握受力分析的方法。

(2)实验原理:根据结构力学原理,分析简支梁的受力情况。

(3)实验步骤:① 准备简支梁、加载装置、位移传感器等实验器材;② 将简支梁固定在支架上,加载装置置于梁的一端;③ 测量不同加载力下梁的变形量,记录数据;④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3. 实验三:单摆振动实验(1)实验目的:验证单摆振动周期公式,研究摆长与振动周期的关系。

(2)实验原理:根据单摆振动周期公式,研究摆长与振动周期的关系。

(3)实验步骤:① 准备单摆、秒表、摆长测量工具等实验器材;② 测量不同摆长下单摆的振动周期,记录数据;③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掌握了力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验技能。

2. 实验过程中,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科学思维。

3.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同学们对力学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4. 实习过程中,同学们相互协作,共同完成了实验任务,增强了团队意识。

六、实习体会1. 力学实验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途径,通过实验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2. 在实验过程中,要注重观察、分析、总结,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3. 实验操作要规范,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团队合作是完成实验任务的关键,要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

力学实训报告书

力学实训报告书

一、实训目的通过本次力学实训,使学员掌握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同时,通过实验验证力学理论,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环境本次实训在力学实验室进行,实验室环境整洁,设备齐全,实验器材包括:力学实验台、砝码、弹簧秤、力传感器、测力计、天平、滑轮组、铁架台、支架、细线等。

三、实训原理力学是研究物体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学科,主要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

本次实训主要涉及静力学和运动学部分,通过实验验证牛顿定律、胡克定律、摩擦定律等基本原理。

四、实训过程1. 实验一:验证牛顿第三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实验步骤:① 将一物体A放在实验台上,用弹簧秤测量其重力;② 用另一物体B与物体A接触,用弹簧秤测量物体B的重力;③ 分别将物体A和物体B放在实验台上,用弹簧秤测量其重力;④ 比较两次测量结果,验证牛顿第三定律。

(3)实验结果:两次测量结果基本相等,验证了牛顿第三定律。

2. 实验二:验证胡克定律(1)实验目的:验证胡克定律,即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成正比。

(2)实验步骤:① 将弹簧固定在实验台上,用砝码逐级增加重量;② 用测力计测量弹簧的伸长量;③ 记录不同重量下弹簧的伸长量;④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弹簧伸长量与拉力的关系图。

(3)实验结果:实验数据基本符合胡克定律,即弹簧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3. 实验三:摩擦实验(1)实验目的:研究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等因素的关系。

(2)实验步骤:① 在水平面上放置不同粗糙程度的物体,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② 改变接触面积,用测力计测量摩擦力;③ 记录实验数据;④ 分析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3)实验结果:摩擦力与接触面积、物体表面粗糙程度存在一定关系。

五、实训总结1. 通过本次力学实训,掌握了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提高了动手操作能力。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力学实验,探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加深对力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仪器和材料,实验台、滑轮组、弹簧测力计、不同质量的物体、计时器等。

实验原理,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学科,其中包括牛顿三定律、动量定理、能量守恒定律等。

本次实验主要涉及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表明,物体所受的合外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即F=ma;而胡克定律则描述了弹簧的弹性变形与受力之间的关系,即F=kx,其中F为弹簧的弹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弹簧的变形量。

实验步骤:1. 将实验台放置水平稳定的桌面上,安装好滑轮组并调整好弹簧测力计的位置。

2. 将不同质量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方,并记录下各物体的质量m和受力F。

3. 通过计时器测量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时间t,并记录下来。

4.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a,并绘制出物体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曲线。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测量和数据处理,我们得到了不同质量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运动数据,并绘制了相应的受力与加速度的关系曲线。

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牛顿第二定律成立,实验数据表明,物体受力与加速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F=ma。

2. 胡克定律成立,实验数据表明,弹簧受力与变形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验证了胡克定律F=kx。

3. 质量对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影响,通过对不同质量物体的实验数据比较,我们发现物体的质量对受力作用下的加速度有一定影响,质量越大,加速度越小。

结论与思考:本次力学实验验证了牛顿第二定律和胡克定律,并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了质量对受力作用下的运动规律的影响。

通过实验,我们不仅加深了对力学知识的理解,还培养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力学实验是理论学习的重要补充,通过亲身实践,我们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力学知识,为今后的学习和科研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力学知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培养了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能力。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

力学实验报告实验名称:力学实验实验目的:1. 通过力学实验,学习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2. 了解牛顿第二定律以及它的实际应用。

实验器材:1. 弹簧秤2. 测量尺3. 硬质平面4. 物体(如砝码)实验原理: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力 F 对物体的加速度 a 产生以下关系:F = ma,其中 F 表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m 表示物体的质量,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

实验步骤:1. 将硬质平面放置桌面上,并确保其水平放置。

2. 将弹簧秤固定于硬质平面上。

3. 将物体(如砝码)挂在弹簧秤上,使其自由悬挂,并记录下物体的重力质量(m)。

4. 轻轻拉开弹簧秤,使物体在弹簧的作用下产生加速度,并记录下弹簧秤的示数(F)。

5. 根据记录的数据,计算出物体的加速度(a)。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示例数据:物体质量(m)= 0.5 kg弹簧秤示数(F)= 10 N由于 F = ma,可以计算出 a = F/m代入数据,得到 a = 10 N / 0.5 kg = 20 m/s²实验结果与结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物体的加速度为 20 m/s²,符合力学实验中牛顿第二定律的预期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实验可能存在的误差与改进:1. 弹簧秤的示数可能受到回弹力的影响,因此在记录示数时应尽量保持稳定,避免产生额外误差。

2. 物体挂在弹簧秤上时,如有空气阻力的影响也可能导致实验结果的偏差,可以尝试在真空环境中进行实验以减小这种误差。

3. 实验中可以多次重复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由于人为误差或仪器误差引起的偏差。

实验扩展:1. 可以尝试使用不同质量的物体,重复实验并记录数据,以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的关系。

2. 探究力与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可以将物体的质量保持恒定,通过改变施加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观察加速度的变化。

3. 尝试进行倾斜平面实验,通过改变平面的倾斜角度,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滑动情况,并计算出斜面上的摩擦力。

材料拉伸试验-郑州大学力学试验中心

材料拉伸试验-郑州大学力学试验中心
光弹性材料条纹值的测定实验
郑州大学力学实验中心
光弹性材料条纹值的测定试验 本试验用光弹性方法测定光弹性材料条纹值,通过试验可使学生掌 握环氧树脂模型材料条纹值的试验测定方法,为光弹性法的应力分 析提供必要的性能指标。通过本试验也使学生对光弹性试验方法原 理和设备有所了解。 一 、试验目的 1.熟悉光弹性仪的光学元件及光场布置,了解光弹性试验基本原理, 认识等差线、等倾线及其参数确定方法; 2.用圆盘试样测定环氧树脂模型材料的应力条纹值,掌握条纹值的 试验及计算方法。
(5)进行试样参数设置;科研用机还要进行报告参数设置、测试参数设置、设置选项等试 验设置,选择适宜参数;WDW-100D试验机为双测力传感器,还要选择测力传感器。 (6)设置完毕,按试验程序界面右下角的“启动”按钮,启动试验机主机,用手动操作盒 调节活动平台高度到适当位置后,安装试样。手动夹具通过手动加紧试样;液压夹具需先 按主机底座右侧的“启动油泵”,使油泵工作,通过“松”、“紧”按钮调节夹具与加紧 试样。 (7)试样装好后,安装引伸计。然后将“载荷示值”与“变形示值”调零。 (8)调零后,按“开始测试”自动完成测试。测试完毕自动显示结果。注意:任何时候出 现问题,立即按下主机或控制器红色按钮,或程序界面的“停车”可紧急停车!任何时候 当试验机自动保护或外部限位保护其作用时,说明试验操作超出允许范围,请不要随意动 手,联系管理人员分析解决! (9)按“试样参数”补充修改人工测量的相关参数,完善主要实验结果。 (10)按“写远程数据库”将主要结果上传到服务器专用数据库。 (11)关闭试验界面,回到管理界面,教学试验需录入评分项数据,科研试验无此要求。 (12)录入完毕,按“完成试验”结束试验,之后在程序界面左下角按“调入历史记录”可 浏览试验评分结果,最后关闭“华龙测试”程序。 5.关机操作 关机时先关闭主机、计算机和显示器电源,最后关闭DOLI控制器。

力学综合实践报告模板

力学综合实践报告模板

力学综合实践报告模板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力学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实践操作的技能水平。

实验仪器本次实验所用到的仪器设备如下:•弹簧秤•弹簧•砝码•直尺•计时器•能够记录数据的数据采集仪器实验原理本实验基于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加速度。

通过对物体的质量、受力、加速度等进行测量,进一步探究牛顿第二定律的具体应用和实际发生的过程。

实验步骤1.使用直尺,确定弹簧长度与被测物体距离,确定弹簧恢复力和被测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

2.通过计算机或手动方式,记录弹簧的伸长量、弹力等数据。

3.开始进行砝码不断加重,然后记录不同质量下的重力,弹力和加速度(牛顿第二定律:F=ma)。

4.分别计算不同质量下的加速度,制成表格和图表。

数据分析通过对数据的计算和重复实验得到的结果如下:质量重力弹力加速度50 g 0.49 N 0.376 N 4.95 m/s²100 g 0.98 N 0.752 N 4.9 m/s²150 g 1.47 N 1.13 N 4.95 m/s²通过表格和图表可以看出,弹簧秤读数并不是严格的线性关系,但我们可以根据本实验所得数据,进行简单的线性拟合,得到一个呈现出良好基本规律的曲线。

结论通过本次综合实践,我们了解了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且学习到了探究物理定律的基本方法和实践技巧。

通过实验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物体所受的加速度是质量和物体所受合力的函数。

2.在进行数据分析时,我们可以通过简单的线性拟合,得到一条较为真实的曲线。

3.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应该注重通过实践来检验与提高我们的理论知识,进一步巩固我们的知识基础和实践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力学实验报告(郑州大学力学实验中心编制)院系:力学与工程科学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评阅老师:目录实验 1 应变计粘贴实验实验 2 薄壁圆管拉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内力测定实验 3 应变计灵敏系数、机械滞后测定实验 4 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测定实验 5 动态应变信号采集实验实验 6 建筑力学模型动态应变测定实验7 光弹性实验12实验 1 应变计粘贴实验实验目的:初步掌握常温用电阻应变计的粘贴技术实验设备:常温用电阻应变计、板状拉伸试件、 502 粘结剂(氰基丙烯酸酯粘结剂)、电烙铁、焊锡、焊锡膏等、细砂纸、丙酮、药棉等打磨清洗器材、防潮用硅胶、万用表、 100 伏兆欧表(测绝缘电阻用)、其它辅助器材:直尺、直角尺、划线笔、塑料胶带(滚压应变计用)、接线端子、剥线钳、镊子、剪刀。

小组名单: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原理:绝大部分金属丝在伸长或缩短时,其电阻值也会增大或减小,这种现象称为电阻应变效应。

设一段长度为L 、初始电阻值为R 的导体,在产生应变LL∆=ε时引起的电阻变化为R ∆,这种规律可用下式表示:εk RR=∆k 为常数,称为金属丝灵敏系数。

丝绕式应变计结构如图,它由敏感栅、粘结剂、基底、引线及覆盖层等5部分组成。

基底材料多为纸基,并以硝化纤维素系粘结剂为制片胶。

原始记录:1. 选片:确定应变计类型,检查丝栅是否平行,有否霉点、锈点、用万用表测量各应变片电阻值,选择电阻值差在土0.5 欧姆内的10 枚应变片供粘贴用。

2. 测点表面的清洁处理:为使应变计与被测试件贴得牢,对测点表面要进行清洁处理。

首先把测点表面用细砂纸沿 45测点表面平整光洁。

然后用棉花球蘸丙酮擦洗表面的油污,到棉花球不黑为止。

然后用划线笔在贴片位置处划出应变计粘贴座标线。

再次进行表面清洗。

3. 贴片:捏住应变片引出线,在应变计的底面涂上薄薄一层胶水,把应变计对准座标线放置在试件上(注意应变计轴线与所划座标线对齐)。

面盖一层塑料膜作为隔层,用手指在应变计的长度方向滚压,挤出片下汽泡和多余的胶水,手指保持不动约 1 分钟后再放开,注意按住时不要使应变片移动。

4. 贴片质量检查:轻轻掀开薄膜检查有无气泡、翘曲、脱胶等现象,否则须重贴。

注意粘结剂不要用得过多或过少,过多则胶层太厚影响应变片性能,过少则粘结不牢不能准确传递应变。

5. 接线:焊接导线前,先用万用电表检查导线有否断路。

在应变计引出线一端距端头约2mm 处粘贴接线端子板,并将引出线和导线焊在接线端子上,尽量使焊点饱满、整齐、美观。

并对焊接完成的导线进行编号。

6. 通路、绝缘检查:用万用表从导线编号一端检查是否通路。

用兆欧表检查各应变计(一根导线)与试件间的绝缘电阻,应大于 200兆欧为好,如导线不通或绝缘电阻达不到要求,则须进行检查找出原因,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7. 防潮处理:用硅胶覆盖应变计区域,作防潮层,再次检查通路和绝缘。

将测量导线用胶带固定在试件上,防止导线或应变计扯断,再次进行通路、绝缘检查,然后将试件收存好。

数据处理:无数据处理结果分析:纸基应变计能够在常温下正常使用。

纸基丝绕式应变计使用温度范围是-50-60℃。

这种应变计容易受潮,一般都需要采取防潮措施。

34实验 2 薄壁圆管拉弯扭组合变形下的内力测定实验目的:测定薄壁圆管在弯扭组合变形作用下,分别有弯矩、轴力、剪力和扭矩所引起的应力实验设备:弯扭组合实验装置、静态数字电阻应变仪小组名单: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原理:1、装置如图所示2、测量z M 和T 的电路如图所示0D R 0D RA B C测z M 半桥电路ABCD测T 全桥电路0D R 0B R45-A R45A R45-C R45C R53、测量值与弯矩和轴力之间的关系Mx B D d εεεε2001=-=T C C A A d εεεεεε4454545452=-+-=--Mz z E t D M επ⋅-=32)1(43T E d D T επ⋅-=4)(22原始记录:1、装置尺寸记录E=210GPa μ=0.3 K=2.13 D=40mm t=1.8mm s=260mm l=230mm Ɵ=30°数据处理:1、弯矩理论值与实际值理论值:m N M z ⋅=⋅⋅=837.3923.023200实际值:M N M z⋅=⋅⋅-⋅⋅⋅=-304.3421021132)0364.004.0(102106339π2、轴力理论值与实际值理论值:N T 205.17323200=⋅=实际值:N T 4.1724101524)0364.004.0(102106229=⋅⋅-⋅⋅⋅=-π 结果分析:由实验数据得,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弯矩和轴力的测量结果与理论值是基本吻合的。

6 实验 3 应变计灵敏系数、机械滞后测定实验目的:测量胶基应变计(BX120-5AA )的灵敏系数和机械滞后实验设备:灵敏系数标定装置、静态应变仪、百分表三点挠度计小组名单: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原理:1、应变计类似于一段合金丝的性能,在较大范围内,应变计的电阻相对变化率∆R/R 与其敏感栅轴向所产生的应变x ε成正比,即:x K RRε=∆2、在梁的纯弯段内放置一个三点挠度仪,由梁受弯后挠度仪上的千分表读数f 即可计算梁的真实轴向应变x ε:222lfhhf f l fh x ≈++=ε3、实验时一般选用精度较高、经严格校准的电阻应变仪进行实验,将梁上应变计作为工作应变计,和另一个补偿应变计按半桥接入应变仪,并把仪器灵敏系数置于 2.00,经过预调平衡后,进行加载并读取相应的应变读数d ε。

4、有以上各步可求得应变计灵敏系数公式为:xdεε2K =5、使梁产生的实际应变为μεε1000≈x 。

规定一批应变计的抽样率为1%(最少不少于标定时要6片),取其平均值作为同一批应变计的灵敏系数。

7原始记录:分十次加载,每次100个微应变,逐级加载,所得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f/mm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 1d ε 67 178 286 392 500 606 712 819 928 1033 ,1d ε73 181 290 395 503 608 714 820 926 1033 2d ε 46 156 265 371 478 585 692 799 908 1013 ,2d ε55 162 271 376 484 588 695 801 907 1013 3d ε 67 175 282 387 494 598 706 810 918 1022 ,3d ε761822893925006037088139181022Mathcad 所绘机械滞后如下图所示:8数据处理:由以上数据可得:045.2100010221013103332323d 21=++⋅=++⋅=xd d K εεεε室温下,机械滞后为9με结果分析:1、梁仅受到弯矩作用,故三个胶基应变计读书大致相等。

2、三个胶基应变计因多次使用,机械滞后较小。

3、实验过程中发现三个纸基应变计读数相差较大,大致分析为受潮所致。

因此在以后纸基应变计使用过程中应注意防潮。

9实验 4 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测定实验目的:测量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实验设备:等强度梁、应变仪小组名单: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原理:应变计的横向效应系数用来表征应变计横向效应的大小,定义为用同一单向应变分别作用于同一应变计的栅宽与栅长方向,前者与后者所得电阻变化率之比称为应变计的横向效应系数,用H 表示,即实验采用四分之一桥路测量,两个应变计分布如图(b )所示。

εμεεμεεεH L H L K K K RR K K K R R +-==∆-+==∆)()(2d 仪21d 仪1代入L H K K H =得出 1212d d d d H εμεμεε++= 原始记录:1、实验仪器如图R R R R H lh //∆∆=数据处理:代入公式1212d d d d H εμεμεε++=计算,取3.0=μ。

539.01=H 549.02=H 552.03=H 557.04=H549.044321=+++=H H H H H结果分析:1、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横向效应系数随载荷的增加而增大,但与荷载的增量相比较属于微小量,可以认为横向效应系数不变。

2、本实验采用温度补偿块,应变仪自动消去温度效应的影响,故应变仪读数即为所测应变。

3、此型号应变计横向效应系数较大,使用时应计算横向应变所带来的影响实验 5 动态应变信号采集实验实验目的:了解动态信号数据系统;熟悉Vibsys 软件操作与信号标定、转换等方法。

实验设备:等强度梁动应变测量装置、动态应变仪(BZ2202Z )、数据采集仪、笔记本电脑、Vibsys 软件小组名单: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原理:1. 实验采用等强度梁,交变荷载由一端装有偏心质量的可调速的微型直流电机提供。

2. 实验测量的是梁截面某处竖向交变干扰力量引起的最大弯曲应力。

3. Vibsys 软件的基本设计用步骤: (1)连接仪器系统;(2)接通电源,打开计算机,启动程序;(3)示波,调节粗调与微调,将电压信号置于零位。

(4)将旋钮依次置于正校与负校位,给予1000με的微应变,分别记录电压值。

(5)依据电压值计算出标定大小,并建立标定文件。

(6)设置采样频率为1000,采样时间为10s ,给予直流电机某转速,开始采样。

(7)转换标定数据,保存文件,绘制电压与应变的时域图。

(8)把时域数据转化为频域数据,进行傅里叶变换,绘出频域图。

原始记录:标定系数数据如下 应变电压 με1000 1.04mV με1000-0.96mV数据处理:1、计算标定系数:mV mV K /1000/96.004.110001000μεμε=++=3、应变时域图:4、电压频域图:结果分析:1、标定系数在实际测试中应取多组数据来计算,对正校和负校时得到的多组数据用最小二乘法进行直线拟合,斜率即为标定系数。

2、对于不同特性的实验,应选取不同的采样频率和采样时长。

实验 6 建筑力学模型动态应变测定实验目的:掌握结构动态应变的测量方法,并模拟实际楼房在基座激励(如地震)下其弹性元件的动态应变分布情况,与静态应变比较后,便于加深对结构静、动态特性的全面理解。

实验设备:建筑力学模型、动态应变仪、计算机小组名单: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原理:对建筑模型加载不同频率的震动,通过应变计反馈信号来判定该模型的各阶固有频率。

原始记录:1、在楼房模型各层弹性元件的根部和中部粘贴电阻应变片,温度补偿片粘贴在底座上的专用试件上,各应变片与电阻应变仪电桥盒采用全桥连接。

2、将非接触式电磁激振器用其调整机构调节到距楼房模型第1层3mm 处,力传感器和电涡流位移传感器用其调整机构调离开楼房模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