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读后感
面对秦、晋两国的大兵压境,弱小的郑国既无可用之兵,亦无可拜之将,城不坚,池不深,的的确确“国危矣”。孰料一件秘密武器发挥了威力,它就是语言。
烛之武的三寸之舌击败两国联军,也许不可思议,也许难以置信,但这是事实。其实从古至今,语言经常发挥它的威力,尤其在关键时刻。我们熟知:若没有诸葛孔明的舌战群儒,也许不会有三分天下的局面;若没有林则徐慷慨陈词直谏皇帝,也许永不会有虎门销烟的壮举;若没有周恩来等人的详陈利害,“西安事变”可能不会得到圆满的解决,抗日统一战线又何以建立呢?孔子的一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影响了中国几千
年;范仲淹的一句“先天下之优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无数人的座右铭;董存瑞牺牲前的一句“为了新中国,前进!”激励了无数热血男儿奔赴前线。
语言的魅力是无限的,语言的威力是无穷的。有些妄人宣称语言是苍自的,孰不知这种荒谬的结论才是苍白的。语言是人类特有的能力,有了它,世界才丰富多彩,怎么能说语言是苍白的呢?也许很多人会反驳:说到不如做到,但如果连说都办不到,做又从何谈起呢?如果没有语言,我们将无法聆听帕瓦洛蒂的歌声,也无法阅读莎翁的剧本,更无法享受络的快捷。语言让世界变得更美丽。
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威力也将日渐被人们重视。任何忽视语言威力的人,都终将会因自已的浅薄而付出代价。
在《烛之武退秦师》中一共出现了三个人物:佚之狐,郑伯和烛之武。在这次精彩的说退秦师中,烛之武睿智的形象呈现出来。
但是在《烛之武退秦师》中还有一
位仅出现了一会儿的身影,仅说了一句话的人——佚之狐,反而更让人好奇!
佚之狐,对他,有人褒扬也有人贬损。褒扬者以为:佚之狐是个善用人才的智者,他有一双能识英雄的慧眼。贬损者认为:他只不过是一位贪生怕死的胆小之徒,重名利,城府深藏的鼠辈。
从今天的视角来看,我认为他是极具智慧的人。首先,据史料记载,他富有才智,并且他所留下的痕迹在许多作品中比烛之武还多。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真正的伯乐!一位挽狂澜于既倒的英雄!
在国家危难之时,他没有自荐,而是推出烛之武这位怀才不遇的高人,这种做法确实会令人遐想。他比烛之武更加精明,能顺势处世。很多人认为精明这个词是个贬义词,但从某些角度而言它也能是褒义词。试想,同样有才识的两个人,但一位似烛之武一般“清高,骄傲,坦率”,另一位似佚之狐一般“聪慧,识世、济世”,后者应该更占优势。也许
很多人这时会想到如陶渊明、李白……那般洒脱、豪迈不也是名垂千古吗?可是在你的记忆中,他们是否一生贫困潦倒,因怀才不遇而饱受心灵折磨啊!而与之类似的烛之武也一样,幸运的是他遇到了心系国家安危的佚之狐。
也许,佚之狐也曾有过私心,他担心自己如果冒失地亲自行动,失败了便成为千古罪人,国家就毁在自己手中!苦闷、彷徨,无数个夜里的辗转反侧,深思熟虑,他终于选择了能言善辩、具有外交官才智的烛之武前往秦国游说,最终保全了郑国免受战乱之苦!他睿智的目光看准了“好马”烛之武,烛之武的成功不也是佚之狐的成就吗?!
一位富有魅力,性格饱满的英雄向我们走来;一位品格高尚,爱国爱民的英雄向我们走来;一位胸襟宽阔,识贤荐能的英雄向我们走来!佚之狐,一位真正的志士!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文章讲述了一件郑国大夫智退秦军的故事。
面对无视自己才能的郑伯,烛之武只是发了一句牢骚。但在危急关头,在危急国家安全的关键时刻,他选择了精忠报国。
“慷慨许之”,充分体现了烛之武的虚怀若谷,包揽一切的“义”;临危不惧,“夜缒而出”充分体现了烛之武急中生静,沉着冷静的“勇”;在国家的危急关头,有人站出来推荐烛之武担当重任,“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而且一个人凭着三寸不烂之舌,就使“秦伯说,与郑人盟”,这还不算什么,他还让秦军反过来替郑守过防晋,可见烛之武的口才与谋略实在是令人佩服,我们又可以看到他的“智”。
如果说“万夫当关,独夫可开”,那么除了国君以外,这个人就是烛之武了。现实生活中真正做到“有勇有谋且有义”的人是不多见的,多数人是“有且只有勇”。仔细分析以下烛之武的优点,我发现他还有蛮多东西我可以学习的。
第一:心胸要开阔,不要跟个恶鸡
婆似的总跟一些小事情过不去。“小不忍则乱大谋也!”
第二:遇到危急情况不要慌乱,学学人家烛之武,要沉着冷静,心不要发毛,不然事情终究会毁于一旦的。
第三:我觉得学习文言文有个好处,就是可以提高我们平时说话的条理性。认真品味烛之武的那一大段话,我们可以发现烛之武是在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话说得到位又不伤人。
还有一个备受争议的角色,那就是郑伯。有人说他善于听取意见,这个优点可以弥补他不善于发现人才。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到了那种危急时刻,人渣也成了人才。对于他,我没什么多的感觉。
多读读古文,也许我们都会成为“烛之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