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引言: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了学术研究和体验式学习的教育活动,旨在通过参观实地和亲身体验来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
针对不同学科和课程目标,制定一个有针对性和丰富多样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研学旅行的定义、意义以及如何制定一个成功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一、研学旅行的定义和意义1. 定义: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脱离课堂学习环境,参观实地、亲身体验,以及与当地文化和社区互动,以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和全面发展的教育活动。
2. 意义:研学旅行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通过实地参观和亲自体验,学生可以更直观地了解和学习到知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同时,研学旅行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思考能力。
二、制定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的要点1. 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和主题:根据学科和课程目标,选择合适的目的地和主题是制定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的首要任务。
目的地应该具备丰富的资源和研学体验,能够与学科知识紧密结合,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主题可以根据学科课程进行选择,例如历史研学、生态研学等。
2. 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和任务:研学旅行的活动和任务应该具有一定的学术性和实践性。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实验、访谈等活动,让学生可以通过实践来探索和学习。
同时,可以设定一些研究问题和任务,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入思考,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组织合理的行程安排:对于研学旅行来说,行程安排是至关重要的。
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活动顺序,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自由时间和休息时间。
行程安排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能力,避免过于繁重和压力过大。
4. 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研学旅行结束后,应该引导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让他们对这次研学活动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写作或展示等形式的反思活动,让他们分享自己的体验和收获,同时也提供给老师和学校进行评估和改进的参考。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一、课程主题“探索自然奥秘,领略人文魅力”二、课程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所参观地区的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掌握一定的观察、调查和研究方法,提高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地考察、亲身体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和文化自信。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课程时间具体时间,共X天四、课程地点详细地点五、参与人员具体班级或学生群体六、课程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对研学地点进行实地考察,了解路线、景点和相关活动安排。
制定详细的课程计划和教学方案,准备教学资料和工具。
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安排一名组长,并明确小组任务和职责。
2、学生准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研学地点的基本情况。
准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如笔记本、笔、相机等。
参加行前培训,了解研学活动的注意事项和安全要求。
七、课程内容与活动安排第一天:上午:出发与抵达学校集合,乘坐大巴前往研学目的地。
途中进行安全教育和课程介绍,激发学生的兴趣。
下午:自然探索参观当地的自然保护区,观察动植物的生态特征和生存环境。
由专业的讲解员介绍保护区的生态系统和保护措施。
学生分组进行生态调查,记录观察到的动植物种类和数量。
晚上:小组讨论与总结各小组分享当天的观察成果和心得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保护的重要性进行讨论,培养环保意识。
第二天:上午:人文历史考察参观当地的历史博物馆,了解当地的历史发展脉络和文化传承。
观看历史纪录片,加深对当地历史文化的理解。
下午:传统文化体验参与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如剪纸、陶艺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品尝当地特色美食,了解饮食文化。
晚上:文化交流晚会学生分组展示自己制作的手工艺品,并分享对传统文化的感悟。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1为了切实落实新课程改G的精神,落实我校“着眼于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理念,丰富学生的业余生活,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加学生接触自然、体验文化的机会,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经学校研究决定于11月23、24日开展“览古城风貌、采徽州神韵”为主题研学旅行活动。
一、课程组织与领导为保障本次活动的顺利开展,特成立课程领导小组。
组长:副组长: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初中部主任为组长,成员为部门负责人、年级组长和全体班主任。
二、课程时间、地点11月23日8:00——17:00黟县塔川、守拙园、屯溪宋城老街、11月24日8:00——17:00徽州古城、徽文化博物馆三、课程主题览古城风貌采徽州神韵四、分组及相关人员安排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第六组按班级乘车,每辆车由班主任1人、随队辅导教师3人负责,家委会成员2人负责。
五、报名条件及费用收取七年级全体同学依据自愿的原则、经家长同意后在班主任处报名申请,班主任审核确认后,将名单汇总交至年级。
本次活动将根据线路及实践活动内容收取一定的费用(待定)。
六、课程要求1、本次活动作为学生社会实践课的一部分,记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参加活动的每一位同学在课程结束后,提交研学心得一篇;2、七年级语文组负责研学心得评选,按照一等奖5℅、二等奖10℅、优秀奖15℅比例进行评选并公布评选结果;一、二等奖研学心得需要打印成电子稿提交年级组,年级组装订成册作为本次实践活动课程资料留存;3、各班级需要提交优秀摄影照片5—10张给美术组,由美术组按照按照一等奖5℅、二等奖10℅、优秀奖15℅比例进行评选并公布评选结果;一、二等奖摄影作品(电子稿)需提交年级组,年级组将优秀作品作为本次实践活动课程资料留存;七、课程实施1、制定课程实施方案负责人:中学部、年级组2、发放《初中部研学旅行活动致家长一封信》负责人:班主任3、动员与宣传负责人:班主任、年级组4、组织与实施负责人:旅行社、年级组5、总结与评价负责人:中学部、年级组八、课程组织与实施注意事项1、安全教育与保障(1)班主任按照既定方案做好学生安全教育工作;(2)中学部、年级组做好安全预案;(3)中学部、年级组负责督促旅行社履行好相关安全责任;(4)旅行社切实做好学生的交通安全保障、景点内设施设备安全保障;。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介绍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学校组织下,进行一段时间的实地考察、体验和交流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动手能力。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一套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以帮助学校更好地组织和规划研学旅行活动。
目标本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丰富的知识面、科学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实地考察和体验,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场景相结合,提高他们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案研学旅行的课程方案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题选择根据学生的年级和学科特点,确定研学旅行的主题。
主题可以涵盖各个学科领域,例如历史、地理、生物等。
在确定主题时,可以考虑当地的资源和特点,以及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 目的地选择根据研学旅行的主题,选择合适的目的地。
目的地应该与主题紧密相关,并且有提供学习和研究机会的场所和设施。
同时,目的地的安全和便捷性也需要考虑,以保证学生的安全和方便。
3. 行程安排根据选择的目的地,制定详细的行程安排。
行程安排应该包括实地考察、参观、讲座、实践活动等内容。
行程的时间安排和内容分配应该合理,以保证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和体验。
4. 学习活动设计为了达到学习的目标,需要设计相应的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可以包括实地调查、实验、观察、讨论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5. 教学资源准备为了支持和促进学习活动,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可以包括教科书、参考书、实验设备、观察器材等。
同时,还需要准备教学辅助材料,例如幻灯片、习题、讲义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6. 团队组织和管理研学旅行是一个团队活动,需要有组织和管理。
在行程安排之前,需要组建一个负责研学旅行的团队,包括教师、辅导员和管理员等,他们负责具体的组织和管理工作。
此外,还需要确定学生的小组和角色分配,以促进团队合作和协作。
7. 安全和保障措施研学旅行涉及到学生的安全和保障,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
2023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2023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进步,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中小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思维的有效途径之一。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本文将提出2023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一、目标与任务:1. 目标:通过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人文关怀、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2. 任务:(1)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学科素养;(3)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4)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5)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课程设计:2023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自然科学类:(1)参观科技博物馆,了解科技发展的历史和趋势;(2)考察海洋生态系统,了解海洋保护的重要性;(3)参观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学习保护动植物的重要性;(4)参观气象观测站,了解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2. 人文历史类:(1)参观历史博物馆,了解中华文明的发展和历史文物的保护;(2)考察红色教育基地,学习革命传统和英雄精神;(3)参观文化名城,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4)重温传统节日,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3. 社会实践类:(1)参观社区服务中心,了解社区服务和公益活动;(2)参与志愿者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3)参观企业,了解生产和管理的过程;(4)参与模拟法庭,体验法律与公平的重要性。
4. 艺术体验类:(1)参观艺术展览馆,欣赏艺术品的美;(2)参加音乐会、戏剧表演,体验艺术的魅力;(3)参观艺术家工作室,了解创作的过程;(4)参加美术辅导班,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5. 科技创新类:(1)参加科技创新大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参观高新技术企业,了解科技创新的实践;(3)参与科技实验室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4)参加编程学习班,提升学生的科技素养。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一、课程背景。
研学旅行是指学生在学校教育的基础上,通过参与实地考察、实践活动等形式,深入了解社会、自然和人文知识的学习方式。
研学旅行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2. 拓展学生的视野,通过走出校园,走进社会,让学生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拓展学生的视野,增长见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三、课程内容。
1. 实地考察,选择当地的自然风光名胜、科技馆、博物馆等地点,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和人文的魅力。
2.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农耕体验、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动手动脑,体验生活的乐趣。
3. 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环保宣传、义工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
4. 团队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合作游戏、拓展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四、课程安排。
1. 研学旅行时间,每学期安排一次研学旅行活动,每次活动时间为2-3天。
2. 活动安排,根据学生年级和学科特点,安排不同的实地考察、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内容。
3. 师生配比,每次研学旅行活动由专业老师和教育助理带队,确保学生的安全和活动的顺利进行。
五、课程评估。
1. 学生评估,学生参与研学旅行后,填写学习感悟和体会,进行自我评价。
2. 教师评估,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参与度、表现等方面。
3. 家长评估,家长对孩子参与研学旅行的效果进行评价,包括学生的成长和改变等方面。
六、课程效果。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引言:随着人们对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进步,研学旅行成为了一种受到广泛关注和重视的教育方式。
本文将介绍一个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旨在提供一种根据研学原则设计的完整课程体系,以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1. 课程目标研学旅行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认知能力、沟通能力、社交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等。
2. 课程内容研学旅行课程将参观各种实地场所和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相结合,以下是可能包含的内容:2.1 文化体验学生将参观历史古迹、艺术博物馆等,了解并体验不同文化的魅力。
通过亲身接触,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2.2 自然探索学生将前往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机构等,了解自然生态系统的构成和运行机制。
同时,学生将有机会亲手参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实践活动,培养对环境的保护意识。
2.3 社区服务学生将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如帮助当地农民工、参与废品回收等。
通过实际行动,学生将学习到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并体验到帮助他人的快乐。
2.4 特色工坊学生将参与特色工坊活动,如制作传统手工艺品、学习当地特色舞蹈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将了解到不同地域的文化传统,培养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3. 学习方法为了确保学习效果,我们将采用以下学习方法:3.1 状态管理学生在整个研学旅行过程中,需要学会管理自己的状态,包括良好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积极的思维方式等。
这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投入到学习和体验中。
3.2 导师指导我们将配备专业的导师,他们将负责学生的学习指导和日常管理。
导师将根据学生的水平和需求,提供相应的帮助和指导。
3.3 小组合作学生将被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成员之间将相互协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这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 评估方法为了评估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学习成果,我们将采用多种评估方法,如书面报告、小组展示、个人演讲等。
这些评估方式将综合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
5. 结语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旨在通过参观实地场所和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全面发展的机会。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设计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课程名称】:XXX研学旅行课程二、课程背景【课程背景】: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研学旅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越来越受到重视。
研学旅行课程旨在通过走出校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生活,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
三、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2.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 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4.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四、课程内容【课程内容】:1. 研学旅行主题: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主题,如历史文化、自然科学、科技创新等。
2. 研学旅行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学旅行地点,如历史文化名城、自然风光景区、科技园区等。
3. 研学旅行活动:(1)参观考察:参观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博物馆、科技园区等,了解相关历史、科技知识;(2)实践体验:参与当地特色活动,如手工艺制作、民俗体验、户外拓展等;(3)主题讲座: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讲座,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知识讲解;(4)交流互动:与当地居民、同行学生进行交流互动,增进了解,拓宽视野。
五、课程实施【课程实施】:1. 研学旅行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研学旅行时间,确保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下进行学习。
2. 研学旅行组织:成立研学旅行领导小组,负责研学旅行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安全管理。
3. 研学旅行师资:选拔具备丰富教学经验和研学旅行经验的教师担任研学旅行导师,确保课程质量和学生安全。
4. 研学旅行安全:制定详细的安全预案,确保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安全。
六、课程评价【课程评价】:1. 学生自评:学生在研学旅行结束后,对自身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 同学互评:同学之间相互评价,分享研学旅行中的所见所闻和心得体会。
3. 教师评价:教师根据学生在研学旅行中的表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整合)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共3篇
研学旅行方案酱油梦工厂之旅酱油梦工厂之旅一、研学主题酱油梦工厂——海天酱油二、研学目标(1)通过还原古酱油制作过程,感受300年古酱园的制酱人的工匠精神。
(2)通过近距离参观现代智能化生产车间,感受世界级工厂的海天生产速度。
(3)通过趣味科普小游戏和美味冒险之旅,了解酱油科学生产的过程,领会科技的力量,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的兴趣。
三、研学对象:1~6年级四、特色体验(1)走进世界先进的酱油工厂、AAAA级标准的工业旅游景区,亲身体验中国制造的魅力。
(2)在“专业课堂”里学习打酱油;在“趣味课堂”里用酱料创作艺术品;在“吃货课堂”里烹饪海天盛宴。
五、研学行程(1)探索“娅米的阳光城堡”,通过实景展示、超大屏幕、3D 影院、3D绘画、创意设计、全息影像、古代实景雕塑等多种创新、有趣的方式,了解海天的历史、文化、规模、生产、技术、研发等各个领域内容,近距离体验酱油的酿造工艺,了解中国味和世界味的文化科普知识。
(2)穿过时光隧道,观摩古人酿造酱油的拿手绝招,追溯酱油发展历程,了解古代酱油从黄豆到酱油成品,再到杂货店出售的全过程。
(3)在3D剧场学习黄豆变酱油的过程(原料挑选、清洗、凉晒、制曲、发酵、罐装、打包),每一道工序都是智能化电脑操作,是食品安全和高质量的保证。
(4)在60万平方米的天然阳光大晒场,亲眼见证整齐划一的厂房、全自动一体化的高端生产线、工人们严谨细致的操作、各种高大耸立的酱油罐,感受世界领先的“海天生产速度”。
(5)品尝海天特色豆豆宴,探索海天美味DIY课堂:根据个人口味自由调制各种特色酱;用紫菜、饭团和海天调味品制作饭团;用酱料制作“黑暗汤圆”;参与“老抽绘画”,借由吸管用老抽吹出绘画作品。
六、效果评估通过本次研学旅行,学生可以感受佛山古酱园传统“酱人”的手艺,也可以直击现代化生产线作业,感受现代科技的魅力和世界领先的“海天生产速度”。
学生还通过有趣的酱油绘画和DIY食物制作体会到动手的乐趣,让学生能够成为学习的主动探索者,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体验,增加对社会生产实践的认识。
2024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2024年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引言:研学旅行是指通过走出教室,走进自然、社会和文化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和发现,以达到知识获取和个人成长的目的的一种教育活动。
研学旅行能够提供学生和教师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下面是____年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课程方案:一、课程目标:1.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多元化的学科素养;2. 培养学生的实践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能力;4. 增强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热爱和尊重。
二、课程内容和行程安排:1. 自然研学行程:行程1:探索自然奥秘之黄山之旅活动内容:参观黄山风景区,了解独特的山地地貌,体验云海、日出等自然奇观;探访黄山的植物、动物资源,了解生态保护的重要意义。
行程2:神奇的海洋世界——青岛之旅活动内容:参观青岛海洋馆,了解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生态环境;进行海滩清洁行动,增强环保意识;实地探访海洋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2. 历史文化研学行程:行程3:壮美的丝绸之路——西安之旅活动内容:参观兵马俑,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参观陕西历史博物馆,了解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发展。
行程4:品味经典的水乡文化——扬州之旅活动内容:参观瘦西湖,了解江南水乡的地理环境和人文景观;参观何园,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和艺术追求;品尝传统的扬州菜。
3. 科学教育研学行程:行程5:发现科学奇迹之上海之旅活动内容:参观上海科技馆,了解科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科技的发展;参观上海自然博物馆,了解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实验的过程。
行程6:宇航员的未来之重庆之旅活动内容:参观中国航天博物馆,了解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参观重庆科技馆,了解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4. 社会实践研学行程:行程7:感受城市变迁之深圳之旅活动内容:参观深圳城市规划馆,了解深圳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发展历程;参观深圳博物馆,了解深圳的历史变迁和社会发展。
研学旅行课程设计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1. 响应国家教育部门关于推进研学旅行的号召,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开展研学旅行活动。
2. 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增长知识,提升综合素质。
3. 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拓宽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研学旅行地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科技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协作精神、环保意识等。
三、课程内容1. 研学旅行地选择:根据学校所在地区,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研学旅行地。
2. 课程主题设计:结合研学旅行地的特点,确定课程主题。
3. 课程实施步骤:(1)前期准备:组织学生进行研学旅行地的资料收集、调研,了解当地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等。
(2)行前教育:进行安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环保教育等。
(3)研学旅行:组织学生前往研学旅行地,开展实践活动。
(4)总结反思:引导学生对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所学所得进行总结和反思。
四、课程实施1. 组织形式: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研学旅行小组,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担任组长。
2. 时间安排:根据研学旅行地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行程。
3. 活动安排:(1)参观学习:参观博物馆、历史遗迹、科技馆等,了解相关知识。
(2)实践体验:参与互动体验、户外拓展、手工制作等活动。
(3)交流分享:组织学生进行心得交流,分享研学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五、课程评价1. 评价方式: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
2. 评价内容:(1)知识掌握:了解研学旅行地相关知识的情况。
(2)能力提升:观察力、思考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的提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爱国主义情怀、团队协作精神、环保意识等方面的培养。
3. 评价方法:(1)学生自评:学生根据研学旅行过程中的表现进行自我评价。
(2)小组互评:研学旅行小组内进行互评,互相学习、互相进步。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中小学研学旅行是一种以学校为单位组织,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会,通过参观、实践、探索等方式,在参与式的环境中提升综合素质和学科知识的教育活动。
下面是一份中小学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研学旅行课程:一、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2. 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参观、探索、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
3. 拓宽学生的视野: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了解到不同的地方、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群,拓宽他们的视野。
4. 提高学生的学科知识水平:通过参观有特色的科研机构、企业等,让学生了解行业的最新动态和实际应用情况,提高他们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二、课程安排1. 地点选择:根据课程目标,选取有特色、与学科知识有关的景点或场所作为研学旅行地点。
2. 时间选择:根据学校的课程安排和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研学旅行活动。
3. 活动内容安排:(1) 参观科研机构或实验室:选择一些科研机构或实验室,让学生参观、了解科学研究的最新成果和应用情况。
(2) 企业参观:选择一些有特色的企业,让学生参观企业的生产线、车间等,了解生产过程和企业的管理模式。
(3) 自然景观探索:选择一些有特色的自然景观,让学生进行野外考察、探索和体验,了解自然界的奥秘和生物多样性。
(4) 历史文化体验:选择一些具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地方,让学生体验古代文化活动、参观历史建筑等,增进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感受。
(5) 社会实践活动:选择一些社区或公益组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6) 团队合作游戏:在活动安排中适时加入团队合作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问题导入:在每次研学旅行之前,可以提出几个与旅行内容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猜测,激发学习兴趣。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三篇)
研学旅行活动方案(以下是一份____字的研学旅行活动方案的范文,供参考。
)第一部分:活动背景和目的1.1 活动背景研学旅行是以学习为目的的旅行活动,旨在通过参观考察、实地体验、交流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获得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我校计划组织一次研学旅行活动,旨在给学生提供一个实践学习的机会,加强课外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
1.2 活动目的通过研学旅行活动,我们的目的是:1) 提供实践学习的机会。
通过亲身参观考察、实地体验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环境中学习,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成果。
2) 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通过观察、分析实际环境中的情况,让学生掌握观察和分析问题的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
在实际的研学活动中,学生将面临各种问题和挑战,通过解决问题和克服困难,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二部分:活动内容和安排2.1 活动内容本次研学旅行活动将以科学与技术为主题,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以及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展示等地进行参观考察。
活动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参观科研机构。
选择一些知名的科研机构,包括科学实验室、科技博物馆等,了解科技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科研工作的进展。
2) 参观科技企业。
选择一些知名的科技企业,包括互联网公司、创新科技企业等,让学生了解科技企业的运营和创新思维。
3) 参观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到一些科技创新成果展示中心进行参观,让学生了解科技创新的实际应用和前沿技术。
4) 实地体验与交流学习。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实地体验活动,如科技实验、编程训练、专题讲座等,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和互动交流。
2.2 活动安排根据活动内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活动将安排为一个5天4晚的行程。
具体安排如下:第一天:出发早上九点,学校组织学生集合,出发前往目的地。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一、课程背景分析研学旅行是学生在出行过程中,以学习为主要目的,从而能够将所学到的课堂知识和生活技能进行实践和探索的一种教育活动。
目前,研学旅行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重视。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研学旅行则能够通过丰富的体验教学、实践教学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因此,实现研学旅行的有效组织和实施,已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必要措施。
二、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1.确定研学主题研学活动需要明确一个主题,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教学内容特点,以及当地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内容,确定研学的主题,如“生态环保”、“城市文化”等等。
2.制定研学方案根据前期明确的研学主题,制定研学方案,包括活动内容、实施方式、行程安排、师生配备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研学活动的顺利实施。
3.选择研学地点和活动形式根据研学主题和研学方案,选择适当的研学地点和活动形式,如周边城市考察、实地调研、社会实践等等。
4.制定实施计划根据制定好的研学方案,制定实施计划,包括活动安排、实施要求、材料准备、师生分工、安全措施等方面的内容,确保所有实施环节的合理安排和顺利进行。
5.加强组织领导和指导为确保研学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做好组织和领导工作,确定专门的负责人负责指导和组织研学活动,同时保障师生的安全和健康。
6.加强宣传和筹备工作在实施研学活动之前,需要加强宣传和筹备工作,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和交流,同时做好课前准备工作,准备好相应的课程资料和实验器材。
7.落实安全措施为确保研学活动的安全,需要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如旅行社选定、防疫措施、食品安全等方面的保障工作,同时确保活动中出现的安全问题能够及时处理和解决。
三、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效果评估为确保研学旅行课程实施的效果和质量,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工作,从学生的学习表现、活动成果、社会效益等方面来评估研学旅行课程的实施效果。
神农架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课程还将让学生了解神农架地区的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将 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PART 9
预期效果
预期效果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学生们将
预期效果
增强对神农架自然环境和 生态系统的了解:提高科
学素养和环境意识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独立 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 尊重:激发对科学研究的
神农架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汇报人:xxx
课程背景 课程安排 安全保障措施 资源需求
-
目录
课程目标 课程评价与反馈
课程特色 实施建议
课程内容 教师与导游团队
预期效果 总结
PART 1
课程背景
课程背景
PART 2
课程目标
01
增进学生对神农架地区自然环 境和生态系统的了解
课程目标
02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境意 识
安全保障
我们将确保所有参与课程的学生都接受过安全教育和培训, 并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在实地考察过程中,我们将 配备专业的导游和教师负责学生的安全保障工作
科学研究方法
通过课题研究,学生将学习并应用科学研究方法,对神农架 的生态环境进行深入探究。这不仅有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科 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4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0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独 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PART 3
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
第一部分:理论学习
研学旅行前:组织学生们进行神农架地区自然环境 和生态系统的理论知识学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 特点、植被类型、动物分布等
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们了解神农架地区 的特色文化和历史传承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研学旅行课程方案】1. 引言研学旅行是一种结合学习与实践的教育方式,通过参观实地、探访名胜古迹以及与当地居民交流,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知识和经验。
本文将介绍一套全面而丰富的研学旅行课程方案,以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升综合素养。
2. 课程目标(1)拓展知识面:让学生在实践中接触与课堂教育相关的实际问题,扩大知识范围。
(2)培养实践能力:通过参观实地,提供学生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如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等。
(3)提升综合素养:通过与当地居民交流、体验节日文化等,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合作精神和跨文化意识。
3. 课程内容3.1 古迹考察(1)行程安排:选择历史文化悠久的城市或地区,参观著名古迹,如故宫、长城等。
(2)活动内容:学生在导游的带领下,了解古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并进行考察、实地考察等活动。
3.2 环境保护实践(1)行程安排:选择自然生态环境较好的地区,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公园等。
(2)活动内容: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活动,如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3.3 农村体验(1)行程安排:选择乡村或农场,带领学生体验农耕文化、农产品加工等活动。
(2)活动内容:学生了解农业生产过程,亲自参与农事劳动,感受农民的劳动和生活,增强珍惜粮食意识。
3.4 社区服务(1)行程安排:选择社区或城市中的慈善机构、福利院等。
(2)活动内容:学生参与社区服务,如为居民提供义务劳动、与老人互动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3.5 特色文化交流(1)行程安排:选择民族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等。
(2)活动内容:学生体验当地特色文化,如学习传统手工艺、参与传统节日庆祝等,增强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4. 实施方法(1)导游讲解:配备专业导游进行必要的文化、历史解说,引导学生主动提问和思考。
(2)小组讨论:设置小组活动,鼓励学生就所见所闻展开讨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3)学生报告:要求学生在旅行结束后进行总结报告,分享所学、所感,提高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校园研学旅行课程方案模板
一、课程背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研学旅行课程方案。
二、课程目标1. 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2. 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4. 增进学生对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三、课程主题以“走进自然、感受历史、体验文化”为主题,开展校园研学旅行活动。
四、课程时间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季节特点,安排每年的春季或秋季进行研学旅行。
五、课程地点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自然景观、历史文化遗址、科技园区等。
六、课程内容1. 自然景观:参观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了解动植物资源、生态环境等知识;2. 历史文化遗址:参观古村落、历史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了解我国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3. 科技园区:参观科技企业、创新园区等,了解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知识;4. 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当地特色活动,如传统工艺制作、民俗表演等,感受地方文化。
七、课程实施1. 前期准备:成立研学旅行筹备小组,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包括行程安排、交通住宿、安全保障等;2. 行程安排:根据课程内容,合理规划行程,确保活动顺利进行;3. 安全保障:制定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人身安全;4. 教学活动:安排专业教师或导游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5. 互动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互动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所学知识;6. 总结反思: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反思,分享研学旅行心得体会。
八、课程评价1. 学生满意度调查:了解学生对研学旅行的满意度,为后续活动提供参考;2. 教师评价: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3. 教学成果展示:组织学生展示研学旅行成果,如绘画、摄影、写作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九、课程总结1. 对本次研学旅行活动进行全面总结,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活动提供借鉴;2.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3. 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相关推荐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指的是为某一次行动所制定的计划类文书。
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方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研学旅行课程实施方案1一、活动背景研学旅行是由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各学科教学内容需要,组织学生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的方式走出校园,在与平常不同的生活中拓展视野、丰富知识,加深与自然和文化的亲近感,增加对集体生活方式和社会公共道德的体验。
研学旅行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传统游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教育理念和人文精神,成为素质教育的新内容和新方式。
提升中小学的自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活动主题品两汉文化,展大汉雄风三、活动目的通过研学旅行,让学生亲近自然、走进历史。
一方面学习汉代文化知识,接受传统礼仪熏陶,加深自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感悟,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另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爱护环境,从我做起的积极主动意识。
四、活动时间20xx年4月28日(星期六)五、活动方式六、活动负责人由薛校长和吕副校长带头,各班班主负责管理。
七、活动内容1、教授学生汉代基本礼仪(拱手礼、相见礼、颔首礼、大揖礼等),结合语文课教学,沿长安长城墙遗址乘坐仿古画舫船,由景区辅导员带领学生接受儒家礼教文化熏陶,激发求学欲望,做懂礼知礼守礼之人。
2、实地参观“水土保持科普体验馆”,结合地理课教学,让学生亲身体验奇幻的水保旅行,了解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和治理办法,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观看3D弧幕电影《天汉长安》、登高眺望汉长安城遗址,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西汉的强大与繁荣及汉长安城的兴衰历史演变过程。
4、参观“大风阁丝绸之路博物馆”,结合历史课教学,让学生了解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路线及沿途所发生的传奇故事,感受汉丝路开拓的伟大和艰辛,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学旅行课程方案“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一、课程背景及设计思路济源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首批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也是河南省的文物大市。
济源曾为夏朝之都城,春秋战国时期先为韩都,后为魏之重镇,自隋朝设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的历史。
目前保留已确认不可移动文物有948余处,其中济渎庙、奉仙观、延庆寺塔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济渎庙是历代帝王供奉祭祀济渎水神的场所,是目前国内保存最为完整的四渎古建筑群,庙内碑碣石刻,是研究济源历史文化、皇家祭祀、名人书法的珍贵实物资料;庙内的小北海是济水东源。
延庆寺,济水西源龙潭旁边,“龙潭夜月”被誉为济源九景之一。
寺院里的舍利塔承袭了我国早期佛塔风格,是楼阁式塔和密檐式塔过渡时期的典型代表,寺内环境优美,人文故事丰富。
奉仙观主殿三清大殿大胆豪放的建筑手法,非常罕见。
立于院内的太上老君石像碑,记述了五帝、三代、秦汉至南北朝君王的功勋,更是称颂大唐盛世的功业。
本课程通过设计听旨、拓片、搭建、观柏、看阁、寻源、学艺、访塔、探绝等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网上查资料初学、实地观察验证、动手体验深化、互动交流探讨、成果展示评比等学习方式,探秘济水成因、济水水系,了解古建筑特色、碑刻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从而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了解济水在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研学线路西关学校---济渎庙---珍珠泉---延庆寺---龙潭泉----奉仙观---西关学校三、适用学段小学四五六年级四、课程主题走近文物触摸历史济水探源五、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通过研学旅行之安全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外出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在班会课上,由班主任组织学生观看《济源九景之济渎晨雾》《济源九景之龙潭月夜》,增加学生对济渎庙内景色和龙潭泉月夜景色的了解和喜爱。
3.通过查阅有关济水之源的资料、实地察看济水东源--济渎小北海、珍珠泉、济水西源—龙潭泉,听导游和学校教师讲述等形式了解济水水系及济水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4.通过现场拓片制作,让学生了解和学习拓片的制作过程,通过观察和听讲济渎庙、延庆寺和奉仙观内的碑刻内容,了解碑刻文化。
5.通过查阅济渎庙、舍利塔及奉仙观的建筑结构,了解古建筑的建筑特色。
(二)能力目标:1.在班主任的指导下,让学生能够利用互联网进行查阅资料及整理信息。
2.通过学生自行编组、就餐、参观等,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3.在研学旅行课程前期准备中,要求学生要提前进行知识准备,挖掘书本,锻炼其搜集信息,探索求真的能力。
4.通过到景区实地参观,培养学生观察、比较、辨别和验证的能力。
5.通过举行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如征文比赛、办手抄报、研学美照展览、主题班会分享等,锻炼学生书写、绘画等动手操作能力。
(三)情感价值目标:1.通过实地查看济渎庙、延庆寺、奉仙观三处实景,引导学生树立爱护和保护文物的意识。
2.通过探秘济水源头和济水古河道的研学,通过探秘济水成因、夏都城修建原因、文学欣赏、古建筑、碑刻欣赏等专题,让学生感悟济水之美。
3.通过来回10公里左右的徒步行走,磨练学生意志、健康学生身心。
4.通过此次研学旅行,让学生了解济源文物、历史,欣赏济源景区风光,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美之情,增强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四)核心素养目标:1.通过研学旅行活动,培养孩子的安全意识、文明意识、环保意识和探究意识,提高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2.通过研学旅行活动,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和基本的观察、比较和辨别能力。
3. 通过研学旅行成果展示,培养学生敢于表现、学会倾听、乐于分享的能力。
六、课程内容及实施研学旅行课程实施共分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10月1日—10月12日,为行前准备阶段,3课时;第二阶段10月13日一天,为行中研学阶段,12课时;第三阶段10月14日—10月20日,为行后展学阶段,4课时。
整个课程共19课时。
(一)行前准备1.学生明确研学主题(1)学生、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确定研学旅行主题为“探秘济水之源”,所要到达的研学地点为济渎庙、延庆寺和奉仙观。
(2)邀请文物局相关人员、研学旅行课程专家、家长学生和教师代表参加,召开研学旅行方案展评会,确定研学旅行方案。
(3)在学生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学校结合文物局相关工作人员、济渎庙、奉仙观工作人员和延庆寺周边群众,反复考察研学线路、文物知识、学生就餐、道路交通等具体事宜。
(4)将研学旅行方案向家长公告,其中包括研学旅行费用具体项目,取得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5)明确学生出行所带的相关物品(禁止携带各类刀具、打火机、火柴等危险物品)。
(6)携带研学旅行笔记本、笔,穿合适的鞋子,预备一次性雨披及双肩背包等。
2.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文明教育安全教育:本次研学旅行为徒步游,在研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以下安全提醒:(1)行进途中,如果个别学生身体不适,则必须报告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与家长联系后,做好安排;(2)如果在研学旅行途中发生意外,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求助,如打110,120等。
(3)行进过程中,要求学生保持队伍秩序,保证队伍纪律,不得追逐打闹,注意行进安全。
(4)同学们在旅行途中要保证不脱离队伍,维持可互相看见的原则。
如若迷途,则要求先镇定精神,拨打老师电话,告知情况,然后停留在原地,不要再乱走不得随便购买路边的问题食品、饮料等。
(5)所有同学要按照指定时间准时集合,在研学旅行过程中不得擅自离队,一切行动听指挥,如有紧急事情,需要向跟班老师报告,得到允许后方可离去。
(6)在参观济渎池、龙潭泉时,不要靠近池水,切忌往池水中扔东西,避免掉进水中。
文明教育:(1)维护环境卫生。
不随地吐痰和口香糖,不乱扔废弃物。
(2)遵守公共秩序。
不喧哗吵闹,自觉排队遵守秩序,不并行挡道,不在公众场所高声交谈。
(3)在寺庙内,保持安静,避免高谈阔论,避免嬉笑打闹。
(4)保护文物古迹。
不在文物古迹上涂刻,不攀爬触摸文物,拍照摄像遵守规定。
(5)爱惜公共设施。
不损坏公用设施,不贪占小便宜,节约用水,用餐不浪费。
(6)讲究以礼待人。
衣着整洁得体,礼让老幼病残,不讲粗话、脏话。
3.研学任务单“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 (一)——济渎庙篇1.说说济渎庙的由来。
2. 济渎庙全称济渎北海庙,始建于,总体建筑分为四大部分:前面是,后面是,东边是,西边是,这四大部分各自独成院落,却又浑然一体,然后再加上一条长长的御道就组成了一个甲天下的“”字形布局。
3.位于济渎庙内的碑,刻于明洪武三年,为研究明朝初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礼仪制度提供了重要资料。
4.济渎庙内有一棵柏树,相传是唐代大将军在济渎庙当监工时,曾经把钢鞭挂在这里,所以把它叫做将军柏。
5.古济水独流入海,与、、并称“四渎”。
6.济水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河之一,后来由于河改道而逐渐消失。
7.济水流经的城市有(最少写四个)。
8.白居易写的《题济水》中有这样的诗句:自今称一字,高洁与谁求?,。
9. 王屋琴书是一门在济源土生土长的、属于济源人自己的民间艺术,她的演唱语言以的方言为基础,地方特色鲜明。
王屋琴书的主要乐器有、、、四弦等。
10.生于河南济源市武山镇(今思礼镇)的唐代诗人,被世人尊称为"茶仙"。
11.济源市济渎庙东侧的,自古就是济源名泉,因天然泉水呈状喷涌而出得名。
12.思考题:为什么济水被历代文人墨客称颂(围绕济水精神来写)?“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 (二)——延庆寺篇1.延庆寺始建于,因濒临济水西源龙潭,故又名。
2.延庆寺塔为面级楼阁式砖塔,高米。
3.紧邻延庆寺塔西有泉,叫,为济水西源,潭水清莹澄澈。
月夜,潭光塔影,清幽如画,被称为,为济源九景之一。
4.延庆寺舍利塔因塔埋而得名,又称龙潭寺塔。
5.你还知道中国哪些有名的佛塔,请写出几个吧!(最少四个)6.思考题:你对延庆寺的开发和保护有什么好的建议?请写一写吧!“让文物活起来”研学小问号 (三)——奉仙观篇1.奉仙观位于济源市,建于,又被人们称为。
2.奉仙观内三清大殿用、作梁,和作柱,故俗称。
3.奉仙观内主体建筑三清大殿是河南省现存5座代木构建筑中最重要的一座,也是全国重要的代单体木构建筑之一。
4.三清大殿内的四根梁柱分别取自济源市的村村、村和,县志、碑刻均有记载,木材产地皆因树木稀奇而改成现在的地名。
5.奉仙观内现留存有碑,系建观时立,其拓片1973年曾赴日本展出。
6.奉仙观现存建筑坐北朝南,依中轴线依次为、和,左右两侧为和。
7.思考题:请你简要叙述奉仙观三清大殿的“三绝”。
(二)行中研学活动一:观大明圣旨学祭祀文化(约10分)研学形式:倾听讲解、现场观察、师生互动辅导老师:班主任、济渎庙内导游、庙街小学小讲解员研学地点:大明诏旨碑前研学目标:1、通过讲解碑文的历史内容,观察实物,让学生对济水有初步的了解,让学生对明初的政治、祭祀文化有进一步的了解,让学生对朱元璋以及明史有初步了解。
2、通过对祭祀文化的研究让学生知道古人在改造自然方面的成功和无奈,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提高改造自然的能力。
研学过程:1.到大明诏旨碑前排队,听辅导员讲解(5分钟)听讲内容: a.朱元璋简介 b.中国古代祭祀传统c.济水的历史地位d.大明诏旨碑的内容3.学生分小队认真观察(2分钟)4.让学生讨论如下问题(3分钟)(1)朱元璋写此圣旨的目的是什么?朱元璋的执政特点是?(2)五岳是指:、、、(3)五镇是指:、、、(4)四海是指:、、、(5)四渎是指:、、、附录:大明诏旨碑简介:古时候有四座相对的碑,现在都已经被毁掉。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1993年出土的,保存完好。
通过这个碑上面的记载,我们可以知道历史上对岳、镇、海、渎等自然神祭祀的一个过程。
其实这是明太祖朱元璋下的一道圣旨。
主要内容是改革了各州、郡、县的城隍之神,和历代的忠臣烈士,这样一来,祭祀就大大简化了,废除了历代铺张浪费的风气。
大家看圣旨的全部内容在这(手指亭子的东南角)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改封长江为南渎大江之神,淮河为东渎大淮之神,黄河为西渎大河之神,济水为北渎大济之神。
长江、淮河、黄河为大川大河,封王封神,顺理成章,而济水不过一条普通的河流,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话说是:“盈科不数尺,岸柳难通舟”,为什么自古以来却和长江、淮河、黄河并列四渎而受到历代帝王和芸芸众生的顶礼膜拜呢?据历代传说,济水流到黄河岸边,看到黄河流水浑浊,不肯与黄河同流合污,居然潜入地下,从黄河河床底下伏流而过,然后到了南岸,又喷涌而出,继续向大海流去。
一路三起三伏,流经河南、山东诸市县而入渤海。
它与黄河为邻,却不象黄河那样恃强为暴,决愁民生,而象一位温和慈祥,宽厚仁爱的历史老人,或平地开源,为河为渠,或穴地伏流,为泉为井,默默的滋润两岸的农田,养育两岸的儿女,推动农业文明和现代工业文明的发展,从而在济水流域创造了一步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正是这样的精神和意志,这样的品质和美德,才使济水虽细,也能同长江、黄河、淮河一样列为四渎,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