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语言)含答案

合集下载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 练习题(含答案)

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古典诗歌鉴赏练习题(含答案)2020年高考语文复:古典诗歌鉴赏练题一、赏析意象作用练前提示:意象是古代诗歌表情达意的主要载体。

赏析意象的作用,需注意以下四个方面:①造境:渲染气氛,奠定基调,营造意境。

②写人:衬托人物,铺垫蓄势。

③抒情:感发兴寄,表达情感。

④结构:或为线索,或为中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绝句注XXX肠断春江欲尽头,杖藜XXX。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

注:此诗写于XXX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761),安史之乱尚未平定。

诗中“柳絮”“桃花”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柳絮、桃花为暮春典型意象,诗人借景抒情,表达春尽之时的伤心断肠之情。

通过反衬和拟人手法,柳絮随风、桃花逐水而去,以二者的无情反衬诗人的有情、多情。

同时,以物喻人,以颠狂柳絮和轻薄桃花比喻势利小人,讽刺他们随波逐流,表达诗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与忧国忧民的情怀。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故衫XXX暗淡绯衫称老身,半披半曳出朱门。

袖中吴郡新诗本,襟上杭州旧酒痕。

残色过梅看向尽,故香因洗嗅犹存。

曾经烂熳三年著,欲弃空箱似少恩。

注:①本诗作于宝历元年(825),时XXX从忠州刺史徙杭州刺史再徙苏州刺史。

②绯衫:大红色官服。

唐代官员三品以上着紫红,四品、五品以上官员的朝服为绯红。

③梅:梅雨季节。

诗人想借“故衫”抒发怎样的心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首联用“绯衫”“老身”自嘲,表达了诗人年事已高未获提拔重用的苦闷之情。

中间两联借绯衫依旧感慨职位依旧,为职位长期得不到升迁而苦恼。

尾联“欲弃空箱似少恩”借旧衣不可弃,暗喻旧臣不宜疏远,表达了诗人希望得到皇上提拔重用的心情。

3.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陕府北楼奉酬崔大夫二首XXX其一楼压黄河山满坐,XXX谁忍卧。

人定军州禁漏传,不妨XXX城头过。

其二一别XXX三四春,再来应笑尚风尘。

昨宵唯有楼前月,识是XXX酒人。

答案:这两首诗都以“楼”为主要意象。

河北省衡水市高三语文专项练习 八《古代诗歌鉴赏》

河北省衡水市高三语文专项练习 八《古代诗歌鉴赏》

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一卷一、诗歌鉴赏1~2题。

木兰花欧阳修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渐行渐远无书,水阔鱼沉①何处问?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攲②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田。

[注]:①鱼沉:古人有鱼雁传书之说。

鱼沉,谓无人传言。

②攲:倚、依。

③烬:火烧剩余之物,此指灯花。

1.下列对本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作者在开头两句直抒胸臆,“触目凄凉多少闷”写出了无处不在的凄凉与烦闷。

B.“渐行渐远渐无书”,三个“渐”字将思妇的想象意念从近处逐渐推向远处,仿佛去追寻爱人的足迹。

C.五六句从听觉角度描写了风竹之声,借以诉离怨别恨,尤其“敲”字极富神韵,动人心魄。

D.笔调细腻委婉,语言典雅,情感奔放;境界哀怨缠绵,清疏蕴藉,雅俗兼备。

E.全词八句,紧扣“梦”字,把一个闺中女子的凄凉悲愁和幽怨刻画得淋漓尽致。

2.作者说“万叶千声皆是恨”,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恨”的原因有哪些。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临江仙①李清照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

柳梢梅萼渐分明。

春归秣陵②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

谁怜憔悴更凋零。

试灯③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注】①此词作于建炎三年初春,是宋室南渡的第三个年头。

②秣(mò)陵:与下文“建康城”是同一地方,即今江苏南京。

③试灯:正月十五日元宵节张灯,以祈丰稔,未到元宵节而张灯预赏谓之试灯。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句与欧阳修《蝶恋花》词一样,连用三个"深"字,前两个"深"字重在形容庭院的幽深,第三个"深"字有加强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衡水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1)

衡水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1)

衡水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1)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早发始兴江口至虚氏村作①宋之问候晓逾闽嶂,乘春望越台②。

宿云鹏际落,残月蚌中开。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桂香多露裛③,石响细泉回。

抱叶玄猿啸,衔花翡翠来。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④。

【注释】①本诗作于诗人贬官南行途中。

②越台:即越王台,又作粤王台,昔尉陀于广州越秀山立台,以朝汉室,号为“朝台”。

③裛(yì):通“浥”,沾湿。

④莱(lái):草名,即藜。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开头四句,点题中的“早发”,交代了时间是在“春”、“晓”,并以晨空特有的“宿云”、“残月”极力渲染早发时的景象。

B. “南中虽可悦,北思日悠哉”两句承上启下,“虽”字是句中之眼,“南中可悦”四字总括前面写景的笔墨,“北思日悠”转入情感抒发。

C. “鬒发俄成素,丹心已作灰”两句说明贬谪对诗人的打击,黑发俄顷变白,丹心已成死灰,并暗示官场荣辱无常,增强人生沧桑之感。

D. “何当首归路,行剪故园莱”两句的感情直承上二句,并与“北思”二字相呼应。

诗人含蓄委婉地表达自己思乡之情和归隐田园之意。

(2)后人评价此诗描写南国景物很出色,请结合全诗分析诗人描写景物的技巧。

【答案】(1)D(2)①联想。

“宿云鹏际落”一句诗人借助联想,看见云收而联想鹏落,生动地表现出说宿云渐渐消散,天空变得明朗起来的情状。

②比喻。

“残月蚌中开”一句中,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写出了春天早晨,月亮渐圆,就好象蚌慢慢张开一样,珠光闪现在蚌中,把云敛月圆的清晨写得极富于生机。

③动静结合。

“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

”两句中,前一句描写碧绿的薜荔如青气在摇动,是动景,“摇”字生动描画出枝叶攀腾,扶摇直上与青气勃勃的情态;后一句描写茂密的桄榔树遮蔽着碧苔的情景,是静景,一动一静,动静结合,形成一幅盎然生趣的画面。

衡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衡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

衡水中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项练习含详细答案模拟试题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 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

“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 第二句说,登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

C. 第三句中“不畏”表现了诗人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D. 诗作最后两句委婉含蓄地表现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两句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请简要说明。

【答案】(1)B(2)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分析】⑴B项有误,“闻说”即听说,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选项中“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有误。

⑵赏析句子,要结合诗句的内容分析,并进一步理解其深层含义。

山中的浮云能够遮住登山人的双眼,面对“浮云”,“不畏”二字,写出了态度:不能躲避,更不能妥协,而应与之抗争。

哲理:喻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志存高远方能一览无余,胸襟万里。

故答案为:⑴B;⑵诗句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

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各个选项的说法,再和诗词相关诗词句比照,字斟句酌归纳辨析正误。

⑵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答题时应注意,要结合具体的诗句理解诗句的大意,要注意诗句中写作手法的运用,情感的表达。

2.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名词解释:酬和诗,一般为通过答诗的形式,对酬和对象在诗中提到的话题进行相应的关切,或寄托劝勉鼓励之情,或仅是朋友间情趣的表达。

宋人洪迈说:“古人酬和诗,必答其来意。

衡水中学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doc

衡水中学高中高中诗歌鉴赏试题知识点和相关练习试题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观兵杜甫北庭①送壮士,貔虎数尤多。

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

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

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

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首联中的“虎”是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B. 额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 题目“观兵”,“观”是指观看,“兵"是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了战前的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态度。

【答案】(1)C(2)①斩鲸,就是斩首的意思,是指直剿叛军老巢、平定叛乱;用了比喻的手法。

②对出兵决战、平定叛乱充满期待与自信;从诗中“壮士”“貔虎”“精锐”“元帅”等词语,可以看出战前准备充分,士气高昂。

③表现出擒贼先擒王、不达目的不罢休、斩草除根的必胜决心和意志;暗含了对和平生活的期待与向往。

【解析】【分析】(1)C项原诗是作者观看将士们出征,表现了他们的勇猛,主要写了战前的预设,对必胜的信心。

作者写的是战前,还没开始作战,也就无所谓“战后的喜悦心情”。

故选C。

(2)本诗“斩鲸”,是斩首的意思。

“斩鲸”运用了比喻,比喻平定叛乱势力;“斩鲸辽海波”,是指应该率军直捣敌人巢穴,平定叛乱。

本题要求结合全诗来分析“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考生先要读懂诗歌,在读懂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题目、时代背景、注释等揣摩作者通过“斩鲸”所表达的情感。

本诗的意思是:北庭都护府派遣的豪壮勇猛的战士,数量很多。

这支精干勇敢的部队过去无敌于天下,现在把他们放到临敌的边境会怎么样呢?安史叛将气焰很盛,元帅等待着挥兵进击,荡平贼寇。

2020年河北省衡水市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北省衡水市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解析

2020年河北省衡水市小升初语文诗歌鉴赏复习题及答案解析1.把古诗补充完整,并做题。

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诗中刻画了一个可爱的儿童形象。

(2)下列诗句中,不是描写童真童趣的一项是C
A.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B.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诗歌的理解及鉴赏能力,完成此类题目要在充分诵读古诗,结合注释及课内学习,在理解诗歌内容及主题的基础上完成。

【解答】译文: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树林里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于是马上停止唱歌,静悄悄地站立在树旁。

(1)这是一首反映儿童生活的诗篇,诗人在诗中赞美了小牧童充满童趣的生活画面。

诗人先写小牧童的动态,那高坐牛背、大声唱歌的派头,何等散漫、放肆;后写小牧童的静态,那屏住呼吸,眼望鸣蝉的神情,显得特别专注。

这从动到静的变化,写得既突然又自然,把小牧童天真烂漫、好听多事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2)A、B、D描写了童真、童趣。

C.出自唐代杜牧杜的《清明》,意思是: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清明时节,看到的行人,因为赶路无法与家人团聚行色匆匆,十分落魄。

询问哪里有卖酒的地方。

一个牧童指着远处的杏花村,说那里有人卖酒。

不是表现童真、童趣的诗句。

故答案为:
骑黄牛振林樾
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1)儿童;
(2)C。

第1页(共65页)。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语文诗歌鉴赏 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语文诗歌鉴赏  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语文诗歌鉴赏知识点-+典型题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古意[唐]李颀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杀人莫敢前,须如蝟毛①磔②。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得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注:①蝟毛,即猬毛,比喻胡须稠密。

②磔,zhé,张开。

(1)“事长征”的意思是________,交代了“男儿”________的身份。

(2)诗歌运用多种手法刻画“男儿”形象,请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柳秀才往连州①看弟马戴离人非逆旅,有弟谪连州。

楚雨沾猿暮,湘云拂雁秋。

蒹葭行广泽,星月棹寒流。

何处江关锁,风涛阻客愁。

【注释】①连州,位于广东清远。

(1)简要赏析颔联、颈联的写景艺术。

(2)联系全诗,概括“客愁”的原因。

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拟行路难(其六)鲍照①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②垂羽翼?弃置罢官去,还家自休息。

朝出与亲辞,暮还在亲侧。

弄儿床前戏,看妇机中织。

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注释】①鲍照南北朝诗人。

②蹀躞:小步走路或裹足不前的样子。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的开头两句通过动作描写,精确传神地刻画出主人公内心的惆怅。

B. 诗的第三、四句运用借代和反问表现作者辞官前的生存状态和感受。

C. 第五至第十句描绘了家庭日常生活的场景,与之前诗句内容构成反差。

D. 这首诗内容有张有弛,波澜顿挫,写法上较《拟行路难》(其四)直露。

(2)比较本诗与李白《行路难》在表达的情感方面有何异同。

4.阅读下面这首南唐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踏枝冯延巳几度凤楼同饮宴。

此夕相逢,却胜当时见。

低语前欢频转面,双眉敛恨春山远。

蜡烛泪流羌笛怨。

偷整罗衣,欲唱情犹懒。

醉里不辞金盏满,阳关一曲肠千断!(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上片写情侣的相逢和追忆,忽今忽昔,将眼前和往昔的时间之线交错在一起。

2018年衡水中学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2018年衡水中学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2018衡水中学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考点21表达技巧 5颗星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5颗星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古代诗歌阅读(10分)【来源】(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考点22 中难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2.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6分)考点20 中难(二)古代诗歌鉴赏(10分)【来源】(2017年河北衡水中学中学一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送虢州王录事之任独孤及谓子文章达,当年羽翼高。

一经俄白首,三命尚青袍。

未遇须藏器,安卑莫告劳。

盘根倘相值,试用发硎刀。

3.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考点22 中难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然而本诗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中“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衡水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衡水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衡水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各题。

点绛唇·高峡流云[清]王国维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

数峰着雨。

相对青无语。

岭上金光,岭下苍烟冱。

人间曙。

疏林平楚。

历历来时路。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高峡流云,人随飞鸟穿云去”写出了一种类似杜甫“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的那种攀登到半山高处所特有的景象。

B. “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人在雨里攀登,静静地看着“着雨”的青山,凄苦之情难以言表。

C. “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D. 本词前半写景,后半抒发感受,词的境界中都含有对人生之了悟的成分。

(2)词的最后三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解析】【分析】(1)B项,“数峰着雨,相对青无语”,是说因为对面青山一直就在那里静静地看着人在云雾里攀登,而人却是在穿过半山的云雾之后才注意到这“着雨”的青山。

青山虽然不会说话,却在以雨后的美丽令人惊喜。

故选B。

(2)“人间曙,疏林平楚,历历来时路”这三句诗意思是: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其中“历历”,是看得清清楚楚的样子,同时也是对往事和过去的回忆,用在这里具有一定的哲理的味道。

这样可看出深层含义是只有在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彩见到光明时才能够有这种“历历”的回顾和反省。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为随着太阳的渐渐升高,黑暗山谷中的景色也渐渐能够看清了,刚才攀登途中所经过的那些高高低低的丛林,如今都已落在自己脚下。

②表达了词人凭高远望的感受,即经过艰苦的攀登穿越乌云见到光明时的回顾和反省。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名校高考]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名校高考]

河北衡水中学2020届高三下第八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近日,电影《决胜时刻》的热映让观众循着领袖伟人和无数英雄的足迹,回溯了那段关乎民族命运的不寻常岁月,记录下 70 年来感动中国的温暖底色。

新中国成立 70 年来,中国革命历史电影的发展,为塑造民族品格和传播国家形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还原真实的历史,在史学领域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作为电影,要在艺术化的创作中加入想象,似乎就很难保持历史的真实性。

那如何让革命历史以电影艺术的呈现打动观众呢?在《决胜时刻》里,观众看到的不是扁平的历史叙事,而是用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真实历史人物支撑起的精彩故事。

《决胜时刻》的突破,就是让历史重新在大银幕上获得逼真的再现,让观众在大银幕上走近历史,感受那个年代的点点滴滴。

电影是一门充满想象的艺术,凡是你所能想象的,影像都可以帮你呈现。

革命历史电影中的想象力可以还原革命历史,也可以实现对历史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这就要求在该类型电影的创作中必须正视历史、坚持真实,既细心地重构往事,又能做出生动而富有史诗意味的创作实践。

革命历史电影当中的历史不仅是真实历史的证据,也是电影艺术创作的材料。

史诗性作品不仅要关注往事再现的忠实性,也要关注对这些历史事实的选择和合理想象的自由。

如在《决胜时刻》中,创作者另辟蹊径,不再拘泥于以往同类型题材作品对宏大战争场面的依赖,而是将镜头对准领袖人物和历史上的普通人,用人物的命运来映射时代变迁。

虽然历史是背景,但电影在呈现上将镜头对准一个个有故事的普通人,更能抓住观众的内心,让他们随着电影一同走进那个年代,回望那段历史。

电影在保持对历史合理想象的同时,也为观众描摹了一个个饱满丰盈、情感丰富的历史人物形象。

电影《周恩来回延安》充分遵循史实,细腻还原了周恩来总理在延安的 22 小时里发生的许多故事。

影片中,周恩来在曹大娘家中,在昏暗的光线下帮她穿针引线,还把随身的眼镜送给了她。

衡水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衡水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衡水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

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

(1)诗的首句写出了秋夜的什么特点?(2)诗中“漫漫轻云露月光”表达了怎样的心境?全诗寄托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全诗以______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风光,抒发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美景的________之情。

(2)下面对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开头两句写诗人行经孤山寺和贾亭时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轮廓。

B.三,四两句从莺、燕的动态中,把春天的活力,大自然从秋冬沉睡中苏醒过来的春意生动地描绘了出来。

C.五,六两句写骑马游春的人们,包括诗人自己。

以人们的感受写西湖的春景。

D.结尾两句详写湖东的白沙堤,在绿杨荫里,更是美不胜收。

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1)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

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二者兼有。

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4.阅读下面这两首陆游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秋雨渐凉有怀兴元清梦初回秋夜阑,床前耿耿一灯残。

忽闻雨掠蓬窗过,犹作当时铁马看。

(1)试比较这两首诗的最后一句(加横线句)在写法上的相同之处。

(2)“雨”这一意象在这两首诗中有何含义和作用?5.古代诗歌阅读。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Word版含答案

2020衡水名师语文专题卷:专题九 古代诗歌鉴赏( 表达技巧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Word版含答案

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九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考点21 表达技巧 { 3(2)、10(1)}考点22 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 1-9题的(1)小题,1(1),2(2),4-10(2) }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0分)菩萨蛮舒亶楼前流水西江道,江头水落芙蓉老。

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

当年金马客,青鬓芦花色。

把酒感秋蓬,骊歌半醉中。

(注释)金马:官署门旁有铜马,故曰“金马”。

秋蓬:秋季的蓬草因枯易飘,故喻飘泊不定。

骊歌:指告别的歌。

1.下列对本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首句描写了江水悠悠流去,水边飘荡着老去的芙蓉花瓣的景象,起到渲染氛围的作用,奠定了感伤的基调。

B.“画鼓叠凉波,凭栏颦翠娥”,一动一静,有景有人,画面的层次感强,而“凉、颦”又让画面的情调更突出。

C.本词上阕写景下阕写情,这是由实到虚又虚实结合的写法;而抒写的情感又衬托了眼前实景的感伤之色。

D.词中撷取流水、老芙蓉、画鼓、凉波、翠娥、青鬓、芦花、秋蓬、骊歌等意象,全着冷色调,全词意脉贯通。

2.本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10分)悲愁歌[汉]刘细君①吾家嫁我兮天一方,远托异国兮乌孙王。

穹庐②为室兮旃③为墙,以肉为食兮酪为浆。

居常土思兮心内伤,愿为黄鹄④兮归故乡。

【注】①刘细君:西汉江都王刘建的女儿,汉武帝时期被封为公主,远嫁西域,给乌孙王昆莫做妻子。

②穹庐:游牧民族居住的帐篷。

③旃:同“毡”。

④黄鹄:天鹅。

1.下列对本诗内容的解说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天一方”“远托”“异国”等词语透露出远嫁乌孙的公主对自己遭遇和处境的哀伤。

B.中间两句对乌孙饮食起居和生活习俗的描写,为下文怀归之情的抒发埋下了伏笔。

C.《悲愁歌》深受楚辞的影响,读唱时句中加上舒缓语气的“兮”,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诗歌鉴赏

2020年衡水中学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诗歌鉴赏

2020模拟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诗歌鉴赏一、语言表达(共1题)1.(2020模拟•天津)下面这首诗曾获某杂志主办的征文大赛一等奖,请品读该诗,说明获奖理由。

要求:不少于3点理由,100字左右。

你还在我身旁戴畅瀑布的水逆流成上蒲公英的种子成远处飘回,聚成伞的模样!太阳从西方升起,落向东方!子弹退回枪膛运动员回到起跑线上我交回录取通知书,忘了十年寒窗!厨房里飘来饭菜的香!你把我的卷子签好名字关掉电视,帮我把书包背上。

你还在我身旁!二、诗歌鉴赏(共7题)2.(2020模拟•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学诸进士作精卫衔石填海韩愈鸟有偿冤者,终年抱寸诚。

口衔山石细,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难见,区区命已轻。

人皆讥造次,我独赏专精。

岂计休无日,惟应尽此生。

何惭刺客传,不著报雠名。

(1)本读前六句是怎样运用对比手法勾勒精卫形象的?请简要分析。

(2)诗歌后六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人生态度?3.(2020模拟•全国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插田歌(节选)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

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

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

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

B. 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

C. 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

D. 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

(2)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4.(2020模拟•浙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唐)王建高树蝉声秋巷里,朱门冷静似闲居。

重装墨画数茎竹,长著香兼一架书。

语笑侍儿知礼数,吟哦野客任狂疏。

就中爱读英雄传,欲立功勋恐不如。

(1)诗题中“过”字的意思是________。

首联中“________”一词点出了李将的地位。

衡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衡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

衡水市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附答案〕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东西船行〔宋〕李浩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裨折百张篙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东西相笑无已时,我但行藏① 任天理【注】①?论语?载:用之那么行,舍之那么藏.“行藏〞一词,后来指行迹、出处.〔1〕以下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诗歌首联写东船由于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仿佛风送鸿毛.B.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嘲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汗流浅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C.诗歌颈联写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变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嘲笑东船.D.这首宋诗主要运用比照方法,语言平白如话,通俗易懂,质朴无华却引人深思.〔2〕这首宋诗蕴含哲理,启迪人生,请分析其带给人的哲理启迪.【答案】〔1〕B〔2〕① 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 ② 遇到顺境,洋洋自得嘲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 ③ 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解析】【分析】〔1〕 B项,颔联写西船的篙师一边嘲笑东船一边辛苦撑船〞分析错误, 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裨折百张篙〞意为却笑那西去的船夫,汗流如雨,不知撑折了多少竹篙〞,联系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即东行的船遇到顺风,帆席高挂〞,上下比照理解,答案应是东行的船只笑那西去的船.应选Bo〔2〕首联东船得风帆席高,千里瞬息轻鸿毛〞表现出遇到顺风,扬帆前进,瞬息千里,舟行轻快的状态;颔联西船见笑苦迟钝,汗流裨折百张篙〞,展现出逆风行使的船只,艰难而上,辛苦撑船,汗流浅背,甚至折断了许多船篙.顺风,逆风好比人生的顺境与逆境.颈联明日风翻波浪异,西笑东船却如此. 〞第二天风向转变,波涛流势也随之变化,西船因处于顺境又嘲笑东船.这就好比人生的境遇,否极泰来,没有永远的一帆风顺,也无永远的坎坷迷茫,重要的是不管处于人生何种境地都要我但行藏任天理〞,保持怡然自适的姿态,不要嘲笑他人遭遇.故答案为:⑴B;⑵ ① 人生不会总是处于顺境或者逆境.处顺境不可自骄,处逆境不必自馁. ② 遇到顺境,洋洋自得嘲笑他人,一旦困境来临,其下场比平时处于逆境者更惨. ③ 操纵的主动权应在自己手中,无论处境顺利与否,顺其自然,便能怡然自适.【点评】⑴此题综合考查对诗歌的鉴赏水平,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仔细阅读原诗,逐句译,理解诗歌内容,再阅读所给选项,结合作者身世及写作背景做出判断.⑵该题考查诗歌情感的把握.完成这类题型,需要看题目,知作者、懂关键词、把握意象、理解注释,读懂表层含义,读懂深层情感.这就需要考生平时多做练习,培养语感, 熟能生巧.2 .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诉衷情晏殊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眉叶细,舞腰轻,宿妆成.一春芳意,三月和风,牵系人情.玉楼春无名氏东风杨柳门前路.毕竟雕鞍留不住.柔情胜似岭头云,别泪多如花上雨.小楼画幕无重数.听得楼边车马去.假设将眉黛染情深,且到丹青难画处.(1)以下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恼他香阁浓睡,撩乱有啼莺〞二句,面对烂漫春光,主人公不是览景生欢,而是情态异常,霄阁浓睡一恼〞字,承上贯下,使词意陡生顿挫.B.乙春芳意〞与上月和风〞为对偶句,同是隼系人情〞的景物. 肇系〞既形象地表现了柳丝的特点,同时也是对眉叶细,舞腰轻〞的照应.C.柔情胜似岭头云〞与别泪多于花上雨〞两句中,情是泪的内源,泪是情的外现,一情一态,两个比喻,对仗工致,且曲尽传神写照之妙.D.假设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上句变实为虚,抽象的感情成了可染可画的形象体.下句既实又虚, 丹青〞既指图画,也喻忠贞不渝之情.(2)两首词在开篇都写到东风杨柳〞,请分别简析其中柳〞的形象、人的形象有怎样的特点,柳对人物形象的塑造起到怎样的作用?【答案】(1) D(2)① 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解析】【分析】(1)D项,主句变实为虚〞错误, 假设将眉黛染情深,直到丹青难画处〞,倘假设能用画眉的黛粉将这缱绻情愫染到更深更浓的话,那我定把这忠贞情意的画图渲染到无法渲染时为止,上句变虚为实.应选Do(2)此题,?诉衷情?,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先绘出一幅如画春景:东风吹温送暖,催引生机;杨柳因春风吹拂而萌发春意,虽未青青成阴,却染得人满眼春色;柳丝纤细,柳烟疏淡,似有假设无,自有一种迷蒙意态;一番春雨初霁之后,柳色显得倍加清新,翠意撩人,秀色可餐.这两句将春风、春柳,春雨、春晴,编织一起,色彩明媚,春意盎然,令人心醉神迷,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这首词,上片以景衬情,下片那么描绘人物时蕴情会意.全篇借春风杨柳绘写浓春美景,衬比香阁女子的绰约风姿,曲传离思别意,景与情谐,物与人合,宛转含蓄,情致缠绵.?玉楼春? 东风杨柳门前路〞,想来他已在情人楼上与之作过一番缠绵俳恻、难分难舍的话别,跚眼来到门前路边,东风轻拂着袅袅柳枝,使人想起古人折柳赠别之说,更撩拨着他伤别的心灵一这是一个充满离别气氛的景.接着,笔锋忽然凭空一转, 毕竟雕鞍留不住雕鞍〞,指马,实又指他自己.这里不言其欲留,只言留不住,尤其领之以语气绝重的毕竟〞,这就婉曲且极传神地折映出他在门前长久延宕、徘徊不肯遂去的神态和欲去不忍、欲留不能的微妙心境.留〞而不得.故答案为:⑴D;⑵①前词开篇所写之柳是雨初霁后的青青杨柳,柳丝纤细,柳烟疏淡,景象清新柔美, 所写之人是因柳惹起无限愁思的闺中女子,柳是情感的触发物,同时对人物形象起到反衬的作用.②第二首开篇所写之柳是门前路旁在东风中摇曳的柳,所写之人是与远行之人在门前话别,依依不舍、留恋而又无奈的女子,柳是情感的寄托物,想留〞毕竟留不住,对人物形象起到正衬的作用,柳依依,情依依.【点评】〔1〕此题综合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水平.解答此类题,要在整体感知与把握诗歌内容大意的根底上,对诗歌的主题思想、意象及意境、表现手法、语言以及作者的情感等方面加以综合考虑. 〔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的水平.鉴赏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就是分析诗中诗人所塑造的人物的行为、神态、心理、性格、情感、观点、处境等内容,把握人物形象的个性特征.具体分析思路与方法:知人论世,结合背景了解人物当时的情境;分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把握人物特征;抓住表露人物情感或思想的词句;借助意象和典故,展开联想和想象,感知形象.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兴〔其二〕杜甫夔府①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②.画省③香炉违伏枕④,山楼粉堞⑤隐悲笳.请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注】①夔府:夔州.杜甫当时流寓于此. ②八月槎:晋张华?博物志?记载:传说有一个住在海边的人,年年八月海水涨时见有浮槎去来,可达天河.槎,木筏. ③画省:指尚书省.汉代这个衙门用胡粉涂壁,上面画有古代贤人烈女,故名. ④伏枕:指生病.⑤山楼粉堞:指白帝城楼涂着白粉的齿状短墙.〔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句紧承?秋兴?〔其一〕结句白帝城高急暮砧〞写起,写出了孤城落日壮阔之景.B.诗人思念北斗方向的长安,见出思乡之切;每依〞说明这样的遥望凝想已是常态.C.耳边的猿啼声声可闻,故曰实",盼望的归舟迟迟未有,故曰虚",令人悲慨.D.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假设有所失.〔2〕这首诗将眼前的景物与心中的思念融合在一起,前人论之日身居夔府,心在京华〞.试从诗中找两个例子加以分析,并说说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答案】〔1〕D〔2〕① 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 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 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② 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解析】【分析】〔1〕 D项,诗人面对夔州的藤萝月色,想象京华的芦荻光影〞中想象一说错误,从诗中来看, 清看石上藤萝月,已映洲前芦荻花"意思是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 ",由请看“ m映“洲前〞等信息可知,这最后两句写的都是眼前的景物,所以想象京华的芦获光影,不觉百感交集,怅然假设有所失〞的理解有误.应选Do〔2〕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前一句写眼前之景, 孤城“落日〞营造了一种孤寂凄凉的气氛,而在这样的气氛中,诗人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于是后一句就联想到京华〞,表达出诗人飘零他乡思念故都的情怀;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前一句写眼前之景,实写诗人独坐孤城望穿孤城,望穿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落纷纷,后一句借用典故表达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诗人由现实处境想到梦想的破灭,表现出漂泊天涯、欲归不能的无奈;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前一句写朝中的荣光,后一句写今日荒城的寂寥,前一句写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一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让自己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只能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 写出了诗人没有时机报效国家的苦闷心情,后一句从遥想回到现实,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更是撩起诗人的愁绪.再看两相结合的作用,诗人由夔府想到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虚实结合,开拓了诗歌的意境.故答案为:⑴D;⑵①第一联,由眼前的孤城落日〞,联想到北斗京华〞,写出了诗人千里飘零、思念故都的情怀;第二联, 听猿实下〞与奉使虚随〞对举,写出了现实情境的凄凉,回归梦想的破灭;第三联, 画省〞与山楼〞对举,将往昔朝中的荣光与今日荒城的寂寥交织在一起,不胜悲慨.② 这样写,虚〔心中念〕实〔眼前景〕交织,时空交错,丰富了诗歌的内容,开拓了诗歌的意境,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点评】〔1〕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水平.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此题综合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鉴赏水平.做题前,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的内容,所用的表达技巧和表达的思想情感.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蜀僧溶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释】〔1〕绿绮,古代著名的琴.〔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两句: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说明这位琴师是从四川峨眉山下来的,简短的十个字,把这位音乐家写得很有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B.颔联中的乙挥手〞写蜀僧弹琴的姿态〔动作、技艺〕,万壑松〞写出了琴声的音乐效果,这两句用大自然宏伟的音响比喻琴声,使人感到这琴声一定是极其铿锵有力的.C.余响入霜钟〞意思是说,音乐终止以后,余音久久不绝,和薄暮时分寺庙的钟声融合在一起.霜钟〞二字点明时令,与下面秋云暗几重〞照应.D.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2〕请你谈一谈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在表达上的妙处.【答案】〔1〕D〔2〕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 ,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解析】【分析】〔1〕 D项,如听万壑松,这一句是纯客观的描写〞,错误;李白这首诗描写音乐的独到之处是,除了万壑松〞之外,没有别的比喻形容琴声,而是着重表现听琴时的感受,表现弹者、听者之间感情的交流. 如听万壑松〞这一句也不是纯客观的描写,诗人从琴声联想到万壑松声,联想到深山大谷,是结合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写的.应选Do 〔2〕?听蜀僧溶弹琴?这首诗,主要是写作者赞美蜀僧弹琴技艺高超,而用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收束全诗.不知不觉中,暮色已经笼罩了青山,秋云黯淡,布满了黄昏的天空,从内容上说,这两句清楚是景色描写,写曲终时的景色,用不觉〞写出了诗人沉醉在琴声之中,从手法上说,用景色的变化从侧面来写琴声的魅力.故答案为:⑴D;⑵①写出了曲终时的景色,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②写出了作者沉醉于琴声之中的状态,感觉时间过得真快.侧面描写了琴声的魅力.【点评】〔1〕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根底上,回归诗歌,寻找做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2〕此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水平.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做题模式:第一步:指出何种手法;第二步:结合诗歌内容分析;第三步: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刘秀才许浑①三献②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孤帆夜别潇湘雨,广陌春期鄂杜③花.灯照水萤千点灭,棹惊滩雁一行斜. 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 【注释】① 许浑:早年屡试不第,直至42岁才考中进士.此诗作于诗人早年应考途中. ②三献:春秋楚人卞和得璞玉,献之楚厉王、楚武王,均不被认可.后卞和又将璞玉献给楚文王,楚文王命人将这块璞玉雕琢成玉壁,并将玉壁命名为和氏以表彰卞和. ③鄂杜:郭县和杜陵,代指京都.(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诗歌首句中的三献〞暗指诗人屡次科考不第,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B.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走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C.诗歌颈联描写诗人夜航所见:水中千点萤光被船灯照后变暗,沙滩上的宿雁被桨声惊飞.D.诗歌写景富有艺术性,颔联两句形成暗与明、冷与暖的比照,颈联那么由近及远、以动衬静.(2)诗人为什么望见乡山不到家〞?请简要分析.【答案】(1) B(2)① 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② 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③表达了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波,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决决心.【解析】【分析】(1) B项,是大路,春天到达了京城,并在那里赏花. 〞分析错误,诗歌第四句广陌春期鄂杜花〞,是诗人对在秋天分别后的行程的设想,诗人想从大路出发, 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选项的并在那里赏花.〞错.应选Bo(2)首先在诗中找到望见乡山不到家〞,是诗歌尾句,然后联系上文来分析,由诗的首联三献无功玉有瑕,更携书剑客天涯. 〞,结合注释一可以知道,诗人是由于科考屡试不第,天涯漂泊,客居异乡,无心归家;诗歌颔联写诗人与刘秀才在潇湘雨中分别后,诗人想从大路出发,在春暖花开之时到达京都,可见诗人因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 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关河万里秋风急,望见乡山不到家.〞可见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波, 不到〞一词可见诗人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决决心.这些都是原因,加以概括即可.故答案为:⑴B;⑵①诗人参加科考屡试不第,怀才不遇,客居他乡,无心回家;②诗人想在春天到达京城,以求取功名,所以跨越万里山河,远远的望见家乡,却不愿回家;③ 表达了诗人为求取功名万里奔波,功名不就誓不还乡的坚决决心.【点评】(1)此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水平,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水平,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此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此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概括诗文内容的水平.要结合注解,知人论世的根底上再结合理解作答.6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面小题松树塘万松歌①(节选)洪亮吉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 好奇狂客忽至此,大笑一呼忘九死②.【注释】①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 ② 九死:十分危险的境地,这里指诗人在贬谪中身处危境.(1)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开头四句描写峰陡松直的画面, 无蒙茸〞的景象衬托出翠峰青松的奇异.B.五六句用青烟来比喻山峰上的青云,用白雪来比喻山峰,写景生动形象.C.诗中青白赤墨的色彩比照令人应接不暇,为松树塘蒙上了一层神奇色彩.D.诗人所写的边塞风物是亲眼目睹,奇妙真实,与岑参边塞诗有相通之处.(2)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作者忘九死〞的主要原因.【答案】(1) B(2)① 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发奋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解析】【分析】(1) B项,用白雪来比喻山峰〞错误, 〜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意思是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是白云似雪.故选Bo (2)此题, 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蒙茏.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成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 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冲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的欣喜与向往.据此整理答案.故答案为:⑴B;⑵ ① 景致吸引.诗人初次见到奇伟瑰怪的西域美景,沉醉其间,忘却了被贬流放的痛苦.②性格狂放.诗人自称为狂客〞,豁达豪放,不惧坎坷磨难,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③品行刚直.诗人虽处困境,却因青松的笔直向上,激发起发奋进取、坚守气节的决心.【点评】⑴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重要字词含义作用、情感和艺术手法的分析鉴赏水平.解答此类题,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根底上,回归诗歌, 寻找做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或者是否正确.⑵此题考查把握诗歌内容的水平.答内容题,不仅要借助诗词的字、词、句和所用意象来分析诗歌的内容,还要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准确理解所用典故等,进行综合解读. 大笑一呼忘九死〞,意思是仰天大笑对松高呼忘记九死. 千峰万峰同一峰,峰尽削立无蒙茸.千松万松同一松,干悉直上无回容.一峰云青一峰白,青尚笼烟白凝雪.一松梢红一松墨,墨欲成霖迎赤日〞,意思是,千座山峰万座山峰是同一峰,峰顶峭壁耸立草木再不蓬松.千棵松树万棵松树是同一松,树干全都矗立向上直插天空.一座山峰云青一座山峰云白,青峰烟雾笼罩白云又似凝雪.红松梢为橘红云杉梢为墨绿,树阴如黑云带雨扫除迎红日.前八句写松树塘万松,采用了以万松与天山万峰相映衬的构思.结合注释,嘉庆初年,诗人上书抨击时弊,触怒皇上,被遣戍新疆伊犁.此诗写于途经新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东南之松树塘之后.景致迷人,所以忘掉自己被贬的身份. 好奇狂客忽至此",意思是好奇而狂荡不羁的我忽至此.当作者即好奇狂客〞经过此地,意外见到如此奇境而满足了他的好奇〞的审美心理后,就不禁要大笑一呼忘九死〞了.九死〞指自己原本犯有死罪而被流放,现在居然忘掉自己的处境与身份,而忘情地大笑狂呼,这固然显示出作者豪放的胸襟、狂放的性情、刚直的品行,同时亦反映了松树塘风光之令人冲动与陶醉.作者大笑之后,又策马在松树塘道上驰骋,欲饱览这松树云石,直到尽头,他是非常欣喜与向往的.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酬李端校书见赠司空曙绿槐垂穗乳乌飞,忽忆山中独未归.青镜流年看发变,白云芳草与心违. 乍逢酒客春游惯,久别林僧夜坐稀.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注释】簪弁:籍,冠簪;弁,礼帽.二者都是官员身上的服饰.(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首联写诗人由眼前之景引发对山中生活的回忆,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8.颔联中诗人感慨岁月流逝,黑发已变成白发,自己钟情的白云芳草也已经久违.C.颈联中诗人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状态和昔日与林僧静夜长坐形成比照.D.昨日〞句写诗人听闻李端已到京城,点出写作背景,暗合题中见赠〞二字.(2)诗歌末句对朋友的叮嘱劝告中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请简要分析.【答案】(1) A(2)① 从诗人对山中生活的回忆,对白云芳草的钟爱,可见诗人对自由自在的山居生活的喜爱;②从诗人对四处游玩、与人推杯换盏的生活的厌烦,以及劝勉朋友不要误认为做官胜过归隐,可见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解析】【分析】(1) A项,流露出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错误,从诗中来看, 忽忆山中独未归〞中独未归〞三字流露的是诗人自己不得归去的慨叹,并不是对好友独行未归的慨叹.应选Ao(2) 昨日闻君到城阙,莫将簪弁胜荷衣〞,荷衣〞,楚辞云:制芟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本指人品高洁,后为隐者代称,簪弁是为官的标志,此指做官;李端最近忽然来到城市,诗人。

2023衡水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衡水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

2023衡水市语文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试卷一、八年级上册诗歌鉴赏1.古诗文阅读夜过西湖[宋]陈起鹊巢犹挂三更月,渔板惊回一片鸥。

吟得诗成无笔写,蘸他春水画船头。

(1)品析第二句中的“惊回”二字。

(2)这首诗的题目可否改为“西湖寻诗”?请结合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友人(唐)薛涛水国①蒹葭夜有霜,月寒山色共苍苍。

谁言千里自今夕,离梦②杳如关塞长。

【注释】①水国:水乡。

②离梦:离人的梦。

(1)诗的首句中的“夜有霜”与下一句中的“________”一词相照应,表现了送别时节的________。

(2)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离梦杳如关塞长”中的“杳”的理解。

3.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采桑子欧阳修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1)“笙歌”和“涟漪”两个词中任选一个词作解释。

(2)下片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请作简要分析。

4.尾联的两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5.两首诗都借用“黄金台”的典故,所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唐)李贺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燕昭王(唐)陈子昂南登碣石馆①,遥望黄金台。

丘陵尽乔木,昭王安在哉?霸图今已矣②,驱马复归来。

【注】①碣石馆:即碣石宫。

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以亲师事之。

②已矣:结束了。

6.古诗文阅读(一)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①李白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上听吹笛,江城五月落梅花②。

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

②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用作“落梅花”。

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语言 )

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形象 、语言 )

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考点19 形象 { 1(2)、2(2)}考点20 语言 { 1-10题的(1)小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0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C.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10分)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注】[唐]王维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注】蓬莱:蓬莱宫,即唐大明宫。

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首联为全诗烘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从而引出后面具体景象的描绘。

B.颔联写皇帝出行,前呼后拥的銮驾沿着柳树成行的道路一路行来, 突出了皇帝出行的排场与气势。

河北衡水金卷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河北衡水金卷高中诗歌鉴赏试题单元测试题含答案doc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鼓笛慢·黔守曹伯达供备生日黄庭坚早秋明月新圆,汉家戚里生飞将。

青骢宝勒,绿沉金锁,曾瞻天仗。

种德江南,宣威西夏,合宫陪享。

①况当年定计,昭陵②与子,勋劳在、诸公上。

千骑风流年少,暂淹留、莫辜清赏。

平坡驻马,虚弦落雁,思临虏帐。

遍舞摩围,递歌彭水,拂云惊浪。

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③。

【注】①“青骢宝勒……合宫陪享”这几句是讲曹彬(曹伯达曾祖)平定江南,其子曹玮、曹璨等屡破西羌契丹事。

②昭陵,宋仁宗葬永昭陵,宋人以昭陵代指仁宗。

③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头“汉家戚里生飞将”一句总领上片,巧妙地夸耀了黔州太守曹伯达的高贵出身。

B. 上片回顾往事,写曹伯达家族功勋卓著,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

C. 下片“暂淹留、莫辜清赏”表达出词人对曹伯达的勉励,希望他不要辜负朝廷恩遇。

D. 下片承接上片铺陈的手法,“虚弦落雁”“拂云惊浪”等句极力赞扬曹伯达年少有为。

(2)本词结尾“看朱颜绿鬓,封侯万里,写凌烟像”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答案】(1)B(2)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

以“朱颜绿鬓”借指年轻,“写凌烟像”引用凌烟阁功臣画像的典故,指功成名就。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黔州太守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解析】【分析】(1)B项,“表达了作者希望自己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错误。

结合“汉家戚里生飞将”及注释①②内容分析,上阕没有作者忠心报国的高远志向的表达。

故选B。

(2)结合注释③内容“凌烟像:唐太宗李世民为表彰功臣而建造凌烟阁,上面绘有功臣图像”分析,运用典故,指功成名就。

“朱颜绿鬓”,朱颜,红润的面容;绿鬓,黑鬓发。

形容年轻时的容貌。

运用借代。

间接而生动地表达出作者对曹伯达为国效力、年少有为的赞美与期望之情。

故答案为:⑴B;⑵运用借代、引用典故的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衡水名师原创语文专题卷专题八古代诗歌鉴赏(形象、语言)考点19 形象 { 1(2)、2(2)}考点20 语言 { 1-10题的(1)小题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说明:请将题目的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10分)对雪①杜甫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

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尊无绿,炉存火似红。

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②。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期间,长安失陷时,诗人逃到半路被叛军抓住,解送回长安。

②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字。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诗人用"多"写"安史之乱"带来的悲惨景象;用"独"写自己的处境,抒发了诗人的悲凉之情。

B."炉存火似红"中的"红"字写出了炉火熊熊燃烧,火光照亮室内的情景,诗人通过对客观事物的如实描写,道出了对温暖的渴望。

C.第四联,诗人以殷浩自比,因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写着字,以此表达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离散的亲人的深切牵挂而又无从着力的苦恼心情。

D.诗歌塑造了因国家动乱而滞留京城的一位贫寒交困、牵挂亲人、愁苦无奈、忧伤国事的诗人形象。

2.诗歌的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10分)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注】[唐]王维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

銮舆迥出千门柳,阁道回看上苑花。

云里帝城双凤阙,雨中春树万人家。

为乘阳气行时令,不是宸游重物华。

【注】蓬莱:蓬莱宫,即唐大明宫。

应制:指应皇帝之命而作。

1.下列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首联为全诗烘托出一个广阔的背景,从而引出后面具体景象的描绘。

B.颔联写皇帝出行,前呼后拥的銮驾沿着柳树成行的道路一路行来, 突出了皇帝出行的排场与气势。

C.颈联是回看中的景象。

两句不仅把诗题的“雨中春望”写足了,也表明了这个春天风调雨顺。

D.尾联诗人正话反说,表面上说这次天子出游是因为阳气畅达,顺天道而行时令,实则暗含了对统治阶级的讽刺。

2.“渭水自萦秦塞曲,黄山旧绕汉宫斜”描绘出一幅怎样的图景?(6分)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题目。

(10分)野望①杜甫金华山北涪水西,仲冬成日始凄凄。

山连越嶲蟠三蜀,水散巴渝下五溪②。

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

射洪春酒寒仍绿③,目极伤神谁为携。

【注】①此诗作于宝应元年(762)十一月。

射洪地处四川盆地中部,涪江上游。

②五溪:即沅水上游的五大支流。

③春酒:此指冬酒,因冬酿而春成,故称春酒。

酒暖则绿,射洪寒轻,故冬酒仍绿。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第一句既写明了诗人此次出城野望的地点,也交代了他野望所见的山景与江色。

B.第二句点明时间,是在仲冬一个风起的日子,“凄凄”二字渲染出凄冷的氛围。

C.第三句承首句,重点写山,“连”和“蟠”状群山的绵延和山势的屈曲,极为传神。

D.结尾“目极”二字,点明全诗为“望”统领。

诗人独自远眺,想到仕途无人提携,倍感伤神。

2.诗歌的第三联“独鹤不知何事舞,饥乌似欲向人啼”写得非常精彩,请加以赏析。

(6分)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题目。

(10分)寒食王禹偁①今年寒食在商山,山里风光亦可怜。

稚子就花拈蛱蝶,人家依树系秋千郊原晓绿初经雨,巷陌春阴乍禁烟。

副使官闲莫惆怅,酒钱犹有撰碑钱②。

【注】①淳化二年,王禹偁因直谏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县)团练副使。

此诗写于次年寒食。

②撰碑钱:替别人写碑记、墓志铭等所得的酬金。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首句开门见山,直扣题目,点明节令和地点,含有“今年与往年不同”之意。

B.“稚子就花拈蛱蝶”的“就”字写小孩子为捉蝴蝶而慢慢靠近的动作,“拈”字传神地写出了小孩子捉蝴蝶时动作的轻、慢。

C.颔联和颈联分写人的行为和自然风光,动静结合的描写形象地表现了乡村的淳朴恬淡之美。

D.这首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稚子捕蝶、人家秋千、郊原新绿、巷陌春阴都是山中寒食特有的景色。

2.全诗表现出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6分)5、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10分)白帝[注]杜甫白帝城中云出门,白帝城下雨翻盆。

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

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注]此诗写于诗人寓居夔州期间,这期间诗人还创作了《秋兴八首》《登高》等作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首联照应题目,写白帝城云雨翻腾的景象:云气从城门涌出,大雨倾盆而下。

B.颔联对句工巧,写出黑云压城大雨将至的昏暗沉寂气氛,读来有身临其境之感。

C.诗歌前两联以风雨起兴,为后两联展现凄凉萧索、满目疮痍的社会面貌做铺垫。

D.尾联以孤苦无依的寡妇被搜刮尽净、百姓哀愁恸哭的悲惨场面,控诉黑暗的社会现实。

2.诗歌的颈联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是怎样表达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6分)6、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问题。

(10分)却东西门行曹操鸿雁出塞北,乃在无人乡。

举翅万余里,行止自成行。

冬节食南稻,春日复北翔。

田中有转蓬,随风远飘扬。

长与故根绝,万岁不相当。

奈何此征夫,安得去四方!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

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

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全诗没有华丽的词句,也少有愁苦类的带有主观色彩的词语,但朴实之语,也收到了动人心魄的效果。

B.“鸿雁”万里远征,形单影只,不管是“食南稻”还是“复北翔”,都只能依从节令的变化。

C.“转蓬”即飞蓬,诗中的“转蓬”经历“万岁”却不能归于故土,其时间的漫长感非常强烈。

D.“戎马”两句写出了征人马不解鞍、甲不离身的生活,表现了他们辛苦劳累,辗转远征的苦状。

2.本诗主要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请仟选两种分析。

(6分)7、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10分)高阳台·送陈君衡被召①周密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

宝带金章,尊前茸帽风欹。

秦关汴水经行地,想登临、都付新诗。

纵英游,叠鼓清笳,骏马名姬。

酒酣应对燕山雪,正冰河月冻,晓陇云飞。

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②。

东风渐绿西湖岸,雁已还、人未南归。

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

【注】①周密的友人陈君衡被元王朝征召,将要前往大都赴任,周密作此词为他送行。

周密在宋亡以后隐居不仕。

②方回:贺铸的字。

词人在此处以贺铸自比。

1.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A.词的前三句“照野旌旗,朝天车马,平沙万里天低”以豪放的笔调描绘出送别时凄凉、冷清和萧瑟的景象。

B.“茸帽风欹”写友人头上戴的皮帽被郊野的风吹得略略倾斜,一个“欹”字,极为传神地勾画出人物志得意满的神气。

C.下阕前三句阔大而凄清的景象与上阕中“叠鼓清笳”的欢快氛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为下面的抒情做了铺垫。

D.“投老残年,江南谁念方回”的意思是自己已是风烛残年,江南的人谁会念及我呢?词人有一腔愁怨,故以贺铸自比。

E.这首词中词人既写了眼前的实景,也写了想象中的虚景,虚实相合,深沉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羡慕友人前程、哀叹自己命运复杂感情。

2.词的下阕表达了词人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8、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问题。

(10分)浣溪沙丙辰岁不尽五日,吴松作。

【注】姜夔雁怯重云不肯啼。

画船愁过石塘西。

打头风浪恶禁持。

春浦渐生迎棹绿。

小梅应长亚门枝。

一年灯火要人归。

【注】宋宁宗庆元二年丙辰除夕前五日,姜夔从无锡乘船归杭州(当时姜夔移家杭州,依张鉴门下),途中经过吴松,遂择此词。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词的上片写雁怯里云,画船载愁.,风浪打头,暗示自己回家路途艰难,奠定了全词惨淡沉重的感情基调。

B.“雁怯重云不肯啼”采用拟人的手法,大雁急于穿越浓石回归故乡,虽紧张胆怯却不肯啼叫,营造了紧张压抑的气氛。

C.“画船愁过石塘西”,一“愁”字写出此画船好像是满载清愁而行, 表达了同人急切归家却遇到阻碍的愁苦之情。

D.“打头风浪恶禁持”,恶,猛,厉害;禁持,摆布。

满河风浪,猛打船头,阻挡词人归路,是词人愁的原因之一。

2.清代评家陈廷焯在谈到诗歌时说,感情“皆可于一草一木发之。

而发之又必若隐若现,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请据此分析这首词的下片是如何表达感情的。

(6分)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10分)雨陈与义①沙岸残春雨,茅檐古镇官。

一时花带泪,万里客凭栏。

日晚蔷薇重,楼高燕子寒。

惜无陶谢②手,尽力破忧端。

【注】①此诗作于宣和七年(1125),当时诗人因奸相王黼被罢官而受到牵连,被贬为陈留(今河南杞县)酒税。

②陶谢,即陶渊明和谢灵运。

1.下列对诗歌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A.诗歌的首联对仗工整,上半句停顿应为"沙岸/残春/雨","残春"在这里意为晚春。

B."花带泪"用拟人手法写经雨之后花瓣上残留着雨滴的景象,蕴含着诗人的感伤之情。

C."万里"一句用夸张手法极写诗人凭栏远眺视野之开阔,侧面表现了雨后空气的澄明。

D.颈联中的"寒"字是作者的身心感受,表现了雨后天气的寒凉和诗人心中的悲凉。

2.诗歌尾联是什么意思?结合诗歌内容和作者的遭遇来看,其中“忧”的具体内涵有哪些?(6分)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0分)登尉佗楼许浑刘项持兵鹿未穷,自乘黄屋①岛夷中。

南来作尉任嚣力,北向称臣陆贾功。

②箫鼓尚陈今世庙,旌旗犹镇昔时宫。

越人未必知虞舜,一奏薰弦③万古风。

[注]①黄屋:古代帝王专用的黄缯车盖。

②颔联的意思是,秦二世时,尉佗受南海尉任嚣所托,行南海尉事。

秦亡后,尉佗自立为南越王。

公元前196年,汉高祖派大夫陆贾出使招抚尉佗,尉佗接受诏封,汉朝实现统一。

③薰弦:指虞舜创作的《南风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4分)A.第一二句写刘项相争,战祸连年,尉佗偏守一隅,在岭南自立为王,场面宏大,起笔不凡。

B.任嚣力主分裂,陆贾功在统一,两者相互对照,诗人对不同历史人物的褒贬之意溢于言表。

C.第五句与“箫鼓追随春社近”都出现的“箫鼓”一词,取意虽相近,但一为名词一为动词。

D.第七八句运用虞舜和薰弦的典故,站在南越百姓的角度,对尉佗的历史功绩给予高度评价。

2.有人认为,“本诗以登楼为题,却没有依循登高揽胜、即景抒怀的寻常思路,可谓匠心独运。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

(6分)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1.B;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黄昏云乱、风急雪紧的景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