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和导学案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和导学案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牛顿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贡献;达尔文创立生物进化学说,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贝多芬和梵高及其代表作,认识科学家、文学家和艺术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过程与方法:采取让学生自列表格的方法,反映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状况,培养学生综合所学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对某些科学家的失误进行分析,培养学生批判地继承前人成果的能力和注重学习科学思维方法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近代世界自然科学的巨大成就和杰出科学家献身于科学研究的崇高精神、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使学生树立继承和发展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观念,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的精神及为科学、真理而献身的精神。

通过对杰出的文学家和艺术家中的代表人物生活的时代背景的探究学习及其作品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它反映了世界近代文化艺术发展的基本脉络,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文学艺术作品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牛顿和达尔文及其贡献,巴尔扎克和列夫·托尔斯泰及其代表作,贝多芬和梵高及其代表作。

【教学难点】理解和欣赏梵高的名画《向日葵》。

一、新课导入世界近代的人类文明史包括自然科学和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精神生活的文化艺术等方面。

伴随着面向现实世界、重视实践和理性这一风气的盛行,欧洲的科学和文化艺术都有了迅速的发展。

二、课堂活动目标导学一:科学家1.教师介绍牛顿:关于科学家,我们已经了解了不少,人们也力图根据科学家的贡献判断出其中最杰出者。

美国曾经邀请50多位在全世界受到尊敬的科学家推举有史以来世界上最杰出的科学家。

在全部推选名单中,只有一个人的名字出现在每一份名单上,而且大多是名列榜首。

同学们知道这位科学家是哪位吗?学生:牛顿。

教师:牛顿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在力学方面,他有什么开创性的贡献?学生:他发表了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物体机械运动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从而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doc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案.doc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1 教彥今祈知识与能力了解近代科学、文学、音乐、美术等方面的主要作品及其代表人物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取得伟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和关注国家前途命运的基本素养和情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学生勤于探索、谦虚谨慎、敢于捍卫真理的精神品质;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托尔斯泰、贝多芬等人在科学和文化上的主要成就教学难点:牛顿万有引力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梵高艺术画派特点2教辔过程一、导入新课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据传说,有一天傍晩,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

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

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近代科学家及其主要成就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史料,了解牛顿在天文学、数学、力学等领域的杰出成就,认识万有引力定律在物理学上的重要贡献。

材料展示:1687年,牛顿出版《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建立了完整的经典力学体系,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高度概括了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

英国天文学家哈雷运用牛顿运动定律,计算并成功预言了彗星的回归时间,这颗彗星被命名为“哈雷彗星”。

设问:牛顿出版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哪些科学理论?对“哈雷彗星”的预言说明了什么?提示: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总结了运动三大定律。

“哈雷彗星”预言是证明牛顿力学和万有引力定律有效性的成功范例。

牛顿的主要成就:英国科学家,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和史料,认识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及其理论贡献。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部编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介绍了近代以来科学发展的历程以及科学家们在探索科学真理的过程中所展现出的伟大精神。

本课重点讲述了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成就,以及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近代科学发展的脉络,认识到科学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世界古代科技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于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在理解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通过探究、讨论等方式更深入地理解科学发展的历程和科学家的精神品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掌握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主要成就,认识科学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家在追求科学真理过程中的坚持与勇气,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未知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科学发展的重要历程,科学家们的成就。

2.难点:科学发展的内在联系,科学精神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相关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3.案例教学法:以科学家的事迹为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学家的成就和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备好相关教材、课件、教学资源等。

2.学生准备:预习本课内容,了解科学家们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所学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古代科技的发展,那么近代以来,科学技术有哪些重要的发展呢?”2.呈现(15分钟)教师运用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呈现牛顿、伽利略、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和科学成就。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doc

人教部编版 九年级 历史 下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doc

第二单元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方面取得的成就。

过程与方法:了解近代科学、文化方面杰出人物的个人经历及其他们成就的影响;播放贝多芬的音乐作品,让学生体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个人思想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体会近代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美术家的奋斗经历和他们勇于探索、不断进取、刻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近代科技、文化的代表人物及作品。

教学难点:近代科学文化产生的背景及艺术鉴赏。

三、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万有引力定律(law of universal gravitation)物体间相互作用的一条定律,1687年为牛顿所发现。

任何物体之间都有相互吸引力,这个力的大小与各个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例,而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如果用ml、m2表示两个物体的质量,r表示它们间的距离,则物体间相互吸引力为F=(Gmlm2)/M2, G称为万有引力常数。

同学们知道苹果熟了之后为什么掉地上吗,这个原因是哪位科学家探索出来的?本课我们来学习这些内容:(%1)、讲授新课:一、科学家1、牛顿艾萨克•牛顿(1643年1月4日一1727年3月3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百科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

少年时的牛顿并不是神童,他成绩一般,但他喜欢读书,喜欢看一些介绍各种简单机械模型制作方法的读物,并从中受到启发,自己动手制作些奇奇怪怪的小玩意,如风车、木钟、折叠式提灯等等。

传说小牛顿把风车的机械原理摸透后,自己制造了一架磨坊的模型,他将老鼠绑在一架有轮子的踏车上,然后在轮子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刚好那地方是老鼠可望不可及的位置。

老鼠想吃玉米,就不断地跑动,于是轮子不停地转动;又一次他放风筝时,在绳子上悬挂着小灯, 夜间村人看去惊疑是彗星出现;他还制造了一个小水钟。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近代科学与文化》是部编人教版历九年级史下册的一章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介绍了近代科技革命以及对应的科学理论和文化成果,包括牛顿的经典力学、达尔文的进化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以及这些科学理论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教材内容较为抽象,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科学知识储备和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掌握了部分自然科学知识,对于一些科学概念和理论有基本的了解。

但是,对于近代科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学生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历史的角度去看待科学的发展,并理解科学对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近代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认识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从历史角度分析科学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科学对社会的重要影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近代科技革命的主要成果,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2.难点:科学理论对社会的影响,学生对科学发展的历史背景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人物;2.案例分析法:分析重要科学理论对社会产生的影响,让学生从具体案例中理解科学的价值;3.讨论法:分组讨论科学理论的发展过程,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科学问题。

六. 教学准备2.相关参考资料;3.多媒体教学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自然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近代科学发展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近代科技革命的发展过程,让学生了解科学理论的产生背景。

3.操练(15分钟)教师分析重要科学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让学生理解科学理论的主要内容。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科学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物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2)了解达尔文在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及其提出的进化论是生命科学的一次伟大革命。

(3)了解19世纪,法国伟大的作家巴尔扎克及其作品;了解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一生中创作了许多长篇小说,其中最著名的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4)知道贝多芬是德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他创作的交响曲《英雄交响曲》是音乐史上伟大的作品之一.(5)了解梵高是荷兰伟大的画家,他的代表作是《向日葵》,表达了画家对生命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感受探究学习、多渠道学习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学会如何欣赏艺术品,感受作品的思想和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据传说,有一天傍晚,牛顿坐在苹果树下乘凉,忽然一个苹果从树上掉落在他身边。

牛顿看见后,反复思考苹果掉落的原因。

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研究,他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受到了怎样的启发?万有引力定律是怎样的一个定律?这与牛顿观察“苹果落地”有怎样的关系?(二)探究新知一、科学家教师幻灯片出示自主探究问题,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回答。

(1)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为何能取得重大成就?(引导学生从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思考)(2)17世纪至20世纪初,涌现了哪两位著名的科学家?他们都是哪国人?如何评价他们?他们取得了怎样的成就?这些成就的取得有何重大意义?(请用表格的方式进行归纳和总结)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28~29的内容进行回答。

教师总结:(1)第一,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初步发展,生产力的提高促进了科学技术的突破。

第二,思想解放使人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教会对思想的禁锢有所松动,人们有了更自由的思想。

第三,文化的广泛传播,让更多人接触到了科学知识,造就了一大批科学家。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7课 近代科学与文化  教案 2024-2025学年度统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通过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的成就,初步理解科学和文化在近代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科学家、文学巨匠、音乐美术大师。

这三部分内容相对独立,分别介绍了近代自然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的主要成就。

三、教学目标1.了解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贝多芬和梵高等人在近代科学、文学和艺术领域取得的成就;(史料实证)2.分析理解欧洲近代自然科学迅速发展的原因,学会从唯物史观角度探寻科学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唯物史观)3.通过近代科学家、文学巨匠和音乐美术大师的个人经历和奋斗过程,体会科学家勇于探索、甘于奉献的精神,树立为科学献身的人生理想。

(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问题导入:有人说,有三个“苹果”曾改变了世界。

你能猜到是哪三个“苹果”吗?教师引导:同学们,第二课苹果使得牛顿发现了影响世界的万有引力。

牛顿都有哪些重要的成就?牛顿所处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学发展呢?(二)新课讲授1.科学家(1)牛顿:➢国籍:英国➢贡献:①三大成就:万有引力定律、光学分析和微积分学;②著作:1687年《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地位: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现代科学之父”。

➢影响:使人类对客观世界的探索向前迈了一大步。

【过渡】当我们探索宇宙的奥秘时,心中总不禁涌现出一个深邃而永恒的问题:人类这个独特生命体是怎样诞生的?从西方的上帝造人到东方女娲造人的故事,人类的诞生一直带有着神话色彩。

直到达尔文进化论的提出,才打破了千百年来神造论的长期束缚。

(2)达尔文:➢国籍:英国➢著作:1859年《物种起源》➢观点:①物种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等到高等、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②生物的发展和进化不是由神的意志或生物本身的欲望决定的,而是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自然选择的结果;③人类也是进化来的,不是上帝创造的。

➢影响:打破了千百年来“上帝创造万物”的神创论,在生物科学领域掀起了一场伟大革命。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学设计

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优质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第7课《近代科学与文化》以人类社会进入近代以来科学与文化的繁荣为背景,介绍了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重大科学成就,以及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文化名人的杰出贡献。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辉煌成果,认识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于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事件有一定的了解。

但对于近代科学与文化的深入了解,特别是科学家们的研究过程、科学成果的产生背景等方面,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去理解和认识这段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牛顿、达尔文、爱因斯坦等科学家的重大科学成就,以及莎士比亚、歌德、巴尔扎克等文化名人的杰出贡献;掌握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能力、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科学与文化的相互促进关系,树立正确的科学观和文化观,提高学生对科学和文化的尊重与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近代科学与文化的主要成就及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2.教学难点: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科学家的生平、科研过程及成果,引导学生掌握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的关系。

2.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近代科学与文化的发展脉络。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科学进步与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4.案例分析法:教师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科学成就与文化作品的关联。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部编版)初中九年级历史下册。

2.辅助材料:科学家生平事迹、文化作品等相关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封面)
人教版历史九年级下册《近代科学与文化》
精品教案
授课学科:
授课年级: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XX学校
初中历史九年级下册《近代科学与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英国科学家牛顿和生物学家达尔文取得的突出成就;
2.知道文学巨匠巴尔扎克和托尔斯泰及其代表著作;
3.知道天才作曲家贝多芬和荷兰杰出画家梵高及其成就。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认识牛顿、达尔文、巴尔扎克、贝多芬等人在各自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培养学生善于思考、观察、勤奋、坚持不懈等能力与品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牛顿、达尔文、贝多芬等人物成就的介绍,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刻苦钻研、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多样性;通过分析本课各领域的杰出人物取得成就的过程,使学生树立不畏权贵、敢于捍卫真理和为了科学事业甘于奉献的敬业精神,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
本课通过科学、文学、美术和音乐等多个领域代表人物及其作品的分析,以点带面,概述世界近代科技文艺等方面的成就。

【教学难点】
各领域代表人物能够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及其精神。

【课时安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