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教材高中政治 课时分层作业15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部编版第三册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3课后习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必备知识基础练1.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于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召开。
会议指出,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由此可见,习近平法治思想是()①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④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行动指南,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③④符合题意;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①错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②错误。
2.法者,治之端也。
法治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对此,下列选项理解正确的是() 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②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③全体公民需要在党的领导下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④发展法治就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说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①②符合题意;在我国,公民不能直接参与国家管理,③错误;④说法错误,排除。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在2019年12月28日召开的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上表决通过,自2020年6月1日起施行。
国家和社会依法实现、保护和尊重公民的健康权,这是国家首次在法律层面上直接提出健康是人的基本权益。
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①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法治基础②旨在填补公民健康权的法律空白③进一步扩大了公民的政治权利④是国家对人权的充分尊重和保障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了法治基础,是国家对人权的充分尊重和保障,①④入选;制定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旨在保障公民的健康权,②错误;公民的政治权利是法定的,不能随意扩大,③错误。
(新教材适用)高中政治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
第二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2020年2月5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全国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这是因为(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依法防控是党依法治理、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的体现④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②表述不完整。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政府坚持依法行政,③表述错误。
①④正确切题。
故选B项。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这一总目标要求我们( )①要全盘学习世界各国的法治文明成果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④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④表述错误。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都符合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的要求,②③正确切题。
故选D项。
3.北京立法支持非遗进社区,上海立法规定个人违反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要求最高罚款200元,河北立法规定高空抛物、干扰驾驶人安全驾驶罚款500元……各地人大常委会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富有针对性的地方立法,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
这体现了地方人大常委会( )①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造福人民③创新工作机制,不断提高监督的能力和水平④注重法规的实效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深受好评”,这体现了地方人大常委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为民立法,造福人民,也体现了地方人大常委会注重法规的实效性,助力经济社会发展,②④正确切题。
高中政治(新人教版)必修第三册同步习题: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同步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2020北京顺义一中高一期中)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习近平强调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是( )①全面依法治国就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③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④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2020北京人大附中高一月考)法治是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管理。
对于法治的理解,下列观点中不正确的是( )A.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B.法治历史悠久,在法律产生以后,人类就走上了法治的道路C.建设法治社会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与正义D.法治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法律、依法办事3.(2020山东潍坊五县市高一期中联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总目标擘画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蓝图,指明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正确方向,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这一总目标要求我们( )①要全盘学习世界各国的法治文明成果②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③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④充分发挥中国共产党在全面依法治国中的主体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4.(2020山东枣庄高一期末)2020年2月5日,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
这是因为(深度解析)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②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③依法防控是党依法治理、依法行政能力全面提高的体现④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可以转化为疫情防控的治理效能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题组二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5.(2020黑龙江齐齐哈尔高一期中,改编)坚持党的领导,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坚持的首要原则。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学案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第三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课时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程标准知能目标核心素养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1.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
2.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坚定守法学法用法的信念。
政治认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科学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国情、从实际出发。
法治意识: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则,树立法治意识。
构建知识框架:知识梳理: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坚持依法治国的原因(1)重要性: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
(2)必要性: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提醒法治精神是法治的灵魂。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1)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2)科学内涵①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3)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原则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原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2)要求①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把依法治国与依法执政统一起来。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高中政治《政治与法治》(统编版必修3)
2021年1月
党的十一届 三中全会提 出:“为了保障 人民民主,必须 加强社会主义法 制,使民主制度 化、法律化,使 这种制度和法律 具有稳定性、连 续性和极大的权 威,做到有法可 依,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违法 必究。
党的 十五大报 告提 出:“依法 治国,是 党领导人 民治理国 家的基本 方略。”
1、为什么要全面依法治国P81
知识提纲 重点突破
(1)重要性: ①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法律是治国
理政的最大的规矩。 ②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和繁荣发展的重要保障,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 以理性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P73单元引言) ③依法治国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通过实行法治,保障人权,维护社会和 谐,实现长治久安,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P74课题引言) (2)必要性: ①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阔 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②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 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吃亏!
重点突破
做好事有法律保障
我国民法规定:“因保护他人民事权益使自己受到损害的,由侵权人承担 民事责任,受益人可以给予适当补偿。没有侵权人、侵权人逃逸或者无力承担 民事责任,受害人请求补偿的,受益人应当给予适当补偿!” “ 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案例:2022年2月16日,周某、周某某、张某三人与呼和浩 特市新冠肺炎病毒阳性患者接触后,未向所在地社区报备行 程,擅自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牛某家自行居家隔离,导致牛 某被隔离。周某、周某某、张某三人违反新冠肺炎防控规定, 公安机关依法决定给予三人行政处罚。
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第7课第2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3(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政治课时作业部编版必修3:第三单元第七课第二框一、选择题1.近年来,某镇因地制宜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等“三治融合”,夯实自治基础立足点,抓细法治保障关键点,选准德治先导结合点,以“三治”促“共治”打造具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由此可见,该镇( C )①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②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③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④以道德体现法治精神,以法治滋养道德理念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解析]材料说的是因地制宜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等“三治融合”,没有涉及创新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形式,并且基层自治组织是村民委员会和城市居民委员会,没有创新,①错误;推进自治、法治、德治等“三治融合”,夯实自治基础立足点,抓细法治保障关键点,选准德治先导结合点,以“三治”促“共治”打造具有特色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完善基层治理体系,②③正确;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④错误。
故选C。
2.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立法工作呈现出任务重、覆盖广、节奏快、质量高的显著特征(如图)。
据此可以判断( C )①法治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依托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③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良法善治④全国人大是将人民意愿变为国家意志的机构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国家立法工作所呈现的特征没有涉及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容,①不符合题意;国家立法工作呈现出任务重、覆盖广的显著特征,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更加完善,②符合题意;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国家立法工作呈现出质量高的显著特征,说明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良法善治,③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通过人大制度,按照法定程序,把自己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使其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行为规范和自觉行动,④错误。
故选C。
统编版高中政治必修三课时练习题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含答案)
必修三第三单元第七课《7.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2022·西藏拉萨·高一期末)《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于2022年2月15日开始施行,其中第七条明确要求∶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网络平台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修订和施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旨在()①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②推进中国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有序法治网络④建立国家安全审查与监管制度和机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详解】①②:修订和施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旨在保障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推进中国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①②正确。
③:修订和施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不是为了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与题意不符。
④:《网络安全审查办法》属于法律,不属于制度和机制,因此修订和施行《网络安全审查办法》不是为了建立国家安全审查与监管制度和机制,④排除。
故本题选A。
2.(2022·江苏淮安·高一期末)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
下列属于我国法治建设成就的是()A.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B.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C.将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法治模式成功移植到中国D.形成了以民法典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答案】B【详解】A:材料限定的是法治建设,与我国公民的受教育程度在不断提高无关,A排除。
B: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新中国成立以来,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B符合题意。
C: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国情决定了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也决定了试图将近代西方国家的法治模式移植到中国必然失败,C排除。
D: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不是“以民法典为核心”,D错误。
课时作业1:7.2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1.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下列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的是()①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②严酷的刑罚实施体系③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④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故①③④正确,②说法不正确。
故选C。
2.《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
这说明()A.中国共产党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C.中国共产党具有与时俱进的执政能力D.中国共产党实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答案 B解析A说法不对,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不是中国共产党。
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厉行法治,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说明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B符合题意。
C、D说法正确,但与题意不符。
3.当前,中国人民正在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下列关于依法治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②全面依法治国必须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③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就是打击贪污腐败分子④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B解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说法错误,不选。
①②④说法正确。
故选B。
4.中共中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及18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依法治国各个方面,为法治中国建设描绘出新的路线图。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①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②前提是让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③总目标是纠正一些党政领导干部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④要落实改革举措,直面法治建设的突出问题,回应人民群众期待A.①②B.①④C.②④D.③④答案 B解析依法治国的前提是有法可依,并非是让部分维权意识薄弱的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②错误;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错误;①从依法治国的必要性角度分析,④说明依法治国的要求,二者说法正确。
2024高中政治第三单元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第二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课件部编版必修3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 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原因 (1) 法律 是治国之重器, 法治 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 托。 (2)要 推 动 我 国 经 济 社 会 持 续 健 康 发 展 , 不 断 开 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法治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主体地位 ④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材料中我国民法典的这一规定,表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坚持人 民主体地位,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 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 的支撑作用,③④符合题意;材料强调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吃亏,没有体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法律 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①②与题意不符。 答案:D
任务三:明确坚持党的领导的原因 材料三 推进党的领导制度化、法治化,既是加强党的领导的应 有之义,也是法治建设的重要任务。为什么我国能保持长期稳定?根本 的一条就是我们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 导的原因。
【材料聚焦】回答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原因,就是要回答党的 领导的重要性。
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
坚持依法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
国家和社会治理
治国和以
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
需要法律和道德
德治国相
、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
共同发挥作用
结合
化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新教材2025版高中政治课时作业1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部编版必修3
课时作业15 全面推动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一、选择题1.全面推动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________、高效的________、严密的________、有力的________,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动,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遵守法律,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实力现代化。
( )A.法律规范体系法治实施体系法治监督体系法治保障体系B.法治实施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治保障体系法治监督体系C.法律规范体系法律实施体系法律监督体系法律保障体系D.法律实施体系法律规范体系法律保障体系法律监督体系2.坚持党的领导,是全面推动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需坚持的首要原则。
把党的领导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是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条基本阅历。
下列关于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②坚持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④依法治国要求党必需坚持依法行政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3.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中就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提出了十六字要求,即“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遵守法律”。
下列对此要求理解正确的是( )①领导立法——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法律体现人民意志②保证执法——党与执法机关以宪法和法律作为行为准则,共同行使行政执法权③支持司法——党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促进公正司法④带头遵守法律——党引导公民做尊法学法遵守法律用法的模范,增加法律意识A.①③ B.②③C.①④ D.②④4.《韩非子·有度》:“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
新教材2020-2021学年高中政治部编版必修3课件-第7课-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必修3 RJ)
重点突破
1.法制与法治 (1)含义:法制是以法来管制,指以既定的法律制度来管制;法治是 法的统治,指法在国家治理中具有最高权威,任何人都同等地遵守和服 从立法机关制定通过的良好的法律。 (2)法制国家与法治国家的基本区别 ①从管制公民到保障和实现公民的权益。②立法、决策走向民主 化。③由压制服从到公平处理社会关系。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必修3 RJ)
[探究] (1)如何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2)人民与法治是什么关系? (3)结合材料二,分析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 提示:(1)党的领导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 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依宪执政和依法 执政。
返回导航
第三单元 全面依法治国
思想政治(必修3 RJ)
2.从“人治”到“法治” (1)40年的中国法治轨迹,总括而言,就是从人治到法治。法治与人 治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治国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党是高度重视法 制的。然而,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把法律作为办事的参考,社会 主义法制建设跌入低谷,宪法被虚置,成为一纸空文。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要通过改革,处理好 法治和人治的关系”。习近平同志深刻地阐述了厉行法治、摒弃人治的 历史规律和深远意义。他指出:“纵观世界近现代史,凡是顺利实现现 代化的国家,没有一个不是较好解决了法治和人治问题的。”
作 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良好道德行为,约束和制止不道德
用不同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和不文明行为,形成扶正祛邪、扬
高中新教材政治必修课件课时必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 制创新,核心是人,只有人与人 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安定有序。
树立依法治理理念,加强法治保 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
解社会矛盾。
法治在社会治理中作用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最优模式,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法治能够为社会治理提供科学完备的制度体系,为社会治理提供坚强有 力的保障。
宪司法的能力和水平。
03
政府职能转变与依法行政
政府职能转变方向
01
02
03
简政放权
减少行政审批事项,降低 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 活力。
优化服务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和质量 。
创新监管
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维护 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
依法行政原则和要求
合法行政
政府必须遵守现行法律 法规,不得违法行使权
制重特大安全事故,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04
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正确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
06
公民权利保障与法治观念提升
公民权利保障内容和意义
公民权利保障内容
包括人身权利、财产权利、政治 权利等,确保公民享有平等的法 律地位和各项基本权利。
公民权利保障意义
是依法治国的基础和前提,有利 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 和谐稳定,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 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提升公民法治观念途径和方法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
通过普法宣传、法律讲座 、法律咨询等方式,普及 法律知识,提高公民法律 意识和法律素养。
推进法治实践
鼓励公民积极参与法治实 践,如参与立法、执法、 司法等活动,增强公民对 法治的认同感和信 和推广,营造尊法学法守 法用法的良好社会氛围。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
原则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力量源泉)
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
要求: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承担应尽的义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
2.科学精神:明确坚持依法治国,要立足我国国情、从我国实际出发。
3.法治意识:全民学法、懂法、守法、用法,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4.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要树立法律的权威,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区分法治与法制;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因
【难点】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
六、教学方法
但是,多数学生缺乏对于全面依法治国科学内涵的系统认识,对于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及其原则了解不多,更缺乏对其深人思考。对于总目标的具体内涵及其内在联系,各构成要素的地位作用以及原则在我国法治建设中的体现,如何辩证全面地理解相关原则等问题,学生缺乏理性思考,同时也缺乏对于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理性认同,个别学生的法治意识还比较淡薄。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关链接:习近平法治思想
内涵:习近平法治思想内涵丰富、论述深刻、逻辑严密、系统完备,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国际和国内相关联、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
意义: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顺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时代要求应运而生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7.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PPT(32张)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p80下-2
(1)法律是治国之重器,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地位) (2)要推动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加广 阔的发展前景,必须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作用)
中央:党章、准则、条例
+
各领域各层级党内法规制度
重要依据 有力保障
35331关键词巧记,深入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的科学内涵
3个一
一个前提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一个制度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一个理论 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
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法治道路
(性质和方向)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备的法律制度。
2、法治是法制的立足点和归宿,法制的发展前途必然是最终实现法治。
材料
2020年3月1日出版的《求是》刊发了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办公室文
章《为赢得疫情防控胜利提供法治保障和服务》。 ①佚之狐的话对刻划烛之武的形象有何作用?“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 文章第二部分围绕“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展开论述。 油纸伞的出现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雨——春雨。大家熟悉的朱自清先生的《春》中是怎样描绘春雨的?
新时代我国法治 建设的指导方针
一、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1.全面依法治国的必要性 2.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 3.怎么办p81上-1
总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 革命,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
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更加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更加扎实地推进依法治国,努 力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向着建设法治中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第七课 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作业设计方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3 政治与法治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2. 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问题。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相关材料,回答问题:a. 什么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它的总目标是什么?b. 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有哪些?2. 案例分析:a. 描述一个涉及违法或不遵守法律的事件,分析其原因和后果;b. 针对该事件,提出依法治理的建议。
3. 小组讨论:a.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依法治国重要性的认识;b. 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贯彻依法治国原则。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2. 认真阅读材料,确保回答问题准确无误;3. 分析案例时,要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4. 小组讨论时,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共同探讨依法治国的有效途径。
四、作业评价1. 参考答案: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案例分析的合理性和小组讨论的参与程度进行评价。
2. 分值设置:本次作业总分10分。
3. 评价标准:回答问题准确、案例分析合理、小组讨论积极参与、能结合实际阐述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五、作业反馈请学生对本次作业进行自我评价,并在作业反馈部分写下自己的收获和不足之处,以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作业反馈部分:1. 你认为本次作业完成情况如何?请给出相应的分数(满分10分)。
2. 在本次作业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简要说明。
3. 在本次作业中,你认为哪些方面有待改进?请提出建议。
4. 如果你有任何意见或建议,请在反馈栏中写下来。
通过学生反馈,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的理解程度和应用能力,从而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同时,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应能够:1. 深入理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2. 掌握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3. 培养法治思维,提高法律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分层作业(十五)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与原则(建议用时:45分钟)[基础达标练]1.“法令行则国治,法令弛则国乱。
”这条被古今中外历史反复证明了的真理说明( )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科学立法是依法治国的前提C.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必须依法治国D.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本题强调法治的重要性,A、D与题意不符;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B错误。
] 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为此需要( )①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②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③坚持党的领导,完善党的执法功能④发挥人民政协的立法职能,民主立法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C[党坚持依法执政,但不履行执法职能,③错误;人民政协不具备立法职能,④错误。
①②符合题意。
]3.为加强党对法治中国建设的统一领导,更好地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方略,中共中央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
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意在( )①健全党领导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②协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③提高党依法行政的能力和水平④充分发挥党依法治国的主体作用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A[党依法执政不是依法行政,③错误。
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④错误。
]4.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的健身意识逐步加强,广场舞风靡盛行。
但广场舞制造的噪声饱受诟病,扰民现象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对此( )①广场舞参加者应遵守社会公德,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②政府应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③社区居委会应遵照国家关于噪音的相关规定,对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进行禁止④人大应依法规范广场舞行为,加强对公共娱乐活动的执法检查A.①② B.①③C.①④D.②④A[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自觉履行公民义务,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以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不能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①符合题意;解决广场舞噪音扰民的问题,也需政府积极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完善市政规划和公共社会健身,为群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活动场所,②符合题意;城市居民委员会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故社区居委会没有权利禁止超出标准的娱乐活动,③错误;人大是我国国家权力机关,不具有行政执法权,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政府,④错误。
] 5.关于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原则,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②坚持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有机统一③坚持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④坚持法治理论与法治实践有机统一A.①② B.①③C.②④D.③④A[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①正确;国家和社会治理必须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②正确;③④不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遵循的原则。
] 6.下面漫画告诉我们,分享发展成果( )A.应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B.应坚持公民权利与义务完全对等的原则C.必须积极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D.应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A[在分享发展成果方面,“领导干部不得有特权”,这说明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A项符合题意。
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但是我们不能把权利与义务对等起来,简单地对等会导致把履行义务作为行使权利的筹码,割裂权利与义务的统一关系,B项错误。
C、D两项与题意不符。
]7.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成为中国基层人大选举的新亮点。
这是与中国经济发展程度、政治机制成熟度、群众社会心理和参政愿望息息相关的。
这说明( )A.我国要提倡以自荐形式参加竞选B.我国公民的政治素养已经达到很高水平C.我国公民已经消除了“选举与我无关”的思想D.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D[采取什么样的选举方式,要根据社会经济制度、物质生活条件、选民的文化水平等具体条件来确定;选举方式的选择必须体现国家性质,并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状况相适应,D符合题意;A、B、C错误。
]8.从1998年以来,我国一些地方先后进行了诸如“公选”“直选”“两票制”“三轮两票制”和“海推”等乡镇长或乡镇党委书记选举方式的改革。
我国选举方式变革的根本原因在于( )A.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B.我国公民文化素养的提高C.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D.公民政治参与能力的增强A[影响选举方式变革的原因有很多,根本原因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A符合题意,B、C、D都是影响选举方式选择的具体条件,不是根本原因,不符合题意。
]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展现出独有的特征和优势,是一条发展中国家走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路,法治建设的中国经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明确党在法治建设中的核心领导作用,强调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突出人民的主体地位的协商性法治,坚持在实践中渐进发展法治。
结合上述经验,说明我国法治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法治建设应坚持的原则。
材料主要总结了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法治与德治结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足实践四点经验。
[答案] 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②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③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④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⑤坚持立足实践,从中国实际出发。
[能力提升练]10.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①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②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③总目标包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④我国已经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了保障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A[①②正确,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③正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④表述不符合实际。
]11.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制定一部一成不变、永远适用的宪法。
作为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宪法也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
下列选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任何国家都不能只有一部宪法,必须因势而定②任何国家的宪法都不是固定不变的,要因时而变③我国法治总是由我国国情所决定并与其相适应④我国法治是由党的意志所决定的并与其相适应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C[我国只有一部宪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①说法太绝对;“宪法必须不断适应新形势、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②正确;我国法治由我国国情决定并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③正确、④错误。
]12.孟子曰:“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
”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②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③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和依法行政的统一④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B[“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善”即为德治、“法”即为法治,这段话给我们的启示是社会主义法治和社会主义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治国理政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一,①④符合题意;②③只强调了法治,未涉及德治,不全面。
] 13.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关于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之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②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③党的领导要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尊重宪法法律④人民要在党的领导下管理经济文化和社会事务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B[党的领导与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②正确;作为执政党,我党要模范遵守宪法法律,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切实尊重宪法法律权威,③正确;①④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14.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材料一目前,我国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如:有的法律未能全面反映客观规律和人民意愿;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现象比较严重,执法司法不规范、不文明现象较为突出;部分公民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意识不强。
材料二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必须加强和改进党对法治工作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过程。
(1)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谈谈我们应如何解决好材料一中的问题。
(2)运用政治与法治知识回答:如何理解“党的领导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保证”。
[解析] 解答第(1)问,首先要审读设问,明确答题方向。
本题题型属于典型的“措施类”主观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考生反思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要审读材料,找准切入点。
针对材料中存在的问题,可以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立法权、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以及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等角度进行分析论述即可。
第(2)问作答时需认真审读设问,阅读材料,从设问和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可以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以及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等知识进行分析论述,注意理论联系材料进行分析并组织答案。
[答案]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要行使立法权,做到民主立法、科学立法,使法律真正反映人民意愿;行政机关要坚持依法行政,严格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司法机关要公正司法、文明执法;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反对特权思想和行为。
(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能够领导依法治国的顺利进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之路;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能够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实现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