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二章测试试题(带详解)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习题测试题课后
题及答案解析
本文档为高中地理必修一各章节练题、测试题以及课后题答案解析,旨在帮助学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提高考试水平。

第一章地球与地图
选择题
1. 地球上每一度经度对应的距离大约是()
A. 111千米
B. 111米
C. 11.1千米
D. 11.1米
答案:A
解析:1度约为111千米,可根据公式进行计算。

2.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A. 由东向西
B. 由西向东
答案:B
解析:地球自西向东自转。

填空题
1. 地球半径约为 \_\_\_\_\_\_\_ 公里
答案:6400
解析:可根据地理知识掌握。

2. 地球围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为 \_\_\_\_\_\_\_ 天
答案:365
解析:1年等于365天,可根据地理知识掌握。

第二章自然地理环境的剖析与认识
判断题
1. 中国位于北温带和南温带的交界处。

()
答案:是
解析:中国东北属于北温带,南方属于亚热带、热带。

第三章人口与城市
简答题
1. 简述我国人口的分布情况。

答案:我国人口分布不平衡,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西部和边
疆地区人口密度较低。

2. 简述城市的特点。

答案:城市是人口聚居的地方,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具有高度的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医疗等职能。

以上为部分练习题和答案解析,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进行
巩固和练习。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书各章综合测验含答案解析(每章一套,精选配套习题)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全册书各章综合测验含答案解析(每章一套,精选配套习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各章综合测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 1 -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 12 - 第三章地球上的水................................................................................................................ - 26 - 第四章地貌 ........................................................................................................................... - 38 -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 - 49 - 第六章自然灾害 ................................................................................................................... - 62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2020年11月6日11时19分,全球首颗6G试验卫星搭载长征六号遥三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1-4章共4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1-4章共4套单元检测试卷汇编(word版,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检测试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选题(共50分)1.关于青藏高原年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①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空气比较洁净,尘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②青藏海拔高,空气比较稀薄,水汽含量少,云量较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③青藏高原纬度较高④阴雨天多,晴天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③2020年11月7日,福建省龙岩市龙翔村首次发现中生代晚白垩纪恐龙足迹群化石。

该化石群对于研究古地理环境、古生态以及该时期恐龙动物群的分布和演化具有重要价值。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恐龙繁盛时期地球上主要的植被类型是()A.孢子植物B.蕨类植物C.裸子植物D.被子植物3.该地质时期()A.联合古陆形成B.现代海陆位置形成C.重要的成煤期D.海洋脊椎动物灭绝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乙、丙代表太阳辐射能在自然界常见的三种类型,则()A.甲包括水能B.甲包括天然气C.乙包括沼气D.丙包括水能5.下列能源类型中,属于太阳辐射能且最为清洁的是()A.核能B.地热能C.风能D.潮汐能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A.爬行类B.鸟类C.鱼类D.两栖类7.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A.古生代B.元古代C.中生代D.新生代8.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

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9.太阳辐射能()A.是产生“磁暴”现象的源动力B.绝大部分可以直接到达地球的表面C.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主要能源D.是大气圈、水圈、岩石圈运动的动力太阳深刻地影响着地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太阳辐射()A.以光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能量B.总量的二十二分之一可到达地球C.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动力D.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11.太阳活动()A.发生在太阳内部B.太阳黑子变化周期约为11年C.对人类生产生活不会产生影响D.太阳风会明显影响有线通信12.下列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描述正确的是()A.太阳风到达地球会引发火山喷发B.耀斑爆发可能引发地球上的磁暴现象C.耀斑产生的强电磁辐射会导致极地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D.太阳黑子减少会影响短波通讯,干扰电子设备13.2020年的双子座流星雨如约而至,在北京时间12月14日凌晨达到峰值。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03-答案

(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03-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答案解析一、1.【答案】D【解析】从图中箭头方向可判断出,a表示太阳短波辐射,b表示地面长波辐射,c表示大气逆辐射。

其中a 是地面的直接热源,b是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b代表的辐射比a代表的辐射波长长;c代表的辐射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2.【答案】C【解析】阴天时,c辐射增强;燃烧柴草可放出大量温室气体及大量烟尘,从而增强大气逆辐射,使大气对地面的保温效应增强,进而保护作物免受冻害。

3.【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大气受热过程的影响因素。

臭氧层遭到破坏,臭氧吸收的紫外线减少,会导致①(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A项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减少,B项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进而使③(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C项错误;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大气逆辐射)在夜间增强,D项错误。

4.【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温室效应的成因及措施。

大气“温室效应”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所以有效措施应为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B、C、D项均不会减少其排放;提高绿色植物的覆盖率,可利用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温室气体,有效缓解“温室效应”,A项正确。

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图中丁曲线越接近地面气温越高,主要原因是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越接近地面,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多,D项正确;与地面风速关系不大,A项错误;与地面空气尘埃吸收太阳辐射无关,与地面大气吸收太阳辐射无关,B、C项错误。

6.【答案】A【解析】大雾出现在逆温的条件下,如果该日形成大雾,则使四条曲线表示的时段水平能见度最低的,应是逆温最强的曲线,甲曲线逆温最强,丙曲线逆温减弱,乙曲线逆温即将消失,丁曲线没有逆温现象。

故选A 项。

7.【答案】B【解析】直接辐射主要与太阳、大气有关,气温变化不会对太阳直接辐射产生影响,B项正确;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越强,A项错误;天气的阴晴决定了降水变化,进而影响到太阳辐射的强弱,C项错误;大气洁净度越高,太阳辐射被削弱的越少,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越大,D项错误。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综合测试试卷01及答案

第二章综合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地中海沿岸某河流中游河谷剖面图”,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河谷阶地的成因是()A.河流的侵蚀B.地壳整体下沉C.河流的侧蚀与堆积作用D.河流的搬运作用2.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最适宜布局居民点的是()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牛轭湖是流经平原地区的河流随着流水作用愈来愈曲,最后导致自然截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新的湖泊。

读北半球某地牛轭湖形成过程及景观图,完成3~4题。

3.导致图1中②阶段虚线处河道相连通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侵蚀B.流水搬运C.流水沉积D.地壳下陷4.河流自然截弯取直可以()A.减小河流流速B.减弱洪水灾害C.增加航运距离D.增强河道淤积读我国某地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5~6题。

5.地表喀斯特地貌的主要特点是()A.山河相间,纵列分布B.冰川广布,河流众多C.奇峰林立,地表崎岖D.溶洞发育,暗河相连6.塑造喀斯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风力侵蚀C.海浪侵蚀D.流水侵蚀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

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利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

据此完成第7题。

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A.①B.②C.③D.④最新研究发现,鸟粪可以影响北极气温变化。

每年迁徙至北极地区的鸟类,所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约4万公吨的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

这些尘埃颗粒物不仅集中在鸟群附近,在整个北极均有分布。

下面左图是拍摄到的北极地区海鸟,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

读图完成8~9题。

8.鸟粪对北极地区气温的影响及其原理是()A.升高,④增强B.升高,③增强C.降低,②增强D.降低,①增强9.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地膜覆盖是一种现代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地膜覆盖栽培一般都能获得早熟增产的效果,其效应体现在增温、保湿、保水、保持养分、增加光效和防除病虫草害等几个方面。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关于大气组成成分及其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②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氧和氢③水汽和杂质集中在高层大气④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紫外线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葫芦岛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设立机动车低排放控制区的通告,以减少机动车尾气排放量,下图中的箭头表示近地面大气辐射的方向。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2.机动车尾气排放到大气中,会直接改变大气的( )A.组成成分和含量B.运动速度C.垂直分层D.臭氧含量3.机动车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减少,M方向的辐射将( )A.增强B.减弱C.保持不变D.改变方向奥地利极限运动员鲍姆加特纳在美国的新墨西哥州罗斯韦尔地区,于当地时间2012年10月14日9时30分乘氦气球到达距地面约39千米高空后,从太空舱里跳下,于北京时间15日凌晨2时左右成功落地。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4.鲍姆加特纳跳出时的高度处于( )A.对流层B.平流层C.高层大气D.太空5.从跳出到落地,鲍姆加特纳经历的大气温度变化是( )A.逐渐降低B.逐渐升高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018年12月13日,国外某公司的“太空船2号”飞行器成功飞至海拔约80千米的“太空边界”。

这次成功试飞意味着亚轨道太空旅行成为可能。

下图为大气垂直分层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6.飞船上升过程中气温变化的规律可能是( )A.递减→递增→递减B.递增→递减→递增C.递增→递减→不变D.递减→不变→递增7.对图中各层大气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A.①层高度随着纬度增加而增高B.①层复杂的天气利于航空飞行C.②层含有绝大部分的水汽和尘埃D.③层中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短波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回答下面三题。

8.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顺序是( )A.①—②—③B.①—④—②C.②—③—④D.③—④—②9.造成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逐渐降低的箭头是( )A.①B.②C.③D.④10.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C.地面吸收③辐射少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实验探究某一地理现象。

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选择性必修一第一、二章单元测试含答案

第一章单元测试一、单选题船员甲于某年6月22日5时40分(地方时)在某海域拍摄到日出景观,此刻另一船员乙在另外一海域也拍摄到了日出,时间显示是7时40分(地方时),完成下面小题。

1.船员甲最可能航行在()A.北冰洋B.中国南海C.中国渤海D.地中海2.此时船员乙位于船员甲的()A.东北方B.西北方C.西南方D.东南方3.半年后,船员甲到达非洲大陆,他有可能拍摄到()A.幽深的峡湾B.迷人的极光C.迁徙的牦牛D.肆虐的沙暴下图为“某区域经纬网地图”。

图中A、B相距约1110km且位于同一条经线上,此时,A 地日落时间约19:30(地方时)。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此时,正处于()A.2~3月B.6~7月C.9~10月D.11~12月5.此季节,正值B地高原油菜花怒放,则AB所在经线最接近()A.90°E B.0°C.90°W D.180°北京时间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文昌(19°N,110°E)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

北京时间12月2日4时53分,探月工程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完成了月球采样及封装。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长征五号火箭选在凌晨发射,主要考虑的因素不包括()A.视频直播B.信号传输C.方便测控D.运行安全7.嫦娥五号探测器发射时,和文昌处于同一天的范围约占全球的()A.1/2 B.1/3 C.5/8 D.11/188.该段时间,以下符合事实的是()A.悉尼日出越来越早B.地球公转速度渐慢C.文昌白昼逐渐变长D.地球公转速度最快下图中外圆为展昏图,中心点0为太阳直射点,S为南极点,M点的地理坐标为(6°34'S,60°E)。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O点的地理坐标为()A.(23°26'N,60°W)B.(23°26'S,120°W)C.(23°26'S,60E) D.(23°26'N,120°E)10.当地时间20~22时一般是电视台的黄金收视时间。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练习卷

人教新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练习卷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二章练习卷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分,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中选出最符合题意的答案,选对得2分)1.从南极点向正北飞行的飞机,如不改变方向其最终到达A.北极点B.南极点C .北回归线D.赤道2.与河外星系同一天体系统层次的是A.地月系B.太阳系C .银河系 D.总星系3.若黄赤交角由现状变至23 30',则会引起的现象是A.北极圈范围增大,南极圈范围缩小B.地球上太阳直射的范围增大C.北极圈出现的极昼天数增加D.地球上温带范围将扩大北京时间2003年10月29日14时13分,太阳风暴袭击地球,太阳日冕抛射出的大量带电粒子流击中地球磁场,产生了强“磁暴”。

当时,不少地方出现了绚丽多彩的极光,美国北部一些电网出现了电流急冲现象。

据此并结合图1回答4—5题。

4.读“太阳外部结构示意”图可知,这次到达地球的带电粒子流来自于图中的A.甲处 B .乙处C.丙处 D .丁处5.除美国外,下列国家中最有可能欣赏到极光的一组是作1太阳外解纳枸示意A.英国、墨西哥B .加拿大、挪威C.意大利、西班牙.印度、巴基斯坦6.关于地球内部圈层的正确叙述是A.地壳中有软流层,出现岩浆B.唯地壳是固态物质,其它均为液态C.地幔物质状态为液态D.地壳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7.为了探测莫霍面的情况,在下面A、B、C D四点同时进行了地震波的测定,其中最迟得到从莫霍面传来的地震波的地点是A.青藏高原B.四川盆地C.长江中下游平原D.华北平原8.下列各组行星中,都属于类地行星的是A.地球和火星B,水星和木星 C.金星和土星 D.火星和木星9.下列几个地点中,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A.哈尔滨B.北京C.广州D.南极长城站10.东经121°比东经120°的地方A.区时早B.地方时早C. 一定先看到日出 D .地方时晚11.下面四幅图中表示南半球信风带的是12.月球昼夜温差远大于地球.其主要原因是A.月球在公转过程中距太阳远近差异大B.月球没有大气,对太阳辐射无削弱作用,对月面又无保温作用C.月球的表面物质吸热散热快D.月球的公转周期小于地球的公转周期13.下图能止确反映城郊间、海陆间热力环流的是14.在北半球同为北纬30o〜40o的大陆,但东西两岸气候截然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测试题一、选择题(共30道)下图示意太阳系彼此相邻的四颗行星,其中c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亿千米。

据此完成1—4题。

1.图中a、b、c、d分别代表的是()A.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B.金星地球火星木星C.地球火星木星土星 D.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2.太阳系()A.就是人们常说的宇宙 B.是比地月系低一级的天体系统C.从属于银河系的天体系统 D.与河外星系级别相同3.太阳系中只有地球有生命存在是由于()A.地球的诞生利于生命存在 B.地球的大小特殊C.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特殊 D.地球上温度适宜,有液态水和大气4.下列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辐射维持地表温度及大气、水、生物的活动和变化B.太阳辐射能是目前人类最直接、最经常使用的能源C.太阳辐射能量中大部分能够到达地球,对人类影响很大D.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分布均匀,利用方便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萤火一号”搭乘俄罗斯运载火箭发射升空。

据此回答5—6题。

5.入轨后的“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将()A.到达河外星系 B.始终在地月系C.位于太阳系内 D.抵达银河系边缘6.火星与地球()A.表面温度相同 B.公转方向相反C.同属类地行星 D.都有液态水存在国家空间天气监测预警中心的监测数据表明,进入7月份以来,标志太阳活动水平的多项参数保持高位。

据此回答7—8题。

7.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和周期是()A.黑子、耀斑,11年 B.太阳风、黑子,14年C.日珥、耀斑,11年 D.太阳辐射、日珥,14年8.剧烈的太阳活动对以下行业中影响最大的是()A.电子产品加工 B.风力发电C.旅游 D.航空运输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

据此完成9—10题。

9.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A.软流层 B.下地幔C.图中D层 D.图中G层10.关于图中莫霍界面处地震波变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横波消失,纵波速度变慢 B.横波和纵波速度都变慢C.纵波消失,横波速度加快 D.横波和纵波速度均加快11.有关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是地球上的唯一能量来源B.太阳辐射是地球上地震活动、火山喷发的主要动力C.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从地下开采出来的,不属于太阳辐射能D.人类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能12.关于地层和化石说法正确的是()A.变质岩有着层理构造和化石B.沉积岩形成年代老的在下面,新的在上面C.沉积岩越老保留的生物化石就越复杂D.古生代的地层保留有恐龙和裸子植物化石13.有关地球圈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有不同类型的气体组成,干燥洁净B.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C.生物圈是一个独立的圈层D.岩石圈包含着整个地壳及上地幔,厚度不均在陕西某矿区,工人们发现在矿灯照耀下,夹在页岩地层中的煤层乌黑发亮,仔细辨认,还能看出苏铁、银杏等裸子植物粗大的树干。

据此完成14—15题。

14.该煤层形成的地质年代和该地质年代最繁盛的动物可能是()A.古生代、三叶虫B.中生代、恐龙C.前寒武纪、哺乳类D.新生代第四纪、鱼类15.该煤层形成时的古地理环境是()A.湿热的草原地区B.温暖广阔的浅海C.湿热的森林地区D.干旱的陆地环境16.关于大气组成的正确叙述是( )A.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氧B.二氧化碳对地面有保温作用C.水汽和固体尘埃主要集中在高层大气中D.臭氧能大量吸收太阳红外线17.下列哪些物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①水汽②杂质③臭氧④氧和氮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运用有关臭氧层的知识,完成18---20题。

18.臭氧层位于( )A.对流层顶部B.对流层与平流层的交界处C.平流层中D.高层大气中19.臭氧层能够大量吸收( )A.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B.太阳辐射中的红外线C.地面辐射D.大气辐射20.对流层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 )A.是地球上热量的主要来源B.能降低太阳紫外线对地表生物的伤害C.有雨、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D.有利于飞机高空飞行21.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组合正确的是( )A.夏天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B.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反射作用C.多云的夜晚比晴朗的夜晚温暖——大气逆辐射强D.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空气中二氧化碳较多2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 A.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B.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C.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D.气温日较差减小23.下列四幅气温垂直变化图中,最容易使污染物扩散的是( )A .B .C .D .读热力环流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在近地面,据此完成24---25题。

24.有关气温和气压,叙述正确的是( )A.②地气温小于①B.②地是高气压C.④地高气压D.④处的气压值有可能大于②25.有关①②③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若①②③位于同一纬度,则②地气温最低B.若图中②表示中高纬地区森林,①③为裸露地,则可表示冬季的大气环流C.若①②③表示三个不同纬度带,则①的纬度最低D.若表示城郊热力环流,则②的气压要高于①26.下图几种大气运动形式中,气流运动方向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7.下图为南半球等压线分布示意图,风向正确的是( )28.下图所示,一架飞机在北半球自东向西飞行,飞机左侧是高压,可判断出( ) A .顺风飞行 B .逆风飞行C .飞机在高层大气中飞行D .风从北侧吹来下面的甲、乙两图分别表示某滨海地区某日海陆表面气温日变化曲线和海陆上空气流运动特征,读图回答29---30题。

29.由图甲判断海上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30.由图甲可知图乙中海风的出现时间约为( )A .6时至18时间B .8时至16时间C .18时至次日6时间D .16时至次日8时间二、综合题(共4道)………………31.阅读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7分)材料2013年11月1日新闻网:美国、瑞士天文学家近期发现一颗系外行星代号为“开普勒-78b”,距地球数百光年,体积、质量与地球相差无几。

这是首次发现与地球如此相似的行星。

由于它离所绕转的恒星太近,表面温度可能至少比地球高出2 000摄氏度。

这对于科学家研究其他星系上到底有无生命存在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结合材料,试论述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

32.如图是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3分)(1)图中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_______波,B表示_______波,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2)图中F处,地震波A完全_______,地震波B速度_______并继续往深处传播。

这说明F面以上的E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以下的G物质状态为_______态。

(4分)(3)C层主要由_______组成。

G层叫_______,H层叫_______。

地球的岩石圈是指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分)(4)一般认为,岩浆的主要发源地是_______。

(1分)33.读北半球某地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图中A、B、C、D四地所绘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

(2分)(2)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3)图中A、B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4分)34.读图(a、b表示等压面),完成下列要求。

(10分)(1)画出大气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运动。

(2分)(2)图中所示的热力环流形成的过程是:先有_________运动,再形成_________运动。

(2分)(3)热力环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____________形式。

(2分)(4)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5)A、B、C、D四处气压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确的是( ) (1分)A.D>A>B>C B.C>B>A>DC.B>C>D>A D.B>D>C>A(6)大气热力环流的实例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2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15道)1.A解析:太阳系中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由近及远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C解析:天体系统按从低到高的级别,依次为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和可观测宇宙。

3.D解析:地球上生命发生的条件:适宜的温度、生物赖以呼吸的大气和液态水。

4.A解析:太阳能是地球上绝大多数能量的来源。

5.C解析: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故“萤火一号”火星探测器位于太阳系内。

6.C解析:在太阳系的八颗行星中,水星、金星、地球、火星称为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因体积巨大,称为巨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因与太阳相距很远,称为远日行星。

7.A解析:太阳活动的标志是光球层上的黑子和色球层上的耀斑。

8.D解析:太阳活动会威胁到航空运输中的航空电子设备的使用。

9.A解析:岩浆发源于上地幔的软流层。

10.D解析:莫霍界面处地震波的横波和纵波波速都在增大。

11.D解析:太阳辐射不是地球上唯一的能量来源,像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核能也可以被人类利用,它们与太阳辐射没有关系。

煤、石油、生物能、水能等归根结底都来自太阳能。

12.B解析:沉积岩层的年龄判断:老的在下,新的在上。

13.B解析:大气圈、水圈、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共同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

大气圈是由气体和悬浮物质组成的复杂系统,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水圈是地表和近地表的各种形态水体的总称;生物圈是地球表层生物的总称。

地球生物的活动和影响范围涉及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

14.B解析:裸子植被和恐龙都主要出现在中生代。

15.C解析:煤炭形成在湿热茂密的森林地区。

16.B解析:考查大气的组成、分层以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7.A解析:水汽和尘埃是降水的必要条件。

18.C解析: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中。

19.A解析:臭氧主要吸收太阳紫外线。

20.C解析:对流层的特点之一就是天气复杂多变。

21.C解析:考查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保温作用越明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