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评价

合集下载

对王羲之字的评价

对王羲之字的评价

对王羲之字的评价 王羲之的书法在我们⽇常⽣活中可谓是家喻户晓,他的书法有⾃⾝的艺术魅⼒。

那么,⼈们对王羲之的书法是如何评价的吗?以下是由店铺为⼤家整理的对王羲之书法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书法评价 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从不同⾓度来看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

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

因此,字因⼈贵也有不合理的⼀⾯。

王羲之个⼈书法⽔平起了决定性的作⽤。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

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的特⾊问题。

你很难拿出⼀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

因为往往⼤家⽆特⾊,⼤家⽆风格。

这是⼀句什么话呢?这也是现在书法论坛上很少有⼈提到的。

真正的书法⼤家都没有什么特⾊,包括其他⽅⾯的,绘画是,诗⽂都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看到戏曲频道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其中有⼀个⼈就论到梅兰芳的特⾊问题。

说梅兰芳没有特⾊,为什么没有特⾊?因为他浑⾝都是优点,他每个⽅⾯都超长与别⼈,你说他特⾊在哪⾥?王羲之作为书圣也是这样。

他被称为圣⼈的时候,就是⼀个绝对的覆盖⾯,他把以后书法家的优势完全集于⼀⾝。

我们谈到杜甫诗圣,你说杜甫诗有什么特⾊,当然,你要故意去找总能找,但整体说来,他覆盖整个⼀个格律诗坛,站在了最⾼点。

就像他写的望岳⼀样:“会当凌绝顶,⼀览众⼭⼩。

”你说泰⼭有什么特⾊,你说他太雄伟太⾼⼤,这就是他的特点——“⼤”,那也不能叫特⾊,他的特⾊是囊括了所有其他⼭的特点。

你说王羲之是书圣的时候,他也就是书界之尊,你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别⼈都只是学到⼀部分,学到⼀部分的⼈反倒成了个特⾊。

⽽对于他,很难⽤什么风格特⾊去衡量他。

这样说,有⼈可能说,你太迷信王羲之了。

简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简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简述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王羲之是我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以下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
1.字体风格:王羲之擅长行书、草书和楷书,其中以行书最为出名。

他的字体潇洒飘逸,笔画流畅,结构优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他的楷书作品如《乐毅论》、《黄庭经》等,也是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2.艺术风格: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风格独具特色,他的作品既有汉魏古朴的书风,又有自己独特的个性。

他的书法注重意境,追求形神兼备,尤其在行书方面,将书法的韵味、笔法和意境融为一体,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3.创新精神:王羲之在书法创作中勇于创新,他的字体突破了传统的束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他在用笔、结构和章法上都有新的突破,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很多启示。

4.影响后世:王羲之的书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典范。

许多后世著名书法家,如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等,都受到过王羲之书法的熏陶。

王羲之的书法美学观念也影响了后世,如“字如其人”、“书以载道”等观念,至今仍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总之,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具有流畅优美的字体、独具特色的
艺术风格、勇于创新的精神和深远的影响后世的特点。

他的书法作品和美学观念为后世书法家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王羲之书法写作的特点

王羲之书法写作的特点

王羲之书法写作的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写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平和自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他的字迹流畅,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夸张,给人一种自然、舒适的感觉。

2笔势委婉含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委婉含蓄,他的字迹线条柔和,没有尖锐的转折和夸张的笔触,给人一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3遒美健秀:王羲之的书法遒美健秀,他的字迹结构严谨,线条有力,给人一种稳健、有力的感觉。

4情感丰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都充满了情感,他的字迹随着心情的变化而变化,有时激昂、有时沉稳、有时悲愤、有时欣喜,这些情感都通过他的字迹表现得淋漓尽致。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影响

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及其影响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巨匠,他的书法作品深受人们的喜爱,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他的书法风格独具特色,影响了许多书法家,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一、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王羲之的书法风格有三个方面,分别是:笔力雄健、结构严谨、神韵生动。

首先,王羲之的笔力非常雄健有力,他用笔粗壮,筋骨挺拔,一气呵成,造就了他书法作品的豪放、刚健之美。

其次,王羲之的结构十分严谨,笔法刚劲有力,细节处用笔处处精益求精,极具工整之感。

同时,他对构图的把握也十分熟练,既在整体布局上注重对称和平衡的美感,又在细节上注重精确、严谨的处理。

因此,他的作品看似简约而又不失其精雕细琢的特点。

最后,王羲之的笔法所表现出来的神韵,凝聚了他对书法艺术的独特见解和心得体会。

他善于捕捉自然界万物的特征和趣味,同时表现出书法作品的灵气和韵律之美,使得作品自然而然地出彩。

二、王羲之的影响王羲之的书法艺术不仅深受古代人们的喜爱,而且对后人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王羲之的笔法成为后人研究书法的范本,其笔碣、笔画、笔意、笔法四者结合,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

后来的书法家都秉承着他的风格和理念,使得中国书法艺术有了更深刻的内涵和精神追求。

其次,王羲之传承了中国古代书法的最高成就,在书法发展的历史上被誉为巅峰之作。

他不仅创造了独特的书法风格,而且探索了书法艺术的内在规律,从而为后人研究书法艺术提供了崭新的视角和切入点。

最后,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开了一个先河,使得其后的中国书法在风格、技法和审美标准等方面有了更好的发展。

许多书法家都从中受到了启发,使得中国书法艺术更加完善、丰富、纯洁。

三、结语王羲之是中国书法史上的宝石,他的艺术成就不仅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而且开启了中国书法艺术发展的新纪元。

他所创造的书法风格在后来的书法艺术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发扬,丰富了中国书法艺术的内在涵义和审美标准,为后人留下了崇高的艺术遗产。

后人评价王羲之

后人评价王羲之

后人评价王羲之王羲之在我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他对我国的字体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那么,人们怎样评价王羲之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对王羲之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历史评价说起书法,不能不说王羲之;说起王羲之,几乎是家喻户晓,说不定还能说出几个有关他的故事。

这也算是中国独特的书法文化现象。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

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

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

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

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

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

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与两汉、西晋相比,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增损古法,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

草书浓纤折中,正书势巧形密,行书遒劲自然,总之,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实际上这是书法艺术的觉醒,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他的楷书如《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等“在南朝即脍炙人口”,曾留下形形色色的传说,有的甚至成为绘画的题材。

他的行草书又被世人尊为“草之圣”。

没有原迹存世,法书刻本甚多,有《十七帖》、小楷乐毅论、黄庭经等,摹本墨迹廓填本有孔侍中帖、兰亭序[冯承素摹本]、快雪时晴帖、频有哀帖、丧乱帖、远宦帖、姨母帖、平安何如奉橘三帖、寒切帖、行穰帖以及唐僧怀仁集书书《圣教序》等。

王羲之的书法影响到他的后代子孙。

其子玄之,善草书;凝之,工草隶;徽之,善正草书;操之,善正行书;焕之,善行草书;献之,则称“小圣”。

黄伯思《东观徐论》云:“王氏凝、操、徽、涣之四子书,与子敬书俱传,皆得家范,而体各不同。

形容王羲之的书法

形容王羲之的书法

形容王羲之的书法
王羲之,号称“天下第一书法家”,他的字体造型有着极其鲜明的笔法特色,并被认为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受到世人的敬重。

在这样的字体里,王羲之的书法表现出了一种强烈的节奏感,书写之中,随意而自然的奔放与舒展都显露出一股活力浑厚的气势。

笔画细腻,泼墨大致,总体上有着柔和内敛与溫柔宁静的感觉,仿佛一幅画中有着川流不息的山水之景,满屏风景尽收眼底。

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出,王羲之的书法与众不同,其笔式柔美,优雅洒脱,深厚沉静,彰显出一种特殊的艺术气息。

他将其所思所想和心中所有的美景与灵动,都投射到笔端,一幅奇特的画卷就此拉开序幕。

在朦胧的笔墨里,勾勒出字的部分,每细笔之间,涵义深远,五行配视,细腻动人。

无论是书或是篆刻,王羲之的字体都有着极强的表现力与丰富的内涵,在字体上他精心构思繁琐,笔锋丰腴圆润,字句勾勒圆潤,形状线条流畅沉稳,点撇横连有致,正、横、撇、点五笔和谐共舞,融入一片山水之景,让人陶醉其中,品出其中深远的书法韵。

总的来看,王羲之的书法立体而变化多端,颇具有经典的高雅之感,源于其师友们的无与伦比的完美书写,令人惊叹其神奇大气的功底,令神采不减——致敬王羲之!。

赞美王羲之书法评语和诗歌

赞美王羲之书法评语和诗歌

赞美王羲之书法评语和诗歌
赞美王羲之书法评语:
1.王羲之的书法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他的书法充满了生
命力和创造力。

2.王羲之的书法笔势遒劲有力,点画沉稳,纵横有序,是典型的王家
风范。

3.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传承了中国文化精髓,是对中华文明的珍贵贡献。

4.王羲之的书法充满了韵律和节奏感,每一个笔画都透露出他深邃的
内涵和艺术追求。

5.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奇妙表达,更是对人类精神世界
的启示和照耀。

赞美王羲之书法的诗歌:
王羲之书法意气生。

气吞山河写出情。

笔端含情凝绿意。

风骨独立照千秋。

潇洒挥毫飞光影。

意境奇妙宛如梦。

一笔千秋韵如诗。

墨致悠远呈无垠。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

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王羲之的书法特点羲之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飘若游浮云,矫如惊龙”。

王羲之的书法精致、美仑美奂,是极富有美的观赏的。

总之,他把汉字书写从实用引入一种注重技法,讲究情趣的境界,标志着书法家不仅发现书法美,而且能表现书法美。

王羲之最大的成就在于变汉魏质朴书风为笔法精致、美仑美奂的书体,开创了妍美流畅的行、草书法先河。

特别是行书《兰亭序》有如行云流水,潇洒飘逸,骨格清秀,点画遒美,疏密相间,布白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极丰裕的艺术美。

无论横、竖、点、撇、钩、折、捺,真可说极尽用笔使锋之妙。

《兰亭序》凡三百二十四字,每一字都姿态殊异,圆转自如。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

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

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唐太宗李世民倡导王羲之的书风。

他亲自为《晋书》撰《王羲之传》,搜集、临摹、欣赏王羲之的真迹,《兰亭序》摹制多本,赐给群臣。

在中国书法史上,帝王以九五万乘之尊而力倡一人之书者,仅此而已。

宋代姜夔酷爱《兰亭序》,日日研习,常将所悟所得跋其上。

有一跋云:“廿余年习《兰亭》皆无入处,今夕灯下观之,颇有所悟。

”历时二十多年才稍知入门,可见释读之难:一千六百多年来无数书法家都孜孜不倦地释读过,何尝不想深入羲之的堂奥,但最终只能得其一体而已。

因此,《兰亭序》可以说是由杰出的书法智慧所营造成的迷宫。

王羲之书法的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评价王羲之的字体特点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的书法界中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字体受到后世人的临摹。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书法,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王羲之的书法介绍,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书法特征元明以来,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变得繁复而玄妙,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

王旷善行、隶书;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

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

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

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

”今人沈尹默分析说:“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发生了兴趣,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

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

他学钟繇,自能融化。

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

所以,要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特征, 首先要分辨传世的王书哪些“近真”、哪些“失真”。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不少, 真迹一件没有。

传摹传刻的王书有各种书体, 同一种书体的作品, 面目又不尽一致, 而且有的书迹未必可靠。

比如他的正书,唐朝以来声名最著者是《乐毅论》、《黄庭经》和《东方朔画赞》。

其中《乐毅论》、《黄庭经》南朝梁时已被认为是“ 逸少有名之迹”。

赞美行书书法之美的句子

赞美行书书法之美的句子

赞美行书书法之美的句子如下:1.其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意韵十足,不减遒逸《兰亭》,直逼颜氏《祭侄》,堪称行书之精品。

2.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长浓纤折衷;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3.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解析:飘逸如同天上的浮云,矫健如同天空中的游龙。

这是形容王羲之的书法之妙。

王羲之对真书、草、行诸体书法造诣都很深。

他的真书势形巧密,开辟了一种新的境界,他的草书浓纤折中,他的行书遒媚劲健。

人们称他的字“飘若浮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

4.如果是颜真卿式的如筋一般浑厚圆润——行以篆籀之笔,化瘦硬为丰腴雄浑,结体宽博而气势恢宏,骨力遒劲而气概凛然,字里行间厚重雄浑,大气脱俗。

5.夫马,筋多肉少为上,肉多筋少为下;书亦如之,皆欲骨内相称,神貌洽然。

6.展纸挥毫,笔走蛟龙。

直画如剑,曲笔似藤,点若危峰坠石,撇如兰叶拂风。

纵横捭阖辟新径,酣畅淋漓写人生,是点线的巧妙组合,是生命的悲喜交融。

7.陈容取势险峻,他结字造型或倚或正,或重或轻,有“来如雷霆收震怒”之美。

他行笔迅捷,用笔有力,发力沉重。

8.高韵深情,坚质浩气,缺一不可以为书。

9.中华书法独创一家,草行楷隶妙笔生花,一撇一捺内涵叠起,一起一落潇潇洒洒。

华夏文化传承久远,四大古国一方风范,忠信孝悌与人友善,四海和谐共普九天。

10.王羲之:狼毫一挥,生命随即舞动,砚纸是他的舞台,满载生命的厚重,楷如泰山稳立,行如清洌之风,草如龙凤舞动,国人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世界知道了什么是博大。

兰亭不再,《兰亭集序》却依然迎着历史的大风舞蹈。

11.如诗如画新天地,锦上添花书法城。

12.她的字好看,不是秀气,行书行云流水。

她在牛皮纸上写下,春风十里不如你。

他的字也好看,苍劲,力透纸背。

他的手好看,骨节分明。

他说,十里桃林不如你。

形容王羲之行书

形容王羲之行书

形容王羲之行书
王羲之的行书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特点主要包括:
1.中和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融合了方圆并用、秾纤折中的技巧,使得作品既有雄秀之气,又不过于张扬,保持了书法的和谐与平衡。

2.自然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展现出天资自然、风神盖代的特点,其笔法如同孟子言性、庄周谈自然,自然而不造作,给人以美的享受。

3.变化之美。

王羲之的行书在变化中保持了主调,其笔势委婉含蓄,线条流畅飘逸,展现出一种潇洒自如的风格。

4.笔法精妙。

王羲之的行书以中锋为主,间有侧锋,笔画之间牵丝映带,使得整幅作品既流畅又富有变化。

5.章法精湛。

王羲之的行书在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呼应紧密,整幅作品一气呵成,展现了其高超的书法技巧。

王羲之的行书不仅在书法艺术上有着极高的成就,其个人品质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对兰亭序书法的评价

对兰亭序书法的评价

对兰亭序书法的评价
兰亭序是东晋时期文学家王羲之创作的一篇书法作品,被誉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幅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卓越的技巧而闻名于世。

兰亭序书法展现了王羲之卓越的笔墨功夫和独特的个人风格。

他运用流畅自如的行书,展示了精湛的用笔技巧和独特的章法布局。

字体工整,结构稳健,笔画舒展流畅,给人以宁静、高雅、清丽的感觉。

此外,兰亭序的意境深远,内含哲理。

王羲之在书法中融入了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通过笔墨的抒发,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思考。

这种内涵丰富的艺术表达使得兰亭序不仅是一幅优秀的书法作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精神的表达。

总的来说,兰亭序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卓越的技巧和深邃的内涵,成为中国书法史上的经典之作。

它不仅展示了王羲之作为书法家的造诣,也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卓越成就。

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书法家王羲之的字体特点

王羲之(303年-361年),是中国东晋时期著名的书法家,他在楷书、行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

王羲之的字体特点体现了个性化和时代风貌,下面是他书法的一些主要特点:
1. 豪放自如:王羲之的书法豪放自如,笔势遒劲有力。

他在书写时常采用大胆的笔画,给人以豪放、豁达的感觉,表达出了他个性鲜明的艺术风格。

2. 气韵生动:王羲之的字体具有独特的气韵生动,笔画富有变化,轻重得当。

他的字体中蕴含了一种自然的生命力,笔墨之间充满生气。

3. 笔法多样:王羲之的字体中,不拘一格,既有刚劲有力的笔法,也有柔美流畅的笔法。

他擅长于运用各种不同的笔法,灵活地表达出字体的艺术美感。

4. 形式独特:王羲之的字形独特,他在构图上有独到的见解,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

他的字体在形式上有着鲜明的个性,使人一眼就能辨认出来。

5. 变化丰富:王羲之的字体变化丰富,既有草率畅达的一面,也有工整严谨的一面。

他能够在不同的书写情境下灵活运用笔法,使得他的字体具有很高的变化性。

6. 留白处理:王羲之在书写中擅长运用留白,使得字体在纸上的分布有机而合理。

留白的处理使得字体更加舒展,给人一种宽松自然的感觉。

王羲之的字体特点不仅影响了后来的书法发展,而且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

他的书法风格被后人传颂不衰,对后代书法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后世评价王羲之

后世评价王羲之

后世评价王羲之王羲之的书法在我国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的书法作品对我国的字体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那么,人们是如何评价王羲之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人们对王羲之的评价,希望能帮到你。

在中国书法历史上有谁敢这样评价王羲之在中国书法的千年历史上,无数书法评论家几乎对王羲之是众口一词的。

而唐代著名的张怀瓘却评价得非常特别。

他尤其是对王羲之的草书评价不高。

认为“逸少草有女郎才,无丈夫气,不足贵也”。

接下来他又评价王羲之的草书“虽圆丰研美,乃乏神气”。

而且在他的《书估》一书中,更为具体化,说“王字中草字100字才抵他的一行行书,300字才抵他一行楷书”。

简言之,他认为王羲之的草书太过柔媚而被诟病。

但是在书史上,也有不少人的评价是充分肯定的。

典型的如梁武帝,他说“钟繇书如云鹄游天,群鸿戏海,行间茂密;王羲之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

当然,他对大王的字是整体评价,而非专门指草书。

王羲之书法总体评价王羲之被誉为“书圣”,无论是否懂得书法都知道王羲之这位独特的书法家。

在浩瀚书法海洋中,王羲之已经被众多书法立为了一座灯塔,被历代书法立为楷模,并且用王羲之的标准来衡量历代的书法名家。

后来的书家几乎没有不临摹过王羲之法帖的,因而有“书圣”美誉。

有评论说:“中国书史上虽推崇王羲之为“书圣”,但并不把他看作一尊凝固的圣像,而只是看作中华文化中书艺创造的“尽善尽美”的象征。

事物永远是发展的、前进的,王羲之在他那一时代到达“尽善尽美”的顶峰,这一“圣像”必将召唤后来者在各自的时代去登攀新的书艺顶峰。

”这里虽然打破了王羲之崇拜,但是仍然没能打破人们认识王羲之的格局。

为什么王羲之的书法是最好的?为什么王羲之的被认为是完美无瑕的?王羲之的书圣地位有两个比较大的因素:第一,唐太宗的推动作用。

唐太宗十分推崇王羲之的书法,以至于召集天下、宫廷中的书家临摹《兰亭序》。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王羲之的书法地位有推动作用。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

王羲之的字的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如行云流水,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魅力。

那么,关于王羲之的字体,人们是如何评价的呢?以下是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评价王羲之的书法,希望能帮到你。

王羲之的书法评价"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往若来,若卧若起,若愁若喜,若虫食木叶,若利剑长戈,若强弓硬矢,若水火,若云雾,若日月." 这是东汉书法家蔡邕的一段关于书法的描绘.我们的汉字最初产生时是对于事物形象的模拟,后来发展为抽象的符号.抽象的东西总会给人规格化的感觉但偏偏衍生出了一门叫做书法的“艺术”,一种抒发感情的方式.这期的<三联>在“有关品质”的栏目里写到了王羲之.看过之后突然就对书法产生了一点点新的感悟, 也算是灵光乍现吧.于是想起小时侯看的一本故事书<书圣王羲之>, 一时兴起翻出来又瞄了两眼,发现了一些年幼无知的我曾经忽略的东西.自打会写字之后,好象尝试着或者被迫得有过很多次练字的经历.小学那会儿,爸爸妈妈给买了庞中华的字帖,每年暑假我的计划里都有练字这一项,但鉴于意志太不坚定,爸妈的管束又不严厉, 总是开篇宏大然后立马偃旗息鼓不了了之.虽然以后每次看到人家写出一手漂亮的字就心生羡慕,并且下定决心如何如何,但也就混个典型的长立志型.上高中以后突然觉得自己的字很“小气”,当时宿舍里一个同学吹嘘她写的是瘦金体(不知道是不是这几个字),我看了觉得挺”开阔”的,感觉很随性,还模仿了一阵子.不过至今印象最深的还是高中物理老师的字,很矫健的感觉,又很圆润.每次上课记笔记的时候,闲暇还会留意他板书的笔法.写得出神入化.那时候每次做物理练习卷子,左上角都会有手写的标明”物理”的字样,一看就是出自老师之手,看得多了以至于现在写的最流利的就是”物”字. 上大学之后更加发现很多很多写字或很漂亮或很帅气的人,可常常一问,人家都说根本没练过字,纯属天然形成,大概是资质甚好吧!其实我所谓的练字也只是停留在把字写漂亮的层面上,真正的书法大概是要上升到精神层面的吧.<三联>找寻了历史上对王羲之字的评价,例如:”遒媚劲健,绝代更无”,”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关于王羲之的典故最著名的就是“入木三分”.在那本小时侯看的书里,粗浅地探寻着王羲之成长的过程.觉得一直推动他的就是一个“意”字.他最早的老师卫夫人就曾教导他要“意在笔先”,而大书法家蔡邕的一番话曾给了他很大启发“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若迫于事,虽中山兔毫不能佳也”,”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王羲之还研究过老子和庄子的学问.<庄子>里有一段”笙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笙;蹄者,所以在兔子,得兔而忘蹄;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他应用到书法中的理解为字是言, 字中显示出一种韵律便是意,书法达到很高的境界时,便忘了笔下的字,而在追求一种跳动着的意韵.老子谈到过风,老子说,天和地,犹如一只风箱.这只风箱的中间是空虚的.正因为它空虚,风才能从中进进出出,来来去去.天地间的空虚愈大流动的风也才愈大愈猛.王羲之应用到书法结合蔡邕的“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认为,怀抱放开,胸中一片空虚,性情才会充溢心中,才能有意韵从笔端奔涌而出.所谓“ 意”,也就是书法不只停留在”形”上,更能从中看到一种风骨,一种精神.这自然会和书写者的个性有关 .<三联>里写到”我们最喜欢的其实还是王羲之的行书.楷书能充分展示他内蕴的优雅,是正襟危坐的书写.一笔一划的字字精致但与行书比.总觉得行书是他洒脱不屑世事的最好寄寓更能体现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巫峡千寻,走云连风’.在我的体会中,王羲之是一位因生活优裕而脱风尘气的清韵雅士,虽有‘骨鲠’名称,雄浑豪放之气总显不足,所以草书就嫌狂浪不够.”觉得谈到书法谈到书法家怎么一下子出来很多事情和他们有千死万缕的联系,很是微妙,而每一个分枝都能让人产生很多书法以外的认知,让你即便不是在书法上很有造诣的人也能从和他相关的事情中找到共鸣.好象它的”得意忘言”, 它的”空虚也是一种力量”,它的“先散怀抱,任情恣性”它的”大巧若拙”很能让我们想到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心境.罗哩巴嗦说了这么多,只是想尽量把自己的意图说的明白一点,但感觉还是挺混乱,只能用一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做托词了.王羲之的自我评价吾书比之钟、张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尤当雁行。

王羲之的作评价

王羲之的作评价

有关“王羲之”的作品评价
王羲之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被誉为“书圣”。

他的书法作品被广泛认可,被认为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巅峰之作。

有关“王羲之”的作品评价如下:
1.独特的笔法:王羲之的书法以笔法精妙著称,他运用笔力、速度和角度的完美结合,表
现出一种动态的美感。

这种笔法对现代书法家的创作有着很大的启示作用,让人们更加注重笔法的表现力和创新性。

2.结构独到: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在结构上有着独特的见解。

他注重字形的匀称和平衡,通
过字的布局和线条的粗细变化,使得整个作品看起来既有稳定感又不失灵动。

这种结构意识对于现代书法家来说也是非常值得借鉴的。

3.情感表达丰富:王羲之的书法作品所展现出的韵味和气势,都是他内心情感的表达。


代书法家在创作时也会注重情感的表达,通过书法作品来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

4.影响深远: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对现代书法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笔法、结构和情感
表达方式都成为了现代书法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他的作品不仅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成为了连接古代和现代、东方和西方的桥梁。

书法家王羲之字体特点

书法家王羲之字体特点

书法家王羲之字体特点
1. 笔法精妙,行笔潇洒飘逸,笔势委婉含蓄,有如行云流水。

2. 章法巧妙,在尺幅之内蕴含着丰裕的艺术美。

3. 结体遒美,骨格清秀,点画疏密相间。

4. 善于把握字形的规整和结构的平衡,同时又能体现出字的神韵和生动之处。

5. 字形清秀俊逸,线条流畅而准确,丰富的线条变化和勾勒使得他的字感觉生动而有力。

6. 字既有雅致和谐之美,又具备骨力纵横之势,形神兼具。

7. 注重笔意和墨韵的表达,善于运用浓淡、点、画等技法,以表现出墨色的浓郁和变幻。

8. 字行流畅而潇洒,墨迹浑厚而富有张力,这使得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字的形象,更是一种墨意和墨韵的体现。

总的来说,王羲之的书法艺术成就卓越,他的字体特点独特而又丰富,对后世影响深远。

东晋书圣的书法特点

东晋书圣的书法特点

东晋书圣的书法特点
东晋书圣王羲之的书法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平和自然: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平和自然,没有过多的矫揉造作,给人一种
清新自然的感觉。

2.笔势委婉含蓄:王羲之的书法笔势委婉含蓄,不张扬,不刻意追求形式,
而是以内在的气韵取胜。

3.遒美健秀:王羲之的书法风格遒美健秀,既有力度又有美感,给人一种高
雅、清新的感觉。

4.备精诸体:王羲之的书法融合了多种书体的特点,既有篆书的圆润,又有
隶书的雄浑,也有草书的流畅。

5.冲和:王羲之的书法还表现出一种“冲和”之美,即和谐、平衡、匀称的
感觉。

6.心摹手追:王羲之的书法学习方法是“心摹手追”,即通过心里的模仿和
手上的练习来达到追摹古人的目的。

7.广采众长:王羲之的书法风格广采众长,吸取了前代书法的精华,并且加
以融会贯通,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法风格。

8.自成一家:王羲之的书法自成一家,风格独特,被后人誉为“书圣”。

综上所述,王羲之的书法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备精诸体、冲和、心摹手追、广采众长以及自成一家。

他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羲之书法评价王羲之书法评价准确地总结很难做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来看王羲之。

王羲之被称为“书圣”,其实并不都是因为李世民的作用。

唐太宗肯定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王羲之客观的书法水平决定了他书圣的地位。

再者,如果说字因人(李世民)贵,那皇帝贵为天子,那岂不字更贵?但事实上皇帝留下的字迹,还是没有王羲之的字贵。

因此,字因人贵也有不合理的一面。

王羲之个人书法水平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再来谈书法风格问题。

风格这两个字也是新名词,在古代很难谈到“风格”问题,但也强调书法某方面的特色问题。

你很难拿出一个准确的字眼来圈定他,诠释他,很难做到。

因为往往大家无特色,大家无风格。

这是一句什么话呢?这也是现在书法论坛上很少有人提到的。

真正的书法大家都没有什么特色,包括其他方面的,绘画是,诗文都是如此。

前段时间,我看到戏曲频道播放梅兰芳的演唱,其中有一个人就论到梅兰芳的特色问题。

说梅兰芳没有特色,为什么没有特色?因为他浑身都是优点,他每个方面都超长与别人,你说他特色在哪里?王羲之作为书圣也是这样。

他被称为圣人的时候,就是一个绝对的覆盖面,他把以后书法家的优势完全集于一身。

我们谈到杜甫诗圣,你说杜甫诗有什么特色,当然,你要故意去找总能找,但整体说来,他覆盖整个一个格律诗坛,站在了最高点。

就像他写的望岳一样:“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你说泰山有什么特色,你说他太雄伟太高大,这就是他的特点——“大”,那也不能叫特色,他的特色是囊括了所有其他山的特点。

你说王羲之是书圣的时候,他也就是书界之尊,你应该看到,他的优点别人都只是学到一部分,学到一部分的人反倒成了个特色。

而对于他,很难用什么风格特色去衡量他。

这样说,有人可能说,你太迷信王羲之了。

有人说王羲之的字属于中和一派,不是雄强的,是中和的,是以韵胜。

所谓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

真是个俗词滥调。

我们说到王羲之的时候,我们想一想,王羲之的书法岂止是尚韵,难道他的书法不尚意吗,难道他的书法不尚法吗?他成为万世法成,后世所有书家都在学习他,难道不尚法吗?他那个意境之高远,难道不尚意吗?他韵味之醇厚,难道只尚韵吗?所以王羲之的不管是神、意、韵,他各个方面都是完美的。

有人说他是中和之美,我们姑且认同他这个话。

但是我们知道什么是“中和”吗?“中和”就是不激不历,风规自远。

这就是孙过庭《书谱》中说的“中和”。

其实,一切以中和为大!你说一个人写的字非常慷慨激昂,阳刚气十足,另一个人说他写的字阴柔气十足,属于秀美一派,或者是粗壮的、古拙的、老辣的,其实这一切都最后归结为“大中和”。

中和才最大,有些人特别强调书法特色,要有个人面目,其实是不好的。

我告诉大家,清代有一个诗书画都很精通的大家,叫杨钧的著有笔记《草堂之灵》,他说过一句话:“凡面目特异者,其道必小。

字之冬心板桥,一入藩篱,终绝出路,小道数载可成,中庸百年莫尽”。

真正面目特别诡异,很奇特的人,其道必小。

像金冬心(金农)、郑板桥,这两个人都是诗书画方面有成就的人,但由于他们在书法上的特色非常突出,所以杨钧说是小道。

你说是特色,其实也反应了他们的不足,也是缺点。

往往就是这样,当你感觉到你写出来字特别秀美的时候,你就失去了雄强失去了古拙,相反,当你感觉你写出字来特别古拙、特别老辣的时候,你就失去了书卷气,失去了完美高华婉转。

所以一种特色总掩盖着另一种不足,所以说小道,而大道就是“中庸”。

我们知道金冬心、郑板桥写得好,但几个人在学呢?一旦进入他们这个藩篱,则终绝出路,就无路可走了。

所以,小道数载可成,你可能学了几年就学得很像了,然而“中庸百年莫尽”,你想学习王羲之,此生何易?王羲之属于中和一派书风,不激不厉,风规自远,不激不厉,旨在中和。

中庸之道是不左不右的金光大道。

学习书法必须要了解王羲之,要学习王羲之。

这是早已有定论的。

王羲之的书法是如此的伟大。

张融,这个人是南朝的齐国人。

这个人写的字被皇帝看到了,说他没有二王之法。

这个人说:“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

是何等的自负!后来,很多人引用,来说明要有自己的特色、自己的面目。

这个大套话是没错,但是具体到张融这个人,我们看到,二王的法则依旧通行无阻,并且千秋万代引以为法,张融之法安在哉?我们可以说张融法小道,二王法大道。

王羲之的字是刚柔兼济,刚强之美和阴柔之美二者是组合得非常好,恰到好处。

后世张旭、怀素,如果没有王羲之的字比较,他们就是完美的;但一旦和王羲之相比,就发现他们刚烈之处太多了,过于激烈,中和之美差了一些。

还是用王羲之的高度来看待颜真卿,发现颜真卿的字稍微粗野了点。

用王羲之的高度来审视欧阳询,欧阳询稍稍板滞了点,特别在行草书方面,稍微板滞生硬了点。

用王羲之的高度来审视赵孟頫,赵孟頫稍微圆熟了点,方笔少了一点,阳刚之气稍稍弱了一点。

所以用王羲之的高度审视其他书法家,都似乎感到某种不足,尽管后来的这些大家也都是一领风骚数百年,但面对王羲之,都得面北称臣。

——习板桥易,习右军则千古不易。

中庸无特色,盖其大道矣。

关于王羲之的书论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世界上的任何一种理论都是来自实践,当然对于书法理论也不例外,书法理论和其他文艺理论等理论一样,它能指导创作,甚至能开一代书风。

一种书法理论的产生和当时社会的客观现实、政治等其他意识形态有很大关系,甚至与创造某种理论的人本身的思想、文化素质也不能截然分开。

不同的理论它的审美标准、价值取向也不尽相同,众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在他的书论中认为,王羲之的书法是'尽善尽美',而韩愈却不以为然,认为'羲之俗书趁姿媚,数纸犹能换白鹅'。

德国美学家姚斯曾经这样说过:'文学作品从根本上讲注定是为这种接受者而创作的'。

人们在接受某种文艺作品时凭自己的直觉产生共鸣与否,但更重要的是作出理论评价时必须寻求某一种理论依据,书法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往往只存在理论家创造性的阐述后产生存在意义,获得艺术的生命。

这一现象猛一听似乎有点言过其实,但只要仔细研究一下世界艺术史,就会感到这是事实。

荷兰画家梵高,在他还活着的时候,他的画无人间津,他开个人画展时只有他一位朋友为照顾他的脸面和情绪,买了一幅画。

然而经过理论家的评论,而使他的绘画作品价值连城。

中国画家石壶在世时默默无闻,理论家发现了他而使他名声大振。

书法理论同样也起到指导性作用,书法史上书风之所以不断地演变,显然与客观要求分不开,但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书法理论的导向。

这里必须强调的是创造者的作品只有进入读者批评阶段才能完成,评论家的褒贬使作品升降,这并不意味着评论可以随心所欲,信口雌黄,而是要根据一定的理论和审美标准,这是有其文化背景的。

早在秦汉时代的书法家就将自己的经验总结出来,提高到理论的高度,给后人留下了不少著作,例如秦朝李斯的《论用笔》、西汉萧何的《论书势》、东汉蔡邕的《笔论》、《九势》等。

这些理论一般都比较零散简略,到了东晋王羲之将书法理论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使之更加系统,更加深刻。

王羲之的书法理论著作有《自论书》、《题卫夫人〈笔阵图〉后》、《笔势论十二章》、《记白云先生书诀》等。

对于王羲之的书法理论著作除《自论书》以外,有些人认为是'依托',即伪造的,所以对王羲之的书法作系统深入地研究非常困难。

研究者需要真实可靠的典籍依据,王羲之的理论著作被贴上'假冒'的标签,故而许多研究者也只好袖手作罢了。

有的人举出上述著作的疏漏、矛盾或语言文字上存在的与王羲之名位、修养不相符之处,来证明其著作不是出于王羲之之手。

诚然,人们列举的某些问题是客观存在的,但以此来全面否认其著作及其真实性,说服力也是不足的,土羲之的书法著作当时在传抄翻刻过程中与原意发生偏差,这是完全可能的。

如果我们不拘泥于个别字句从总体把握,就会发现有一个体系贯彻始终,而且具有很高的理论水平。

如果没有深入的艺术实践和浑厚的书法功底,是绝然不能写出来的。

倘若将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对照上述的理论,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其一致的关系,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王羲之:'文义冠世'、'备精诸体'是彪炳晋代的名流,上述著作主旨大要的提出似乎是非王羲之莫属的。

清代冯武在《书法正传》中评《题(卫夫人笔阵图)后》说:'此篇非右军不能道'。

对王羲之的《论书》评论说:'非自道,必不能如此确而妥。

'周绍良先生说:'这两篇文章至晚当是六朝时代的人总结王羲之书法而写成的。

因之它是可以作为讨论王羲之书作参证的重要依据。

'对于时代久远的文论、著作,如有人从分析的角度加以否定,有时会得到有些人的认可,因为一时拿不出真凭实据,难以推翻那些'否定',弄个水落石出。

有的只好存疑于世,必须等待地下文物的出土。

如《老子》、《孙膑兵法》就是一例,这两部著作被怀疑达一千多年,直到考古工作者从长沙马王堆和山东临沂银雀山的古墓中拿出了证据,这两部著作才被确定无疑。

王羲之书法的特点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吸取前人书法精华,独创一家,擅长楷书、行书和草书,他的字端秀清新,“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综合历代书评,王羲之的书体得之神功、千变万化、自成一家、登峰造极的,就是楷书、行书和草书(今草)。

楷、行、草三体,自汉魏以来,在逐步演变。

演变的方向,是删繁就简,趋于快速实用。

演变的途径是民间匠人、官方书佐以及达官显要、清流雅士的各自努力,相互影响,经由高门大族杰出书家的锤炼升华,汇成主流。

王羲之便是这些杰出书家的典型代表。

楷书楷书体或称正书体、真书体,是在隶书体嬗变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书体。

在汉简中,已见雏形。

在隶书盛行的东汉,楷书只在民间流行。

到了东汉末、三国、西晋,由于文人士大夫的加工和提炼,形成了不同于隶书的体势,才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一种趋时的书体。

王羲之的楷书“俱变古形”,对今体楷书的定型做出了积极贡献。

东晋时期,王羲之异军突起,其书写的小楷书,已受时人珍视。

代表作有《乐毅论》、《黄庭经》、《东方朔画赞》、《太师箴》、《洛神赋》、《劝进表》等。

唐初,唐太宗在收罗王书时,将《乐毅》、《黄庭》、《画赞》、《兰亭》等帖收入内府。

王羲之的楷书,直接由卫夫人和叔父王廙传授,属于三国时魏国钟繇系统。

他在楷书方面的“俱变古形”,应该是相对于钟繇的楷书风貌而言的。

钟繇的楷书真迹,当时王羲之能见到的很多,确有记载的有《尚书宣示表》。

那是他的从伯父王导从琅邪带到建邺(今南京)后,又送给他的。

后来,王羲之又将这本真迹借给了小他三十岁的王修。

王修死时,其母将《宣示表》陪葬。

所以,传世的《宣示表》,实际上是王羲之的临本。

而这个临写的《宣示表》,与传世的钟繇的《荐季直表》,都是按官样书式所写的奏表,可以代表钟繇的楷书风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