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2012环境教育学试卷及部分答案

合集下载

安师大环境土壤学期末试题(两套)及答案

安师大环境土壤学期末试题(两套)及答案

《环境土壤学》试卷 共26页 第1页 《环境土壤学》试卷 共26页 第2页安徽师范大学20 -20 学年第 学期环境科学专业《环境土壤学》期末考试试卷(A )(时间 120分钟)1. 土壤圈2. 土壤原生矿物3. 土壤质地4. 土水势5. 土壤环境容量6. 土壤污染1. 土壤圈是地球表层系统中位置处于四大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交接面上最富有()的( )或覆盖层。

2. 构成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晶格的基本结构单位名称请在下图中加以标注。

3. 土壤是一个由固相、液相和气相组成的多孔介质,土壤的主要物质组成包括( )、有机质、土壤生物、()和土壤空气。

4. 按照土粒大小将土壤颗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

尽管各种粒级制之间有所不同,但大致都将土壤颗粒按大小分为石砾、( )、粉粒和( )四组。

5. 土壤水分含量是表征土壤水分状况的一个指标。

土壤含水量有多种表达方式,比较常用的有以下几种:(1)质量含水量;(2)( )含水量;(3)( )含水量和(4)土壤水储量。

6. 土壤空气与近地表大气组成的主要差别有以下几点:(1)土壤空气中的( )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 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 )气体。

7. 气候对土壤形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1)直接参与( ),水热状况直接影响矿物质的分解与合成及物质积累和淋失;(2)控制( ),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18分)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顶层氧 中心硅 底层氧( )顶层氧 中心铝 底层氧( )影响有机质的积累和分解,决定养料物质循环的速度。

8.土壤是成土母质在一定水热条件和生物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化学的作用而形成的。

土壤形成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它是物质的()大循环与()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

9.发生在土壤胶体表面的阳离子交换反应称之为阳离子交换作用。

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学习题

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学习题

作业下列各个答案哪个符合所问的题意:1. 以下不属于环境教育课程物资资源的是: DA. 学校图书馆B. 自然保护区C. 污水处理厂D. 教师2. 下列属于形式维度环境教育的是: BA. 终身环境教育B. 课堂环境教育C. 家庭环境教育D. 社区环境教育3.不能直接体现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职能的优势的是: BA.科研优势 B.财力、物力优势 C.师资培训优势 D.业务指导优势4. 带领学生考察受污染河流采用的是哪种环境教育教学策略? CA. 讲演并重策略B. 探究引导策略C. 野外观察策略D. 模拟游戏策略5. “历次世界大战与环境污染”属于以下哪个学科的环境教育学科渗透? CA. 语文B. 政治C. 历史D. 地理6. 下列不属于空间维度环境教育的是: AA. 学校环境教育B. 儿童环境教育C. 家庭环境教育D. 社区环境教育7. 下列不属于环境道德基本要求的是:CA. 所有人都享有生存环境不受污染和破坏的权利B. 地球上所有物种都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利C. 人类是自然界的主宰,人类可随意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世界D. 人类承担有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8. 学前分析不包括: DA. 学习需要分析B. 学习内容分析C. 学习者分析D. 学习结果分析9.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CA. 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发展B. 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C.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人类可以征服自然D. 要注意代内、代际公平及空间与中间的公平10.下列不属于环境教育的特征的是:AA.严密的逻辑性 B.广泛的社会性 C.跨学科的综合性 D.手段的多样性11.首次提出“环境教育”一词,并在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上使用的是:AA. 托马斯〃普瑞查B. H.R.亨格福德C. 约翰〃杜威D. 让〃雅克〃卢梭13.二十世纪世界十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日本熊本的水俣病事件属于( B )污染A.放射性污染B.有机农药污染C.重金属污染D.微生物性污染14. 环境教育诞生的思想理论基础中,保证了环境教育诞生应具备的所有理论条件的理论基础是:D A.卢梭的自然教育主义 B. 杜威的教育思想 C. 英国的自然学习D. 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15.设立自然保护区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 B A.供人们游玩,发展旅游事业 B.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C.供人们狩猎 D.更好发展农牧业生产16. 在环境教育教学策略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是: AA. 讲演并重策略B. 探究引导策略C. 野外考察策略D. 模拟游戏策略17.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首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环境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环境学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3、光化学烟雾
第2页共4页 4、环境规划
5、半衰期
6、噪声
7、固体废物
8、可持续发展
9、土壤环境背景值
10、生物多样性 三、简答(共 4 题,每题 6 分,共 24 分) 得分 阅卷人 1、简述固体废物的危害。
第3页共4页 2、用图例的方式说明河流水对污染物的推移、分散和衰减过程。
3、简述土壤胶体的性质。
环境和
环境。
5、我国从固体废物管理的需要出发,将固体废物分为



6、污染物在河流水体中的分散作用包括
扩散、
扩散


7、按环境与经济的辨证关系,可以把环境规划分为经济制约型、
型和环境
制约型。
8、大气污染物按形成过程可分为
污染物和
污染物。
9、在人类影响环境的诸多因素中,
是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
10、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
原则、
原则和
原则。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请将正确的选
项按题号填入表格中。共 8 题,每题 2 分,共 16 分)
得分
阅卷人
题号 选项
12345678
1、表示水中耗氧有机物含量的指标有

A.COD B.BOD5 C.TOC 2、下列属于原生环境问题的是
D.TOD 。
D.交换能力与离子的价态、半径
第2页 共4页
5、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称为
。Leabharlann A.TSP B.飘尘 C.降尘 D.PM10
6、一般城市污水处理厂分一、二、三级处理,其中三级处理的目的是为了

A.去除有机物 B.去除无机物 C.去除颗粒物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学》复习题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学》复习题

安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学》复习题安徽师范大学《环境教育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 )A. 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发展B. 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C.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人类可以征服自然D. 要注意代内、代际公平及空间与中间的公平2.以下不属于环境教育的特征的是( A )A.严密的逻辑性B.广泛的社会性C.跨学科的综合性D.手段的多样性3. 首次提出“环境教育”一词的人是(D )A.雷切尔·卡逊B.杜威C.卢梭D. 托马斯·普瑞查4. 率先颁布《环境教育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政府在推动环境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责任的国家是( C )A. 英国B. 法国C. 美国D. 中国5. 下列不属于环境教育评价类型的是( D )A. 诊断顶评价B. 形成性评价C. 终结性评价D.反馈性评价6.下列不会直接构成对探究性教学影响的因素是( C )A.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B.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C.教学场所的选定D.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引导策略7. 《寂静的春天》一书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该书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惊世骇俗的预言,强烈地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A )A. 雷切尔·卡逊B. 约翰·杜威C. 托马斯·普瑞查D. 卢卡斯8. 环境教育诞生的思想理论基础中,保证了环境教育诞生应具备的所有理论条件的理论基础是( D )卢梭的自然教育主义B.杜威的教育思想 C.英国的自然学习 D.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9. 下列不属于空间维度环境教育的是( B )A. 学校环境教育B. 儿童环境教育C. 家庭环境教育D.社区环境教育10.环境教育目标不包括( D )A.知识目标B.态度目标C.意识目标D.情感目标11.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的未来》一书,首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该书发表于( D )A.1949年B.1962年C.1978年D.1987年12.下列不属于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是( A )A.野外观察型B.描述解释型C.验证假设型D.设计发现型13. 下列属于空间维度环境教育的是( D )A. 儿童环境教育B. 中学环境教育C. 终身环境教育D. 学校环境教育14.探究引导策略是环境教育教学重要策略之一,倡导以问题为中心,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的特点是( A )A.挑战性B.严密的逻辑性C.专业性D.全面性15. 在环境教育教学策略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是( A )A. 讲演并重策略B. 探究引导策略C. 野外考察策略D. 模拟游戏策略16.目前基础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模式。

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学试卷及答案

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学试卷及答案安徽师范大学师范类教育学试卷及答案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就所学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提问属于(A.诊断性评价B.终结性评价C.绝对性评价D.形成性评价正确答案:D2、将无逻辑意义的材料人为地赋予某些意义,以便于记忆,这也是有意义学习的形式之一。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有意义学习的首要条件就是学习材料本身是有逻辑意义的。

3、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体制,说明了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

A.教育的领导权B.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C.受教育权的分配D.教育目的正确答案:CC[解析]我国唐朝“六学二馆”等级森严的入学体制,说明了政治经济影响和制约着受教育权的分配。

本题说的是入学制度森严,并没有说影响了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不要乱推断。

4、教育的“j三个面向”是指教育要()A.面向学生B.面向未来C.面向现代化D.面向世界E.面向社会正确答案:BCD5、班会有常规班会、生活会和主题班会三类,其中主题班会是班会活动的主要形式。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18,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B.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C.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D.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正确答案:A各种完整的教学设计过程都是在这四个基本要素(学习者、目标、策略、评价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所形成的构架上建立的。

19、关于问题情境与问题解决关系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B.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对问题解决没有影响C.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与问题解决没有关系D.“心理眩惑”有助于问题解决正确答案:A问题情境与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

问题情境中所包含的事物太多或太少.“心理眩惑”等情况都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问题情境中的刺激模式与个人知识结构是否接近,问题情境中事物的空间安排都影响问题的解决。

安徽师范大学2012环境教育学试卷及部分答案

安徽师范大学2012环境教育学试卷及部分答案

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或概念辨析:1.探究引导教学策略答:探究引导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具体的环境问题为案例,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背景,使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开展能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取环境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以与培养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最终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2.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环境友好型社会答: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分层次的概念,其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XX体系。

4.讲演并重教学策略答:讲演并重策略是为了解决环境教育问题,实现环境教育教学目标,完成环境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模型、地图、图片,或者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如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有组织有系统的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环境领域的知识和概念,以此促进学生环境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

5.学习需要答: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6. 档案袋评价答: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与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简答题:1.探究引导策略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①以问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采用探究引导策略的教学的开端,整个教学过程都离不开问题。

②强调自主参与,为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创造空间。

③强调引导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以此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2010-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2010-202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

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实验教育学2、学校教育3.媒介素养4.教育目的5.教学策略6.学生非正式群体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现代型学校的特质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2.当代学生观的更新体现在哪些方面?3.简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4.如何创建良好生命气息的班级文化。

5.怎样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促进作用。

6.新型教师的基础性素养主要包括哪些方面。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尔共80分)1.结合自身实际,谈谈学习教育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价值。

2.试述当代中国学校教育价值取向更新的基本走向。

3.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你对教学评价改革的看法。

四、案例分析直,试用相关教育理念评析案例中的“无人监考”活动的教育思想,教学方法及其育人效果。

五一之前,顺德27万中小学生迎来了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而顺德一中初中部(德胜校区)1200多名学子的这次考试却与众不同考场里,答题、检查、交卷、离开······考试的一切过程都在没有老师的。

监视。

下静悄悄地完成。

上月30日下午,期中考试进入最后一门地理。

3时20余,喧闹的校园渐渐安静下来,老师走进课室,说明考试事项后便开始发放试卷,10分钟后老师离开了教室。

下午3时30分,考试作声响起,考试开始。

考场外走廊两端各坐着一名“联络员”老师。

4时,“联络员”作第一次考场巡视,再过半小时,一“联络员"作第二次考场巡视,他们的作用是为考生解决要上厕所和突然没有笔等难题。

“今天没有发现一个学生有作弊行为。

”“联络员”宣告。

2010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2011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大教学论》2.内发论3,高等教育大众化4.癸卯学制5.个人本位论6.义务教育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

《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PDF)《环境科学》部分复习题参考答案要点1、怎样理解“环境”的基本概念,简要介绍环境的功能和特性概念:从环境科学的角度看,环境即是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的总体,即人类生存与繁衍所必需的、相适应的环境或物质条件的综合体,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两种。

环境的功能:(1)为人类生存和繁衍提供必须的资源。

(2)环境的调节功能。

在一定的时空尺度内,环境在自然状态下通过调节作用,使系统的输入等于输出,保持环境平衡或生态平衡。

(3)环境的服务功能。

环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生产和生活资料,还为人类提供许多服务,像森林调节气候,净化空气,为人类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等等。

(4)环境的文化功能。

优美的自然环境又是艺术家们创作和美学倾向的源泉。

环境的特性:包括环境的整体性与区域性、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环境的资源性与价值性。

(1)整体性与区域性。

环境的整体性是指人与地球环境是一个整体,地球的任一部分,或任一个系统,都是人类环境的组成部分。

环境的区域性是指的是环境特性的区域差异。

具体来说就是环境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或空间范围的差异,会有不同的特性。

(2)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

环境变动性指的是在自然或人类社会行为的作用下,环境的内部结构和外在状态始终处于不断的变化中。

(3)资源性与价值性。

环境的资源性是指环境就是一种资源。

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社会的进步,都离不开环境。

既然环境是一种资源,所以环境的价值性也就显而易见了。

2、怎样理解“环境问题”、“环境质量”、“环境污染”和“环境承载力”这几个概念?环境问题:任何由自然或人类引起的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都是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主要是由有两方面原因引起: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为因素。

环境质量:环境质量就是指环境素质的好坏。

一般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安师大七年级试卷【含答案】

安师大七年级试卷【含答案】

安师大七年级试卷【含答案】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5分)1. 下列哪种现象属于光的反射?A. 镜子成像B. 雨后彩虹C. 日出日落D. 海市蜃楼2. 下列哪个单位表示电功率?A. 瓦特B. 安培C. 伏特D. 欧姆3. 在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属于哪种类型?A. 物理变化B. 化学变化C. 生物变化D. 地理变化4. 下列哪种动物属于哺乳动物?A. 鲨鱼B. 蜗牛C. 老虎D. 青蛙5. 下列哪个行星距离太阳最近?A. 金星B. 地球C. 火星D. 水星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球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

()2. 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会产生氧气。

()3. 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

()4. 电流的方向是由正电荷向负电荷流动。

()5. 食物链中,生产者总是位于第一级。

()三、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1.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______。

2. 地球上的水循环包括蒸发、降水和______。

3. 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和______。

4. 在电路中,电阻的单位是______。

5. 生物的分类等级从大到小分别是界、门、纲、目、科、属、______。

四、简答题(每题2分,共10分)1. 简述牛顿的三大运动定律。

2. 解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3. 描述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4. 简述电流、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5. 列举三种不同的生态系统。

五、应用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以每秒2米的速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求5秒后的位移。

2. 如果一个溶液的pH值为7,它是酸性、中性还是碱性?3. 请计算2kg物质在地球表面所受的重力。

4. 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分别是45度和90度,求第三个内角的大小。

5. 如果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2小时,求汽车行驶的总距离。

六、分析题(每题5分,共10分)1. 分析并解释温室效应的原因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完整版)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完整版)环境学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15 分)1. 大气污染: 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使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一般指有害物质,如S02 NOx HC 03飘尘等超过国家质量标准),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2. 水体自净: 水体受到废水污染后,逐渐从不洁变清的过程,称为水体自净。

3. 逆温: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逆温;4. 永久性听力偏移:如果长期暴露在较强噪声(90 分贝以上)的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就会导致听力永久丧失,这就是噪声性耳聋, 也叫永久性听力偏移。

5. 生物入侵: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5 分)1. 目前国内外垃圾处理的主要方法是采用填埋(堆肥)和(焚烧)三种方法。

2. 水体污染的人为源按人类活动方式可分为(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

3. 大气污染的来源主要分为自然源与人为源,人为源又分为(移动源)和(静止源)。

4. 反映水质有机污染的主要化学指标为( CODcr )和( BOD5 )。

5. 影响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地理因素包括(山谷风)和(海陆风)。

6. 水体中某些藻类,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如氮磷过剩)会突发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围内一段时间中水体变色现象,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淡水中称(水华),若发生在海洋中则称为(赤潮)。

6. 人可听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其强度范围约为(0〜120dB)。

低于20Hz 的声波称为次声,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一个正确选项,少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 分,共10分)1. 属于次生环境问题的是( B E F )。

A. 海啸B. 全球温室效应C. 火山喷发D. 地方缺碘性甲状腺肿E. 水旱灾害F. 噪声污染2. “九五”期间,我国确定的“三河” “三湖” “两区” “一市”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启动,其中三河指的是( A C D )。

安徽师范大学(2010-2016)考研真题

安徽师范大学(2010-2016)考研真题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解释下列概念(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1.实验教育学2.潜在课程3.意义学习4.元认知策略5.苏格拉底法6.生活准备说二、简答题(6小题,每小题10分,共60分)1.教育活动中如何处理智力活动和非智力活动的关系?2.简述德育与其他各育之间的关系。

3.学校管理过程包括哪些基本环节?4.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有何积极意义?5.简述我国隋唐时期教育制度的特点。

6.简述张之洞的“中体西用”教育思想。

三、论述题(3小题,每题20分,共60分)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做中学”的教育信条,中国教育陶行知倡导“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请在分析两种观点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论述它们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2.运用多元智力理论论述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3.运用教育社会功能理论论述教育在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作用。

2015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1.教育目的(狭义)2.长善救失原则3.活动课程4.生活教育5.癸卯学制6.教育模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述蔡元培关于教育改革方针的基本理论2.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措施有哪些?3.为什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4.简述朱熹的“朱子读书法”。

5.洛克道德教育方法主要包括哪些内容?6.简述教师角色的冲突及其解决措施。

三、分析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试述夸美纽斯学校改革思想及其对近代教育的影响。

2.联系教育实际论述人格发展理论及其教育含义。

3.结合我国当前教育发展与改革实际论述依法治教的意义及其途径。

2014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1.课程目标2.陶冶教育3.永恒主义4.工读主义教育5.骑士教育6.道尔顿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60分)1.简要说明解决问题分哪几个阶段?2.简述教育的生态功能。

2012环境系统分析(A卷)参考答案

2012环境系统分析(A卷)参考答案

环工2009级《环境系统分析》(A 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总分40分,每小题4分1) 阶层性 相关性 目的性 整体性 环境适应性2) 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模型结构的选择与确定、模型参数估值、模型的验证与修正、模型的应用与反馈3) 推流作用、分散作用、污染物的衰减与转化 4) 正态、2δy 、95%5) 取状态的时间平均值所造成误差的一种补偿、浓度、扩散系数 6) 流速小和水流交换周期长、水质分层分布、非点源污染源作用突出、水生生态系统相对比较封闭、富营养化(填任意3项均可) 7) 零维 稳态8) 大气湍流扩散程度 竖 难9) 对于一个小区的污水全部在小区处理或者全部输送到下一个小区处理 10)水体的自净能力、污水处理与输送的规模经济效应、污水处理效率二、总分15分,答题要点: (1)(8分)()tK tK dd d teL t eL dKdL ---=-=00ttK d d dLK eLt eLK tL LK dKdL S d d 1.006.0-*-**-=-=∙=(2)(7分)当dt 3=,()Lmg et K L Ld /44.46exp 31.00=⨯=-=⨯-*3.044.436.03.0-=⨯-=-eS LK d()%3%103.00=±⨯-=∆=∆*d d LK K K S LL d为5BOD 的变化率5BOD的值的变化幅度为:()()L mg L L /1332.0%344.4%3 =⨯==∆*三、总分15分,解题要点: (1)(5分)当,a dK K →即0→-d a K K 时,设d a K K y -=则()()()ty K tK d ty Kd d deeyL K e D D +--+--+=0取极限0→y : 则()⎥⎦⎤⎢⎣⎡-+=---→yt d yt tK y e y L K e D eD d 1000lim用罗必达法则求解得()t L K D eD d tK d 00+=-(1)(2)(5分)临界氧亏发生时间为0=dtdD ,则㎡()()()()()00exp exp 000=+-+--+=L K t K K t K D t L K dtdD d d d d ddd c K L D L K L D t 00001-=+-=代入(1)式得100-=L D C eL D(3)(5分)20=T℃时Lmg OS/07.9206.31468=+=d K K l mg L l mg D a d /1.0,/4,/300====Lmg eD c /12.3414/3=⨯=∴-所以20℃时的临界溶解氧值L mg D O O c s /95.512.307.9=-=-=四 .总分15分,解题要点:(1)(9分)对已给浓度计算式关于x)1)(4)(4exp(2)4exp(222222=---+--=xE H u xE Hu E E x Q xE Hu E E xQ dx dl Zx Z x ZY Z x ZY ππ得 Zx E H u x 42=代入原式得Yx ZE Hu e E Q H x C 2max 2),0,0,(π=即为最大浓度计算式。

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及详解一、名词解释题1.教育答:广义的教育是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思想品德、增强人的体质的活动,不管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还是零碎的,都可以称为教育。

狭义的教育是指:①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②学校教育是与社会教育相对的概念,专指受教育者在各类学校内所接受的各种教育活动,是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一般来说,学校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2.教育目的答: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质量规格的设想或规定。

具体来说就是社会对教育活动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教育目的是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文化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的。

它反映了一定社会对受教育者的要求,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也是确定教育内容、选择教育方法、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根据。

3.学校教育制度答: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

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它集中体现了整个教育制度的精神实质。

一般来说,学制是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即学校的类型、学校的级别、学校的结构。

4.教学组织形式答: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教学组织形式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对所培养人才要求的提高也会不断改进,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个别教学制、班级授课制、贝尔-兰卡制、道尔顿制、分组教学制和特朗普制。

5.道尔顿制答:道尔顿制是美国的帕克赫斯特于1920年在道尔顿中学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

按道尔顿制,教师不再上课,向学生系统讲授教材,而只为学生分别指定自学参考书、布置作业,由学生自学和独立作业,有疑难时才请教师辅导。

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

2012年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真题亲爱的同学们,如果您准备考教育学,那么教育学考研真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凯程老师特别把历年教育学考研真题整理如下,供同学们参考,更多年份的真题,同学们也不用费心去寻找,凯程官方网站就有免费提供,找客服索取即可。

凯程创建于2005年,已经有11年悠久历史,在教育学方面战绩辉煌,网站有很多学员经验谈视频,肯定对大家很有帮助,也是凯程辅导成果的展示,凯程开设有基本保录班、半年保录班、暑期集训营、百日冲刺集训营,飞翔标准班等课程。

下面发布的是2012年安徽师大333教育综合真题。

一、名词解释教育教育目的学校教育制度教学组织形式道尔顿制6、学习策略二、简答题1、简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2、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如何贯彻“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的原则?3、当代学校管理的发展趋势是什么?4、杜威关于教育的本质与目的的基本观点是什么?5、我国古代书院能教育的特点是什么?6、简述终身教育思潮的基本观点。

三、论述题1、联系社会实际论述教育社会流动功能的含义及其在当代的教育意义。

2、论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体系。

3、联系教学实际论述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

本文转载自凯程考研网凯程考研免费提供以下内容,到凯程网站找客服免费索取。

2007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08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09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10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11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12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13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14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15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2016年教育学考研真题与答案。

安师大环境与人类健康复习题

安师大环境与人类健康复习题

环境与人类健康复习题一、填空题1.人类的生存要依赖我们的环境。

环境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1)环境的整体性;(2)环境资源的有限性(3)环境资源的区域性(4)环境的变动性和稳定性(5)危害环境的时滞性2.环境激素按照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环境激素和人工合成激素3.生物入侵的方式有自然入侵、无意引进和有意引进4.环境对于生物体是非常重要的资源,环境具有提供资源、调节功能、服务功能和文化功能功能5.1988年5月10日,武汉陆家街发生地陷,造成水泥电线杆、大树及十多间房屋都相继陷入泥中。

这是大量抽取_地下水_而招致恶果的典型例子。

6.环境健康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类生存的环境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7. 汽车尾气是光化学烟雾的主要污染来源。

8. 生态破坏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土壤盐碱化和生物多性减少9. 生态系统的生物组分按其功能可以分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10. 很多的化学污染物具有三致作用,三致作用指的是致突变、致畸、和致癌。

11. 土壤是最珍贵的自然资源,其污染主要来源包括生活性污染源、生产性污染源、交通性污染源和放射性污染源12. 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通常有呼吸道、接触皮肤和伤口和消化系统二、选择题1.自然环境中的淡水绝大部分分布于A. 冰川 B. 河流与湖泊 C. 地下水 D.海洋2.20世纪八大环境公害事件中,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属于A.大气污染; B.噪音污染;C.重金属污染;D.有机农药污染3.下列气体污染物中会造成酸雨的是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 C.甲烷D.一氧化碳4.环境是由其各个要素组成,下列不是环境要素的是A. 温度 B.光照C.矿藏D.外来物种5.全球变暖的原因被认为是温室气体的排放,下列哪个气体不是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A. 氩气B. 二氧化碳 C.氟利昂 D.甲烷6.下列农药中,属于已经被禁止使用的有机氯类农药的是 A. 扑草灭 B.马拉硫磷C.波尔多液D.DDT7.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安徽师范大学333教育综合[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
③ 创造性。创造性是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体现于学校生活的 方方面面。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性思维和活动提供充分的机会,促进学 生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生长。
(2)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从教师方面看,教师是教育过程的组织者、领导者,学生就是教师教育 实践活动的作用对象,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被领导者。从学生具有 的特点来看:
3 简述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答: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和根本,信息技术是实现教学更优化的 手段或者途径。教学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根本
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 动。在整个的教育活动进行过程中,我们要实现教育目的就要做好教学 工作,主要就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程度的 实现教学目标。无论我们采取怎样的教学手段或者教学方法从根本上来 说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的而服务的,教学的根本地位并没有发生变化。
② 文化环境建设中还需要增强动态意识,有意识地从班级整体工作的角 度,将班级发展过程体现在班级文化上,尤其是主题活动中的有关材 料,可以即时呈现在环境之中,形成阶段性、流动性的文化建设形态。
(2)隐性的文化环境建设
学生不仅是有生命的动物,还是有意识、有情感、有个性的社会人。学 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 自觉性。学生是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是否接受教师的教育及接受 程度如何,都受到学生自身意识的自觉支配。
② 独立性。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个 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和尊严。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影响有过滤、取舍 的作用。
社会更新性再生系统。在近代型学校中,受教育者被视为知识的继承者 和自我发展的承担者。因而,从传递知识为本转向以培养人的健康、主 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为本,是现代型学校价值提升的核心构成。

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

2022年安徽师范大学环境科学专业《环境监测》科目期末试卷A(有答案)一、填空题1、静态配气法适用于______标准气的配制,动态配气法则适用于______标准气的配制。

2、水中氨氮是指以______或______形式存在的氮。

常用的测定方法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方法。

3、采用索氏提取器提取环境样品中的有机污染物时,其优点是______,缺点是______;K-D浓缩器的优点是______。

4、当作用于某一点的两个声压均为90dB时,其合成声压为______。

5、大气环境遥感监测的主要内容包括______、______、______。

6、环境监测按监测目的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__。

7、在土样制备过程中,风干的土样碾碎后,先过______尼龙筛,然后用______弃取样品至足够分析用的数量,最后全部通过______的尼龙筛。

8、实验室内监测分析中常用的质量控制技术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二、判断题9、采集有组织排放污染物时,采样点位应设在弯头、阀门等下游方向不小于6倍直径,和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3倍直径处。

()10、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各种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有害物质。

而二次污染物是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转化后形成的物质,因此二次污染物的毒性要比一次污染物的毒性小。

()11、降水样品分析时,可以用测完pH的样品测定电导率和离子组分。

()12、保存水样的目的只是减缓生物作用。

()13、纳氏试剂比色法对废水中氨氮的测定,加入酒石酸钾钠的作用是为了显色。

()14、挥发性有机物指沸点在260℃以下的有机物。

()15、鱼类急性毒性试验的时间定为48h或96h。

()16、在噪声强度计算中80分贝+75分贝>100分贝。

()17、线性范围是方法检出限到校准曲线最高点之间的浓度范围。

()18、系统误差能通过提高熟练程度来消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师范大学2012环境教育学试卷及部分答案复习思考题名词解释或概念辨析:1.探究引导教学策略答:探究引导教学策略是教师在环境教育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以具体的环境问题为案例,创设能激发学生探究的问题背景,使学生以问题为中心进行探究学习,通过开展能推动学生积极思维的探究活动使学生获取环境知识与技能、领悟科学思想观念、学习科学研究方法以及培养科学探究意识与能力,最终使学生得到环境技能方面的训练、环境知识的丰富和环境意识的提高。

2.可持续发展答: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3.环境友好型社会答: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分层次的概念,其基本目标就是建立一种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不断创新的技术体系,一个更加开放的国际贸易金融体系,注重社会公平的分配体系和开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民主体系。

4.讲演并重教学策略答:讲演并重策略是为了解决环境教育问题,实现环境教育教学目标,完成环境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模型、地图、图片,或者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技术如幻灯片录像和多媒体等各种手段,有组织有系统的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环境领域的知识和概念,以此促进学生环境认知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策略。

5.学习需要答:学习需要是学生追求学业成就的心理倾向,是社会学校和家庭对学生的客观要求在学生头脑中的主观反映。

6. 档案袋评价答:是指“根据教育教学目标,有意识地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证据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简答题:1.探究引导策略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①以问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是采用探究引导策略的教学的开端,整个教学过程都离不开问题。

②强调自主参与,为学生个性的健全发展创造空间。

③强调引导作用,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应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适时、适度的引导,以此来保证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进行。

④重视合作交流,采用探究引导策略进行教学尤其强调合作交流。

⑤强调思维开放,没有思维开放就不会有创新。

2.比较并认识理科与文科在渗透环境教育途径上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与课堂教学相结合,与学习内容相联系,让学生在学习中和课堂上树立环保意识。

不同点:在理科中还可利用实验教学强化环境教育,利用实践活动拓展环境教育,以及通过作业测验体现环境教育,而文科注重的则更多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3.在采用学科渗透式进行环境教育时,应处理好哪些问题?答:更新教育观念、整合教育目标、把握教学原则、将环境教育目标纳入评价体系、拓展教学资源4.讲演并重策略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答:优点:1、能够充分调动和发挥教师的主导控制作用,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速度、进度和难易程度。

2、能在较短时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将大量抽象化、概括化了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3、环境领域涉及面广,层次复杂,对它的理论学习,必须由教师通过课堂讲演来进行科学的分析、概括、整理和逻辑论证。

4、在教师讲授时结合演示可以讲学生难以看到或根本无法看到的环境现象、环境情景、进行直观形象地再现,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环境知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的环境认识。

5、教师可以有目的的进行环境意识、环境道德、环境行为的教育。

缺点:1、以教师为主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动手能力的提高。

2、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容易使学生因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等原因对学习产生抵触情绪而导致教育失败。

填空题:1.环境教育的目标要素包括意识目标、知识目标、态度目标、技能目标、实践目标。

2.环境教育的评价方式包括纸笔测验、表现性评定、档案袋评价、和真实评定。

3.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按照过程模式可分为描述解释型、验证假设型和设计发现型等三种类型。

4.环境教育课程资源的构成按物质类可分为课程资源,人力资源,按非物质类又可分为课程知识资源和课程思想资源。

5.环境教育的评价原则包括全面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多样性原则和定性与定量评价结合原则。

6.环境教育的教学设计对环境教育的效果作用很大,对环境教育进行设计需要遵从一些要求,这些基本要求有:注意设计的系统性;注意设计的程序性;注意设计的可行性;注意设计的反馈性;注意设计的主体性;注意设计的多态性;注意设计的实践性;注意设计的可持续发展。

7.野外观察教学策略是环境教育中重要而有效的一种的策略,它在环境教育中的意义有: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有利于学生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与技能;有利于发展学生正确的环境价值观及态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环境道德。

8.环境教育教师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素质包括组织教育活动技能,组织教学活动技能和现代教育技术技能。

9.环境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很巨大,环境教育的教师必须具备一些素质要求,这些素质要求主要有:环境意识素质;文化科学素质;职业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10.本课程对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轨迹和阶段进行了初步的划分。

按本课程,国际环境教育的发展阶段划分为:萌芽;奠基;创立;发展;持续发展;深化11.环境教育的原则是实施环境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准则,我们在进行环境教育时要遵循的原则有:整体性;批判性;生态性;现实性;实践性。

单项选择题:1.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确定世界环境日为:A. 3月12日 B. 6月5日 C. 10月1日 D. 12月25日2.下列不属于以可持续发展为伦理基础的环境教育的基本特征的是:A.发展性B.前瞻性C.改革性D.综合性3. 下列事件中不属于20世纪全球十大环境污染事件的是: A. 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B. 水俣病事件C. 印度博帕尔事件D. 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件4.环境教育目标要素不包括:A.知识目标B.态度目标C.意识目标D.情感目标5.二十世纪世界十大环境污染公害事件中,日本熊本的水俣病事件属于()污染A.放射性污染B.有机农药污染C.重金属污染D.微生物性污染6. 环境教育诞生的思想理论基础中,保证了环境教育诞生应具备的所有理论条件的理论基础是: A. 卢梭的自然教育主义 B.杜威的教育思想 C. 英国的自然学习D. 卢卡斯环境教育模式7. 下列不属于空间维度环境教育的是:A.学校环境教育 B.儿童环境教育 C.家庭环境教育 D.社区环境教育8. 在环境教育教学策略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的是:A. 讲演并重策略B. 探究引导策略C. 野外考察策略D. 模拟游戏策略9. 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发表了《我们共同的未来》一书,首次明确给出了可持续发展的定义。

该书发表于:A.1949年B.1962年C.1978年D.1987年10.针对环境教育的目标和课程等研究提出了四层次环境教育目的的人是:A. 雷切尔·卡逊B. H.R.亨格福德C. 约翰·杜威D. 卢卡斯11.下列观点中,反映了古人“参天化育”的生态观的是:A.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 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

焚蔽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C.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D. 独与天地精神往来12.下列不属于环境教学策略特点的是:A.可操作性B.启发性C.灵活性D.调控性13. 美国在世界上率先制定了第一部《环境保护法》,这是:A.1948年B.1962年C.1970年D.1978年14.环境教育的内容涉及各个学科,并与之相渗A. 理念相通B. 目标相合C. 内容相依D. 教学方法相同15.下列观点中,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融,“天人合一”的生态观的是: A. 人是地球的主人,是自然的主宰 B. 人定胜天 C.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D.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16.不能直接体现高等师范院校担负着中小学环境教育师资职前培养的职能的优势的是:A.科研优势B.财力、物力优势C.师资培训优势D.业务指导优势17.下列属于空间维度环境教育的是:A. 儿童环境教育B. 中学环境教育C. 终身环境教育D. 学校环境教育18.设立自然保护区最根本的目的是为了: A.供人们游玩,发展旅游事业 B.保护野生动植物和自然景观 C.供人们狩猎D.更好发展农牧业生产19.目前基础环境教育主要采用学科渗透的环境教育模式。

下列属于环境教育在交叉学科中的渗透的是: A. 环境教育在物理学科中的渗透 B. 环境教育在地理学科中的渗透C. 环境教育在历史学科中的渗透D. 环境教育在美术学科中的渗透20. 《寂静的春天》一书是人类首次关注环境问题的著作。

该书关于农药危害人类环境的惊世骇俗的预言,强烈地震惊了整个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A. 雷切尔·卡尔逊B. 约翰·杜威C. 托马斯·普瑞查D. 卢卡斯21. 下列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表述中错误的是:A. 发展的目标是满足人类的发展B. 人类的行为要受到自然界的制约C.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工具,人类可以征服自然D. 要注意代内、代际公平及空间与中间的公平22.下列不属于环境教育的特征的是:A.严密的逻辑性B.广泛的社会性C.跨学科的综合性D.手段的多样性23.首次提出“环境教育”一词,并在国际自然和自然资源保护协会上使用的是:A. 托马斯·普瑞查B. H.R.亨格福德C. 约翰·杜威D. 让·雅克·卢梭24. 率先颁布《环境教育法》,从法律上明确规定了政府在推动环境教育发展过程中的责任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C. 美国D. 中国25. 下列不属于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类型的是:A.野外观察型B.描述解释型C.验证假设型D.设计发现型26.环境教育诞生的思想理论基础中保证了环境梭的自然教育主义 B. 杜威的教育思想 C. 英27.下列不属于环境教育评价类型的是: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终结性评价D.反馈性评价28 探究引导策略是环境教育教学重要策略之一,倡导以问题为中心,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提出的问题应具有的特点是:A.挑战性B.严密的逻辑性C.专业性D.全面性29.下列不会直接构成对探究性教学影响的因素是:A.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B.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经验C.教学场所的选定D.教师的技能水平和引导策略30.下列不属于环境教育原则的是:A.批判性原则B.多样性原则C.整体性原则D.生态性原则31.下列属于2009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的是:A.只有一个地球B.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C.促进低碳经济D.环境与居住32. 我国学校环境教育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起步阶段、发展阶段、重新定向阶段和创建绿色学校阶段,其中发展阶段的时间段为:A. 1949 ~1959B.1963 ~1973C. 1973 ~1983D. 1983 ~1992论述题:1.请分析生态文明与环境友好型社会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