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下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1.在我们的感觉器官中,眼睛能获得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单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
2.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
3.观察方法一: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观察方法二: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4.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出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5. 人类很早发现某些透明宝石可放大物体影像,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人们把放大镜叫做凸透镜。
7.昆虫在自然界中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它们有着和其他动物不同的身体构造和本领。
8.苍蝇落在竖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在放大镜下观察,能发现不同昆虫的触角形状不同。
10.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11. 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12.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13. 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这是显微镜下花岗岩中的长石、云母和石英等矿物的晶体。
14.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有的像一簇簇的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15.1.找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
2.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
3.用纸筒和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doc
六年级科学下册各单元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是凸透镜,,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只要具有放大镜片透明,中间较厚的结构比如加满水后的烧杯,烧瓶等,就具有同样的(放大)功能。
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
3,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
4,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的鼻子灵敏得多。
5,食盐、白糖、碱面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制造晶体的方法有减少水分、降低温度等。
6,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7,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 倍的显微镜。
8、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安放—对光—装片—调焦—观察。
(详见课本P13)使用显微镜时应注意:(1)在使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标本的移动方向和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方向正好相反。
(2)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放大倍数(3)在显微镜下观察物体有一定要求。
物体必须制成玻片标本,才能在显微镜下观察到它的精细结构。
制成玻片标本的切片必须是薄而透明的。
9,洋葱表皮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
10,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在显微镜下,我们看到了叶细胞中的叶绿体,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还看到了叶表皮上的气孔,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场所。
六年级下册科学课件-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教科版 (共21张PPT)
❖ (2)在医药方面:发现传染病是由于微生物造成 和传播的;并发明、研制了许多药物以抵抗和克服 微生物的危害;还找到了战胜肺结核、霍乱、伤寒 等可怕疾病的方法。
❖ 14、任意给你一杯水,你能分辨出水中是否存在微 生物吗?
❖ 答:自然界中大部分的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 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 有(规则),有的是立方体,有的像金字塔, 有的像一簇簇针;有的晶体(较大),肉眼 可见,有的(较小),需要在放大镜或显微 镜下才能看见。
❖ 7、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吗?举例说明。
❖ 答:并非所有透明的固体都是晶体,如玻璃、 松香、琥珀、珍珠等就不是晶体。
❖ 3、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玻片移动的方向和 从目镜里看到的方向(相反)。
❖ 4、物体的微细结构必须制成(玻璃标本)才能在 (显微镜)下观察清楚。
❖ 5、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 镜观察到了(细胞);他是第一个发现和提出“细 胞”这个名称的。
❖ 6、一些微小的生物需要(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它的生 长过程
❖ 5、豆类植物根部的(根瘤 )可以吸取并固定 大气中的氮,提供给植物作为肥料。
❖ 6、人们利用(细菌)能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 的优势,生产大量(胰岛素),用于治疗糖尿 病。
❖ 7、第一个指出微生物和人类健康关系的人是 (巴斯德 )。
❖ 8、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是袁(隆平 )。
❖ 9、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名字是(多莉 )。
❖ 答:制作生物标本的步骤是:(1)采集标本; (2)培养;(3)制片。
❖ 12、说一说细胞有哪些共同点?
❖ 答:细胞是有生命的,它会生长、繁殖、变化、 衰老和死亡。生物体的发育过程就是细胞不断生长、 繁殖、变化的过程,生物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细胞 的衰老和死亡引进的。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7《用显微镜观察身
——草履虫
纤毛
——草履虫
草履虫用纤毛感觉周 围环境,像划桨一样 划动纤毛自由 运动。 草履虫的食物是细菌 和单细胞藻类。它通 过细胞口将食物吸入 体内,不能消化的食 物残渣由胞肛排出体 外。
(2) 草履虫的结构
草履虫的身体就是 一个细胞,有细胞 核,细胞质和表膜 (细胞膜)
伸缩泡 (排出水和废物)
变形虫的食物: 单细胞藻类、 细菌、小原生 动物、真菌、 有机物碎片等
——变形虫
——变形虫的裂变
它的繁殖方式是由 一变二,二变 四……环境恶劣时, 也能形成胞壳,进 行休眠。
变形虫的特征
1、变形虫是能变形的, 突起变成伪足;
2、在身体表面进行取 食、排泄及呼吸;
3、当环境变化时,能 形成胞壳,进行休眠;
单细胞动物----草履虫
这是在不同放大倍数 的显微镜下观察到的
——草履虫
后端
生活在不流动的、含有 很多有机物的淡水里。是
中后部一种个体较大的原生动物,
长约0. 25厘米,用肉眼
可以看见是一个小白点。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身
体前端较钝;后端较尖,
中后部较宽,形状像一只
草鞋
前端 倒转的草鞋。
身体只是由一个细胞 构成,但是这一个细 胞能够完成消化、呼 吸、 排泄、繁殖等所 有的生命活动。借着 纤毛的摆动,在水里 自由运动;草履虫口 沟里的纤毛不停地摆 动,使水里的食物进 入细胞,形成食物泡。
草 履 虫 的 运 动
在环境极端恶劣的情 况下,它的细胞表面 会形成一个坚 固如壳 的膜,不食不动。一 般 情况下,草履虫的 繁殖方式是先将身体 拉长,接着从中部分 裂成两部分,最后每 部分形成一个幼小的 草履虫。
——草履虫
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练习题及答案(已排版可直接打印)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练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填空(每空1分,共40分)1、放大镜又叫,它具有功能,还能让我们观察到很多观察不到的细节,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2、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系凸起程度越大的放大镜放大的效果倍数也越大。
4、通过放大镜观察可知: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苍绳的眼睛是复眼。
5、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6、许多的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而成。
7、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8、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果的显微镜,为了能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可以把物体放大到 200万倍。
9、大量的研究证明生命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和结构单位。
10、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1、鱼缸里的水发绿是因为其中有微生物的缘故。
12、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13、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自制的复合显微镜观察到了细胞。
14、在放大镜和显微镜没有发明之前,人人们只能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探知世界。
15、透明的物体不一定是晶体,制作晶体的方法有结晶和蒸发。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要观察清楚花粉的样子,我们需借助( B )来观察。
A.放大镜B.显微镜2、人的最高视力只能看清( B )的微小物体。
A.1/5厘米B.1/5毫米C.0.5毫米3、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的人是( C )A.列文虎克B.罗伯特胡克C.巴斯德4、我们用显微镜看到的物体是( A )A.放大了的正像B.放大了的倒像C.缩小了的倒像D.缩小了的正像5、昆虫头上( C )就是它的触角。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体会到科学知识与生活之间是紧密相关的。
教学重点:了解物质的变化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紧密关系。
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相关实验的总结概括。
课前准备:收集的关于物质变化与生活之间关系的资料。
水、糖、柠檬酸、苏打、勺子、杯子、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授课时间:年月曰一、整理概括单元内容1、看课本资料回顾:本单元中我们研究了哪些物质的变化罗列出来。
2、综合填表:3、交流表格填写的知识的综合概括重点: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在什么地方化学变化伴随的常见现象有哪些你怎么理解物质是变化的二、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联系1、交流课前收集的生活物质变化资料(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说适当补充和拓延学生的理解领域)2、阅读课本介绍的物质变化资料,思考:这中间存在着怎样的变化属于哪一种类型的变化3、小结:物质的变化在我们的衣食住行中无处不在,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活动制作:自制饮料1、同学们很爱喝的饮料有哪些呢你觉得是怎样做成的呢如果用我们物理和化学变化的眼光来看是怎样的呢柠檬汽水:根据课本资料的配料,小组制作。
要求:仔细观察制作过程中的变化体现。
2、品尝后谈谈体会。
四、课外活动:制作橙汁饮料,与家人分享。
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科学第六年级下册教案上面的圆圈里吗(学生根据自己的月相和大致的推测时间,在黑板上的相应位置贴上月相。
六下科学微小世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一、填空。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光线通过凸透镜会发生(折射)。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明了放大镜。
放大镜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中被广泛使用。
在我们的感觉器官(眼、耳、鼻、舌、手)中,(眼睛)能收集到比其他感官更丰富的信息,但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边缘薄)。
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装水),冰块、水滴、透明玻璃球都有放大功能。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5、用放大镜观察电视机和计算机的屏幕,会看到一个个小点由(红)、(黄)、(蓝)三色组成。
6、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7、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8、苍蝇落在坚直光滑的玻璃上,不但不滑落,而且还能在上面爬行,这和它(脚的构造)有关。
9、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
昆虫是自然界中人类肉眼看得见的最小的动物之一,用放大镜可以观察到昆虫的(口器)、(触角)、(翅膀)等特殊的构造。
10、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这些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苍蝇的眼睛是(复眼)。
11、科学研究表明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们的(鼻子),这个鼻子能分辨各种气味,比人们的鼻子灵敏得多。
人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全册知识点汇总
滑 轮 滑轮类型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 作用 省力 改用用力的方向 既省力又转变用力方向六年级《科学》上册学问要点第一单元复习资料1. 在工作时,能使我们省力或便利的装置叫作机械。
2. 像撬棍这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杠杆。
它有三个点,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抑制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转动的位置叫支点。
3. 杠杆尺平衡时,左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等于右边的钩码数乘以格数。
4.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当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时,杠杆省力。
5. 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可以转动的机械叫做轮轴。
6. 像旗杆顶部的滑轮那样,固定在一个位置转动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做定滑轮。
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做动滑轮。
7. 把动滑轮和定滑轮组合在一起使用,就构成了滑轮组。
8. 像搭在汽车车厢上的木板那样的简洁机械叫做斜面。
9. 斜面的坡度越小,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小,斜面的坡度越大,在斜面上提升物体所用的力就大。
螺丝钉的螺纹越密,旋进去就越省力。
10. 链条与两个齿轮啮合,起到传递动力而使自行车运动的作用。
11. 各种简洁机械的比较:12. 写出各类型滑轮的作用。
13. 自行车上的各局部应用了哪种简洁机械?杠杆 简洁机械举例 省力杠杆 开瓶器、切刀、核桃夹、羊角锤不省力也不费力 跷跷板、订书机、天平 费力杠杆筷子、镊子、钓鱼杆 轮轴水龙头、门把手、方向盘、扳手拧螺帽、螺丝刀拧螺丝斜面 盘山大路、大桥引桥、螺丝钉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应用机械的位置应用机械的类型车把手轮轴车上的螺丝钉斜面刹车杠杆车轮和车轴轮轴大齿轮和小齿轮轮轴后架上的弹簧夹杠杆车铃的按钮杠杆脚蹬轮轴其次单元复习资料1.很多的房屋和桥梁都是依靠直立的材料 (柱子)和横放的材料(横梁)支撑住的。
它们受压时,横梁比柱子简洁弯曲和断裂。
《微小世界——怎样放得更大》科学教学PPT课件(3篇)
➢ 其主要成就:首次发现微生物,最早记录肌纤 维、微血管中血流。
光学显微镜
➢ 光学显微镜是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 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 息的光学仪器。
√ 微观世界。
5.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显微镜。
√ 6.显微镜和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工具。 × 7.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无限的。
8.自制显微镜,要获得清晰的图像,可以调节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 √
谢谢聆听
➢ 显微镜已有300多年的发展史,自从有了显微镜, 人们看到了过去看不到的许多微小生物和构成生 物的基本单元——细胞。
➢ 在普通中学生物教学大纲中规定的实验中,大部 分要通过显微镜来完成,因此,显微镜性能的好 坏是做好观察实验的关键。
电子显微镜
➢ 简称电镜,经过五十多年 的发展已成为现代科学技 术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 电子显微镜由镜筒、真空 装置和电源柜三部分组成。
➢ 移开一个凸透镜,比较一下两次 看到的物体有什么不同。
➢ 用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替换其 中的一个凸透镜,看看有什么不 同。
➢ 说说你的精彩发现。
➢ 有什么办法固定这个装置?
➢ 上下移动调整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 直到找到物体最清楚的图像,用纸筒和 胶带纸把两个透镜固定下来,一个简易 的显微镜就做好了。
课前提问
1.什么是晶体? 2.制作晶体常见的两种方法是什么? 3.列举出几种常见的晶体。 4.列举出几种常见的非晶体。 5.自然界中的晶体一般是怎样形成的?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根据之一。
放大镜是中间较厚、边缘薄、透明的(凸透镜),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作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显现人的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
并被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大小)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
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
4、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是:(1)、移动放大镜: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的距离不变,手持放大镜在人眼和观察对象直接来回移动,直至图形大而清晰;(2)、移动被观察的物体:把放大镜移至眼前,移动观察对象,直至图形大而清晰。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6、使用观察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
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苍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的翅膀上布满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7、昆虫的“嗅觉”很灵敏,据说是因为它们的(触角),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
8、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
(显微镜)的发明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大飞跃,把人类带入了一个(微观世界)。
9、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0、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
如花岗岩由(长石)(云母)(石英)等矿物的晶体组成。
1、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
晶体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
有的晶体较大,肉眼可见,有的较小,要在放大镜或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2、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以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整理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知识点整理班级姓名1.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的特点:透明、中间厚边缘薄.作用: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2.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凸度有关.与放大镜的直径大小无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但观察到的范围(视野)会越小.3.人类最早使用的透镜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了放大装置的应用.培根发明了眼镜.4.也具有放大功能的器具有:水滴、老花镜、加满水的烧杯等.5.使用放大镜方法:把放大镜移至眼前.再移动物体(物动).或者将物体放好位置.将放大镜移动与眼睛和物体之间(镜动).直至图像大而清晰.6.近视眼镜的镜片是凹透镜.能缩小物体的图像.老花镜的镜片是凸透镜.能放大物体图像.7.通过观察可知:蝇的眼是复眼;蟋蟀的“耳朵”长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8.食盐、白糖、碱面、味精的颗粒都是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人们把这样的固体叫做晶体.9.食盐、白糖的晶体是立方体的.味精的晶体是柱状的.10.自然界中的大部分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或由晶体组成.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都很有规则.11.许多岩石是由矿物晶体集合而成的.花岗岩中的矿物晶体主要有长石、云母、石英等三种.12.制造晶体的方法有蒸馏(减少水分)、降温等.13.玻璃、珍珠、松香、沥青、橡胶和琥珀是非晶体.14.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15.为了看到更小的物体.人们又研制出了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16.由于显微镜的发明.人们能够观察到比通过放大镜观察所能达到的更加丰富的微观世界.17.显微镜和放大镜、量筒、弹簧秤一样.是人类认识周围物质的一种工具.18.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有限的.光学显微镜1500倍.电子显微镜200万倍.扫描隧道显微镜3亿倍.19.一般常用的光学显微镜的镜片是两块凸透镜.调节显微镜两块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可获得更清晰的图像.20.光学显微镜主要部件有:目镜、物镜、反光镜、载物台、调节旋钮等.21.使用显微镜的步骤可以概括为: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22.一般情况下.放大镜、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三种器材中放大倍数最大的是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最小的是放大镜.23.科学家选择电子显微镜来观察SARS病毒.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来操纵分子、原子.24.把整个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我们不可以直接观察它的精细结构.为了便于观察.制作的切片标本要求薄而透明.25.载玻片移动的方向与从目镜里看到的物体图像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26.通过调节载物台下的反光镜.可以增加目镜中标本图像的亮度.27.如果目镜或物镜的镜面比较脏.要用擦镜纸而不能用手直接擦.28.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现了生物的细胞结构.29.大量的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自然界的大多是生物都是由多细胞组成的.但也有一些生物.它们只有一个细胞.称为单细胞生物.30.细胞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展、繁殖、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通过细胞进行的.31.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32.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33.气孔是植物气体和水汽蒸腾的通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场所.34.我们喝的桶装矿泉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但是里面还有微生物.35.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绿藻、变形虫、草履虫、鼓藻、硅藻、喇叭虫、眼虫、团藻等.绿藻、眼虫能使鱼缸里的水发绿.36.微生物是一种生物.因此也会新陈代谢.37.我们可以利用干草来培养微生物.38.制作微生物玻璃片标本时.我们可以用吸水纸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39.霍乱、肺结核、伤寒这些可怕的疾病都是由微生物引起的.40.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41.随着观察工具的改进.人们的观察视野得到了极大的拓展.42.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
六年级科学下册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主 题 :微生物对人类的作用
资料来源 :网
络
资料题目 :酵母菌的作用
内 容 :酵母菌细胞内含有大量的酶,它们可以把
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还可以把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并产
生二氧化碳。在酿酒的过程中,酵母菌使果汁或粮食
发酵,产生酒精。制作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
碳会在面团中造成许多小孔,使面包膨大和松软,而
列文虎克 罗伯特胡克 巴斯德 袁隆平
细胞学说 发明能放大近300倍的显微镜 杂交水稻之父 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课堂 检测
二、填 图
动物结构 蝴蝶鳞片 蟋蟀的耳朵
草履虫
细胞
用感官
用放大镜
用显微镜
形状
各种晶体 蝇的复眼
叶绿体
叶表皮气孔
这是人类 研究 微小世界的最新成 果——克隆羊。克 隆是人们生产具有 所需性状生物的先 进技术。克隆技术 的成功,使人们培 养人体器官,用以 替换病人的器官使 之康复成为可能.
还有土壤的改良和净 化、污水和垃圾处理,微 电子技术等都运用了放大 镜和显微镜。
显微镜下的头发对比
正常头发放大200倍
对于事物
很多细小的 特征能够观 察清楚。
将许多肉眼 看不到的东西 放大成千上万 倍后,使它们 清晰的出现在 人们的眼前。
肉眼
放大镜
光学 显微镜
电子 显微镜
扫描隧道 显微镜
小昆虫等
放大几倍、 几十倍, 观察到物 质的晶体, 生物的小 器官和组 织
放大几百 倍,观察 到生物的 细胞、微 生物、极 少数细菌
青霉素
• 青霉素是抗菌素的一种,是指青霉菌培养液中 提制的分子中含有青霉焕,能破坏细菌的细胞 壁并在细菌细胞的繁殖期起杀菌作用的一类抗 生素,是第一种能够治疗人类疾病的抗生素。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题(附答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单元测试题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填空(28分)1、我们把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称为(),比如身边的物质中有食盐、白糖、()等。
2、()是生物最基本的(),也是生物最基本的()。
3、放大镜也叫(),它是一种()厚,()薄的透明镜片。
4、凸透镜的作用是()、()和()。
5、绿色植物的一些细胞能进行( ),制造(),它们好像一个个微小的工厂。
6、()具有()的特征,如:对环境有一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0分)1、荷兰生物学家XXX克制成了世界上最早的可放大近300倍的金属结构的显微镜,发现了微生物。
()2、放大镜的镜面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
()3、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的细胞。
()4、鱼缸里的水变绿是因为其中有绿藻缘故。
()5、在制作晶体的实验中,使用较浓的食盐溶液更容易看见食盐晶体。
()。
三、选择题(10分)1、不同的虫豸头部都长着不同形状的()触角。
A三对B两对C一对2、虫豸头上的()就是它的鼻子。
A触角B复眼C鼻子3、第一个发觉细胞的科学家是()。
AXXXBXXX.XXX4、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就()。
A越大B越小C不变5、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如果想让图像向左移动,标本应该想()移动。
A、左B、右C、都纰谬6、电子显微镜已经可以把物体放大到()倍。
A、200B、2000C、200万7、下面的透明玻璃镜片具有放大作用的是()。
A、B、C、B、8、科学家选择()来观察SARS病毒。
A、光学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9、放大镜的镜面直径越大,它的放大倍数()。
A、越大B、越小C、不肯定10、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越大,所能观察到的图像范围就(A、越大B、稳定C、越小四、填一填在括号内写出显微镜各部分的名称(共5分)五、简答。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点背诵
人教版六年级科学下知识点背诵第一单元微小世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光从一种透明物质斜着进入另一种透明物质时,它的传播路线会发生偏折,光的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凸透镜(也叫放大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也叫放大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三大作用。
凸透镜的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它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就越大。
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第一个制造出近视眼镜的是13世纪的英国人培根。
自然界中很多固体物质都是晶体(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晶体的形状很有规则。
花岗岩由长石、石英、云母等矿物晶体组成。
17世纪荷兰生物学家列文虎克制造出了第一台显微镜,1663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发现了细胞。
17世纪,显微镜的发明使人类步入了微观世界。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生命体细胞的作用:生物的呼吸、消化、排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运输保护健康。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物质的变化可分为物理变化(状态、形状、大小等的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淀粉遇碘酒变蓝黑色,有新物质产生,是化学变化。
淀粉主要存在于各种谷物、薯类中;不含淀粉的食物有肉、蛋、奶、水果、大部分蔬菜等。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涌出大量的气泡,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化学变化;反应时要吸热,摸杯壁感觉较冷。
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不支持燃烧,可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铁在水和空气的共同作用下生成铁锈(主要成分是三氧化二铁),是化学变化。
保持干燥或隔绝空气(如涂油、刷漆、电镀)可减缓铁生锈。
物质的化学变化常伴随: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产生气味等现象。
第三单元宇宙常见星球的分类:1、恒星,发光发热(如太阳);2、行星,围绕恒星公转,不发光发热(如八大行星);3、卫星,不发光发热的,围绕行星公转的(如月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
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
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
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
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
(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1、师:对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2、课外你可以尝试着用一些简易的材料自己制作一面放大镜,或者用你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身边的物品,看看还会有什么新的发现。
板书设计:放大镜构造:镜架、镜片(凸透——“凸透”镜)作用:“放大”物体的图像、放大细节用途:……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过程与方法:使用放大镜观察身体结构的细部和活动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使用工具观察扩大了人们的视野,可以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2、发展使用放大镜观察昆虫的兴趣。
【教学重点】能通过放大镜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教学难点】用图或文字记录放大镜下的昆虫肢体及生活习性【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教学过程】一、奇特的身体构造1、科学家故事或多媒体课件导入:师:在地球上有一个庞大的昆虫家族,它们种类数量繁多,每一种都有着特殊的身体构造与特有的生活习性,由于它们个头太小,常常被我们忽略。
但有一些执着的研究者,他们常与这些小家伙为伍并以观察它们的生活为乐。
比如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他用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田野里对昆虫进行观察,发现了许多昆虫的趣事,写出了著名的《昆虫记》。
现代的研究者运用更为先进的摄影设备对昆虫世界进行拍摄,让我们来看看摄像机镜头下的奇妙的昆虫世界吧!(师播放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
)2、用肉眼观察昆虫肢体1) 师:昆虫世界如此奇妙,看看我们能发现些什么?把你们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分组观察: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
(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
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
可能的发现:昆虫的身体有头、胸、腹,有的昆虫翅膀是透明的,昆虫足上有勾……)3、用放大镜观察昆虫肢体1) 师:(待学生观察得差不多不再有兴致时,发给每组至少两个放大镜。
如果每个学生自备的,可事先让材料员收起来,等观察时再发给大家)这些家伙比较小,让我们用上放大镜,看看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样把你的发现用图或文字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2) 交流观察发现:学生通过实物投影仪展示自己的观察记录,交流自己组的观察发现。
通过观察发现,辅之以学生的相关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对昆虫世界的了解,激发学生研究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师事先也可以准备一些关于昆虫资料,在学生交流时用以补充。
二、昆虫的生活习性1、阅读第6页观察实例:蚜虫和它的天敌——草蛉2、课外观察实践:选择一种昆虫作为你们的观察对象,看看它们是如何吃食、活动、筑巢……把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可供观察的昆虫(供参考):苍蝇、蚊子、蝴蝶、蚂蚁、蟑螂、蚱蜢、蚜虫、瓢虫、蜜蜂……(为使学生能坚持观察,可在科学活动室内布置一个“昆虫世界”,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的观察发现和课外阅读的摘抄进行展示,不但可以丰富学生的学识,而且小组间的竞赛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
如果条件好的话,可以在网上开辟一个这样的空间。
对于学生的发现和成果老师因及时进行表扬或展示,及时的反馈有助于让学生保持持久的研究热情。
)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奇特的身体构造:复眼——由小眼组成触角——形状结构各异足——密布细毛,有钩爪……实践活动:借助放大镜观察昆虫的生活3、放大镜下的晶体【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些固体物质的内部有一定的结构,如果构成这些物质的微粒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形成了有规则的几何外形,这就是晶体。
过程与方法:1、用放大镜观察常见固体物质的晶体。
2、用图记录观察结果。
3、自制食盐等晶体。
情感、态度、价值观:1、激发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秘密的兴趣。
2、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感受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观察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难点】制作晶体。
【教学准备】分组观察器材:放大镜、食盐、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矿物晶体……教师演示器材:各种晶体及晶体用途的图片或多媒体课件,制作好的大晶体及器材【教学过程】一、观察美丽的晶体1、画一画我们记忆中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上节课我们用放大镜观察了小小的昆虫,今天我们要运用放大镜来看一些物质。
糖、盐、味精是大家所熟悉的物质,首先请你在科学记录本上画一画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
2、放大镜下的白糖、盐、味精的小颗粒借助放大镜观察糖、盐、味精这三种物质的小颗粒分别是什么形状的。
将放大镜下的颗粒形状画在科学记录本上。
(也可画在书上第7页方框中)3、关于晶体交流借助放大镜观察到的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形状。
(食盐和白糖都是立方体状的颗粒,味精是柱状的颗粒。
)像食盐、白糖、味精那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物质叫做晶体。
阅读第8页关于晶体的内容,欣赏第8页各种晶体的图片。
老师也可搜索一些漂亮的晶体图片让学生欣赏,让学生感受来自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二、制作晶体1、晶体的形成师:同学们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晶体是怎么形成的?像糖、盐、味精这些日常用品,是不是工厂用机器将它们切碎成了这样的形状?不是的,自然界中有的晶体从溶液中诞生,如海水蒸发得到盐的结晶。
有的晶体是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形成的,如火山喷发岩浆冷却后形成矿物的晶体。
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蒸发水分的方法来制作盐的晶体。
2、制作我们的晶体师:(出示其他班级已经制作的晶体)瞧,这便是用蒸发的方法得到的盐的晶体,让我们也来试一试好吗?师提供一些浓食盐溶液,让学生用滴管滴在玻璃片上,然后用酒精灯慢慢烘干。
待水分蒸发后用放大镜观察它们在玻璃片上留下的痕迹。
(注意,玻璃片需远离火焰用火焰上方的热量烘,老师自己要先试验一下,用这样的方法能否得到理想的晶体。
)3、拓展活动师:我们得到的晶体很小,你们看老师这里却有一个很大的盐晶体,你知道是怎么制成的吗?参考第9页的方法,课外尝试制作一个更大的晶体。
板书设计:放大镜下的晶体晶体:像食盐、白糖、味精的颗粒那样规则几何外形固体4、怎样放得更大【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显微镜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过程与方法:1、用两个放大镜组合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
2、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3、阅读课文中列文虎克发现微生物的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
2、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使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发展,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
4、学习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懂得人类的不懈追求促进了显微技术的不断进步【教学难点】自制简易显微镜【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或现成的纸筒)、剪刀、胶带。
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蕊,青苔,蚕丝,纸纤维,昆虫的足、翅、触角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师演示器材: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自制的显微镜,相关课件(如显微镜的历史等)。
【教学过程】一、显微镜的发展1、如何放得更大?师:同学们我们已经能熟练地使用放大镜来观察一些细小的物体了,但人类的探索欲望总在不断地发展,放大镜不能满足人们对微小世界继续探索的欲望。
如何能使我们看到的像放得更大呢?生:用显微镜,用电子显微镜……2、介绍各种显微镜1) 最早的光学显微镜:荷兰詹森父子制作的显微镜才是世界上第一架真正的显微镜。
由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组成,它是光学显微镜。
后来光学显微镜经不断改进,最大放大倍数可达1500倍左右。
2) 电子显微镜:以电子束代替光束,用磁场代替透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