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六 蛙心起搏点观察和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机能实验学 6蛙心起搏点及自律性

结果
正常
第一次 结扎
第二次 结扎
静脉窦
心房
心室
讨论
心率过慢时,期前收缩后是否会出现代偿 间歇,为什么?
讨论
根据本实验说明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及 其生理意义。
讨论
正常情况下,为什么静脉窦是蟾蜍心脏的 起搏点?它对潜在起搏点如何控制? 因为根据实验观察,静脉窦的自律性 是蟾蜍心脏组织中最高的,所以它是 蟾蜍心脏的起搏点。它是通过抢先占 领和超速压抑的机制控制潜在起搏点 的
抢先占领
超速抑制(过度驱动抑制)
讨论
每次结扎后会出现什么现象,为什么?
第一次结扎后会出现心房、心室停搏的现象,过一 段时间后心房、心室会恢复跳动,并且表现出心房 的自律性。第二次结扎后会出现心室停搏的现象, 过一段时间心室也会恢复跳动,并且表现出心室肌 的自律性。
这是因为静脉窦对潜在起搏点(心房肌、心室肌) 有超速压抑的作用。一旦静脉窦的驱动中断,蟾蜍 心脏潜在起搏点需要一定时间才能从被压抑的状态 中恢复过来,出现自身的自动兴奋
破坏蟾蜍脑和脊髓 暴露心脏 观察蟾蜍心脏的自律性,静脉窦、心房、
心室的跳动顺序并计数单位时间(每分钟 )内的跳动次数。
手术及观察项目
沿静脉窦与心房交界的半月线进行第一次 结扎,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活动,分 别记录三者在每分钟内的跳动次数。
沿心房和心室交界之间的房室沟进行第二 次结扎,观察静脉窦、心房、心室活动, 分别记录三者在每分钟内的跳动次数。
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前言
心肌兴奋性的周期性变化: ERP→RRP→SNP
心肌细胞的ERP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 缩期和舒张早期
在ERP内,对任何刺激不 产生兴奋,因此心脏不发 生完全强直收缩,保持收 缩和舒张交替进行,完成 泵血功能
实验六 蟾蜍心起搏点观察实验

实验六蟾蜍心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一.目的和要求1.学习暴露蛙类心脏的方法,熟悉的心脏结构;2.观察心脏各部分自动节律性活动的时相及频率;3.学习在体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了解心脏的电活动与机械收缩活动的关系;5.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动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6.了解心肌兴奋性的变化及代偿间歇的发生机理。
二.基本原理1.两栖类动物有两心房,一心室,心脏起搏点为静脉窦。
心肌细胞有自动节律性,静脉窦>心房>心室。
正常情况下,心脏活动节律服从静脉窦节律,按传导性传导,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心房,心室。
2.心肌的机能特征之一是具有较长的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几乎占整个收缩期。
在心室收缩期给以任何刺激,心室都不发生反应。
在心室舒张期给以单个阈上刺激,则产生一次正常节律以外的收缩反应,称为期外收缩。
当静脉窦传来的节律性兴奋恰好落在期外收缩的收缩期时,心室就不再发生反应,须待静脉窦传来下一次兴奋才能发生收缩反应。
因此,在期外收缩之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动物与器材1.实验动物:蟾蜍2.实验器材:常用手术器械,蛙心夹,小试管,电极,张力换能器。
3.实验试剂:任氏液,制冰。
四.方法与步骤1.双毁髓,将蟾蜍腹面向上固定于蜡盘上;2.用大剪刀在剑突下缘剪一横切口,然后将剪刀口向上挑起,沿胸骨一直向上剪开至下颌骨,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3.将心室向上翻起,分离静脉窦及相应的前、后腔静脉;4.自己观察静脉窦、心房及心室收缩的顺序颌频率,分别记录正常情况下、40℃情况下、0℃情况下及斯氏第一结扎(沿窦房沟作一结扎)和斯氏第二结扎(沿房室沟作一结扎)情况下三者的变化,填附表。
5.重新制作一个标本,但只需暴露心脏,剪开心包膜,用蛙心夹夹住心尖部,用棉线将蛙心夹连接张力换能器,调节长度,调整仪器,观察波形;6.用刺激器刺激心室,观察波形变化,记录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同时记录刺激的位置。
五.注意事项1.常用任氏液润湿心脏,防干燥;2.用温水和冰水刺激心脏时每用一次应再使小试管内液体温度回到原水平,且使用液体量每次均应相等;3.斯氏第二结扎时,第一结扎可以部解开;4.记录以秒/30次记。
生理实验6蟾蜍心脏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测定

实验六蟾蜍心脏起搏点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通过改变局部温度和结扎方法来观察蟾蜍心脏起搏点。
2.比较蟾蜍心脏不同部位的自律性高低,学习在体蟾蜍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
3.观察心室在收缩活功的不同时期对额外刺激的反应。
4.通过对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的观察,了解心肌兴奋性变化的特点。
5.通过实验阐述心肌产生期外收缩的条件与代偿间歇出现的机理。
二、实验原理蟾蜍的心脏由左心房、右心房和1心室组成,左、右心房有间隔,互不相通,但都与心室相通,因此而出现“混合血”,鱼类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蟾蜍具有两条循环路线,即体循环和肺循环。
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含有自律细胞,因而活动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自律性高低不同。
两栖类动物的起搏点是静脉窦。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结构特点是两个心房和一个心室。
在其背面还有一个静脉窦。
其心脏活动顺序为:静脉窦,右心房,心室,起博点是静脉窦。
在每次心动周期中,心肌每发生一次兴奋——收缩后,其兴奋性将发生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心肌兴奋后其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加到舒张期的早期,在此期间给予任何强大刺激均不能引起心肌兴奋收缩。
随后为相对不应期,在此期给予心肌强的刺激可引起心肌兴奋收缩,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处于心肌舒张期内,因此,在舒张期如果在窦房结(两栖类为静脉窦)按正常节律性兴奋下达以前,给予心室肌一次适当的阈上刺激可引起一个提前出现的扩布性兴奋和收缩,称为期前收缩或额外收缩,也称早搏。
期前收缩也有自已的有效不应期,而随后窦房结传来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常常落在这个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中,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这样心室较长时间地停留在舒张状态,直至下一次窦房结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原来的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和收缩。
因此,期前收缩后就会出现一个较长时间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三、动物与器材实验动物:蟾蜍4只/组。
实验器材:蟾蜍解剖器械、生物/桥式前置、刺激/记录电极、蛙心夹、线、滴管、小试管、培养皿、冰块、热水、支架、木夹、秒表、大头针。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篇一:蛙心起搏点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 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实验目的】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实验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实验方法和步骤】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4 结扎房室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实验观察项目】观察蛙的心不同部位的跳动频率【实验结果】单位:次/分同样的道理,当结扎房室沟后,自律性比心房差的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自身的自动兴奋能力。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篇一:青蛙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三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9月29日(一)实验项目:蛙类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观察(二)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至包括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
此后为1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
而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1、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张力换能器,微调固定器,蛙类手术器械,娃心夹,刺激电极等;2、药品用品:丝线,滴管,烧杯,任氏液,胶泥等;(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列出主要步骤、方法要点)1、动物手术:在体蛙心标本的制备(1)破坏青蛙的脑和和脊髓:左手持青蛙(或蟾蜍),用食指下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右手持探针在头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皮肤,再将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移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出,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篇一:蛙心起搏点蛙心起搏点实验报告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实验目的】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实验原理】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
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实验方法和步骤】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
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
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4 结扎房室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实验观察项目】观察蛙的心不同部位的跳动频率【实验结果】单位:次/ 分同样的道理,当结扎房室沟后,自律性比心房差的心室潜在起搏点从被压抑状态中恢复,显示出其自身的自动兴奋能力。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

蛙心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实验报告篇一:青蛙期前收缩与代偿性间歇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专业班级:康复2班实验小组:第三组姓名:卢锦锟实验日期:2015年9月29日(一)实验项目:蛙类期前收缩和代偿性间歇的观察(二)实验目的:学习在体蛙心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了解心肌兴奋性的特点,验证心肌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的特征。
(三)基本原理:(要求对写出关键点)心肌在经历一次兴奋后,其兴奋性会发生一系列周期性的变化。
心肌兴奋后的兴奋性变化特点是其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约相当于心动周期的整个收缩期甚至包括舒张早期。
在此期中,任何强大的刺激均不能使之产生动作电位。
此后为1相对不应期,可对强刺激产生动作电位。
最后为超常期。
后两期均发生在心肌的舒张期内。
因此,在舒张期内(有的不包括舒张早期),给予心室一次阈上刺激,便可以在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心室之前,引起一次扩布性的兴奋和收缩,由于该兴奋和收缩发生在正常节律性兴奋之前,故称为“期前收缩”(亦称“早搏”)。
而正常的节律性兴奋到达时,心肌正好处于期前收缩的有效不应期,因而不能引起心室的兴奋和收缩,此时心室停留舒张状态。
直至下一次正常节律性兴奋到达时,才恢复正常的节律性收缩。
这种期前收缩后出现的一次时间较长的舒张间歇期,称为代偿间歇。
(四)实验主要设备和仪器、药品和用品(要求分类、简洁、清晰表述)1、仪器设备: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铁架台,张力换能器,微调固定器,蛙类手术器械,娃心夹,刺激电极等;2、药品用品:丝线,滴管,烧杯,任氏液,胶泥等;(五)实验的步骤与方法(列出主要步骤、方法要点)1、动物手术:在体蛙心标本的制备(1)破坏青蛙的脑和和脊髓:左手持青蛙(或蟾蜍),用食指下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使头前俯。
右手持探针在头后缘的枕骨大孔处垂直刺入皮肤,再将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并左右移动捣毁脑组织;然后将探针退出至枕骨大孔出,将针尖向后,插入椎管捣毁脊髓。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的观察实验报告蛙心起搏点观察和心肌收缩特性的观察动物生理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蛙类暴露心脏的方法,熟悉其心脏的解剖结构;2.利用结扎法观察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和心脏不同部位传导系统的自动节律性高低;3.学习蛙类心脏活动的描记方法;4.通过在心脏活动的不同时期给予刺激,观察心脏兴奋性周期变化的规律以及心肌收缩的特点。
二、实验原理心肌的生理特性表现为兴奋性、自律性和传导性。
其自律性取决于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但心脏各部分的自动节律性高低不同。
正常情况下,心脏起搏点窦房结(两栖类动物是静脉窦)的自律性最高,它产生的自动节律性兴奋向外扩布,并以此传到心房、房室交界区、心室,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则静脉窦(窦房结)被称为正常起搏点,而心脏其他部位受窦房结(静脉窦)的控制不表现其自身的自律性,仅起着兴奋传导的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
在某些病理情况下,窦房结的兴奋因传导阻滞不能控制其他自律组织的活动,或者其他自律组织自律性增高,则心房或心室就会受当时自律性最高的组织发出的兴奋性节律的控制进行活动,这些异常的起搏点部位称为异位起搏点。
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兴奋性会经历有效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等一系列周期性变化。
其显著特点是有效不应期特别长,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期早期,在此期间施加任何刺激都不能引起心肌的再次兴奋和收缩。
但在心肌舒张的早期之后(中晚期之内,相当于相对不应期和超常期),给予刺激可使心肌产生一次比正常节律提前出现的动作电位和收缩,称为期前兴奋和收缩。
而期前兴奋和收缩也有自己的有效不应期,所以当下一次正常窦房结的节律性冲动到达时,常常会落在这个有效不应期内,因而不会引起心肌的兴奋和收缩,会出现一个较长的舒张期,称为代偿性间歇。
如果窦性心律过慢,当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结束时,窦性兴奋才传到心室,则可引起心室的一次新的收缩,而不会出现代偿性间歇。
因此心脏不会像骨骼肌那样产生强直收缩,从而实现心脏的泵血机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七期前收缩与代偿间歇
【目的】
学习在体蟾蜍心跳曲线的记录方法,观察心脏在兴奋过程中兴奋性的变化。
【原理】
心肌有效不应期约相当于整个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在此期间给予任何刺激均不会产生兴奋。
在心室舒张中、晚期电刺激心室肌,则可在正常节律性收缩之前发生一次收缩,称为期前收缩,并在其后往往有一较长的心室舒张期,称为代偿间歇。
【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生物医学信号采集系统,刺激电极,蛙心夹,张力换能器,任氏液等。
【实验步骤与观察项目】
1、标本制备
(1)破坏脑脊髓取蛙一只,用自来水冲洗干净,用探针破坏脑和脊髓,并将其仰位固定在蛙板上。
(2)暴露内脏用粗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的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打开胸腔,暴露心脏。
(3)打开心包用眼科镊夹起心包膜,用眼科剪沿纵轴方向剪开心包膜。
2、仪器装置连接(如下图所示)
输入
刺激
蛙心与记录仪、换能器的连接装置
(1)打开主机张力换能器及刺激电极与主机相连接。
(2)在心脏舒张时用系有丝线的蛙心夹夹住心尖,心脏经蛙心夹和换能器连接。
将刺激电极固定在铁架台上,使其两极和心室紧密接触。
(3)选择张力,调节适宜的放大倍数和刺激参数。
3、观察项目
(1)描记正常心搏曲线,辨认收缩期和舒张期。
(2)在收缩期和舒张早、中、晚期分别电刺激心肌,观察期前收缩和代偿间歇。
【注意事项】
1、蟾蜍毁髓要彻底,否则肢体扭动将影响心跳曲线的记录。
2、刺激电极与心室肌接触要良好,一般将电极紧靠心底部一侧为宜。
3、用蛙心夹夹心室肌时,应在心舒时夹住心尖,不可夹得过多戳破心脏而漏血或夹得过少而脱落。
4、实验过程中经常滴加任氏液,使心脏表面保持湿润。
5、刺激心脏前,先检查电刺激是否有效,强度是否适宜。
【思考题】
1、如何证实心肌有较长的不应期?心肌的较长不应期有何生理意义?
2、期前收缩后一定出现代偿间歇吗?为什么?
3、为何心肌有期前收缩而骨骼肌不会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