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教案

合集下载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

2. 提高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代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方程问题、不等式问题、函数问题。

2. 解题方法:列方程、列不等式、列函数关系式。

3. 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步骤:(1)理解实际问题的背景,找出关键信息。

(2)设未知数,找出已知数。

(3)根据实际问题建立代数模型。

(4)解代数方程(不等式、函数)。

(5)检验解的合理性,解释实际意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

2.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步骤,解题方法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代数应用性问题的思考。

2. 讲解:介绍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类型及解题方法,结合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函数关系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代数应用性问题,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思路。

4. 练习:布置一些代数应用性问题,让学生独立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总结代数应用性问题的解题步骤。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收集一些实际问题,尝试将其转化为代数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策略:1.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代数应用性问题的特点和解题方法。

2. 问题驱动:引导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

3. 分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反馈与评价: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效果。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代数应用性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

初中语文中考课内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对课内文章的复习,使学生掌握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准确分析文章内容,把握作者观点。

3. 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使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

4. 强化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包括散文、小说、诗歌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2. 分析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语文基础知识。

4. 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 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三、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回顾本册教材中的重点文章,引导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结构特点、写作手法等。

2. 文章分析:针对文章中的重点句子、难点词汇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3. 阅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课内阅读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 写作练习: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运用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进行写作练习。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四、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2. 运用实例讲解法,通过具体的文章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采用分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 运用激励评价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阅读理解能力:通过课内阅读训练,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写作能力:评估学生的写作练习成果,了解学生对课内学到的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4. 学生自评: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六、教学资源:1. 教材:本册语文教材。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

中考总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2)掌握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3)学会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探索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增强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矩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对边垂直。

2. 菱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

3. 正方形的性质(1)定义: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叫正方形;(2)性质: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相等,邻边垂直,四条边相等。

4.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为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有一个角为直角且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2. 难点:矩形、菱形和正方形性质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引导学生思考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特殊性质。

2. 新课导入:介绍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定义及性质。

3. 实例分析: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4. 判定方法:讲解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判定方法。

5. 练习与讨论:学生分组练习,探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

五、课后作业:1. 复习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及判定;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思考如何运用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2. 利用几何画板或实物模型,直观展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性质;3.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巩固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的知识。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如何写?为了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知识点复习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3、感受环境描写的作用。

4、体会课文的画面感。

二、教学重点1、理解剧本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2、学习用语言、动作、表情描写表现人物。

三、课前准备1、(教师)多媒体课件《音乐之声》视频、音频2、(学生)自学课文字词反复朗读课文四、教学时数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之声》中的插曲《铃儿响叮当》。

电影《音乐之声》中的主人玛丽亚热爱歌唱,并以音乐的形式表达出她对祖国的热爱,今天,我们共同走进玛丽亚的音乐世界,体会她无拘无束的快乐天性及伟大的爱国情怀。

(二)简介影片根据音乐剧改编而成的电影《音乐之声》取材于1938年法在奥地利的一个真实的故事,萨尔茨堡地方有个冯特拉普上校,他和他的七个孩子以及原先是家庭教师的妻子玛丽亚,在德国并吞奥地利之后,组成了家庭合唱团,到处演唱奥地利民歌和爱国歌曲。

影片以善良美丽的玛丽娅,奥地利美丽迷人的秀丽风光,及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打动了全世界观众的心,本片获得了1965年第3__届奥斯卡影片奖。

(三)、了解剧情思考:课文可分为几个场景?每个场景写什么?明确:全文共有两个场景:第一场景:(开头至“急速地跑下山来”)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

第二场景:(“古老的修道院”至结尾)在修道院内,写众嬷嬷对玛丽亚的议论。

(四)、剧情表演第一个场景表演:由一个女学生表演主角“玛丽亚在萨尔茨堡的野外,玛丽亚忘情于山上的风光,纵情歌唱”的情景。

(歌词可以读)(播放背景音乐《音乐之声》主题曲)第二个场景表演:由八名女同学分别表演玛丽亚、修道院院长、贝尔塔、玛格丽塔、贝尔尼斯、卡塔林、阿格塔、索菲亚在修道院内的情形。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

2024年届中考语文考点复习教案第一章:词语理解与运用1.1 教学目标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中的词语含义。

能够正确运用词语进行表达。

1.2 教学内容重点词语的释义与运用。

词语的搭配与辨析。

1.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课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词语。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重点词语的含义和用法。

步骤三:通过例句练习,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词语。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二章:句子理解与运用2.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句子的含义和结构。

能够正确运用各种句子进行表达。

2.2 教学内容句子的类型与结构。

句子的理解与分析。

2.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分析句子的结构和类型。

步骤二:讲解句子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各种句子。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三章:文言文阅读与理解3.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文言文。

3.2 教学内容文言文的阅读技巧。

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

3.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文言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文言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四章:现代文阅读与理解4.1 教学目标能够理解现代文的基本内容。

能够正确解读现代文。

4.2 教学内容现代文的阅读技巧。

现代文的理解与分析。

4.3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导学生预习现代文,自主查找不理解的内容。

步骤二:课堂上讲解现代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要点。

步骤三:通过练习题,让学生学会正确解读现代文。

步骤四:课后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内容。

第五章:作文写作技巧与训练5.1 教学目标能够掌握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

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5.2 教学内容作文的写作技巧。

作文的训练与修改。

5.3 教学步骤步骤一:讲解作文的基本写作技巧和要点。

步骤二:进行作文训练,让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文。

步骤三: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修改和指导。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最新七篇中考语文复习教案都有哪些?教案不能面面俱到。

而是要以学科的基础知识框架为基础,对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阐述,能够体现教师对相关学科有价值的学术观点和研究经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中考语文复习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掌握作者的论点及论证方法。

3.体会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孟子舍生取义的观点的内涵。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人生在世不过短短百年,但是在这短暂的一生中,我们会遇到无数需要做出选择的事情,小到选择今天吃什么,去哪里玩,大到可能会面临生与义的选择,当你们面临这样的选择时,又会把自己心中的天平倾向哪一边呢有同学说了文天祥的一句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还有的同学说到夏明翰曾经说过“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看来大家在生与义之间都选择了后者,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看看在生与义之间孟子是如何进行选择的。

(板书:鱼我所欲也)(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停顿、节奏等。

明确:字音规范,语气适中,节奏准确,重音恰当。

2.学生自读,解决重点字词。

明确:①得:通“德”,恩惠,感激。

②为:今为(介词,为了)宫室之美而为(接受)之;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动词,做)也。

(三)品析语句,合作交流1.同桌交流,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找出文章中的中心论点。

明确: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板书:生、义)2.文章的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为什么不直接提出来明确:论点是由“鱼”和“熊掌”的比喻引出来的,因为“鱼”与“熊掌”是人人皆知的美味,而“熊掌”是其中更美味的。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

物理中考总复习教案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巩固和深化初中阶段物理基础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为高中阶段物理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力学部分:牛顿运动定律、简单机械、能量守恒与转化2.热学部分:热现象、热力学定律、热量计算3.电磁学部分:电磁现象、电磁定律、电磁感应4.光学部分:光现象、光的传播、光的成像5.原子物理部分:原子结构、原子核物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守恒与转化、电磁感应、光的成像2.教学难点:电磁感应、光的成像、热量计算四、教学策略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生活实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物理素养。

3.结合实验,加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4.注重练习,巩固知识点,提高应试能力。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力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力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复习牛顿运动定律讲解牛顿运动定律,引导学生回顾相关概念和公式。

3.简单机械讲解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4.能量守恒与转化讲解能量守恒定律,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能量的转化过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二课时:热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热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热现象讲解热膨胀、热传导等热现象。

3.热力学定律讲解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热力学第二定律。

4.热量计算讲解热量计算的方法和公式。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第三课时:电磁学部分1.导入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哪些与电磁有关的现象?请举例说明。

2.电磁现象讲解电磁感应、电磁波等电磁现象。

3.电磁定律讲解电磁感应定律、电磁波传播规律等。

4.电磁感应讲解电磁感应现象和电磁感应定律。

5.练习与讨论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分组讨论答案。

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

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

生物中考复习教案全册第一章:生物中考复习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中考的考试范围、题型及分值分布。

2. 掌握生物中考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3. 培养学生的复习兴趣和自信心。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中考考试范围及题型分析。

2. 生物中考复习策略和建议。

3. 复习方法和技巧的讲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生物中考的考试范围和重要性。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中考的题型及分值分布。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给出生物中考复习的建议和策略。

四、课后作业1. 制定个人的生物中考复习计划。

2. 复习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点。

第二章:生物中考复习方法与技巧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中考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2. 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有效复习。

3. 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和成绩。

二、教学内容1. 生物中考复习方法的讲解。

2. 生物中考技巧的讲解。

3. 实例分析:分析历年中考题目,总结解题规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回顾上一章的复习方法和策略。

2. 讲解:详细讲解生物中考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分析历年中考题目,总结解题规律。

四、课后作业1. 运用所学方法进行生物中考复习。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三章:生物中考知识点梳理一、教学目标1. 掌握生物中考的知识点。

2. 了解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3. 能够运用知识点进行解题。

二、教学内容1. 植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2. 动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3. 微生物学知识点的梳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介绍本章的知识点。

2. 讲解:详细讲解各个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

3. 互动: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4. 总结:学生自主梳理知识点。

四、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知识点,巩固重点和难点。

2. 完成课后练习题。

第四章:生物中考题型解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中考的各种题型。

2. 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速度。

二、教学内容1. 选择题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5篇中考数学总复习的教案篇1一、第一轮复习【3月初—4月中旬】1、第一轮复习的形式:“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理解为主,做题为辅(1)目的:过三关①过记忆关必须做到:在准确理解的基础上,牢记所有的基本概念(定义)、公式、定理,推论(性质,法则)等。

②过基本方法关需要做到: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整体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③过基本技能关应该做到: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2)宗旨:知识系统化在这一阶段的教学把书中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组块,使之形成结构。

①数与代数分为3个大单元:数与式、方程与不等式、函数。

②空间和图形分为5个大单元:几何基本概念(线与角)与三角形,四边形,圆与视图,相似与解直角三角形,图形的变换。

③统计与概率分为2个大单元:统计与概率。

(3)配套练习以《中考精英》为主,复习完每个单元进行一次单元测试,重视补缺工作。

2、第一轮复习应注意的问题(1)必须扎扎实实夯实基础中考试题按难:中:易=1:2:7的比例,基础分占总分的70%,因此必须对基础数学知识做到“准确理解”和“熟练掌握”,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2)必须深钻教材,不能脱离课本。

(3)掌握基础知识,一定要从理解角度出发。

数学知识的学习,必须要建立逻辑思维能力,基础知识只有理解透了,才可以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相对而言,“题海战术”在这个阶段是不适用的。

(5)定期检查学生完成的作业,及时反馈对于作业、练习、测验中的问题,将问题渗透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反馈、矫正和强化。

二、第二轮复习【4月中旬—5月初】1、第二轮复习的形式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侧重双基训练,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这就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次函数中考复习专题教案

二次函数中考复习专题教案

二次函数中考复习专题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图像;2. 掌握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包括顶点式、标准式和一般式;3. 能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学应用能力;4.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二次函数的定义与性质二次函数的定义:函数f(x) = ax^2 + bx + c(a≠0);二次函数的图像: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单调区间。

2. 二次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图像特点:开口方向、顶点、对称轴;性质:单调性、最值。

3. 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顶点式:f(x) = a(x h)^2 + k;标准式:f(x) = ax^2 + bx + c;一般式:ax^2 + bx + c = 0。

4. 实际问题求解应用二次函数解决几何问题;应用二次函数解决物理问题;应用二次函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5. 二次函数的综合应用二次函数与其他函数的结合;二次函数与方程组的结合;二次函数与不等式的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复习导入:回顾一次函数和指数函数的相关知识,为二次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2. 知识讲解:分别讲解二次函数的定义、性质、图像与求解方法;3.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4.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巩固所学知识;3.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4.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资源1. PPT课件:展示二次函数的相关概念、性质、图像等;2. 练习题:提供不同难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3. 实际问题案例:提供与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4. 教学视频:讲解二次函数的求解方法和解题技巧。

六、教学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了解二次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2. 数形结合:利用图形展示二次函数的性质,加深学生对二次函数的理解;3. 小组讨论: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4. 分层教学: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给予相应的指导和辅导;5. 激励评价:及时给予学生鼓励和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七篇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1】【教学目标】1、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会把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能说出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3、了解数轴的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能画出数轴。

4、会比较数轴上数的大小。

【知识讲解】一、本讲主要学习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2、零的位置和地位3、有理数的分类4、数轴概念及三要素5、数轴上数与点的对应关系6、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其中,负数的概念,数轴的概念及其三要素以及数轴上数的比较大小是重点。

负数的'意义是难点。

下面概述一下这六点的主要内容1、负数的意义及表示把大于0的数叫正数如5,3,+3等。

在正数前加上“-”号的数叫做负数如-5,-3,-等。

负数是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如:低于海平面-155米表示为-155m,亏损50元表示-50元。

2、零的位置和地位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它是自然数。

它可以表示没有,也可以在数轴上分隔正数和分数,甚至可以表示始点,表示缺位,这将在下面详细介绍。

中考数学总复习教案【篇2】一、教材分析1.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2)了解正数、负数的概念.(3)会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重点:理解相反意义的量,理解负数的意义.难点:正确区分两种相反意义的量,并会用正负数表示.2.例、习题的意图通过补充的引例,复习回顾上一学段学习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习了整数和分数,然后通过观察、分析P3的几幅画和图表所列举出的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通过分析正、负数与以前学过的整数和分数的区别与联系,进而归纳出正、负数的概念.例1为P5练习1,设置目的是强化学生对正、负数表示形式的理解.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和区分正数与负数。

在学生对正、负数的概念与表示形式掌握的基础上,补充例2.例2是明确了哪一种意义的量用正数表示,则与其相反意义的量用负数表示.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如何用正、负数表示相反意义的数量.并理解相反意义与数量的含义.进而利用课本P5观察让学生认识正、负数表示实际生活中的数量的意义和必要性。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

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代数应用性问题复习》的教案第一章:代数应用性问题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解决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1.2 教学内容代数应用性问题的定义和特点。

代数应用性问题解决的步骤和方法。

1.3 教学过程引入代数应用性问题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引导学生分析代数应用性问题的特点,如实际背景、数学模型等。

讲解代数应用性问题解决的步骤,如理解问题、建立方程等。

第二章: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培养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性质。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

2.3 教学过程引入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性质和解法,如加减法、代入法等。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

第三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培养学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和性质。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和应用。

3.3 教学过程引入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性质和解法,如代入法、消元法等。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

第四章:不等式的应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概念和解法。

培养学生应用不等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不等式的定义和性质。

不等式的解法和应用。

4.3 教学过程引入不等式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不等式的性质和解法,如大小比较、解集表示等。

第五章:整式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整式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培养学生应用整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2 教学内容整式的定义和性质。

整式的运算规则和应用。

5.3 教学过程引入整式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

讲解整式的性质和运算规则,如加减法、乘除法等。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历史复习教案
主题:初中中考历史复习
教材:《初中历史必修一/二/三》
时间:3周
教学目标:
1. 熟悉历史知识,掌握重要事件、人物和思想;
2. 提高历史分析能力,辨析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
3. 训练学生解答历史题型,提高应试能力。

教学内容:
第一周:古代史复习
1. 夏商周三代的兴衰
2. 秦汉的统一和大一统制度
3.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二周:近代史复习
1. 鸦片战争和农民战争
2. 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
3.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五卅运动
第三周:现代史复习
1.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抗日战争
2. 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成立
3.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
教学方法:
1. 讲授结合讨论:通过讲解历史知识,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相关事件;
2.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特定历史事件,分享结论;
3. 观看视频:播放相关历史纪录片,加深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4. 练习题:布置历史题目,训练学生解题技巧。

评估方式:
1. 期中测试:测试学生对古代史和近代史的掌握情况;
2.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在分组讨论中的表现;
3. 期末考试:考查学生对整个历史知识体系的掌握情况。

教学调整:
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随时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历史分析和解题能力。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成语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词汇量。

2. 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成语的意思,灵活运用成语。

3.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掌握成语的基本意思和用法。

2. 难点:正确理解和运用成语,辨析成语的感情色彩。

三、教学方法采用讲解、举例、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准备1. 成语卡片2. 成语故事书籍3. 教学课件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成语故事,引导学生进入成语学习的情境。

2. 成语讲解讲解成语的基本意思、用法和感情色彩,让学生正确理解成语。

3. 成语举例举例说明成语的用法,让学生在具体语境中感受成语的运用。

4. 成语游戏设计成语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所学成语,提高运用成语的能力。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成语进行总结,强调成语的正确用法和感情色彩。

6.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成语故事书籍,增加成语储备,提高语文素养。

7. 教学反思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复习与巩固1. 课堂复习:通过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成语的掌握情况。

2. 课后复习:布置成语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成语。

七、成语辨析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比赛。

2. 教师出示成语,学生抢答,判断成语的正确与否。

3.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

八、成语接龙1. 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2. 教师出示一个成语,学生需用该成语的一个字作为下一个成语的第一个字。

3. 通过游戏,增加学生的成语储备,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九、成语应用1. 教师出示一个成语,要求学生用该成语造句。

2. 学生分组进行造句比赛,看谁用成语造句更准确、生动。

3. 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成语的应用能力。

十、课堂小结与作业布置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成语的正确用法和感情色彩。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

中考复习语文教案七篇中考复习语文教案精选篇1一、教学目标:通过片段训练,使学生能进行细致的描写。

二、教学重点:片段练习三、教学难点:通过片段练习,掌握进行细致描写的技巧。

四、教学设想:演示实验——练习——分析——片段练习——方法五、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课堂导入:同学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感到最可怕的是写作文,往往胶尽脑汁而无处下笔,搜肠刮肚找不到一个词语。

其实,你们都是幸运的,因为前人留给我们太多的宝藏,“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李太白的杯中酒,曹雪芹笔下的十二金钗,只要我们能多读好书,再掌握一定的作文技巧,又何愁写不好作文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解决作文中的一个难题:“怎么进行细致的描写”?(二)讲授新课1、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个纸飞机,用力射出去,然后飞机掉教师演示到了地上。

要求:(1)同学们要仔细观察,然后用一段话进行描写。

2、摘录例句:、摘录例句:a、老师把纸飞机用力的射了出去,飞机在空中飞了一圈,掉到了地上。

b、老师右手拿一个纸飞机,高高向斜后方举起,身体向右倾斜45度角,右脚后退一小步,头微微抬起,向斜上方看,用力的将飞机射了出去。

飞机在空中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女子,画了一道优美的弧线,轻轻地站在了地上。

3、分析:这两段话,你认为哪段写的好?为什么?4、教师引导分析:得出“描写三原则”。

师总结:描写是什么呢?我认为描写就是把你看到的东西,可能是一个人、一件物品、一个场景,告诉没有看到的人。

如果你要告诉别人什么,首先一定要告诉别人。

师总结:描写时,除了告诉别人“有什么”“怎么样”外,还要告诉别人“像什么”(板书:像什么)运用一定的修辞,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生动形象。

“有什么”使我们明白了描写的对象,“怎么样”使描写具体起来,而“像什么”使描写变得更形象、生动,这三点就是描写三原则。

5、下面,同学们按照描写的三原则,检验一下自己刚刚的描写,进行修改。

6、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然后同学之间进行互评,教师让同学们将自己修改后的片段读出来。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

初中中考语文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巩固和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系统的复习,使学生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复习效率。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回顾和巩固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包括字词、语法、修辞等。

2. 分析和总结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3. 针对中考题型进行专项训练,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简单的测试或提问,了解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复习指明方向。

2. 教学环节一:回顾和巩固基础知识a. 字词:通过听写、默写等方式,检查学生对字词的掌握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b. 语法:梳理和总结初中阶段所学的语法知识,如词性、句式、成分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

c. 修辞:回顾常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分析其作用和效果。

3. 教学环节二:分析和总结技巧和方法a. 阅读理解: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理解的方法,如快速阅读、重点阅读、推理判断等,并通过对中考题型的分析,总结解题技巧。

b. 写作:分析中考作文的要求和评分标准,引导学生掌握写作的技巧,如选材、构思、表达等,并进行作文训练。

c. 口语表达:通过模拟面试、演讲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4. 教学环节三:专项训练a. 根据中考题型,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如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作文等。

b. 分析训练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c. 总结训练经验,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阅读理解、写作和口语表达方面的进步情况。

3. 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

五、教学建议:1.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

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

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数学复习中考教案如何写?数学科学家们不断争论计算机辅助认证的严谨性。

当大量计算难以验证时,很难说证明是有效的和严谨的。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数学复习中考教案七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数学复习中考教案篇1一、内容简介本节课的主题:通过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从计算结果中总结出完全平方公式的两种形式。

关键信息:1、以教材作为出发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引导学生体会、参与科学探究过程。

首先提出等号左边的两个相乘的多项式和等号右边得出的三项有什么关系。

通过学生自主、独立的发现问题,对可能的答案做出假设与猜想,并通过多次的检验,得出正确的结论。

学生通过收集和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获得知识、技能、方法、态度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2、用标准的数学语言得出结论,使学生感受科学的严谨,启迪学习态度和方法。

二、学习者分析:1、在学习本课之前应具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①同类项的定义。

②合并同类项法则③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法则。

2、学习者对即将学习的内容已经具备的水平:在学习完全平方公式之前,学生已经能够整理出公式的右边形式。

这节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从等号的左边形式和右边形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公式的应用方法。

三、教学/学习目标及其对应的课程标准:(一)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力能力。

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二)知识与技能: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符号的过程,认识有理数、实数、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能运用代数式、防城、不等式、函数等进行描述。

(四)解决问题:能结合具体情景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尝试从不同角度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能有效地解决问题,尝试评价不同方法之间的差异;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获得解决问题的经验。

(五)情感与态度: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尊重与理解他人的见解;能从交流中获益。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

2024年中考历史复习课全套教案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系统复习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地点和概念。

2.能力目标:通过复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理解历史规律、培养历史思维的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珍惜和平、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史的重要事件、人物、地点和概念的复习。

2.难点:历史事件的分析、历史规律的理解和历史思维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中国古代史复习1.导入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开始复习中考历史,来回顾一下中国古代史。

请大家思考一下,中国古代史有哪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2.复习内容(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商汤灭夏、周朝的建立和西周时期的社会制度。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孔子和老子、战国七雄。

(3)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秦朝的暴政和汉朝的建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

(5)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繁荣。

(6)宋元时期:北宋的建立、南宋和元朝的更迭。

(7)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统治。

3.互动环节4.答案解析(1)夏商周时期:夏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的开始,商汤灭夏和周朝的建立是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转折点。

(2)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导致社会动荡,孔子和老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

(3)秦汉时期:秦统一六国,结束了诸侯割据的局面,秦朝的暴政导致汉朝的建立。

(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两晋南北朝的更迭,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

(5)隋唐时期:隋朝的统一,唐朝的繁荣,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

(6)宋元时期:北宋的建立,南宋和元朝的更迭,反映了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趋势。

(7)明清时期:明朝的建立,清朝的统治,是我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末期。

第二课时:中国近现代史复习1.导入上一课时我们复习了中国古代史,这一课时我们来回顾一下中国近现代史。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初三语文中考复习教案1教学目标:理解观点和支撑观点的材料之间的关系。

(重点)学习围绕中心论点,逐层展开论述的论证思路。

(难点)感受作者的求异思维让自己有创造力。

(重点)教学内容:一、基础部分:1、作者信息: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与革新的方法。

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

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2、词语及正音:汲(jí)取根深蒂(dì)固锲(qiè)而不舍孜(z)孜不倦汲取:吸取。

汲,从下往上打水。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

孜孜,勤勉、不懈怠。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

喻,明白。

二、课文内容简析:一)概括每段内容:1段:以一个选择题为引子,引发下文的议论。

2段:说明选择题的答案不是的。

3段:由数学问题推而广之,说明“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4段:过渡段,承上启下。

上句总领前文;下句发问,引出对创造型思维必备条件的论述。

5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渊博的知识,因为知识的组合能形成新的创意。

6段:论述创造性思维要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以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的毅力。

7段:列举谷登堡发明印刷机和排版术的事例。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教案

中考古诗文默写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句,提高古诗文默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对古诗文名句的学习,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内容:1. 选取中学生应掌握的古诗文名句进行复习。

2. 分析古诗文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及意义。

3. 进行古诗文默写训练,纠正学生常见的错误。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巩固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记忆。

2. 难点:理解古诗文名句的含义及背景,提高默写准确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古诗文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及意义。

2. 练习法:进行古诗文默写训练,及时纠正错误。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五、教学过程:1. 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新课内容:讲解古诗文名句的出处、作者、背景及意义。

3. 默写训练:让学生进行古诗文默写,及时纠正错误。

4.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5. 课后作业:巩固所学古诗文名句,提高默写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默写作品,对学生的默写准确性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学生进行古诗文名句的默写,评价学生的掌握程度。

3. 通过课堂讨论和提问,了解学生对古诗文名句的理解程度和背景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中的古诗文名句。

2. 相关的古诗文资料,如古诗文的译文、作者的介绍等。

3.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用于展示和讲解古诗文名句。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和复习第一部分古诗文名句。

2. 第二课时:讲解和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名句。

3. 第三课时:讲解和复习第三部分古诗文名句。

4. 第四课时:讲解和复习第四部分古诗文名句。

5. 第五课时:综合复习所有古诗文名句,进行默写训练和评价。

九、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和欣赏古诗文的美,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7.花匠在挑选花盆时,常常将新花盆拎起后轻轻敲击它,根据敲击声来判断花盆是否有裂缝, 他是主要根据声音三个特征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
个特征全都有。
② 。
12.百米赛跑时,终点的计时裁判员正确的计时方法是()
(A)听到发令员的枪声开始计时(B)看到发令员的发令枪冒烟开始计时
(C)听到发令员的最后一声口令开始计时(D)看到最先起炮的运动员起跑开始计时
13.关于声音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一切振动的物体都会发出声音(B)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距离叫做振幅
( )
A、保护车辆的行驶安全B、减少车辆的噪声C、使高架道路更美
观D、阻止汽车排放的废气
三、综合创新
1、小明住的楼房附近正在建筑一座新的高楼,汽车声、人声日夜不停,十分嘈杂。小明应 当采取什么措施来减少噪声对他的影响? 四、教学反思:
5.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 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l)实验器材:
(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6: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
的幅度无

3.0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 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4.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 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 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
(C)物体振动的次数叫频率(D)正常人听觉频率范围是每秒20次到2万次
14.有一根长100米的空心钢管,甲同学在一端敲打钢管一下,乙同学在钢管的另一端可以听到 ()
(A)一次回声(B)两次回声(C)三次回声(D)四次回声
15.在城市的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的两旁,两侧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是
8.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左右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目的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9.(I)小明学了 “电磁波”和“声波”这两部分内容后做了如下的知识归纳表,表
中和的说法是错的.(填写表中序号)
波的种类
电磁波
声波
传播速度
复习过程:
1:08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2:08)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
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可以传播声音。
:08)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真空中所有电磁波的传播速
②声波在固、液、气三态中的传播速度
度都是3xio8m/ s
相同
传播介质
③电磁波的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④声波传播一定要有介质
应用事例
⑤用于无线电通讯
③超声波用于清洁物品
(2)车门车窗己关闭的汽车内的乘客几乎听不到外面的声音,这是从途径减少噪声;
广州市区内禁鸣喇叭是从途径减少噪声。
中考复习教案:声现象
王培玲
一、单元复习目的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 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10.绵阳市2006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进入耳朵B、城市道路旁的隔声板是防止
噪声产生
C道路旁植树是阻断噪声的传播D、工厂用的防声耳罩是防
止噪声的产生
11.2006年潍坊市 超声波在科学技术、生产生活和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请你说出两个应用的 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