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安塞腰鼓学案人教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安塞腰鼓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基调,感受安塞腰鼓的恢宏气势。

2、理解文中短句及排比句的运用,体会文章的节奏美、诗意美。

【相关链接】

1、了解作者

刘成章,1937年生,陕西省延安市人。现任陕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散文学会常务理事。已出版六种散文集,其中《羊想云彩》获首届鲁迅文学奖。

2、题目解说

安塞腰鼓是流传在陕西省北部安塞县一带的一种民间广场群体艺术,是陕北民间艺术中独特而具代表性的艺术形式。它在长期流传过程中形成了粗犷豪放,剽悍威武,刚劲激昂,气势磅礴,浑厚雄壮,威猛刚烈,铿锵有力,舞姿优美,潇洒大方,流畅飘逸,快收猛放,有张有弛,群而不乱,变化多端等特点。安塞腰鼓融舞蹈、武术、体操、打击乐、吹奏乐、民歌为一体。集中表现了陕北人夺取胜利和丰收后的喜悦心情,融合了黄土高原人憨厚、实在、乐观开朗的性格。同时,它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的再现,是黄河流域文化的组成部分。因而,它不仅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而且名扬海外,堪称“中国一绝”。安塞腰鼓从农村打到城市;从黄土高原打向大江南北;从农家小院打到天安门前;从自编自演走向电影电视屏幕;从农运会打到亚运会;从陕北的穷山沟走上世界领奖台。安塞腰鼓以它独特而精湛的艺术打遍全国,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自主学习】

1、朗读课文,勾画并疏通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导航】朗读要求: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②自然大方,语气顺畅,停顿合理,重音适度,节奏恰当。③能用抑扬顿挫的声调比较准确地表达出作者的思想感情。(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花苞.()静谧.()绿茵茵

..()高邈.()彩棱.()镜粗犷.()

莅.()临池畦.()吝啬

..()逼人

..()()咄咄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羁绊:。②惊心动魄:。

③叹为观止:。④戛然而止:。

2、知内容

自由朗读课文,试用“的安塞腰鼓”对安塞腰鼓进行评价。可填词、短语、句子,最好是文中的内容。(尽量多找)

3、明结构

文章按时间顺序“鼓响前 1 -- 4(安静)— -- ()—-- ()”可分成3大部分。第二部分为文章的主体部分,分别从(5 -- 13)宏伟的场面、(--)、(--)、(--)、4个角度来展示腰鼓舞的艺术魅力,且这4个角度的分水岭都是一句话:。

【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好一个安塞腰鼓”中“好”体现在哪儿?请用“好在……,你看(听)……”句式叙述。

2、“好一个安塞腰鼓”在文中反复出现,从全文看,它起什么作用?

3、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了安塞腰鼓的什么特点?描写安塞腰鼓的目的是什么?

二、综合探究

4、表演前“安静的腰鼓”和表演后“寂静的腰鼓”两个场景中的“静”是否一样?

5、作者写腰鼓的响声,为什么要写“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观众的心也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

6、“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疾速地搏击着,大起大落的搏击着。”文中为什么不用“敲击”,而用“搏击”呢?

【拓展提升】

一、文本拓展

1、据说,近年来许多外国人专门跑到安塞学腰鼓,想从中挖掘出奥秘来,但得其真传者无几。请仔细研读文章有关内容和下面的资料,推测“得其真传者无几”的原因。

资料:安塞位于陕北高原。安塞腰鼓起源于春秋以前,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原有迎神驱邪之意。逐渐成为习俗,后来发展为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打腰鼓主要打情绪,打耐力。鼓手打到兴头上,往往忘其所以,便随心所欲地发挥鼓点的节奏,脚步随情绪腾空而起。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悍勇威猛的艺术个性。

2、请模仿文中的排比句写一段话,描述一个表演场面

例句: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烁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当堂检测】

1、下列注音全部准确的一项是()

A.晦.暗(huì)闭塞.(sāi)亢.奋(kàng)飞溅.(jiàn)

B.恬.静(tián)羁.绊(jī)烧灼.(zuó)冗.杂(rǒng)

C.吝.啬(lìn)骤.雨(zhòu)震撼.(hàn)磅.礴(bàng)

D.瞳.仁(tóng)戛.然(jiá)辐.射(fú)蓦.然(mò)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B.使困倦的世界立即变得亢奋

..了。(极度兴奋)

C.晦暗

..了又明晰、明晰了又晦暗、尔后最终永远明晰了的大彻大悟!(昏暗)

D.当它戛然而止

....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声音突然中止)

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黄土高原上,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

②观众的心也变成了牛皮鼓面了,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③每一个舞姿都使人,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④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A.爆突然颤抖寂静

B.演蓦然颤抖恬静

C.爆蓦然颤栗寂静

D.演突然颤栗恬静

4、神州大地,古往今来,“鼓”的用法确实很宽泛,中国的鼓文化源远流长。我国最早的鼓,是进入陶器时代用陶土炼制的“土鼓”,鼓成为精神的象征。随都会时代的发展,各地出现了富有地方特色的鼓,除安塞腰鼓外,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的特色鼓?请简要谈谈鼓在古代和现代有哪些用途。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排比和反复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

2、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深入体会作者所歌颂的生命力量。

【自主学习】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后生们的胳膊、腿、全身,有力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地搏击着。它()着你,()着你,()着你。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它使你()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2、指出下面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

(1)隆隆隆隆的豪壮的抒情,隆隆隆隆的严峻的思考,隆隆隆隆的犁尖翻起的杂着草根的土浪,隆隆隆隆的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3)紧贴在他们身体一侧的腰鼓,呆呆地,似乎从来也不曾响过。()

【合作探究】

一、文本理解

1、为什么说“多水的江南……,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2、文中“除了黄土高原,哪里再有这么厚这么厚的土层啊”是什么含义?

3、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