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导论ppt

合集下载

电分析化学导论ppt课件-2024鲜版

电分析化学导论ppt课件-2024鲜版

03
利用微纳米技术实现对生物样品的高灵敏度、高选择性检测,
如细胞内外物质的分析、生物大分子的检测等。
32
光谱技术在电分析中应用
01
光谱电化学
结合光谱技术和电化学方法,研究电极过程的动力学和机理,以及电极
材料的结构和性质。
02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在电分析中的应用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提高电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实现对痕量
2024/3/28
电解分析法
通过电解过程对物质进行定性和定量分 析。
库仑分析法
基于法拉第电解定律,通过测量电解过 程中所消耗的电量进行分析。
6
电分析化学在各个领域应用
环境监测
用于水质、大气、土壤等环境样品的检 测和分析。
食品工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用于食品营养成分、添加剂和有害物质 的分析和检测。
生物医学
在生物样品分析、药物研发和临床医学 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34
THANKS
2024/3/28
35
电分析化学定义与发展
利用物质的电学和电化学性质 进行表征和测量的科学。
02
发展历程
01
电分析化学定义
2024/3/28
从伏打电池的发现到现代电化学 分析技术的不断革新。
5
电分析化学研究内容
电导分析法
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分析溶液中的 离子浓度。
电位分析法
利用电极电位与待测物质浓度之间的关 系进行分析。
物质的检测。
2024/3/28
03
光电化学传感器
将光电转换技术与电化学传感器相结合,构建高灵敏度、高选择性的光
电化学传感器,用于环境、生物等领域的分析检测。

多酸化学导论课件

多酸化学导论课件
65单取代keggin结构多酸阴离子和有机分子ppy的超分子化合物66单取代keggin结构多酸阴离子和有机分子bppy的一维双链衍生物67dawson结构多酸阴离子和有机分子bppy的超分子化合物68存在大量的分子间作用力包括nhocbrocho堆积作用69同多钼酸阴离子和有机分子bppy的超分子化合物bppy4h4mo8o267017杂多配合物的应用1催化功能和催化剂多酸化合物以其自身的分子特性包括极性氧化还原电位表面电荷分布形态及酸性在科学和技术的多个领域得到应用尤其是在催化医药和材料科学领域的应用极为活跃
27
酸化方法
1)加入常见的无机酸,如盐酸、硝酸、硫酸或高氯酸 2)电解酸化
特点:酸化均匀 无杂原子引入 3)离子交换 4)加入酸酐
析出阴离子的方法
1)加入碱金属离子 2)加入烷基铵盐
2、非水溶液合成
在有机碱存在下水解金属酯类化合物
28
1.5 多金属氧酸盐合成方法研究发展
早期,多酸制备主要是在水溶液、非水溶液条件下 常规合成。
17
空间堆积、多面体和键和图
18
若其中一个 M3O13绕 C3轴旋转 60°则得 β-Keggin 结构,阴离子的整体对称性由 Td降到 C3v,如果 αKeggin结构中两个相对的 M3O13簇同时旋转 60°得到 γ-异构体;若 3 个三金属簇同时旋转60°,得到 δ-异 构体;4 组三金属簇同时旋转 60°,得到 ε-体。
3
第一章 绪 论
多酸化学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无 机化学中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早期的多酸化学 认为无机含氧酸(如硫酸、磷酸、钨酸等)经缩合 可形成缩合酸。 同多酸:由同种含氧酸根离于缩合形成的叫同多 阴离子,其酸叫同多酸。
杂多酸:由不同种类的含氧酸根阴离子结合形成 的 典叫的杂杂多多阴酸离一子12-,钼(磷如酸H3。PMo12O40·nH2O就是经

化学教学论课件3-导论

化学教学论课件3-导论
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他人评价
由教师、同学等对学生 的学习进行评价,可以 从不同角度提供反馈。
教学改革的趋势
以学生为中心
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 地位,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
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改进教 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 学习兴趣。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跨学科整合
加强化学与其他学科的整合,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 力。
个性化教学
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和需求,采用不 同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促进学生的个 性化发展。
感谢观看
THANKS
THE FIRST LESSON OF THE SCHOOL YEAR
教学组织能力
有效管理课堂,调动学生 学习积极性,确保教学活 动的顺利进行。
教学评价与反思
定期评估学生学习效果, 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持 续改进教学方法。
教师的学习与发展
持续的专业学习
技术整合能力
追踪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升 自身的专业素养。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提高教 学效果。
教学研究与探索
教师的基本素质
01
02
03
专业知识储备
化学教师需具备扎实的化 学学科知识,能够准确传 授化学原理、概念和实验 操作。
教育心理学基础
理解学生学习心理,掌握 有效的教学方法,以适应 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职业道德素养
坚守教育原则,关心学生 ,公正公平地对待每一位 学生。
教师的教学能力
教学设计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 情况,制定合理的教学计 划和方案。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化学教 学论在培养未来化学教师中的 作用越来越重要。

化学概论第一讲PPT

化学概论第一讲PPT
古代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人类对物质性质和变化的探索。在古埃及、古巴比伦和古印度等文明中,人们开始对 金属矿石进行冶炼,制作出各种金属工具和武器。同时,他们还发现了某些物质具有医疗和美容等作用,开始使 用这些物质来治疗疾病和美化身体。这些实践经验逐渐积累,形成了古代化学的基础。
中世纪化学的早期发展
总结词
质的检测。
药物和医疗
药物合成
讲述了化学在药物合成中的作用,包括新药的研 发、老药的改进和药物剂型的制备等。
医疗诊断
介绍了化学在医疗诊断中的应用,如生物标志物 的检测、医学影像技术和诊断试剂的研发等。
生物材料
探讨了生物材料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如人工关节、 心脏瓣膜和组织工程等。
材料科学和工程
高分子材料
学开始从经验走向科学,为现代化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原子和分子
01
02
03
原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单 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 组成。
分子
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原子 通过化学键结合形成的, 是物质的基本组成单元。
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和不同中 子数的原子互称为同位素, 它们具有不同的核素质量 和化学性质。
人工智能和计算化学的应用
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技术如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在化学领域的应用,有助于提高化学研究的效率和精度。
计算化学
通过计算机模拟和理论计算,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过程和现象,为新材料的开发、药物的设计等提 供有力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中世纪化学早期发展主要表现在炼金术和医药化学方面,人们开始尝试对物质进 行合成和分解,探索其性质和变化规律。
详细描述
在中世纪,炼金术成为化学研究的重要领域,人们尝试将不同的物质进行合成和 分解,探索其性质和变化规律。同时,医药化学也得到了发展,人们开始使用各 种药物来治疗疾病。这些实践经验逐渐积累,形成了中世纪化学的基础。

粉末涂料基础化学导论PPT课件

粉末涂料基础化学导论PPT课件
与传统液态涂料相比,粉末涂料具有 环保、节能、高效等优点,因此在工 业、建筑、家具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
粉末涂料的分类
根据固化方式,粉末涂料可分为热塑 性和热固性两类。热塑性粉末涂料在 加热时熔融流动,冷却后形成连续涂 膜;热固性粉末涂料在加热时发生化 学交联反应,形成不熔不溶的涂膜。
VS
根据用途,粉末涂料可分为装饰性、 防腐性、绝缘性等类型,适用于不同 领域和用途。
粉末涂料的应用
粉末涂料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家电、家具、管道等领域,提供装饰和保护作 用。
由于粉末涂料的环保性能和节能效果,其在绿色建筑和低碳经济领域的应用前景 广阔。
02
CATALOGUE
粉末涂料的化学成分
树脂
第一季度
第二季度
第三季度
第四季度
树脂
是粉末涂料的主要成分 ,提供涂膜的基本结构 和性能。
粉末涂料基础化学 导论
目 录
• 粉末涂料简介 • 粉末涂料的化学成分 • 粉末涂料的制备工艺 • 粉末涂料的性能特点 • 粉末涂料的市场与发展趋势 • 粉末涂料的环保与安全问题
01
CATALOGUE
粉末涂料简介
粉末涂料的定义
粉末涂料是一种固态涂料,由颜料、 树脂、添加剂等成分混合而成,通过 加热或辐射固化成膜。
熔融混合与分散
将原材料加热至熔融状态,并进行充 分混合,以保证各组分均匀分散。
使用高效混合设备,如双螺杆挤出机 或密炼机,确保物料混合均匀且无残 留。
控制熔融温度和时间,避免材料分解 和氧化。
粉末粒度的控制
01
通过控制冷却速度和粉碎工艺,将熔融混合物制备 成粉末状。
02
选用合适的粉碎设备,如球磨机、砂磨机和气流粉 碎机,以获得均匀的粉末粒度。

近现代化学导论第14章-6过渡金属元素CuAgAu课件

近现代化学导论第14章-6过渡金属元素CuAgAu课件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 CuSO4 硫酸铜
Cu2+是弱的氧化剂
2Cu2+ + 4I¯→ 2CuI↓+ I2
碘量法测定Cu2+
白色
溶液中不存在
CuI2×
EӨ(Cu2+/Cu+ )= + 0.153 V,EӨ(I2 / I¯) = + 0.534 V
EӨ(Cu2+/CuI )= + 0.86 V, EӨ(I2/ I¯) = + 0.534 V
金属单质稳定,金属活泼性差
V
V
V
V
V
V
V
V
V
V
V
V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一、铜族元素单质
金属单质稳定,金属活泼性差
V
V
V
V
V
V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一、铜族元素单质
单质铜在潮湿空气里生成绿色铜锈,即 碱式碳酸铜,铜绿可以防止金属进一步 腐蚀,银和金的活性差,不与空气中的 氧作用,但银易与空气中的H2S 作用生 成黑色Ag2S 而失去银白色光泽。
这个水分子结合牢固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2. CuSO4 硫酸铜
CuSO4与石灰乳混合制得“波尔多”溶液,可用于防治或 消灭植物的多种病虫害,加入贮水池中可以防止藻类生长。
波尔多液配方:
CuSO45H2O : CaO : H2O = 1 : 1 : 100
无水CuSO4为白色粉末,不溶于乙醇和乙醚,其吸水性很 强,吸水后即显出特征蓝色。可利用这一性质来检验乙醚、 乙醇等有机溶剂中的微量水分,并可作干燥剂使用除去水 分。

电分析化学导论(1)

电分析化学导论(1)
由于十几年来的习惯,国内外多数专业书刊还未 能接受这一推荐。即阴极电流用正值,阳极电流用 负值。
完整版课件ppt
10
6.4.5 极化电极和去极化电极
电化学分析法中还把电极区分为极化电极和 去极化电极,插入试液中的电极的电极电位完全随 外加电压改变或电极电位改变很大而产生的电流 变化很小,这种电极称为极化电极;反之,电极 电位不随外加电压改变,或电极电位改变很小而 电流变化很大这种电极称为去极化电极。因此, 电位分析中的饱和甘汞电极和离子选择电极应为 去极化电极,而库仑分析法中的二支工作电极均 为极化电极,可极谱法中的滴汞电极是极化电极, 饱和甘汞电极是去极化电极。
第6章 电分析化学导论
6.1 定义和内容
定义
依据电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原理 及实验测量技术来获取物质的质和量 及状态信息的一门科学。
完整版课件ppt
1
内容
至少可概括为: ⑴成分分析和形态分析; ⑵动力学和机理分析; ⑶ 表面和界面分析等。
现有电分析方法约200种。在科学研究、 工农业生产,几乎处处都有电分析方法 的应用。
完整版课件ppt
2
6.2电分析方法的分类
经典方法:按原理命名,划分为五大类
(1)电导分析(G=1/R), (2)电位分析(E=k+SlogC), (3)库仑分析(Q=nFM), ( 4 ) 电解分析(就指电重量方法), (5)伏安和极谱法(i=kc)。
完整版课件ppt
3
6.3 发展历史与展望
发展历史可概适为四阶段
完整版课件ppt
22
化学家、化学教育家海洛夫斯基
1890年12月20日生于布拉格,
1913年获伦敦大学理学士,从此担任物理化学助教,并

《生物化学导论绪论》PPT课件

《生物化学导论绪论》PPT课件

DNA的双螺旋结构
1953年,Watson 和 Crick 提出的DNA双 螺旋结构。
细胞中的DNA分子几乎 都是由两条多聚脱氧 核苷酸链构成的。
DNA的二级结构就是指 两条多核苷酸链反向 平行盘绕所生成的双 螺旋结构。
划时代的里程碑,现代生物完科整学版课的件p奠pt 基石。
21
3 所有的独立的生命体都有蛋白质的合成系统:
生物分子的主要类型包括:
Saccharide(糖)、lipids(脂)、Nucleic Acids(核酸)、protein(蛋白质)
维生素、辅酶、激素、核苷酸和氨基酸等。
生物分子中最重要的是糖、脂、核酸和蛋白 质四类物质,分子量一般都很大,所以又称 为生物大分子。
完整版课件ppt
11
生命的物质组成 多酶复合体
Biochemistry Seeks to Explain Life in Chemical Terms
Chemical processes associated with living things.
Biochemistry may be defined as the study of the molecular basis of life.
蛋白质是生物体生物功能的执行者。没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
氨基酸 含N碱 核糖
肽 核苷
蛋白质 核苷酸
染色体 生物膜
细胞器
葡萄糖 多聚糖
多糖
细胞
组织
脂肪酸
器官
甘油
磷脂酸
脂类
生物体
胆碱 4种生物大分子
动物植物微生物
基本生物分子
4完种整版课生件pp物t 高分子
12
2、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发生什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变化 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变 的?也就是说这些物质在生物体内是 怎样进行物质和能量代谢的?

第13章-1非金属元素通性 近代化学导论课件

第13章-1非金属元素通性 近代化学导论课件

电子亲和势
较高的电子亲和势→
141
注:负值表示该元素的原子难于接受电子,欲使它接受电子需给它做功。 蓝色数据为实验值,红色数据为理论值。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三、电离势、电子亲和势与电负性
电负性
较大的电负性→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三、电离势、电子亲和势与电负性
(1)非金属元素都有较高的电离势和电子亲和势, 表明它们强烈结合电子,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阴离子:
1. 半径大,电荷 多,变形性强, 只能存在于晶体 中,不能存在为 水合离子,在水 溶液中水解。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二、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2. 卤离子和S2-, Se2-, Te2-阴离子能以水合 离子形式存在,但 S2-, Se2-, Te2-在水溶 液中也有较强的水 解作用;随半径增 大变形性增大,与 强极化性阳离子生 成难溶化合物如 CuS、As2S3等。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四、成键特征
6. 硼的成键特征是少电子多中心的特殊价键。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四、成键特征
7. 氟化氙的成键特征;
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教育电子音像出版社
二、原子半径和离子半径
族 周期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0
H
He
1 原子半径为共价半径pm(稀有气体除外) 38 (93)
B
C
N
O
F
Ne
2
80
77
74
74
72 (112)
Al
Si
P
S
Cl

化学工程导论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科学基础PPT课件

化学工程导论 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科学基础PPT课件
全球各大化工、石化、炼油等过程工业制 造企业及著名的工程公司都是Aspen Plus的 用户.
完善的数据库
1. 纯组分数据库,包括将近6000 种化合物的参数。 2. 电解质水溶液数据库,包括约900 种离子和分子
溶质估算电解质物性所需的参数。 3. Henry 常数库,包括水溶液中61 种化合物的
As
Aspen Plus 可以为夹点技术软件直接提供其所需要的 可
各流段的热焓、温度和压力等参数。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B-JAC/ HTFS: 换热器详细设计(包括机械计算)的软件包,Aspen Plus 可以在流程模拟工艺计算之后直接无缝集成,转 入设备设计计算。
Aspen Zyqad: 这是一个工程设计工作流集成平台,可以供多种用户环 境下将概念设计、初步设计、工程设计直到设备采购、 工厂操作全过程生命周期的各项工作数据、报表及知识 集成共享。Aspen Plus 有接口可与之自动集成。

在Aspen Plus 基础上专门为模拟高分子聚合过程而开 础
发的层次产品,已成功地用于聚烯烃、聚酯等过程。 此

Aspen Dynamics:

在使用Aspen Plus 计算稳态过程的基础上,转入此软 Pe
件可接着计算动态过程。


Petro Frac:

专门用于炼油厂的模拟软件。
As
NE
Aspen HX-NET:
SI制
绝对单位制
单位制
MKS制 CGS制
长度m,质量 kg,时间s,温度 K,物质量mol, 电流强度A,发 光强度Cd
工程单位制MKfS 力作基本单位
换算本质上都是乘以纯数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3 焓
热力学中定义一个便于测量的新状态函数 焓 (H)。 焓是一个组合的状态函数,其定义为: H = U+PV
在恒压下有: △H = H2-H1 = (U2+PV2) -(U1+PV1) = △U +P·△V 则 △U = △H – P·△V △ 与 △U= Q p – W´ 比较 ´
1.恒容热效应 . 由于化学系统只做体积功,当系统在恒容条件 下, △V = 0 , W体= p·△V=0 , △U = QV – W体 = QV (1-2) )
(1)敞开体系(open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2011-1-3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2)封闭体系(closed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无物质交换,但有能量交换。
2011-1-3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3)孤立体系(isolated system) 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又无能量交换,故 又称为隔离体系。有时把封闭体系和体系影响所及的环 境一起作为孤立体系来考虑。
由上式可知化学反应的恒压热效应等于体系的 焓变。 燃烧热等属于恒容热效应,可用弹式量热计测 量。化学反应在一个密闭厚壁全钢制的容器中进行 ,由于总体积不变 ,故此法测定的是Qv 。 中和热、溶解热等属于恒压热效应,可用简易 量热计测量。化学反应在一个敞口的容器中进行,由 于总压力不变,故此法测定的是Qp 。
对于某一反应,但不做定量计算的时候,其 改变量写成△rH、△rU; 当某反应按所给定的反应方程式进行1摩尔反 应时(即反应进度为1摩尔),其热力学改变量△rHm、
△rHm表示,称为摩尔焓变和摩尔内能变化。
Θ 在标准状态下,用 ∆rU m 表示 m ∆r H Θ
• 焓(H)的绝对值不能确定(与U一样) • 焓是状态函数,具有能量的量纲 • 焓没有确定的物理意义,它的定义是由H=U+PV 规定下来的,不能把它误解为“体系所含的热量” • 系统从环境吸热,则△H为“+”; + 系统向环境放热,则△H为“-”。 -
热力学所感兴趣并不是系统热力学能的绝对 值,而是该系统在变化过程中吸收或释放了多少 能量,亦即其 变化值△U 。 变化值△ 其变化值△U可以通过热和功来确定。 3.热力学第一定律 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是不能自生 第一定律 自灭的,它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从一 种物体传递给另一种物体,而在转化和传递中能量 的总数量不变。
3.恒压热效应与恒容热效应的关系 由焓的定义可知: 对于恒温恒压下只做体积功的化学反应, △H=△U + P△V H= U P V 即 QP=QV+P△V 对于反应前后体积变化不大的液相和固相 QP≈QV
对于气相反应,如果将气体作为理想气体处 理,则有 QP=QV + △nRT 规定: 对于一个过程,其热力学改变量可以写成 △H、 △U等形式; (1-4) )
如:一定量的某理想气体
体系的状态一定,状态函数的数值就有一 个相应的确定值。 当体系的状态被改变时,状 状
3.过程 过程:指当体系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状态 过程 发生变化的经过。 热力学的基本过程主要有:恒温过程、恒 压过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热过程等。
1.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热和功 1.热和功 热:在热力学中,把体系与环境之间因温度 的不同而交换或传递的能量称为热,符号为:Q 功:除了热以外的一切交换或传递的能量都 称为功。 热力学中表示符号为:W。 功分为体积功和非体积功,体积功是系统反 抗外压力而改变体积时,系统对环境做的功。无 论是压缩功 压缩功还是膨胀功都称体积功, W体=P外△V 膨胀功都称体积功, 压缩功 膨胀功都称体积功
内能) 2.热力学能 (内能) 内能(热力学能 内能 热力学能) :这种系统内部能量的总和称 热力学能 为系统的内能(热力学能) 。符号:U 。 包括:分子平动能、分子转动能、分子振动能、 分子间势能、原子间键能、电子运动能、核内基本 粒子间核能等。 系统的状态一定,它的热力学能一定,所以内 内 能是一种表示能量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但其绝对值难以确 能是 状态函数 定。
国际标准中规定100.0kPa为标准压力,用 PΘ 表示。 对于气相系统,每种气态物质的压力均处 于标准压力时,即为标准态; 对液体和固体物质,其标准态是纯液体和 固体中最稳定的晶态。 处于标准压力下的理想溶液,浓度为标准 浓度 CΘ = 1 mol/L 时的状态,即为该溶液的标 准态。
体系与环境
对于一个体系,它处于一种特定的内能状态U1 (也就是这个体系含有的总能量是U1),如果体系 从环境吸收一定的热量Q,对环境做一定量功w,这 个体系终止于另一种 状 态U2。
Q的传递 的传递 w的传递 的传递
始态U1 始态
终态U2 终态
则内能的变化为:△U =U2 -U1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 △U = Q - W (1-1)
第一章
1.1 基本概念
热力学基础
1.1.1 基本概念 1.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 .1 .3 焓 1.2 化学反应热效应的计算 1.2.1 用盖斯定律求算 1.2.2 用标准摩尔生成焓求算 1.2.3 用燃烧热求算 1.2.4 用键能估算
1.3 化学反应的方向 1.3.1 反应方向的概念 1.3.2 混乱度与熵 1.3.3 吉布斯自由能与化学反应自发性的判据 1.4 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 1 .4 .1 1 .4 .2 1 .4 .3 平衡常数 标准平衡常数与标准自由能的关系 化学平衡移动 小 结
体系(System) 在科学研究时必须先确定 研究对象,把一部分物质与其 余分开,这种分离可以是实际 的,也可以是想象的。这种被 划定的研究对象称为体系,亦 称为物系或系统。 环境(surroundings) 与体系密切相关、有相互 作用或影响所能及的部分称为 环境。
2011-1-3
体系分类 根据体系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把体系分为三类:
系统与环境间往往要进行物质和能量的交 换而发生联系。按交换情况的不同,系统可分 为三种类型。 敞开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 敞开体系 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 封闭体系 只有能量交换。 孤立体系:体系与环境之间既无物质交换, 孤立体系 也无能量交换。
图片
状态和状态函数: 2.状态和状态函数: 描写一个系统,必须确定它的一系列物理、 化学性质,例如温度、压力、重量、体积、组成 、能量和聚集态等,这些性质的总和,就决定了 系统的状态 状态。 状态 状态:系统一切性质的总和。 状态 状态函数:用来确定状态的物理量如 T、P、 状态函数 V、H、U、S等,称为状态函数。
引 言
判断一个反应能否进行,化学反应中能量 是如何转化的,是研究化学反应最基本的问题。 要进一步讨论这些问题,我们首先要明确一些 如:系统和环境;状态与状态函数; 基本概念。 过程;标准态;热力学能等,在此基础上我们 来利用化学热力学第一定律,讨论化学反应中 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焓变的计算能反映出了化学反应 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即化学反应的热效应的情 况。 热化学定律--盖斯定律表明总反应的热效 应等于各分反应热效应之和,利用盖斯定律可 间接计算一些难于控制、甚至难以实现的化学 反应的热效应,并可指导生产实践。
即体系内能的变化(△U)在数值上等于等容热效 应Qv。
2.恒压热效应Q
p
对于恒温恒压下只做体积功的化学反应,有 △U= Qp – W体 =QP – P·△V QP = △U +P·△V =(U2-U1) + P(V2-V1) =(U2+PV2) – (U1+PV1) =△H 即 QP = △H (1-3) )
规定:体系吸收热量, >0 规定:体系吸收热量,Q>0 ; 体系放出热量, <0 体系放出热量,Q<0 。 体系对环境作功, >0 >0; 体系对环境作功,W>0; 环境对体系作功,W<0。 <0。 环境对体系作功, <0 功的单位都采用焦耳。 功的单位都采用焦耳。 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 热和功不是状态函数。它不仅与体系的始末状态 有关,还与体系变化的过程有关,所以称为过程函数。
2011-1-3
体系分类
2011-1-3
焓、熵和Gibbs函数变是三个非常重 要的状态函数,通过对这三者的计算,我 们可以回答一个化学反应进行的方向以及 化学变化中能量转化的问题。
1.1 基本概念
1.1.1 基本概念 1.1.2 热力学第一定律 1.1.3 焓
1.1.1 基本概念 1.体系和环境 体系和环境: 体系和环境 体系:为了研究的方便,需先确定研究对 象的范围和界限,亦即将某一部分物体或空间 ,人为地和自然界的其余部分分开来,作为研 究的重点。被划出来作为研究对象的这部分物 体或空间称为体系。 环境:体系以外的部分。环境通常是指与 系统有相互影响的有限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