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武术特点及作用

合集下载

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武术的特点是什么

武术的特点是什么武术的特点是什么中国武术,伴随中华文明4000多年流传至今,是捍卫我族文明迄今屹立不倒的、重要的文化组成部分,不可割裂。

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武术的特点是什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a、动作具有攻防技击性武术动作的攻防技击性是它的本质特性。

例如,散打的技术与实用技击术基本是一致的,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

只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竞赛中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严格规定了禁击部位和保护器具。

作为中国武术特有表现形式的套路运动,虽然拳种不同,风格各异,有的还具有地方特色,但无论何种套路,其共同特点都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攻防动作构成套路的主要内容。

虽然套路中不少动作的技术规格与技击原形不同,或因连接贯穿及演练技巧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具备攻防意义的动作,但通过一招一式表现攻与防的内在含义仍然是套路技术的核心。

b、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运动特色既讲究动作的形体规范,又要求精气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运动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指人体手眼身步的活动,如太极拳要求“以意识引导动作”,形意拳讲究“内三合、外三合”等。

套路演练在技术上特别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做到手到眼到,形断意连,使意识、呼吸、动作协调一致。

这一特点充分体现了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

形成独具民族风格的运动形式和练功方法。

c、内容丰富多彩,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的内容合练习形式丰富多样,不同类别的武术项目其练功方法、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负荷不尽相同,分别适应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体质的需要,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加以选择。

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场地器材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种广泛的适应性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关阅读:武术的作用a、壮内强外的健身作用中国人民千百年的习武实践和多年的科学研究,都说明武术由于注重内外兼修,对身体有着多方面的良好影响,经常练习能收到壮内强外的效果。

武术的现代社会价值

武术的现代社会价值

武术的现代社会价值一、武术的现代健身价值(一)武术运动的健身、娱乐性1..武术运动具备时代要求武术运动渗透着中国古代医学的理论与实践,从整体观来调节阴阳,改善人体内环境,具有独特的健身功效。

影响人类健康的现代“文化病”以其不可阻挡的势头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现代西方医学技术已不能完全抵制,而从研究、探讨神秘东方医学入手,运用中华气功,太极拳来解决此类问题。

2.武术的健身功效紧张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造成人们精神上的紧张,导致患心血管病、神经衰弱,太极拳作为一种轻灵、柔和而缓慢的拳术,它可以缓解这种由于高度紧张而造成的病患。

太极拳是在专一意念引导下进行的,用意而不用力,以意带力。

这种意念和身体锻炼相结合的方法,可以使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活动处于高度兴奋,使大脑皮层的其他区域因负诱导作用而处于抑制状态,可以使大脑得到休息。

3.武术的娱乐健心功效武术运动以其独特的运动形式,显示着古老东方的神韵,还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能给人类以美的享受,使人赏心悦目。

激发人类美的情操,运动者在演练中可以抒发情感,创造情感。

武术套路按照攻防进退。

刚柔虚实等对应统一规律编排而成。

其动作美好特征,主要表现在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威武勇猛,节奏鲜明,起伏转折,快速敏捷,连贯协调,舒展大方。

讲究身体点、线、面的对比均衡和动作美多样化统一。

二、武术的技击价值技击自古以来就是武术的重要内容,是支撑武术发展的支柱,当然并非是武术唯一的内容。

武术的技击价值能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发展到今天,其中有以下几大因素。

(一)从历史看武术攻防技击形成的主观和客观原因任何事物都有其自身赖以区别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武术的特殊本质特征是它的技击性――攻防格斗技术。

武术的技击性源于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并在古代军事斗争中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原始社会末期,部落之间常因为争夺经济资源以及婚姻的掠夺和血缘复仇等引起强烈冲突。

从此,生产工具便成为人与人斗争的兵器,原始社会的狩猎技术转变为具有军事意义的格斗技术。

武术的魅力

武术的魅力

武术的魅力自古以来,中华武术就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华夏大地上生根发芽,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本文将从武术的起源、发展、技术特点、文化内涵和价值等方面,阐述武术的魅力。

一、武术的起源武术起源于古代战争,为了在战斗中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击败敌人,古代的将士们通过各种方式来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战斗技巧逐渐演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武术体系。

如今,武术已经不仅仅是一种战斗技巧,而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艺术形式。

二、武术的发展武术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最初的战斗技巧逐渐演变为各种流派和风格的武术体系。

如今,武术已经成为了一种世界性的运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运动中来。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许多人对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到这个运动中来。

三、武术的技术特点武术的技术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注重内外兼修,不仅要求身体强健,还要注重内心的修养;二是技术多样化,不同的流派和风格有着不同的技术特点,使得武术技术丰富多彩;三是强调攻防结合,武术不仅仅是锻炼身体的方法,更是实用的防身技巧。

通过正确的训练,人们可以掌握各种攻防技巧,提高自己的战斗能力。

四、武术的文化内涵武术不仅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种文化现象。

它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许多精髓,如道家思想、儒家思想、中医养生等。

学习武术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

此外,武术还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它不仅仅是一种体育项目,更是一种民族精神的表现。

通过学习武术,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五、武术的价值首先,武术具有健身价值。

通过正确的训练,武术可以有效地提高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敏性和力量等身体素质。

此外,武术还是一种很好的放松身心的方法,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其次,武术具有教育价值。

学习武术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通过学习武术,人们可以培养坚毅、勇敢、顽强等优秀品质,这些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武术特点

中国武术特点

中国武术特点中国武术特点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 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限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

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为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而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他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找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

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

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

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

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赦手。

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中国武术特点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

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总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

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比如五禽操就是一种模仿虎、鹿、熊、猿、鸟五种动物的的奇妙功夫,其精髓就是:“外动内静、动中求静、动静兼备、有刚有柔、刚柔并济、练内练外、内外兼练。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投法来体现。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如极拳主张身心合修,要求“以心行气,以气运身”。

中国武术有什么文化特点

中国武术有什么文化特点

中国武术有什么文化特点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中华武术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过程中不断创造、逐渐积累形成的一个运动项目。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国武术有什么特点。

欢迎阅读!中国武术有的特点中国武术特点一、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为攻防技击的特性,将技击寓于搏斗与套路运动之中。

搏斗运动——散打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观念出发,他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主要的动作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术核心。

所以习武具有健身、强身、防身的作用,能提高防身自卫、伸张正义的能力,生发仁义阳刚、堂正为人的气质,培养自信、乐观、刚毅、奋发向上的品格。

中国武术特点二、内容丰富。

武术流派之多不胜枚举,一般习惯分为武当派、少林派、峨眉派、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南拳等;又有外家内家之分。

如果抛开这些门派,根据现在的武术教学形式可分为三大类:武术基本功(有几十个),武术套路——包括拳路和器械,散打。

它和各种田径运动、球类相比要复杂得多。

既张扬“动如风、坐如钟”龙腾虎跃的英雄豪气,又展示“内外合一、形神兼备”、“刚柔相济”的神韵;既有“手是两扇门,全靠脚打人”的技击特点,又有“夏练三伏、冬练三九”练功要求;既有“无人当有人、有人当无人”的理念,又有“四两拨千斤”的技巧;……中国武术作为一种文化形式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倍受中国古代哲学、医学、美学等方面的渗透和影响,形成了独具民族风格的练功方法和运动形式。

所以长期坚持习武,能提高大脑的记忆、思维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提升人格魅力。

中国武术特点三、注重武德。

“习武先习德”,这是中华武术区别于其它运动项目的重要标志,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德。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4.娱乐观赏,丰富文化生活。
武术是以套路和攻防格斗为表现形式的,丰富多彩的套路运动,是武术功力和技巧的体现,而两人斗智较 勇的散手运动,又是身体素质,技术,战术地具体表现,这些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而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文 化生活。此外,群众性的武术活动,可以成为切磋技艺,交流思想,增进友谊的良好形式。
武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经过练拳习武,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而且还可以掌握一定的攻防格斗技能, 这样可以提高人体的灵活性和对意外情况的应变能力。经过系统的训练,还可以直接为国防,公安建设服务。
3.磨练意志,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拳谚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武不仅能培养人们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意志,也是一种修身养性 的良好手段。“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通过练拳习德,可以培养青少年尊师重道,讲礼守信, 见义勇为,不凌弱逞等良好品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5. 广泛的适应性。
武术的内容丰富多彩,不同拳种,不同器械,其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 风格和套路的运动量都有不同的特点。这可以使不同年龄,性别,体质,职业和 爱好的人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同时,武术运动不受时间,季节的限制, 场地器械也可以因陋就简,这给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武术的多端的艺术性。
由于武术的健身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武术套路的动作和编排及具有刚 柔相济,变化多端的搏击刚勇,又具有形象逼真,节奏鲜明的艺术特色加之单练, 多练和集体表演等多种形式使武术的表演或比赛一向为群众喜闻乐见。它表现出 的形体美,动态美,造型美,节奏美都给人们以美的享受。同时,各种拳种具有 不同的风格和特征。有的以苍劲挺拔著称,有的以潇洒取胜,有的以敏捷灵活见 长,有的以身手柔韧而舒展,有的状如飞禽走兽,有的醉态可掬形象生动逼真, 有的舒展大方,有的动作紧凑,有的勇猛快速,还有的朴质明快。总之,可以从 形态和精神方面给人们以美的享受,从而体现武术的艺术特色。

武术教学的特点、功效及推进策略

武术教学的特点、功效及推进策略

武术教学的特点、功效及推进策略作者:张余成来源:《甘肃教育》2018年第17期【关键词】武术教学;特点;功效;策略【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4—0463(2018)17—0124—01一、武术教学的特点和功效1.武术教学的特点。

武术教学的优点在于有很好的连续性,它不受场地、时间、年龄、器械限制,可以模仿和自创、自己控制运动力度和强度。

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计划,确定教学内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2.武术教学的功效。

从武术运动最直观的角度来说,它可以有效地发展学生爆发力、柔韧、协调、灵敏、平衡等身体素质和满足学生探索、好胜、搏击、防身等心理需求。

此外,对培养学生朝气蓬勃、勇敢顽强的精神和尚武崇德、强身养性、不恃功欺人、不以强凌弱等优良的武德修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俗话说:“以武会友!”武术练习过程中可以有他人的协助和对抗,因此,武术学习也是人与人交往的过程,是增进友谊的过程。

二、新课标下武术课堂教学有效推进的策略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武术课堂教学中要遵循简单易学、便于掌握的原则,以及简洁、实用、和美观大方、观赏性强的原则。

特别是对于小学低段(1~3年级)的学生来说,认知能力水平有限,首先应知道什么是勾、拳、掌及弓步、马步等,先学会手形变换、步型和手法变换等基本功和武术操(旭日东升),又需要一些简单易学的武术组合动作进行练习锻炼。

对于小学高段(4~6年级)和初中阶段(7~9年级)的学生来说,武术的格斗功能应该占有重要地位,他们从生活中了解的武术都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技击功能,为增强他们的学练兴趣,武术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简洁、实用”,所以在学生掌握武术套路动作的基础上,就要通过教师的拆招、说招、喂招等方法,让学生明确每一个动作在攻防实战中的作用,明确动作的攻防用法。

2.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遵循武术课堂教学原则。

首先是循序渐进、巩固提高的有序性原则。

一条鞭法的特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特点及意义

一条鞭法的特点及意义鞭法作为中国武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独特的特点和深远的意义。

它以其灵活多变的技巧、独特的节奏感和狠辣的攻击方式成为众多武术爱好者追求的目标。

首先,鞭法的特点体现在其灵活多变的技巧上。

鞭法中的招式丰富多样,包括平鞭、弯鞭、快鞭等多种变化。

这种灵活性使得鞭法既可以进行远距离的攻击,又能够近身格斗,具备了较强的适应性和实用性。

同时,鞭法中还融入了许多绕、挑、提、击等特殊技巧,使得招式更加独特、富有变化,增加了对手的防御难度。

其次,鞭法还具备独特的节奏感。

鞭法在运用招式时,注重节奏的掌控与转变。

这种节奏感使其招式具备了韵律感,不仅增强了攻击的力量和速度,还使得招式更加漂亮、更加具有观赏性。

招式的变化和节奏的运用,不仅要求练习者具备较高的身体灵活性和协调性,也需要通过不断的练习和领悟来掌握和运用。

再次,鞭法的攻击方式狠辣、迅猛。

鞭法作为一种近战技巧,攻击时具有一击即中的特点,迅速、准确地打击对手。

鞭法招式中的各种技巧和变化,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实现攻击效果。

鞭法的攻击不仅强调力量的施展,还注重技巧与力度的配合,通过合理的运用技术和力度,尽可能地提高攻击的效果。

因此,鞭法不仅要求练习者具备较高的攻击意识和反应能力,还需要不断地磨砺招式和技巧,提高自身的实战能力。

最后,鞭法的意义深远。

鞭法作为中国武术的瑰宝之一,不仅体现了中国武术的丰富多样性,也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

鞭法的练习不仅可以锻炼身体素质,提高身体的灵活性、爆发力和协调性,还能够培养练习者的意志品质和战胜困难的能力。

同时,鞭法的练习也需要养成良好的修养和自律,培育出坚毅不拔、勤奋努力的品质。

通过鞭法的修炼,练习者能够在身心上得到全面的提升,实现个人修养和自我价值的提升。

综上所述,鞭法作为一项具有独特特点和深远意义的武术技术,不仅具备灵活多变的技巧,而且展现了独特的节奏感和狠辣的攻击方式。

它的存在不仅使武术更加丰富多样,也为练习者提供了一个全面发展身体素质和培养意志品质的平台。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

武术的特点与作用武术的特点与作用中国武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兽多人少,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原始人为了生存,出于本能必须与自然界、禽兽进行搏斗,在生产、狩猎中练就了拳打脚踢、指抓掌击和使用工具的技能。

下面是店铺推荐的武术的特点与作用文章,欢迎阅读!(一)武术的特点1、技击的特点武术是由人的技击自卫术发展起来的,无论是套路和搏斗,单练与对练,无论什么民族使用何种器械,都保留了攻防技击的技术特点。

2、文化的特点(1)武术产生、发展于中国,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带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

(2)刚健有为的民族精神,它是中华民族的心理要素,体现于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个方面。

(3)注重和谐。

追求人己物我的'和谐,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的自我身心内外的和谐。

(4)注重形神兼备。

武术在技术上不仅重视外在形的美,更追求内在神的美。

(5)注重整体的思维方式。

武术不仅注重单个动作与单个动作之间的衔接,而且要求整套的演练气韵生动、气势磅礴、一气呵成。

(6)既重外练又重内练。

外练指人体骨骼、关节、肌肉所组成的运动系统完成的各种动作;内练通过调整呼吸,掌握运气调息的方法,达到精、气、神、力、功的更高境界。

(7)多种拳种并存。

武术是个多拳种、多流派的传统体育项目。

(二)武术的作用1、健身作用中国人历来重视运动,重视生命,注重养生之道,所以在武术的发展过程中与中国养生导引术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如轻柔缓慢的太极拳运动,不仅对心血管、呼吸系统有良好影响,而且对调节神经系统、陶冶性情、缓解压力都有其独到之处,因此受到海内外人群青睐。

2、技击作用在以冷兵器为主要兵器的时代,武术的技击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到了现代,武术技击作用虽不如古代那样突出,但在战争中仍不可避免会遇近距离的搏斗,尤其在公安战士执行公务时,娴熟的格斗技能对完成任务的作用更重要。

3、观赏作用武术既是人的身体活动,又是一种武技,尤其是现代的套路运动:高、新、难、美的技术要求,使武术运动的观赏性得到更大幅度的提高。

武术类运动的特点与价值-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教案

武术类运动的特点与价值-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教案

武术类运动的特点与价值-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教案一、背景武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之一,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积淀。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武术运动逐渐被人们所热爱和关注。

华东师范大学的教师们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武术类运动的特点和价值,制定了七年级武术类运动的特点与价值的教案。

二、武术类运动的特点1.综合性武术类运动不仅包括身体的练习,同时也融合了哲学、伦理等多种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综合性运动。

2.实用性武术类运动能够训练人的身体素质和技能,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同时也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人在面临挑战时更加坚定和勇敢。

3.艺术性武术类运动不仅包含了实用性,同时也具有独特的艺术性。

通过动作的设计和技巧的展现,能够给人带来视觉和审美上的享受。

4.文化性武术类运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价值观念等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体现。

通过学习武术类运动,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文化和习俗。

三、武术类运动的价值1.锻炼身体素质武术类运动能够锻炼人的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灵敏度、柔韧性、协调性等多方面。

通过长期的练习,能够使人的身体强健有力。

2.培养意志品质武术类运动需要艰苦的训练和耐心的揣摩,需要面对挫折和困难。

在不断地挑战和克服中,能够培养人的意志品质,使人更加坚定和勇敢。

3.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在现代社会中,面对各种危险和不安全因素,人的自我保护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武术类运动,能够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技能,使人在面临危险时更加从容和自信。

4.促进身心健康发展武术类运动的练习需要注意调节呼吸和保养身体,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的发展,使人身体更加健康,精神更加平衡。

5.增进人际交往和社会认同感武术类运动中存在着师徒、同门和对手等不同关系,能够增进人际交往,建立更加广泛和紧密的人际关系,同时也能够增加社会认同感。

四、总结武术类运动不仅具有综合性、实用性、艺术性和文化性等多重特点,同时也具有锻炼身体素质、培养意志品质、增强自我保护能力、促进身心健康发展和增进人际交往和社会认同感等多方面的价值。

浅谈武术双短兵的特点及育人价值

浅谈武术双短兵的特点及育人价值

◎刘恩刚(长春科技学院)特点及育人价值浅谈武术双短兵的武术双短兵是传承我国冷兵器时代 双短兵器文化的基础上,研发出符合现代武术特点的运动项目。

具有民族性、安全性、竞技性、健身防身性、趣味性、观赏 性、娱乐性等特点,长期练习可以提高修 炼者的民族文化自信。

当代广大青少年普遍存在体质差、身体运动能力差、自信心 差、学习意识差、自控能力差、抗挫折能 力差等诸多问题。

针对这种现状,需要采取必要的教育措廂和手段,选择易学易练、易于接受的优秀传统体育项目进行 推广。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武术是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如何传承武术精神,做到以文化人,以武育 人,选择既有文化传承,又深受民众喜爱 的武术项目尤为重要。

1武朮iK 緬氐顶目特点1.1民族性原始社会,人类会使用树枝、木棒等 作为工具,不乏有使用双器械的存在。

随着铜铁等工艺的出现,双短兵器逐步发 展,到宋代出现了鞭、铜等短兵器,而且多成对使用。

史料文献及一些文艺作品记载使用双鞭、双铜的古代名将有很多。

双短兵起源于我国古代社会流传至今,创新 研发出现代武术双短兵项目,这些都是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1.2安全性现代双短兵器械的外观采用类似我国古代双鞭、双铜的圆柱形状,无棱、无刃、无尖、无刺,采用内硬而外软的材料制成。

根据练习者的不同年龄段采用对应 不同长短、重量、直径的双短兵器械。

训练及比赛时使用双短兵的规定部位击打人体规定部位视为得分,适当限制危险攻击技术攻击人体致命要害部位,避免由于器 械击打造成人体损伤,经过数次的实战检验,安全性得到了充分保障。

1.3竞技性双短兵项目既能打又能演,充分体现了武术的本质。

比赛采用同场对抗形式,参赛双方性别相同,年龄、体重等非常接 近的情况下使用相同的短兵器械,采用相同场外I Life比赛规则进行对抗;同时使用电子记分器,减少比赛判罚人为因素,充分体现公平、公正、公开体育竞赛规则,从而更好地展现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精神。

武术的概念 特点

武术的概念 特点

武术的概念特点武术是一种古老的体育运动和武器技巧训练方法,起源于中国。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战争和自卫技术,而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种兼具健身、礼仪和艺术等多种元素的活动。

武术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动作优雅而独特:武术中的动作小而精确,注重轻巧灵活。

武术家运用各种动作,如腾空飞跃、旋身起落、身体扭转等,展现出优雅的仪态和刚柔并济的动作技巧。

2. 技巧多样而独特:武术包含了各种攻防、招式和技巧,如踢、打、摔、拿等。

每一种技巧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作用,例如,“太极拳”注重柔和而缓慢的动作,以守为主,“形意拳”注重快速而直击的攻击,以进攻为主。

这些技巧能够让从业者在实战中达到最佳效果。

3. 内外兼修:武术一方面注重外在的身体训练和技巧练习,如身体力量、灵活性、平衡能力等。

另一方面也注重内在的修养,如专注力、意志力、忍耐力等。

通过内外兼修,武术可以培养一个人全面的身心素质。

4. 注重防御和攻击的技巧:武术是一门以自卫为出发点的技术,它注重的是有效地防御和攻击技巧的运用。

通过武术的训练,人们可以掌握到各种技巧,如躲避、闪避、格斗等,以保护自身安全,并在必要时进行有效的反击。

5. 融合健身和养生:武术是一种身心和谐发展的运动。

通过武术的训练,人们可以锻炼身体的各项素质,如力量、速度、灵活性等。

同时,武术也注重呼吸调节和内力培养,以增强体能和健康状况。

6. 体现传统文化和精神:武术的发展历史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密不可分。

武术强调的是“外研中用,外示中养”,通过武术的修炼,人们能够培养出谦和、坚毅、忍耐和自律的精神特质。

同时,武术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体现了中国人对和平、正义和尊严的追求。

总之,武术作为一种古老而独特的运动方式,具有许多特点和优点。

它不仅是一种健身活动,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身心发展的路径。

通过武术的练习和修炼,能够使人们获得身体健康、内心平静和精神力量,同时也能够培养出人文精神和道德观念的提高。

中国武术特点

中国武术特点

中国武术特点
中国武术特点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
套路运动是中国武术的一个特有的表现形式,不少动作在技术规格。

运动幅度等方面与技击的原形动作有所变化,但是动作方法仍
然保留了技击的特性。

即使因连结贯串及演练技巧上的需要,穿插
了一些不一定具有攻防技击意义的动作,然而就整套技术而言,主
要的动作仍然是以踢、打、摔、拿、击、刺诸法为主,是套路的技
术核心。

它的攻防技击特性是通过一招一式来表现的,汇集百家,
它的技击方法是极其丰富的,在赦手。

短兵中不宜采用的技术方法,在套路运动中仍有所体现。

中国武术特点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
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

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心、神、
中国武术特点3、广泛的适应性
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参、练功。

一般来说,受时间、季节限制也很小。

较之不少体育运动项目,俱
有更为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能在广大民间历久下衰,与这一特点不
无关系利用这一特点可为现代群众性体育活动提供方便,使武术进
一步社会化。

看了“中国武术特点”文章的人还看了:。

中国现代武术特点及作用

中国现代武术特点及作用

现代武术的特点及作用作者:羊羊一、武术的概念武术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二、现代武术的特点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

因此中国武术具有以下几种特点:1.技击性:武术核心是技击性。

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外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

如太极举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为主要攻法;形意拳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五拳;长拳以踢、打、摔、拿为四击;八卦掌以推、托、带、领、搬、拦、锁、扣为八法。

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

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

2.健身性: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

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

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为生理学的依据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

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

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僵硬,练习武术能达到活化筋骨的作用,有助于预防现在流行于中老年人间的关节病、颈椎病等等。

3.娱乐性: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并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发展;二是人们从对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武术与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表演,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

三、现代武术的作用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中华武术作为中国独特的传统文化遗产,拥有悠久而丰富的历史传承,同时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到的技法特点。

在现代社会中,中华武术不仅仅是一种传统技艺,更是一种全面的身心修炼方式,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首先,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文化传承和保护作用。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武术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民族精神。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武术,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其次,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有着重要的身心健康保健作用。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压力的增大,身心健康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中华武术以其独特的气功、拳法、器械、套路等练习方式,可以有效提升人体的体质和免疫力,增强身体的灵活性和耐力,改善生理健康状况。

同时,中华武术强调意志的修炼和内心的平静,可以帮助人们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健康。

另外,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还有着重要的安全防护和自卫防身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革,犯罪率逐渐上升,人身安全也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学习中华武术可以让人们掌握有效的自卫技能和防护方法,增强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保护自己和家人免受危险和侵害。

此外,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还有着重要的体育健身和竞技比赛作用。

中华武术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锻炼身体、强健体魄,提高运动技能和协调能力,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意志品质、团队合作精神和竞技精神。

同时,中华武术作为一种独特的竞技项目,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比赛和表演,展示中华武术的魅力和骄傲,推动武术事业的发展和传播。

总的来说,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价值和意义不可忽视,不仅可以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安全防护能力,还可以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培养人们的积极向上精神。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和支持中华武术的发展和应用,让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展现出更广泛更深远的影响力。

愿中华武术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发展,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浅析武术的特点及功能

浅析武术的特点及功能

讲究 动作 形 体 规 范 , 求 精气 神 传 意 . 又 内外 合 一 的 整体 运 动 观 , 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种 资 源 。 术 还 能 够 带来 相 关产 业 的发 展 , 武术 服 装 、 材 以 及 各 武 如 器
期 音像 制 品等 武 术 附属 产 品 的销 售 , 有 各 种 国 际 武 还 中 国 武术 的一 大 特 色 。 所 谓 内 , 人 的精 神 、 识 和 气 息 的运 行 ; 指 意 所谓 种 武 术 书 籍 、 刊 、 都 经 相 外 , 人体手眼并步的活动 , 太极拳要求“ 指 如 以意 识 引导 动 作 ”形 意 拳 术 文 化 节 等 , 是 以 武术 搭 台 , 贸和 旅 游 却 唱 着 精 彩 的 戏 。 信 随 着 , 武 讲究 “ 内三 合 、 三 合 ” 套路 演练 在 技 术 上 特 别 要 求 把 内在 的精 气 神 改 革 开 放 的 深 入 。 术 发挥 的 经济 效 益 将 会 越 来 越 大 。 外 。 与 外 部 的 形 体 动 作 紧 密结 合 , 到 手 到 眼 到 。 断 意 连 . 意 识 、 吸 、 25 娱 乐 观 赏价 值 功 能 做 形 使 呼 .
. 以最 有效 的技 击 方 法 。 使 对 方 失 去 反抗 能 力 。 迫 武术 作 为体 育 运 动 , 技 24 发 展 经 济 功 能 随着 我 国社 会 主 义 市 场 经 济 的 逐 步 建立 , 统 的 武 术 在 体 育 产 业 传 术 上 仍 不失 攻 防技 击 的 特 性 、 是 将 技 击 寓 于搏 斗 运 动 与 套 路 运 动 之 而 中 。搏 斗 运 动集 中体 现 了 武 术 攻 防 格 斗 的 特 点 , 技 术 上 与 实 用 技 击 化 过 程 中所 表 现 出 的经 济 价 值 越 来越 被 更 多 的 有 识 之 士 认 同 。首 先 , 在 武 基 本 上是 一 致 的 , 是 从 体 育 的观 念 出发 , 受 到竞 赛 规 则 的 制 约 , 但 它 以 作 为 一 种 精 神 产 品 . 术 能 不 同 程度 的满 足 人 们 对 精 神 文 化 生 活 的 需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

武术理论知识(1):武术运动的概述武术的起源及发展武术,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素材,遵照攻守进退、动静疾徐、刚柔虚实等矛盾的相互变化的规律编成徒手或器械的各种套路。

武术是一种增强体质、培养意志、训练格斗技能的民族形式的体育运动。

1、武术起源于生产武术是我国传统的民族体育项目。

武术起源于生产和生产劳动。

早在五六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期,人们为了生存,用些石器、木棍等打猎、捕鱼,又同野兽相斗,这样,人们逐渐获得了使用武器和格斗技能,它是武术格斗技术的萌芽。

随着原始生产工具的进化,尤其是它的实际效用,为后来的武术技术“劈、刺、砍、扎、等奠定了基础。

人们把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中获得的一切知识、技术,不断地加以总结,传授给青年一代。

2、原始战争的出现,促进武术向军事战斗技能发展原始部落战争的实践,使武术在已有了狩猎的格斗和捕杀技能的同时,又有了军事战斗技能的发展,后来的武术运动,其内容就大都近于军事战斗技能而远于狩猎技能了。

3、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人们为了增强体质,减少疾病,逐渐就有了对体育的要求,在原始社会末期,人们已创造了一种唤作“舞”的运动形式来进行锻炼筋骨,活动关节。

唐、宋朝时,才开始有简朴的武术套路。

例:李白的剑舞。

强身除病的客观要求使武术成为体育的一种手段。

4、解放后武术运动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十分关怀人民的健康,重视民族体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一九五六年国家体委把武术列为竞赛项目同时整理出版了《简化太极拳》,《初级长拳》,《初级剑术》,《初级刀术》,《初级枪术》,《初级棍术》等书籍和挂图。

并有了全国武术统编教材。

1982年召开了全国武术会议,1990年将武术列入全运会的竞赛项目。

并多次举办国际武术邀请赛。

从此,国内外武术发展的更快。

武术集体项目的比赛场地为16×14。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一、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一、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一)、特点1、寓技击与体育之中中国武术的最大特点是:既有相击形式的搏斗运动,更有舞练形式的套路运动,武术是由军事技能发展为搏斗运动的体育项目。

武术一直是循着相击的搏斗运动和舞练的套路运动这两种形式向前发展的。

后来随着岁月的流逝,套路运动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占有了武术的主要地位,而且内容、形式、流派越来越绚丽多彩。

通过套路运动的练习,有利于发展人体的速度、力量、灵敏、协调和耐力素质,以及勇猛、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

攻防技击是武术运动的主要特点,即使是套路运动,在它的动作和练法中,一般也都具有攻防技击的意义。

人们通过武术的锻炼,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而且能够掌握一些格斗的攻防技术,为国防建设服务。

2、具有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所谓内、指的是心、神、意、气等内在的心志活动和气息运行。

所谓外,指的是手、眼、身、法、步等外在的形体运动。

这种练功方法,对内能够理脏腑、理经脉、调精神。

对外能够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使身心得到全面的锻炼。

3、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武术运动不仅锻炼价值高,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同的拳术和器械有着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

武术运动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时间、季节、场地和器材的限制,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条件,选择合适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

(二)、作用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3、竞技观赏,丰富生活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二、武术的内容、分类(一)拳术:1、长拳:属外家拳是查、华、炮、洪、戳脚、翻子、少林、六合、燕青拳术的总称。

2、太极拳:陈氏、杨氏、吴氏、武氏、孙氏、简化、四十八式、八十八式、综合竞赛套路等。

3、南拳4、形意拳5、八卦掌6、通臂拳7、劈挂拳8、地趟拳9、象形拳:鹰爪拳、螳螂拳、猴拳、蛇形拳、醉拳等(二)器械1、短器械:刀、剑、匕首2、长器械:枪、棍、朴刀、大刀3、双器械:双刀、双剑、双匕首、双钩4、软器械:三节棍、九节鞭、绳镖、流星锤(三)对练:徒手对练、器械对练、徒手和器械对练(四)集体表演:六人以上的徒手和器械的集体表演,允许配乐。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武术的特点和作用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有着悠久的历史。

众所周知武术是你们高深的学问,不但可以起到自我保护的作用,还能强身健体,多学习武术好处无穷。

武术的基本功又分为哪一些,又有什么特点和作用?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武术的特点和作用。

欢迎阅读!武术的特点:武术特点1:寓技击于体育之中武术最初作为军事训练手段,与古代军事斗争紧密相连,其技击的特性是显而易见的。

在实用中,其目的在于杀伤、制服对方,它常常以最有效的技击方法,迫使对方失去反抗能力。

这些技击术至今仍在军队、公安中被采用。

武术作为体育运动,技术上仍不失攻防技击的特性、而是将技击寓于搏斗运动与套路运动之中。

搏斗运动集中体现了武术攻防格斗的特点,在技术上与实用技击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从体育的观念出发,它受到竞赛规则的制约,以不伤害对方为原则。

如在散手中对武术中有些传统的实用技击方法作了限制,而且严格规定了击打部位和保护护具,短兵中使用的器具也作了相应的变化,而推手则是在特殊的技术规定下进行竞技对抗的。

因此,可以说武术的搏斗运动具有很能强的攻防技击性,但又与实用技击有所区别。

武术特点2: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民族风格及广泛的适应性:既究形体规范,又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是中国武术的一大特色。

所谓内,指心、神、意等心志活动和气息的运行;所谓外,即手眼身步等形体活动。

内与外、形与神是相互联系统一的整体。

武术"内外合一,形神兼备"的特点主要通过武术功法和技法来体现。

"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是各家各派练功的准则,武术的练习形式、内容丰富多样,有竞技对抗性的散手、推手、短兵,有适合演练的各种拳术、器械和对练,还有与其相适应的各种练功方法。

不同的拳种和器械有不同的动作结构、技术要求、运动风格和运动量,分别适应人们不同年龄、性别、体质的需求,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和兴趣爱好进行选择练习。

同时,它对场地、器材的要求较低,俗称"拳打卧牛之地",练习者可以根据场地的大小变化练习内容和方式,即使一时没有器械,也可以徒手练拳、练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武术的特点及作用
作者:羊羊
一、武术的概念
武术的基本定义可概括为:武术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捕斗的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二、现代武术的特点
武术属于中国传统的技击术。

它是以踢、打、摔、拿、击、刺等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通过徒手或借助于器械的身体运动表现攻防格斗的能力。

因此中国武术具有以下几种特点:
1.技击性:
武术核心是技击性。

武术的健身功能、娱乐功能、竞技表演功能、教育功能等,都是通过以技击性为动作设计原则形成的各外攻防技术动作来实现的。

如太极举以棚、履、挤、按、采、挒、肘、靠为主要攻法;形意拳以劈、崩、钻、炮、横为基本五拳;长拳以踢、打、摔、拿为四击;八卦掌以推、托、带、领、搬、拦、锁、扣为八法。

而器械又根据不同种类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实战搏击又有千姿百态的各种打法。

虽然各家各派在技击方法和技击原理上各有不同,但都遵循攻防的规律,表现攻防的特点。

2.健身性:
人们从事武术练习,一般来说,是把健身、技击实用等作为主要目的。

中国武术是一种身体运动形式,属于人体科学的一部分,而中国的人体科学是建立在传统医学--中医学的基础之上。

中国武术传统练功的理论是以中医的阴阳五行说、经络学说、脏象学说等基本理论
为生理学的依据的。

中医理论认为,人之一身,"惟精气神"为三宝。

精气神三者是相互联系的,"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精生于气,气化于精,精化于气,气化于神"。

在当今社会,由于人们活动的机会越来越少,身体越来越僵硬,练习武术能达到活化筋骨的作用,有助于预防现在流行于中老年人间的关节病、颈椎病等等。

3.娱乐性:
武术的娱乐性包括两方面:一是人们从习武中获得身心的愉快,并在社会大众中得到发展;二是人们从对武术的观赏中获得艺术的享受,武术与戏曲、舞蹈、杂技、文学、影视等文艺形式的结合表演,均给人们留下深刻的、精彩的印象。

三、现代武术的作用
1.提高素质,健体防身。

武术套路运动其动作包含着屈伸、回环、平衡、跳跃、翻腾、跌扑等,人体各部位几乎都要参与运动。

系统地进行武术训练,对人体速度、力量、灵巧,耐力、柔韧等身体素质要求较高,人体各部位“一动无有不动”,几乎都参加运动,使人的身心都得到全面锻炼。

2.锻炼意志,培养品德。

练武对意志品质考验是多面的。

练习基本功,要不断克服疼痛关,磨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常年有恒,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

套路练习,要克服枯燥关,培养刻苦耐劳,砥砺精进,永不自满的品质。

3.竞技观赏。

丰富生活武术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无论是套路表演,还是散手比赛,历来为人们喜闻乐见。

无论是显现武术功力与技巧的竞赛表演套路,还是斗智较勇的对抗性散手比赛,都会引人入胜,给人以美的享受,都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4.交流技艺,增进友谊。

武术运动蕴涵丰富,技理相通,入门之后会有“艺无止境”之感。

武术通过体育竞技、文化交流等途径,在与世界各国人民友好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总之,武术并非许多人们所想得那样过时、难以学习,它是中国几千年历史发展的产物,也是我们的国粹,它能提高素质,健体防身,锻炼意志,培养品德,竞技观赏,交流技艺,增进友谊,对我们的生活有百利而无一害,我们应该抛除对它的偏见,了解武术,并让武术真正的为了我们的生活服务,可以强身健体,也可以通过学习武术了解我们中华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参考资料:
1、《黄帝内经》与现代养生保健/高利[等]编著.—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7;
2、大学体育人文素质教程/李义君,鲁梅,易国忠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邱丕相等著.—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