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荆门送别》古诗鉴赏

合集下载

《渡荆门送别》古诗原文及译文

《渡荆门送别》古诗原文及译文

《渡荆门送别》古诗原文及译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教学教案、阅读试题、诗歌鉴赏、教学随笔、日记散文、语录句子、报告总结、故事大全、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eaching lesson plans, reading questions, poetry appreciation, teaching essays, diary essays, quotations sentences, report summaries, storie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渡荆门送别》古诗原文及译文《渡荆门送别》古诗原文及译文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八上04《渡荆门送别》-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八上04《渡荆门送别》-初中语文古诗词赏析考点梳理与实训(含答案)-部编版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人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字词理解]①从:往。

②楚国:楚地。

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③大荒:辽远无际的荒原。

④海楼:海市蜃楼。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⑤怜:喜爱。

⑥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

[内容描述]乘船远渡过荆门山,来到古老的楚地游览,两岸高山随着大平原的出现而逐渐消失,江水奔流到广阔无际的原野。

月亮倒映在水中,犹如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

天边云霞飘飞,似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

我无限爱恋从故乡流出的江水,深情地送我乘的船作万里远游。

[全诗赏析]诗人描述了初次离乡乘舟过荆门时的美丽景色,展现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对故乡无限爱恋的感情。

“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变换表现出来。

“人”字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手法赏析]先写山势与流水的动静结合手法,然后从不同的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使用移步换景手法。

尾联运用了拟人修辞手法。

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说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仍依依不舍送我的行舟。

用的是拟人手法。

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主旨]《渡荆门送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诗。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表现了作者年少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精选练习】30.阅读下面的两首唐诗,然后回答两组问题。

(8分)渡荆门送别天平山中唐李白明杨基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细雨茸茸湿楝花,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南风树树熟枇杷。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徐行不记山深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一路莺啼送到家。

【注释】①棟(liàn):棟树,落叶乔木,春天开淡紫色花。

第一组题目:(1)【画面描绘】“山随平野尽”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语赏析】“万里送行舟”和“一路莺啼送到家”中的“送”字都用得尤为精妙,请分别作简要分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关于离别的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导读:本文是关于关于离别的古诗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希望能帮助到您!《渡荆门送别》原文:年代: 唐作者: 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译文: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渡荆门送别》赏析: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

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

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

此说颇是在理。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渡荆门送别》古诗翻译及赏析

《渡荆门送别》古诗翻译及赏析
选择图画二。示例一:以静观的视角,描写黄昏时江上云霞的变幻多姿,令人陶醉。示例二:描绘黄昏的风景,云霞飘飞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变幻多姿,表现诗人喜悦心情。
3、B.有误,这一句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而不是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4、颈联描绘了两幅图画:第一幅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是天边云霞图;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首联以叙事为主,交代地点和事由,写诗人乘船来到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颔联以移动视角来描写景物的变化,由蜀地到荆州,两岸的地势由平原过渡到山地。
C.尾联采用拟人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说家乡之水情深义重,恋恋不舍。
D.这首诗明丽流畅,写出诗人对未来的憧憬和外出游历的喜悦,又表达对故乡的依依惜别之情。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8、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______________的感情。
17、怜:喜爱 (1分) 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2分)
18.两个动词:争 啄(1分) 这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1分)
5、(2分)示例:远远望去,绵延起伏的群山随着一望无际的平原渐渐消失,江水浩荡在广阔无垠的大荒原上流淌。
6、(3分)采用拟人手法;故乡水万里迢迢送我,依依不舍;体现浓浓的思乡怀亲之情。

初中必背古诗文55《渡荆门送别》朗读+课文+译文

初中必背古诗文55《渡荆门送别》朗读+课文+译文

作者:李白朗诵:方明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飞来的明镜,云层缔构城外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注解:
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远:远自。

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万里:喻行程之远。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古诗赏析(2分)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1.下列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
A.颔联的.“随”“入”二字,将群山与平野位置的逐渐变换和江水奔向广阔原野的气势,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

B.颈联承接上联,变换视角,通过水中映月图和天边云霞图来展现令人陶醉的江上美景。

C.尾联“送”字用得妙,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而不辞劳苦送行万里的深情。

D.全诗集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既写出诗人初次离家的新鲜、欣喜的体验又含蓄地表达出诗人对故乡的不舍之情。

【解析】C.故乡水因可怜诗人,表述不正确。

《渡荆门送别》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渡荆门送别》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

《渡荆门送别》诗歌鉴赏练习与答案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下面对《渡荆门送别》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尾联运用拟人修辞手法,是用故乡之水对我恋恋不舍反写思乡,属于间接抒情)A.首联点题,写出诗人乘舟到遥远的荆门外,将到楚地游览。

B.“山随平野尽”一句“随”“尽”两个字,让静止的山峦富于动态。

C.颈联描摹的朗月映照下的夜景和黄昏的天边云霞,宛如两幅图画,令人陶醉。

D.诗人在尾联直抒胸臆,借自己对家乡之水的恋恋不舍,抒发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2.对《渡荆门送别》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项是( C 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中间两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写得逼真如画,犹如一幅长江山水画。

B.颔联两句,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景中也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态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C.尾联写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李白远行,既点明了题目,又写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D.全诗情景交融,想象奇特,显露了诗人豪迈的气概和浪漫的情怀。

3.对下面这首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本诗颈联则以静观的视角,描摹两幅图画:一幅是水中映月图,写朗月映照下的夜景;一幅是天边云霞图,写黄昏的风景。

) A.首联叙事,直接扣题,交代了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舟过荆门时所见的景色,用游动的视角来描写最物的变化。

C.颈联写了两幅黄昏时江面上的美景。

D.尾联抒情,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

4.阅读下面的唐诗,选出赏析有误的一项(A并无友人送别,送别诗人的是“故乡水”)A.《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作,首联点明友人送别的地点,交代了远渡的地点和此行的目的。

B.颔联描写了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用流动的视角写景物的变化,船由蜀地到荆门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度到平原,山峦从视线种一点点地消失,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的原野奔腾而去,画出了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

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渡荆门送别》原文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言律诗。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如今浓浓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解: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⑴荆门: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山形上合下开,状若门。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今湖北、湖南一带。

其地春秋、战国时属楚国境域。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大河。

大荒:广阔无垠的原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下来。

⑺海楼:海市蜃楼,亦称“蜃景”,是光线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发生显著折射时,把远处景物显示在空中或地面的奇异幻景。

这里状写江上云雾的变幻多姿。

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韵译: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

李白《渡荆门送别》赏析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荆门,山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的长江南岸,隔江与虎牙山对峙,战国时属于楚国。

李白在蜀度过了童年和少年时代。

二十五岁;他开始远游长江,黄河中下游各地。

这首诗即是他出蜀远游时所写。

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二字可删”(《唐诗别裁》)。

看来此论未免欠妥。

送别,并非写诗人送别同舟人。

从本诗最后两句可知,原来“送别”所指,是指“故乡水”送别诗人。

近人俞陛云亦说:“末二句叙别意,言客踪所至,工水与之俱远,送行者心亦随之矣。

”(《诗境浅说》)这首诗是借景抒情之作。

构思巧妙。

脉络井井有条,结构波澜起伏,颇有层次。

开头两句是总叙,陈述诗人离开家乡,千里迢迢,乘船渡过荆门。

来到古代楚国属地漫游。

“渡远”,是“远渡”的倒写。

“来从”,是来作之意。

看来这两句并不是什么惊人之笔,但它与以下诗句都密切关合,丝丝相扣,具有穿针引线、贯串全诗的重要作用。

“山随平野尽”以下四句,是倒叙。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是写诗人坐在船上,举目所见地面上的景色变化。

这两句所写,容量很大。

有阔大的空间的立体感和漫长时间的行进感。

它写诗人从四川乘船,沿着长江,顺流而下,穿过蜿蜒起伏,千姿百态、高耸入云的三峡。

来到辽阔的湖北平原,高山峻岭逐渐消失,随着山势的变化,滚滚奔腾而来的长江,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广阔的原野上,缓缓东流。

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

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这两句,与杜甫的“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旅夜书怀》)两句诗,同为佳句,却各尽其妙。

所不同的是,李白的两句诗描写的是白天的景致,杜甫的两句诗描写的是夜晚的景色,李诗是“行舟暂视”,杜诗是“停舟细观”(王琦《李太白文集》辑注),并无优劣可分。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俩句,是描绘太空的夜景,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犹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结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鉴赏-2022年中考古诗鉴赏真题

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鉴赏-2022年中考古诗鉴赏真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诗的尾联运用了______修辞,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情。

2、对上述作品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押ou韵。

B.首联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时间和目的。

C.颔联中的“入”字用得极为传神,展现出江水奔腾而去的画面,用流动的视角勾画出一副气势磅礴的万里长江图,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

D.颈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

答1、拟人对家乡的留恋,依依不舍本题考査诗句理解。

(1)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意思是我依然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远万里来送我东行的小舟。

把“故乡水”人格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2)“仍怜故乡水”,借写故乡水有情,不远万里,依恋不舍送我远别故乡,表达了诗人离开故乡时依依不舍,思念故乡的感情。

2、B本题考査内容理解。

B.理解有误。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意思是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点明作者远离家乡去楚国游览的地点和目的,没有点明“时间”。

故选B。

注释⑴荆门:山名,位于今湖北省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三对峙,地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⑵远:远自。

⑶楚国:楚地,指湖北一带,春秋时期属楚国。

⑷平野:平坦广阔的原野。

⑸江:长江。

大荒:广阔无际的田野。

⑹月下飞天镜: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

下:移下。

⑺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丽景象。

⑻仍:依然。

怜:怜爱。

一本作“连”。

故乡水: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

因诗人从小生活在四川,把四川称作故乡。

⑼万里:喻行程之远。

白话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外,来到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词PPT

李白《渡荆门送别》古诗词PPT
渡荆门送别
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创作的律诗。
汇报人: 汇报时间:
唐代·李白
目 01 录 02
03
04
作者简介 基本内容 诗词赏析 诗人典故
第一部分
作者简介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作者简介
青年游学
第四部分
诗人典故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诗人典故
汪伦之情
开元三年(715年),十五岁的唐天宝年间,汪伦 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 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 处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 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 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 “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万 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作者简介
名震京城
开元二十三年(735年),三十五岁的李白写下 《与韩荆州书》请求引荐。同年,唐玄宗在西游 狩猎,李白顺势献上《大猎赋》,希望能博得玄 宗的赏识。他在《大猎赋》中以“大道匡君,示 物周博”,而“圣朝园池遐荒,殚穷六合”,幅 员辽阔,境况与前代大不相同,夸耀唐朝远胜汉 朝。但仍未能仕进。是年,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向其呈送《蜀道难》《乌栖曲》。贺知章看罢称 李白为谪仙人。
第二部分
基本内容
古诗词的内容:按内容分,可分为叙事诗、抒 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 诗(咏史诗)、咏物诗、悼亡诗、讽谕诗等。

《渡荆门送别》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版)

《渡荆门送别》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版)

《渡荆门送别》诗词赏析中考试卷汇编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思想内容】对故乡的热爱和眷恋【名句赏析】第二句描绘了一幅画面: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五年中考】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①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请加以描绘(100字内)。

②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答案】(4分)①诗人乘舟顺江而下,两岸连绵起伏的群山像画卷一样伴随小舟而行,它们在广阔的原野处消失了;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奔涌向前,流入了广阔无际的原野,他的视野顿时变得开阔了。

(能清楚地描绘景象,语言通顺得2分)②“送”字直接点题(扣题),(1分)“送”的主体是故乡的山水,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而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恋之情。

(1分)8.下列对诗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首联叙事,直扣诗题,交代了诗人刺绣的目的:初次离开家乡,从蜀地乘船远至楚地的荆门。

B.颔联以游动的视觉描绘了两岸的地势由山脉过渡到平原,江水向原野奔腾而去的壮阔景色。

C.颈联描写近景,用两幅美丽的画面写江上美景,第一幅是天边云霞图,第二幅是水中映月图。

D.尾联“送”字用得妙,突出故乡水送我到楚地还不忍分别的情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答案】C(C项第一幅画应是“水中映月图”,第二幅画应是“天边云霞图”。

)(一)阅读古诗《渡荆门送别》,完成1-2题。

(4分)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中考古诗鉴赏《渡荆门送别》阅读

中考古诗鉴赏《渡荆门送别》阅读

渡荆门送别唐·李白习题综合练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如何理解《渡荆门送别》中的“送别” 。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画面加以描绘。

阅读《渡荆门送别》,回答问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3.本诗首联交代了什么?4.品味该诗尾联中“送”字的妙处。

5.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中间两联描绘舟过荆门时所见景色,请简要分析“随”字好在哪里?(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诗词赏析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颈联中的“天镜”指______________,“海楼”指______________。

7.本诗题为“渡荆门送别”,有人认为:诗中无送别,题目中“送别”二字可删。

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说说理由。

阅读《渡荆门送别》,完成小题。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8.此诗是诗人出蜀至荆门时所做,首联________(表达方式),颔联、颈联描写景色,尾联抒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感。

9.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阅读李白的《渡荆门送别》,回答后面小题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①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①荆门:山名。

②海楼:海市蜃楼的景象。

10.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所展现的画面。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渡荆门送别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渡荆门送别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渡荆门送别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这首诗主要表现了诗人的感情。

(2分)【答案】思乡(怀乡)【解析】此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或作者的情感态度的能力。

可以抓住尾联“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来分析作者的情感,“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人顺着长江远渡荆门,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初次离别,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怀着深情厚意,万里送行舟,从对面写来,越发显出自己思乡深情。

诗以浓重的怀念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诗题中的“送别”应是告别故乡而不是送别朋友,诗中并无送别朋友的离情别绪。

《渡荆门送别》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青年时期在出蜀漫游的途中写下的一首五律。

此诗由写远游点题始,继写沿途见闻和观感,后以思念作结。

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2)请对“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诗句的画面加以描绘。

(2分)【答案】(1)诗人舟过荆门,眼前,月亮映入清澈的江水中,像飞下的天镜,皎洁明亮;天边,云霞飘飞,如海市蜃楼般变幻多姿,让人陶醉!(意近即可)【解析】本诗通过对朋友许衡州生活环境的描写,写出了朋友生活的清贫困顿,但朋友却志向高洁,诗中借“竹”“梅”“菊”等意象,赞颂了许衡州在困境中始终保持着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1)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意向及其作用。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能准确把握描写的景物,分析其作用。

“竹径”“瘦似梅”以及“以菊代茶”写出了许衡州生活的困窘,同时“竹”“梅”“菊”等意象又代表着高洁的情操。

【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形象。

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考点解析】诗歌画面描绘题答题方法这种题目扣中考高考考点,讲授时应该定位为复习课,应该注意复习和新课的区别。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4渡荆门送别(李白)-解析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默写04渡荆门送别(李白)-解析版

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与理解性默写考点实训04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我乘舟渡江来到遥远的荆门——战国时期楚国的境内游览。

高山渐渐隐去,平野慢慢舒展开,江水一片仿佛流进广阔的莽原。

波中月影宛如天上飞来的明镜,空中彩云结成绮丽的海市蜃楼。

但我还是更爱恋故乡滔滔江水,它奔流不息陪伴着我万里行舟。

【赏析】首先,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其次,这首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写得逼真如画,有如一幅长江出峡渡荆门长轴山水图,成为脍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说优秀的山水画“咫尺应须论万里”,那么,这首形象壮美瑰玮的五律也可以说能以小见大,以一当十,容量丰富,包涵长江中游数万里山势与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再次,这首诗在艺术上是比较成功的,写得曲折含蓄、波澜起伏,忽而写地面上的山光水色,忽而写太空的奇异景象;忽而写白天对山峦起伏、江流奔腾的大自然的欣赏,忽而又写夜晚对太空景象变幻的享受。

最后才用拟人化手法,曲折含蓄地表现诗人离乡惜别的情思。

我们透过诗人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观察和欣赏,就能体会到青年诗人刚刚走向社会的那种积极进取的精神,及其兴致勃勃的无穷活力。

尤其“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两句,逼真地描写出诗人乘船穿过三峡,崇山峻岭,逐渐消失在广阔的原野上;汹涌澎湃的万里长江,随着山势的消失,在一望无际的平原上缓缓东流……诗人就使用这种白描的笔触,淡淡的色彩,描绘出一幅非常真实的山水画卷,给后人留下了领略不尽的审美感受。

【主题】这首五言律诗描写了诗人从蜀地至荆门沿途所见景物,展现了一幅由高山、大江、原野、明月、彩云构成的雄奇壮丽的画卷,抒发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故乡无限爱恋的真挚情感。

2016年中考古诗鉴赏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2016年中考古诗鉴赏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

2016年中考古诗鉴赏李白《渡荆门送别》阅读答案【阅读理解题目】: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从修辞角度,赏析“月下飞天镜”一句的妙处。

(3分)(2)诗句中“怜”的意思是什么?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参考答案】:(1)(3分)示例:本句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1分)将明月映入江水的状态比作飞下的明镜(1分),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江水的平静、美丽(1分)。

(意对即可)(2)(3分)怜:喜爱(1分)抒发了诗人对家乡的喜爱、思念之情。

(2分)(出自2016年贵州省铜仁市中考语文真题)【问题】1.“月下飞天镜”运用了的修辞手法,描绘了一幅图。

(2分)2.“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参考答案】:1.比喻水中映月评分标准:2分。

每空1分,第二空答案与“水”“月”相关即可。

2.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评分标准:2分。

意近即可。

【问题】(1)本诗中的一个“”字,把江水冲下山峦向着广阔原野奔腾而去的景象写得富有气势。

(1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尾联的妙处。

(2分)【参考答案】:(1)入(1分)(2)示例:①尾联中一个“送”字表达巧妙,本来是“我”依恋故乡水,却变化角度说是故乡水“送”我,含蓄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尾联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故乡水以人的情感,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③尾联抒情方式巧妙,借故乡水对“我”的依依不舍,含蓄地抒发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渡荆门送别》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词赏析

渡荆门送别[唐] 李白渡d ù远yu ǎn 荆j īn ɡ门m én 外w ài ,来l ái 从c ón ɡ楚ch ǔ国ɡu ó游y óu。

山sh ān 随su í平p ín ɡ野y ě尽j ìn ,江ji ān ɡ入r ù大d à荒hu ān ɡ流li ú。

月yu è下xi à飞f ēi 天ti ān 镜j ìn ɡ,云y ún 生sh ēn ɡ结ji é海h ǎi 楼l óu。

仍r én ɡ怜li án 故ɡù乡xi ān ɡ水shu ǐ,万w àn 里l ǐ送s òn ɡ行x ín ɡ舟zh ōu。

诗词注释:1、荆门:山名,在湖北省宜都县西北。

2。

海楼:海市蜃楼。

3、故乡水:指长江,李白早年住在四川,故有此言。

诗词译文:自剑门之外的西蜀沿江东下,来到了楚国境内作一次旅游。

崇山随着荒野出现渐渐逝尽,长江进入了莽原也缓缓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象是飞来天镜,云层缔构城郭幻出海市蜃楼。

我依然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行程万里继续漂送我的行舟。

诗词赏析唐开元十四年(726),诗人怀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之情,出蜀东下,此诗即在旅游途中所作。

从诗意看,诗人与送行者同舟共发,是在舟中吟送的。

清朝沈德潜认为,诗中无“送别”意,题中“送别”二字可删,是不确的。

这首诗虽意在描绘山水,然而仔细揣摩,“送别”之意犹在,足见椽笔功夫。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与杜甫的“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可比功力。

或认为李是行舟流览,杜则停舟细看。

此说颇是在理。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荆门,即荆门山,位于今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隔江对峙,形势险要,自古即有楚蜀咽喉之称。

描写长江的古诗词-渡荆门送别原文译文鉴赏

描写长江的古诗词-渡荆门送别原文译文鉴赏

描写长江的古诗词-渡荆门送别原文|译文|鉴赏全诗意境高远,风格雄健,形象奇伟,想象瑰丽,以其卓越的绘景取胜,景象雄浑壮阔,表现了作者少年远游、倜傥不群的个性及浓浓的思乡之情。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渡荆门送别的相关资料介绍,欢迎大家阅读。

《渡荆门送别》原文唐代: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译文乘船远行,路过荆门一带,来到楚国故地。

青山渐渐消失,平野一望无边。

长江滔滔奔涌,流入广袤荒原。

月映江面,犹如明天飞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故乡之水恋恋不舍,不远万里送我行舟。

《渡荆门送别》赏析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所作。

李白这次出蜀,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

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山随平野尽”,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

著一“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

这句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

“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后句著一“入”字,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力透纸背,用语贴切。

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颔联这两句不仅由于写进“平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阔;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

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渡荆门送别

古诗文经典赏析之渡荆门送别

翻译课文
课 文 品 读
海楼: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的美 丽景象。 怜:爱。一本作“连”。 万里:形容行程之远。
原文: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翻译课文
课文品读
原文: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译文:
明月映入江水,如同飞下的天镜,空中云霞如同绮丽的海 市蜃楼。我更加怜爱这来自故乡之水,不辞万里为我送行。
课前自主学习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 (今甘肃秦安),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 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名篇有 《蜀道难》《将进酒》《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 《望庐山瀑布》等。他的诗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 转自然,韵律和谐多变。 资料袋
技法总结
意境高远,风格 雄健,极具画面 感。
“山随平野尽, 江入大荒流”, 写得逼真如画, 犹如一幅长江出 峡渡荆门长轴山 水画。
板书设计
送别——尾联:思乡、惜别
颔联 颈联 首联:叙事
04
激动

01
渡荆门送别
课堂总结
本文描绘了荆门一带壮阔、奇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 祖国山河的赞美,对故乡的思念和依依不舍之情。
诗歌从乘舟远游写起,第一、二句点题:诗人远离蜀地,乘船沿江游览楚地。 中间四句描写景物,描绘长江之水出山之后的壮阔气象:长江出山,水面宽广, 景象雄奇,使人顿感前程开阔。山峦追随原野,渐渐消失,长江奔赴旷野,滔 滔不绝。月亮倒映在江水中,就像天上飞来一面镜子,云气簇拥,就像海上结 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渡 荆 门 送

别李 白

课前自主学习
★背景透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渡荆门送别》古诗鉴赏
本文是《渡荆门送别》古诗鉴赏,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诗文解释】
远道而来渡过荆门之外,来到楚地游览。

山随着低平的原野地出现逐渐消失。

江水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奔流。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下来的一面天镜,云彩升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

我还是怜爱故乡的水,流过万里送我行舟远行。

【词语解释】
远:远自。

江:长江。

下:移下。

海楼:海市蜃楼。

仍:频频。

【诗文赏析】
诗人远渡荆门,眼望一派壮丽的大好河山,心生豪放。

抒发了自己的胸怀与进取精神,生气勃勃,意气风发。

诗的前三联描写的是渡过荆门山时诗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

最后一联写的是诗人在欣赏荆门一带的风光时,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所产生的思乡之情。

诗人没有直接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恋不舍地一路送我远行,从对面写来,愈发显出自己对故乡的思念。

全诗想像瑰丽,意境高远,充满了生活的光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